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税收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税收基础知识(小编整理)

税收基础知识(小编整理)

税收基础知识(小编整理)第一篇:税收基础知识税收基础知识税收的作用: 税收具有资源配置的作用。

税收具有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税收具有稳定经济的作用。

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经济学角度来看,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税收原则可归纳为三个方面:收入原则、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

收入原则1.含义:也称财政原则,是指税收制度的建立,应能够为国家提供足额、稳定、适度、合理的财政收入。

2.内容:收入足额;收入稳定;收入适度;收入合理。

效率原则1.含义:要求国家征税要有利于有效配置资源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2.内容:税收经济效率:指资源的优化配置,一般以帕累托最优效率为判断标准。

税种、税基和税率的设计应该有助于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税收行政效率:一方面要求税收征管成本应力求最少,以保证国家取得更多的收入;另一方面必须努力使纳税人的缴纳成本支出最少1.含义:指征税应根据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平等分配负担。

公平原则 2.内容:横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相同的税款。

即以同等方式对待经济情况和条件相同的纳税人,使他们税后仍具有同样的福利水平。

纵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负担的税收也不同。

即以不同的方式对待经济情况和条件不同的纳税人,纳税能力强的纳税人要比纳税能力弱的纳税人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2.、税收职能的概念:一)财政职能二)经济职能三)监督职能3.一、按税收形态分类:力役税、实物税、货币税二、按计税依据分类:1、从价税是指以征税对象的价值量为计税依据,根据一定的比率计算应纳税额的税种。

从价税的税负轻重与征税对象的价值量的高低变化成正比关系。

如增值税、营业税等。

2、从量税是以征税对象的实物量为计税依据,根据单位税额计算税额的税种。

从量税的税负轻重与征税对象价值量的高低变化无关。

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1、价内税价内税是指税金包含在商品或劳务价格之中,课征时需以含税价格作为计税依据的税。

税法基础知识课件

税法基础知识课件

税法基础知识课件第一章:税法概述一、税法的定义和作用税法是国家用法律规范纳税关系的专门法律体系。

其作用主要包括调节纳税义务人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调控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等。

二、税法的基本原则1. 法定原则:税法的设定和实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

2. 等价原则:纳税人应按照税收法律规定的方式和税率,以合法的课税对象满足纳税义务。

3. 比例原则:税法规定的税额应与课税标准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4. 公平原则:税法应当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合理分担税收负担。

第二章:税收的分类一、按征收主体划分1. 中央税:由中央政府征收的税收,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2. 地方税:由地方政府征收的税收,如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

二、按征收对象划分1. 直接税:纳税人直接承担税负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2. 间接税:由纳税人作为经营者向消费者转嫁的税收,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三、按税收来源划分1. 国内税:来源于经济活动在国内产生的税收,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2. 对外税:来源于经济活动与外国之间的税收,如关税、出口退税等。

第三章:税收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一、税收的基本原则1. 性质一致原则:同一种税收在不同的征收主体之间应保持统一。

2. 简易和便利原则:税收征收应简明、便于纳税人操作。

3. 适度纳税原则:税收应根据纳税人的经济能力进行合理的征收。

4. 会计核算原则:纳税人应按照会计核算规定进行税款计算和申报抵扣。

二、税收的制度1. 税基核查制度: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经济业务进行核查,确保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 税收征收制度:税务机关按法定程序对纳税人进行税款的征收与管理。

3. 税收优惠制度:根据国家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给予减免、减税或免税等优惠政策。

4. 税收征管制度:就税收的征管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包括税收登记、税款征收、纳税申报等。

第四章:税法的基本理论一、税收的收入理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国家提供公共事业运行所需的资金支持。

税收实务操作指南第二章主要税种知识与实务操作-第二节消费税知识与实务操作

税收实务操作指南第二章主要税种知识与实务操作-第二节消费税知识与实务操作

第二章主要税种知识与实务操作第二节消费税知识与实务操作一、消费税的纳税人在中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的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国务院确定的销售《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的消费品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为消费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该条例缴纳消费税。

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如表2-1所示:表2-1:消费税税目、税率表三、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消费税实行从价定率、从量定额,或者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计税(以下简称复合计税)的办法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销售额×比例税率实行从量定额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定额税率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销售额×比例税率+销售数量×定额税率四、应税销售额的计算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销售额,不包括应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税款。

如果纳税人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中未扣除增值税税款或者因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发生价款和增值税税款合并收取的,在计算消费税时,应当换算为不含增值税税款的销售额。

