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评审中医院2012年妇产科优化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中医医院二级评审文件目录——3.0临床科室建设

中医医院二级评审文件目录——3.0临床科室建设

临床科室建设3.1科室设置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复印件)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申报表(一)(复印件)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申报表(二)(复印件)医疗科室设置(内科、外科、脑病科、肾病科、老年病科)医技科室设置(药械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医疗机构管理条例3.2 科室建设与管理3.2.1门诊、急诊、病房的设置及设施1.各科室设置院发文件2.门诊设置及设施基本情况附:门诊平面图3.急诊设置及设施基本情况附:一楼平面图急诊室设备表4.科室病房设置及设施基本情况附:内科病区平面图(三楼)外科病区平面图(四楼)办公区及手术室平面图(五楼)老年病科平面图血液净化室平面图各科室及病房基本设备配置情况清单各科室及病房医疗设备登记表3.2.2科室人员结构1.各科室人员花名册2.科主任任命、调整文件(复印件)3.中层干部聘任文件(复印件)4.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教学计划和措施5.学术带头人档案(姜宁、刘东阳)6.学术继承人档案(杨敬、霍守桃、宋艳芳)3.2.3中医特色服务项目1.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管理制度2.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操作规范(内科、脑病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操作规范(外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操作规范(肾病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操作规范(老年病科)3.宣化区中医院门诊统计表(2011-2013)3.2.4 上级医师指导中医诊疗本年度5份归档病历3.2.5病例讨论急危重症、疑难病的讨论病历(5份)原始记录本(见科室)3.2.6 三级医师专科继续教育中医类别专业技术档案(见管理组)非中医类别专业技术档案(见管理组)3.3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3.3.1科室诊疗方案3.3.4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诊疗方案内科2010年诊疗方案(眩晕、心痛)2011年诊疗方案(眩晕、心痛)2011年优势病程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价(眩晕、心痛)2012年诊疗方案(眩晕、心痛)2012年优势病程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价(眩晕、心痛)2013年优势病程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价(眩晕、心痛)外科中医诊疗方案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优化方案(项痹、腰痛病、膝痹病,2011年)中医诊疗方案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优化方案(项痹、腰痛病、膝痹病,2012年)中医诊疗方案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优化方案(项痹、腰痛病、膝痹病,2013年)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优化方案(2011年)中医诊疗方案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优化方案(2012年)中医诊疗方案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优化方案(2013年)3.3.5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锁子骨骨折、连骸骨骨折、合骨及核骨骨折)3.4临床路径3.4.1临床路径制定及实施方案关于转发《河北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办公厅耳鼻喉、呼吸内科、泌尿外科、胸外科、产科、心脏大血管外科等6专业47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的通知关于转发《河北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血液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等14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的通知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图临床路径知情同意书(样表)临床路径变异记录间(样表)实施临床路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样表)开展临床路径病种准入审批表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内科临床路径阶段小结(2011、2012、2013年)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髌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踝关节骨折中医临床路径内固定物取出术中医临床路径外科临床路径阶段小结(2011、2012、2013年)3.5病历及处方书写《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处方管理及开定规范要求3.5.1-3.5.4中医病历书写近1年归档病历10份3.5.5中药饮片处方书写近1年门诊饮片处方20张3.6中药合理使用《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3.6.1辩证使用中成药与3.5共用(近1年归档病历10份)3.6.2门诊用药近1年中成药处方20张3.8 按有关要求,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1、中医诊疗设备清单(共13类,20种)2、各科医疗设备登记本3、设备操作规范4、设备使用登记本(见各中医治疗室及各科室)5、设备使用门诊、住院收费清单(样单)3.9 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和中医综合治疗3.9.1 中医医疗技术中医医疗技术项目清单(共9大类,41种)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3.9.2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门诊统计门诊统计表(2011、2012、2013)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室门诊登记本3.9.3门诊及住院中医综合治疗室设置情况平面图(二、三、四楼及老年病科)3.10 中药制剂★3.10.2门诊中药及饮片处方占门诊总处方比例3.10.3中药处方占门诊人次数比例见:3.9.2门诊统计表(2011、2012、2013)。

