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智慧_0

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智慧_0
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智慧_0

---------------------------------------------------------------最新资料推荐------------------------------------------------------

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智慧

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智慧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智慧周山研究员在上海社科院的演讲 2019 年 4 月 7 日 05:

05-思想者稿件来源:

解放日报作者:

周山思想者小传周山 1949 年生,上海市崇明县人。

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周易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逻辑学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代表著作有《中国逻辑史论》、《近现代的先秦名家研究》、《周易解读》、《中国学术思潮史》等。

近年来注重于中国文化重心当代转移的研究,发表有《从黄河文化到长江文化》、《中国文化重心的转移》等多篇论文。

人类社会中的道德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中国传统社会,历来注重对启蒙儿童的道德教育。

在家庭生活中,也主张道德教育宜严不宜宽,认为严厉的家教能给家庭带来莫大好处,乐于家法之宽难免会有羞辱家门之事降临。

今天,我们一起重温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道德教育的表述,或可作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参考与借鉴。

1 / 20

道德修养是一种自我行为修身养德的根本目的是,只求自身完美,不求他人的理解或接受。

名利之心的存在会伤害道德的积累。

在中国人心目中,圣人是道德修养的楷模。

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往往以君子自诩,却从不以圣人自居。

可见圣人的道德境界是一种崇高的理想,圣人也就只是人们心目中的崇拜偶像。

然而,圣人的道德境界,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的。

荀子对于人的成圣过程作了这样的描述:

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

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

荀子认为,圣人不仅是崇拜的偶像,普通人也能经过坚持不懈的实践,从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积累德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成为一个圣人。

由此可见,道德修养是一种自我行为,只求诸己,不求诸人。

君子之自行也,敬人而不必见敬,爱人而不必见爱。

敬爱人者,己也;见敬爱者,人也。

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

(《吕氏春秋必己》)以敬爱他人为例,对他人的尊敬或爱护,只问这种敬与爱是否出自真心,是否做得彻底,而不必计较

---------------------------------------------------------------最新资料推荐------------------------------------------------------ 对方是否理解或接受你的敬与爱。

所以,修身养德的根本目的是,只求自身完美,不求他人的理解或接受。

正因为道德修养是一种自我行为,所以,名利之心的存在无疑会伤害道德的积累。

清代学者唐甄有这样一段分析:

盖名者,虚而无实,美而可慕,能凿心而灭其德,犹钻核而绝其种。

心之种绝,则德绝;德绝,则道绝;道绝,则治绝。

人人为学,而世无真学;人人言治,而天下愈乱。

(《潜书去名》)名利思想,有者多无者少。

唐甄将名之于道德的危害,比作钻核绝种,确实振聋发聩。

倘若人人都是为了名而治学,世间哪里还会有真正的学问?道德修养,又从何谈起?唐甄把名利思想与道德修养作为一对矛盾加以分析,匠心独具,值得我们借鉴。

由此联想到《道德经》的作者老子。

他说: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之人从不认为自己有德,所以他拥有真正的德;下德之人总认为自己从不离开德,所以他不能拥有真正的德。

道德修养虽然是一种自我行为,却也不能自我欣赏,更不能自

3 / 20

我陶醉。

谦虚是一种美德人际间的谦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和错误,二是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

越是德高望重,越要谦和待人。

谦虚是道德修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早在 3000 多年前的《周易》古经中,就专列有一个《谦》卦。

该卦的下卦为象征山的艮,上卦为象征地的坤。

山本来是高出地表之物,现在反而处在地之下,卦象体现了谦虚的精神。

该卦通过谦谦、鸣谦、劳谦、 ?谦等四个概念,阐述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如何保持谦虚这一品性。

谦虚品性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初出茅庐,缺乏经验,即便有书本知识,实际能力也不一定够。

只有用谦虚的态度约束自己,才能赢得他人支持,获得锻炼机会。

有名望便得意忘形,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病。

鸣谦,有了名望仍保持谦虚品性,也就显得难能可贵。

因为前期的厚积,涉世之后事业顺利,并且有了一点儿名声,此时仍能保持谦虚待人、甘居人后不争先等美德,就一定会得到更

---------------------------------------------------------------最新资料推荐------------------------------------------------------ 多人的支持帮助,既有同行、同事的关爱,更有上司的培养和提携,发展前景一定很美好。

居功自傲,也是人的一种通病。

劳谦,意即有功劳而不自满,值得骄傲而不骄傲,一如既往,依然保持谦逊的态度。

这种君子风范,勉强一时,或许不难;能够保持始终,则只有真正的君子才能够做到。

?谦,意思就是准确把握谦虚的分寸。

这是一个身居高位者所需考虑的问题。

对上的谦逊方式、谦虚内容,与对下的谦逊方式、谦虚态度,不可能一视同仁。

其间的差异,有大有小,细微处的分寸把握,是一门复杂的技巧,也是一种智慧。

当今社会,尤其是当地球日益变小、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和复杂的情况下,处理邦国关系尤其是大国与小国关系时的态度与方式,尤需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谦下理念。

春秋末期的老子曾经作过这样一个分析:

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大国对小国谦下,可取得小国的信赖;小国对大国谦下,可取得大国的信任。

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主动权在大国,所以老子的结论是:

5 / 20

大者宜为下,大国尤须注意谦下。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如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样如此。

汉代人戴圣说: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过行弗率,以求处厚;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

是故君子虽自卑而民敬尊之。

人际间的谦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和错误:

不夸大自己的业绩,知错即改。

二是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

要真心诚意地彰显别人的善行,由衷地赞美别人的功绩。

这样做,虽然把成绩和方便让给了别人,却能赢得更多敬重。

南北朝时期的刘勰,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

圣人知盛满之难持,每居德而谦冲:

虽聪明睿智,而志愈下;富贵广大,而心愈降;勋盖天下,而情愈抑;不以德厚而矜物,不以身尊而骄民。

这一番话,简直就是《谦》卦的翻版。

刘勰还有一段话,则与老子的大国以下小国的话相似:

谦则荣而愈高,损则显而弥贵。

高必以下为基,贵则以贱为本。

在贵而忘贵,故能以贵下民;处高而遗高,故能以高就卑。

这一番谦虚之论,虽然富有哲理,但也有功利主义之嫌。

---------------------------------------------------------------最新资料推荐------------------------------------------------------ 操守是一种自我约束人的地位境遇有变化,人的道德操守不能变。

无论遇到好事还是坏事,都要头脑清醒。

即便是在生死关头,也不能做出背离道义的事情。

操守涉及人的志行品德,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孔子说: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只有笃信,才能好学,笃信是好学的必要条件;只有守死,才能善其道,守死是善道的必要条件。

笃信而不好学,是因为笃信未必正;守死而不足以善其道,死亦枉然。

笃信好学是基础,守死善道是结果。

怎样践行守死善道?孔子举了三个例子:

其一,不可去危邦谋事,当发现所居之邦政纲紊乱时,应该尽早离去。

其二,天下有道,可以入仕途;天下无道,就应当隐居起来。

7 / 20

其三,在社会秩序良好的情况下,因谋生乏术而处于贫困卑贱的状态,应该感到羞耻;在社会秩序紊乱的情况下,不顾自己的操守而与无道的社会同流合污,即便获得了富贵,也应感到羞耻。

善养浩然之气的孟子,关于操守的坚持,气势更足。

他有一句千古名言, 2019 多年来激励了无数志士仁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人的操守如何,往往面临三种考验:

一是如何面对富贵。

古人有一句话:

饱暖思淫欲,一个人钱多了,社会地位高了,便容易贪图享受,甚至腐化堕落。

因此,富与贵是检验人的操守是否坚定的一面镜子。

二是如何面对贫贱。

俗话说:

人穷志短。

一个人为了急于摆脱贫困,往往以放弃自己的信仰和处世原则为代价。

因此,能否安贫乐道、面对贫困坚持自己的道德操守,也是人生中的一种考验。

三是如何面对权威。

在权力威势面前,要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操守,不为权势所屈服,不让权势扭曲自己的人格。

---------------------------------------------------------------最新资料推荐------------------------------------------------------ 荀子虽然在性善性恶上与孟子持相反意见,但是在道德操守方面的看法,与孟子的观点一致:

贵而不为夸,信而不处谦,任重而不敢专。

财利至则善而不及也,必将尽辞让之义然后受;福事至则和而理,祸事至则静而理。

富则施广,贫则用节。

可贵可贱也,可富可贫也,可杀而不可使奸也。

一个人有了地位时,不可以骄狂;受到上级信任和重用时,更要注意谦和待人;当握有权力时,不要专横跋扈;无论遇到好事还是坏事,都要头脑清醒;即便是在生死关头,也不能做出背离道义的事情。

总之,人的地位境遇有变化,人的道德操守不能变。

《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很重视操守教育。

他说: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

在有些情况下,人应该爱惜自己的生命,在有些情况下,人应该不惜自己的生命。

这些行为,是坚持道德操守的具体展示。

9 / 20

隐退中的道德情怀隐退现象古已有之,而且关于隐退的道德思考也早已形成。

其中,既含有操守问题,也含有谦让等问题。

隐退的原因大致有三种,一是儒家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隐退者一般是处于弱势的一方。

二是功成身退,如春秋时期辅助勾践复兴越国的范蠡,如秦末辅助刘邦谋取天下的张良。

三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新的领袖人物横空出世时,居于高位者主动让贤退隐,如尧让位于舜,舜让位于禹。

《周易》中有《?》卦,专门讲隐退,可见不仅隐退现象古已有之,而且关于隐退的道德思考也早已形成。

其中,既含有操守问题,也含有谦让等问题,比较系统地表达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应持有的道德品性。

按第一、第二爻辞所表达的?,属于第一种原因造成的隐退,即政见不一致,又处于弱势状态,便选择了隐退。

按中国传统的说法,叫做小人势盛、君子势弱,为了避免遭受伤害,自动退出政界。

当然,按有种所谓大隐隐于朝的说法,最大的隐退是身在庙堂而不发表己见,耐心等待复兴的时机。

?尾,厉,勿用有攸往。

应该隐退时不可犹豫不决;当已经错过了隐退的最佳时机时,面对危情,宜以静观变,不可作积极的对抗,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最新资料推荐------------------------------------------------------ 无论小隐于野,还是大隐于朝,勿用不是放弃自己的主张,而是在心里坚守自己的正确理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第三、第四爻辞表达的?,属于第二种原因之下的隐退,即功成名就之后的急流勇退。

当一个人建立了功劳、有了很高的地位之后,不居功自傲已属难得,居然连人人羡慕的高官、盛誉都不屑一顾,飘然而去,其思想境界自然要比谦虚更高一层。

人们将这一举动称为急流勇退,其勇决之气概,古往今来确实寥寥无几。

系? ,是指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往往在隐退之际或隐退之后,还有些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时时为某些利益驱动而操心。

这种隐退是极其危险的。

好? ,是指摈除一切好处,在恰当之时以恰当方式隐退。

这是一个位极人臣的高位之人超然不顾所得的隐退,这种隐退在后来的历史上也并不多见。

汉初的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一谋士:

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在辅助刘邦一统天下之后,刘邦让张良自择齐三万户,张良谢绝:

不敢当三万户,与萧何等 20 多位大功臣一致。

11 / 20

这与当时许多功臣日夜争功而不决的情状形成了鲜明对比。

张良表示,自己以三寸之舌成为帝王之师,封万户侯,已经心满意足,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第五、第六爻辞表达的?,属于第三种原因之下的退隐。

这是在君临天下状态下的退隐,是一种主动让贤、或年长者主动让位于年轻人的高尚行为。

嘉? ,值得赞美的隐退。

君王隐退被视为是一种美好的事情,原因有两个:

一是君王是一个为社稷为百姓着想的负责任的统治者,二是君王发现了比自己能力强的接班人。

尧帝得悉舜的贤德,为了进一步考察,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为妻。

《史记》载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前 20 年是将舜推在第一线工作,自己退居二线,处于半隐退状态;后 8年,则令舜摄天子之政,自己完全处于隐退状态。

而当禹完成了治水任务之后,舜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

也就是说,舜让禹主持工作之后,自己隐退的时间长达17 年之久。

正因为尧、舜的及时让贤、以恰当的方式隐退,才会被后人尊奉为圣王。

肥? ,宽裕自得的隐退,似乎较嘉?更有余裕,更有一种洒脱感。

---------------------------------------------------------------最新资料推荐------------------------------------------------------ 这是久处君位,老而思休的隐退。

人到暮年,精力衰退,思维迟钝,这是自然规律。

臣子年老,多有主动告退,也经常有朝廷颁布 70 岁一律退休的规定。

但是从未规定过皇帝的退休年龄,一般都是终身制。

这种最高领导者终身制的传统,甚至延续到了 20 世纪。

在中国历史上,极少有皇帝到了晚年、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主动退位,让儿子或孙子继位。

所以,像清代的乾隆皇帝晚年主动退位的举动,不仅得到了时人和后世的好评,也使皇权的平稳交接有了保证。

隐退,不能一概而论;隐退,更不是消极的行为。

以《?》卦为中心,对中国的隐逸文化,需要重新解读。

严于律己的道德自觉道德自觉的最大考验,莫过于在一个人独身自处的境况下,都没有丝毫的私心杂念。

这种严于律己的道德自觉,是一个人走向高尚道德境界的必要条件。

道德修养必须自觉。

道德自觉的最大考验,莫过于在一个人独身自处的境况下,都没有丝毫的私心杂念。

早在春秋早期的卫武公时代,就有人以诗歌的形式,写下了要注意培养道德自觉的慎独之言:

13 / 20

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无曰不显,莫予云觏!即便独处幽室,也要保持恭谨,在那蔽陋一隅,也应无愧于心,不要以为暗室可欺、是非难分,纵有邪念歹心也无人知道。

200 多年之后,齐国大夫晏婴批评孔子在背后妄自议论他人时这样说:

婴闻之:

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

可见,这种道德慎独的观念,自诗经始,到春秋后期,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认识。

在后来的《中庸》中,也引用了《诗经》中的这两句诗文,认为一旦到了这样一种道德自觉的境界,即便不言不动,也会达到不动而敬,不言而信的效果,得到人们的敬重和信任。

在《大学》中,有更形象的表达:

曾子曰: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一个人独处时,要有这样一种感觉:

有十只眼睛在看着你,有十只手在指着你;你的一言一行,都在众人极其严密的监察之下,不容有一点点的邪念歹心,更不容有丝毫的恣情和越轨。

这种严于律己的道德自觉,是一个人走向高尚道德境界的必要条件。

---------------------------------------------------------------最新资料推荐------------------------------------------------------ 南北朝时期,刘勰专门撰写了一篇名为《慎独》的文章,其中一段这样写道:

荃荪孤植,不以岩隐而歇其芳;石泉潜流,不以涧幽而不清;人在暗室,岂以隐翳而回操?是以戒慎目所不睹,恐惧耳所不闻,居室如见宾,入虚如见人。

自古以来关于道德自觉的众多文字中,这篇《慎独》写得最为精彩。

这段文字,以岩隐荃荪之芳香、幽涧石泉之流清,譬喻人在独处时也应自觉保持其道德操守。

文中的居室如见宾,入虚如见人一句,精辟隽永,成为后人道德自觉的座右铭。

道德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人类社会总是在向前发展,每一个发展阶段,总会有新的社会问题产生,考量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道德品性。

因此,道德教育的内容,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增减调适。

以上所说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至今仍然适用的一部分优秀文化,我们把这些内容发掘出来,加以必要的阐述,希望能对新时期的道德教育起到借鉴作用。

思想者第 463 期 nid72) $WRM GBwqlga 50ZUOJEytoid82) $XRMHBwr lgb50* ZUPJEz tojd83) $XRMHCwrmgb60*#UP KEzuoje83-$X SMHCxrmhb61* #VPKFzupje93 -%XSNH Cxrmhc

15 / 20

61(#VQKFAupke94-%YSNICxs mhc61(!VQLFA vpkf94+%YTNIDxsnhc71(! WQ LGAvq kfa4+Y TOIDysnic72(!WQLGBvqlfa5 +ZTO JDytnid 72) !WRLGBvqlga50ZUOJEyt oid82) $WRMGB wqlgb50*ZUP J Eztojd83) $XR MHBwr lgb50*# UPKEzuoje83-$XSMHCwrmgb6 0*#VP KFzupje 93-%XSNHCxrmhb61*#VPKFAu pke94 -%YSNIC xsmhc61(#VQKFAupkf94+%YT NIDxsn hc71(! VQLFAvpkfa4+YTOIDysnic7 2(! WQL GAvqkf a4+ZTOJDytnid72) !WRLGBv qlfa5+ZUOJE ytoid8 2) $WRMGBwqlga50Z UOJEztojd83) $XRMHBwrlgb5 0*ZUPJEztoje 83-$XSMHCwrm gb60*#UPKEzuoje93-%XSNHC xrmhb61*#VPK Fzupje93-%YSNICxsmhc61(# VQKFAu pke94- %YSNIDxsnhc71(!VQLFAvpkf 94+%YTN IDysn ic72(!WQLGAvqkfa4+YTOID ysnid72) ! WRL GBvqlfa5+ZTOJDytnid82) $ WRMGBwq lga50 ZUOJEytoid82) $XRMHBwrlg b50*ZU PJEzto jd83) $XRMHCwrmgb60*#UPKE zuoje83-$XSM HCxrmhb61*#VPKFzupje93-% XSNHCxr mhc61 (#VQKFAupke94-%YSNICxsmh c61(!VQ LFAvp kf94+%YTNIDx snhc71(!WQLG Avqkfa4 +YTO IDysnic72(!W QLGBvqlfa5+ ZTOJDytnid72 ) ! WRLGBwqlga 50ZUOJEytoi d82) $WRMGBwqlgb50*ZUPJE ztojd83) $XRM HBwrlgb50*#U PKEzuoje83-$ X SMHCwrmgb60 *#VPKFzupje9 3-%XSNHCxrmh b61*#VPKFAup ke94-%Y SNICx smhc61(#VQKF Aupkf94+%YTN IDxsnhc71(! V QLFAvpkfa4+ Y TOIDysnic72 (! WQLGA vqkfa 4+ZTOJDytni d 72) !WRLGBvq lfa5+Z

---------------------------------------------------------------最新资料推荐------------------------------------------------------ UOJEy toid82) $WRMG B wqlga50ZUO JEztojd 83) $X RMHBwrlgb50* Z UPJEztoje83 -$XSMHCw rmgb 60*#UPKEzuoj e93-%XSNHCxr mhb61*#V PKFz upje93-%YSNI C xsmhc61(#VQ KFAupke94-%Y TNIDxsnhc71( !VQLFAvpkf94 +%YTNIDy snic 72(!WQLGAvqk f a4+YTOIDys nid72) ! W RLGB vqlfa5+ZTOJ Dytnid82) $WR MGBwqlga 50Z UOJEytoid82) $XRMHB wrlgb50*ZUPJEztoj d83) $XRMHCwr mgb60*#UPKEz uoje83-$XSMH Cxrmhb61*#VP KF zupje93-%X SNHCxrmh c61( #VQKFAupke94 -%YSNICxsmh c71(! VQ LFAvpkf94+%YTNIDxsnhc71( ! WQLGAvqkfa4 +YTOIDysnic72(!WQLGBvql fa5+ ZTOJDyt nid72) !WRLGBwqlga50ZUOJ Eytoid82) $WR MGBwqlgb50*ZUPJEztojd83) $XRMH Bwrlgb5 0*#UPKEzuoje83-$XSMHCwrm gb60*# VPKFzu pje93-%XSNHCxrmhb61*#VPK FAupke94-%YS NICxsmhc61(#VQKFAvpkf94+ %YTNIDxsnhc7 1(!VQLFAvpkfa4+YTOIDysn ic72( !WQLGAv qkfa4+ZTOJDytnf94+%YTNI Dysnic72(!WQ LGAvqkfa4+YTOIDysnid72) ! WRLGB vqlfa5 +ZTOJDytnid82) $WRMGBwql ga50Z UOJEyt oid82) $XRMHBwrlgb50*ZUPJ Eztojd 83) $XR MHCwrmgb60*#UPKEzuoje83- $XSMHCxrmhb6 1*#VPK Fzupje93-%XSNHCxr mhc61(# VQKFA upke94-%YSNICxsmhc71(! VQ LFAvpkf 94+%Y TNIDxsnhc71(!WQLGAvqkfa4 +YTOID ysnic

