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的检验
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标准操作规程1.检验原理:本试验为将排阻层析和抗人球蛋白试验(COonIbS试验)相结合,即在微柱凝胶介质中,红细胞抗原与相应的不完全抗体在抗人球蛋白的作用下发生凝集反应,形成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在一定离心力下,该复合物不能通过凝胶间隙而浮于胶表面或悬于胶中;如无相应的不完全抗体结合,则不能形成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在一定离心力下,分散的红细胞可以通过凝胶间隙沉于微柱腔底部。
2.主要组成部分:本品系在聚丙烯塑料透明卡片上的六支微柱型管中填充葡聚糖凝胶和抗人球蛋白(多抗),制成抗人球蛋白检测卡,凝胶微管分为反应腔和凝胶分离柱两部分。
3.样本要求:3.1红细胞样本:采集被检对象静脉血,用EDTA抗凝,配制成红细胞悬液(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配制成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配制成红细胞低离子溶液悬液(只适用于交叉配血和不规则抗体筛检)),红细胞最终浓度0.5%-0.8%o3.2血清样本:采集被检对象静脉血,放入含有兔脑粉或者其他促凝剂的试管中,10分钟后离心,取上清;或者静脉血采入无抗凝剂试管中,4℃放置12小时,或者37℃放置2小时后离心,20OrPmlO分钟,取上清该上清不得有絮状物或沉淀。
血清标本必须充分去蛋白,否则标本中析出的或红细胞悬液中残余的纤维蛋白可阻碍红细胞沉降,使非凝集细胞离心后在胶表面形成一条红线,呈假阳性反应。
4.检验方法4.1.准备工作1)微柱凝胶检测卡的准备:观察外观,如有干胶、杂质、气泡不可使用,之后将卡平衡至室温(18—25℃),再用专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
2)标本采集:用EDTA抗凝管采集被检对象脐带血或静脉血,制备成红细胞标本和血浆标本。
3)红细胞悬液的制备:将被检者红细胞标本至少洗涤4次,取被检者压积红细胞10微升,加入1毫升红细胞稀释液或生理盐水,外观应为均匀淡红色,无絮状物和血块。
4)血浆标本的处理:将被检者血浆标本进行离心,采用3000r∕min离心3min或3500r∕min离心2min(不得有絮状物或沉淀)。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减低
• Hp增加,提示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创伤、
风湿性关节炎、SLE等 • 鉴别肝内外阻塞性黄疸
– 肝内阻塞性黄疸显著减少或缺乏 – 肝外阻塞性黄疸正常或增高
4.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Rous test)
【意义】 脆性增高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脆性减低 缺铁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 一种后天获得性血细胞膜缺陷的克隆性疾病,临床上可表 现血管内溶血、栓塞、全血细胞减少等,有时可出现骨髓 衰竭。
• 大多数PNH患者异常克隆与正常造血并存,使本病的诊断 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受到限制。
【原理】膜蛋白缺陷的红细胞对补体敏感增 加,在弱酸血清(pH6.6~6.8)中,经37℃ 孵育后红细胞发生溶血。
【临床意义】正常人阴性,阳性见于阵发性 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该法敏感性较 高。特异性高。
Ham试验
PNH不同时间尿样
4.蔗糖水溶血试验
【原理】 蔗糖离子浓度低,增强补体与红细 胞结合,使红细胞膜上形成小孔,蔗糖进 入红细胞而致溶血。
【结果判定】阴性 【临床意义】溶血时阳性
6.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 (methemalbumin test)
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接着分 解为高铁血红素,后者与白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 红素白蛋白
【结果判定】阴性
【临床意义】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血管 内溶血
7. 外周血红细胞形态改变
【临床意义】正常阴性。PNH本试验常为阳 性。可作为PNH筛选试验,阴性可排除,阳 性应作Ham 试验。
5.蛇毒溶血试验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溶血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破裂并释放出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这种现象在临床生化检验中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今天,我们将讨论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以及在进行这些检验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让我们来看看溶血对血常规检验的影响。
