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对妻子称谓语的变化
夫妻称谓语演变之探究

“ 修饰 “ ” 常用于古 时妇 女 自称其夫 , 拙” 夫 , 以表 自 的组织和旧家族的扩大与延续 。例如 , 女方家庭受六 谦。用“ 、 主” 子” “ 等并列成分复指则为敬辞 , 用以突 礼之后 , 便布席于庙堂 , 以告祖先 , 预示着非父母个人
夫 妻称谓语 演变之探究
钱 倩
(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新乡430 ) 502
摘 要 : 从历时角度看 。 夫妻称渭系统呈现出。 一实多名” 的显著特征。本文从社会形态和历史文化两个方面
解读夫妻称谓语的出现及演变。
关键词 : 夫妻; 称谓语; 伦理; 社会结构; 等差 中图分类号: 一 5 文献标识码 : 瑚 0 A 文章编号 : 0 - 1 (06 0 - 6 - 1 84 6 20 )2 04 4 0 . 9 0 0
《 ・ 易 序卦》 : 有男女然后 有夫妇 , 夫妇然 谓语进行追根溯源 , 云 “ 有 从社会形态 、 历史文化两个方面
后有父子 , 有父子然后有君臣 , 有君臣然后有上下 , 解读夫妻称谓语的产生与演变。 有 上下然后 礼义有所错。 从这里我们可 以看 出, 。一方面夫妻
O Ss p r ca h n me adrc et e sb tn e T e at l x listea p aa c d e ov me to ec l n U u ef ilp e o n i tt m u sa c . h rcee pan p rn ea v le n ft al g i e h t i h e n h i
汉语配偶称谓的历时演变

汉语配偶称谓的历时演变作者:蒋荔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05期[摘要] 社会文化背景是语言演变的推动力,不同的文化有其不同的称谓习惯和方式,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底蕴。
本文依时间顺序,对配偶称谓进行追根溯源,研究配偶称谓其意义随着时代不同而产生的演变及其和社会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 配偶称谓;社会文化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基本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品,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上来理解。
”作为标明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和社会身份的称谓语当然也积淀着浓厚的民族文化传统①。
尤其是汉语配偶称谓,它是社会用来维持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之一,有着超越语言本身的意义,不仅可用来确定、约束夫妻间的地位和角色,还折射出了社会结构、历史文化变迁的时代风貌。
在经过了历朝历代的复指与积淀之后,它已成为使用最普遍、内容最丰富、最具情感和变化的语言单位。
一、旧时期的配偶称谓农业宗法社会中,夫妻关系对等级社会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指称夫与妻的称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等差。
“夫”是处在“上”而“贵”的地位的,自然要尊称以示敬畏;而“妻”被定义为“下”而“贱”,只可用荆妻、宗妇等谦称、卑称来规约。
早期的婚姻是为了维持井然的嫡庶秩序和经济生存的工具。
人们重视的仅是家族的扩大与延续,一夫多妻的婚姻模式在我国古代维持了很长时期,这是古代宗法制的本质。
秦汉时期,形态观念正在转变期,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但婚姻制度仍不甚规范,出现了“夫出妻”、“妻弃夫”等现象。
前夫、故妻等表明离异状态的称谓语在一时期尤其是汉代频繁出现。
随着汉民族与各少数民族大融合,儒术的独尊地位被撼动,魏晋南北朝时期,夫妻间少了些严格的封建礼制的束缚,男女地位比较平等。