其换算公式为: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者征收率)五、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组成计税价格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按照纳税人生产的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

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是指依照《消费税暂行条例》第四条第一款规定于移送使用时纳税的应税消费品。

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比例税率)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自产自用数量×定额税率)÷(1-比例税率)应税消费品的全国平均成本利润率如下:a.甲类卷烟10%;b.乙类卷烟5%;c.雪茄烟5%;d.烟丝5%;e.粮食白酒10%;f.薯类白酒5%;g.其他酒5%;h.酒精5%;i.化妆品5%;j.鞭炮、焰火5%;k.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6%;l.汽车轮胎5%;m.摩托车6%;n.高尔夫球及球具为10%;o.高档手表为20%;p.游艇为10%;q.木制一次性筷子为5%;r.实木地板为5%;六、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组成计税价格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按照受托方的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

税收基础知识(PPT 98张)

税收基础知识(PPT 98张)

特例:饭店销售自酿啤酒,属于营业税的混合 销售就既得纳消费税,还得纳营业税,而不纳 增值税。商业企业销售自酿啤酒,就既得纳增 值税,也得纳消费税。
一、纳税人:我国境内生产、委 托加工、零售和进口规定的应税 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 二、征税范围:5种类型的14种消费
品。 1、过度消费有危害的:烟、酒及酒精、 鞭炮及焰火。 2、奢侈品: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 玉石、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
国家 ◆税收的主体是谁? ◆税收的目的是什么? 实现国家职能 ◆实现税收凭借的手段是? 政治权力 ◆依据是什么? 法律 ◆税收的实质是什么? 取得财政收入
税收的职能
• 税收具有筹集收入、调控经济、监督经济三大职能作用。 • 1、税收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筹集财政收 入稳定可靠。 • 2、税收作为经济杠杆,通过增税与减税等手段来影响社会成员 的经济利益,引导企业、个人的经济行为,改变社会财富分配状 况,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从而达到调控宏观经 济运行的目的。 • 3、税收政策体现着国家的意志,税收制度是纳税人必须遵守的 法律准绳,它约束纳税人的经济行为,使之符合国家的政治要求。
第三节、营改增政策
• 营改增是指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按中央政策, 到2015务业和邮电通讯业。
第四节、增值税转型改革
• 增值税转型改革。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 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即 在征收增值税时,允许企业将外购固定资产所 含增值税进项税金一次性全部扣除。 • 延长了企业投产达效时间。例如司家营二期, 至今尚未抵扣完毕。
⑴征税对象: 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
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 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 增值税 ⑵纳税人: 劳务及进口货物的单位 和个人。

税收基础知识重点

税收基础知识重点

税收基础知识重点税收基础知识重点第一章:税收的定义和分类1. 税收的概念税收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按照一定的税率和税基,从居民和非居民的财产、收入和行为上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

2. 税收的分类(1)按税种分类- 间接税:这类税收是指税务主体通过征税目标征收税款,纳税人并不是直接向税务主体缴纳税款。

间接税的特点是税务主体通过行政手段、企业或个人的交易环节实施税收,纳税人通过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方式向国家缴纳税款。

常见的间接税有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 直接税:这类税收是指税务主体直接向纳税人征收税款。

直接税的特点是税务主体直接向纳税人征收税款,纳税人需主动向国家缴纳税款。

常见的直接税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

(2)按征收主体分类- 中央税:由中央政府依法征收的税收,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

- 地方税:由地方政府依法征收的税收,主要包括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3)按征税对象分类- 个人税:对个人财产、收入和行为进行征税,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

- 企业税:对企业财产、收入和行为进行征税,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第二章:税收的基本原则1. 合法性原则税收必须依法征收和使用,合法性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务主体必须依法制定税法,履行法定税收程序,确保税收的合法性。

2. 公正性原则税收征收和分配必须公平合理,公正性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务主体在税收征收和分配过程中,应当坚持公平原则,避免过度负担纳税人或偏袒某一群体。

3. 简易性原则税收征收的程序和规则应当简明易懂,简易性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收政策和税法应当避免复杂繁琐的规定,使纳税人能够容易理解和遵守税法。

4. 效率性原则税收征收和分配应当高效率和高效益,效率性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务主体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政策,提高税收的征收效益。

