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免疫缺陷

合集下载

第八章免疫缺陷动物

第八章免疫缺陷动物

• 2、在免疫学方面的应用:
▪ 应用裸鼠能更有效地研究T细胞、B细胞、 NK细胞等的功能,发现了T细胞具有胸腺 外发育途径。裸鼠不排斥杂交瘤,腹腔内 接种可以生长肿瘤,同时产生含高效价抗 体的大量腹水。有人用BALB/C品系的裸鼠 制备单克隆抗体,所产生的抗体量多于有 胸腺小鼠。
▪ 3、在寄生虫方面的应用:裸鼠已用于许多 寄生虫感染模型方面的研究,如胸腔内接 种肺囊虫感染裸鼠,感染率高、方法简便, 能成功复制出卡氏肺囊虫疾病模型。如用 美洲锥虫感染裸鼠,能使裸鼠产生美洲的
▪ 2.免疫缺陷大体分为两类:
▪ 1)先天(或原发)性免疫缺陷。遗 传性缺陷病可以导致对病原微生物 的高度易感性;
▪ 2)获得(或继发)性免疫缺陷可继 发于营养不良、恶性肿瘤、免疫抑 制药物治疗或免疫活性细胞受到病 毒的感染,如HIV,是AIDS的病原 体。
▪ 3.免疫缺陷动物 (immunodeficient animal):指由 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方法 造成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 分缺陷的动物。
▪ 免疫缺陷动物由于其与人类免疫功能相 似病理表现,以及容易复制的特点,成 为研究免疫缺陷机制较理想的材料。我 国自1979年引进裸鼠,自1982年首次报 道人肝癌在裸鼠移植成功以来,目前已 经建立了40余种以上的人体肿瘤移植模 型。如肺鳞癌、肺腺癌、肺小细胞癌、 肺巨细胞癌、肝细胞性肝癌、胃管状腺 癌、人乙状结肠管状腺癌、结肠癌、脑 恶性胶质瘤、脑星形胶质细胞瘤、宫颈 鳞癌等人类肿瘤裸鼠移植模型。
▪ 联合免疫缺陷动物--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 (SCID小鼠)、Mothea细胞三联免疫缺陷小鼠
▪ 其他免疫缺陷动物----显性半肢畸形小鼠(无 脾小鼠)
• 获得性免疫缺陷及其相关的AIDS动物模 型:

免疫缺陷病课件

免疫缺陷病课件

预防感染:通过预防接种,提 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免疫球蛋白:用于治疗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抗生素:用于治疗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免疫调节剂:用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免 疫缺陷病
骨髓移植:用于治疗某些严重的免疫缺陷 病
基因治疗:用于治疗遗传性免疫缺陷病
接种疫苗:定 期接种疫苗,
病原体检测:检测病毒、细 菌、真菌等病原体
免疫功能检测:检测免疫球 蛋白、补体等指标
血常规检查:观察白细胞、 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
基因检测:检测免疫相关基 因突变或缺失
影像学检查:X光、CT、 MRI等检查,观察器官病变
情况
病理学检查:组织活检,观 察组织病变情况
早期诊断和治 疗:及时发现 并治疗免疫缺 陷病,避免病
提高免疫力
避免接触感染 源:避免接触 可能携带病毒
的人和动物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饮食、 运动、睡眠等
定期体检:定 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
疗疾病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睡眠、运动等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病毒、细菌等 定期进行免疫功能检测,及时发现问题 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如免疫增强剂、抗生素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饮食、 睡眠、运动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 查,及时发现并 治疗疾病
避免接触感染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如病毒、细菌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过度 焦虑和紧张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疾病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 食、睡眠、运动等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病毒、 细菌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虑

