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现代中国人民救国探索的历程

合集下载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主题内容认知鸦片战争是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开端,自此,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逐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两大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既要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又要反对本国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近代化。

100多年来,从农民、地主到民族资产阶级再到无产阶级,从自发的斗争到有组织的斗争,从向西方寻求真理到向俄国学习,从器物到制度,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抗争与探索,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和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主题内容范围:本主题主要包括近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探索抗争活动。

主题复习目标:掌握各阶级探索抗争的主要事实、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能够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抗争活动之间的联系,认识到各阶级的抗争探索是向前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总结各阶级探索抗争的经验教训。

主题知识概要:近代前期1840年~洋务运动基本史实: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特征:尚未产生新的阶级,主要由农民、地主阶级进行,向西方学习,但停留在“器物”阶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19年基本史实: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特征: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学习西方制度,企图通过变法、革命等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近代后期1919~1927年基本史实:中共成立、工人运动高潮、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特征: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学习俄国革命,坚持城市革命道路;中共领导工人运动失败;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领导大革命。

1927~1937年基本史实:三次武装起义、八七会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五次反围剿、长征、遵义会议、八一宣言、西安事变。

《近现代史纲要》第四讲救亡图存早期探索解析

《近现代史纲要》第四讲救亡图存早期探索解析

洋务业绩3:办新学堂,派留学生
办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会馆旧址
➢ 翻译学堂
➢ 工艺学堂
➢ 军事学堂
派遣留学生
➢ 赴美幼童
➢ 旅欧留学
清政府官派留学生
2、历史作用
提出“自强”、“求富”主张,发展了军工、 民企 促进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兴办近代教育,办新式学堂、派遣官派留学生 育洋务人才,译西学书籍,开国人眼光
B、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的铁路筑路权 和矿山开采权
铁路筑路权争夺资料:1900年以前,为获得在华筑
路权,帝国主义曾进行激烈争夺。截至清政府崩溃之 时,中国已建成的九千六百多公里铁路,由帝国主义 国家直接或间接控制的近九千公里,占铁路总长的 93.1%。列强将自己国内剩余资本,强迫清政府接受 铁路贷款,不仅取得高额利息,而且作为伸展势力范 围的手段,它们控制了铁路沿线的电讯、森林、矿山 等,甚至派驻军队,干预地方行政。 矿山开采权争夺资料:出于在华设厂和本国工业原料 和动力的需求,矿山也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主要目标。 继开平煤矿于1900年沦入英国之手后,全国十几省的 重要矿权,纷纷为英、法、比、美、俄诸国攫取。帝 国主义者不仅大量霸占铁路沿线的矿山开采权,而且 深入到内地和边远省区。
主要内容

太平天国运动
中 山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洪 秀 全
李鸿章
一、太平天国运动
起义背景分析 农民战争历程 施政纲领概要 失败原因探究 历史意义点评
男女分营的太平天国
1、太平天国起义爆发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村社会的现状
➢ 鸦片输入引起银贵钱贱、“小民重困” 问题 ➢ 清政府靠搜刮百姓来解决战费和赔款问题 ➢ 地主、官僚、贵族兼并土地,地租高问题 ➢ 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自然灾害频繁的问题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那些积极的探索(大学现代历史)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那些积极的探索(大学现代历史)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那些积极的探索?结果如何?谈谈你的看法?近代以来,中国人一直在积极探索,积极斗争,力求找出一条正确的中国发展之路,使中国能站在世界的前列,但是这条路曲折而漫长,中国在各种阶级斗争中缓慢发展。

探索中国的发展之路,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农民阶级对中国发展之路的的探索,如太平天国与义和团。

第二部分是封建阶级对中国发展之路的探索,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1905宪法大纲的出台。

第三部分是资产阶级对中国发展之路的探索,如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

第四部分是无产阶级对中国发展之路的探索。

农民阶级:先后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统治势力,其中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给外来侵略以沉重打击,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虽然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等原因失败了,但是它们产生的深远影响不可磨灭。

我觉得由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是不可能救中国的.地主阶级:作为当时的统治阶级,在一系列战争中组织了抵抗。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开始开眼看世界。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清政府内部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兴办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等,开始了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但是由于没有触及落后的封建制度,这场自救运动最终失败了。

但是它促使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当然,清末新政也不失为一种被迫的自救和探索。

由于阶级局限性,我觉得企图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不可能让国家富强起来的.资产阶级:伴随这列强的侵略,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担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

