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之民国大师·09王国维
王国维事迹素材

王国维事迹素材《聊聊王国维那些事儿》提到王国维,可能有些人会觉得陌生,但要是说起他那句超级经典的“人生三境界”,估计不少人就恍然大悟了。
咱今天就来讲讲这位厉害人物的那些有趣故事和事迹。
王国维呀,那可是个大学问家。
他脑袋里装的知识那叫一个丰富,研究起学问来简直是如痴如醉。
你说他要是活在现在,参加个什么知识竞赛,估计冠军非他莫属,那些奖金都得拿到手软。
不过呢,他这人有时候也挺固执。
就像他研究学问的时候,一旦认准了一个方向,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有人劝他换个思路,他却摆摆手说:“不行不行,我就要这样搞!”嘿,还挺有个性。
王国维对待学术那是极其认真,任何小细节都不放过。
就好像一位侦探在案发现场寻找蛛丝马迹,不把真相弄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有一次,为了考证一个小小的典故,他硬是查阅了无数的古籍,简直是钻进了书堆里。
别人都笑他太较真,他却一本正经地说:“这可是学术,能不较真吗?”他的人生三境界那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就像我们刚开始追求梦想,迷茫又充满期待。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哎呀,这不就是我们为了梦想拼命努力,不惜掉几斤肉的样子嘛!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真的实现了梦想,一回头,嘿,原来成功就在那里呢。
要说王国维这人也挺有意思,平时看着严肃,但有时候也会露出可爱的一面。
比如他和朋友们讨论问题的时候,争得面红耳赤,那场面简直比菜市场还热闹。
但吵完了,他还是会和朋友们嘻嘻哈哈,该干嘛干嘛。
王国维虽然在学术上牛得不行,但在生活中也是个普通人。
他也会为了一些小事烦恼,也会有开心和不开心的时候。
这让我们觉得他不再是书本上那个遥不可及的大神,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总之呢,王国维的事迹素材那可是丰富多彩。
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学术界闯出了一片天,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咱们可不能只记得他的三境界,还得多多了解他其他的有趣故事,从他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王国维三境界的作文

王国维三境界的作文人生如一场漫长的旅程,在这旅途中,我们都在追寻着某些东西,或许是梦想,或许是爱情,或许是内心的宁静。
而王国维先生的“三境界”之说,恰如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让我们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多了一份思考和感悟。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第一境界,说的是我们在开始追寻目标时的迷茫与孤独。
还记得我刚毕业那会儿,满心欢喜地踏入社会,想着能一展宏图,实现自己的价值。
可现实却给了我当头一棒,投出的简历如石沉大海,面试的机会寥寥无几。
那段时间,我就像独自站在高楼之上,望着那没有尽头的天涯路,心中充满了迷茫和无助。
每天清晨,我早早地起床,对着镜子给自己加油打气,然后穿上那套精心准备的职业装,出门去参加一场又一场的招聘会。
拥挤的人群中,我拿着薄薄的简历,努力地挤到招聘摊位前,递上简历的那一刻,心中满是期待,可换来的往往是招聘人员那冷漠的眼神和一句“回去等通知吧”。
晚上回到那个狭小的出租屋,我疲惫地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问自己:“我的未来到底在哪里?”那种迷茫的感觉,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一丝光亮。
然而,我知道我不能放弃,我必须要在这迷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简历。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第二境界,是在告诉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哪怕付出再多也无怨无悔。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后,我终于得到了一份工作。
虽然这份工作并不理想,工资低,工作累,但我知道,这是我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我开始拼命地工作,每天最早到公司,最晚离开。
为了完成一个项目,我常常加班到深夜,饿了就啃一口面包,困了就冲一杯咖啡提神。
那段时间,我整个人都瘦了一圈,朋友们见到我都说我憔悴了许多。
但我却毫不在乎,因为我心中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在这个行业中站稳脚跟,做出一番成绩。
记得有一次,公司接了一个重要的项目,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
人生作文之王国维人生三境界作文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作文【篇一:以“人生三境界”为话题优秀作文】不积小流,无以至千里王国维曾在《人间辞话》中谈到,古今成大事者必经三个阶段。
第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乃人生的起始境界,即要有理想追求;第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即需苦苦追求理想,决不放弃;第三则是“从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个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往往是在不经意间,便达到了自己的人生境界。
