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朗读指导
指导学生朗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指导学生朗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朗读就是清晰、响亮、有感情地把文章念出来,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活动。
朗读历来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学生学习普通话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胆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很有帮助。
朗读是如此重要,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下面,谈谈指导学生朗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朗读课文。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高林生说:“小学低年级一节语文课要用20分钟来朗读课文”,浙江省特级教师王崧舟在《长相思》(五年级)这首词的教学中至少用了20分钟读课文。
如果课文长,可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多读几遍课文。
精彩的段落最好能在课堂上熟读成诵。
简短的古诗词尽可能在课堂上背诵。
一些优美的散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如,《槐乡五月》(三下)等。
(有一个老师上《槐乡五月》时,只让四个同学分别读课文四个自然段后,就让同学谈自己的感受,读的量太少。
)指导abb的读法,bb可以读原调,也可以第一个b读第一声,第二个b读轻声。
喜盈盈、白茫茫。
)二、要注意朗读的形式要多样。
老师范读、老师带读、生范读、生带读、男生女生赛读、分小组赛读、分角色读、个人读、齐读、自由读、默读、师配乐朗读、师生轮读、小组开火车读等。
例如,让学生读生字卡上的拼音、生字时,老师把四个组分为八个小组,采用开火车读的形式读,师:“火车、火车谁来开?”生:“火车、火车我来开。
”三、要注意读准字音。
《语文课程课标》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流利”就是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读错字,还要读得连贯、自然、不结巴、不重复、”初读课文,要力争做到这一点。
其中不读错字,就是要读准字音,这是朗读得好的前提。
读准字音,第一,要把每个字的声母、韵母读准。
普通话考试朗读训练技巧

普通话考试朗读训练技巧普通话考试朗读训练技巧朗读和说话不同,它除了要求应试者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回读外,还要求朗读时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的普通话考试朗读训练技巧,希望可以为您的学习带来帮助!朗读技巧要通过一些训练可以使我们逐渐掌握汉语语法规律,培养敏感的语感,还可以使声带、发音、语气、语调、语势等得到全面锻炼,相声情并茂的境界攀登。
但是要注意在训练过程中应采用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
第一步是初步训练(基础)。
可以选用百字左右的文章作为朗读的素材。
要求是:发音准确,声音洪亮,吐字清楚,不添字,丢字,不读错字,不颠倒字,按标点符号以及语法停顿要求进行恰当的停顿。
第二是过渡训练。
可以选用二、三百字的文章朗读。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过渡到通顺流畅,且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祈使等几种句子的不同语气、语调。
第三步是巩固训练。
可以选用五百字左右的文章朗读,重点练习朗读技巧,并结合听范读巩固前两步的训练成果。
要求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能进一步读出长句中的停顿和句中的轻重缓急,且依据文章的思想内容,恰当而自然地带者感情去朗读。
第四步是综合技巧练习。
可以选用八百字左右的文章朗读。
将分项训练中得到的各种技巧综合运用到朗读中去。
要求语言流畅,语气连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通过上述这四步的练习,朗读的`水平就会层次性的提高,可以在普通话测试中获得比较满意的成效。
但是需要朋友们注意:在学习时,不要泛泛而读。
今天这一篇,明天读那一篇,这样是事倍功半。
所以要有学习的专注性,尤其对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
普通话考试的朗读技巧与练习

普通话考试的朗读技巧与练习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的口语考试。
其中,朗读部分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要想在这一部分取得好成绩,掌握一些朗读技巧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一、朗读的基本要求首先,读音要准确。
这是朗读的最基本要求,要注意声母、韵母、声调的正确发音,避免读错字、别字。
其次,做到语流顺畅。
朗读时不能磕磕绊绊,要连贯、流畅,语速适中,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再者,要注意语调。
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合理运用语调的升降变化,增强朗读的表现力。
最后,要注意停顿。
恰当的停顿可以让句子的意思更加清晰,也有助于表达情感。
二、朗读技巧1、重音重音是指在朗读中需要突出强调的词语或音节。
通过重音,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语句的意思和情感。
重音分为语法重音、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
语法重音是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确定的,一般来说,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往往需要重读。
例如,“他昨天去了北京。
”这句话中,“他”“昨天”“北京”通常要重读。
逻辑重音则是根据上下文和表达的逻辑重点来确定的。
比如,“他不是故意的。
”如果要强调“不是”,那么“不是”就要重读。
感情重音是为了表达特定的感情而重读某些词语。
比如,在表达愤怒时重读“可恶”,表达喜悦时重读“太棒了”。
2、停连停连是指朗读中的停顿和连接。
恰当的停连可以让朗读更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一般来说,在标点符号处需要有适当的停顿,如逗号、句号、分号等。
但有时候,为了表达特定的意思,也可以在没有标点的地方停顿。
例如,“为了实现梦想,他日夜拼搏。
”如果想要强调“日夜拼搏”,可以在“梦想”后面停顿一下。
另外,在列举事物时,每个事物之间也需要有短暂的停顿。
3、语气语气是朗读中表达情感和态度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语气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疑问等。
例如,用欢快的语气朗读“春天来了,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用悲伤的语气朗读“他默默地离开了,再也没有回来。
用普通话朗读的技巧

