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复习考试题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复习考试题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复习考试题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总体: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团。

2.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并且能代表总体的单元组成的这类资料称为样本。

3.参数:由总体里所有观察值算得用以说明总体的数据特征,常用希腊字母表示。一般有总体平均数μ,总体方差δ2,总体标准差δ等几种参数恒定不变。

4.统计数:有样本里全部观察值算得说明样本特征的数据。包括样本平局数,标准差S,样本方差S2.

5.准确性:试验结果真是结果相接近的程序。

6.精确性:在相对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同一试验,其结果相接近的程度。

7.系统误差:认为因素造成的差异。

8.随机误差:各种偶然的或人为无法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差异。

9.数量性状的资料:能够称量、测量和计数的方法所表示出来的资料。可分连续性.数量性状的资料和间断.数量性状的资料。

10.连续性资料:用计量的方法得到的数据性资料。

11.间断性资料:用计数的方法得到的数据性资料。

12.质量性状的资料:只能观察、分类或用文字表述而不能测量的一类资料。

13.两尾检验:具有两个否定域的假设试验。

14.一尾检验:具有单个否定域的月统计假设试验。

15.参数估计:又叫抽样估计,是样本统计数估计总体参数的一种方法。

16.点估计:用样本统计数直接估计相应总体参数的方法。

17.区间估计:在一定的概率保证下,用样本统计参数去估计相应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18.置信区间:估计出参数可能出现的一个区间,使绝大多数该参数的点估计值都包含在这个区间内,所给出的这个区间称为置信区间。

(措施:

19.α错误:把试验误差判断为真实差异,否定了正确的H

降低显著水平)。

(措施:

20.β错误:把真实差异判断为试验误差,接受了错误的H

科学的试验设计,提高样本容量)。

21.置信度:保证参数出现在置信区间内的概率称为置信度。

22.直线回归:研究x、y变量间因果依存的方法。

23.直线相关:研究两个变量间直线关系的相关分析。

24.试验指标:根据研究的目的而选定的用来衡量或考核试验效果的质量特性。

25.试验因素:试验中所研究的试验指标的因素。

26.因素水平:试验因素所处的某种特定状态或数量等级。

27.试验处理:事先设计好的实施在试验单位上的一种具体措施或项目称为试验处理。

28.试验单位:施加试验材料的单位。

29.重复:指在一个处理有2个或2个以上的试验单位。

30.随机化:将各个试验单位完全随机的分配在试验的各个处理中。

31.局部控制:指当非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干扰不能从试验中排除时,通过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或方法来控制,从而降低或纠正它们的影响,提高统计推断的可靠性。

32.试验方案: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而拟定的进行比较的一组试验处理的总称,是整个试验工作的核心部分。

33.完全随机试验:将试验的所有处理各个复小区在试验中统一进行随机排列,但不设区组的方法。

34.随机区组设计:按局部控制的原则,将试验的所有共享单元化合成与重复数相等的区间,再将每个区组化合成与处理数相等的小区。

35.调查设计的概念:广义上,指整个调查范围计划的制定。狭义上,指抽样方法,抽样单位,抽样数目的确定等内容。

二、填空题

1.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重复性、随机化、局部控制、唯一差异原则。

2.常用的抽样方法:顺序抽样、随机抽样。随机抽样又分为:简单随机抽样、随机区组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分级随机抽样。

3.资料的整理:单项式分组法、组距式分组发。

4.统计表由表题、横标目、纵标目、线条、数字及合计构成。

5.统计表种类:简单统计表、复合统计表。

6.常用的统计图:长条图、圆图、线图、直方图、折线图。

7.连续性资料采用直方图和折线图,间断性和分类资料常用长条图或圆图,线图常用来表示动态变化情况。

8.平均数的种类:算数平均数、中数、众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9.变异数种类:全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10.泊松分布的特点:μ=δ2=λ。

11.标准正态分布:μ=0、δ2=1。

12.t分布适用于小样本资料,δ未知时。v分布适用于大/小样本,

δ2已知

13.统计假设检验原理:小概率事件不可能发生性原理。

14.方差分析的基本假设包括:效应的可加性,分布的正态性,方差的同质性。

15.X2检验:适用性检验和独立性检验。

三、简答题

1.调查设计的作用。

答:正确的调查设计能控制和降低抽样误差,提高调查的准确,为获得总体参数的可靠估计提供必需的数据。

2.科学实验的要求。

答:①必需特别重视对试验的合理设计和科安排;②注意试验过程的正确运行,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代表性;③进行科学正确的统计分析,以真正揭示被研究对象的本质,得出科学的结论。

3.试验误差的来源。

答:①试验材料固有的差异;②测试方法不当或不正确;③仪器设备及试剂不合格或精度不高;④试验进行外用环境的差异;⑤操作不正确或操作人员生理上的差异。

4.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的优缺点。

答:(1)优点:①遵循了重复性原则,随机性原则;②设计容易,简单灵活,不得已时各处理的重复次数可以不相等。

(2)缺点:①试验条件不均匀时,试验误差大;②不遵循局部

控制原则。

5.随机组区间试验设计优缺点。

答:(1)优点:①设计简单,容易掌握;②灵活多样,对试验的空间要求不严,区间可排位单、双、多排,也可分散排列;③对于单、双、多因素都可以用该方法,精确度高,可以进行无偏估计,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实验设计。

(2)缺点:处理数不宜太多,一般3—5个处理。

6.连续性资料整理步骤(常采用组矩式分组法)。

答:①求全矩;②确定组数;③确定组矩;④确定组限及组中值;

⑤制作次数分布表。

7.间断性资料的整理。

答:常采用单项式分组法,其步骤是用样本的观测值直接进行分组,每组均用一个观测值表示。分组时,将资料中的每个观测值归入相应的组内,然后记数制或次数分布表。

8.分类资料的整理。

答:对于分类资料,可按类别或特级进行分组,分别统计各组的次数,然后制成次数分布表。

9.算数平均数的特性:①样本各测值与平均数之差的和为零:

—;②样本中各观测值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为最小,即离∑=0

x-x)

—。

均差平均和最小∑

∑2

2a-x

x-x)

10.标准差的特性。

答:①标准差的大小受每个观测值的影响,若数值间变异大,其离均差亦大,由此求得的标准差必然大,反之则小。②计算标准差时,在样本各观测值加或减同一常数,标准差的值不变。③当样本资料中每个观测值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a时,所得的标准差原来的a倍或1/a。

11.二项分布的特点及特征数。

答:(1)性质:

①P (x=k )=P n (k )≥(k=0,1,2,……,n );

②二项分布概率之后等于1,即k -n k n

0k k n q p ∑=C =(p+q )n =1;

③P(x ≤m)= P n (k ≤m )=k -n k m

0k k n q p ∑=C ;

④P (x ≥m )= P n (k ≥m )=k -n k m

0k k n q p ∑=C ;

⑤P (m 1≤x ≤m 2)=P n (m 1≤k ≤m 2)=k -n k 0k k n q p m 2

∑=C (m 1≤m 2)。

(2)特点:①当P 值较小时且n 不大时,分布是偏倚的。随着n 的增大分布逐渐趋于对称;②当P 趋于0.5时分布越对称;③对固定的n 及P ,当k 增加时,P n (k )先随之增加并达到某极大值后又下降。

(3)特征数:平均数、方差(μ=np 、δ2=npq 、δ=npq )、总体特征数。

12.正态分布的特征。

答:①正态分布曲线是以均数μ为中心,左右对称分布的单峰悬钟性曲线,在平均数的左右两侧,只要(x-M )的绝对值相等,f (x )值

就相等;②f (x )在x=μ时达到最大值且f (μ)=1/δπ2

);③f (x )是非负函数,以横轴为渐近线,分布从从-∞到+∞,且曲线在μ±δ处各有一个拐点;④正态分布是以系数μ和δ2的不同表现的一系列曲线,其中μ是正态分布的位置系数,δ2是正态分布的形状参数;⑤正态分布的次数多数集中于μ的附近,离均数越远,其相应的次数就越少;⑥曲线f (x )与横轴之间围成的面积等于1。

13.统计假设检验方法步骤。

答:(1)方法:u 检验、t 检验、F 检验和X 2检验。

(2)步骤:①建立假设H 0:: μ=μ0 μ<μ0

(两尾) (一尾) ;

H A :μ≠μ0 μ>μ0

②确定显著水平α=0.05或α=0.01;

③检验计算:均数标准误S=S/;统计量t 值或u 值:t=(?x-μ0)/S ?x u= (?x-μ0)/δ?x 自由度df=n-1;

④统计推断:u 检验时:|u|实际>u α,应否定 H 0,接受H A ; |u|实际<u α,应接受 H 0,否定H A ; t 检验时,若|t|实际<t 临界,接受H 0,故P >0.05或0.01; 若|t|实际<t 临界,则应否定H 0,故P <0.01或0.05。

系统与设计复习题

《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面向对象的特点主要概括为(C )。 A. 可分解性、可组合性、可分类性 B. 继承性、封装性、 多态性 C. 抽象性、继承性、封装性、多态性 D. 封装性、易维护性、 可扩展性、可重用性 2.信息按照( C )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A. 应用领域 B. 加工顺序 C. 管理的层次 D. 反映形式 3.按照处理的对象,可把组织的信息系统分为(B )和管理 信息系统两大类。 A.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B. 作业信息系统 C. 决策支持系统 D. 情报处理系统 4.在开发一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时,首先要进行用户调查,调查 中收集的主要信息包括( D )。 A. 管理目标、人力资源、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信息 B. 组织结构、功能体系、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信息 C. 企业性质、客户资源、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信息 D. 管理目标、功能体系、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信息 5.系统流程图也称为业务流程图,它表达的是(B )。 A. 数据在系统各部件间的流动情况 B. 对数据进行加工

处理的控制过程 C. 逻辑数据流图 D. 白盒子形式的组成系统 的每个部件 6.一般子系统的划分是在系统( C )阶段,根据对系统的功 能/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的。 A. 需求分析 B. 逻辑阶段 C. 总体设计 D. 详细设计 7.信息系统流程图是以新系统的( D )为基础绘制的。 A. E-R图 B. 管理功能图 C. 业务流程图 D. 数据流图 8.在关系规范化过程中,一般来讲,满足(C )的关系即可 满足信息处理的要求,就可以认为是比较规范的关系。 A. 第一范式 B. 第二范式 C. 第三范式 D. BC范式 9.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的一个主要原则是( A )。 A. 自顶向下原则 B. 自底向上原则 C. 分步实施原则 D. 重点突破原则 10.用户开发应用系统的主要手段是( A )。 A. 生命周期法 B. 原型法 C. 第四代语言 D. 面向对象 方法 11.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 A )。 A. 明确组织的信息需求、制定系统总体结构方案 B. 对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和使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 C. 选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方案 D. 确定软件系统的模块结构

心理学实验设计练习题

实验设计练习题 姓名:张慧学号: 201522060165 一、下面有10个心理效应的相关实验,请判断它们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设计类型。 1、进门坎效应 如果一个人接受了他人的微不足道的一个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是想给他人留 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极有可能接受其更大的要求。 【实验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在实验中提出的。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实验 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说人们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他们在第一个居民 区直接向人们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而在第 二个居民区,实验者先请求众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 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他们在几周后再向这些居民提出竖牌的有关要求,这次的 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因变量:房前竖“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的接受者的概率 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2、巴纳姆效应(暗示效应)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 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实验2】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 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 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因变量:对报告内容的选择; 实验设计的类型( B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3、德西效应