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是一次进步的改良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的运动,是近代中古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了思想启蒙作用;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运动,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救国探索方法(一)

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救国探索方法(一)

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救国探索方法(一)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救国探索资产阶级的贡献•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引入外资–推动市场自由化•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提升国家竞争力工人阶级的努力•工会组织–维护工人权益–提高工人待遇•抗议示威–争取劳动权益–提出社会改革要求农民阶级的探索•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民合作社–集体经营,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民组织自我发展地主阶级的参与•无产阶级革命–参与农民起义–推翻封建制度•社会公益事业–捐资助学,改善教育条件–资助贫困农民个体商人的贡献•商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慈善捐助–捐资助学,改善教育条件–资助贫困人群无产阶级的探索•革命斗争–参与共产主义运动–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社会改革倡议–建立工人阶级政权–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总结不同阶级在中国近代社会各自尽力探索救国之路。

资产阶级通过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发展国家经济;工人阶级通过工会组织和抗议示威争取劳动权益;农民阶级通过农村改革和合作社提高生活水平;地主阶级通过参与革命和社会公益事业促进社会进步;个体商人通过商业发展和慈善捐助为社会做出贡献;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和社会改革倡议推翻封建和资本主义制度。

各个阶级的努力和贡献共同构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救国的多样方法。

宗教界的参与•传播道德伦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公民道德观念•促进社会和谐–强调社会公正和互助精神–为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学者知识分子的贡献•理论探索–提出现代化道路和体制建设理论–推动社会进步与革新•科学研究–探索科技创新路径–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女性力量的发挥•女权运动–倡导妇女平等权益–争取妇女参政权•教育事业–提升女性受教育水平–培养独立自主的女性力量各种文化团体的建立•文化复兴运动–弘扬中华文化–振兴民族精神•传媒文化机构–传播进步思想–倡导社会正义和价值观社会公益组织的参与•救助贫困人群–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推动社会共享•环境保护运动–提高环境意识–倡导可持续发展不同阶级的共同目标与合作•结成统一战线–紧密合作,共同为救国事业努力–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结语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为了救国探索了许多方法,资产阶级通过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发展经济,工人阶级通过工会组织和抗议示威争取权益,农民阶级通过农村改革和合作社提高生活水平,地主阶级通过革命和社会公益事业促进社会进步,个体商人通过商业发展和慈善捐助为社会做出贡献,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和社会改革倡议推翻封建和资本主义制度。

近代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历程

近代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历程

近代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历程嘿,朋友们!咱们今天来聊聊近代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那些事儿。

想当年啊,清朝那会,咱们国家那叫一个落后。

好多人都在寻思着咋能让国家变好。

有人说,咱得搞洋务运动,学学西方的技术,造造枪炮、轮船啥的。

那些洋务派们可积极啦,办工厂、建海军,想着能靠这些让国家强大起来。

可这还不够呀!后来戊戌变法来了,康有为、梁启超他们觉得,光有技术不行,还得改改制度。

想搞君主立宪,让国家有新的气象。

可惜呀,这场变法没持续多久就失败了。

再后来,孙中山先生站出来啦!他说要推翻清朝,建立共和。

辛亥革命那可是轰轰烈烈,终于把皇帝给赶跑了。

大家都盼着能过上好日子。

不过,这路啊,还是不好走。

民国时期,乱得很,军阀混战,老百姓还是苦。

这时候,又有一群新的力量出现了,那就是共产党人。

共产党一开始力量还小,但他们有决心,有信念。

带着大家搞工人运动,农民运动。

慢慢的,越来越多人知道,跟着共产党能有出路。

后来经历了好多战斗,长征啊,抗日战争啊,解放战争啊。

这一路上,那真是困难重重,但咱们中国人就是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终于,新中国成立啦!咱们国家迎来了新的希望,新的开始。

你看,这一路走来,多不容易啊。

但咱们中国人就是不怕难,一直找啊找,试啊试,就为了能有一条让国家富强,让老百姓幸福的道路。

现在咱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可不能忘了先辈们的努力和付出哟!。

最新专题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最新专题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专题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专题解读】中国近代史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即外国列强不断地对中国进行侵略,企图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同时,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抗外来侵略者,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争取民族独立。

这些斗争是要解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问题。

二是“近代化探索”,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推动中国迈向现代化,这主要是解决富强问题。