中医院二甲评审整改实施方案

中医院二甲评审整改实施方案

中医院二甲评审整改实施方案一、评估现状中医院二甲评审整改前,对医院进行全面评估,明确医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医院管理、医疗质量、服务态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以定位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完善方案。

二、管理体系优化针对评估发现的管理体系不健全、流程不透明等问题,提出以下优化方案:1.制定医院管理制度制定医院管理制度和规定,明确各项职责和管理流程,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医院运转规范、高效,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协调和推进。

2.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医疗信息化管理,提高办事效率。

对现有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升级,优化医院信息化服务。

三、医疗质量提升针对评估发现的医疗质量问题,提出以下完善方案:1.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全员实时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及时整改措施,确保医院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

2.加强医生和技术人员培训通过不断的医学培训和技术培训,提高医生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四、服务质量提升针对评估发现的服务质量问题,提出以下服务方案:1.优化服务流程对医院服务流程进行优化,建立从患者预约到出院的全流程医疗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2.加强患者沟通和关怀建立患者沟通和关怀机制,加强患者问诊、治疗、护理服务,优化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

五、环境卫生整改针对评估发现的环境卫生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方案:1.加强卫生管理增强医院卫生管理,加强卫生检查、消毒、垃圾处理等环节的监管,确保医院卫生环境清洁整洁。

2.加强医疗工具消毒对医疗工具、设备等物品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清洁,防止交叉感染,确保医疗安全。

六、总结通过以上的整改方案,中医院二甲评审的整改工作将得到全面、系统、有序的推进。

重点解决医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医院管理更加健全、医疗质量更加稳定,服务质量更加满意,环境卫生更加整洁。

提高患者就医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材料(妇科)

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材料(妇科)

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材料(妇科)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材料(妇科)1. 简介本文档是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材料中关于妇科的部分。

旨在说明妇科专业在中医医院中的重要性以及该医院妇科服务的相关信息。

2. 妇科专业的重要性妇科专业是中医医院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涉及到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相关疾病治疗,包括但不限于月经失调、妇科肿瘤、不孕不育等。

妇科疾病的治疗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3. 妇科专业服务内容该医院的妇科专业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常见妇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妇科手术(如子宫肌瘤切除、卵巢囊肿切除等);- 妇科疾病的保守治疗和中药治疗;- 妇科常规检查和筛查(如宫颈涂片、乳腺检查等);- 妇科健康咨询和指导。

4. 妇科专业团队为了提供优质的妇科医疗服务,该医院拥有经验丰富、专业素质高的妇科专业团队。

团队成员均具备相关学历和资质,并且持续接受相关专业培训,以不断提升医疗水平和技术能力。

5. 妇科设备与设施该医院配备了先进的妇科诊疗设备与设施,以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和治疗。

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超声波、宫腔镜等,以及符合卫生标准的和手术室。

6. 妇科服务质量保障为了保障妇科服务的质量,该医院积极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和执行科学规范的妇科诊疗流程;- 严格执行妇科手术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安全和病人隐私;-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病例讨论,以促进专业技术的提升;- 不断改进医疗服务,满足病人的需求和期望;- 定期开展妇科满意度调查,以了解患者对服务的评价和意见。

7. 结束语该医院妇科专业秉承着中医精神和科学医疗的原则,致力于为女性提供全面、专业的医疗服务。

在未来,该医院将继续不断完善妇科专业,并与广大患者共同努力,为女性健康保驾护航。

> 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评审材料请参照实际需要进行编写。

妇科诊疗方案

妇科诊疗方案

妇科诊疗方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2012)盆腔炎,中医古籍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散见于“带下病”、“妇人腹痛”、“症瘕”、“不孕”等病证中。

1983年《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已将“盆腔炎”作为中医病名编入,为中、西医通用病名,《中医妇科学》第七版教材中医诊断已采用此病名。

盆腔炎现西医又称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2006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定义〕,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

PID可局限于某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其中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

