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称谓语的变迁及其动因

合集下载

谨防称谓“变味”

谨防称谓“变味”

谨防称谓“变味”
沈峰
【期刊名称】《兵团工运》
【年(卷),期】2002(0)11
【摘要】据报载,一些地方和单位领导的称谓日渐“变味”,有人把单位的一把手叫成“老板”或“老大”。

据说相当一部分的领导干部听到这样的称呼既顺耳又顺心,完全忘了自己的公仆身份。

一些领导干部喜爱“老大”或“老板”的称呼,这使我们看到:少数干部随着地位发生了变化,思想也发生了“霉变”,说白了也就是一种“忘本思想”。

领导干部特别是作为一些部门、单位的“一把手”,如果沦为“老大”或者“老板”,丢掉的将是“本色”二字。

试想。

【总页数】1页(P41-41)
【关键词】领导干部;“老大”;三代领导集体;少数干部;领导就是服务;单位领导;党性原则;不良表现;据报载;人民群众
【作者】沈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69
【相关文献】
1.警惕称谓"变味" [J], 梁斌
2.代表跨区域交叉视察谨防变味 [J], 滕修福
3.变味的称谓 [J], 魏得胜;
4.领导干部称谓不能“变味” [J], 李成武;;
5.农资产品谨防包装变味! [J], 余宏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趣话称呼的变化

趣话称呼的变化

《趣话称呼的变化》逍遥虫豸笔老板:进入商业社会以来,似乎到处都是老板,碰面都是问个老板最近在忙什么,好像个个都是趾高气扬腰缠万贯之人,商人迎合人们心理,有顾客上门,便问老板要买什么,似乎现在天上掉一块砖头,砸着十个人,九个是老板,剩下一个据说是老板助理。

同志:字面上本是志同道合之人的称呼,革命先驱孙中山曾有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也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互相尊重,现在用来称呼明显地透着生疏,少点亲切感,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意思,至于在官场,不称同志称职位,已经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若谁不识时务,不喊领导职位喊同志,那就甭混了。

最令人汗颜的是,“同志”一词似乎慢慢跟性别的取向挂钩起来,成了同性恋的代名词,更多了一分禁忌。

如果一个人一脸坏笑的叫你同志,你还真的要小心了。

先生:“先生”一词过去除了用在教私塾老师的称呼外,还有饱学的长者也被称为“先生”,再后来,女的配偶亦可称“先生”,其实鲜为人知的一个情况是,女的有时候也被可称先生,“先生”一词俨然是对有学识修养的人的敬称。

即使是女性,也可被尊称为先生,像文学巨匠冰心先生,又如文学泰斗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女士,因其是文学大家,也被世人称为杨绛先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先生一词取代同志,是目前在正式场合,用于男性最广泛的称呼,叫起来也让人觉得既体面又有身份。

当然广大农村地区,除了教书老师被称为“先生”以外,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是很少被尊为先生的,这种城乡差别,略过不谈。

女士:与先生对应的自然是女士了,似乎是对已婚女的正式场合称呼,若是未婚,显得不太妥当,当然从年龄也不好判断婚否,万一是剩女什么的,一个白眼便砸过来了。

另外民间交往场合称女士,似乎又太正式,不入乡随俗。

小姐:小姐的称呼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古时候是对未出嫁的深闺女子的尊称,建国后一度又和不良作风挂钩起来,那时候资产阶级小姐可是千夫所指,然而到了80年代,小姐又谷底翻身,变成时髦女性的通称,大街小巷都是小姐的尊称,只是尊着尊着就变味了,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渐渐地快成娱乐暧昧场合女子的专称了,这等狼籍名声,正经良家女子谁愿意与之沾边呀?现在叫人家小姐,女的听了肯定不心里不乐意,轻则爱理不理,重者则回骂过来。

人人皆为“老板”?——论汉语称呼的泛商业化

人人皆为“老板”?——论汉语称呼的泛商业化

Everyone Can Be“ Laoban(老板)”——Commercialization of Chinese Address Terms 作者: 贾燕[1];刘永厚[1]
作者机构: [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北京100024
出版物刊名: 现代语文
页码: 147-153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6期
主题词: “老板”;称呼语;商业化;交际
摘要:近年来某些汉语称呼语呈现出商业化的趋势。