血常规检验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项目,这些项目在诊断贫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等疾病时非常重要。
如果血液样本在采集或处理过程中发生溶血,就会导致这些项目的结果不准确。
溶血会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升高,红细胞计数减少,白细胞计数也可能受到干扰。
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要确保血液样本的采集和处理过程中避免溶血的发生。
除了血常规检验,溶血还会对血清生化检验产生影响。
血清生化检验包括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项目,这些项目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溶血会使血液中的血浆中的一些生化指标发生变化,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血清葡萄糖检验中,溶血会释放出葡萄糖酶,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在肝功能检验中,溶血会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酶释放,导致这些酶的活性升高,影响肝功能指标的准确性。
在进行血清生化检验时,也要特别注意避免溶血的发生。
溶血还会对凝血功能检验产生影响。
凝血功能检验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项目,这些项目在诊断血液凝血功能异常和监测抗凝治疗时非常重要。
如果血液样本发生溶血,就会释放出组织因子和血小板等凝血相关物质,影响凝血功能检验的结果。
溶血还会使血浆中的抗凝物质被释放出来,降低凝血功能检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在进行凝血功能检验时,也要注意避免溶血的发生。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在进行这些检验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要避免血液样本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发生溶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范进行检验操作,避免外部因素干扰。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

三、溶血对部分检验结果的影响
(一)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血清蛋白的测定: 总蛋白的测定通常选用双缩脲法,主波长为540nm,而血红蛋白在555nm
有吸收峰,故总蛋白测定结果偏高,通常的结果是由总蛋白减去白蛋白获得, 球蛋白值往往偏高,所以白球蛋白比值通常降低。
血清胆红素的测定: 目前以采用改良J-G法多见,而血红蛋白可破坏其反应产物偶氮胆红素,从
三、溶血对部分检验结果的影响
三、溶血对部分检验结果的影响
(一)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血清酶活性的测定: (1)如ALT、AST等由于红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异显著,轻微溶血就可以导致
结果偏高。 (2)红细胞膜上有ALP,明显溶血后会干扰测定结果导致升高。 (3)GGT的测定由于红细胞内GGT含量很低,轻微溶血对其测定结果影响不
标本溶血对多数血清酶类活性测定有影响,其余如血糖、胆红素等也有影 响,从方法学上讲,动力学方法比传.统的终点法受血红蛋白吸光度的干扰要 小;此外,随着自动化分析仪的广泛使用和方法特异性的不断提高,采用双波 长和双试剂以,及设立样品空白可有效减少溶血对各项测定指标的影响 和干扰,从而保证实验报告的准确性,为临床医生对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 理论依据。
四、溶血原因及预防
溶血可分为体外溶血和体内溶血。 体外溶血可由物理因素(如机械性破坏、冰冻等)、化学因素(如血样接触
表面活性剂)和代谢性因素(如遗传病引起的血细胞脆性增加)引起。 体内溶血则可由物理因素(如人工心脏瓣膜)、生物因素(如恶性疟疾)和药
物毒性反应等因素引起。
四、溶血原因及预防
体外和体内溶血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为血浆或血清Hb与LDH、钾平行增高, 而后者通常是血浆或血清Hb与LDH升高,而钾不升高,二者还可以通过珠 蛋白检测、间接胆红素测定和网织红细胞计数进一步加以鉴别。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溶血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破裂,使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泄漏到血浆中。