第八章免疫缺陷性疾病-xu

第八章免疫缺陷性疾病-xu
与辅酶Ⅱ(NADPH)氧化酶突变或缺失有关。
• 性联隐性遗传:X染色体q21编码细胞色素b558基 因突变。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辅酶Ⅱ(NADPH)氧化酶中 47kD和67kD缺陷。 • 表现:细胞呼吸暴发受阻→缺乏杀灭吞入微生物 的过氧化物→微生物持续存在于吞噬细胞内又不 能被清除, 刺激CD4+T细胞,形成肉芽肿。 • 症状:对低毒力的过氧化氢酶阳性菌如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等易感
(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CVID)
是对目前尚无法归类得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的统 称。主要诊断依据是反复感染、血清免疫球蛋白偏 低和体液免疫应答障碍。
B G A
B B
M
CVID
浆细胞
原 发 性 B 细 胞 免 疫 缺 损
XLA btk基因 突变 sIgM XHLM CD40L基 因缺陷 T T T T T IgG/IgA/IgM/ IgD/IgE
CR3 CR4
αLβ2 (CD11/CD18)
αMβ2 (CD11/CD18) αXβ2 (CD11/CD18)
ICAMs
ICAM-1, iC6b iC6b
(五) 补体缺陷
补体成分 补体调节成分 C1q-INH DAF(CD55) 补体固有成分 C1、C2、C4 免疫复和物病,C2缺陷与SLE相关 遗传性粘膜下水肿(补体持续活化与消耗) 阵发性血尿(溶血) 临床表现
成熟细胞 ? 选择性 IgA缺陷
淋巴干 细胞
前B细胞 IgA B B B G A M CVID 浆细胞 B记忆细胞
IgA 浆细胞
(四) 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缺陷
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发育异常、粘 附趋化障碍或者杀伤无能。抗体或者补体 缺陷也可能影响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

(医学课件)医学免疫学免疫缺陷病

(医学课件)医学免疫学免疫缺陷病
2023
(医学课件)医学免疫学免疫 缺陷病
目录
• 免疫缺陷病概述 •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 治疗与预防 • 免疫缺陷病的流行病学与现状 • 展望未来
01
免疫缺陷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是指由于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 全或后天损伤而导致的免疫细胞数量减少 、功能缺陷,进而引发的临床综合征。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对免疫缺陷病进行诊断。实验 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免疫球蛋白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等,有助于评估免 疫系统的状态和找出病因。
02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抗体缺陷
01
02
03
常见症状
反复感染、败血症、肺炎 等
原因
抗体产生不足或缺乏,导 致免疫力下降
治疗
使用免疫球蛋白、抗生素 等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
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
精准医疗
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疫苗研发与接种策略
未来的免疫缺陷病治疗将更加注重个 体差异和精准性,根据患者的基因型 、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
深入研究免疫调控机制,发现新的免 疫调节因子和信号通路,将为开发新 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随着疫苗研发的进步,未来的疫苗接 种策略将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以更好 地预防和治疗免疫缺陷病。
干细胞移植
将健康的干细胞移植给患者,以重建免疫系统。
预防与疫苗接种
预防
对于有遗传倾向的家庭,应在孕期进行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疫苗接种计划,为免疫缺陷病患者及其家庭成员接种相应的疫苗。
05
免疫缺陷病的流行病学与现状

(医学课件)医学免疫学免疫缺陷病

(医学课件)医学免疫学免疫缺陷病
通过基因诊断,医生可以预测个体患免疫缺陷 病的风险,并为高危人群提供及时的干预和治 疗。
干细胞移植与免疫缺陷病治疗研究
干细胞移植技术
01
干细胞移植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某些免疫缺陷病的方法,通
过将健康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重建免疫系统。
移植技术与疗效
02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技术不断改进,提高了移植成功率,降低
部分免疫缺陷病患者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营养不良等症状,影响患者的体格和智力发 育。
恶性肿瘤高发
治疗困难
一些免疫缺陷病患者容易发生恶性肿瘤,如 X连锁淋巴细胞增生症等。
目前对于一些免疫缺陷病还没有特效治疗方 法,只能通过替代疗法或支持疗法来缓解症 状,难以根治。
02
免疫缺陷病的病因学
遗传因素
遗传性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研究进展与展 望
基因组学与免疫缺陷病研究
1 2 3
基因组学技术发展
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能够 更准确地识别和鉴定免疫缺陷病的基因和遗传 因素。
基因突变与免疫缺陷病关联
基因组学研究揭示了许多与免疫缺陷病相关的 基因突变,这些发现有助于深入了解免疫缺陷 病的发病机制。
基因诊断与预测
体格检查
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身高 、体重、淋巴结肿大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医生会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结果进行诊医生会进行 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免疫球蛋白检测 、T细胞和B细胞功能检测等。
05
免疫缺陷病的治疗与管理
一般治疗原则
要点二
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缺乏
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在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活化及 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的缺乏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例如,IL-2(白细胞介素-2)缺乏会导致T细胞的活化 和分化障碍。