详细梳理了商业化的代表性称呼语“老板”的来龙去脉,重点考察了它在商业、官场、军队、娱乐圈和各方言区的使用现状,探究了其泛化的具体原因,并根据称呼语发展的“伸缩率”针对性地提出了“老板”在交际中的使用建议,以期为汉语社会通用称呼语的健康发展带来启示。

论“老板”称谓语的泛化及其原因

论“老板”称谓语的泛化及其原因
与被剥削 的关 系 , 因而既有 “ ” 钱 又有“ , 权” 这就使 得“ 老
板” 称谓成为 了“ 拥权得 势者 ” 的代名词 。正是 在此 意义
的基础上 ,老板” “ 称谓 又演变为对 地主 、 京剧演 员、 丈夫 的俗称 , 甚至是对不相识者 的敬称 。《 语大词典 》第 8 汉 ( 卷) 老板” 收“ 词条 , 所做 的解 释就 包括 了这 五种用法 :. 1 工 商 业的 业主 及其 代理 人 。如鲁 迅 《 信集 ・致郑 伯 书 奇 》“ :版税请交 内山老 板 。夏衍《 身工 》“ ” 包 :除了老板之 外, 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2 旧时佃农对地主 、 ”. 雇
本 。这种用法最早 出现于南 宋时期 , 南宋时杭 州印书业
非常发达 , 宋人 叶梦得 《 石林 燕语 》 中说 当年 官私刊 刻 , 监 本 ( 方监制 出版 ) 官 而外 , 临安 书棚 本 极佳 ” “ 棚 “ ,书 本” 的是印书 大户 陈 氏、 氏等 一批书 商 , 中“ 指 尹 其 睦亲 坊陈宅 印本” 多有精 品书 目行世 , 为时 人看重 , 睦亲 这“ 坊” 卖书 开肆 , 日芸居楼 , 名 招牌 上写 有 “ 板 印书 ” 老 字 样 。 n可见 ,老板 ” “ 最初并不用作称谓语 。 作为称谓语使用 的“ 老板 ” 大约 成形于 晚清 , 至建 直 国前一直 通用 。“ 老板 ” 还可写 作“ 老版 ” 老班 ” 老板 ” “ “ “ 老辩” 指的是 私营工 商业 主和 雇主 。例 如《 场现 形 , 官 记》 第四五 回:船 上女老 班也进 舱 招呼 , “ 问衙 门里 的老 爷几时好来 。《 十年 目睹之 怪现 状 》 八八 回 :正 在 ”二 第 “ 出神之 际 , 忽然家人报说票号里 的多老辨来 了。 由于私 ” 营工商业主和雇主都是财产所有者 , 与雇工之 间是 剥削

“老板”称谓语的变迁及其动因

“老板”称谓语的变迁及其动因

“老板”称谓语的变迁及其动因汉语称谓语“老板”的词义演变一波三折,几度沉浮。

本文回顾了“老板”和“同志”称谓语在我国的使用历史,然后考查它们的使用状况,最后重点分析近年来它们发生变化的各种原因。

标签:老板同志用法特点原因近年来“老板”一词很流行,不单企业单位职员称上司为“老板”,事业单位中下属也称领导为“老板”,就连校园里学生也使用“老板”这个称谓语,“老板”一词成为研究生导师的代名词。

“同志”一词也不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那种志同道合的意思,而是同性恋的同义语。

它们的用法和意义明显地发生了变化。

称谓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它除了具备一般语言符号所具有的指称功能外,还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称谓语的变化不仅是语言学的问题,也涉及到社会文化等深层次的问题。

本文试对“老板”“同志”称谓语的发展变化作些浅要的梳理,探寻词义的演变方式,从而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一、“老板”称谓语的古今嬗变《现代汉语词典》对“老板”的释义是“①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掌柜的。

②旧时对著名戏剧演员或组织戏班的戏曲演员的尊称。

”“老板”下的词条有“大老板”“后台老板”“小老板”等。

可见,“老板”一词原来属于商业范畴和演艺界术语。

但是现在“老板”几乎成了泛称,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称导师为“老板”,这是新时期产生的新语义、新用法,是一种“酒瓶装新酒”的语言现象。

