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人作文素材
民国奇僧苏曼殊作文

民国奇僧苏曼殊作文
《民国奇僧苏曼殊》作文一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很特别的人的故事,他叫苏曼殊。
苏曼殊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很神奇的和尚。
他呀,不像我们平常看到的和尚那样一直安安静静地待在寺庙里。
苏曼殊特别喜欢读书和写诗。
他写的诗可有意思啦,就像在跟我们说心里话一样。
比如说,他会写春天的花有多美,会写自己心里的小烦恼。
他还很爱吃糖。
有一次,他因为吃糖太多,把自己的牙都吃坏了,可他还是忍不住要吃。
苏曼殊的人生就像一场奇妙的冒险。
他有时候很开心,有时候又很伤心。
但不管怎么样,他都勇敢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小朋友们,苏曼殊是不是很有趣呀?
《民国奇僧苏曼殊》作文二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民国的时候,有一个叫苏曼殊的和尚。
苏曼殊这个人可厉害了!他画画特别好,画的东西就跟真的一样。
他还很有爱心。
有一次,他看到一只受伤的小鸟,就小心翼翼地把小鸟带回家,给它包扎伤口,照顾它,直到小鸟好起来能飞了才放走。
不过,苏曼殊也有调皮的时候。
他偷偷跑出去玩耍,回来被师傅批评,但是他知错就改。
苏曼殊的故事是不是很精彩呢?希望你们也能像他一样,勇敢又善良。
民国人物作文素材

原文:。
抗战初期,蔡元培因病滞留香港,有位素不相识的青年从重庆寄来快信,自称是北大的毕业生,在重庆穷困潦倒,无以为生,请求蔡元培伸出援手,将他推荐给用人单位。
蔡元培当即致函某机关负责人,称那位青年学有所成,这封推荐信不久即发生效力。
然而那位青年到差时,所出示的毕业证书并非北大签发。
某机关负责人赶紧写信询问蔡元培,是否真的了解那位青年的底细。
蔡回复对方:不必在意那位青年是不是北大生,只要看他是不是人才。
如果他徒有北大毕业证书而不是人才,断不可用;如果他没有北大毕业证书而是人才,仍当录用。
笔记:2016-06-03原文:辜鸿铭一向狂傲,但他特别服膺蔡元培。
辜鸿铭曾在课堂上对学生宣讲:“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一个是我。
因为蔡元培点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就去革命,到现在还是革命;我呢?自从跟张文襄(张之洞)做了前清的官员以后,到现在还是保皇。
”笔记:2016-06-03原文: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蔡元培)笔记:2016-06-03原文:章太炎从来不正眼看钱。
没钱了,他就卖字。
到了晚年,他更不晓得如何用钱了。
让仆役买一包烟时,他掏出五块钱。
儿子要做大衣时,他也掏出五块钱。
有一次,要盖房子了,他掏出来的,还是五块钱。
2016-06-03原文:当王国维在北京招国学研究生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学生纷纷来到清华大学,都想看到日夜思慕的大导师王国维,因为王国维当时的名声太大了!大家都在教室里盼望着……进来的将是什么样的一个风流倜傥的人物?铃声响了,踏进门来的王国维使大家很吃惊!很失望!只见一个五短身材,蓄八字须,戴缀有红帽结的瓜皮小帽,后面拖一根长辫子,着一件长袍,外套马褂的人缓步走入教室。
这就是我们的老师?这就是我们仰慕的伟大的国学大师?但是等到王国维一张口,一说话,一表述,一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就把这些学生领到了一个从来没有过的新境界、新学问、新天地!这时候,同学们都会由衷地佩服他。
2016-06-03《人间词话》之所以不同于前朝词话,就在于它融贯中西,在容纳西方比较文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典型的中式“境界”说。
民国技艺高超的人物作文

民国技艺高超的人物作文
民国那些手艺绝顶的牛人。
咱聊聊民国那会儿,有个叫李墨的书法家,他的字儿写得,哎呦,那叫一个绝!你看了就知道,每个字都像是从画里蹦出来的,
那流畅感,就像是江水奔流不息。
还有王裁缝,那家伙的手艺真不是盖的。
不管你是想要旗袍还
是西装,他都能给你整得漂漂亮亮的。
他那针线活儿,简直就是艺
术品啊,看着都让人舍不得穿。
说到茶艺,不得不提张大师。
他那泡茶的功夫,简直了!每次
看他泡茶,我都觉得是一种享受。
那茶香味儿,隔老远就能闻到,
简直让人陶醉。
再说说那神医周大夫,他的医术可真是神了!不管啥病,到他
那儿都能给你治好。
而且他还特别有耐心,每次看病都跟你聊半天,让你感觉特别舒服。
这些人在民国那会儿,可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他们的手艺,不
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艺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每次提到他们,我都觉得特别骄傲,因为咱们中国,就是有这么一群手艺绝顶的人!。
作文素材人物:民国大师级男女代表人物

作文素材人物:民国大师级男女代表人物林语堂+朱自清+汪曾祺独立什么人: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
什么事:他小时候就喜欢翻阅父亲的诗书,还能快速背诵,天赋甚高。
年轻时他曾赴海外留学,见识到了西方优秀的文化,开拓了眼界。
学贯中西的文化背景给予了他包容的心态,让他更加客观地审视社会。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提倡幽默和性灵的林语堂无疑是一个“不合时宜”的存在。
然而他却向往道家的智慧,渴望跳出旋涡,只做一个纯粹的文人。
什么点:正所谓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一位作家的人品,多多少少都会渗透在自己的作品中。
林语堂承认国民的缺点,尊重传统文化、接纳西方文明,不但能正确认识自身的局限,还能坚持独立自由的思想。
幽默什么人: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
什么事:他年轻时曾赴海外留学,见识到了西方优秀的文化,开拓了眼界。
学贯中西的文化背景给予了他包容的心态,让他更加客观地审视社会。
生活处处有艺术,因为秉承这一观点,他习惯以一种诗意的态度去对待生活。
林语堂的艺术创作大都来自于生活点滴,幽默的语言只是一层外壳,内里包裹的是一颗善于观察、长于思考的本心。