大多数人总是徘徊到第一与第二个境界间,他们对前路感到迷惑,心怀理想却不能努力奋斗,努力去实现而是选择放弃。
但争功近利的年轻人,总渴望能快速迈入第三境界。
然而,不经历第一、二个境界,是无法达到第三个境界的。
第一、二个境界是第三个境界的前提基础条件。
树立理想并为之奋斗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我们要静下来思考,世间是没有迈不过的坎的。
只有冲过这一道坎才能拥有厚实的基础。
只有打下厚实的基础,我们才可能达到第三境界,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正如盖楼,理想是地基与框架,苦苦追求则是砖,结构搭好后,只有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铺好每一块砖,才能将楼建好,两者缺一不可,而没有这两者的积累,你永远也无法盖成大楼,达到第三境界。
大家都知道吃饼的故事。
一个饥肠辘辘的小孩吃了前两个饼,没饱,而在吃了第三个饼后,饱了。
他便想应先吃第三个饼即可。
这个想法显然是错的,没有前两个饼的基础,即使他吃了第三饼,也不会饱。
古贤人对此也曾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而从第一、二个境界过渡到第三个境界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比如之前所提到的盖楼,在只有架子和几块砖时是不能称为楼的,只有铺好每一块砖,刷上漆完工的瞬间后才可被被为楼。
只有打好基础,足够强大到迈入第三境界后,蓦然回首,你便会发现自己已迈入成功的殿堂。
而迈入第三境界,静也是不可缺的,静下心来进行艰苦卓绝的工作会带迈入第三境界的台阶。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作文分论点及论据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作文分论点及论据“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这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中提出的人生三境界,细细品来,颇有意蕴。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说的是要有高远的目标和追求。
就拿我自己考大学这件事来说吧。
高中的时候,学习压力那叫一个大呀!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
有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快被压垮了。
但是,我心里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考上一所好大学,去一个更大的城市,看看外面的世界。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一所重点大学。
那校园可真大,建筑漂亮,绿树成荫,还有一群充满活力的学长学姐。
看着他们自信的笑容,我心里羡慕极了。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样子,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考上这样的好学校。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早早起床背单词,晚上挑灯夜战做习题。
有时候累得眼睛都睁不开了,但一想到那个美好的目标,就又有了动力。
这就像独上高楼,虽然孤独,但能望尽天涯路,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里。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意味着为了实现目标,要有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
高考前的那段时间,真的是拼了命啊!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学习。
数学题做了一本又一本,英语单词背了一轮又一轮。
因为长时间坐着学习,我的腰都酸了,背也疼了,整个人都瘦了一圈,衣服穿在身上都显得宽松了。
有一次模拟考试,成绩出来后特别不理想,我心里难受极了,觉得自己的努力都白费了。
回到家,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大哭了一场。
但是哭完之后,我还是拿起了书本,继续复习。
因为我知道,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实现梦想。
我就像那为了心爱的人而憔悴的人一样,为了考上好大学,再苦再累也绝不后悔。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说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最终会在不经意间实现目标,获得成功。
用王国维的三个维度写作文

用王国维的三个维度写作文王国维说做学问有三重境界,这三个维度呢,用来聊聊咱们生活中的“吃”,也是相当有趣的。
第一维度,“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就像是我们面对吃的时候最初的状态。
当我们刚开始探索美食世界的时候,就像站在一个高楼之上,望着远方那茫茫多的食物种类,充满了好奇和迷茫。
比如说我小时候,第一次跟着爸妈去大城市的美食街,那简直就是两眼一抹黑,各种小吃琳琅满目。
有那冒着热气的糖炒栗子,烤得滋滋冒油的羊肉串,还有五颜六色的棉花糖。
我就像一个迷失在美食森林里的小探险家,只知道远处有无数好吃的在等着我,但是却不知道从哪里下嘴。
这个时候,吃是一种对未知的向往,就像站在知识的大门前,急切地想要推开它,看看里面到底藏着多少美味的宝藏。
接着就到了第二维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时候,我们在美食的道路上已经选定了自己的方向,开始深入钻研。
我有个朋友特别爱吃寿司,那对寿司的痴迷简直无人能比。
