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生态住宅小区案例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国内外经典住宅

7. 绿地系统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国内外经典住宅
SHANG HAI 安亭新镇
园林景观
园林强调师法自然,极大限度的还景观以自然生 态的特征,相对集中的景观设计,使得中央公园、 城市公园成为集中景观和居民交流的承载者。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国内外经典住宅
SHANG HAI 安亭新镇
8. 道路交通
主街道宽度则 为40米和28米 ,曲折多变的 街道体系不断 给人的视觉以 丰富的感受, 而适于步行的 15米宽的小巷
SHANG HAI 安亭新镇
运用了分布密集式原理,这是一种针对巨型 都市人口稠密区的合理有效的空间秩序系统 原理:密集能使居民区形式紧凑从而使路线 缩短,对自然环境的耗费减少,交通及其它 基础设施的效率提高;而分布式则使各个独 立单位能够各自具有合理的规模,这有利于 技术及社会结构的高效和稳定。
4. 设计模式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国内外经典住宅
2. 指标及总平
3. 设计理念
SHANG HAI 安亭新镇 “新城市主义”主张重视居住文化的城市情结
安亭新镇建设是国外新城市主义在中国城市住区建设的一次实践。新城市主义所提倡 的这种紧凑、精明增长、功能混合、适宜步行、人性化的邻里社区精神,对当前我国 住区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传统围合式住区邻里结构——围合式街 区( BLOCK )是德国中心城的常规结构, 街区设周边式建筑, 建筑入口直接开向 街道, 以庭院串连, 不设区内道路
建筑较好的嵌入 “城市肌理”, 呈“ 低层高密” 的趋势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国内外经典住宅
SHANG HAI 安亭新镇
5. 空间层次
பைடு நூலகம்
多层围合—建筑集中和绿地集中—居住者之间有亲密接触—基础设施有高效利用
国外生态居住区案例

国外生态居住区案例篇一:居住区生态景观设计案例居住区生态景观设计案例摘要:通过杭州东方润园景观设计的实例应用,着重讲述了如何进行居住区生态景观设计,创造一个既健康舒适便利的自然景观又具有生态概念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杭州东方润园、生态景观设计、生态学原则如何在小区的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的理念,把居住区园林景观纳入居住区生态景观设计的范畴,在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引导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方向和推广景观生态学的理念,让人们所生存的环境更加生态和自然,本文将具体以杭州东方润园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该小区的设计理念、生态应用对居住区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初步的探讨。
1项目背景和地理位置东方润园位于紧邻钱江新城CBD核心区的沿江黄金地段,东北临钱潮路,东南面临开阔的钱塘江,西南临庆春东路,西北临新塘河,近享杭州钱江新城CBD繁华城市配套。
2定位及总体构思定位:尊重原有的场所特征,以景观生态学的理念为设计基础,以“创造现代新城市高端住宅小区”为核心目标,以自然、休闲、安静的自然景观为特色,将“建筑的空间艺术与景观的自然生态有机结合,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手法,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重现江南园林“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3设计原则3.1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选择植物品种生态平衡时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义是指处于顶级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
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的主体结构,也是生态园林发挥其作用的基础,通过合理选择植物的品种、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比例、乔灌草的分布和合理划分植物空间结构、合理布置植物群落的林冠线与林缘线,就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态园林”。
3.2遵从“生态位”原则,合理进行植物设计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东方润园的植物景观构建中,充分考虑植物品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择植物种类,避免植物后期生长不适应的情况,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形成优美、自篇二: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典案例生态城市建设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生态型居住区案例