在临床重要生化检验中,溶血会对某些项目的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这些检验时必须注意避免溶血的发生。
溶血的发生会导致测定结果的失真,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影响:1. 血红蛋白测定:溶血会使血红蛋白泄漏到血浆中,导致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偏高。
血红蛋白测定常用的方法有比色法和光学法,比色法使用含有氰化物的试剂与血红蛋白反应生成比色化合物,溶血会使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增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光学法通过光学多普勒效应测定血红蛋白的含量,溶血会使血浆中的血红蛋白浓度增大,使测定结果偏高。
2. 血小板计数测定:溶血会使血浆中的血小板释放出来,导致血小板计数偏高。
血小板计数常用的方法是电阻法和光学法,溶血会使血小板释放血浆中,导致计数结果偏高。
3. 肌酸激酶(CK)测定:溶血会释放出线粒体中的肌酸激酶,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肌酸激酶是细胞内的一种酶,溶血会使红细胞中的肌酸激酶泄漏到血浆中,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4. 锌碱性磷酸酶(ALP)测定:溶血会释放出溶血红细胞中的ALP,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ALP在肝脏、骨骼、肠道等组织中广泛存在,溶血会增加血浆中的ALP浓度,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1. 采血时注意技术规范,避免对血细胞产生机械损伤。
在采血过程中,需要使用针头尺寸适当且无钝锐边缘的针头进行采血,避免采血过程中对红细胞造成机械损伤。
2. 采血后避免剧烈晃动和振荡。
剧烈晃动和振荡会增加血样中红细胞的破裂和溶解,导致溶血现象的发生。
在采血后应该轻轻转动血样管或者轻轻摇晃,避免剧烈晃动和振荡。
3. 进行临床检验前,必须先检查血样是否有溶血的迹象,如有溶血迹象,必须及时重新采集新的血样。
4. 在检验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在测定血红蛋白时,可以考虑使用光学法而不是含氰化物的比色法,以避免溶血造成的干扰。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在采血和检验过程中注意避免溶血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偿和修正。
临床血液学检验:溶血的检验

1.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2.网织红细胞增高 3.外周血出现幼稚红细胞 4.红细胞形态异常:多染性、Howell-Jolly小体、cabot环、红
细胞碎片
红细胞破坏原因红细胞膜结构的破坏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外部因素作用于红细胞溶血性贫血概念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要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1急性溶血性贫血
溶血的检验
病例
➢ 女,36岁,因“中期妊娠、重度贫血”入院。
2016-01-13
1.08
63
12.8
118.5
58.3
2016-02-23
1.26
58
16.0
124.6
46
2016-02-29
0.96
54
14.0
145.7
56
• 网织红细胞比率:3.18%,未成熟网织红细胞:0.09%,平均网织RBC体积 :157.4fL
诊断
1.孕2产1宫内妊娠23周+5 2.重度溶血性贫血? 3.高龄孕妇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 原理:Hp与Hb 结合形Fra bibliotekHp-Hb 复合物,通 过电泳将Hp-Hb 复合物与未结合Hb分开,测 定复合物含量
• 参考范围:0.5-1.5g/L • 临床意义:
1.减低:溶贫、尤其是血管内溶血 2.增高:创伤、肿瘤等
尿含铁血黄素
• 原理:尿中含铁血黄素是不稳定的铁蛋白 聚合体,其中的铁3+离子与亚铁氰化钾作用
溶血的部位
1血管内溶血 红细胞在循环血液中溶破,血红蛋白直接
释入血浆。多见于PNH,G-6PD缺乏,冷抗 体型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以及药物、理 化、感染等因素所致之溶血性贫血 2血管外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作规程

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操作规程一、项目名称、检验方法名称1.项目名称:新生儿溶血病检测(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三项)2.检验方法名称:柱凝集二、方法学原理该试剂卡是基于柱凝集的原理而设计。
