脑瘫作业治疗
作业治疗宣传简介

作业治疗宣传简介作业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康复治疗方式,旨在通过各种作业活动来改善患者的功能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本宣传简介将向您介绍作业治疗的原理、适应症、优点、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治疗方式。
一、作业治疗的原理作业治疗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各种作业活动来改善患者的功能能力。
作业治疗的核心原理是利用患者的手、眼、耳等感官,以及肢体运动等,来提高患者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肌肉力量,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和发展。
此外,通过有针对性的作业活动,可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二、适应症作业治疗的适应症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脑卒中、脑瘫等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2. 骨科手术后康复;3. 轻度残疾如轻度失明、失聪等;4. 老年人康复;5. 慢性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等。
三、优点1. 综合性强:作业治疗涵盖了各种作业活动,如手工艺、绘画、健身等,可以全面提高患者的综合能力。
2. 个性化强: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作业治疗可以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3. 促进康复:通过作业治疗,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肢体运动能力、认知功能和社会交往能力。
4. 提高生活质量:作业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四、方法1. 手工艺制作:通过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如编织、剪纸、陶艺等,提高患者的精细动作能力和创造力。
2. 健身训练: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如瑜伽、太极等,可以提高患者的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3. 绘画治疗:通过绘画来表达情感和舒缓压力,同时提高患者的视觉感知和创造力。
4. 认知训练:进行一些简单的认知游戏和任务,如拼图、找不同等,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注意力。
五、注意事项1. 患者在接受作业治疗前,应向医生咨询,了解自己的病情和适应症。
2.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循治疗方案。
3.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过度疲劳和意外伤害。
4.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信心,积极参与各种作业活动。
作业疗法对脑瘫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研究

作业疗法对脑瘫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脑瘫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7-2017.7收治的脑瘫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作业疗法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预后生活质量。
结果:采用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治疗后,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组间差距显著,P<0.05,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作业疗法有利于脑瘫儿童语言的康复训练,其临床优势值得大为推广。
【关键词】作业疗法;脑瘫患儿;儿童语言康复训练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属于临床上一种康复训练方法,其具有有目的性、有选择性的特点,主要是针对身体上、精神上及发育上有障碍的患者,该康复训练的目的是尽快恢复患者的自理能力,使其更好的适应日常生活,回归家庭[1]。
婴幼儿由于出生后1个月,脑部发育不健全,出现的非进行性损伤,导致患儿出现一系列的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病症以脑力缺陷、癫痫及视听觉障碍为主,该病属于先天性的,该病将会对患儿本身及其家庭造成极大的影响[2]。
因此,临床上如何更好的治疗该疾病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脑瘫患儿的治疗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
现将具体报道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7-2017.7收治的脑瘫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⑴患儿在出生1个月后,被临床专业医师确诊为脑瘫患儿,并且临床决定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⑵患儿家属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①观察组患儿25例,采用作业疗法治疗,患儿男10例,女15例,患儿平均年龄1-2岁,其中绝大多数患儿出现肌肉损伤、运动迟缓、智力低下的症状;②对照组患儿25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患儿男15例,女10例,患儿平均年龄2-3岁,其中绝大多数患儿出现肌肉损伤、运动迟缓、智力低下的症状。