“老板”一词有相当长的历史,但古代“板”极少与“老”连用。

《诗·秦风·小戎》:“在其板屋,乱我心曲”,古代用木板做房子,指木板房。

“老板”源于戏曲行业,每个戏子的名称和所演的剧种都会在一个板牌上写明,戏班的班主和那些戏班的名角便被叫做老板。

如我国最杰出的戏曲艺术大师梅兰芳就被人称为“梅老板”。

在湖南和湖北的一些地方,“老板”是对丈夫的俗称,如“我和老板两个人,三十年来勤勤苦苦替地主开垦过二次荒洲,自己却一年到头不够吃,没得穿。

”实际上,“老板”成了一种在人们意识中有钱、有地位的象征。

“老板”称呼语泛化的原因分析

“老板”称呼语泛化的原因分析

个变化无不需 要语 言的参与 , 也无不 映射于语言 之 中。美
国学者 J . r e 出了语言 和社 会结 构 的共变 理论 , 出 : B Pi 提 d 指 当社会生活 发生 渐变或激变 时 , 作为社会 现象的语 言会坚定 地随着社会生 活进展 的步伐 而发 生变 化 。称 呼语 具有 鲜明 的社会性 , 在人际交往 过程 中 , 呼语 是 传递 给对 方的第 一 称
扩大 , 呈现 出泛化的趋势。 近年来 , 随着社会的发 展 , 人们不仅 称 呼私营 工商 业主
和雇主为“ 老板” 而且 国有 、 , 集体 工商企 业 的负 责人也被 称
革后 , 不再盲 目 人们 参加 政治 运 动 , 政治 价值 的追 求转变 对
为对物质生活 的渴望 。“ 老板 ” 不再 是 “ 出身不 好 ” 的标签 ,
二 、 老板” “ 称呼语泛化 的原因 种 生活 事实 , 无 还
是作为一种语 言 事实 , 老 板 ” 为称 呼 语 已经泛 化 。语 言 “ 作
泛化的趋势。这一变化 , 仅涉及 语言 学问题 , 涉及 到社 不 也
会文化等因素 , 值得我们思索。
手、 事业单位的主要行政领导人 、 高校研究生导 师 , 在非 正式 场合也被称为“ 老板” 。
推动 , 不论 是小商贩还 是总 经理 , 普通 人甚 至学 术界 人们互
第 1 第 3期 2卷 21 0 0年 5月
湖 南 医科 大 学 学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 n lo o ilS in eo n n M e ia ie st o r a fS ca ce c fHu a dc lUnv r i y
V I 1 N . o. 2 o3

名词解释老板的由来

名词解释老板的由来

名词解释老板的由来名词解释:老板的由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组织与管理。

在各个组织中,老板这一职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很多人对于老板的由来并不了解,下文将对老板一词的起源与演变进行解释。

一、老板的起源老板一词最早出现在英语中,其源于19世纪早期的美国。

那个时候,美国正经历着殖民地向开发与工业化的转变。

大量的劳动者进入工厂,但他们的劳动力分散,缺乏组织与管理。

为能更高效地管理工人,雇主们开始任命一些负责管理工人的人员,这些人员就是当时最早的"老板"。

二、老板一词的演变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伴随着某些制度的形成,老板这一职位逐渐被正式确定下来。

老板的职责不再仅限于管理工人,还包括了与其他企业合作、与员工进行协商等多个方面。

在现代企业中,老板往往是企业的最高决策者,他们拥有决定企业方向与战略的权力。

三、老板与雇员的关系老板与雇员之间的关系是企业中最常见的人际关系之一。

在传统的资本主义制度下,老板拥有对公司的直接控制权,而雇员则是老板的下属。

这种关系中,老板往往处于权力的顶端,雇员则以被雇佣的身份从事工作。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老板与雇员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引入一种激励机制,通过分享利润、提供福利等方式,使员工更加投入工作,同时也提高了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这种新型的老板与雇员的关系,强调团队合作与员工的贡献,是一种相互尊重与平等的关系。