免疫缺陷病总论及护理PPT课件

免疫缺陷病总论及护理PPT课件

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缺陷病患者易发生自 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 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 炎等。
临床表现多样性
不同类型免疫缺陷病临床 表现各异,需结合病史、 体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进 行诊断。
02
免疫缺陷病的护理
日常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预防接种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减少感染的风险。
根据患者的免疫缺陷类型和程度,制 定个性化的预防接种计划,提高免疫 力。
发病机制与病因
01
02
03
遗传因素
部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由 基因突变引起,具有遗传 性。
感染与免疫损伤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可由病 毒、细菌等感染引起,导 致免疫系统受损。
药物与免疫抑制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 物可引起免疫系统功能抑 制。
临床表现与诊断
反复感染
免疫缺陷病患者易受各种 感染侵袭,如细菌、病毒、 真菌等。
免疫缺陷病总论及护理 ppt课件
• 免疫缺陷病概述 • 免疫缺陷病的护理 • 免疫缺陷病的治疗 • 免疫缺陷病的预防与康复 • 免疫缺陷病研究进展
01
免疫缺陷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免疫缺陷病定义
指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遭受 损害所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的 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类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 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特殊护理
隔离保护
对于易感染的患者,采取隔离保 护措施,减少外界病原体的接触。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 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
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确保药物 疗效的发挥,同时注意观察不良反 应的发生。
03

医学免疫学免疫缺陷病课件

医学免疫学免疫缺陷病课件

.
29
医学免疫学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1981.6.5 1983.
1.病因 HIV
USA
CDC
USA NIH
France Paris
.
30
VISUALIZING CONCEPTS
(b)
FIGURE 19-8 Structure of HIV.(a) Cross ·sectional schematic diagram of HIV virion. Each virion expresses 72 glycoprotein projections composed of gp120 and gp41.The gp41 molecule is a transmembrane molecule that crosses the lipid bilayer of the viral envelope. Gp120 is associated with gp41 and serves as the viral receptor for CD4 on host cells. The viral envelope derives from the host cell and contains some host-cell membrane proteins, including class I and class lI MHC molecules. Within the envelope is the viral core, or nucleocapsid, which includes a layer of a protein called p¹7 and an inner layer of a protein called p24. The HIV

免疫缺陷病与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与自身免疫病

第八章免疫缺陷病与自身免疫病学习指导—、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是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受损导致的免疫功能降低或缺失所引起的一组疾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于遗传因素或先天因素使免疫系统在发育过程中受损导致的免疫缺陷病。

多发生于婴幼儿,有时也于成年后才出现临床症状。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包括B细胞缺陷病、T细胞缺陷病、T和B细胞联合缺陷性疾病、吞噬细胞缺陷病以及补体系统缺陷病。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系后天诸因素造成的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所引起免疫缺陷病。

可以继发于肿瘤、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或感染性疾病等。

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征是:1、抗感染能力低下,易反复发生严重感染;2、易患肿瘤,其中许多是由致癌病毒所引起;3、易伴发自身免疫病,原发性免疫缺陷者有高度伴发自身免疫病的倾向。

4、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多种多样;5、多数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有遗传倾向性;6、50%以上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从婴幼儿开始发病。

二、习题自测一、名词解释1、免疫缺陷病2、原发性免疫缺陷病3、继发性免疫缺陷病4、免疫毒素5、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细胞)6、自身免疫7、自身免疫病二、填空题1、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与──、──、──、──四方面有关。