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的时候,外加报酬(主要是奖励)反而会抵消内感报酬的作用。 【实验3】德西在1971年作了专门的实验。他让大学生做被试,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并把他们是否继续去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结果:实验组被试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被试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 因变量:休息时间对于难题的兴趣和努力的程度 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4、第一印象效应 第一印象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 【实验4】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 更聪明。 因变量:对谁更聪明的评断 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5、多看效应 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 【实验5】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实验:先向被试出示一些照片,有的出现了20次,有的出现了10次,有的只出现一两次,然后请被试评价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被试更喜欢那些看过很多次的照片,很明显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

食品分析复习题

食品分析复习题 专业年级:10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2、3班任课教师:李国胜 第一章绪论 1、食品分析检验所包括的内容是什么 ①食品安全性检测②食品中营养组分的检测③食品品质分析或感官检验 2、食品分析检验有哪些方法?每种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感官检验、仪器分析、化学分析 特点:感官检验法直观方便,比较依赖检验人员的主观分析。仪器分析法方便准确,精确度高,但成本也高。化学分析法一般精确度没有仪器分析法高,且一般操作起来不那么方便。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名词解释:采样;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采样: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 检样:由整批食物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检样的量按产品标准规定。 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样品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样品。 精确度:精确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n次重复测定结果的相互符合的程度。精确度的好坏常用偏差表示,偏差小说明精确度好。(精确度是指多次重复测定某一样品时,所得测定值的离散程度。精确度通常用标准差或相对标准差来表示)准确度:准确度指实验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相符合的程度,其高低常以误差的大小来衡量。(准确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准确度通常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表示。) 灵敏度: 2.采样的原则是什么?采样的步骤有哪些? 采样的原则:代表性原则、典型性原则、适时性原则、程序性原则 采样的步骤: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检验样品,复检样品,仲裁样品) 3.样品预处理的原则。 ①消除干扰因素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③使被测组分浓缩 4.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哪些。 有机物破碎法、蒸馏法、溶剂提取法、色层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浓缩法 5.提高分析精确度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2)、减少测定误差 (3)、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少随机误差 (4)、消除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 (5)、标准曲线的回归 第三章食品的感官检验法 1.感官检验的种类; 2.感官检验常用的方法; 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 1常用的物理检验方法有哪些?如何进行测定; 2液态食品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1)、密度瓶法密度瓶是利用具有已知容积的同一密度瓶,在一定温度下,分别

试验设计与分析课后习题解答及复习资料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习题集及解答 1.在种田间试验设计方法中,属于顺序排列的试验设计方法为:对比法设计、 间比法 2.若要控制来自两个方面的系统误差,在试验处理少的情况下,可采用:拉丁 方设计 3.如果处理内数据的标准差或全距与其平均数大体成比例,或者效应为相 乘性,则在进行方差分析之前,须作数据转换。其数据转换的方法宜采用:对数转换。 4.对于百分数资料,如果资料的百分数有小于30%或大于70%的,则在进 行方差分析之前,须作数据转换。其数据转换的方法宜采用:反正弦转换(角度转换)。 5.样本平均数显著性测验接受或否定假设的根据是: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 原理。 6.对于同一资料来说,线性回归的显著性和线性相关的显著性:一定等价。 7.为了由样本推论总体,样本应该是:从总体中随机地抽取的一部分 8.测验回归和相关显著性的最简便的方法为:直接按自由度查相关系数显著 表。 9.选择多重比较的方法时,如果试验是几个处理都只与一个对照相比较,则应 选择:LSD法。 10.如要更精细地测定土壤差异程度,并为试验设计提供参考资料,则宜采用: 空白试验 11.当总体方差为末知,且样本容量小于30,但可假设==(两样本 所属的总体方差同质)时,作平均数的假设测验宜用的方法为:t测验 12.因素内不同水平使得试验指标如作物性状、特性发生的变化,称为:效应 13.若算出简单相差系数大于1时,说明:计算中出现了差错。 14.田间试验要求各处理小区作随机排列的主要作用是:获得无偏的误差估计值 15.正态分布曲线与轴之间的总面积为:等于1。 16.描述总体的特征数叫:参数,用希腊字母表示;描述样本的特征数叫:统计 数,用拉丁字母表示。 17.确定分布偏斜度的参数为:自由度 18.用最小显著差数法作多重比较时,当两处理平均数的差数大于LSD0.01时, 推断两处理间差异为:极显著 19.要比较不同单位,或者单位相同但平均数大小相差较大的两个样本资料的变 异度宜采用:变异系数 20.选择多重比较方法时,对于试验结论事关重大或有严格要求的试验,宜用: q测验。 21.顺序排列设计的主要缺点是:估计的试验误差有偏性 22.田间试验贯彻以区组为单位的局部控制原则的主要作用是:更有效地降低试 验误差。

(完整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期末试题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最终压题 一、选择题(15*2=30分) 1. 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中不包括下列哪个阶段(A ) A.系统规划 B.系统分析 C.系统设计 D.系统实施 2. 导出模块结构图的基础是(B ) A.业务流程图 B.数据流程图 C.处理流程图 D.层次结构图 3. 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的一个主要原则是( A). A. 自顶向下原则 B. 自底向上原则 C. 分步实施原则 D. 重点突破原则 4.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C). A. 用户的决策方针 B. 用户的分析方案 C. 系统设计说明书 D.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5. 系统分析工作的全面总结和主要成果是( A). A. 可行性研究报告 B. 数据词典 C. 系统说明书 D. 系统详细调查报告 6. 生命周期法的特点之一是(C ). A. 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是非劳动密集型的 B. 系统开发时间短 C. 对用户需求的变更能做出迅速响应 D. 适合大型复杂系统 7. 最高层数据流图又称为(C ) A.组织结构图B.功能分解图C.关联图D.系统流程图 8、系统分析阶段的最终成果是( A ) A、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B、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C、实在的新系统 D、系统设计报告 9. 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 A )。 A. 明确组织的信息需求、制定系统总体结构方案 B. 对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和使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 C. 选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方案 D. 确定软件系统的模块结构 10. 模块聚合中,一个模块只执行一个功能的是( C )。 A. 逻辑聚合 B. 数据聚合 C. 功能聚合 D. 时间聚合 11.(D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耦合形式。 A.内容耦合 B.公共耦合 C.控制耦合 D.数据耦合 12、在生命周期法开发系统过程中,对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的工作属于(C) A.系统规划 B.系统设计 C.系统分析 D.系统实施 13. 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的一个主要原则是( A )。 A. 自顶向下原则 B. 自底向上原则 C. 分步实施原则 D. 重点突破原则 14. 系统分析工作的全面总结和主要成果是( A )。 A. 可行性研究报告 B. 数据词典 C. 系统说明书 D. 系统详细调查报告 15. 系统测试中应遵循的一条原则是:测试工作应该由以下人员来承担(B )。 A. 原程序作者 B. 专门的测试人员 C. 系统设计人员 D. 用户 16. 在原型法中,原型是进行开发的系统的( A )。 A. 反映用户最基本需求的可以运行的实验模型 B. 某一主要部分的详细设计方案(物理模型) C. 反映用户需求的逻辑模型 D. 反映用户全部需求符合系统开发规范的应用软件程序