四、老板的挑战与责任老板这个职位不仅仅是一个头衔,同时也承载着重大的责任和挑战。

首先,老板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下做出正确的决策,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制定战略。

其次,老板还要管理好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此外,老板还需要积极应对外部竞争,寻找新的商机与合作伙伴。

在承担着以上责任与挑战的同时,老板也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他们需要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还需要处理与员工、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等各方的关系。

“老板”称呼莫滥用

“老板”称呼莫滥用

“老板”称呼莫滥用
林金宝
【期刊名称】《农村工作通讯》
【年(卷),期】1995(000)005
【摘要】"老板"称谓,近两年在社会上颇为时兴。

有的管厂长、经理叫"老板"不说,就连我们的党政机关领导,也居然被称起"老板"来了。

笔者不久前在乡镇就亲历了这么一件事,几位基层部门干部要找镇长、书记,问起"老板"有没有下乡?领导干部怎么成了"老板"?笔者总觉得不伦不类。

何谓"老板"?据《辞海》解释:"老板,是指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

"从这点上看,即使是企业承包经营的厂长、经理也够不上"老板"这个称呼,因为他们至少
【总页数】1页(P41-41)
【作者】林金宝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69.9
【相关文献】
1."老板"称呼语泛化的原因分析 [J], 唐亚琴
2.学《条例》规范称呼莫让“老板”之称进军营 [J], 傅天杰
3.广东官场禁用老板、老大、兄弟等称呼 [J], ;
4.人人皆为“老板”?——论汉语称呼的泛商业化 [J], 贾燕; 刘永厚
5.人人皆为"老板"?——论汉语称呼的泛商业化 [J], 贾燕;刘永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板”称谓语的变迁及其动因
作者:相琳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年第03期
摘要:汉语称谓语“老板”的词义演变一波三折,几度沉浮。

本文回顾了“老板”和“同志”称谓语在我国的使用历史,然后考查它们的使用状况,最后重点分析近年来它们发生变化的各种原因。

关键词:老板同志用法特点原因
近年来“老板”一词很流行,不单企业单位职员称上司为“老板”,事业单位中下属也称领导为“老板”,就连校园里学生也使用“老板”这个称谓语,“老板”一词成为研究生导师的代名词。

“同志”一词也不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那种志同道合的意思,而是同性恋的同义语。

它们的用法和意义明显地发生了变化。

称谓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它除了具备一般语言符号所具有的指称功能外,还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称谓语的变化不仅是语言学的问题,也涉及到社会文化等深层次的问题。

本文试对“老板”“同志”称谓语的发展变化作些浅要的梳理,探寻词义的演变方式,从而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一、“老板”称谓语的古今嬗变
《现代汉语词典》对“老板”的释义是“①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掌柜的。

②旧时对著名戏剧演员或组织戏班的戏曲演员的尊称。

”“老板”下的词条有“大老板”“后台老板”“小老板”等。

可见,“老板”一词原来属于商业范畴和演艺界术语。

但是现在“老板”几乎成了泛称,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称导师为“老板”,这是新时期产生的新语义、新用法,是一种“酒瓶装新酒”的语言现象。

“老板”一词有相当长的历史,但古代“板”极少与“老”连用。

《诗·秦风·小戎》:“在其板屋,乱我心曲”,古代用木板做房子,指木板房。

“老板”源于戏曲行业,每个戏子的名称和所演的剧种都会在一个板牌上写明,戏班的班主和那些戏班的名角便被叫做老板。

如我国最杰出的戏曲艺术大师梅兰芳就被人称为“梅老板”。

在湖南和湖北的一些地方,“老板”是对丈夫的俗称,如“我和老板两个人,三十年来勤勤苦苦替地主开垦过二次荒洲,自己却一年到头不够吃,没得穿。

”实际上,“老板”成了一种在人们意识中有钱、有地位的象征。

就这样,“老板”一词一直风光到新中国建立。

新中国成立之初,私营企业消失了,人与人之间提倡人人平等,不论男女老少都称为“同志”,有贫富差距的“老板”被弃置一旁。

改革开放以后,私营企业和个体户迅猛发展,对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用“同志”称呼显得笼统不够贴切,“老板”便死而复生,成为对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的称呼。