隋唐时期,统治阶级进一步推行开放政策,并初步确立了“三纲”思想,这使得传统妇女的贞节观限制得以突破,妇女在婚姻方面获得了一定的自由。
“妻子”作为称谓语的情况逐渐变多,《新婚别》载:“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中国古今人称系列谈之90·妻子的古今360种称谓之11

中国古今人称系列谈之90·妻子的古今360种称谓之1166、小妇:《汉语大词典》(第3117页第2卷 1373),《汉语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1,第341页)〕,均称,正妻为大妇,妾为小妇。
〔南朝·梁〕王筠《三妇艳》诗:“大妇留芳褥,中妇对华烛,小妇独无事,当轩理清曲。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爱姑﹞终复归窦,而大妇甚妒,虐遇之。
”67、新媳妇:众人皆知,从略。
68、小星:指一夫一妻多妾制结构中,地位低于正妻的女性配偶。
《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4,第2352页),《汉语大词典》(第3355页第2卷 1611),《汉语辞海》,《重編國語辭典》均解释曰:“'妾’的代称”。
《诗·召南·小星序》:“小星,惠及下也。
夫人无妒忌之行,惠及贱妾。
”后因以“小星”为妾的代称。
明吴炳《疗妒羹·贤风》:“夫人时常宽慰,许备小星。
”清钮琇《觚剩·云娘》:“公子治吉席,将为小星催妆。
云忽易戎服,掣所佩刀,出立堂上,责公子。
”老舍《老张的哲学》(第十):“真的八爷要纳小星?”69、内舍:(1)古代妇女居于内室,因借指妻子、女眷。
汉陈琳《饮马长城窟行》:“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唐李贺《秦宫》诗序:“汉人秦宫,将军梁冀之嬖奴也。
秦宫得宠内舍,故以骄名。
”(2)同“内室”。
(3)宋代太学三舍之一。
参见“内室”。
70、内室:同“内舍”,借指妻子;相对于“外室”,即男人在家里有着同居的婚外关系的女人。
71、室内:参见“内室”。
72、房内:参见“室内”。
(1)妻子。
《四游记·华光在萧家庄投胎》:“房内有孕怀胎,二十个月,今日分娩。
”(2)道家的房中术。
三国·魏曹植《辨道论》:“ 左慈善修房内之术,差可终命。
”参见“房中术”(3)房子里。
从“夫人”的用法看称呼词的演变

从“夫人”的用法看称呼词的演变作者:李蓉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08期摘; 要:本文主要讨论汉语口语中对妇女的常用称呼词“夫人”在古代和现代的用法以及差异,并通过“夫人”来看其他称呼语的新旧演变。
关键词:夫人;称呼语;古今;演变作者简介:李蓉(1994-),女,籍贯:河南濮阳,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8--01从古至今,对女性的称呼语多种多样,随着时代的变迁,出现了很多新的称呼词。
“夫人”这一称呼语,从古代一直沿用至今。
其历史的久远性超过了对女性的大部分称谓,如“太太”、“小姐”等。
一、“夫人”的起源及用法“夫人”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解释为:古代诸侯的妻子,而到了明清时,一二品的妻子封夫人,之后便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夫人”一词在古代也被用来称呼帝王的妾,在《礼记曲礼下》曾出现“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嬪,有妻,有妾。
”其中的“夫人”即为帝王的妾。
汉代以后,王公大臣的妻子称之为夫人,“夫人”意为“夫之人”。
这一称谓可追溯到春秋时代,早在《毂梁传·隐公二年》就有记录:“夫人之义从君者也。
”王莽称帝时把“夫人”这一称谓赐给一个丞相的妻子。
到了公元三世纪,“夫人”这一称谓被广泛用于指称其丈夫为上流社会官吏者的妻子。
后随时代发展用来指一般人或下级人对上级人的称呼,到了现代社会,用在正式外交场合,指称已婚或年长的女性。
“夫人”一词也被用来单独称呼年长的女性,不与男性相搭配,以表示我们的尊重。