为了吃到最正宗的寿司,他跑遍了城市里的各个寿司店。
从平价的回转寿司,到高级的日料餐厅,他就像一个执着的寿司猎人。
他研究寿司的米怎么选,醋怎么调配,鱼生怎么切才最鲜美。
为了这一口吃的,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人都瘦了一圈,但是他却乐在其中。
这就好比我们在追求一个目标的时候,全心全意地投入,不在乎付出多少代价。
在吃的世界里,我们愿意为了那一口独特的美味,去折腾自己,去不断地尝试,哪怕吃坏了肚子,也会说“下次我还敢”。
来到第三维度,“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吃的领域里,这就是一种大彻大悟的境界。
我爷爷就是这样一个美食界的“老神仙”。
他活了大半辈子,吃了无数的美食。
到了现在,他不再追求那些山珍海味,复杂的烹饪。
反而喜欢简单的家常菜,像一碗白粥,配上一碟咸菜。
他说,吃了这么多年,最后才发现,最能打动人心的还是那些简单的、充满家的味道的食物。
这就像是我们在经历了无数的繁华和喧嚣之后,才发现最真实、最纯粹的东西就在身边。
王国维第一重境界作文

王国维第一重境界作文
哎呀呀,今天咱来聊聊王国维的第一重境界。
你们知道不,我以前有过这么一件事儿。
那时候啊,我喜欢上了一个姑娘,那真的是一眼就看中了呀。
从看到她的第一眼起,我这心里就跟有只小兔子在乱蹦跶似的。
我就天天想着她,上课想,下课想,吃饭想,睡觉都在想。
为了能多看她一眼,我会特意绕远路经过她的教室;为了能和她搭上一句话,我那是鼓足了勇气,心都快提到嗓子眼儿了。
每次看到她笑,我就觉得整个世界都亮了。
我就像着了魔似的,疯狂地收集关于她的一切信息,她喜欢什么颜色,爱吃什么东西,有啥兴趣爱好,我都摸得门儿清。
有时候为了给她准备一个小惊喜,我能忙活好几天呢。
这可不就是王国维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嘛。
我为了她呀,那真的是不顾一切,就一个劲儿地往前冲,满心满眼都是她,就想着能和她在一起。
虽然这过程中也有失落,也有难过,但我就是停不下来呀。
到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光还真是挺有意思的呢。
嘿嘿,这就是我对王国维第一重境界的理解啦,你们觉得咋样呢?。
以大师境界为话题的作文素材

三一文库()〔以大师境界为话题的作文素材〕导语:大师指造诣深、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艺术家、棋手等。
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关键词:功夫在诗外,坚守内心,胸襟,超脱,美丽人生,视野,坚守,忘我,幸福,维权,超越自己,成熟,不朽,勇于突破,守卫底线,自由,守拙,自嘲,大师无争大师王国维【关键词:博学,朴素,专注,传承,不朽】王国维作为一代大学者,平生钻研学问而无穷尽,他平日不介入政治圈子,不营生计,不交权贵,不慕荣华,不图享受,平日深居简出,生活简朴,虽交游不广,然与同时代之学术界人士有广泛接触,除与罗振玉、缪荃荪、沈曾植等人交流学术,交往较密,其《书信集》所收书信中就有与数十位学者的论学通信,他还与日本、法诸国学者有很多的学术交流。
做学问是他一生的全部工作和事业,他以其杰出的贡献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独特的地位。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
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又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先河。
在中国美学和文学思想史上,他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汪国真:他有自己的审美坐标【关键词:平凡,生活,远方,诗歌】汪国真的诗歌,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
作品的一个特征经常是提出问题,而这问题是每一个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其着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并从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
在当代从诗人华丽转身成为书画家、作曲家,在诗歌、书画甚至还有音乐作曲等各个领域均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并创出自己风格和特色,汪国真是引人注目的,也是最成功的。
汪国真是现在的诗歌有点被边缘化,而改变这种状态最好的方式就是创作更多优秀的诗歌,他还寄语年轻诗歌创作者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不断积累进步。
高中作文素材:王国维---旧学城垒上异样的光辉

高中作文素材:王国维---旧学城垒上异样的光辉小天地走出大学者;老实得像火腿;备受质疑的辫子;三十年至交的决绝;从容走向生命的末端在2006年百度举行的“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评选活动中,他名列榜首,成为本次评选中的“国学第一人”。
他是一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堪称“通才”,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
梁启超称赞他“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而郭沫若先生则评价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他,就是王国维,被世人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人物小传】王国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1877年12月3日出生于浙江海宁。
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哲学家。
