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抽检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中药饮片是指药用植物或其各部位制成的饮片,具有药效成分浓缩、使用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

然而,中国传统中药饮片的质量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疗效和安全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首先,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存在以下问题:2.生产环节缺乏标准化管理。

中药饮片的生产过程涉及药材采集、炮制、破碎、浸泡、蒸煮、熬煮、干燥等多个环节,如果没有标准的操作规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很容易导致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

3.食品安全问题突出。

中药饮片作为一种食品,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使用了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添加剂、农药等,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2.加强标准化管理。

制订并推行中药饮片的生产标准,规范生产过程,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控制要求,这包括药材的采集、加工、炮制、煎煮等。

3.加强质量检测和监管。

增加对中药饮片产品的抽样检测,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并公开曝光不合格产品和企业。

4.提升行业监管水平。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中药饮片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行业规范制定和宣传指导,推动中药饮片行业的健康发展。

5.增加科研和创新力度。

加强对中药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功效,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提高中药饮片的生产水平。

总之,中药饮片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问题对患者的疗效和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建立全程追溯体系、加强标准化管理、提升质量监管水平、加强科研和创新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锦州市抽检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分析

锦州市抽检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THINDUSTRY[作者简介]常乐(1986-),女,辽宁锦州人,硕士,主管中药师,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

目前,全国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中药饮片市场,亦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造成中药饮片质量的参差不齐[1]。

部分企业为了谋取利润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而在流通过程中的贮存不善、保管不当以及操作失误也会影响中药饮片的质量[2]。

近5年,该市监督抽验平均不合格率较高,虽然该数据不代表全市中药饮片的总体质量,但其不合格率远远高于其他监督抽验品种应引起高度重视。

现对中药饮片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为市场监管提供参考意见。

1锦州市药材市场概况2012—2016年抽验的383批中药饮片进行抽查检验,对辖区内药店进行覆盖调查,其中不合格的有85个品种256批次,不合格率达67%。

见表1。

表1锦州市2012—2016年中药饮片的监督抽验检查结果2不合格情况分类256批不合格样品中有223批药材形状不合格,10批鉴别项不合格,27批灰分不合格,12批水分含量不合格,2批杂质限量不合格,7批染色,5批镁盐、铝盐不合格,2批浸出物不合格,10批有效成分含量不符合要求。

3不合格原因分析目前,从调查结果来看,该市区域内中药饮片的不合格率较高,究其原因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3.1假冒混淆,以次充好如水菖蒲伪充石菖蒲,半夏中掺有水半夏,聚花过路黄误为金钱草,贝母中混有其他非药典收载品种,华北大黄、土大黄等混做大黄使用,盐生肉苁蓉、草苁蓉、沙苁蓉等充伪肉苁蓉使用;海金沙混入细沙,菟丝子混有其他种子或杂物,红花掺入泥沙、无机盐或胶类,地龙腹中残存大量泥沙。

误种、误采、误收、误售或有意假冒易出现伪劣中药饮片,而贪便宜以及辨识不清亦导致非正品泛滥。

3.2修制不净夹带非药用部分比例过高,直接影响饮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远志、莲子应去心、明党参应去皮,丹参应去须根,全草类药材需去除泥沙;山茱萸须去内核,其核与肉性相反,易延误病情,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3]。

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分析

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分析

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分析【关键词】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分析中药饮片是中成药、中药汤剂和中药配方颗粒的处方药,其质量控制涉及多个方面,从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饮片炮制、制剂工艺过程、有效成分含量、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控制方法的一系列研究工作。

近几年,中药饮片不合格率居高不下,加强其质量管理工作,实现质量控制的现代化、全程化,达到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之目的,尤显紧迫和重要。

目前,通过中药饮片检验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九种混乱现象。

1 造假中药饮片近年用药量逐渐增大,导致货源不足,以假充真层出不穷。

1.1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日常检验中发现用地瓜干伪充。

1.2 血竭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渗出的树脂加工而成。

由于货源紧张,用松香、高岭土伪充。

1.3冬虫夏草来源于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复合体,由于量少价高,除药用之外,还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中,出现以淀粉模型压制伪充冬虫夏草。

2 掺伪受中药饮片价格因素影响,掺入一种价格较低而性状相似的药材。

2.1菟丝子来源于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或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煮之易破裂,呈出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常掺入紫苏子、白芥子、莨菪子等的种子,无“吐丝”现象。

2.2 石斛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的干燥茎。

性状常为圆柱形,表面金黄色有较密的深纵沟,其中鼓槌石斛有明显突起的棱,流苏石斛表面为深纵槽。

正品中出现云南石仙桃的干燥茎常有假鳞茎,表面皱缩;聚石斛的干燥茎没有纵沟,皱褶较大。

3 增重为了追求暴利,在正品中掺入滑石粉、石膏粉、水泥、泥沙、麸皮、食盐等异物,以增加中药饮片的重量。

3.1菟丝子中掺入大量黄沙、碎小米。

3.2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由于近几年用量大增价格飞涨,金银花中掺杂增重物如硫酸镁或矿物质的细粉。