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这些词语逐步成为她们名称的一部分,无论年长还是年少的人在称呼她们的时候都习惯性地带上“夫人”,如“撒切尔夫人”、“居里夫人”、“第一夫人”等,这类称呼用来指称大家都知道的公众人物。
二、“夫人”的用法争议现代社会,“夫人”一词常用来指称他人的妻子。
1.我觉得他和他的夫人就像我的兄弟,我的中国兄弟。
对亲属称谓词“妻子”一词的源流探究

对亲属称谓词“妻子”一词的源流探究摘要:亲属称谓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本篇论文就是在继承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亲属称谓词“妻子”的源流演变进行探究。
关键词:亲属称谓词;妻子;词义演变;源流词义演变有三个途径,即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现在所熟识的许多词汇意义早已不是古语里的意思,就此,我国学者从称谓词的语用、本体、社会语言学、文化对比、以及亲属称谓词的教学等不同方面对亲属称谓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一、亲属称谓词的界定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
《易・序卦传》:“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因此,人伦开始于男女结为夫妇,他们再生育儿女,血亲关系逐渐扩展,称谓问题应运而生。
亲属最早指所有的服制人员。
如《现代汉语词典》定义其为“跟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
称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一切人和物;狭义上专指人,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得来的名称。
《尔雅・释亲》将亲属称谓分为四类:宗族、母党、妻党和婚姻。
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按照亲缘关系将亲属称谓词分为祖辈,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子女、孙辈这六类。
现代汉语通常将亲属称谓词定义为血缘、姻亲的称呼,或具有血缘关系、姻亲关系的互称,分为三类: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和夫妻系称谓。
二、“妻子”源流及其演变(一)“妻子”词义解析“妻子”一词在古代大多指妻子和儿女之意,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则多指男子的配偶。
“妻子”作为称呼语出现要比“妻”晚。
“妻子” 一词最早见于《易・系辞下》:“入与其官,不见其妻”。
其在上古汉语中为联合短语,是“妻和子”的意思。
如:“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诗经・小雅・常棣》)。
通过对古代汉语语料中带有“妻子”语料的分析,总结得出,“妻子”演变过程的两个意思,即指妻子、孩子和专指男子的配偶。
先秦到宋朝时期语料共有1996条,分析得出这段时间内“妻子”指两个词,即妻子和孩子,如:“夫妻三年,于役不幸者,复其妻子”;(《陈书》,“妻子”指妻子和孩子。
古代结婚之后称呼

古代结婚之后称呼古代夫妻之间的称谓,通常有“面称”和”背称“两种。
“面称”是夫妻当面称呼对方的,”背称“就是背后称呼的。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古代结婚之后称呼,希望能帮到你。
古代结婚之后称呼1、丈夫对妻子的称呼面称:娘子,婆娘,老婆,妻,媳妇等背称:贱内、糟糠、内子、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贱荆、内助、屋里人、执帚、媳妇,太太等2、妻子对丈夫的称呼面称:相公、郎君、官人、老爷、老公等背称;外子、夫君等地方称谓:衰佬”、“衰公”、“死鬼”、“衰婆” 、“婆姨”、“婆娘” 、“孩儿他爹”、“孩儿他娘”、“俺媳妇”、“俺那口子”、“堂客”等等,均属于地方称呼,无法行走全国。