实验设计习题带答案

一、(10分)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 (1)实验思路, (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二、(12分)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 (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得出结论) (2)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得出结论) 三、遗传学家在两个纯种小鼠品系中均发现了眼睛变小的隐形突变个体,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两个隐性突变基因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写出实验思路。 四、等位基因A和a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假设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 A X A或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或Aa,祖母的基因型是或Aa,外祖父的基因型是或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或Aa。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能否确定该女孩的2个显性基因A来自于祖辈4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为什么?。 (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中的一个必然来自 于(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据是;此外,(填“能”或“不能”)确定另一个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五、果蝇是遗传学实验的好材料,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果蝇做了如下实验。(12分) (1)该小组做染色体组型实验时,发现了一种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雄果蝇,你认为这种雄果蝇形成的原因为。(2分)

食品分析复习题37740

食品分析复习题 一、填空题 (一)基础知识、程序 1、系统误差通常可分为方法误差、试剂误差及仪器误差,在食品分析中消除该误差的常用手段有:回收率实验、做空白试验和仪器校正。 2、样品采样数量为:样品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检、保留备查。 3、精密度通常用偏差来表示,而准确度通常用误差来表示。 4、样品保存的原则是干燥、低温、避光、密封。 5、食品分析技术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感官分析法。 6、样品采样数量为:样品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检、保留备查。 7、根据误差的来源不同,可以将误差分为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8、均匀的固体样品如奶粉,同一批号的产品,采样次数可按(填公式)决定,所以,200袋面粉采样 10 次。 12、化学试剂的等级AR、CP、LR分别代表分析纯、化学纯、实验室级。 13、移液管的使用步骤可以归纳为一吸二擦三定四转移。 14、称取20.00g系指称量的精密度为 0.1。 15、根据四舍六入五成双的原则,64.705、37.735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应为 64.70 、37.74 。 16、按有效数字计算规则,3.40+5.728+1.00421, 0.03260×0.00814,0.0326×0.00814 (二)水分 1、测定面包中水分含量时,要求准备的仪器设备有:分析天平、玻璃称量瓶、常温常压干燥箱、干燥器。因为面包中水分含量>14%, 故通常采用两步干燥法进行测定,恒重要求两次测量结果之差小于2mg 。 2、取一洁净的称量瓶在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后称得重量为3.1200g,准确称取全脂乳2.0008g放入称量瓶中,置于105℃的干燥箱内干燥至恒重,称得质量为4.8250g,则全脂乳粉的水分含量为 14.8% 3、测定样品中水分含量:对于样品是易分解的食品,通常用减压干燥方法;对于样品中含有较多易挥发的成分,通常选用水蒸气蒸馏法;对于样品中水分含量为痕量,通常选用卡尔费休法。 4、共沸蒸馏法测定样品中的水分时,常用的有机溶剂有苯、甲苯、二甲苯。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早 1. 统计学: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的科学,面对不确定性数据作出科学的推断。因而统计学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 段。 2.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数理统计原理与方法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是一门应用数学。 3. 食品试验科学的特点:1.食品原料的广泛性2?生产工艺的多样性 3.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4.不同学科的综合性 4. 统计学发展概貌:古典记录统计学、近代描述统计学、现代推断统计学。 第二早 5.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6. 个体:总体中一个独立的研究单位。 7. 样本:根据一定方法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 8. 样本含量n (样本容量):即样本中个体的数目。(n<30的样本叫小样本,n >30的样本叫大样本) 9. 随机样本: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组成样本。 10. 参数:由总体计算的特征数。 11. 统计量:由样本计算的特征数。 12. 参数和统计量的关系:由相应的统计量来估计参数,如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样本标准差估计总体标 准差。 13. 准确性(准确度):在调查或试验中某一实验指标或性状的观测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观测值与真实值之间) 14. 精确性(精确度):在调查或试验中同一实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的程度。(观测值与观测值之间) 15. 试样中的误差: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16. 随机误差(抽样误差):由许多无法控制的内在和外在偶然因素所造成的误差,不可避免和消除,影响试验的精确性。 17. 系统误差(片面误差):由于试验对象相差较大,测量的仪器不准、标准试剂未经校正所引起,可以通过改进方法、正 确试验设计来避免、消除,影响试验准确性。 18. 资料的分类:连续性资料:对每个观测值单位使用仪器或试剂等量测手段来测定其某项指标的数值大小而得 至U 的资料。 间断性资料:用计数方式得到的数据资料。 分类资料:可自然或人为地分为两个或多个不同类别的资料。 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所考察的性状或指标的等级顺序分组,然后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次数 而得的资料。 19. 连续性资料的整理:采用组距式分组 1.求全距 2.确定组数 3.求组距 4.确定组限和组中值(最小值为下限,最大值为上限。第一组的组中值以接 近于或等于资料中最小值为好。)5.制作次数分布表 20. 统计表的绘制原则:结构简单,层次分明,内容安排合理,重点突出,数据准确,便于理解和分析 21. 统计表种类:简单表,复合表 22. 统计图用图形将统计资料形象化。长条图、圆图、线图、直方图、折线图。 23. 平均数豪:指出资料中数据集中较多的中心位置,描述资料的集中性。反应了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24. 平均数的种类: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25. 算数平均数计算方法:直接法、加权法 26. 算数平均数的特性:离均差为0,离均差平方和最小。 27. 离均差:每个观测值均有一个偏离平均数的度量指标。算术平均数的离均差之和为零。 28. 离均差平方和:各个离均差平方后相加。 29. 方差(MS ):也称均方,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与自由度的比。样本方差用S2表示。(无单位) 30. 自由度df :样本内独立而能自由变动的离均差个数。 31. 标准差:样本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有单位,与观测值单位相同) 32. 标准差的特性:1.标准差的大小受每个观测值的影响,若数值之间变异大,其离均差亦大,标准差必然大。 2. 各观测值加或减同一常数,标准差的值不变。 3. 每个观测值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A时,所得标 准差是原标准差的A倍或1/A。