世代清寒,幼年苦读,为秀才。
其年苦读,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22岁进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
1901年赴日本留学,1902年因病归国,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埋头文学研究,1904年发表《红楼梦评论》。
1906年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戏曲考源》《唐宋大曲考》《曲录》等。
1911年辛亥革命后,逃居日本京都,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处世。
其时,在学术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研究。
1916年,应上海著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文、考古学研究。
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翌年,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
1925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淑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上时,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地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素材之民国大师纵横语文教研室09.王国维一、人物简介 (3)人物事件1:王国维的辫子 (3)人物事件2:沉湖自尽 (4)人物事件3:“三重境界” (4)人物事件4: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6)人物事件5:严肃、认真、谦逊、务实的治学态度6二、经典语句 (7)三、名家评价 (8)四、作文文段 (8)话题1:勇气 (8)话题2:死亡与永恒 (9)话题3:耐住寂寞 (9)话题4:读书 (9)话题5:理想 (10)话题6:奋斗 (10)话题7:收获 (11)五、精选范文 (11)静水流深,方能致远 (11)莫逞高论,修道立德在自身 (12)秉承“六不”做学问 (14)花开无声,方显人生 (16)六、适用话题................................. 17 目录09. 王国维一、人物简介王国维(1877-1927),浙江海宁人。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四大导师。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
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其实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字学等方面均有很深造诣,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人物事件1:王国维的辫子王国维在受西学浸染极深的清华校园里,头戴白棉布瓜皮小帽,穿长袍,勒条粗布腰带,典型的冬烘先生模样,而且,他顶着一条辫子(那是在辛亥革命后重新续起来的)。
王国维的辫子留得不合时宜,却也并非是为忠君而留——溥仪的辫子已经剪掉了。
看来,保存一点对传统文化的纪念,作为与现实生活抗衡的文化品格象征,才是这条辫子存在的意义。
这种欲以一己之坚贞持守与社会相对抗的想法,如果仅就个人品格而言,自然有其可敬的一方面,但就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而言,则又显得极为愚执可怜。
这种带有极浓重的悲剧色彩的选择,也注定了王国维在悲剧中度过他的后半生。
人物事件2:沉湖自尽1927年6月2日,王国维早起盥洗完毕,即至饭厅早餐,餐后至书房小坐。
王国维到达办公室,准备给毕业研究生评定成绩,但是发觉试卷、文章未带来,命研究院的听差从家中取来。
卷稿取来后,王国维很认真地进行了评定。
随后,王国维和研究院办公处的侯厚培共谈下学期招生事宜,相谈甚久。
言毕,欲借钱,侯给了五元钞票,王国维即出办公室。
王国维雇了一辆人力车,前往颐和园。
王国维吸完一根烟,跃身头朝下扎入水中,于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
事后人们在其内衣口袋内发现遗书,遗书中写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
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短短数言,却给了后人无数的猜测。
与王国维同为清华导师,且精神相通、过从甚密的陈寅恪先是以“殉清”论王之死,后又认为:“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
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
”也有人认为,他以一遗民绝望于清室的覆亡,以一学者绝望于一种文化的式微,一介书生又生无所据——当王国维徘徊于颐和园长廊,回想起“自沉者能于一刹那间重温其一生之阅历”的箴言,遂“奋身一跃于鱼藻轩前”。
人物事件3:“三重境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十六,原文如下: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
回头蓦见(当作‘蓦然回首’),那人正(当作‘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原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只有不畏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两句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两句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