生态型居住区案例一、选址与规划。
这个湖城啊,选址就很有讲究。
它紧挨着湖泊,就像依偎着一个巨大的天然空调和水源宝库。
规划的时候呢,就像搭积木一样,每一块都有它的用处。
街道不是那种横平竖直的单调模样,而是弯弯绕绕的,这样汽车就不能开得太快,减少了噪音和危险。
而且呀,这种布局让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你走着走着就能从家到公园,再到商场,特别方便。
二、能源利用。
哈默比湖城在能源方面那可是相当厉害。
他们有很多太阳能板,就像一片片蓝色的小翅膀,趴在屋顶上收集阳光的能量。
这些太阳能转化成电能,能供好多家庭使用呢。
还有啊,这里的建筑保温做得特别好,就像给房子穿上了厚厚的羽绒服。
冬天的时候,暖气不容易跑出去,夏天呢,热气也不容易钻进来,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另外,他们还利用湖水的热量来调节室内温度,这就像是大自然给这个居住区送了一个免费的空调外挂机。
三、水资源管理。
水在这个地方可被照顾得无微不至。
首先是雨水收集系统,每当下雨的时候,雨水就像被邀请的客人一样,被收集到专门的容器里。
这些雨水可以用来浇灌花园、冲洗厕所等。
而且,污水也不会被随随便便地扔掉。
这里有先进的污水处理设施,把污水净化得干干净净,然后再重新利用,就像给污水做了一个超级变身,让它从“小邋遢”变成“小清新”,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
四、绿色交通。
在哈默比湖城,汽车可不能像在其他地方那样横冲直撞。
这里鼓励人们步行和骑自行车。
到处都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就像给自行车修了一条条专属高速公路。
而且,公共交通也非常发达,公交车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小卫士,准时地穿梭在各个站点之间。
你要是住在这儿,可能都不想开车了,因为走着走着就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骑着自行车还能锻炼身体,多棒啊。
五、绿色空间与生物多样性。
这里的绿色空间那叫一个丰富。
有大片大片的公园、草地和树林。
这些绿色的地方就像是城市的肺,不停地呼吸着新鲜空气。
而且呀,因为有这么多的植物,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也都被吸引过来了。
国内外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国内外绿色建筑案例分析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运营和拆除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考虑环境因素,以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几个国内外的绿色建筑案例。
1. The Edge(荷兰)The Edge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栋办公楼,被认为是全球最可持续的办公楼之一、该建筑使用大量太阳能电池板和地热系统,减少了能源消耗。
建筑采用智能化的系统管理照明、供暖和通风,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效率。
此外,该建筑还实施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自来水的需求。
2.花博园(中国)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在上海打造了一个大规模的花博园,以展示具有环保理念的建筑。
花博园的设计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提高能源效率。
在建筑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可再生材料,如竹材和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
此外,花博园还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和雨水收集系统,以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
3. One Central Park(澳大利亚)位于澳大利亚悉尼的One Central Park是一个混合用途的建筑项目,包括公寓、商业空间和公共绿地。
该项目采用了多项环保措施,例如使用自然通风和天窗以减少对人工通风和照明的需求。
建筑外墙安装了垂直花园,提供了额外的隔热和美化环境的功能。
此外,建筑还使用了太阳能电池板和雨水收集系统,以降低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
4. Bullitt Center(美国)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的Bullitt Center是一座办公楼,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可持续的商业建筑之一、该建筑的设计考虑到了能源和水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
建筑使用了多项环保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地热系统和再生水处理系统。
此外,建筑还采用了被动式设计策略,如优化采光和通风,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机械设备的使用。
这些国内外的绿色建筑案例证明了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技术应用,可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些案例也为其他建筑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和启示。
绿色居住空间实际案例

绿色居住空间实际案例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的日益重视,绿色居住空间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居住环境。
以下是一些绿色居住空间的实际案例:案例一:德国的环保住宅
德国有一类环保住宅叫做“被动房”,它们采用高效的隔热材料,配备先进的通风系统,通过太阳能电池板供电。
这种房子采用严格的节能标准,不需要额外的取暖或冷却设备,居住者可以在全年任何时候享受宜人的室内温度。
案例二:瑞典的森林居住项目
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南部,有一个名为“森林之家”的项目,由瑞典设计师Hannes Holmstedt和Sara Bergqvist共同设计,该项目致力于在自然环境中创建绿色住房。
该项目中的住宅全部采用环保材料,每座住宅都拥有私人花园和一个种植着泥鳅草和草莓的菜园子。
案例三: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绿色社区”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某个小镇上有一个名为“树屋”的社区,它历经8年的建设,是一个集生态学、可持续性、健康和社交性于一体的住宅项目。
其中一些住宅采用了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收集系统和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同时还有一个集体花园和一个厨房共享空间,可以供全社区居民共同使用。
这些绿色居住空间的实际案例给人们展示了一个更环保和健康的居住理念,它们鼓励人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享受更有效的节能和生活体验。
格林威治千年村