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及答案31802

《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填空题: 1.电子商务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包括:战略集合变换法,关键成功因素法、企业系统规划法。 2.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包括完备性检验、一致性检验、无冗余检验。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3.从企业商务活动的信息化角度来看,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酝酿阶段、雏形阶段、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 4.电子商务系统分析的思路是自顶向下、从静到动、去伪存真、不断迭代。 5.结构化分析方法认为计算机数据处理过程可以归结为输入数据、处理转换、输出数据 6. 数据流程图的两个特征是:抽象性和概括性。 8. UML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内容事物、关系、图。 9. UML中定义了四种关系:依赖、关联、泛化和实现。 10.结构化分析方法中,系统模块设计应该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增加模块内的组合度。 11. 电子商务的网络环境可以通过多种接入方式实现,如专线接入、服务器托管、虚拟主机和数据中心。 12.系统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包括成本估算和效益估算。 13.在结构化分析方法中,使用的主要工具是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 14.通过面向对象的分析建立的系统模型,称为概念模型。 15.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由五个层次组成,这五个层次是指:对象和类型、结构层、属性层、服务层、主题层。 16.用例图是描述系统基本功能的工具,包含角色、用例和系统三种元素。 17.请列举目前主流的三种Web服务器IIS、Websphere、Apache。 18.电子商务系统由三个部分构成,即企业内部Intranet、Extranet和Internet三个部分。 19.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中的关键成功因素法使用的工具是树状因果图。 20.电子商务系统分析的特点包括不确定性, 创新性,整合性。 21.数据字典应由下列4类元素的定义组成: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项和小说明。 22.UML中结构事物包括7种元素:类、接口、协作、用例、活动类、组件和节点。 23. 支持电子商务系统的局域网应具有较高的带宽和安全可靠的隔离措施。 24.系统输出设计的四项基本任务包括:输出方式设计,确定输出信息的内容,保护输出信息,设计并制作报表原型。 25.面向对象设计任务包括:对象定义求精,数据模型设计和优化。 26.系统切换的方式可分为直接切换、并行切换和试点切换。 27.电子商务系统集成的层次有网络集成、数据集成、企业商务流程集成和应用集成。 28. 电子商务网站主题设计应考虑的问题包括:主题要专而精,主题要有创意,主题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有广泛的用户群。 29.电子商务网站按商务目的和业务功能可分为:基本性商务网站、宣传型商务网站、客户服务型商务网站和完全电子商务运作型网站。 31. B2B电子商务系统的商务模式主要有以买卖为主的采购方式,以卖方为主的拍卖方式和撮合交易方式。

高中生物 遗传实验设计题练习

一、实验题 1.小麦是重要农作物,其株高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麦穗有芒(B)对无芒(b) 为显性,植株抗病(D)对感病(d)为显性,且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有高茎有芒感病小麦与矮茎无芒抗病小麦杂交,F1只有高茎有芒抗病和高茎有芒感病两种类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亲本杂交组合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只考虑有芒、无芒和抗病、感病两对相对性状,让F1两种表现型个体杂交,所得后代表现型与F1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 (3)小麦籽粒长短受一对等位基因F、f控制,现有未知基因型籽粒长形小麦和纯种籽粒短形小麦(显隐性未知),请设计一次杂交实验,鉴定籽粒长形小麦的基因型,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①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倍体植物水稻(2N=24)的花是两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在自然条件下主要通过自花传粉繁殖后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无相应病原体的生长环境中,为确认一株水稻是抗病还是感病,可采取的方法是。(2)在植物杂交中,对母本的花去雄焐重要的一步,如果该操作不彻底,就会造成,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3)已知水稻的高茎和矮茎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和感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用高茎、抗病和矮茎、感病两个纯合品种作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高茎、抗病。请以F1作为唯一的实验材料,在不使用其它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设计实验,以确定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注: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实验思路或方法:。 ②预期结果和结论:。