若盆腔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盆腔炎后遗症(包括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疼痛、不孕症及异位妊娠)的发生。

盆腔炎急性期因病势急,病情较重,必须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迅速控制病情。

而中医药对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疼痛(相当于以往所称的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在防止病情复发、缓解患者疼痛,缩小或消散炎性包块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因此该诊疗方案主要是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盆腔炎所致的慢性盆腔疼痛的中医综合治疗。

一、诊断中医病名诊断及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候规范》(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年出版)、以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出版)相关内容拟定。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出版)、《妇产科学》教材(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出版)、“盆腔炎性疾病诊治指南”(美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相关内容拟定。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湿热瘀结证症状: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带下色黄质稠,神疲乏力,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小便黄,大便干燥,大便溏而不爽,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涩。

中医院二甲评审整改实施方案

中医院二甲评审整改实施方案

中医院二甲评审整改实施方案一、前言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是对医院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检验,二甲评审作为中医医院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于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医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医院在历经二甲评审后,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为了全面提高医院综合服务水平,确保二甲评审顺利通过,医院决定开展二甲评审整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整改目标1. 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2. 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优化服务流程。

3. 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强化团队协作。

4. 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就医环境。

5. 强化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

6. 提高患者满意度,树立医院品牌形象。

三、整改措施1. 加强组织管理(1)成立二甲评审整改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整改工作的组织实施。

(2)设立整改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整改工作的日常协调与监督。

(3)各部门、科室要明确责任,协同配合,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2. 提高医疗质量(1)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疗质量监控。

(2)严格执行诊疗规范,提高诊疗水平。

(3)加强病历管理,提高病历质量。

(4)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3. 提升服务水平(1)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2)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加强护理工作,提升护理水平。

(4)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提升患者满意度。

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才结构。

(2)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3)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人才成长。

5. 完善基础设施(1)优化医院布局,提高就医环境。

(2)加强设备采购与维护,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

(3)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6. 强化中医特色(1)加强中医学科建设,发挥中医优势。

(2)推广中医药疗法,提高中医药治疗率。

(3)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传承中医文化。

7. 加强财务管理(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安全。

(2)加强成本控制,提高运营效益。

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标准

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标准

二级中医医院以“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50 分)
i
、队伍建设(60分)
2
3
4
5
245医院开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 发的中医护理方案培训,制定培训计 划,定期考核,措施到位。

三、科室建设与管理(180分)
查阅相关资料,现场访谈 2 名护士(含主管护师以上职 称人员1名)。

无培训计划或未培训、 未考核,不得分;不了 解本科中医护理方案,每人扣 3分。

6
7
8
四、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推广实施(540 分)
9
10
五、药事管理(60分)
ii
12
六、其他(110分)
13
14
15
16
17。

2012二甲医院评审标准

2012二甲医院评审标准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二级综合性医院,其他各类二级医院参照使用。

本标准共设置7章69节356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3节321条标准,用于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并作为对二级综合医院实地评审。

第七章共6节35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二级综合医院的日常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评审后的追踪评价。

说明:1.二级医院是向含有多个社区的地区(人口一般在数十万左右)提供医疗为主,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并承担一定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综合或专科的地区性医疗机构;本标准中,“县医院”为政府举办的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应结合当地疾病谱特点,重点加强严重危及当地人民群众健康的疑难病救治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能力。

同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

2.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3.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人民军医出版社,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

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一)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

(二)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兼顾预防、保健、康复功能,可提供24小时急危重症诊疗服务。

(三)临床科室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医院标准。

妇产科医疗质量改进方案

妇产科医疗质量改进方案

妇产科医疗质量改进方案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对于妇产科而言更是至关重要。

因为妇产科涉及到母婴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妇产科的医疗质量,保障母婴安全,特制定以下改进方案。

一、优化服务流程1、完善预约挂号系统提供多种预约渠道,包括电话、网络、现场等,方便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合理安排预约时间,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就诊效率。

2、简化就诊流程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咨询、挂号、缴费、检查预约等服务,避免患者来回奔波。