正常具有抗原的人红细胞将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凝集反应,BioVue血型诊断试剂卡的微柱中含有玻璃珠介质和试剂。
加入红细胞并将试剂卡离心后,发生凝集的红细胞会被阻挡在玻璃珠的上面,而未凝集的游离红细胞则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玻璃珠之间的间隙到达微柱的底部。
三、试剂卡品牌、代号、包装规格、内含物1.试剂卡品牌:美国强生奥索2.代号:BioVue-po1yCassettes3.包装规格:400卡/箱试剂卡(707300);100卡/箱试剂卡(707350)4.试剂成分:抗人球蛋白(1gG,C3b∕C3d)检测卡有6根微柱组成,每一柱中含有缓冲液,其成分为牛血清蛋白,大分子增强剂以及0.1%叠氮钠,0.0IM的EDTA.成分描述第1〜6柱:抗人球蛋白、抗抗一IgG(兔)-IgG.-C3d;多特异性抗一C3b(鼠单克隆)(克隆F7G3)抗一C3d(鼠单克隆)(克隆C4C7)FD&C1#蓝色染料FD&C5#黄色染料5.试剂的储存与效期:储存条件:2〜25。
C环境保存。
请勿将试剂存放在自动除霜的冰箱中,也不要冷冻保存。
并且不要放在离热源(如孵育箱、辐射器、大型设备、冰箱、冰柜等)很近或阳光直射的地方。
效期:试剂盒上有记载四、仪器品牌、型号BioVUe专用离心机;BiOVUe专用孵育器五、样本的采集与准备:在采集标本前对病人/献血者无特殊要求。
含有或不含有抗凝剂的标本均可使用。
标本采集后应尽快进行检测。
如果实验不能立即进行,应将标本置于2—8。
C保存。
六、试剂准备:抗人球蛋白(IgG,C3b∕C3d)检测卡为即用型产品。
试剂卡应在铝箔开启后一小时内使用。
试剂卡经过运输颠簸后,需倒置一下,然后重新离心以备用。
一文了解溶血检验

一文了解溶血检验发布时间:2021-09-02T15:06:00.59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7期作者:宋大彬[导读] 溶血,又可称为红细胞溶解,指的是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的情况。
宋大彬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医院检验科四川泸州 646000溶血,又可称为红细胞溶解,指的是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的情况。
其形成原因有多种,如低渗溶液、机械性损伤、突然的冷冻或者化冻以及酒精、乙醚等理化因素和毒素都可能引起溶血。
在治疗之间一般可对其先进行检验,确定溶血的类型和病因,再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治疗,本文就简单带你了解一下溶血检验。
一、初步检测溶血检验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确认是否能确诊为溶血疾病。
一般而言,溶血疾病通常会表现出贫血、黄疸以及脾脏肿大等症状,但这并不能作为溶血疾病的诊断标准,此时我们可先检测出溶血场所来作为初步判断溶血的诊断线索。
根据位置不同,可将溶血分为血管外溶血、血管内溶血以及原位溶血,三者并不割裂,可同时存在。
原位溶血常见于先天性溶血疾病,是脊髓红细胞无效所造成的;血管外溶血主要是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常见于遗传性红细胞酶病以及各种血红蛋白疾病;而血管内溶血常见于机械性溶血、药物毒物等非先天因素所导致的急性或慢性溶血急性发作的症状。
若出现以下检测异常则可作为初步判断标准:(1)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来进行测定,所得到的数据最为真实,但是该项检测操作所需注意的事项较多,且因放射存在不易被患者所接受,所以运用较少。
(2)通过红细胞来检测,以红细胞破坏是否增多作为判断依据。
如:①经过检查,发现血清结合珠蛋白含量出现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可归为检测依据。
②游离血红蛋白在血清中的含量明显增多,此种标准判断常见于血管内溶血疾病。
③高胆原和粪胆原指标过高,但此项标准在慢性溶血检测中表现并不明显。
④在尿液检查时,发现其中血红蛋白、铁血黄素等含量明显异常,且尿液颜色明显异常。
⑤除此之外,还可以从脊髓组织中红细胞外铁含量来进行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
原理: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Hp)是在待测血清中加入 一定量的血红蛋白液,使之与待测血清中的结合珠蛋白 形成 Hp-Hb 复合物。通过电泳法将结合的 Hp-Hb 复合物 与未结合的Hb分开,测定Hp-Hb复合物的量,可测得血 清中结合珠蛋白的含量。 参考范围:0.5-1.5gHb/L 应用评价: 1. 减低:常见于各种溶血,尤其是血管内溶 血。严重肝病、先天性无珠蛋白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 增多症等Hp也明显减低,此时不能以此指标判断有无溶 血。 2.增高:常见于感染、创伤、SLE、恶性肿瘤、类固醇治 疗、妊娠、胆道阻塞等(Hp为急性期反应蛋白)。此时 如Hp正常,不能排除合并溶血的可能。
谢谢!