什么点:郁达夫曾说他“生性憨直,浑朴天真”,这高度概括了他直爽从容的人生态度。
于他而言,幽默是人生的本色,多一丝诙谐,生命将变得更加轻盈可爱。
创新什么人: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
什么事:在世人眼中,他是一位货真价实的文人。
但是林语堂却并不满足于这一种身份。
他的人生随性而为,不为自己设限,除了文学创作之外,林语堂对各种“发明创造”兴趣浓厚——为了造出中文打字机,他翻烂了书,每天夜以继日地研究。
这一研究就是半辈子,前后耗时数十年。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斥巨资研制的打字机最终成功问世。
什么点:林语堂曾说:“人必有痴,而后有成。
”靠着这一点“痴心”,他成为了文坛巨匠,也圆了儿时的梦想。
“痴”不仅仅是对一件事的专一,更是在漫长生命里对于未知世界不断的上下求索。
高考作文常用的民国文化名人素材

高考作文常用的民国文化名人素材高考作文训练要积累许多的素材,在写作时才能有理有据,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作文常用的民国文化名人作文素材,希望大家喜欢!【素材一】陈寅恪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陈寅恪海外留学 18 年,既未获得学士学位,也没有可以炫耀的博士桂冠,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名闻遐迩的学者。
他享有盖世奇才的美誉,精通近20个国家的语言,在语言学、史学、佛学等多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
_时成为寂寞销魂人,含冤离世。
没有博士头衔的陈寅恪,却被称为清华园中的活字典教授的教授。
36岁即和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
陈寅恪上课有三不讲,幽默风趣,听课的教授远比学生多。
先生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不吃日军面粉,拒绝台湾提供的优厚待遇。
在大灾难面前,陈寅恪始终恪守着民族的史学传统: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
在严酷的抗战环境中,陈寅恪顽强地为后世留下了他对中国唐代历史的系统研究。
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撰写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国际汉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剑桥中国史》提到陈寅恪时,给予了异乎寻常的褒奖:解释这一时期政治和制度史的第二个大贡献是伟大的中国史学家陈寅恪做出的,他提出的关于唐代政治和制度的观点,远比以往发表的任何观点扎实、严谨和令人信服。
建国后沉浸于学术研究的陈寅恪,拒绝出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一职。
他说: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
陈寅恪在碑文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
陈寅恪认为,包括他和王国维在内的任何人,在学术上都会有错,可以商量和争论,但如果没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就不能发扬真理,就不能研究学术。
在这个意义上,他说: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
民国时期学生人物小传作文

民国时期学生人物小传作文民国时期的学生人物,那可真是一群有趣的人啊!他们有的聪明绝顶,有的机智过人,有的勤奋好学,有的调皮捣蛋。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些有趣的学生人物的故事。
我们来说说那个聪明绝顶的陈独秀。
陈独秀可是民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学生领袖,他可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哦!陈独秀小时候就非常聪明,他的老师都说他是“神童”。
陈独秀长大后,不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者,还积极参与了各种社会活动,为中国的民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一个机智过人的胡适。
胡适可是民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可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哦!胡适小时候就非常机智,他总是能想出一些别人想不到的好主意。
长大后,胡适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者,他的文章深入浅出,让人们都能够理解。
他还是一位非常好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来说说那个勤奋好学的鲁迅。
鲁迅可是民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可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哦!鲁迅小时候就非常勤奋好学,他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学习。
长大后,鲁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文学家,他的文章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让人们看到了真相。
他还是一位非常好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中国的思想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来说说那个调皮捣蛋的周树人。
周树人可是民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和革命家。