食品分析与检验复习题

食品分析与检验复习题 一、单选题 1、用pH计测得的是食品的() A、总酸度 B、有效酸度 C、挥发酸度 D、真实酸度 2、在30℃测得糖溶液的锤度值为20,相当于标准条件20℃的锤度值为() A、20 B、 C、 D、 3、以下()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缩写 A、AOAC B、ISO C、CAC D、OIE 4、测水不溶性灰分时,需用()先溶解总灰分,过滤后,再高温处理。 A、蒸馏水 B、纯净水 C、去离子水 D、矿泉水 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紫外光源是由()发出的 A、氙灯 B、氘灯 C、钨灯 D、空心阴极管 6、在气相色谱仪中,样品以()形式与流动相结合,进入色谱柱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半固体 7、测定酸度时,样品处理时需将样品中的( )除去,避免对测定结果的干扰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硅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8、下列()适合测量黏度较高的流体 A、毛细管黏度计 B、旋转黏度计 C、滑球黏度计 D、质构仪 9、酸不溶性灰分也是() A、水溶性灰分 B、水不溶性灰分 C、碱溶性灰分 D、碱不溶性灰分 10、用凯氏定氮法测得某样品中氮元素的含量为15克,则样品中蛋白质含量推测是() A、240克 B、140克 C、克 D、160克 11、()测定是糖类定量的基础。 A还原糖B非还原糖C葡萄糖D淀粉 12、直接滴定法在测定还原糖含量时用()作指示剂。 A亚铁氰化钾 B Cu2+的颜色C硼酸D次甲基蓝 13、为消除反应产生的红色Cu2O沉淀对滴定的干扰,加入的试剂是() A铁氰化钾B亚铁氰化钾C醋酸铅 D NaOH 14、K2SO4在定氮法中消化过程的作用是( ). A.催化 B. 显色 C.氧化 D.提高温度

试验设计复习重点答案

问答题 1.什么是实验设计,试验设计的类型有哪些,实验设计的三要素是什么,实验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实验设计也称为试验设计,就是对实验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以达到最好的实验效果。 类型:1、演示实验;2、验证实验;3、比较实验;4、优化实验;5、探索实验。 “三要素”:实验单元、实验因素、实验效应。 原则:重复原则、随机化原则、局部控制原则、对照原则、平衡原则、弹性原则、最经济原则。 2.什么是比较实验,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比较实验及其方法,比较实验的结果分析方法有哪几种? 比较实验一般是通过大量的实验而得出理想的结果,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 比较两个处理之间的水平比较用t检验,多个处理之间的水平对比用方差分析。 比较实验的结果分析一般可以使用u检验、t检验、f检验。 3.什么是正交实验,解释L9(34) 。解释U9(95) 正交实验设计就是使用正交表来安排实验的方法。 L9(34)表示正交表要进行9次实验,每次实验有4个因素,每个因素有3个水平数。 U9(95)表示均匀设计表要进行9次实验,每次实验有6个因素,每个因素有9个水平数。 4.多因素实验优化实验方法有哪些?请解释,如何筛选实验因素以简化实验 正交设计、均匀设计、稳健性设计、可靠性设计、析因设计。 实验因素的数目要适中、实验因素的水平范围应该尽可能大、实验指标要计量。 5.比较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的异同点?两者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相同点: 两种实验设计都可以考察多个实验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影响。两者均可以通过较少的实验次数来考察各因素的主效应及部分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在与特定实验对应的实验设计安排表(正交表或均匀表)选择合适且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观测指标测定结果稳定性较好的情况下,两种实验设计均可以不做独立重复实验。 不同点: a、所需实验次数不同。在相同的条件下,均匀设计所需的实验次数较正交设计少。 b、作用和角色不同。均匀设计更适合于具有多水平的多因素的筛选实验。 c、统计分析方法不同。正交设计定量资料可采用与其设计相应的定量资料方差分析来处理,而均匀设 计定量资料则需要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来处理。 适用条件: 正交设计是根据正交性准则来挑选代表点,使点能反映实验范围内各因素和实验指标的关系。具有均匀分散性和整齐可比性。只能用于实验因素比较少的实验,以最少的实验次数找出实验因素水平的最佳搭配。并且正交表可以允许空白列,同时正交表唯一。 均匀设计使用均匀设计表,均匀表不唯一。可以接受较多的实验因素,选择的实验点具有代表性。为保持整齐可比性,需要进行的实验次数比较多。是考虑实验点在实验范围内的均匀分散性而去掉整齐可比性的实验设计方法。当因素数目较多时所需要的实验次数不多。 6.实验设计的随机化与均匀性是否矛盾。 不矛盾。 所谓实验设计的随机化,是指试验材料的分配和试验的各个试验进行的次序,都是随机地确定的。 随机化的原则是为了所做的部分实验具有代表性,把实验进行适当的随机化亦有助于“均匀”可能出现的外来因素的效应。均匀性是把随机化和区组原则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保护实验点的代表性。 7.比较实验的假设检验,容易发生的两类错误是指什么错误? 两类错误在假设检验中由于做出判定的依据是一个样本当实际上H0为真实仍可能做出拒绝H0的判断这种错误称为弃真错误;又当H0实际上不真时我们也有可能接受H0这类错误称为取伪错误。

2017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试题A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 ---- 沈阳师范大学14—15学年度第二学期试卷 命题单位:软件学院课程名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A)卷课程代码: 适用范围: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化)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面哪个不是UML中的静态视图() A、状态图 B、用例图 C、对象图 D、类图 2、在一个“订单输入子系统”中,创建新订单和更新订单都要核查用户账号是否正确,则用例“创建新订单”、“更新订单”与 用例“核查用户账号”之间的关系是( ) A 、包含B、实现C、扩展D、泛化 3、模块内部聚合程度最高的形式是:() A、机械聚合 B、逻辑聚合 C、功能聚合 D、过程聚合 4、实际上,系统分析的结果就是要给出系统的() A、物理设计 B、总体设计 C、逻辑设计 D、系统设计 5、U/C矩阵的作用是() A、确定子系统 B、确定系统边界 C、确定功能类 D、确定数据类 6、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弱点和基础知识,以最适当的教案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辅导的专家系统是:() A、解释专家系统 B、调试专家系统 C、监视专家系统 D、教学专家系统 7、数据字典是用于定义和说明数据流程图上的各种( ) A、处理 B、数据流 C、实体 D、成分 8、BPR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 A、组织结构 B、组织人员 C、信息技术 D、业务流程 9、评价模块质量的标准是( ) A、耦合小,内聚大 B、耦合小,内聚小 C、耦合大,内聚大 D、耦合大,内聚小 10、组件图用于对系统的静态实现视图建模,这种视图主要支持系统部件的配置管理,通常可以分为四种方式来完成,下面哪种不是其中之一() A、对源代码建模 B、对事物建模 C、对物理数据库建模 D、对可适应的系统建模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习题练习