2、免疫缺陷病的一般特征有──、──、──、──、──、──。

3、自身物质成为抗原的条件──、──、──。

4、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

5、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感染引起的。

6、AIDS的传播方式是──、──和──。

7、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包括B细胞缺陷病──、──、──和补体系统缺陷病。

8、吞噬细胞缺陷病包括──、──、──、──。

9、继发性免疫缺陷三大要素──、──、──。

10、Wiskoot—ALdrich综合征属于──疾病。

11、AIDS病的典型特征为──、──及──。

12、神经髓鞘磷脂碱性蛋白、甲状腺球蛋白、精子和眼的──都属于──抗原。

13、当自身免疫超越了生理限度,对自身组织和抗原造成病理损伤或──,引起临床症状时,称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免疫缺陷(Immunodeficiency)免疫系统中任何一种成分的缺失或功能不全所导致的免疫功能障碍,均称为免疫缺陷(immunodeficiency),涉及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或信号传导等的缺陷。

由免疫缺陷引发的临床症状称为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一、免疫缺陷的分类按起病原因,免疫缺陷可分为原发性免疫缺陷(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D)和继发性免疫缺陷(secondary immunedeficiency disease,SIDD)。

原发性免疫缺陷又称先天性或遗传性免疫缺陷,是由于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不全而引起的免疫障碍;继发性免疫缺陷又称后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是因其他疾病或因素而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

免疫缺陷按免疫系统中缺陷的环节又可分为特异性免疫缺陷和非特异性免疫缺陷;前者又可再区分为体液免疫缺陷、细胞免疫缺陷和联合免疫缺陷;后者又可再区分为吞噬细胞缺陷和补体缺陷等。

在动物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属特异性免疫缺陷的有:由B细胞异常和/或T细胞功能亢进所致的体液免疫缺陷,如马的原发性无丙球蛋白血症、鸡的腔上囊成熟缺陷、马的选择性IgA缺乏症、牛的选择性IgG2缺乏症、犬的选择性IgA缺乏症、马和小鼠的选择性IgM 缺乏症等;由T细胞数目减少或功能降低所致的细胞免疫缺陷,如牛的遗传性胸腺发育不全,犬和小鼠的免疫缺陷性侏儒等;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发生异常所致的联合性免疫缺陷,如阿拉伯马的瑞士型严重联合性免疫缺陷。

属非特异性免疫缺陷的有:屏障功能缺陷,如犬的纤毛无活动性综合征;吞噬功能缺陷,如犬的周期性粒细胞生成症,牛和犬的粒细胞病综合征,牛、狐、猫和貂的色素缺乏易感性增高综合征;补体功能缺陷,包括犬、豚鼠及小鼠遗传性C3、C2、C4、C5和C6缺乏症等。

继发性免疫缺陷与遗传因素无关,继发或伴发于其他病态或疾病,其原发病态或疾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未能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见于新生马驹、犊牛、仔猪和羔羊等不能从胎盘途径获得母源抗体的动物,一旦吸吮或吸收初乳不足,而发生新生畜低丙球蛋白血症;②感染性疾病,许多微生物感染和某些寄生虫感染,可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而造成继发性免疫缺陷,常见牛副结核肠炎、牛病毒性腹泻、新生驹Ⅰ型疱疹病毒感染、犬瘟热病毒感染、鸡法氏囊病、貂阿留申病毒感染以及锥虫、旋毛虫、蠕形螨等重度侵袭,此外,还有多种动物慢病毒和白血病病毒感染。

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如动物的艾滋病病毒感染;③恶性肿瘤,大量临床和实验资料表明,恶性肿瘤与免疫缺陷互为因果,免疫功能低下是发生恶性肿瘤的一个主要原因,而恶性肿瘤尤其是淋巴网状组织肿瘤患畜常继发免疫缺陷;④蛋白质合成不足或消耗过度,包括免疫球蛋白在内的蛋白质异化作用增强或消耗过度,常导致体液免疫缺陷,常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蛋白丢失性肠病、大面积重度烧伤、肾病综合征和糖尿病等;⑤免疫抑制处置,见于超量接受射线辐射,抗淋巴细胞血清使用不当,超量或长期使用化学免疫抑制剂等。