中国人对丈夫的称呼大全良人】古时管丈夫“良人”,这称呼好听啊,估计那时的丈夫都不泡妞,家里一杆旗帜永远飘扬,所以叫“良人”。
在当时,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但丈夫管老婆也叫“良人”,相比必当时男女比较平等的。
【郎】在“良”字旁边加个“阝”,就是“郎””;在“良”字左边加“女”,就成“娘”。
“郎”为夫君。
李白就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诗句。
“郎”多亲切的称呼阿!【郎君】但单音节词似乎太甜腻了,大约除了个别那时的“小甜甜”,如郑袖,钩弋之流,众多良家妇女们在人前还是羞于叫出口。
于是就在前头或尾后加一个字变双音词,即“郎”字后面加上一个“君”字;在“娘”字后面加上一个“子”字,成了表示亲昵的“郎君”,“娘子”。
(注:起先,“娘子”一词仅用青春妙龄的少女。
大约到了唐代就成了妻子的称呼。
)妻子称丈夫为“郎君”,是对丈夫的雅称;丈夫称妻子为“娘子”,是对妻子的爱称。
【官人】官人,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时代。
在夫妻间的称呼上,也是称谓较多的朝代。
宫延中,出现了“官家”一词;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这一称谓。
有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
至今,民间仍对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官”、“新娘子”。
最知名的代表人物就是:西门大官人。
从这个称呼也可看出随着宋代理学的兴盛,男人的家庭地位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啊。
古今女子称谓

古今⼥⼦称谓姬令妾妃妻璧⼈佼⼈婵娟季⼥千⾦罗敷娇娃花魁丽⼈佳⼈⽟⼈恒娥嫦娥妲娥故剑淑⼥细君花瓶嫠妇萧娘西施西⼦⽟⼥仙⼥美⼥尤物青娥青蛾内⼦内⼈室⼈发妻中馈⼩妻副妻娇娘⽆盐天使寡妇内助贱内⼩君皇后梓童夫⼈荆妻荆⼈荆室荆妇拙荆出荆贱荆糟糠太太浑家妻⼦贤妻爱妻婆娘堂客⽼婆⽼爱继室续弦家⾥⼥⼈爱⼈伙计搭档侧室偏房⼩星如君公主郡主妻室娘⼦⼥公⼦交际花如夫⼈解语花颜如⽟未婚妻夜度娘安琪⼉⽼伴⼉娘⼉们屋⾥⼈做饭的孩他娘媳妇⼉内当家参谋长长公主皇太后道旁苦李软⽟温⾹糟糠之妻⼩家碧⽟绝代佳⼈⼆⼋佳⼈半⽼徐娘妙龄少⼥⼱帼英雄扫眉才⼦不栉进⼠冶叶倡条内掌柜的内当家的内务部长⼤长公主[释义]○妾姬:旧时对⼩⽼婆的称呼,类似称呼还有⼩妻副妻等.○令:旧时尊称对⽅的妻⼦.○妃:太⼦亲王之妻.○璧⼈:形容仪容美,好像璧⽟⼀样的⼈.○佼⼈:美好的意思,指美⼈.○婵娟:⾊态美好的意思.后⽤来指美⼥.○季⼥:〈诗经.召南.采苹〉:"有齐季⼥".指少⼥.○千⾦:旧称别⼈的⼥⼉,含有尊贵之意.○罗敷:古乐府〈陌上桑〉中描述:罗敷在陌上采桑,被使君看中,要强娶为妻,遭到严词拒绝绝.后多⽤为美丽⽽坚贞妇⼥的代称.○娇娃:也作娇娘.指美丽的少⼥.○花魁:百花的魁⾸.旧时指有名的妓⼥.○丽⼈:光彩焕发,美丽.指美貌的⼥⼦.○佳⼈:〈古诗⼗九⾸〉:"燕赵多佳⼈,美者颜如⽟."指美⼈.○⽟⼈:〈晋书.卫介传〉:"总⾓,⽺车⼊市,见者皆以为⽟⼈".⽤以称谓美丽的⼥⼦.○恒娥:神话传说中后羿的妻⼦,因吃仙药,冉冉升空,奔⽉⽽去为⽉神,即嫦娥也作妲娥.○故剑:汉宣帝娶民间⼥⼦为妻.即位后公卿议⽴霍光之⼥为后,宣帝下诏"求微时故剑";⼤⾂领司其意,议⽴民⼥许⽒为后.后因此称结发之妻.○淑⼥:(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君⼦好逑".指温和善良美好的⼥⼦.○细君:(汉书.东⽅朔传):"归遗细君,⼜何仁也"!颜师古注:"细君,朔妻之名.⼀说,细,⼩也.朔辄⾃⽐于诸侯,谓其妻⽈⼩君."后为妻妇的代称.○花瓶:插花⽤的瓶⼦.借喻作为⼀种摆设的美貌的⼥⼦.○嫠妇:(左传.昭公⼗九年):"莒有妇⼈,莒⼦杀其夫,已为嫠妇."指寡妇.○萧娘:唐代以萧娘作为⼥⼦的泛称.后代沿⽤.○西施:也作西⼦.春秋时期的美⼥.后世把她当作美⼥的代称.○⽟⼥:指仙⼥,亦指美⼥.也⽤⼈作对他⼈之⼥的敬称.○尤物:奇异的.指貌美的⼥⼦.亦指优异的⼈或物品.○青娥:亦作青蛾.蛾:蛾眉的省称.指⼥⼦的黛眉.亦指青年⼥⼦.