在经济浪潮中,“老板”一词很时尚,几乎人人可以都被称为“老板”。

有人曾在1998年对50岁以下的、不同工作性质和生活状态的男性做过调查,结果发现有69.8%的人曾经被人称作“老板”。

说明当时“老板”的内涵已由私营工商业财产所有者的称谓泛化成为对男子的尊称。

20世纪90年代,理工科研究生在学习之余帮助导师做些课题项目,从而使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导师给学生一些生活补助,许多老师严格要求学生每天定时签到,类似于企业的老板与雇工,导师与学生就成了“学术老板”与“学术员工”的关系,“老板”便成了他们对导师的称呼。

接着,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也赶上了这个时髦,一时间“老板”一词风靡全国各大高校。

二、“老板”用法特点
从“老板”的古今嬗变可以看出,以前的“老板”表示一种职业,或戏曲行当或商业方面的。

梨园界普遍在“老板”前加姓氏表示戏班的班主,用法较单一。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老板”的用法也丰富起来,除了在其前面加姓氏之外,常见的还有以下几种:
1.在前面冠以单位、行业或地名。

如“夜总会老板”“企业老板”“酒店老板”“唱片公司老板”“香港老板”“广州老板”等。

2.前面加上形容词“大”或“小”,表示经营范围大小,更多时候表示有魄力、有才干、有经济实力等含义。

如“公司大老板”“豆腐坊小老板”等等。

3.直接喊“老板”或者加上人称代词,更强调雇主与雇员的关系,含有亲切、随意的语义色彩。

比较“他是我们经理”和“他是我们老板”,可以发现后者较前者显得更亲近。

值得注意的是“老板”是指男性,如果是女的,则要在前面加上“女”字。

泛化之后,“老板”则是对男子的尊称,在使用时不加任何附加成分。

校园“老板”用法和以上用法也有所不同,多
在前面加上人称代词或不加任何附带成分,经过调查发现,研究生们也只是在背后称呼导师为“老板”,当面仍旧喊导师为“老师”。

三、“老板”变化的原因
运动、发展、变化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形式,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语言,也不例外,其变化的复杂性也为人们所知,“语言变化是社会因素、语言结构本身的问题和人的心理作用这三者的水乳交融的混合物。

”“老板”的发展变化既有语言内部的力量,也有外在的发展动力。

(一)社会政治经济的现实推动力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阶级分化和职业专门化等政治经济因素都会反应在语言中,可以说,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交际的需要是语言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发后,在经济浪潮中,人们的普遍价值观念是讲究经济实效,许多人纷纷下海经商,一时间,数不清的人被冠以“老板”的“头衔”,其泛化的趋势是必然的。

市场经济的各种因素涌入了校园,高校的教育模式和观念发生了变化,这是“象牙塔”里“老板”产生的前提条件。

(二)心理因素是其发展的原动力
“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犹如公司的老板和员工,他们作为“同志”而共同“努力”,他们之间的那种浓浓的情意和当初革命战争时期的同志感情非常相似!
(三)语言内部力量是词义发展变化的重要动力
语言的发展受经济原则的制约,随着新事物的不断涌现,人们便充分活用已有旧词的形式和新事物的意义创造新词,或在原有的词义基础上发展新义,既使词义系统充满活力,又便于表达和理解词义。

“老板”便在语言经济原则制约下产生了新义。

社会在发展,语言在变化,语言研究要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弄清词语的演变历程,更好地把握词义。

“老板”词义的变迁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是社会历史变革的产物,也是人们的心理因素和语言内部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彼得·特拉吉尔.社会语言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2]曹炜.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语和称呼语[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3).
[3]马清华.词义变化的动因[J].松辽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4]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沈宗灵.法理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余志鸿.新旧词语交替的文化信息[J].语文建设,1999,(4).
[7]周一农.“同志”回归及其他[C].词汇的文化蕴涵.上海三联书店,2005.
[8][英]简·爱切生著徐家祯译.语言的变化:进步还是退化?[M].语文出版社,1997.
(相琳,安徽大学中文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