第三章:税基与税率1. 税基的概念税基是指纳税人的财产、收入和行为等可以作为征税依据的基础。

税收筹划教学大纲

税收筹划教学大纲

税收筹划教学大纲
第一章 税收基础知识
1. 税收的定义和分类
2. 税务制度及税法
3. 税收征收管理
4. 税收政策和税收优惠
第二章 个人所得税筹划
1. 个人所得税法基本制度
2. 个人所得税纳税方式和计算方法
3. 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4. 个人所得税合法避税策略
第三章 企业所得税筹划
1. 企业所得税法基本制度
2. 企业所得税纳税方式和计算方法
3.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4. 企业所得税合法避税策略
第四章 增值税筹划
1. 增值税法基本制度
2. 增值税纳税方式和计算方法
3. 增值税优惠政策
4. 增值税合法避税策略
第五章 土地增值税筹划
1. 土地增值税法基本制度
2. 土地增值税纳税方式和计算方法
3. 土地增值税优惠政策
4. 土地增值税合法避税策略
第六章 跨境税收筹划
1. 跨境税收法基础知识
2. 跨境税收合法避税策略
3. 跨境税收纠纷解决方法
第七章 税务风险管理
1. 税务风险类型及风险因素
2. 税务风险管理方法及实践
3. 税务风险应对策略
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将会掌握税收基础知识,了解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和跨境税收等税种的基本制度、纳税方式、计算方法、优惠政策及合法避税策略。

同时还将学习税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应对策略,为个人和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有力的支撑。

税收基础知识

税收基础知识

税率% 速扣数 5 10 15 20 0 25 125 375
5
6 7
超过20000元的—40000元
超过40000元的—60000元 超过60000元的—80000元
25
30 35
1375
3375 6375
8
9
超过80000元的—100000元
超过100000元的
40
45
10375
15375
超额累进税率的含义及其运用
第二节 税收制度的七种类型
税收制度的基本类型是对税收制度按照不同标 准,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从而有以下类型: 一、按税制基本功能为划分依据——分为基本 法税制、实体法税制和程序法税制。
广义的税收制度包括税收基本法(如宪法等统领 各项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大法)、税收程序法 (如税收征收管理法等规范征纳税程序的法律制 度)和税收实体法(即规定各个独立税种征纳税 规范的法律制度)。 狭义的税收制度一般仅指税收实体法,即国家设 置的具体税种的课征制度。本书所涉及的内容, 主要是狭义的税收制度。
3) 财产税的纳税申报与所得税相似。
4)行为税的纳税申报是按次缴纳
六、税收优惠
(一) 税收优惠的概念 税收优惠是一国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 社会、经济或政治目标而规定的照顾和鼓 励。 税收优惠的基本特征是,受惠人比其他纳 税人少承担或不承担税款。 它是间接的政府支出,西方经济学家把政 府因实施税收优惠而放弃的收入称为税收 支出(税式支出)
五、纳税期限
可分为税款结算期限和税款申报缴纳期限。 税款结算期限又有按次结算和按固定期结算,按 次结算的有,如不常发生的个人劳务收入、一些营 业收入等;按固定期结算的一般是按月结算,也 有按年、半年、10天、5天、3天、1天为结算期 的。 纳税申报缴纳期是税法规定的与税务部门完成缴 纳任务,结清手续的期限。

税收筹划知识点2

税收筹划知识点2

第二章税收筹划的基本知识及基本原理第一节税法概述第二节税法要素第三节税收筹划的基本原理一、根据收益效应分类根据收益效应分类,可以将税收筹划原理基本归纳为两大类:绝对节税原理和相对节税原理。

(一)绝对节税原理绝对节税是指直接使纳税绝对总额减少。

1、直接节税原理直接节税原理是指直接减少纳税人的税收绝对额的节税。

【例】某公司是原来是一个不含税年销售额保持在80万元左右的生产性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

近年来由于业务发展,销售额上升到200万左右,公司年不含税外购货物为150万元左右。

如果企业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适用税率是3%,申请成为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适用税率是17%,企业可供选择的纳税方案分析如下:方案一: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税额=200÷(1+3%)×3% =5.83(万元)方案二: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税额= 200÷(1+17%)×17%-150×17%=3.60(万元)业务发展后,两个方案比较下来,方案二可以比方案一多节减税收2.23万元。