09印刷工程5班方桂森 0 1、某饮料生产企业研制出一种新型饮料。饮料的颜射共有四种,分别为橘黄色、 粉色、绿色和物色透明。随机从超市市场收集了前一期该种饮料的销售量(万元),如下表所示,试问饮料的颜色是否对销售产生影响。 答:实验数据处理如下表: 实验分析:其中F-crit是显着性水平为时F的临界值,也就从F分布表中查到的(3,16),在本次试验中,F=>F-crit=,所以颜色因素对实验指标销售有显着影响,而P-value=<,说明颜色因素对销售有显着影响,因为P-value表示的是因素对实验结果无显着影响的概率。 2、在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镍电解液中微量杂质铜时,研究了乙炔和空气流量变 化对铜在某波长上吸光度的影响,得到下表所示的吸光度数据。试根据表中数据分

析乙炔和空气流量的变化对铜吸光度的影响。 答:实验数据分析如下表: 实验分析:表中行代表的是乙炔流量,列代表的是空气流量。在乙炔流量因素中,我们可以看到,F=> F-crit=且P-value=<,所以乙炔流量这个因素对铜吸光度的影响非常显着,而在空气流量中F< F-crit且P-value>,所以空气因素对铜吸光度的影响不大。 3、为了研究铝材材质的差异对于它们在高温水中的腐蚀性能的影响,用三种不同的铝 材在去离子水和自来水中于170°C进行了一个月的腐蚀试验,测得的深蚀率(μm)如下表所示。试由下表所述结果考察铝材材质和水质对铝材腐蚀的影响。

试验数据处理结果:

试验数据分析:表中样本表示铝材材质,列表示去不同液体,交互表示的是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从表中可以看到,样本的F> F-crit=和列F> F-crit=的以及交互的F > F-crit=,同时样本的P-value和列的P-value以及交互的P-value都远远小于,所以我们可以读出结论,铝材材质和不同液体对实验结果铝材腐蚀的影响较大,同时铝材材质和不同液体的交互作用对铝材腐蚀有显着影响。

食品分析实验考试计算题(答案版)

14级无机及分析下即食品分析实验考试笔试部分复习题 测定计算题: 1、欲测某水果的总酸度,称取5.0000g 样品,研磨后过滤,用水定容至100mL ,移取20.00mL 于锥形瓶中,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0514 mol/L 浓度的NaOH 标准溶液溶液滴定至终点,4次滴定消耗标准碱溶液分别为15.11 mL 、15.16 mL 、13.12 mL 、15.09 mL ,另滴一份空白样消耗标准碱溶液0.02mL 。求此水果的酸度值(以苹果酸计,K=0.067)。 解:因为数据13.12mL 与其他数据相差太大,故应舍去。 由题意得,平行实验消耗标准碱溶液体积平均值为 ml ml ml ml V 12.153 09.1516.1511.15=++= 空白样消耗标准碱溶液体积为ml V 02.00= 故此水果的酸度值为 mL g g ml ml L mol M K V V C X 100/20.5100100 00.200000.5067.0)02.012.15(/0514.0100 100 00 .20)(0=???-?=???-?= 2、欲测定苹果的总酸度,称得一苹果样品重30.00g ,经组织捣碎机搅拌后过滤,用水定容至100mL ,分别取滤液10mL 放入三个同规格洁净的锥形瓶内,然后分别加入经煮沸后冷却的水50mL ,2滴酚酞指示剂,用0.05020mol/L 的标准氢氧化钠滴定,3个样品分别消耗标准碱溶液3.18mL 、3.16 mL 、3.20 mL ,另滴一份空白消耗标准碱溶液0.02mL ,求苹果中总酸度含量?(K 乳酸=0.090、K 苹果酸=0.067、K 柠檬酸=0.064) 解:由题意得,平行实验消耗标准碱溶液体积平均值为 ml ml ml ml V 18.33 20.316.318.3=++= 空白样消耗标准碱溶液体积为ml V 02.00= 因为苹果中主要的酸是苹果酸,故苹果中总酸度含量以苹果酸计,则K=0.067故苹果中总酸度含量为

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

《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 一、复习要点 1.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的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 合。 2.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组织中的数据、业务、管理和 决策等问题,并为组织目标服务的综合系统。信息系统开发的步骤是,在系统规划后,循环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构建与实施、系统评价工作。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可分为三大类:一次性收益,非一次性收益和不可定量的收益 3.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是对组织的环境、战略、目标、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组织 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同时考虑建设新系统所受的各种约束,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于确定的信息系统项目,要明确其目标,并对目标进行权衡和量化。 4.系统分析的主要活动有系统初步调查、系统可行性研究、系统详细调查研究和新系统逻辑方案 的提出,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弄清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完成新系统的逻辑设计,规定新系统应当做什么。 5.常用的调查研究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召开调查会、业务实践、专家访谈、电子问卷。如果系 统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拟开发项目有必要也有可能进行时,可向主管单位提出系统开发建议书,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安排。 6.可行性研究又叫可行性分析,它是所有工程项目在开始阶段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可行性研究 是指项目正式开发之前,先投入一定的精力,通过一套准则,从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能性、合理性,以及项目所面临的重大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可行性研究的主要成果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系统开发任务书。 7.需求分析是强调用户对新开发的信息系统的需要和要求,结合组织的目标、现状、实力和技术 等因素,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确定出合理可行的信息系统需求,并通过规范的形式描述需求的过程。需求分析结束时,应当提出需求分析报告交上级审查。信息系统需求分为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两类。 8.系统设计用来确定系统的结构,即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详细设计用来 确定模块内部的算法和数据结构,产生描述各模块程序过程的详细设计文档。系统设计是对系统分析的深化和细化,其目的是提出能够指导信息系统实现的设计方案。系统实施以系统分析