○内⼦内⼈:从前丈夫称⾃⼰的妻⼦,其根源出于旧观念,认为男⼦主外,⼥⼦主内.○室⼈:多数是对别⼈妻⼦的称呼.○发妻:古时婚喜之⽇,男⼥都要结发为髻,男⼦从此把头发挽在头顶上,为表⽰是原配,称妻⼦为"发妻".○中馈:古时家庭事务包括饮⾷在内,均由妻⼦操持.故对⼈称⾃⼰的妻⼦为"内助""中馈",谦称"贱内".○⽆盐:齐国⽆盐⾢⼥钟离春,像貌丑陋,但关⼼政事,当⾯斥责齐宣王奢淫腐败,宣王为之感动,⽴其为后.后世⽤以称颂和⽐喻貌丑⽽有德⾏的妇⼥.○天使:为犹太教基督教传达上帝旨意的使者,其形象多为带翅膀的孩⼦和少⼥.因此⽐喻善良贞洁可爱的⼈.多⽤于⼥⼦.○皇后:皇帝的妻⼦.○梓童:皇帝对皇后的称呼.○夫⼈:古代诸侯的妻⼦称夫⼈.明清时⼀⼆品官的妻⼦封夫⼈.近代⽤来尊称⼀般⼈的妻⼦,现在多⽤于外交场合○荆妻:旧时对⼈谦称⾃⼰的妻⼦,⼜称荆⼈荆室荆妇拙荆出荆贱荆.表⽰贫寒之意.○糟糠:形容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太太:过去⼀般称官吏的妻⼦或有权势的富⼈对⼈称⾃⼰的妻⼦为"太太",今有尊敬的意思.○浑家:丈夫对妻⼦的称呼,多见于早期.○妻⼦:指的是妻⼦和⼉⼥.早期有"妻⼦""妻室",也有单称妻.有的⼈为了表⽰亲爱,在书信中常称贤妻爱妻.○侧室偏房⼩星如君:对妾的称呼.○公主:帝王的⼥⼉.○郡主:太⼦和宗室亲王之⼥⼀般称为郡主.○长公主:帝王的姐妹.○⼥公⼦:旧时对别⼈⼥⼉的尊称,现⽤来称谓外国⼈⼠的⼥⼉.○交际花:指在社交场合中活跃⽽有名的⼥⼦.有贬义.○如夫⼈:<左传.僖公⼗七年>:"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者六⼈."原意同夫⼈,后即以称别⼈的妾.○解语花:唐明皇秋⼋⽉赏莲花,左右随⾏叹羡千叶莲花,帝却指贵妃说:"争如我解语花?"后⽤以⽐喻美⼈是能通⾔语的鲜花.○夜度娘:古乐府曲名.南朝陈释智匠(古今乐录):"夜度娘,倚歌也."后⼈⽤以作为娼妓的代称.○未婚妻:已经订婚尚未结婚的⼥友.○安琪⼉:英⽂angel的⾳译,意为天使.○⼤长公主:帝王的姑母.○道旁苦李:⼤路旁遗弃的苦涩李⼦.⽐喻被抛弃的⼈或物.多⽤于⼥⼦.○软⽟温⾹:软:柔和;温:温和;⽟⾹:⼥⼦的代称.后泛指温柔的年青⼥性.○糟糠之妻:贫困时曾共⾷糟糠度⽇的妻⼦,后为对⾃⼰妻⼦的谦称.○⼩家碧⽟:碧⽟:刘碧⽟,汝南王妾.晋.孙绰(情⼈碧⽟歌):"碧⽟⼩家⼥,不敢攀贵德."旧时指⼩户⼈家的美貌⼥⼦.○绝代佳⼈:绝代:冠绝当代;佳⼈:美⼈.指当世⽆双的美⼈.○⼆⼋佳⼈:⼆⼋:指16岁.指年轻貌美的⼥⼦.○半⽼徐娘:徐娘:梁元帝(萧绎)妃徐⽒.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后⽤以形容中年妇⼥保留青年时的神态.○妙龄少⼥:妙:美好.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帼英雄:⼱帼:妇⼥的头⼱和发饰,引申为妇⼥的代称.指妇⼥中杰出的⼈物.○扫眉才⼦:扫眉:⼥⼦画眉.指很有⽂才的⼥⼦.○不栉进⼠:栉:古代男⼦束发⽤的梳篦;进⼠: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的⼈.不⽤梳篦束发的进⼠,指⽂才极⾼,才华横溢的⼥才⼦.○冶叶倡条:冶:艳丽;倡:轻狂.原形容杨柳枝叶的轻盈柔嫩.多借喻轻狂娇艳的舞姬或⼥⼦.。
汉语配偶称谓的历时演变

2013.05学教育92汉语配偶称谓的历时演变蒋荔(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摘要]社会文化背景是语言演变的推动力,不同的文化有其不同的称谓习惯和方式,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底蕴。
本文依时间顺序,对配偶称谓进行追根溯源,研究配偶称谓其意义随着时代不同而产生的演变及其和社会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配偶称谓;社会文化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基本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品,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上来理解。