17 / 20

72(!WQLGBvqlfa5+ZTOJDyt nid72) !WRLGB wqlga50ZUOJEytoid82) $WR MGBwqlg b50*Z UPJEztojd83) $XRMHBwrlgb6 0*#UPKE zuoje 83-$XSMHCwrmgb60*#VPKFzu pje93- %XSNHC xrmhb61*#VPK F Aupke94-%YS NICxsmhc61(# VQKFAvpkf94+ % YTNIDxsnhc7 1(! VQLF Avpkf a4+YTOIDysn ic72(!WQLGAv qkfa4+ ZTOJD ytnid72) !WRL G Bvqlfa5+ZU OJEytoid82) $ WRMGBwqlga50ZUOJEztojd8 3) $XRM HBwrlg b50*ZUPJEzuoje83-$XSMHCw rmgb60*#UPKE zuoje93-%XSNHCxrmhb61*#V PKFzupje93-%YSNICxsmhc6 1(#VQKFAupke 94-%YTNIDxsn hc71(!VQLFAv p kf94+%YTNID ysnic72( ! WQL GAvqkfa4+YT O IDysnid72) ! WRLGBvqlfa5+ ZTOJDytnid8 2) $WRMGBwqlg a50ZUOJ Eyto id82) $XRMHBw r lgb50*ZUPJE ztojd83)$XSM HCwrmgb60*#U P KEzuoje83-$ XSMHCxrm hb61 *#VPKFzupje9 3-%XSNHCxrmh c61(#VQ KFAup ke94-%YSNICx sm hc71(!VQLF Avpkf94+%YTN IDxsnhc71(!W Q LGAvqkfa4+ YTOIDysnic72 (!WQLGBvqlfa 5+ZTOJDytni d72) ! WR LGBwq lga50ZUOJEy toid82) $WRMG Bwqlgb50*ZUP JEztojd83) $X R MEytoid82) $ WRMGBwq lga50 ZUOJEztojd8 3) $XRMHBwrlg b50*ZUP JEzuo je83-$XSMHCw rm gb60 *#UPKEzuoje93-%XS NHCxrmhb61*# VPK Fzupje93- %YSNICxsmhc6 1(#VQKFAupke 94 -%YTNIDxsn hc71(!VQ LFAv pkf94+%YTNID ysnic72(! WQL GAvqkfa4+YT OIDysnid72) ! WR LGBvqlfa5+ ZTOJDytnid8 2) $WRMGBwqlg a50ZUOJEyto id82) $XR MHBw rlgb50*ZUPJE ztojd83) $XSM HCwrmgb60*#U

---------------------------------------------------------------最新资料推荐------------------------------------------------------ PKEzuoje83-$XSMHCxrmh b61*#VP KFzupje93-%XSNHCxrmhc61( #VQKFA upke94 -%YSNICxsmhc 71(!VQLFAvpk f94+% YTNIDxs nhc71(!WQLG A vqkfa4+YTOI Dysnic72(!WR LGBvqlfa5+ Z TOJDytnid72) !WRLG Bwqlga5 0ZUOJEytoid 82) $WRMGBwql gb50* ZUPJEzt ojd83) $XRMHB wrlgb60*#UPK Ezuoje83-$XS MHCwrmgb60*#VPKFzupje93- %XSNHC xrmhb6 1*#VPKFAupke94-%YSNICxsm hc61(# VQKFAv pkf94+%YTNID xsnhc71(!VQL FAvpk fa4+YT OIDysnic72( ! WQLGAvqkfa5+ ZTOJ Dytnid7 2) ! WRLGBvqlf a5+ZUOJEyto id82)$WRMGBw qlga50ZUOJ E ztojd83ZTOJ Dytnid82) $WR MGBwqlga50ZUOJEytoid82) $XRMH Bwrlgb5 0*ZUPJ Eztojd83) $XSMHCwr mgb60*#UPKEz uoje83-$XSMHCxrmhb61*#VP KFzupje93-%X SNHCxrmhc61( # VQKFAupke94 -%YSNIC xsmhc 71(!VQLFAvpk f94+%YTNIDxs nhc71(!WQLGA vqkfa4+YTOI D ysnic72(!WR LGBvqlf a5+Z TOJDytnid72) !WRLGBwqlga5 0ZUOJE ytoid 82) $WRMGBwqlgb50*ZUPJEzt ojd83) $XRMHB wrlgb60*#UPKEzuoje83-$XS MHCwrmgb60*# VPKFzupje93-%XSNHCxrmhb6 1*#VPK FAupke 94-%YSNICxsmhc61(#VQKFAv pkf94+ %YTNID xsnhc71(!VQLFAvpkfa4+YT OIDysn ic72(! WQLGAvqkfa5+ZTOJDytnid7 2) !WRL GBvqlf a5+ZUOJEytoid82) $WRMGBw qlga50 ZUOJE ztojd83) $XRM H Bwrlgb50*ZU

19 / 20

PJEzuoje83-$XSMHCwrmgb6 0*#UPKEzuoje 93-%XSNH Cxrm hb61*#VPKFzu p je93-%YSNIC xsmhc61(#VQK Cxrmhb61*#VP K Fzupje93-%X SNHCxrmhc61( #VQKFAupke94 -%YSNICxsmhc 71(!VQLFAvpk f94+%YTNIDxs n hc71(!WQLGA vqkfa4+ YTOI Dysnic72(!WR L GBvqlfa5+Z TOJDytn id72) !WRLGBwqlga5 0ZUOJEytoid 82) $WRM GBwql gb50*ZUPJEzt o jd83) $XRMHB wrlgb60*#UPK Ezuoje83-$XS M HCwrmgb60*# VPKFzup je93- %XSNHCxrmhb6 1*#VPKFAupke 94-%YSNICxsm hc61(#VQKFAv p kf94+%YTNID xsnhc71( ! VQL FAvpkfa4+YT O IDysnic72(! WQLGAvqk fa5+ ZTOJDytnid7 2) !WRLGBvqlf a5+ZUOJ Eyto id82) $WRMGBw q lga50 ZUOJEztojd83)$XR MHBwrlgb50*Z UP JEzuoje83- $XSMHCwr mgb6 0*#UPKEzuoje 93-%XSNHCxrm hb61*#VP KFzu pje94-%YSNIC xsm hc6-$XSMH Cxrmhb61*#VP KFzupje93-%X SN HCxrmhc61( #VQKFAup ke94 -%YSNICxsmhc 71(! VQLFAvpk f94+%YTNIDxs nhc71(!WQLGA vq kfa4+YTOI Dysnic72(!WR LG