作业疗法的内容

作业疗法的内容作业疗法是指在对患者和残疾者的伤残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以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从日常生活活动、职业劳动、认知活动中选择一些作业,对由于疾病、损伤、情绪障碍、先天性或发育上的残疾、衰老所造成的生活和劳动能力上的障碍,指导患者进行训练,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增进健康、预防劳动能力的丧失、恢复改善和增强其功能,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技术和方法。
图片作业疗法的作用1、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包括肌力、耐力、关节活动度、知觉、认知、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敏性等,并有预防并发症发生的作用。
2、促进残余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通过训练并安装假肢等,使残余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还可以预防肌肉萎缩、减轻或预防畸形的发生,提高对疼痛的忍受力,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等。
3、改善精神状况:可减轻残疾者或患者的抑郁、恐惧、愤怒、依赖等心理异常和行为改变。
4、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在ADL训练中,可以提高其翻身、起坐、穿衣、进食、个人卫生、行走等生活自理能力。
5、促进工作能力的恢复:患者要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适应过程,作业疗法则是恢复他们这方面独立性的最好形式。
6、作为就业前功能评测的标准:可帮助确定较合适的工种,增加就业机会。
7、作为恢复一般健康状况的基础疗法。
作业疗法一般的方法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床上、转移、进食、洗漱动作、穿衣动作、家务劳动训练)2、职业和技巧训练(木工、编织、缝纫、办公室作业);3、感知觉训练(偏盲、触觉、深感觉、实体觉);4、知觉训练(记忆力的单词、电话等,注意力的数目顺序、猜测游戏等)5、休闲活动训练(文娱、书画等);6、园艺治疗;7、工艺治疗;8、智能训练;9、游戏疗法(用于智力低下、脑瘫及其他肢体残疾的儿童);图片10、日常生活自助具的订购和指导使用;11、有关居住环境及设备适应问题的咨询(浴盆、室内布置);12、轮椅的订购和指导使用;13、用于手功能训练和康复的简单整形支具及夹板的设计制造和指导使用;14、就业咨询及就业前训练和功能评测。
作业治疗大题考点(1)

填空题1、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原则(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2、脑卒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3、帕金森疾病的临床表现(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姿势平衡障碍)名词解释:1、作业治疗:是指有选择性和目的性地应用与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休闲等有关的活动来治疗患者躯体、心理等方面的功能障碍,预防生活及工作能力的丧失或残疾,发挥患者身心的最大潜能,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和恢复患者躯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促进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的一门康复治疗技术或方法2、注意力:是指人们集中于某种特殊内、外环境刺激而不被其他刺激分散的能力。
3、感觉统合: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是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进行多次组织分析,综合处理,做出适当的反应,使机体和谐有效地生活,学习。
4、治疗性作业活动:是作业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精心选择的,具有针对性的作业活动,维持和提高患者的功能,预防功能障碍或残疾的加重,使患者获得或提高独立的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5、矫形器:是指在人体生物力学的基础上,作用于人体四肢或躯干,用于改变或代偿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或结构的体外使用装置。
6、脊髓半切综合征:脊髓只损伤半侧,造成损伤同侧肢体本体感觉和运动丧失,对侧痛温觉丧失。
简答题:1、请简述单侧忽略的作业治疗方法:感觉输入法,交叉促进训练,关注忽略侧训练,右眼遮盖,暗示,躯干旋转,改变环境,激发警觉,口头回忆。
2、请简述压力治疗的作用:抑制瘢痕增生,消肿,促进肢体塑形,预防深静脉血栓,防治下肢静脉曲张。
3、请写出脊髓损伤10对关键肌:C5肱二头肌,C6桡侧腕伸肌,C7肱三头肌,C8中指指伸肌,T1小指外展肌,L2髂腰肌,L3股四头肌,L4胫前肌,L5踇长伸肌,S1腓肠肌。
4、请简述儿童脑瘫临床分型: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