”作为标明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和社会身份的称谓语当然也积淀着浓厚的民族文化传统①。
尤其是汉语配偶称谓,它是社会用来维持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之一,有着超越语言本身的意义,不仅可用来确定、约束夫妻间的地位和角色,还折射出了社会结构、历史文化变迁的时代风貌。
在经过了历朝历代的复指与积淀之后,它已成为使用最普遍、内容最丰富、最具情感和变化的语言单位。
一、旧时期的配偶称谓农业宗法社会中,夫妻关系对等级社会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指称夫与妻的称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等差。
“夫”是处在“上”而“贵”的地位的,自然要尊称以示敬畏;而“妻”被定义为“下”而“贱”,只可用荆妻、宗妇等谦称、卑称来规约。
早期的婚姻是为了维持井然的嫡庶秩序和经济生存的工具。
人们重视的仅是家族的扩大与延续,一夫多妻的婚姻模式在我国古代维持了很长时期,这是古代宗法制的本质。
秦汉时期,形态观念正在转变期,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但婚姻制度仍不甚规范,出现了“夫出妻”、“妻弃夫”等现象。
前夫、故妻等表明离异状态的称谓语在一时期尤其是汉代频繁出现。
随着汉民族与各少数民族大融合,儒术的独尊地位被撼动,魏晋南北朝时期,夫妻间少了些严格的封建礼制的束缚,男女地位比较平等。
隋唐时期,统治阶级进一步推行开放政策,并初步确立了“三纲”思想,这使得传统妇女的贞节观限制得以突破,妇女在婚姻方面获得了一定的自由。
“妻子”作为称谓语的情况逐渐变多,《新婚别》载:“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古到今对“妻子”称谓语的变化
语言直接反映生活,称谓语作为语言的基本组成要素,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
色彩。女性作为“妻子”这个角色在历代的称谓可以看出女性的地位。也可以找
寻到女性的社会角色不断拓宽,社会地位总体不断提高的轨迹
近期,随着电视剧《甄嬛传》以及各种宫廷古装剧的热播,情侣或夫妻间的称呼,
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男方可以称呼女方“小主”、“爱妃”可以自称为“朕”,
而女方可以自称“本宫”“哀家”,称呼男方为“小X子”“圣上”等。同时,一
首筷子兄弟的《小苹果》火遍大江南北后,也对爱人间的称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很多人都会亲切地称呼自己的女友或妻子为“小苹果”。
以此看来,对于妻子这个角色的称谓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在不断的变化,
深深地打烙着时代的烙印。
《易·序卦》云:“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
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夫妻
关系对等级社会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夫妻是国家形成的基石,“夫妇有
义”然后“父子有亲”,夫妻子女递代接续构成直系亲属,而夫妻的兄弟姐妹则
衍生出旁系亲属,进而构成整个社会;另一方面夫妇关系又是人类伦常的始源,
有夫妇后才能“君臣有正”。整个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天然纽带而形成的以夫妻
关系为核心的庞大系统。而汉字是世界最古老文字之一,它积淀了汉民族特定的
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其中贯穿女性一生的女性称谓,超越了语言符号本身的意
义,反映了历代夫妻间的等级关系,更折射出整个社会结构。
先秦时期,社会上正确立新的秩序,当时有“男外女内”的格局,这种以性
别分工的模式在封建社会不断发展巩固的基础上逐渐成为了一种性别歧视的“合
理存在”。在此基础上,“夫为妻纲”的理念被大众所认同,还出现了特别针对的