这两条线索之间的关系是:要实现国家富强,就必须赢得民族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民族独立的任务在新中国成立时解决了,国家富强的任务现在仍在继续。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就是中国经济近代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西方化的过程,同时也给中国的教育体制、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是古老中国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迈向新生的重大转机。

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又是探索强国道路的过程。

其中重大事件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过程。

从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结果来看,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命题展望】关于中国近代化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热点。

复习时应注意整合近代化探索活动四个事件代表的主张、主要活动、历史作用等,同时要注意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早期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结合。

【考点导学】仔细阅读《掌控中考》PA61—62,圈、点、批、画出重要的知识点并识记。

时间8分钟【梳理点拨】易混知识点: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区别: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开启性事件。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二、归纳总结1.中国近代化的四步探索有何不同?(学习的内容不同)2.以上四步探索的共同点是什么?(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探索强国之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3.以上探索从总体上看呈现了什么特点?4、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联系:世界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三、感悟历史1.以上四步探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勇于探索、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于承担历史重任、忧国忧民等)2.从上述探索中得到什么启示?上述探索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仍然没有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近现代中国救国道路探索(作业)

近现代中国救国道路探索(作业)

近现代中国救国道路探索内容提要: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经历了100多年的屈辱。

在这期间中华民族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他们为了救国救民献了血汗,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的富强进行了不屈不挠地探索。

尽管种种的探索尝试没有如愿以偿,但中国在艰苦曲折的探索之中不断成长,最终在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关键字: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与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族主义革命。

正文:一、鸦片战争1825年和1837年英国发生两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商品滞销,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为了摆脱危机,英国政府迫不及待地要发动一场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第一个矛头便指向中国,他们走私大量鸦片到中国,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并且直接危害到中国人民的身体和精神。

清政府实行禁鸦片措施,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毁所缴鸦片的行动。

这引起了英国政府的不满。

1840年4月英国国会通过了对华战争的决定。

鸦片战争随后爆发,战争最终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尔后英国政府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陆续侵入中国,由于清政府实行长期封闭,导致经济武力抵挡不了外国侵略者,外国列强割据土地,掠取资源财富,并企图控制中国的经济政治。

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导致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

尽管中华民族一直在奋力抵抗,但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最终失败。

这次反侵略的失败后先进中国人开始眼看世界,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入侵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中华民族的各个阶级从自己的立场开始进行了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知识概括
⑷、教育、科技: 在近代化的影响下,清朝开明官 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洋务运动时期,已经开 始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戊戌变法时期,创 办了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 后来,清政府建立了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 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
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科学家把科技 兴国作为自己责任。詹天佑、候德榜的成就是中国人 不甘落后、在科学上追赶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见证。
改组国民党,促成国共 创建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合作,创立黄埔 等。
军校等。
合作探究一□中国近代各政治派别的阶级属性
和救国主张
他属于哪个派 别?提出了什
么主张?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这之资是,哪自个强之派本别。……洋机器于耕织、刷 印、陶埴(zhí)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的日什用,么原主不张专为?军火而设。
高 度
器物技术
洋务运动
中 国
19C60—90S
思想文化
启蒙运动
西
文艺复兴

14C—18C
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19C90—20C初
政治制度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C—18C
思想文化
新 文 化 运 动
20C初
器物技术
第 工二 业次 革工 命业
革 命 18C—19C末
时期
曾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留下
千古骂名。他在近代中国兴办洋务,创海军建企
业,探索自强道路而不懈努力,但最终 却以失败
告终。他是( )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左宗棠 D.林则徐
8(2012·长沙).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 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 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9(2012·烟台).史料记载:1876年,中国宁波海 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 一物于此”。会后,他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 (意思是中国迫切需要采用西方的先进生产技 术)。他喊出了下列哪个派别的心声?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近现代中国人民救国探索的历程【内容摘要】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

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但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先后以失败告终。

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下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

【关键字】近现代;农民;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仁人志士;革命;【正文】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致使中国人民除了继续遭受残酷的本国封建压迫以外,还遭受了外国帝国主义势力残暴的民族压迫。

为了救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

一、农民的怒吼长期以来,中国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和剥削下,过着极其艰难的生活。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侵略者的入侵更进一步加重了农民阶级的苦难。

清政府未支付赔款,弥补财政亏空,加重赋税征收;资本主义的入侵,使农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鸦片的泛滥,进一步毒害了农民的身心,白银外流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苦难深重的农民群众发出了斗争的怒吼。