抗人球蛋白试验
一、原理:抗人球蛋白试验( Coombs 试验)检测自身免疫性溶血 性贫血的自身抗体(IgG)。分为检测红细胞表面有无不完全抗体的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DAGT )和检测血清中有无不完全抗体的间 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IAGT )。直接试验应用抗人球蛋白试剂(抗 IgG、IgM、IgA和(或)抗C3)与红细胞表面的IgG分子结合,如果 红细胞表面存在自身抗体,出现凝集反应。目的是检查红细胞表面 的不完全抗体。间接试验应用Rh(D)阳性O型红细胞与受检血清混合 孵育,如血清中存在不完全抗体,红细胞致敏,再加入抗人球蛋白 血清,可出现凝集。 二、参考范围:健康人直接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均阴性。 三、临床意义: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和血型不合引起的 输血反应、药物性免疫性溶血、冷凝集素综合征、阵发性冷性血红 蛋白尿等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当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有过 剩抗体时直接和间接试验均阳性。
溶血的检验
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一、原理:酸化血清溶血试验,也称Hamtest。阵发性睡 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PNH)患者体内存在对补体敏感的 红细胞,即红细胞在酸性( pH6.4~ 6.5 )的正常血清中 孵育,补体被激活, PNH红细胞破坏而产生溶血。而正 常红细胞不被溶解,无溶血现象。如血清经56℃加热30 分钟,使补体灭活,患者红细胞即不被溶解。 二、参考范围:健康人:阴性。 三、临床意义:阳性主要见于 PNH ,敏感度较低,有 30% 以上患者呈阴性反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发作 严重时可呈阳性。
原理:血红蛋白可催化过氧化氢释放新生态氧,使邻苯 氧化为蓝紫色。根据显色深浅,与同时测定标准血红蛋 白液对照,可测出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量。 参考范围:0-40mg/L 应用评价: 1. 明显增高是判断血管内溶血的指征。蚕豆病、 PNH 、 冷凝集素综合征、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溶血性输 血反应等明显增高;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珠蛋白生 成障碍性贫血可轻到中度增高。 2.血管外溶血、红细胞膜缺陷不增高。
尿卟啉检测
实验原理:尿中卟啉类物质在酸性条件下,经乙醚提取, 于405nm 处显红色荧光,从而可对尿卟啉进行定性检测。 参考范围:健康人呈阴性。 应用评价: 1.增加 主要见于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型卟啉病、迟发性皮 肤型卟啉病、肝红细胞生成型卟啉病等。 2. 卟啉类化合物检测对研究血红素代谢障碍有重要意义, 除卟啉病外,对缺铁性贫血、铅中毒、铁粒幼细胞贫血 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检测
原理:血浆中游离的血红蛋白可被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再分解为珠蛋白和高铁血红素,后者先与血红蛋白结合, 血红蛋白消耗完后,再与白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素白 蛋白,与硫化铵形成一个易识别的铵血色原,用光谱仪 观察结果,于绿光区558nm处有一最佳吸收区带。 参考范围:阴性 应用评价:血管内溶血时,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大量增 加,血浆中可检测出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血清中出现高 铁血红素白蛋白是溶血严重的指标。
红细胞寿命测定
原理:红细胞寿命测定将标记放射性核素的红细胞注入 血循环后,逐日观察其消失率,记录成活曲线,计算出 红细胞寿命。 参考范围:半寿期25-32天 应用评价: 1.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寿命缩短,约为14天。 2.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寿命缩短,约为15-29天。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
蔗糖溶血试验
一、原理:根据 PNH患者的红细胞,在低离子强度的蔗 糖溶液中对补体敏感性增强,经孵育后可使补体与红细 胞膜结合加强,蔗糖溶液进入补体敏感的红细胞内,导 致渗透性溶血。 二、参考值:定性试验:正常为阴性;定量试验:正常 溶血率<5%. 三、临床意义: PNH患者为阳性或溶血率增加,可作为PNH的筛选试验。 部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可为阳性,白血病、骨 髓硬化时可出现假阳性。 尿 Nhomakorabea铁血黄素试验
实验原理: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又称 Rous试验。当血红蛋 白通过肾滤过时,部分铁离子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沉积 于上皮细胞,并随尿液排出。尿中含铁血黄素是不稳定 的铁蛋白聚合体,其中的高铁离子与亚铁氰化钾作用, 在酸性环境下产生普鲁士蓝色的亚铁氢化铁沉淀。尿沉 渣肾小管细胞内可见直径1~3um的蓝色颗粒。 参考范围:健康人为阴性。 应用评价:Rous试验阳性提示慢性血管内溶血,尿中有 铁排出,无论有无血红蛋白尿,只要存在慢性血管内溶 血如PNH ,本实验即成阳性,并可持续数周,但在溶血 初期,虽然有血红蛋白尿,上皮细胞内尚未形成可检出 的含铁血黄素,此时本实验可呈阴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