用普通话朗读的技巧用普通话朗读的技巧有哪些朗读是需要情感的,与情感最吻合的是音乐,也只有音乐才能激发学生情感,因而教师要重视配乐朗读,尽量让音乐走进学生心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用普通话朗读的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用普通话朗读的技巧朗读和说话不同,它除了要求应试者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回读外,还要求朗读时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
1、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
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大多数的情况是有规律的。
这种规律又有大的规律和小的规律,规律之中往往又包含一些例外,这些都要靠自己去总结。
单是总结还不够,要多查字典和词典,要加强记忆,反复练习。
在练习中,不仅要注意声韵调方面的差异,还要注意轻声词和儿化韵的学习。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一字多音是容易产生误读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十分注意。
多音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注意学习。
第一类是意义不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各个不同的意义,从各个不同的意义去记住它的不同的读音。
第二类是意义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不同的使用场合。
这类多音字大多数情况是,一个音使用场合“宽”,一个音使用场合“窄”,只要记住“窄”的就行。
3、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
由于字形相近由甲字张冠李戴地读成乙字,这种误读十分常见。
由偏旁本身的读音或者由偏旁级成的较常用的字读音,去类推一个生字的读音而引起的误读,也很常见。
所谓“秀才认字读半边”,闹出笑语,就是指的这种误读。
4、注意异读词的读音。
普通话词汇中,有一部分词(或词中的语素 ),音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在习惯上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法,这些被称为“异读词”。
为了使这些读音规范,国家于50年代就组织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并对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进行了审定。
历经几十年,几易其稿。
1985年。
国家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要求全国文教、出版、广播及其他部门上、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间、标音,均以这个新的《审音表》为准。
普通话朗读教学心得体会

在我国,普通话作为国家的通用语言,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普通话朗读教师,我有幸投身于这项事业,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普通话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
以下是我对普通话朗读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明确教学目标普通话朗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语调和语速等基本要素,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将以下目标作为指导:1.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2. 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准确、规范地使用普通话;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普通话朗读的兴趣。
二、注重教学方法1. 实践为主,理论为辅。
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提高朗读水平。
例如,在课堂上,我会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纠正发音和语调,以此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每个学生的发音、语调、语速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课堂上,我会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普通话朗读示范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朗读技巧,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4.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普通话朗读。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1. 肯定学生的进步。
在教学中,我要及时关注学生的进步,对他们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 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适时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
在学习普通话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我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鼓励他们勇敢地克服困难。
四、加强自身素质作为一名普通话朗读教师,我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有助于学生提高发音准确性、语调抑扬顺畅性以及语速协调性。
以下是一些朗读指导的方法:
模仿朗读: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标准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正确的发音、语音语调等。
整体朗读:学生可以选择一篇短文或课文进行整体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准确的发音,流畅的语调,特别是注意停顿和语气的处理。
分段朗读:将一篇较长的文章分成若干段落,学生分段进行朗读。
这样的朗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
合作朗读:让学生组成小组,互相合作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可以互相指导和纠正发音错误,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
音标训练:对于一些发音困难的词语,可以进行音标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音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