5、请简述脑卒中急性期作业治疗方案:(1)床上良姿位摆放(2)床上活动:上肢自助被动运动,翻身,桥式运动。
PT OT ST

OT又称作业疗法,它是为恢复患者功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从日常生活活动、职业劳动、活动中选择一些作业,对患者进行训练,以缓解症状和改善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儿童OT治疗主要是以训练上肢运动功能,增强手眼协调能力为主。
提高认知能力,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运动治疗(PT)运动治疗属于物理治疗的范畴。
运动治疗是以徒手或借助器械,利用物理学的力学原理来治疗和预防疾病、恢复功能的方法。
运动治疗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治疗两个方面。
主动运动是要求患者主动参与的运动,如关节的运动、肌肉力量的训练、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等。
被动运动治疗是利用机械力或徒手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不需或不能主动活动,如牵引、按摩、关节松动手法、肌肉牵拉。
运动治疗是康复医学中最基本、最积极的治疗方法。
运动治疗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治疗,患者应尽量地主动进行运动。
但这并不意味着让患者任意地活动,而是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运动处方、在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运动治疗不需特殊的、复杂的、价格昂贵的器械,最需要的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娴熟技术的治疗师。
运动治疗的方法:1.维持和增加关节活动度的训练①被动活动②主动和主动助力运动③牵伸活动2.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①抗阻训练:基本抗阻练习、渐进抗阻练习②等速练习3.恢复平衡能力的训练①坐位平衡训练②站立平衡训练③跪位平衡训练4.步态训练5.按摩、牵引、手法治疗6.神经发育疗法①Bobath 疗法②上田疗法③V ojta疗法运动治疗的主要作用有:①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②增强肌力;③增强耐力;④缓解疼痛;⑤改善运动的协调性;⑥改善心肺功能;⑦纠正畸形;⑧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S-E-T技术在儿童脑瘫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分析儿童脑瘫患者和成人在治疗方面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依从性差;2.自动运动和维持(重复)能力差;3.平衡控制,协调能力差,帮助难以把握。
借助S-E-T 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儿童主动参与的兴趣,又能达到在嬉戏中训练,在训练中嬉戏的目的。
蜡疗结合作业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拇指内收的临床体会

关 节 ( tc r o h l g a j n , ) / 指 间 关 节 (n e— Meaa p p a n e l o t MP 和 或 a i I tr
女3例 , 3 年龄 6 3 月 , ~ 6 平均 1 . 1 , 中6 9 月 2 例 ,个 56月 其 ~ 个 1 9 月 ~ 2 6 例 , ~ 3 1 例 。 疗 组 和 对 照 组 各 5 例 。 有 患 岁 2 2 岁 7 治 O 所 儿 诊 断 均 符 合 2 0 年 长 沙 第 二 届 全 国 儿 童 康 复 学 术 会 议 的 06 诊断标准[。指 使 其 外 展 , 患 儿 拇 指 相 对 ; 对 于 智 与 ②
力 正 常 可 以配 合 的患 儿 采 用 如下 方 法 : 疗 师 用 手 轻 柔 患 儿 治 的大 鱼 际 肌 , 续 活 动 几 次 后 , 大 拇 指 用 力 向外 拉 , 其 患 连 把 使
~
p a n e|o tI ) h l ga ji , 的屈 曲角 度 畸 形 。 展 功 能 受 限 , 过 正 a n P 外 超 常 范 围 。 指 在 手 的 功 能 中 起 着 非 常 重 要 的 作用 , 指 内 收 拇 拇 畸 形 会 导 致 手 功 能 受 限 , 重影 响患 儿 日常手 的粗 大 运 动 和 严 精 细 运 动 功 能 及 患 儿 的 日常 生 活 能力 ( L) 因 此 , 大 限 AD 。 最 度 地 恢 复 患 儿 手 的 功 能 , 善 患 儿 生 活 质 量 , 其 早 日回 归 改 使 社 会 , 入 集 体 生 活 , 我 们 康 复 工 作 者 的 紧迫 任 务 。 年 融 是 近 来 , 院 采 用 常 规 作 业 疗 法 结 合 蜡 疗 治疗 痉 挛 型 脑 瘫 患 儿 的 我 拇 指 内收 收 到 良好 效 果 , 报 道 如 下 。 现 1 资 料 与 方 法
儿童脑瘫康复治疗方案

儿童脑瘫康复治疗方案儿童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发育障碍疾病,其特点是运动和姿势障碍。
脑瘫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产前缺血缺氧、产伤、感染或遗传因素等。
儿童脑瘫对患儿和家庭都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因此早期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为了帮助儿童脑瘫患者实现最大程度的康复,有必要采取一套综合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儿童脑瘫康复治疗方案。
首先,定期进行评估和治疗计划制定是至关重要的。