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智慧

周山研究员在上海社科院地演讲 年月日:-思想者稿件来源:解放日报作者:周山 思想者小传 周山年生,上海市崇明县人.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周易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逻辑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代表著作有《中国逻辑史论》、《近现代地先秦名家研究》、《周易解读》、《中国学术思潮史》等.近年来注重于中国文化重心当代转移地研究,发表有《从黄河文化到长江文化》、《中国文化重心地转移》等多篇论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人类社会中地道德教育,是一个永恒地话题.中国传统社会,历来注重对“启蒙”儿童地道德教育.在家庭生活中,也主张道德教育宜严不宜宽,认为严厉地家教能给家庭带来莫大好处,乐于家法之宽难免会有羞辱家门之事降临.今天,我们一起重温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道德教育地表述,或可作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地参考与借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道德修养是一种自我行为 修身养德地根本目地是,只求自身完美,不求他人地理解或接受.名利之心地存在会伤害道德地积累. 在中国人心目中,“圣人”是道德修养地楷模.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往往以君子自诩,却从不以圣人自居.可见圣人地道德境界是一种崇高地理想,圣人也就只是人们心目中地崇拜偶像.然而,圣人地道德境界,也不是天生地,而是一点一滴积聚起来地.荀子对于人地成圣过程作了这样地描述:“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荀子认为,圣人不仅是崇拜地偶像,普通人也能经过坚持不懈地实践,从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积累德行,提高自己地道德修养,达到尽善尽美地境地,成为一个圣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由此可见,道德修养是一种自我行为,只求诸己,不求诸人. “君子之自行也,敬人而不必见敬,爱人而不必见爱.敬爱人者,己也;见敬爱者,人也.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吕氏春秋·必己》)以敬爱他人为例,对他人地尊敬或爱护,只问这种敬与爱是否出自真心,是否做得彻底,而不必计较对方是否理解或接受你地敬与爱.所以,修身养德地根本目地是,只求自身完美,不求他人地理解或接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正因为道德修养是一种自我行为,所以,名利之心地存在无疑会伤害道德地积累.清代学者唐甄有这样一段分析:“盖名者,虚而无实,美而可慕,能凿心而灭其德,犹钻核而绝其种.心之种绝,则德绝;德绝,则道绝;道绝,则治绝.人人为学,而世无真学;人人言治,而天下愈乱.”(《潜书·去名》)名利思想,有者多无者少.唐甄将“名”之于道德地危害,比作钻核绝种,确实振聋发聩.倘若人人都是为了“名”而治学,世间哪里还会有真正地学问?道德修养,又从何谈起?唐甄把名利思想与道德修养作为一对矛盾加以分析,匠心独具,值得我们借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由此联想到《道德经》地作者老子.他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之人从不认为自己有德,所以他拥有真正地德;“下德”之人总认为自己从不离开德,所以他不能拥有真正地德.道德修养虽然是一种自我行为,却也不能自我欣赏,更不能自我陶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谦虚是一种美德 人际间地谦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确对待自己地成绩和错误,二是正确对待别人地优点.越是德高望重,越要谦和待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谦虚是道德修养中地一项重要内容.早在多年前地《周易》古经中,就专列有一个《谦》卦.该卦地下卦为象征“山”地艮,上卦为象征“地”地坤.山本来是高出地表之物,现在反而

小学生传统文化

《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总结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吸收与传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已经成为中华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放眼时代背景——社会发展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聚焦教育现状——课程设臵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支离破碎、一知半解~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简单化、机械化~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严重缺失~促使我们提出了《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该课题研究以培养“融汇东方智慧的现代中国人”为宗旨~立足于“用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理念~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主线~以培养少年儿童社会美德和高尚品质~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创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为目标~通过选择符合时代要求和小学生特点的传统文化内容和活动方式~使小学生在文学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质、人格锻造等方面得到提高。该课题自06年申报省“十一五”研究课题至今~已进入中期研究阶段~初步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操作性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对前阶段研究工作进行总结。 一、前期主要工作 我们深知~要搞好课题研究首先要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07年3月开题会后~学校组建了三级课题组~校长任课题组长~主要承担课题研究的指导、组织、实施等工作~保证课题研究人员的稳定性~以及课题实施的计划性。下设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和评价三个子课题~方法途径组又设教育活动、教学实践和环境建设等三级课题。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确保了课题实验的高效运行。 ,一,筛选了适合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首先~通过教师培训和学习研讨~使实验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增强了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感和

(完整版)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和借鉴,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求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的特色。下面是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小学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