他可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哦!周树人小时候就非常调皮捣蛋,他总是喜欢捉弄别人。
长大后,周树人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文学家,他的文章风趣幽默,让人们都能够喜欢。
他还是一位非常好的翻译家,他将外国文学作品翻译成了中文,让中国的读者们也能够欣赏到这些优秀的作品。
他还是一位非常好的革命家,他的革命理念对中国的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民国时期的学生人物可是一群非常有趣的人啊!他们有的聪明绝顶,有的机智过人,有的勤奋好学,有的调皮捣蛋。
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民国英雄作文素材摘抄

民国英雄作文素材摘抄英文回答: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there were many heroes who emerged and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country. These heroes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the history of China and their actions continue to inspire people today.One of the most famous heroe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s Sun Yat-sen, also known as the "Father of the Nation". He was a political leader and revolutionary who led the overthrow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established the Republic of China. Sun Yat-sen's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which advocated nationalism, democrac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China.Another hero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s Chiang Kai-shek, who succeeded Sun Yat-sen as the leader of theKuomintang party. Chiang Kai-shek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defending China against Japanese invasion during World War II. His leadership and determination inspired the Chinese people to resist the Japanese aggression and fight fortheir independence.There were also many unsung heroes during the Republicof China period who fought for justice and freedom. For example, Hu Shih, a prominent scholar and diplomat, playeda key role in promoting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dvocating for intellectual freedom. His efforts to reform the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 and promote freedom of thought were highly influential.中文回答:民国时期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民国英雄作文素材摘抄

民国英雄作文素材摘抄
民国英雄们,真是了不得!那时候,国家乱成一锅粥,但总有
那么些人,挺身而出,像石头一样硬。
你知道吗?那时候,有些文人,他们不拿枪,不拿炮,就靠一
支笔,一张纸,写出了多少震撼人心的文章!他们的文字啊,就像
烈火,烧得那些黑暗势力哇哇叫。
而那些军人呢,更是了不得!他们在战场上,像疯了一样地杀敌,保卫家园。
你知道吗?有时候,他们一天都吃不上一顿饭,但
还是要坚持战斗。
他们的眼神啊,就像鹰一样锐利,让人看了都害怕。
当然啦,还有那些普通的老百姓。
他们可能没什么文化,也没
什么钱,但他们有一颗爱国的心。
他们捐钱、捐物,甚至亲自上前
线去帮忙。
他们的力量虽然小,但汇聚起来,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这些英雄们啊,他们的名字可能已经被人们忘记了,但他们的
精神,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
他们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他们告诉我们,只要有心,就能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
所以啊,每当我想起那些民国英雄们,我就觉得,我们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勇敢、坚强、有爱心。
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强大,我们的民族才能更加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要求“材料鲜活”,于是最新的社会热点人物和焦点事件成了考生的新宠,但这种“鲜活”素材的定向聚焦,必然导致“撞衫”,使文章失去特色。
其实鲜活固然指“新”,但用少有人知或少有人用的历史人物、事件关照现实,同样是新,而且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既避免“撞衫”,又翻出了新意,还展现了个性,肯定独树一帜,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史海钩沉,本期及下期钩起“民国学人”逸事,从备考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人物素材积累,以求推陈出新,考场制胜。