在评估过程中,康复医师会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家庭条件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其次,康复治疗的重点是通过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和语言疗法等手段,帮助患儿改善运动和语言能力。
物理疗法包括热敷、按摩、牵引和主动或被动的运动训练等,旨在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和提高平衡能力。
作业疗法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来促使患儿自主运动,如穿衣、洗脸和刷牙等。
语言疗法通过语音训练和口腔肌肉训练等方式,促进患儿的言语和沟通能力的提高。
此外,辅助治疗也是儿童脑瘫康复治疗方案的一部分。
辅助治疗可以包括使用矫形器、助行器、轮椅和辅助沟通工具等,以帮助患儿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和社交互动。
除了上述的治疗手段,家庭支持也是儿童脑瘫康复治疗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庭成员可以积极参与到康复治疗中,给予患儿鼓励和支持,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和积极的康复氛围。
此外,家庭还可以与医生、康复师和教育机构等进行紧密合作,制定治疗计划,并及时调整和监测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儿童脑瘫康复治疗方案是一个综合的、持续的过程。
通过评估、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辅助治疗和家庭支持等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帮助儿童脑瘫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和提高其运动和语言能力。
然而,每个患儿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所以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与此同时,儿童脑瘫康复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并与家庭和医疗团队的合作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为患儿带来最大的康复效果。
作业疗法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作业疗法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探究摘要】目的:探究作业疗法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自我院2013 年至2014 年收治的100 例脑瘫患儿,对其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主要物理学疗法、药物以及推拿等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作业疗法。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WISC、GMFM 以及Barthel 三项指数变化状况。
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后的C-WISC、GM-FM 以及Barthel三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而治疗组的C-WISC 与Barthel 两项数据改变幅度相较与对照组更大。
两组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作业疗法能够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智力与肢体能力。
【关键词】作业疗法;小儿脑瘫;康复;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5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114-01小儿脑性瘫痪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指患者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部发育尚未成熟阶段中,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造成肢体存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1】。
其是小儿时期临床上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症,病变部位为脑部,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异常、精神障碍以及视觉、听觉语言障碍等表现症状【2】。
针对脑瘫患者,临床上多采用传统常规治疗,主要通过运动疗法帮助患者及早恢复肢体性功能,言语治疗帮助患者治疗精神失常【3】。
现就我院2013 年至2014 年收治的100 例3 岁以下脑瘫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实施传统常规治疗与作业疗法,观察临床疗效,具体内容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自我院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1 月收治的脑瘫患儿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所有患者入选均符合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脑瘫诊断治疗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瘫的作业治疗