小学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18-09-04T09:49:36.06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9期作者:唐光珍[导读] 德育是小学生接受的最重要的教育之一,将传统文化和德育相结合具有非常显著的实效,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弥阳中心校弥东小学652399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即使有些糟粕也在历史的洪流中被冲洗殆尽,留下许多精华的部分仍在当代熠熠生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于历史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提升德育的吸引力和渗透性,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其生活中良好的品行。德育是小学生接受的最重要的教育之一,将传统文化和德育相结合具有非常显著的实效,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精神资源道德修养 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有许多带有深厚的道德色彩,蕴涵着宝贵的德育精神资源。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涵提取出来,运用到德育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使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得到提高。如何将传统文化和德育联系起来,加强德育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课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 作为德育的重要阵地,学校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加强德育工作,提升德育效果。纵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其中蕴涵着丰厚的精神财富,不仅有个人的人格修养、理想与道德情操的内容,也包含着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家国大义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精神元素。我们努力汲取其中的精华部分,可以很好地引导和推进德育工作。 现代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家庭的生活条件相较于过去更加优越,他们不囿于基本的温饱问题,物质生活更加丰富,教育环境也更加完善。本以为学生在这样优良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会更有成效,但随着时代发展也有诸多问题显露出来。许多学生对钱财的看法有偏差,他们对父母的血汗钱不知珍惜,养成了许多生活上的陋习;同时学习上也出现厌学情绪,不思进取的风气弥漫开来。《三字经》对于学习有这样的看法:“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些都在说明人必须努力学习,而且要尽早学习。想想以上几个人的例子,他们没有好的学习环境,但仍创造学习条件,不断进步。我们要教育学生向他们学习,激起学生积极奋进的心。 近年来外来文化悄无声息的渗透,加上网络媒体对所传播信息的宽容性,使学生受到许多歪风邪气的不良影响,若无良好的德育纠正学生的思想观念,很可能使其树立不正确的三观,导致其走上歪路。传统文化中有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之”,有何坦的“终身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孟子》中言“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易经》中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论语》又提醒我们:“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劝戒全书》:“欲不除,如蛾扑火,焚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为休。”……这些名言警句都是提高我们道德修养、教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可以用以警醒学生。 假如有学生不懂得尊重师长、孝敬父母,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受到家长们过度的溺爱,不会爱他人、体量别人的感受,我们可以教他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或“百善孝为先”,让学生思考:人如果自私自利、只爱自己,不尊重长辈、孝敬父母,也不和同学友好相处,这样的人你愿意和他交朋友吗?由此,引导学生不自高自大,要友善待人,学会尊重他人。 二、德育中传统文化价值的实现 为促进德育的开展,可以从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中吸取宝贵资源,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德育中,发挥其价值和作用,对于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随着“论语”热、“国学”热的兴起,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电视节目,都出现了许多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不仅为社会带来了一股正气和新风,也为我们德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于丹在百家讲坛的“品《论语》”节目,向大众讲解其中为人处世的道理,学生可以自行观看并学习,教师还可以让他们分享观看后的体会和心得。 在学校开展类似的传统文化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利用早读时间开展诵读经典文学的活动,学校举办传统文化朗诵大赛、诗词背诵活动等,让学生浸透书香,与古代圣贤对话,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修养,也能提高语文能力。 当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要想得到切实的德育效果,不光要理解传统文化的字面意义,更要将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真正有所感悟而有所行动。如在尊重爱护老人方面,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做到这点呢?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送爱心,陪伴老人,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给老人们表演节目,从而在实践中真正学会关心尊重老人。 道德修养是为人处世很重要的方面,是个人魅力的基础。社会对于人才的品德要求一直很高,而德育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厚的精神财富,是德育的宝贵资源,为提高德育的效果,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入德育中,增强小学生德育的人文底蕴,提高小学生德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使其文化视野得到开拓,文化品格得以完善,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以促进其成长为一名现代社会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倩浅谈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的重要意义和有效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2,(36),237-237。 [2]王丽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价值研究[J].南风,2016,(2Z),174-175。

弘扬传统文化 提高德育实效

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德育实效 阿荣旗复兴小学姜再霞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孕育了内容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来重视道德教育,关注个体身心修养,这一特性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了强大的德育功能,在激励人心,提高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方面,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青少年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他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利于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坚定理想信念 从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历经文化濡染,能够激发和凝聚他们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及民族自豪感。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道德哲理,历史上无数的名人轶事和英雄事迹,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这些知识典故,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学生会逐渐明确坚定自己所担负的使命,并树立远大目标,并为坚定不移地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二)利于学生修身立德,提高自我修养 修身立德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定会成为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中汲取营养,对小学生形成明理知理的善性,塑造崇高人格,提高自身修养,有效抵制腐朽思想的侵染,并与现代文明融合,促进良好德行的养成,利于造就新

一代高素质的人才。 (三)利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不同历史时期精神力量的传承。小学生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并与当代文明相结合,促进文化的创新发展。 二、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 根据以上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我认为采取如下策略: (一)切实遵守相关政策规定,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体系 近几年,国家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举措,要深入教师的心中。在新修订的小学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不仅如此,我校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在此基础下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根据具体情况编写了低年级经典诵读教材,以适合学生年龄段的经典古诗词、传统节日,名人读书故事、三字经、弟子规等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并过好每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全校性活动和年级组活动相结合,以主题队会、社会实践、家校互动等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了解、认识、喜爱并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并深深融入日常生活中,这也就从某些“小事”中,树立了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意识,促使传统文化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丰富学生课堂文化,使课堂变的生动活泼。 (二)多种教学模式并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鉴于我国传统文化内容繁多,形式多样,必须注意结合多种课堂与教学形式,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有机结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工作中心环节作用开拓创新 容摘要:纵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再看古今中外德育教育,时至今日依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指导思想精髓之所在。要想提高一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它是培养造就人才的起点,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统筹安排,开拓创新地实施。 要想使传统文化在德育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不但需要热情和决心,更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蕰,传统文化德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而文化底蕰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得来的。审视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现象,了解一些传统文化常识,既可以积淀我们自身的文化底蕰,传于学生,还可以丰富其文化知识和提高其文化道德素养。这是眼下学校功能的一大责任。看看我们的周围,逐渐丧失的传统文化令人担忧,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泱泱大国,却在不经意间渐渐丢失民族的主流价值观。什么文雅的、谦和的、感恩的、孝道的、侠义的、修己的、责任的等等已渐不存在,代而取之的是粗俗的、蛮横的、自大的、浮燥的、功利的、自私的、放任的等等却粉墨登场。所以为人师者,非常有必要在积淀自己文化底蕰的同时,去当一个真正的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播者和倡导者。 虽然思想道德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核心容,但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

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人才的起点,是学校学生工作的 一个中心环节。那么,到底如何落实小学传统文化德育教育工作,我觉得应该做好如下几点: 一、正确树立忠孝仁义信礼智勇的德育指导思想 教育发展到今天走在大街上几乎再也见不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秩序了。我们的教育和引导似乎忘却了与忠孝仁义的关联。信礼智勇好歹还是一个健康社会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规。但时下我们因热衷嫁接西方的价值理念,在儒家的词语外壳下,涵不在。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然而,今天的个人奋斗,名利追逐,自由放任,价值实现似乎比道德更重要,现在的孩子们也好像还有好多比道德更重要的事情要忙。 我国中小学生教育的根本认识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好基础。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体能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居领先地位,起主导作用。我认为当前,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时,必须坚持以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从基本的上下五千年文明文化抓起,把他们对理想的向往,引导到传承传统文化的学习上来,以此为契机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质。 二、统筹安排传统文化德育教育工作的基本容 1、仁侠之气匹夫有责:首先声明仁侠之气不是匹夫之勇。现在的孩子们在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引导中已很少有仁侠之味了,从小就接受教育要明哲保身,不要相信别人,自己好不能要别人好,自己不行嫉妒别人行等等。至于说匹夫有责,那就更难见了,连对自己都不负责更

在中小学推广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措施

在中小学推广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措施 一、目前中小学生的道德现状 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长期以来,中学阶段教育在应试教育指导下了,在不少“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家长心目中,“好学生”“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在学习生活中,多注重智育教育,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的教育;多注重成绩单分数,忽视了对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多注重灌输知识,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而导致许多中学生道德缺失,存在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有所滋长,缺乏基本爱心,集体主义淡漠,责任感不强,没有正视困难、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协作精神差等不良表现,有的学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美好前程毁于一旦。常言道: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1]。中学生道德缺失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全面分析新时期中学生道德现状,了解问题形成因素,寻求适合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对中学生道德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1、中小学生道德现状及表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时期中学生的成长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总的来看,他们有着乐观向上的生存观、市场经济的头脑、法制观念以及民主意识等特点,勇于抛弃旧意识、旧观念,渴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他们勤奋好学,争取成才,善于分辨真假、善恶和美丑,这些都是中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良好表现。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