优化检查流程,合理安排检查项目的顺序和地点,减少患者在不同科室之间的往返次数。

3、加强医患沟通医护人员在接诊时,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详细询问病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

为患者提供多种沟通方式,如面对面交流、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

二、加强医疗团队建设1、人才招聘与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招聘高素质的妇产科专业人才,充实医疗团队。

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学术交流和外出进修,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2、团队协作与沟通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定期组织妇产科、儿科、麻醉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进行病例讨论和会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加强科室内部的沟通与协作,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将医疗质量、服务态度、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与绩效工资、职称晋升等挂钩。

设立表彰奖励制度,对工作表现突出、为科室发展做出贡献的医护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提高医疗技术水平1、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关注国内外妇产科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积极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如微创手术设备、胎儿监护设备等,提高诊疗水平。

加强对新设备的培训和使用管理,确保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新设备。

2、规范诊疗行为制定完善的妇产科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诊疗活动,避免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妇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疗效评估、难点分析及优化措施2011年妇产科共治疗妇科病人1802余例,其中徵瘕病人608例,占优势病种的第一位,痊愈406例,好转195例,无效7例;妇人腹痛746例,占优势病种的第二位,湿热瘀结型痊愈400例,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9例,其它证型有效295例,无效21例;崩漏病人448余例,占优势病种第三位,痊愈417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4例。

癥瘕一、疗效评价与分析:总结2012年1月——2012年12月,运用2011年新的诊疗方案,妇产科门诊、病房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情况如下:子宫肌瘤病人608例:气滞型46例——痊愈28例(占61%),好转17例(占37%),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98%;血瘀型530例——痊愈358例(占67.5%),好转167例(占31.5%),无效5例(占1%),总有效率99%;痰湿型32例——痊愈20例(占63%),好转11例(占34%),无效1例(占3%),总有效率97%。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仍然是血瘀型为主,伴气滞痰湿居多,出现多瘀和虚的现象,总的有效率和痊愈率较上一年度有所上升,说明药物贴敷法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今年我们继续调整方案,利用中医的理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进行穴位的灸法,实行病人自灸(简、便、廉、验),以起到提高机体抵抗力的作用。

二、难点分析1、子宫肌瘤病程较长,如何处理好消瘤与止血的关系,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2、在治疗子宫肌瘤的过程中,由于年龄与体质的不同,扶正与攻伐的用药剂量应该考虑。

三、解决措施1、治疗子宫肌瘤常常采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法,然活血化瘀药久用或经期使用有动血之虞,恐致出血量多,故经期宜慎用或少用。

又因子宫肌瘤常伴有月经过多,或崩或漏,故经期常常需要止血,而在止血药的选用上也宜谨慎,不宜过早使用固涩止血或炭类止血药,恐致留瘀,常选用既止血又化瘀的蒲黄、茜草、三七之类,辅以益气、养阴、清热可提高止血疗效,起到“止血不留瘀,消瘤不动血”。

2、在子宫肌瘤的治疗过程中,对于一般体质而言,由于年龄不同,人参与当归的用量不尽相同:35岁以下的患者与35岁以上的患者,人参与当归的用量之比为1:2,特殊体质除外。

3、由于子宫肌瘤的患者病程长,故让患者自己灸气海、关元、足三里等以增加机体的免疫力,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妇人腹痛一、疗效评价妇人腹痛病人746例:肾阳虚衰型80例——有效76例(95%),无效4例(5%);血虚失荣型71例——有效65例(92%),无效6例(8%);气滞血瘀型89例——有效83例(93%),无效6例(7%);湿热瘀结型430例——痊愈400例(93%),显效17例(4%),有效4例(1%),无效9例(2%),总有效率98%;寒湿凝滞型76例——有效71例(94%),无效5例(6%)。

在临床实践中,口服药与灌肠同时应用明显的增加了疗效,再加上艾灸穴位疗法使得疗效更上一层,又一次验证了中医理论的正确性,“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还有很多疑难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去解决。