他们为了生存而斗争,同时也为了改变中国命运和前途而斗争。

1842年起,各种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发起,此起彼伏的斗争酝酿着更大的反抗。

终于,1957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揭竿而起,掀起了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运动。

随后,起义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全国,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

太平天国建立后就开始积极探索救国的道路,从《天朝田亩制度》里理想的大同社会,到《资政新编》中资本主义色彩的萌芽,无不体现了农民阶级的期盼和智慧。

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且有力打击了西方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

此外,它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口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者,为后来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但它们最终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下都失败了。

但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加上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等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太平天国运动作为农民阶级救国图存的伟大探索,在半殖民的半封建的中国,展示农民阶级伟大的革命潜力,这在今后中国的革命中也体现了出来。

农民阶级的斗争说明了那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苦难深重下的人们也可以发出惊天的怒吼。

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表明:在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中,由于缺乏先进的阶级力量和正确的理论指导,农民阶级无法承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反动统治的使命,中国出路的探索需要新的先进阶级力量和政党的领导。

二、末路的挣扎在风雨飘摇的近代,不仅受压迫的阶级用自己的斗争探索着中国的出路,这个王朝的统治者——封建地主阶级同样看到了这个国家的境地。

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19世纪后半期,被称为洋务派的官员们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打出“自强”、“求富”的旗号,发动“洋务运动”,这场运动历时30多年。

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引进和仿造西方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的,洋务派先后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探索着中国自强求富的道路。

近代企业的兴办、新式海陆军的建立、兴办军工产业、新式学堂教育的兴起等一系列举措。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的落后面貌有所改善,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甲午战争中,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依赖性和腐朽性。

在洋务运动中,尽管地主阶级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近代化开启了道路,但本质上却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虽然有些微的成效,但是从本质和实际进程来看,洋务运动不可能承担起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不可能真正使中国实现近代化。

洋务运动由于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为目的,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学习西方,决定了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但是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第一次把学习西方的思想主张具体实践化。

它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和生产技术,并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举办新式学堂,开始了中国的近代教育;促进了西方政治学说、民主思想的传播;民用企业的创办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不得不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

但是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试图通过枝节改革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是不可行的。

三、学者的风骨甲午战争失败后,在新的民族危机下,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个新的阶级——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开展了百曰维新。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而且,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甲午战争的惨败中豁然觉醒,站在了救亡图存的最前线。

他们看透了腐朽封建制度的弊病。

把向西方学习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步成为变法维新的思潮,并最终促成了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史称“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知识分子们通过向皇帝上书、介绍外国变法经验、创办学会学堂学报等方式,宣传维新思想,并在百日维新时得以实践。

维新派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但是由于维新派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害怕人民群众,从而最终导致了失败。

因为根深蒂固的封建旧势力并不希望维新运动动摇他们的统治。

在封建势力的残酷镇压下,戊戌变法如昙花一现般仅仅存在了103天就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从“公车上书”演化为社会政治运动到百日维新失败,说明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其最大功绩在于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使更多的知识分子接受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思想。

维新变法思想是当时中国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因为它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也是爱国的,因为它把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

但是其思想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这必然导致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推行维新变法主张依靠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失败是必然的。

百日维新虽然香消玉殒,但“戊戌六君子”用鲜血诠释的勇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却永远留在后人心间。

或许当你踏入北京大学(当时称京师大学堂)这一戊戌变法的遗迹时,会记起那段悲剧的岁月吧。

四、革命的狂澜维新运动的夭折,让初生的资产阶级再一次看清了这个王朝的腐朽与残酷。

既然我们无法改变它,那么就用武力推翻它。

革命的呼声在每个人心中荡漾着,寓示着一场暴风骤雨的来临。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选择了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力求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在他们的不懈斗争下,取得了推翻2000年之久的皇权专制的伟大胜利,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的枪声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大幕。

武昌起义掀起的辛亥革命的狂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燃烧着革命的烈火。

一个多月内十几个省宣布起义,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12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了。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是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但好景不长,革命成果很快落到旧军阀手中,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落空了,最终辛亥革命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南京临时政府之存在了三个月便夭折了。

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究其原因,首先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另外,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和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但不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也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

因此它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尽管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的业绩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

五、思想解放的潮流辛亥革命失败虽然失败了,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于是爆发了新文化运动。

一些先进的中国分子认为,以往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

因此他们决定发起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即蒙昧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这个运动就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新文化运动。

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开始的。

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提出要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提倡新伦理、反对旧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