(完整word版)试验设计期末考试题

试验设计期末试卷A 一、判断题 1、双因素优选法的方法包括:对开法、旋升法、平行线法和黄金分割法。 ( ) 2、交互作用是不能随意安排的。 ( ) 3、若试验不考虑交互作用,则表头设计可以使任意的。 ( ) 4、拟水平法不能保证整个正交表均衡搭配,只具有部分均衡搭配的性质。 ( ) 5、两数的对数平均值总大于他们的算术平均值。 ( ) 6、一组试验值的几何平均值常小于它们的算术平均值。 ( ) 7、在正交设计结果的直观分析法中,可以直接用极差来确定因素的主次顺序。 ( ) 8、拟水平法不仅可以对一个因素虚拟水平,也可以对多个因素虚拟水平,是正交表的选用更方便、灵活。 ( ) 二、选择题 1、下列不是解决多指标正交试验的分析方法是 ( C ) A 、综合平衡法 B 、综合评分法 C 、综合评价法 2、属于单因素优选法的是 ( A ) A 、黄金分割法 B 、A 旋升法 C 、对开法 3、 ) (m n r L 括号中的r 表示 ( B ) A 、最多允许安排因素的个数 B 、因素的水平数 C 、正交表的横行数 4、图一反映了精密度和正确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一(见课本P9,图(a )) A 、精密度好,正确度不好 B 、精密度不好,正确度好 C 、精密度好,正确度好 三、填空题 1、试验数据表可分为两大类:记录表 和 结果表示表 。 2、对正交试验结果的分析,通过那个两种方法,一种是直观分析法 ,一种是方差分析法 。 3、不放置因素或交互作用的列称为 空白列 。 4、二水平因素的交互作用只占 一 列,三水平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则占 两 列,r 水平两因素的交互作用要占 r-1 列。 5、对指数函数x b ae y =选择适当的变换,使之变成一个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x b a y + =ln ln 。 四、计算题 1、设甲、乙两组观测值为: 甲:8.6 10.0 9.9 8.8 9.1 9.1 乙:8.7 8.4 9.2 8.9 7.4 8.0 7.3 8.1 6.8 已知甲组数据无系统误差,试在显著水平a=0.05时,检验乙组测定值是否有系统误差?(T 1=33, T 2=63) (答案见课本14页)

食品分析考试复习题

选择题 1. 表示油脂中脂肪酸不饱和程度用()。 A. 羰基值 B. 皂化值 C. 过氧化值 D. 碘值 2. 下面对GB/T 13662-92代号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GB/T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B. 13662是产品代号 C. 92是标准发布年号 D. 13662是标准顺序号 3 测定食品中灰分时,首先准备瓷坩锅,用盐酸(1:4)煮1~2小时, 洗净晾干后,用什么在坩锅外壁编号。() A. FeCl3与蓝墨水 B. MgCl2与蓝墨水 C. 记号笔 D. 墨水 4. 食品中常见的有机酸很多,通常将柠檬酸、苹果酸以及在大多数果蔬中都存在的称为果酸。() A. 苯甲酸 B. 酒石酸 C. 醋酸 D. 山梨酸 5. 测定是糖类定量的基础。() A. 还原糖 B. 非还原糖 C. 淀粉 D. 葡萄糖 6. 炭化的目的是() A. 防止在灼烧时,因温度高试样中的水分急剧蒸发使试样飞扬 B. 防止糖、蛋白质、淀粉等易发泡膨胀的物质在高温下发泡膨胀而溢出坩埚 C. 防止碳粒易被包住,灰化不完全。 D. A,B,C均正确 7. 测饮料中L-抗坏血酸含量时,加草酸容液的作用是()。 A. 调节溶液pH值 B. 防止Vc氧化损失 C. 吸收样品中的Vc D. 参与反应 8. 测饮料中L-抗坏血酸含量时,加草酸容液的作用是()。 A. 调节溶液pH值 B. 防止Vc氧化损失 C. 吸收样品中的Vc D. 参与反应 9. 若要检测食品中的胡萝卜素,样品保存时必须在条件下保存() A. 低温 B. 恒温 C. 避光 D. 高温

10. 测定食品中含量时,一般不能用干法灰化法处理样品()。 A. Pb B. Cu C. Zn D. Hg 11. 面包、蛋糕中的脂肪含量用( )方法测定。 A. 索氏抽提 B .酸水解 C. 罗紫.哥特里 D. 臣布科克乳脂瓶 12. 蛋白质测定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消化时硫酸钾用量要大 B. 蒸馏时NaOH要过量 C. 滴定时速度要快 D. 消化时间要长 13. 测定酸度时,样品处理时需将样品中的( )除去,避免对测定结果的干扰。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硅 C. 二氧化 D. 二氧化硫 14. 对照实验是检验( )的有效方法。 A. 偶然误差 B. 仪器试剂是否合格 C. 系统误差 D. 回收率好坏 15. 测定水分最为专一,也是测定水分最为准确的化学方法是() A. 直接干燥法 B 蒸馏法 C. 卡尔?费休法 D. 减压蒸馏法 16. 食品中挥发酸的测定方法是()。 A. 滴定法 B. 水蒸汽法 C. pH计测定法 D. 指示剂比色法 17. 测定是糖类定量的基础。() A. 还原糖 B. 非还原糖 C. 淀粉 D. 葡萄糖 18. 测水不溶性灰分时,需用()先溶解总灰分,过滤后,再高温处理。 A. 蒸馏水 B. 纯净水 C. 去离子水 D. 矿泉水 填空题 1. 密度计的类型有:、、。 2. 肉制品常用的发色剂是和。 3.凯代定氮法加入CuSO4的目的是。 4. 在恒重操作中如果干燥后反而增重了这时一般将作为最后重量。 5. 测定脂溶性维生素的分析方法有和。 6. 常用的糖类提取剂有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