上述关于原发性免疫缺陷的分类方法比较笼统、机械,1979年WHO对原发性免疫缺陷重新进行了分类,将其分为17种:①重症联合免疫缺陷;②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③ PNP缺乏;④免疫缺陷伴运动失调毛细血管扩张;⑤免疫缺陷伴胸腺瘤;⑥性联丙种球蛋白缺乏症;⑦转钴氨蛋白Ⅱ缺乏症;⑧选择性IgA缺乏;⑨其他Ig或其亚型缺乏;⑩分泌部位的抗体缺陷;⑾ Ig缺乏伴IgM增高;⑿Ig缺乏伴IgM正常并缺乏γ和α细胞;⒀婴儿暂时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14)抗体缺乏伴丙种球蛋白正常或升高;(15) Kappa链缺陷;(16) Wiskott Aldrich综合征;(17)常见多样性免疫缺陷。

1980年日本全国免疫缺陷病研究中心根据淋巴系统、吞噬细胞系统和补体系统的免疫状态和病理改变,将原发性免疫缺陷分为以下六型:Ⅰ型:T细胞免疫缺陷,T细胞在质量上和数量上存在异常,包括DiGeorge综合征,Nezelof综合征等。

Ⅱ型:B细胞免疫缺陷,指B细胞在质量上和数量上存在异常,包括性联无丙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A缺乏症、婴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等。

Ⅲ型:T、B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缺陷,包括瑞士型及Gitlin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等。

Ⅳ型:指T细胞和B细胞在相互调节、协同方面存在功能缺陷,包括普通变异性免疫缺陷病等。

Ⅴ型:指具有特异性临床表现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如伴有运动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的免疫缺陷病、Wiskott Aldrich综合征、胸腺瘤伴免疫功能不全症等。

Ⅵ型:分类不明确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目前暂包括Duncan综合征、Schwartzman综合征等。

以上各种分类方法虽较过去有所改进,但由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种类很多,发病机理甚为复杂,有的至今还不太清楚,而且新的免疫缺陷性疾病也不断出现,因而必需不断地补充和修订。

二、免疫缺陷病的病因(一)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病因1.染色体异常大多数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均伴有染色体异常,如属于常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免疫缺陷病,有Nezelof综合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伴软骨毛发发育不全症、免疫缺陷伴运动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先天性腺苷脱氨酶缺乏症等。

性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免疫缺陷病有Bruton型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性联丙球蛋白缺乏伴高IgM血症、Wiskott-Aldrich二氏综合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的Gitlin型等。

2.免疫组织器官的先天发育障碍如由于第3、4咽裂发育障碍引起的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病症(DiGeorge综合征),由于网状组织发育不全引起的DeV aal综合征,以及先天性脾脏发育不全引起的体液免疫缺陷等均属于此类。

3.宫内病毒感染胚胎早期某些病毒感染可能影响部分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正常发育,并导致某些免疫缺陷病的发生。

如胎儿在宫内感染风疹病毒后,可引起低丙球蛋白血症伴高IgM,有人认为是由于风疹病毒侵犯了胎儿的淋巴组织,抑制了免疫细胞的DNA复制,从而导致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障碍。

妊娠早期的病毒感染,也可引起胸腺细胞的发育障碍,致使T细胞功能不全,诱发产生了各种自身抗体,有人认为这可能是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基础。

又如选择性IgA缺乏,既可能是因染色体异常所致,也可因宫内病毒感染引起,故属于多种病因所造成。

4.淋巴细胞内的酶缺陷或免疫活性细胞间的调节机制失常前者如由腺苷脱氨酶缺乏所致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和核苷磷酸化酶缺乏引起的T细胞免疫缺陷。

普通变异性免疫缺陷则属于因免疫活性细胞间的调节机制失常所致。

以上列举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病因,仅属于目前比较明确的几种,但对大多数这类疾病而言,其确切的发病原因还不够十分清楚。