因此,如果情况允许,纳税人应该健全财务和会计核算制度,申请成为一般纳税人。

2、间接节税原理间接节税原理是某一个纳税人的税收绝对额没有减少,但税收客体所负担的税收绝对额减少,间接减少了另一个或一些纳税人税收绝对额的节税。

【例】一个老人拥有财产2000万元,他有一个儿子,一个孙子。

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已经很富有。

这个国家的遗产税税率为50%。

如果这个老人的儿子继承了财产后,没有减少也没有增加其财产值,然后遗赠给老人的孙子,孙子继承了财产后也没有减少和增加其财产值,在他去世时再遗赠给他的子女,那么在不进行税收筹划情况下,这个老人财产所负担的遗产税计算分析如下:三个环节遗产税总额=2000×50%+1000×50%+500×50%=1750(万元)如果老人考虑到其儿子已经很富有,采用了节税方案,把其财产直接遗赠给其孙子,这个老人的财产可以少纳一次税,其纳税绝对总额和间接节减的纳税绝对总额计算如下:纳税绝对总额=2000×50%+1000×50%=1500(万元)间接节减的纳税绝对总额=1750-1500=250(万元)(二)相对节税原理相对节税原理是指纳税人一定时期内的纳税总额并没有减少,但某些纳税期的纳税义务递延到以后的纳税期实现,取得了递延纳税额的时间价值,从而取得了相对收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一、税收制度的概念 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包括:税法通则;各种税法(条例);实施细则;具
体规定。 我国无单独的税法通则。
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纳税权利义务人(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享有纳
税权利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也称“纳税主体”。 明确了国家向谁征税的问题,是正确处理国家与纳税人
2、共享税:增值税(中75%,地25%),资源税(海 上石油为中央税、其余为地方税)、证券交易税(各50%)。
3、地方税: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 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不含上述地 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 分),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费,农牧业税,对 农业特产收入征收的农业税(简称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 契税,遗产或赠予税,土地增值税。
(三)按税收的计税标准(依据)分类 1、从价定率:根据价格(销售额)和税率计算税额的方法。(大多数
税) 2、从量定额:根据计税数量和单位税额计算税额的方法。(如资源税
、消费税) 3、复合税:
(四)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价内税与价外税 1、价内税:是把税额作为价格的组成部分包括在商品价格之内。如消费
税、营业税、关税。 2、价外税:是税收附加在价格之外的税种。如增值收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一)税收的发展与概念 P.22
税收是一个历史的、阶级的、经济的、分配的范畴。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 3、固定性。 二、税收的作用 P.23 三、税收的分类 (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流转税、所得(收益)税、资源税、特定目的税、财 产税、行为税六种。
P.25纳税对象与计税依据(价值形态)有时 一致,(实物形态)有时不一致。
2、税目: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
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即关于征税范围和项
目的具体规定,它体现了一个税种征税的广度。
有:列举税目和概括税目。
(三)税率: 是计算税额的尺度,反映了课税的深度。 P.25 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
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船舶
吨位税)、车辆购置税。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 农业税、牧业税。
特定目的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固定资产投资方
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
财产税:房产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 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土地增值税、证 券交易印花税、遗传税。有关政策规定\法规及有关规
谢谢大家!
第三节 税收征纳制度
一、税务登记制度 P.29 有关内容和程序 1、开业登记 2、变更登记 3、停业、复业登记 4、注销登记 5、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二、会计管理制度 1、会计账薄、凭证的设置和管理 2、会计制度、会计处理方法管理。
三、纳税申报制度 P.33 1、纳税申报方式 :直接、邮寄 、数据电文 2、纳税申报的范围: 3、纳税申报的期限:分为税收实体法和具体确定法 4、纳税申报的内容: 5、延期申报。
外税收凭证(带缴款书)。
五、税务代理制度 1、税务代理及其意义 2、税务代理人 3、税务代理人的权利与义务 4、税务代理的业务范围 5、税务代理的法律主责任
第四节 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
一、纳税人的权利 p.38-41
1、知情权
2、保密权
3、税收监督权
4、纳税申报方式选择权
5、申请延期申报权
6、申请延期缴纳税权
主刑与附刑