配音朗读: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片段,让学生进行配音朗读。
通过模仿角色的声音和情感表达,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准确度。
除了以上的方法,朗读指导还需要结合其他教学活动和教材内容进行综合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朗读、课外朗读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普通话考试朗读题发音技巧

朗读是用声音传达作者写下来的“话”,因 此,朗读时的语言应该是流畅自然的。常见的一 字一顿、见词就顿的读法,显然谈不上流畅自 然,,甚至还有方言语调之嫌。因此,应该培养 读“话”的习惯,同时,努力克服语音障碍,使 语流顺畅起来。
2、谨慎处理停顿、断句,正确的停顿、 断句有助于准确的表情达意。如:
3、多音字要据义定音。
多音字虽然有几个读音,分别表示不同的意 义,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的意义是确定的, 读音因此也是确定的,我们应根据意义来确定读 音。如: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zhông)、 翻地、播种(zhòng)、浇水……(作品26号) 种,指种子,读上声;指种植,念去声。
汉语中多音字很多,朗读时要注意辨别。
谢谢
谢谢
命题说话指导
一、内容构成和测试评分 1、测试的目的: 测查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能
力和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 2、题目内容及要求 *从2个题目中选取一个话题。 3、测试评分:占40%即40分。具体评分点为: *语音标准程度25分。 *语汇、语法规范程度10分。 *自然流畅程度5分。
4、避免因类推而引起的语音失误。 享(xiăng)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它即将来临的 时刻需要提醒。(作品40号) 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wàn不读màn)上下, 慢慢地,它竟锈上了绿苔,……(作品3号) 海洋中含有许多生命所必需的无机盐,如氯化 钠氯化钾、……(读lü不读lù)……水具有很高的 热容量,加之海洋浩大,任凭夏季烈日曝晒,(读 pù不读bào作品13号) 这些字大多是形声字,意义也显在明白,准确 的读音很容易被忽视,在练读和测试时应加强正音。
形象感受——(朗读者)的情景再现或 设身处地的各种内心体验。
普通话训练教程朗读 PPT

(1)形象感受:
形象感受的目的,是要达到感之于外,受之 于心。
朗读者要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这符号所 代表的具体事物的存在;透过语言文字,能听到、 看到、闻到、尝到、感触到语言文字所反映的 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透过语言文字,能感受 到空间、时间的变化等。
(2)逻辑感受:
逻辑感受的目的,是达到对整篇作品思想 发展的脉络及层次与层次、段与段、句与句、 词与词之间逻辑关系的感受。
节选自峻青《海滨仲夏夜》
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 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儿,柔软的沙滩 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那些在 各个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 两地来到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 的海风,望着那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尽情说笑, 尽情要达到对作品具体、 细致、真切地感受,这是朗读成功的重要基 础与保证。
节选自峻青《海滨仲夏夜》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 了。而城市各处的确实灯火也次第亮了起 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 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 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 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 看。
节选自峻青《海滨仲夏夜》
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 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 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晚 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内心,有着说 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 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 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 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 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 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 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小路有意思。只是,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 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 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 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 想找一个两全的方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 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情愿。我决定委屈儿子, 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降抑调。感叹句、祈使句或表示坚决、自信、赞
扬、祝愿等感情的句子里。表达沉痛、悲愤的感
情,一般也用这种语调。调子逐渐由高降低,末 字低而短。
--多好的人啊!
--你今天的表现很不错!
--你们走吧!
--我一个人没问题!
--祝你们白头偕老!
--我已经决定了!
第四个人说,你有什么资格教训别人?你是活 得有滋有味,轻松活泼。坐着公家的小车,住着公 家的小楼,吃着公家的宴会,三天两头上电视,仨 月俩月出趟国。你当然可以大谈社会责任感。可你 自己呢?你有多少社会责任感?
第三个人说,怎么能这样对待生活?怎么能说 活得太累,怎么能说活得太腻?在这大变革的年代, 难道你们就没有一点社会责任感?人生在世,难道 就为自己活着?我们的国家能有今天,这容易吗? 同志们,振兴中华,匹夫有责;开放改革,重担就 落在你、我、他身上。我们应该对社会负责,对国 家负责,对后代负责,否则就是犯罪。振作起来啊, 前进!