在检验中有近七成的总灰分超标,高的可达40%~50%。

3.3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内部嵌入铁钉、铁丝。

中药饮片监管现状及对策

中药饮片监管现状及对策

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辨证施治和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炮制后的制成品。

中药饮片作为中药材的一种形式,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医临床疗效的发挥。

近年来,随着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药饮片市场也日益繁荣,但与此同时,中药饮片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监管难度不断加大。

一、中药饮片监管现状1. 监管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中药饮片监管体制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等问题,监管效率低下,难以有效保障中药饮片质量安全。

2. 标准体系不健全。

中药饮片的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现行的标准体系存在着标准数量不足、标准更新不及时等问题,难以满足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的需要。

3. 生产经营秩序混乱。

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数量众多,但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质量管理意识薄弱,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4. 检验检测能力不足。

中药饮片的检验检测技术相对落后,检验检测设备不足,检验检测人员素质不高,难以满足中药饮片质量监管的需要。

二、对策介绍1. 完善中药饮片监管体制。

建立健全中药饮片监管机构,明确监管职责,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监管合力。

2. 健全中药饮片标准体系。

加强中药饮片标准研究,加快标准制修订工作,完善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3. 规范中药饮片生产经营秩序。

加强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的准入管理,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意识,规范中药饮片市场秩序。

4. 提升中药饮片检验检测能力。

加大中药饮片检验检测投入,加强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提高检验检测人员素质,加强检验检测技术研究,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

总之,中药饮片质量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要加强中药饮片监管,规范中药饮片生产经营秩序,保障中药饮片质量安全,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是中药市场发展中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缺乏统一标准和监管机制导致质量不稳定,质量控制环节不完善使得质量管理难以落实,同时质量分歧和混淆现象也较为突出。

为此,建议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和监管机制,加强质量控制环节的管理,提升质量检测手段和技术,并加强行业自律,消除质量分歧。

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水平,促进中药市场的健康发展。

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我们应当重视质量管理工作,以提升中药饮片的整体质量水平,推动中药市场朝着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中药饮片、质量管理、问题、对策、统一标准、监管机制、质量控制、质量分歧、质量检测、行业自律、改进、中药市场、发展、质量水平。

1. 引言1.1 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中药行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的一种加工形式,是中药的重要剂型之一。

其质量管理关乎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到中药市场的声誉和发展。

合理的质量管理能够有效地保证中药饮片的药效和质量稳定性,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提升中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对中药材的质量管理要求严格,因为中药饮片的生产流程复杂,从采集、加工到销售均需严格控制,确保中药饮片符合药典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

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中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只有不断提高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推动中药产业的发展,提升中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行业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促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中药饮片市场存在的质量问题一、质量不稳定:由于中药饮片的生长环境、采摘时间、加工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一批次的中药饮片质量可能存在差异,导致质量不稳定。

二、掺假夸大:部分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在中药饮片中掺假、夸大功效,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风险。

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现状及改善策略

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现状及改善策略

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现状及改善策略当前,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但同时也有一些改善策略可以采取。

首先,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现状如下。

一是原材料的质量管理问题。

中药饮片的质量受到原材料的影响,包括中草药的选择、贮存和采购等方面。

现有的中药材市场存在着虚假的中药材和劣质的中药材,这导致了中药饮片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二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

中药饮片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研磨、提取、浓缩等步骤,这些环节如果操作不当或存在问题,就会对中药饮片的质量产生影响。

目前,一些中药饮片生产厂家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对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

三是质量检测方法的滞后。

中药饮片的质量检测方法与现代科技相比较滞后,无法及时准确地检测到其中的有害物质或者起到科学评价的作用。

这导致了中药饮片在质量上的不可控性。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善策略:一是建立完善的中药饮片质量管理体系。

包括确立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建立质量管理规定和流程等。

制定一系列的质量标准,明确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并定期对生产厂家进行抽查和监督,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

二是加强原材料的质量管理。

建立起规范的中草药选择、贮存和采购的体系,不断提高中草药的质量,排除虚假中草药和劣质中草药,确保中药饮片的原材料质量。

三是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对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中的每一步进行规范管理,确保生产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生产工艺的科学操作,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

四是促进质量检测方法的更新。

加大对质量检测方法的研究力度,引进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出更准确、更有效的中药饮片质量检测方法。

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研究和推广新的质量检测技术,提高中药饮片质量的可控性。

总之,中药饮片质量管理需要改善。

通过建立完善的中药饮片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原材料的质量管理、规范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以及促进质量检测方法的更新,可以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保障中药饮片对人体的安全有效性。