二、难点分析1、慢性盆腔炎病程长,病情较顽固,症状单一者少,复杂多变者多,一般都虚实夹杂,寒热错杂。

“久病多瘀”无论哪一证型大多有瘀滞存在,“久病多虚”慢性盆腔炎都有体虚的表现。

2、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久服能败胃。

25124 6224 戤22360 5758 坘 22529 5801 堁 34862 882E 蠮36202 8D6A 赪27356 6ADC 櫜三、解决措施1、对于“久病多瘀”治疗上多选用活血化瘀药,如:三棱、莪术、桃仁等;对于“久病多虚”临床上多用健脾补肾药以增强体质,如:桑寄生15g 川断10g 杜仲10g 炒白术10g 茯苓10g等。

2、对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久服败胃,尤其对素体脾虚、有胃病旧患的病人,立即中病即止,方中加茯苓10g 白10g 砂仁6g等健脾和胃的药。

崩漏一、疗效评价:崩漏病人448例:肾虚型69例——痊愈63例(91%),显效1例(2%),有效2例(3%);无效3例(4%);总有效率96%;脾虚型125例——痊愈115例(92%),显效4例(3%),有效1例(1%);无效5例(4%),总有效率96%;血热型48例——痊愈41例(86%),显效1例(2%),有效2例(4%);无效4例(8%),总有效率92%;血瘀型206例——痊愈198例(96%),显效2例(1%),有效4例(2%);无效2例1%),总有效率99%。

在临床过程中,仍以脾虚和血瘀型患者居多,肾虚的患者增加比较明显,这些证型反映出了妇女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经带胎产的过程中,不注意生活的调适和洁净,所以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的减压都是很有必要的。

在治疗过程中,总的疗效明显提高说明优化方案的重要性,临床的经验就是在不断的总结和创新中丰富起来的;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会更加紧密的结合病人的证型的分布的变化以及一些难点问题重点解决,更好地提高疗效。

二、难点分析1、有排卵的功血在临床上中医治疗优势比较明显,但用药时机如何掌握就是一个难点问题。

2、针对有排卵的功血疗程一般1-3个月,症状缓解后有反复的可能,这是又一个难点问题。

3、功血在出血量多时,大多采用西医疗法,如输血、输液及止血剂对症治疗,并采用刮宫术及大量性激素止血,是否有必要发挥中医特色?三、解决措施1、有排卵的功血在临床上中医治疗优势比较明显,用药时机的掌握:月经量多和经期延长要重视月经期的用药;排卵期出血和经前出血重视月经干净后时用药;病程短的患者可以根据出血的不同时间,在每个周期选择特定时间治疗;病程长的需要进行中药的周期疗法。

2、针对有排卵的功血疗程一般1-3个月,症状缓解后有反复的可能,一般建议在病情缓解后再维持2个周期巩固治疗。

3、在急性大出血时,当配以中药的独参汤以补气摄血。

独参汤方药:人参固冲汤方药: 白术10g 黄芪12g 煅龙骨20g 煅牡蛎20g白芍12g山茱萸6g 海螵蛸10g 茜草根12g棕炭10g 五倍子6g21552 5430 吰R34416 8670 虰32183 7DB7 綷@Y326307F76 罶31459 7AE3 竣2012年妇科优化诊疗方案癥瘕一中医疾病名称癥瘕:妇女下腹有结块,或胀,或满,或痛者称为癥瘕。

二西医疾病名称: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盆腔炎性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三诊断依据1、症状:小腹有包块,或胀,或满,或痛。

2、按照中医望闻问切四诊顺序检查:重点检查面色红润,苍白,无华,晦黯;舌质红,紫黯,淡胖;舌苔薄白,苔厚而干,白腻,黄腻;脉象沉弦,沉涩有力,弦滑数等。

3、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1)妇科检查盆腔可触及炎性包块,子宫肿瘤,卵巢肿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等病变(2)实验室检查:宫颈活组织检查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性刮宫,红细胞沉降,甲胎蛋白测定,碱性磷酸酶测定,病理检查等。