“第三境界”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几句比喻经过长期努力奋斗而无所收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
凡人都可以从容地做到第二境界,但要想逾越它却不是那么简单。
成功人士果敢坚忍,不屈不挠,造就了他们不同于凡人的成功。
他们逾越的不仅仅是人生的境界,更是他们自我的极限。
成功后回望来路的人,才会明白有关这三重境界的理解: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人物事件4: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节选自陈寅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陈寅恪写给王国维的纪念碑文。
陈寅恪后来解释说:“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
”“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一学术思想原则至今仍为现代学界广泛认同。
人物事件5:严肃、认真、谦逊、务实的治学态度王国维性格淡泊,不喜欢与人交游,在清华除了讲书授课以外,一般不主动跟学生谈话。
从来都是上完课就走,回到自己的西院住所,钻进自己的书房研究学术。
但是如果有学生登门拜访或致函,不管是求教或是辩论,从来都是一律接待,不分老幼尊卑,而且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甚至有东南大学的学生特意赴京求教,就住在王先生家里。
在他看来,学术为天下之公器,不应有门户之见,所以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门下弟子,他都有问必答。
在他执教清华的两年中,不知道有多少学子领受了他的恩泽。
在讲课之时,王国维遇到某些问题常以“这个问题我不懂”一语带过。
语言学家王力当年曾师从王国维,起初不理解为什么先生常说“我不懂”,后来悟出,这正是先生治学严谨的表现。
王力在清华国学研究院上的第一堂课,是听王国维讲《诗经》。
王国维的这节《诗经》课,讲得很朴实,见解又很精辟新颖,为王力闻所未闻,他深感受益。
但是,当碰到某些问题时,王国维却常以“这个我不懂”一句就带了过去。
有时一节课下来,竟说了几个“我不懂”。
起初王力感到不满足,他想,老师是传道解惑的,怎么常说“我不懂”呢?后来才慢慢体会到,其实,王国维先生说的“不懂”并非真的不懂,课后有学生问及他说“不懂”的地方,他都能说出自己的见解。
他之所以在课堂说“不懂”,一是出于立言的谨慎,他认为他的见解尚未十分成熟,不宜下结论;二是出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鼓励学生去探索和研究尚未定论的问题。
王力对王国维这种严肃、认真、谦逊、务实的治学态度十分敬佩。
二、经典语句●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
韦端己之词,骨秀也。
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
回头蓦见(当作‘蓦然回首’),那人正(当作‘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三、名家评价●梁启超:“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郭沫若:“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陈寅恪:“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四、作文文段话题1:勇气他是长江边上的艄公,逆流而上行一段文化苦旅;他是民族文化的愚叟,挥舞双臂在文化殿堂里叩石垦壤。
王国维,国学大师,人之至伟,在那个激进狂躁的年代,以惊人的勇气,倡导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面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颓势,他挽狂澜于即倒,用生命向历史叩问。
因为勇气,他把生命的最后力量化作一缕星光,点亮文化的黑夜;因为勇气,他投水颐和园含恨而逝,激起了来自历史长河的层层涟漪、人性深处的粼粼波光。
话题2:死亡与永恒王国维的死,是主动的选择,如同去赴老友约会般平静——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的平静,为王国维在文化史的坐标系上圈定了一个独特的位置。
他并非死于具体的时事,而极可能是死于对他身处其中的文化精神的失望,对于中国文化中某些无法补救的缺失的绝望。
从大的历史观来看,他的死,不仅不拘泥于一些具体时务,更超越了个体生命;他以死来将自己同沦落的文化分割开来——他看到,倘肉体不死,精神必定走向泯灭,所以,只有以肉体的死,换取精神的永生。
这正是他的大清醒、大智慧处!话题3:耐住寂寞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
回头蓦见(当作‘蓦然回首’),那人正(当作‘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追求,第二境写的是奋斗,第三境写的是成功。
要达到这般境界就需要“耐得寂寞”。
话题4:读书真正的聪明人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
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这三种境界之谈,被视为治学的重要经验。
第一境界,选准目标,高瞻远瞩;第二境界,苦心孤诣,废寝忘食;第三境界,豁然开朗,得心应手。
这些都是颇具参考价值的意见。
话题5:理想理想是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
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
”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