中药饮片作为中医药的重要形式和载体,质量管理的改善对保障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现状及完善措施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现状及完善措施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现状及完善措施中药饮片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剂型,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其质量标准研究是确保中药饮片质量合格的重要保证。

本文将对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提出完善措施。

1.药材质量标准研究:中药饮片的质量完全依赖于药材的质量,因此,建立药材质量标准是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的基础。

目前,对于常用的中药材已有完善的质量标准,如中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对干燥品、嫩叶、根茎、果皮等不同部位的质量要求。

2.有效成分含量标准研究:中药饮片的疗效与有效成分的含量密切相关。

因此,建立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含量标准是确保其疗效的关键。

目前,通过对中药饮片中主要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已建立了有效成分的含量标准。

3.质量控制标准研究: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外观、理化指标、微生物限度、重金属残留等方面的要求。

目前,国内外已建立了一系列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标准。

例如,颜色、形状、气味等外观特征是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的不足,可以采取以下完善措施:1.深入研究药材质量标准: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受药材质量的影响,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对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力度,深入挖掘其与中药饮片质量的关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标准进行修订。

2.完善有效成分含量标准:在中药饮片中,有效成分含量直接关系到其疗效。

因此,应继续深入研究中药饮片中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并进一步完善有效成分含量标准,以保证中药饮片的疗效稳定。

3.健全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标准是保证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依据。

应进一步完善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标准,建立更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和限度要求,以保证中药饮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特色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在目前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中,往往只考虑了常用饮片的质量,而对于特色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较为欠缺。

因此,应加强对特色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结合其独特的性质,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

综上所述,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现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中药饮片的质量分析现状及提升展望

中药饮片的质量分析现状及提升展望

中药饮片的质量分析现状及提升展望中药饮片是中药制剂的一种常见形式,由于其制备方便、使用方便等优点,已经成为了广大患者的首选药物。

然而,中药饮片的质量分析现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质量标准不一、药材选择不当等。

为了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目前,中药饮片的质量分析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饮片的外观性状、理化指标、有效成分含量和微生物指标等。

饮片的外观性状主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这些指标主要用于判断饮片的外观质量;理化指标主要包括水分、灰分、溶出度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饮片的含量和溶解性;有效成分含量指标主要包括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这些指标可以反映饮片的药效;微生物指标主要用于判断饮片是否受到了微生物污染。

然而,当前中药饮片质量分析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质量标准不一致,不同生产厂家和不同批次的饮片所依据的质量标准不一样,这就导致了相同药材制成的饮片质量存在差异;二是药材选择不当,部分生产厂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使用了劣质、假冒伪劣的药材,从而导致了饮片的质量下降;三是标准效能不足,目前中药饮片的标准主要集中在外观性状和理化指标上,对于有效成分含量和微生物指标的检测标准还不够完善。

针对上述问题,未来提升中药饮片质量的展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统一质量标准,制定同一质量标准,使得不同生产厂家和不同批次的饮片质量一致;二是加强药材质量控制,建立健全的药材采购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使用的药材符合标准;三是完善检测方法,对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含量和微生物指标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和改进,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四是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对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

综上所述,中药饮片的质量分析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统一质量标准、加强药材质量控制、完善检测方法和加强监管力度等措施的采取,可以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州市抽检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分析
中药饮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百姓的身体健康。

目前,锦州地区中药饮片状况混乱,在历次抽验检查中,不合格率均居高不下,直接影响到了中药或其制剂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该文通过对锦州市区域内5年内各药店、医院药局的中药饮片抽验检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中药饮片的监督管理、贮藏养护和质量提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法。

标签:中药饮片;抽验;质量;探讨
目前,全国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中药饮片市场,亦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造成中药饮片质量的参差不齐[1]。

部分企业为了谋取利润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而在流通过程中的贮存不善、保管不当以及操作失误也会影响中药饮片的质量[2]。

近5年,该市监督抽验平均不合格率较高,虽然该数据不代表全市中药饮片的总体质量,但其不合格率远远高于其他监督抽验品种应引起高度重视。

现对中药饮片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为市场监管提供参考意见。

1 锦州市药材市场概况
2012—2016年抽验的383批中药饮片进行抽查检验,对辖区内药店进行覆盖调查,其中不合格的有85个品种256批次,不合格率达67%。

见表1。

2 不合格情况分类
256批不合格样品中有223批药材形状不合格,10批鉴别项不合格,27批灰分不合格,12批水分含量不合格,2批杂质限量不合格,7批染色,5批镁盐、铝盐不合格,2批浸出物不合格,10批有效成分含量不符合要求。