当前部分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不少问题。 (1)基本道德情感缺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它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日益表现出来,令一些中学生产生了对诚信意识的背离,撒谎、作弊、违纪等现象在部分学生中相当普遍。一些学生不愿刻苦学习,却又想表现自己,于是用弄虚作假的手段骗取成绩欺骗老师和家长,以获取名利,不守诚信的现象严重影响着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能确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评判标准,从而缺失正义,对于不平、不公之事不是据理力争,而是事不关己明哲保身,社会责任意识弱。 (2)日常行为规范缺失 当前,在校的中学生绝大部分社会公德意识是比较好的,认为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但在社会公德的实践中却令人担忧,乱划课桌、粗言秽语、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知而不行,有的知而不完全行,有的知却要求他人行,这是典型的知行偏离。还有部分学生虚荣心强、攀比成风,分强调自身的物质基础,穿名牌、用名牌、赶新潮、赶时髦、比阔气,甚至为了显阔,不惜欺骗家长和老师来达到自己炫富的目的。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2]。(3)自我中心过于突出 当代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成为了家庭的“中心”,久而久之,将这种“家中我为王”的观念,带进了学校,带进了社会。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强调个人意志,以至于宁可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也要达到

传统文化教育和德育

传承经典文化浸润人生美德 —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传统文化的四个显著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没有文化先行,中国要想成为世界的领导者是不可能的”,构建体系性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文化输出已经到了最紧迫的时候,是中国后续发展的力量源。教育下一代了解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是关乎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

德行为准则是忠。 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国”与“家”的关系协调的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则是“孝”。《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融忠孝为一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体系。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今天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基础培育起来的、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传统观念,需要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再认识。这一课题关系社会长治久安,更关系到民族兴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时日,深入研究,必有丰厚的成绩”。这段话,这不仅仅是对孝文化的认可,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发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家园”的号召,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重申了以中国文化为主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面对新时期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挑战,必须向我们的老一辈共产党人那样重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 就教育部门而言,传统文化的实施专家们给出了很多指导和建议: 目前教育存在问题需要传统文化来解决。 长期以来,我们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但收到的效果却很差。究其原因,人的成长,主要决定于他

二下传统文化德育案例

10.为人子守家规 教学目标 1.理解《礼记·曲礼上》中章句的含义,并充分认识到良好家规、家风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懂规矩、懂礼仪,学会在家中乃至学校遵守必要的规矩和礼仪。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制定自己的家规。 教学重难点 学生懂规矩、懂礼仪,学会在家中乃至学校遵守必要的规矩和礼仪。 德育实施要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良好家规、家风的重要性。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与教材相关的视频资料、文字材料。 3.中国古代著名的家规、家训。 学生准备 1.向老人或父母了解自己的家规 2.信纸或白纸。 3.水彩笔或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故事激趣 1.《爸爸讲的一个故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爸爸讲的一个故事》 记得当儿子四岁的时候,一家三口回老家过春节。吃饭的时候,我将一块鱼籽用筷子夹给了父亲,然后将另一块夹给了母亲,儿子端着碗在旁边眼巴巴地等着,却没能如愿,满脸的不解和失望,我只是装作没看见。在自己家里吃饭的时候,无疑这些东西都是他的了。事后给儿子讲了“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的道理,孩子听后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 第二年再次回老家过年,因为开饭的时间有点儿晚,家中几个一起玩的孩子都觉得饿了,看到饭桌上摆着做好的几道菜就想大快朵颐,此时儿子拦住他们说:“让爷爷先吃。”儿子边说边跑到爷爷的身边继续说:“爷爷你就先吃一口吧,我们都饿了,您先吃一口我们几个就可以吃了。”大人们听了都笑着称赞说:“这孩子真懂事!”我就是这样在生活中通过一件件小事将家规家训无形地渗透给孩子,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理解并遵守家规,成为一个敬老孝亲、爱国奋进的好学

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打造书香校园,巩固提高我市素质教育成果,接到自治区关于开展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研的通知后,局领导非常重视,立即进行了调研、并总结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推进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举措及经验启示。现把调研结果简要总结分析如下:一、调研工作目标 让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健全的人格,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孩子们健康成长,受益终生,并让他们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内容: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读本为学习内容体系,各中小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学习。 各年级课程设置如下:幼儿园学习《弟子规》,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千字文》,三年级学习《孝经》,四年级学习《大学》,五年级学习《中庸》,六年级学习《论语》,七年级学习《孟子》(上),八年级学习《孟子》(下),九年级学习《道德经》,高一和中职一年级学习《寿康宝鉴》,高二和中职二年级学习《礼记》,高三学习《周易》等。

(二)教育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专题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确保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我市中小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同时学校还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2.主题活动。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组织举行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画比赛、名人名家故事演讲比赛、传统文化专题晚会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寓传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活动之中。 3.社会实践。各地各学校结合教学工作,并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有利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深了解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二、主要举措 (一)营造教育氛围 营造浓厚氛围。开辟传统文化走廊、学习园地、专栏、专刊、网站、网页等阵地。在学校墙壁、走廊、教室、橱窗、寝室等地精心合理布置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画、警句、诗词歌赋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励师生奋发向上。在学校进出口墙面、走廊等醒目位置张贴悬挂传统典故成语、格言警句等。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

中华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 什么是道德?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道德经》一书,而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即“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而且在那时道德被阐释为“天道”、“天理”以及人当遵守的“仁、义、礼、智、信”。天道、天理体现的是宇宙、地球、自然和人类社会规律的综合,而“仁、义、礼、智、信”则使人顺应天道所应遵从的道德规范。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人无“德”便不能称之为人。由此可见,道德具有非常深刻的内涵。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刘梦溪认为,整个传统社会的文化都可以叫作传统文化。一般把周秦以来直至清朝最后一个皇帝退位,也就是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称作传统社会。而文化应该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因此广义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华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其精神学术层面,应该包括知识、信仰、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等。而我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淀起来的精神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传统文化是一种适应、反映、表达、体现中国传统社会尤其是宋明以来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封建的思想文化。它以自然经济、血缘宗族依附关系为根基, 以维护皇权、神权、父权为中心的严酷等级秩序的‘礼’为基本范式,有其内在的同一性和根本价值指向, 有导源于这一中心的本源性的统治与服从关系, 是一种自足的整体性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如今,传统文化吸收、融合了当代社会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取向,广泛影响着我们思想道德和行为品性。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可简要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实现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养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要实现现代化,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绝不可少的。 张海迪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她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