女性的“三从四德”。由汉至唐,夫妻之间地位差距越来越大。但封建社会还处
于上升时期,有来自正面的力量的有效抵抗。夫妻称谓对此也有所反映。在指称
妻子的称谓前开始添加含有褒义语素的语素,如“仁妻”、“贤妻”、“良妻”、“娇
妻”等。
宋元明清,规范夫妻关系的伦理日益苛严。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
在老百姓的心中根深蒂固。这个时候,在指称妻子的称谓前加的语素大都是以贬
低女性为目的,如“山妻”、“荆妻”、“贱内”“舍妻”等。
在宋以后,出现过社会等级观念不是很强的夫妻称谓,其中就有“娘子”和
“太太”。“娘子”其实在唐朝是就已经出现,但是在宋代之前专指未婚的少女。
唐代时,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杨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无与伦比,宫中号称为”娘
子”。这里的娘子,显然已不是指少女了,但也不能理解为是对妻子的称呼。一
直到元代才正式成为指称“妻子”的常用称谓。 “太太”,源于汉哀帝尊祖母定
陶恭王太后傅氏为“帝太太后”,后又尊为“皇太太后”。“太”和“大”,在古代
是音义相同的,所以“太”就是用于说长辈和地位最高的人。汉哀帝尊祖母(大
母、太母)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是对其辈分和地位的尊崇。非帝后之
家不能称“帝”称“皇”称“后”,但是却将中间的“太太”两字提出来以此为
贵,所以到了明朝,“太太”一般用来尊称官员之夫人。到了清代,它在普通家
庭中被运用得越来越广了。然而,这两个称谓词并没有将平民化的脚步一直走到
底,社会上所谓的下等的体力劳动者还是很少使用这些称呼。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民族和个少数民族的融合,促使思想领域与春秋战国之
后再度出现争鸣,儒术的独尊地位也由此被撼动。伦理道德的极强控制力在这时
也有松动的时候,夫妻称谓也比两汉时期开放得多。“卿”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
后来,“卿卿”二字连用,成为夫妻间的爱称。到封建社会晚期,随着封建社会
由盛到衰和统治阶级控制的弱化,导致了社会主体意识形态的变化,世俗文化开
始占有重要的地位。“老公”“老婆”这一类代表俗称也开始出现。
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 ,社会大大发展,使得女性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女
性不再是男性的从属角色,大都能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一夫多妻制度的废除,
许多例如“嫡妻”、“庶妻”、“妾”、“姨太太”等称谓称谓历史;而男尊女卑观念
的改观,也让一些明显带有卑贱色彩的称谓消失,如“贱”、“荆”、“室”等。而
像“太太”“夫人”等象征高贵的称谓开始进入平常老百姓的家庭,表明了对妻
子的尊敬。“爱人”一词的出现更加体现了男女平等的观念,“爱”古有恋爱之意,
形容男女间有情。“爱人”一词却是在近代才出现,意为互为爱恋的情侣,进而
指代夫妻两人。现代女性早已走出家庭,不再是那个拿着扫帚跪着打扫的“妇”
了,她们的足迹开始遍及社会各个领域,这在之前都是男人的天下。所以许多称
谓在前面都标出“女”字,如:女书记、女市长、女作家、女兵等。“先生”一
词也用来称呼集大成的女性学者。如杨绛先生,冰心先生。还有所谓“女强人”
一词。与其对等的是“强人”,这也是几千年的男权社会长期以来的影响。
纵观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妻子”称谓的嬗变,背后所反映的各个历史时
代的社会结构以及女性的社会地位,可见称谓其超越语言本义的意义。 经过了
母系社会、父系社会之后,我们正在一步步追求男女的平等。虽然封建社会的影
响深远,在现代社会仍然有歧视女性的称谓,但在这个文明、开放的年代,男女
都有自主表达的权利。女性不再仅仅是作为男性的妻子而存在,都是独立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