【素材一】陈寅恪——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陈寅恪海外留学18年,既未获得学士学位,也没有可以炫耀的博士桂冠,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名闻遐迩的学者。
他享有“盖世奇才”的美誉,精通近20个国家的语言,在语言学、史学、佛学等多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
“文革”时成为“寂寞销魂人”,含冤离世。
没有博士头衔的陈寅恪,却被称为清华园中的“活字典”“教授的教授”。
36岁即和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
陈寅恪上课有“三不讲”,幽默风趣,听课的教授远比学生多。
先生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不吃日军面粉,拒绝台湾提供的优厚待遇。
在大灾难面前,陈寅恪始终恪守着民族的史学传统:“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
”在严酷的抗战环境中,陈寅恪顽强地为后世留下了他对中国唐代历史的系统研究。
“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撰写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国际汉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剑桥中国史》提到陈寅恪时,给予了异乎寻常的褒奖:“解释这一时期政治和制度史的第二个大贡献是伟大的中国史学家陈寅恪做出的,他提出的关于唐代政治和制度的观点,远比以往发表的任何观点扎实、严谨和令人信服。
”建国后沉浸于学术研究的陈寅恪,拒绝出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一职。
他说:“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
”陈寅恪在碑文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
陈寅恪认为,包括他和王国维在内的任何人,在学术上都会有错,可以商量和争论,但如果没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就不能发扬真理,就不能研究学术。
在这个意义上,他说:“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
”晚年双目失明的陈寅恪耗费整整10年时间完成85万字的巨著《柳如是别传》,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展示了百年中国的一位大学者的大手笔。
一个倚门卖笑的弱女子,在明清易代之际,竟比五尺男儿更看重家国大义。
他为这个被士大夫轻蔑的奇女子立传,以此表彰“我民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他通过这样一个人物,把明末清初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百科全书式的视野展现出来。
陈寅恪没有遗嘱,但他取得的学术成就却垂范着后世的中国。
他留下的著作,以繁体字竖排出版,一如他生前期望的那样。
这些文字,烙刻着以学术为生命的独特印记,“留赠来者”。
季羡林这样回忆陈寅恪:他继承了中国“士”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多维解读1.学术标杆真正的学者,一定有士人的风骨。
其表现,就是坚持学术的标准,坚守学者的良知与良心。
陈寅恪可谓中国史学史上的一颗明珠,也是民国学人的标杆式人物。
宝剑磨砺出,腊梅凌寒发。
就深刻与广博而言,现代养在深闺中的学者们确实无法与那一场腥风血雨中苦熬出来的陈寅恪们相比拟,而当代人谈到陈寅恪,流传最广的3句话为:“大师之后再无大师”;“三百年来仅此一人而已”;“我们是没有资格谈陈寅恪的”。
诚如易中天先生在《劝君免谈陈寅恪》中说:“陈寅恪是了不起,可惜我们学不来。
”理由有三:首先是“顶不住”,其次是“守不住”,第三是“耐不住”。
有了这“三不住”,陈寅恪还真是免谈的好,因为谈了也是白谈。
我想,易中天先生说的是实话,惟其说了实话,让我们看到了斯文在现实中的尴尬处境。
2.人格独立在那个学人身不由己的时代,陈寅恪能够过滤净化自己的心灵,坚持独立的人格,保持自由的文心,具有正直的士大夫情操和博学深思的中国文化习养。
作为一代文史巨擘,观其一生,很难用几句话评价陈寅恪其人,或许正如其在王国维墓碑上所写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用这两句话来评价他最为合适吧。
陈寅恪自始至终将知识分子的人格、气节放在第一位。
尤其在“十年动乱”期间,意识形态的高压管制也没有让陈寅恪在学术上做出丝毫让步。
相反,他提出,做学问不应该受到政治的影响。
没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是谈不上“现代化”的,更谈不上“世界之公民”。
【适用话题】标杆、平淡、坚守、操守、良知、沉潜、忧与爱、平凡之美、文化传承、人格独立、摒弃浮躁、学术自由、过滤心灵、人生的作业、寂寞与辉煌、看不见与看得见、这也是一种美丽……【素材二】胡适——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胡适被称为“胡博士”,他一生共获得35个荣誉博士头衔,中外罕见。
胡适先生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可以做一总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认真做事,严肃做人。
”蒋介石评价胡适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这是颇值得玩味的。
胡适先生著述丰厚,在哲学、文化研究成果方面值得后人研究、借鉴的东西很多,他的墓志铭由台湾著名学者毛子水撰文,具体如下:“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殚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2010年,在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之际,北大设立了“胡适人文讲座”,以此欢迎胡适先生“回家”,但是,以胡适名义冠名的讲座,能在多大程度上承续他的人文情怀,传播他的自由理念,并契合时代精神,从而真正请回胡适一代人所代表的精神、气质和操守,尚需观察。