(3)其他检查血常规,B超,内窥镜,胸部X线平片。

(4)中医证候分析气滞型血瘀型痰湿性毒热型四治疗措施(一)基础治疗措施1、癥瘕护理常规2、分级护理38881 97E1 韡 \ai-'b3、饮食禁忌(禁辛辣,油腻之品)4、完善辅助检查包括血液生化,尿液分析,肿瘤标志物,CT,核磁等。

5、与护理部配合,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6、病情较重者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确定综合治疗方案。

7、中西医综合治疗配合外治法及针刺疗法。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气滞型症状: 小腹包块,积块不坚,推之可移。

舌红,苔白,脉沉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方药:香棱丸木香6g 三棱10g 莪术10g 枳壳6g 青皮12g 川楝子6g 小茴香12g2、血瘀型症状:小腹有包块,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面色晦黯,舌紫黯,苔厚而干,脉沉涩有力。

治法:益气活血、化痰软结、温经散寒方药:消症丸人参3g-6g 当归10g-20g 桂枝12g 茯苓12g 赤芍12g桃仁12g 丹皮12g 三棱9g 莪术9g 穿山甲5g 鳖甲5g 昆布12g 半夏6g 香附10g 元胡10g 败酱草10g3、痰湿型j ~k20297 4F49 佉CNr症状:小腹有包块,按之不坚,或时作痛,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除湿化痰,散结消癥。

方药:开郁二陈汤半夏6g 陈皮12g 茯苓10g 青皮6g 香附10g 川芎12g 莪术10g 木香6g 槟榔10g 甘草6g 苍术6g 生姜3片另注:治法:神阙穴药物贴敷法(适用于各个证型)方药:炒穿山甲30g 夏枯草30g 海藻30g 莪术30g香附30g 半枝莲30g 马齿苋30g注:穴位灸法:患者自己灸气海、关元、足三里(适用于各证型)(三)辨证选择静脉点滴中药注射液1、气滞型——黄芪针2、血瘀型——丹参川芎嗪针3、痰湿型——茵栀黄针喜炎平针(四)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1、气滞血瘀型——桂枝茯苓丸2、痰湿型——通经甘露丸(五)其他疗法1、外治法灌肠治疗:湿热型包块用柴胡蒲公英败酱草赤芍;血瘀痰阻型加莪术炙乳没寒凝气滞型去蒲公英败酱草加官桂乌药31737 7BF9 篹f23700 5C94 岔 37626 92FA 鋺t21914 559A 喚.2、取穴法关元水道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留针10-20分钟不宜刺包块部位,不在经期进行。

六、手术治疗适应症:(1)月经过多导致继发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2) 严重腹痛,性交痛,慢性腹痛有蒂肌瘤扭转引起的急性腹痛 (3) 有膀胱直肠压迫症状 (4) 能确定肌瘤是不孕或反复流产的唯一原因者 (5) 肌瘤生长较快怀疑有恶变。

七、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检查癥瘕消失好转临床症状减轻癥瘕减小无效临床症状及癥瘕大小无变化八、疗效评价在癥瘕住院病人的选择上,我们选择子宫肌瘤患者为主要观察对象。

回顾发现,对于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表现和分型以气滞、血瘀型为主,应用中药汤剂大多有效。

子宫肌瘤患者则要分清瘤体的部位,大小及患者年龄、对生育的要求区别对待。

妇人腹痛一、中医疾病名称妇女不在行经、妊娠及产后期间发生小腹或少腹疼痛,甚则痛连腰骶者,称为“妇人腹痛”。

亦称“妇人腹中痛”。

二、西医疾病名称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盆腔炎、子宫颈炎、子宫肥大症及盆腔瘀血症。

三、诊断依据1、病史既往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

2、症状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

可伴有低热、月经增多、月经失调、白带增多、不孕等。

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

当患者抵抗力差时,易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28165 6E05 清33076 8134 脴20128 4EA0 亠Gl@39243 994B 饋_3、按中医的望、闻、问、切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面部红润、苍白、无华、晦黯;舌质红、紫黯有瘀斑、淡胖;舌苔薄白、白滑、苔少、黄腻、白腻;脉沉弱、脉细无力、弦涩、弦滑而数、沉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