3 不合格原因分析
目前,从调查结果来看,该市区域内中药饮片的不合格率较高,究其原因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3.1 假冒混淆,以次充好
如水菖蒲伪充石菖蒲,半夏中掺有水半夏,聚花过路黄误为金钱草,贝母中混有其他非药典收载品种,华北大黄、土大黄等混做大黄使用,盐生肉苁蓉、草苁蓉、沙苁蓉等充伪肉苁蓉使用;海金沙混入细沙,菟丝子混有其他种子或杂物,红花掺入泥沙、无机盐或胶类,地龙腹中残存大量泥沙。

误种、误采、误收、误售或有意假冒易出现伪劣中药饮片,而贪便宜以及辨识不清亦导致非正品泛滥。

3.2 修制不净
夹带非药用部分比例过高,直接影响饮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远志、莲子应去心、明党参应去皮,丹参应去须根,全草类药材需去除泥沙;山茱萸须去内核,其核与肉性相反,易延误病情,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3]。

3.3 炮制不当
中药饮片的炮制应严格按照炮制规范,使饮片大小均匀,厚薄一致,使其在炮制过程中辅料吸收均匀,色泽均匀均,充分发挥药效减低毒性。

如苦杏仁易蒸,苍术易麸炒、清炒、米泔水炙,桑螵蛸易火制、加辅料制,杜仲、厚朴须除去栓皮,枇杷叶须刷除叶背茸毛,桑螵蛸须蒸制以杀死虫卵。

3.4 饮片被人为染色和增重
燕窝、猪苓片等表面涂布或喷洒胶状物(如明胶、琼脂),葶苈子、海金沙中掺入颜色形状相似的泥沙粒,蒲黄掺入玉米粉,天花粉、茯苓、山药掺入面粉,乳香、没药等中非法添加松香酸,紫河车、穿山甲等用硫酸盐浸泡,地龙体内注入泥沙,冬虫夏草体内插入牙签或铁丝。

相较于植物药,人为增重在动物药材、饮片中更为常见。

为改善外观、以次充好,不法商贩对已提取过或伪劣的中药饮片进行染色,如红花中非法添加金橙II、酸性红73、日落黄等,黄连和蒲黄中非法添加金橙G、金胺O等,血竭中非法添加苏丹红IV,青黛中非法添加孔雀石绿。

非食用级的金胺O、金橙II和苏丹红等是中药染色的主要染色剂,对人体伤害巨大,此外,添加剂可能与中药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引起药效改变或不良反应的发生等。

3.5 饮片保管不当
如山药、薏苡仁等易虫蛀,牛膝、麦冬等易发霉变质,杏仁、桃仁、柏子仁等易走油,芒硝、硼砂等易风化易潮解,冰片、薄荷脑等易升华,红花、枸杞子等易变色,当归、川芎等易气味散失。

因此,中药饮片在库养护不当也是造成饮片质量下降的常见原因。

3.6 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和黄曲霉
硫黄熏蒸是产地粗加工传统方法之一,目的是漂白增艳、防霉防虫等,过量SO2 残留在饮片中可能会使饮片中的化学成分和药效发生改变,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中药用药周期较长,容易造成有害物质蓄积而引起毒性反应。

花类药材如金银花、杭白菊,果实类如枸杞子、麦冬,以及根茎类如天麻、白芍,对其重金属和农残应严格限量。

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肝毒性,亦可严重损伤肾脏等多种组织器官,具有“三致”作用。

近年来,有文献报道我国中草药上黄曲霉毒素污染较为严重,中药材丹参、桂枝、陈皮、菊花、白芍等AFB1含量均在700 μg/kg以上[4]。

中药材被广泛用于治疗、膳食补充剂和日常食品中,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
防治监管,以提高药品食品安全性并保障人民健康。

4 提高中药饮片质量的思考和建议
中药饮片事关防病、治病、康复保健,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

当前的药材检验标准正在逐步提高,对于非法添加物的检验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投入。

采用更加准确科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对检验结果进行补充检验。

目前,锦州地区饮片市场中仍然存在假药、劣药,染色现象也时有发生。

这对上述现象,提出如下几点建议:①加强监管力度,严肃执法,建立健全市场准入机制。

②加大力度发展地道藥材,及早颁布国家规范,遏制中药饮片质量滑坡。

③进一步规范储运保管养护,加强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

④提高中药饮片企业资质认证水平,加强对其的质量监管和GMP验收工作。

[参考文献]
[1] 胡浩彬.当前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三大制假方法分析[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2,20(3):261.
[2] 李伟,谢明.辽宁地区中药饮片质量现状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6):85.
[3] 叶慧,袁华锋,仇雅静.今年泰州市中药饮片质量现状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8):132.
[4] 梁月秋,黄荣芳.中药污染黄曲霉毒素B1检测分析仁[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0,17(3):224.
(收稿日期:2017-02-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