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 摘要:在当前的学校工作中,德育往往处于“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就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状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突破德育的现实困境,让德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起着良好的精神纽带的作用,同时在现代德育中依然对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重点论述的对象即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如何有效渗透。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有效渗透 一、传统文化的范畴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特征,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它包括中国传统的古文、故事、乐曲、赋、民族音乐、戏剧、国画、书法等;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包括中国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各地、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等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范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在历史上曾留下光辉的一页,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优秀的思想和品德值得我??今天的人学习和领会,今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德育的传承与发展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有效渗透 1.利用传统文化典籍,传承优秀品德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通过这些美德故事的介绍既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兴趣的激发下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儒家文化主张“仁者,爱人”,在为人处世上对人们提出了相应的规则和要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古代社会对待老幼的态度向我们表明一个真正发达的社会,它的社会应该是和谐美好的,人与人之间能够和睦相处,人们尊重老人,因为他们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他们年老的时候,理应受到社会和他人的关注。比如,我们在公交车上看到老年人的时候,会不忍心他们受到旅途的颠簸,希望他们能够享受片刻的温馨,我们会选择主动让座,这其实就是受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种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我们的道德走向,现在现实

学习与理解《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标准》

学习与理解《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标准》说明:以下内容是对《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标准》重点内容的学习与理解 一、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和宗旨: 亲近、理解、认同中华传统文化,弘扬、践行中华文化精神,培育、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是现代中国人在追求中国梦和实现自我发展过程中具有的重要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小学生只有系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变成一个自觉的、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需要注意区分二个概念: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个人的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是历史上以汉文化为主,各少数民族文化相辅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的总称。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以儒家、道家文化为核心价值观的偏重于思想和学术层面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文化中最核心、最精华的部分。 二、课程性质 (一)综合性 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由经典文本、文化常识、游艺游戏和技能技艺三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 (二)人文性 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系统学习,获得更加深厚的人文积淀,夯实人文底蕴,滋养人文情怀,提升人文素养。 (三)实践性 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倡导经典、常识、技艺与学生日常生活实践的结合。 重视思结合、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是综合性的实践课程,知行合一是这门课程的最重要的特点,所以这门课程不能开设成为“纯知识传授”的知性课程。 三、课程理念 (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以世界眼光、中国立场来看待中华传统文化 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以培养中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宗旨 培养学生作为中国人必备的文化素养 形成文化记忆,增进文化理解,提升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从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注重知识逻辑、生活逻辑与认知逻辑的统一 知识逻辑: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系统性,在课程内容组织上建立起经典、常识与技艺三个模块的有机联系。 生活逻辑:着重选择那些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具有生命力的内容。使课程内容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知逻辑:课程设计要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认知水平相契合。 在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要,要在同时考虑上述三种逻辑基础上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道德修养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道德修养 今天讲的是传统文化与道德修养。当然就会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其中不乏众多道德修养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也的确在后世人的道德修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当今的社会仍十分匮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不少人甚至将道德修养放置一边,不理不顾。这种现象令人深思。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对世界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中华民族虽然历经无数磨难与困苦,但始终能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当说,是同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特别是优良的道德传统的作用分不开的。也是因此,我们必须更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建设首先提到的是传统文化,然后就是加强道德修养。那么就咱们的传统文化来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才是我们必须弘扬的传统文化呢?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一、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华民族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这些优良道德传统是先辈们留下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对后世个人道德修养建设的影响可谓深远。而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仁者,人也。仁者,爱人。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认为,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立身之根本。这道德修养包括爱己,爱人,爱国。一个自爱的人方可谈爱他人。爱己就要求我们十分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建设。热爱生命,言行一致。而爱人则要求我们谦逊礼让,诚信待人,推己及人。爱亲人,爱朋友,爱同胞,乃至爱全人类。此谓博爱。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杜甫,他忧国忧民,他的诗多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反映人民所承受的各种苦难,表达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大胆揭露社会弊端,从而成为人民的代言人。他的诗具有“诗史”的性质。他的爱是大爱,是博爱,是对广大人民的爱,这爱让人心生钦佩。最后是爱国,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转身毅然投入汨罗江,这爱国气势磅礴,这爱国可歌可泣。岳飞一首《满江红》,歌尽不少仁人志士心中所盼。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中国民族的长期发展中起了积极的意义,而且对提高我国当前的道德水平仍有重要意义。

中学生德育应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对个人品德的塑造、崇尚自强不息的信念、倡导诚信待人的品质、推崇换位思考的理念、提倡坚持不懈的人生态度,这些优秀品德都是中学生成人成才的必备素养。 关键词:中学生;传统文化;德育;信念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它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文明与进步、和谐与稳定起了巨大作用。很多经典著作,比如孔子的儒家学说、老子的《道德经》、孙子的兵法、司马迁的史学著作等,都是在中华文明发展演化过程中凝练而成的精华,反映着中华民族的理想与信念、性格与心理、观念与认知等精神追求,仍然是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传统文化首推个人品德的塑造 传统文化重视个人品德的塑造,典型代表便是儒家主张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兴”的教化理念,充分体现了以德为先的精神,与德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做人品德的最高境界,也是对个人品德塑造的最高要求。其意思就是要将个人的品德修养用于治理国家,为国家的发展作贡献。传统文化还强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是强调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是建立在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基础之上的,这与我们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个人利益的统一关系是一致的,要求人们在现实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关心国家民族利益,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为国分忧。《易经》中讲到“厚德载物”,孔子的中庸之道讲究慎独自省、至诚尽性、忠恕宽容。在道德品行方面,传统文化不但让人们知道该去做什么,还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可以说,个人品德教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在学校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应该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 二、传统文化中强调自强不息的信念 《论语》中曾子曾讲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就是作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忍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易经》中更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坚定信念,这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精神的高度概括。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标志。这种民族精神延续到现代,它不仅指生生不息,更是一种进取精神、拼搏精神、勇于开拓精神。如同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这些诗句无不体现着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浩然正气,无为艰难,志存高远,谱写着一段段自强不息的历史篇章。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中学生就应该拥有这样自强不息的信念和为了理想坚定不移,勇于追求的雄心和气概。 三、传统文化中推崇换位思考的理念 古训《增广贤文》中有“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将心比心”以及《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关于仁爱思想的集中表现。当今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长的疼爱下一部分学生养成了我行我素,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乏爱心和社会责任感。进入大学以后,由于住宿环境的改变,加之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各有不同,一部分人不能及时转变思想,做事常不考虑他人感受,对老师和同学缺乏理解和仁爱之心,易产生矛盾。传统文化推崇换位思考的理念,正如“论语”中讲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即是遇事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中学生拥有了换位思考的理念和同理心,在未来人生道路上会获得更多人的支持,成功的概率会更高。 四、传统文化中倡导诚信待人的品质 “诚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被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很多古人都通过不同的形式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