(occupational therapy,OT)
一、定义:
脑瘫的作业治疗是在一定的背景(物理 的、社会的、文化的环境)下,以感觉、 运动、认知和心理技巧为基础,针对患 儿在自理、游戏和休闲活动、上学三个 方面的功能表现进行锻炼。
作业治疗的领域相当广泛,包括:
(1)姿势控制的发育; (2)手技巧的发育; (3)感觉统合; (4)视感知; (5)心理和情感问题; (6)进食和口运动技巧; (7)自理和独立性适应; (8)游戏; (9)书写技巧; (10)移动等等。
我国1~7岁小儿中,脑瘫患病率为 1.2~2.7‰。
我国“九五”攻关课题的一项研究 数据显示,至2003年我国共有脑瘫 患儿约31万例,而且每年新增4万例。
二、脑瘫的特点:
1. 病变发在生命早期;
2. 病变为非进展性,脑损伤程度取 决于发病当时,不会进一步恶化;
3. 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如:肢体 瘫痪、肌肉痉挛,姿势异常、运动 协调控制异常等。
二、作业治疗分类:
(1)功能性作业治疗; (2)心理性作业治疗; (3)精神疾患作业治疗; (4)儿童患者作业治疗 。
脑性瘫痪常用的作业治疗是:功能性作业
治疗、儿童患者作业治疗。其目的是:改善
患儿上肢的活动能力和手部运动的灵巧性等, 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三、作业治疗的评估
(一)评估的意义:
进正常运动的出现。 方法:Bobath技术等等。
手术治疗:
目的:通过改善患儿的解剖异常来消除 功能障碍;
适应征:>4岁、双下肢障碍为主、合并 有关节畸形,同时智力和语言障碍较轻 的痉挛型患儿。
方法:
肌腱延长术、神经肌肉切断术等;
肌肉张力特别高时还可采用选择性 脊神经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
3、作业治疗(OT) 8、言语治疗
4、中医疗法(中药.针推) 9、康复工程(矫形器等辅助器械)
5、手术治疗
10、文体疗法(情绪.协调性.灵活性)
11、音乐疗法(矫治心理缺陷.情绪)
二、其它康复措施
1、教育康复(上学接受教育是CP患儿康复中最优先考虑的内容) 2、社会康复(如:家庭及经济状况调查、家居改造 ) 3、职业前准备(根据患儿潜能或能力提供专业技能培训)
表2
原始反射的出现及消失(例)
原始反射
出现时间 消失时间
Moro反射(拥抱反射)
出生时
手指抓握反射
出生时
反射行走
出生时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 生后2个月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TNR)
生后4个月
颈翻正反射
生后2个月
躯干对躯干的翻正反射
7—12个月
保护性伸展反射—向两侧
8个月
平衡反射—站立位
12—21个月
3、合并癫痫----给予鲁米那、丙戊酸钠等。
4、促进脑细胞代谢----脑活素、赖氨酸、VitB等。
物理治疗(PT)
1、利用物理因子进行治疗: 如--水疗(水中运动疗法)、电疗(如
FES等)、生物反馈治疗等等。
2、运动疗法: 原理:神经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 目的:抑制异常的反射和运动模式,促
三、脑瘫的症状
(一)运动障碍 (二)感觉障碍 (三)癫痫 (四)ADL低下
(五)言语和语言障碍 (六)智力低下 (七)人格与行为异常 (八)学习困难
(一)运动障碍
1. 肌张力异常(是CP的分型标准):见表1 过高、过低、波动不定、不协调;
2. 反射及运动反应异常:见表2 原始反射持续存在,妨碍运动;
6个月 6个月 6个月 4个月 10个月 终生 终生 终生 终生
(二)感觉障碍
1. 视力缺损 2. 听觉障碍 3. 深、浅感觉障碍
(三)癫痫
脑瘫和癫痫同时存在,往往有共同的病 因和病理基础,常互为因果。
发生率:缺乏精确数据,大约在25-30%。
痉挛型最常见,共济失调型最少见;
类型:局灶性发作、一侧性发作、强直 痉挛性发作、Lennox-Gastaut综合征、继 发性婴儿痉挛等等。
CP的药物治疗
一、目的:
改变患儿的生理异常,促进脑发育,减轻残疾 程度,改善残疾程度,改善功能或预防残疾的发 生。
二、适应对象:
一般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三、内容:
1、手足徐动型----常配合使用安坦和左旋多巴、金 刚烷胺、美多巴等药物;
2、痉挛型----应用力奥来素、美多巴等肌紧张松弛 剂,美多巴应从小剂量开始逐进加量,最大参考剂 量不超过500mg/d,可同时配合安坦(不超过 10mg/d)。力奥来素也应从小剂量开始,8岁以下 30--40mg/d;大于8岁总量不可超过60mg/d。
3. 病理反射出现; 4. 复杂的运动反应迟缓或缺失。
表1
小儿脑瘫的分型
一、按临床表现分 1.痉挛型 2.手足徐动型 3.强直型 4.共济失调型 5.震颤型 6.肌张力低下型 7.混合型 8.无法分类型
二、按瘫痪部位分
1.单瘫 2.截瘫 3.偏瘫 4.双瘫 5.三肢瘫 6.四肢瘫 7.双重性偏瘫 注:引自1988年佳木斯第 一届小儿脑瘫会议
(四)ADL低下
饮食困难; 穿衣困难; 体位转换困难; 移动困难; 用厕困难。
(五)言语和语言障碍
表现:口吃(流利性差)、发音不清、 失语等等;
发生率:30—70%。
四、脑瘫康复治疗
一、医疗康复
1、药物治疗
6、神经阻滞(肉毒毒素、巴氯酚等)
2、物理治疗(PT) 7、康复护理
1. 了解瘫痪的严重程度; 2. 了解病情的发展; 3. 观察治疗的效果和患儿治疗后的适应
情况。 4. 确定患儿功能能恢复的程度。
(二)评估方法:
1、询问病史、主观症状; 2、观察各项体征; 3、检查: (1).运动系统的评定 (2).感觉功能的检查 (3).综合功能检查
脑瘫的作业治疗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钱开林
概论
一、定义
脑瘫(cerebral palsy,CP)又 称Little病,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以 内(或3周岁前)各种原因导致的一 种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 枢性运动控制障碍及姿势异常。
在脊髓灰质炎被控制以后,在小儿 时期,脑性瘫痪所造成的残疾更显 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