院落式社区: 所有住宅以组团为基本单位,以围合式 院落为组织特征,生活气息浓厚。
街区小路
社区采用 “小”的理 念,限制社 区内停车, 创造出更适 合人的空间, 因此自行车 和步行成人 们主要交通 方式。
文体活动
千年村的配套设施充足,包括展览,酒店,餐厅, 学校,医院,购物中心等,可以满足居民的基本日常 生活需求,其他文化娱乐活动都可由半岛设施来满足。
半岛总规划师
理查德·罗杰斯
千年村规划设计师:
拉尔夫∙厄斯金 (Ralph Erskine)
项目背景
格
• 半岛占地121公顷,曾经主要是工业用地,
林
包括军火、化工、钢铁、电缆等,后来演变
威 治
成欧洲最大的天然气站,上世纪80年代中期
规
整个半岛被荒废,成了工业垃圾的堆积场,
划
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90年代初期,伦敦市
主要两种套型从泰晤士河上远眺野鸭子生态公园生态环境对于生态环境的营造更是设计师所关注的问题因为这里曾是污染严重的地区设计师的理念使得格林威治真正的成为了绿色家园千年村中有两个湖来繁衍野生动物旁边还有由树围绕的公园生活在这里变成了享受在这里铺设了超过20个足球场的草坪种植了成千上万的树木野生动物也在此安家这里不仅是人类的乐土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格林威治半岛 是 一个与陆地 分离的小岛,以前 这里有一个煤气厂, 对环境的污染很严 重,这块地早已被 遗弃。后来因为政 府把这块地用作英 国千年庆典活动的 主会场,才被大家 所关注。
建筑师的理念
罗杰斯运用了城市的可持续
发展经典理论。方案的中心是大 面积的公共空间及绿地,占了总 规划面积的六分之一,还在河岸 处营造了一个生态公园。格林威 治半岛的整体开发考虑到了当地 的气候,所以东北面的建筑较高, 向公共绿地及住宅逐渐降低,这 样有利于防风。
低碳社区建设的国内外案例

风能在社区能量总耗中占10%左右。
风塔
16
2.丹麦太阳风社区
(4)特色 公共绿地和菜园:社区建有公共菜园和公共绿地,大量的绿色植物一方面加强区内物质循 环,另一方面也增加自然景观的生产性功能,减少对外界资源的依赖和因运输而产生的综 合能耗。 公共住宅设计: 公共用屋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相互交流的场所。公共用屋区分为成 人和孩子区域,有供孩子们游戏的场所,也有供成人们交谈的地方。
8
பைடு நூலகம்
1.英国贝丁顿社区
(6)特色
低碳的建筑设计:选材上,房子的钢架结构来自于废弃 的火车站,木材和玻璃来自于附近工地的回收。建筑内, 屋面、外墙和楼板都采用了300mm厚的超级绝热外层,
窗户选用了内充氩气的3层玻璃窗。通风系统方面,小
区设计使用先进的自然通风系统来最小化通风会产生 的能耗。每户的屋顶都有特殊设计的风帽,实现内外
11
2.丹麦太阳风社区
(1)国家及消费习惯
丹麦是欧盟的成员国,国土面积4.3万平方公里,人口550万,国内实行高税收高福利政策。丹 麦作为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能源消费构成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和可再生能源等。
(2)建设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丹麦93%的能源消费依赖进口。之后,中东战争爆发,油价大幅度提升, 丹麦政府开始考虑能源使用的转型,尝试在能源消费结构上实现从依赖外国进口向自给自足方 向转变。在能源来源多元化战略下,该国使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以及大力发展风能。风力发电的 有效推广,大大促进了丹麦的低碳排放,减少了能源的对外依赖性,同时也对国内能源的洁净 和经济性带来极大好处。在此基础上,丹麦成功建成的一批低碳社区。
空气的良性循环。 小区风帽
9
1.英国贝丁顿社区
生态设计案例

生态设计案例生态设计是一种以生态学为基础的设计方法,旨在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设计案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成功的生态设计案例,以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位于瑞士的生态住宅设计案例。
这座住宅位于阿尔卑斯山脉的山谷之间,设计师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气候和地形特点,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中。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设计师采用了大量可再生材料,如木材和竹子,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住宅的屋顶设计成绿化屋顶,不仅能够提供更好的保温效果,还能够净化空气,增加植被覆盖面积,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让我们来看一个城市公园的生态设计案例。
位于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是一个集自然景观、生态保护、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设计师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原生植被的保护和利用,尽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干扰。
此外,公园内还设置了多个雨水收集装置和太阳能板,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能源的自给自足。
这个生态设计案例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了当地的一张“绿色名片”。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工业园区的生态设计案例。
位于德国的弗劳恩霍夫工业园区是一个以研发和生产为主的工业园区,设计师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将生态保护和工业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园区内设置了多个污水处理设施和废弃物回收站,实现了废物零排放和资源循环利用。
此外,园区内还种植了大量的绿化植物,建造了人工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为工业园区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通过以上这些生态设计案例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生态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和场所的环境适应性,还可以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因此,我们在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生态因素,努力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