多维解读1.宽容的价值胡适代表的正是“五四”海纳百川、兼容并包且带有一点儿浪漫色彩的人文精神,足见在思想世界中,自由、人权、民主这些概念是不分地域的;在人性的领域中,宽容和尊重这些价值也是穿越时空的,它们共同促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帮助和感念,从而设定了人类文明的高度道德规范。
2.有人味的社会“只有自由民主才能造就有人味的社会”是胡适一生的民主诉求,也是“美丽中国”应有的人文内涵。
法国哲人伏尔泰说得最好,“你说的话,我一个字也不赞成,但是我要拼命力争你有说这话的权利。
”这是多么有人味的容忍态度!自己要争自由,同时还得承认别人也应该享受同等的自由,这便是容忍。
容忍,既是个人品德,也是政治德行。
人与人之间的宽容,是有人味的体现;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宽容,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胡适的时代已远,胡适的墓木已拱,但自由、民主与科学这些理想的内涵意义与落实途径,始终有待思索实践。
【适用话题】宽容、自由、回归、别样的辉煌、有人味的社会……【素材三】林语堂——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林语堂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很多作品成为东西方文学界、文化界所推崇的经典名著,版本众多、流传甚广,他曾被美国文化界列为“二十世纪智慧人物”之一。
林语堂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
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孔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他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
林语堂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
林语堂一生曾3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他的《生活的艺术》在美国被重印40次,并被译成英、法、意、荷等国文字,成为欧美各阶层的“枕边书”。
同时他本人也是发明家,曾发明过打字机,获得了美国专利。
林语堂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有不为斋”。
他受儒家“有为”的思想影响,也欣赏道家的“无为”;生活态度是以“有为”为中心,但也往往有“不为”的事。
他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林语堂自称,成功的秘诀是写的东西必须是心得之言,有见地,有力量。
鲁迅在世时,常把林语堂骂得狗血喷头。
可在鲁迅去世以后,林语堂这样写道:“鲁迅顾我,我喜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
”林语堂的两个姐姐因家庭困难只好过早地辍学,回乡嫁人。
林语堂后来回忆说,他离家去上海读书时,二姐送给他四毛钱,并对他说:“和乐,你到上海要好好念书,做个好人,做个名人,我们是没有希望了。
”这种真情厚望,林语堂终身没有忘记。
在《生活的艺术》中,他写道: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
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
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在天堂一般。
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一个富有良知、担当道义的作家,应在著作里展示美好与希望,创造更多诗意的生活和空间,犹如他在长篇小说《京华烟云》里,塑造的道家女子形象姚木兰那样,身在乱世,始终“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
就是说,如果外部世界是邪恶的,只要自身周正,也能够安然度过灾患。
林语堂先生有这样一段关于文学阅读的精彩感悟:“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所喜爱的作家,即等于一个飘荡的灵魂,他始终是一个不成胎的卵子,不结子的雄蕊。
所喜爱的作家或文学爱人,就是他灵魂的花粉。
”那么你有喜爱的作家吗?你有“文学爱人”吗?你的灵魂在飘荡吗?你的精神家园在哪里?●多维解读1.生活的艺术林语堂把吾国吾民,看得何其之“艺术”!他说:“我觉得艺术、诗歌和宗教的存在,其目的,是辅助我们恢复新鲜的视觉、富于感情的吸引力和一种更健全的人生意识。
”林语堂作为主流价值之外的边缘“智者”,其思想情怀和人生态度启示着人文领域的现代知识分子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林语堂引领着我们在儒、道、佛、基督教世界中游历跋涉,在物质、精神、科学、人文的海洋中沉浮,智慧之火花频频闪烁,妙语叠出,精彩纷呈。
2.快乐的真谛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以道德、教养为规范的享乐是人生至善之境。
快乐是一种美德,因为它不但表现自己对世界的欣赏与赞美,也给周围的人带来温暖和轻快。
快乐就是幸福,一个人能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就比别人幸福。
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终结,林语堂这位哈佛博士快乐、智慧的生活态度在如今喧嚣的尘世里更加显得有趣、可贵,也似乎更加让人难以企及。
【适用话题】灵魂、尊重、文化交流、人生趣味、精神家园、生活的艺术、科学和人文、文科与理科、快乐的真谛、万物静观皆自得、活出幸福的感觉……【素材四】冯友兰——力争学术自由,反抗思想统制1939年前后,陈立夫以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身份三度训令西南联大必须遵守教育部新规定,联大教务会议决定致函抗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