感情停延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语法 关系的制约,完全是根据感情或心理的 需要而作的停延处理,它受感情支配, 根据感情的需要决定停与不停。它的特 点是声断而情不断,也就声断情连。(二) 重音
•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 作用的字、词或短语在朗读时要加以强 调的技巧。
1.语法重音。语法重音是按语言习惯自 然重读的音节。这些重读的音节大都是 按照平时的语言规律确定的。一般说, 语法重音不带特别强调的色彩。
(练习):活着的滋味
第一个人说:活得太累了。没完没了的解释,无 休无止的小心,成年累月为别人活着。为人子、为人 夫、为人父、为人同事、为人哥儿们、为人“喽 啰 ”、为人“头头”。看别人的脸色,讨别人的喜 欢,避别人的忌讳,给别人以好感。摇旗呐喊,插科 打诨,不想笑要笑,哭不出来要哭……累了,太累了。
2.语法停延
语法停延是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它往往是 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定 语、状语或补语而做的短暂停顿。
★ 我们这里,有的是大学生。 ★ 5加4乘以6减3。 ★ 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有小雨。 ★ 他说不下去了。 ★ 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不再结婚。 ★ 他想起来了。
3.感情停延
3.平直调。一般多用在叙述、说明或表示迟疑、思 索、冷淡、追忆、悼念等的句子里。朗读时始终平 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变化。
--今天夜里到明天,晴间多云,西北风二到三级,最 高温度25度,最低温度11度。
--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说、学、逗、唱。 --那是八年前的一个下午,他来到我们家。
4.曲折调。用于表示特殊的感情,如讽刺、讥笑、 夸张、强调、双关、特别惊异等句子里。朗读时由 高而低后又高,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节特别加重 加高或拖长,形成一种升降曲折的变化。 --她也会写小说? --他说一句话,比您说一百句都管用!
2.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不受语法制约,它是根据语句所要表 达的重点决定的,受说话者的意愿制约,在句子中 的位置上不固定的。强调重音的作用在于揭示语言 的内在涵意。表达目的不同,强调重音就会落在不 同的词语上,所揭示的涵意也就不相同,表达的效 果也不一样。
练习:
★他又买了两斤苹果。
★妈妈把饺子都包好了。
★我就去了一趟北京。
★他为什么不来?
★ 他是我男朋友。
(三) 语速
1.根据内容掌握语速 与作品的情境相适应,根据作品的思 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环境背 景、感情语气、语言特色来处理。语速 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所变化。
2.根据体裁掌握语速
记叙文有记事、记言。一般说,记事 读得快些,记言要读得慢些。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惟蔬菜不可少/分文不取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惟蔬菜不可;少 分文不取。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1.标点符号停延。
标点符号的停延规律一般是:句号、问号、感 叹号、省略号停顿略长于分号、破折号、连接号; 分号、破折号、连接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逗号、冒 号;逗号、冒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顿号、间隔号。 另外,在作品上的段落之间,停顿的时间要比一般 的句号时间长些。
• 1 主谓词组中的谓语。例如:风 停 了,雨 住 了,太阳 出来 了。
• 2 述宾词组中的宾语。例如:跨过 长江去 ,解 放 全中国 。
• 3 定语、状语、补语。例如: • ① 我们肩负着 光荣 的使命。 • ② 天气 渐渐 地暖和了。 • ③ 同志们干得 热火朝天 。 • ⒋ 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例如: • ① 他 什么 都知道! • ② 谁 在喊? • ③ 那 是什么? • ④ 为啥 他 能去?
第五讲 朗读 一、什么是朗读 二、朗读前的准备 三、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 四、朗读的形式和要求 五、练习
• 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 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 出来,也就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 上用自己的语音塑造形象,把文字作品 转化为有声语言,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 为听觉形象的创作活动。 具有再创性和 艺术性的特点。
但是,最重要的是根据内容、情感的 特点掌握语速。
(四)语调
语调指语句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 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 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
1.高升调。疑问句、反问句、短促的命令句,或者 是表示愤怒、紧张、警告、号召的句子里使用。 前低后高、语气上扬。
--那是她妈妈?--你怎么会不知道?--还不走?!
第二个人说,活腻味了。爱过了,恨过了,哭过 了,笑过了,乐过了,苦过了。金银财宝,身外之物。 功名利禄,过眼云烟。香酥鸡、肯德鸡、道口烧鸡, 大同小异。长城饭店、昆仑饭店、建国饭店,千篇一 律。台球、保龄球、高尔夫球,无非是球。人生不过 如此,该收场了。游戏人生,我够了。你们爱玩儿玩 去吧,别拉扯上我。
(一)用普通话语音朗诵 (二)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 (一)停延 • (二)重音 • (三)语速 • (四)语调
(一)停延
语流的中断和间歇,包括声音的延长和紧连。 ★他妈的,病还没好!
他妈的病/还没好。 ★你是老师吗?—不,是学生。
你是老师吗? —不是学生。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惟蔬菜不可少分文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