案例与作业: p.49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10.1420.10.14Wednes day, October 14,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4:03:2214:03: 2214:0310/14/2020 2:03:22 P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0.1414:03:2214:03O ct-2014-Oct-20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14: 03:2214:03:2214:03Wednes day, October 14,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1420.10.1414: 03:2214:03:22October 14, 20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14 日下午2 时3分2 0.10.14 20.10.1 4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0月14日星期 三下午2时3分22秒14: 03:2220.10.14 按章操作莫乱改,合理建议提出来。2020年10月下 午2时3分20.10.1414:03October 14, 2020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0年10月14日星期 三2时3分22秒14:03:2214 Octo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2时3分22秒 下午2时 3分14: 03:2220.10.14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0.1420.10.1414: 0314:03:2214: 03:22Oct-20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2时3分22秒Wednesday, October 14, 2020 创新突破稳定品质,落实管理提高效 率。20.10.14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2时3分 22秒20.10.14
(九)违章处理:体现税收的强制性 违反税法的行为有:
1、漏税:纳税人并非出自偷逃纳税义务的故意而发生的 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
2、欠税:因故没有按期纳税的行为。 3、偷税: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有意识地违反税收法规
的规定,逃避纳税的行为。 4、骗税:采取欺骗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
税的行为。(2011.2取消骗税死罪) 5、抗税:采取暴力拒不依法纳税的行为。
之间分配关系的首要条件。
相关概念: 1、负税人: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可以是纳税人(直接税)也可能不是纳税人
(间接税) P.24 2、代扣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P.24 3、代征人: 4、纳税单位:申报缴纳税款的单位,是纳税人
的有效集合。可以允许在法律上负有纳税义务的同 类型纳税人作为一个纳税单位。
1、未按规定登记、申报及进行账证管理的行为
2、违反发票管理的行为 P.45
3、偷(逃)税行为 4、欠税行为
5、骗税行为
6、抗税行为
7、阻碍税务人员执行公务行为
8、编造虚假计税依据行为
9、未按规定履行扣缴义务行为
二、税务违法责任
1、行政处罚: 方式有 P.46
2、刑事处罚: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具、使用、取得、和保管发票的义务 3、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软件备案的义务 4、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的义务 5、按时、如实申报义务 6、按时缴纳税款的义务 7、代扣、代缴税款的义务 8、接受依法检查的义务 9、及时提供信息的义务 10、报告其他涉税信息的义务
第五节 税收法律责任
一、税务违法种类 p.44
(五)纳税期限(P.26):有按期申报与按次申报。 它是税收的强制性、固定性在时间上的具体体现。
(六)税额计算: (七)减免税:起征点、免征额和减免税项目。
1、税收减免的含义: p.27 是对某些纳税人或特定纳 税对象、应税行为给予鼓励或照顾的一种特别规定。
2、税收减免的类型:⑴ 报批类减免税 ⑵ 备案类减免 3、税收减免的形式:p.28 ⑴减税: ⑵免税:( 减税与免税是部分与全部的关系) ⑶起征点:对少数人的照顾 ⑷免征额:对所有人的照顾 (八)附加与加成 p.28 ⑴地方附加税、⑵加成征收、⑶加倍征收。 加成与加倍是对累进税率的一种特别补充,适用与直接税。
1、比例税率:差别比例:产品、行业、地区、幅度。 单一比例:
2、累进税率:多在收益税中使用。
超额累进、超率累进、超倍累进、全率累进、全额累进。
3、定额: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有地区差别、幅度、分 级分类定额税率。
(四)纳税环节:对纳税对象选定应该缴纳税款的环节P.26 一次课征制(生产或第一批发环节):如资源税; 两次课征制(出厂销售与商业零售环节):如消费税; 多次课征制(生产、销售、批发环节):如增值税。
(五)按税负能否转嫁:直接税与间接税 1、直接税:凡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不发生转嫁关系的税称为直接税。
如所得税。 2、间接税:凡纳税人可将税负转嫁与他人,由他人负担的税称为间接税。
如流转税。 (六)按征收部门:税务、海关、财政
1、海关:关税、船舶吨位税。 2、财政部门: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 3、税务部门:
定\车船使用税及车船使用税牌照税\车船使用税和车 船使用牌照税征的区别.doc
行为税:印花税、筵席税、屠宰税、城市维护建 设税、耕地占用税、农业税、牧业税、车船使用税、 船舶吨位税、车船使用税牌照税。
资源税:
(二)按管理权限分类
1、中央税: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 中央企业所得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 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等集中交纳的收入 (包括营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 税。
(二)课(征、纳)税对象:(“课税客体”) 是 税法规定的征税针对的目的物,即对什么征税。
它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相关概念:计税依据(税基)、税源、税目。
税源:税收的经济来源。
1、计税依据(“税基”):是计算应纳税额 所依据的标准。
课税对象与计税依据的关系:课税对象是征 税针对的目的物,计税依据则是在目的物已经确 定的前提下,对目的物据以计算税款的依据或标 准;课税对象是从质的方面对征税所做的规定, 而计税依据则是从量的方面对征税所做的规定, 是课税对象量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