(二)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病因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病因更为复杂和多种多样。

可继发于多种疾病,如细菌性、病毒性或原虫感染、营养缺乏、肝肾血液内分泌疾病、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等。

也可来自各种理化因素对免疫组织或免疫活性细胞的损伤,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某些外科手术脾切除等医源性因素对免疫系统所造成的损伤。

三、免疫缺陷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发生IDD后,在临床上表现的共同特点是:(一) 感染是发生免疫缺陷后最重要、最常见的后果和临床表现,分一般感染和机会感染两类:1.一般感染患者出现严重的、反复的或连绵不断的急、慢性或迁延性感染,且难治愈,是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感染,如肺炎、肠炎、败血症、上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都是抗体缺陷、补体缺陷和吞噬细胞缺陷的常见症状。

细胞免疫缺陷的患者易发生各种霉菌性、病毒性以及某些原虫性感染。

2.机会感染人、畜体内常住菌群或低毒力微生物以及经常在周围环境中存在的腐生菌,对机体造成的感染称为机会感染,这类感染在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中均容易发生,如大肠杆菌等肠道菌、绿脓杆菌等引起的机会感染。

(二) 肿瘤原发性免疫缺陷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如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高达10%。

肾移植时,因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而患继发性免疫缺陷特别是T细胞免疫缺陷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100~300倍。

(三) 由于免疫功能失调,免疫缺陷病患者中,发生超敏反应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者均较正常人多。

此外,诸如非化脓性关节炎、血液系统合并症、消化系统疾病、肝胆系统损害等也是免疫缺陷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四、免疫缺陷病的诊断原则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建立诊断。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多具家族病史,一般可通过调查病畜的谱系和测交试验确认其遗传类型。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常伴随于其他病态或出现在某些疾病的过程中,可通过病史调查发现其原发疾病或病因。

不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均具备三个基本临床特点:即严重感染反复发生,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对真菌、大肠杆菌、疱疹病毒、卡氏肺囊虫等常在的、兼性致病的、低或非致病微生物的易感性显著增高;疫苗接种后免疫应答低下,弱毒苗常可造成接种损失。

实验检查:①体液免疫缺陷的检查,即通过测定血清丙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组分以及B 细胞数量和功能等,以判定体液免疫功能是否缺陷;②细胞免疫缺陷的检查,通常进行的是T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迟发型皮肤超敏试验、巨噬细胞移行抑制试验以及淋巴结活体检查等。

五、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确认和识别免疫缺陷及其类型。

治疗的原则是控制感染和纠正缺陷。

治疗处置包括消除感染的对症疗法,及补其所缺的替代疗法,如骨髓移植、输入Ig或免疫细胞,以及纠正缺陷的病因疗法。

六、动物常见的免疫缺陷病(一) 联合性免疫缺陷病又称遗传性联合免疫缺陷病或原发性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是由骨髓干细胞先天缺陷、淋巴细胞生成障碍所致的一种遗传性细胞并体液免疫缺陷综合征。

本病只报道发生于马,如阿拉伯纯种及杂种马驹。

马驹联合性免疫缺陷病,一般认为是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缺陷,属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通过病理学方法证实马驹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均发育不全,T、B细胞的生成都有缺陷,而骨髓粒系、红系和巨核系造血功能相对完好。

这就表示,主要发病环节在免疫细胞分化的早期,即骨髓干细胞以至原始B细胞和T细胞分化过程中存在先天性缺陷。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发生障碍,病驹不能合成抗体,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对PHA刺激的母细胞转化应答低微,对皮内注射PHA和皮肤涂二硝基氯苯(DNCB)的24~48小时迟发型超敏反应能力降低,对异种皮肤移植反应微弱。

(二) 免疫缺陷性侏儒病又称消瘦综合征,是由于生长激素缺乏及胸腺发育不全所致的一种原发性细胞免疫缺陷病。

临床特征是生长迟滞(侏儒)、消瘦、虚弱和易感染,见于Ames,SnellBagg两品系的小鼠和近亲繁殖的Weimarner犬,实验复制于一般小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