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效果
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药物临床·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关清 金菡 李华平(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麻醉科 河南平顶山 467000)摘 要 目的:比较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90例拟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 组(n =45,行静吸复合麻醉)和B 组(n =45,行全凭静脉麻醉)。
比较两组心率(HR )、平均动脉压(MAP )、脑功能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S100B 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MBP )]、免疫指标[白介素(IL )-2、IL-13、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
结果:A 组切皮后30 min (T 2)时HR 、MAP 水平低于B 组,术后24 h 时S100B 蛋白、MBP 、NSE 、IL-13、IL-4水平低于B 组,IL-2、IFN-γ水平高于B 组(P <0.05)。
结论:静吸复合麻醉较全凭静脉麻醉可更有效地维持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术后免疫功能抑制与脑损伤。
关键词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静吸复合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中图分类号:R614; R687.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3)17-0027-03引用本文 关清, 金菡, 李华平. 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上海医药, 2023, 44(17): 27-29; 65.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intravenous inhalation combined anesthesia and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in elderly hip arthroplasty patientsGUAN Qing, JIN Han, LI Huaping(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Pingdingshan Medical District, the 989th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Joint Logistic Support Force, Pingdingshan 467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intravenous inhalation combined anesthesia and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in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hip arthroplasty. Methods: Ninety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hip arthroplast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inhalation combined anesthesia) and group B (treated with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with 45 cases each. Heart rate (HR),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brain function indexes [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 S100B protein, and myelin basic protein (MBP)], and immune indexes [interleukin (IL)-2, IL-13, IL-4, and interferon-γ (IFN-γ)] level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levels of HR and MAP at 30 min (T 2) after skin incision were lower in group A than group B. The levels of S100B protein, MBP, NSE, IL-13, and IL-4 were lower but the levels of IL-2 and IFN-γ were higher in group A than group B 24 hour after surgery (P <0.05). Conclusion: Intravenous inhalation combined anesthesia can more effectively maintain perioperative hemodynamic stability and reduce postoperative immune function suppression and brain damage in elderly hip arthroplasty patients as compared with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KEY WORDS elderly; hip arthroplasty; intravenous inhalation combined anesthesia;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作者简介:关清,住院医师。
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骨科手术中的效果比较

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骨科手术中的效果比较摘要:目的:对比研究静吸复合麻醉以及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70例老年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为35例,观察组使用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使用静吸复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血压以及心率与基础值相比存在差异, P<0.05。
结论:在进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中,使用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能够提高麻醉效果以及生命质量,因此具有广泛使用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静吸复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老年骨科手术Static inhalation combined anesthesia and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in elderly orthopedic surgery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inhalation combined anesthesia and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in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orthopedic surgery. Methods: Seventy elderly patients who underwent orthopedic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time. Eachgroup had 35 patien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and the control group used static inhalation combined anesthesia. Group of patients hemodynamic parameters. Results: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blood pressure andheart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 values, P<0.05. Conclusion: In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orthopaedic surgery, the use of sevoflurane inhalation combined anesthesia can improve the anesthetic effect and quality of life,so it has extensive use of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Key words: inhalation combined anesthesia;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orthopedic surgery前言: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遭遇外伤如跌倒、碰撞等易发生股骨粗隆骨折或股骨颈骨折。
比较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在支撑喉镜手术的应用效果

比较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在支撑喉镜手术的应用效果发表时间:2012-12-28T16:14:11.9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1期供稿作者:汪竞之1 钟瑞江2 [导读] 在喉部疾病中,喉乳头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10岁以下儿童中最常见,但该疾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生。
汪竞之1 钟瑞江2(1湖北省通山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437600;2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437100)【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1-0020-02【摘要】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在支撑喉镜手术的应用效果。
方法我院自2009年7月中2012年7月收治喉乳头状瘤患儿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例,治疗组应用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应用静吸复合麻醉。
观察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6.5min,术后烦躁0例,干咳2例,不适感1例;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1.5min,术后烦躁4例,干咳3例,不适感6例。
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在支撑喉镜手术的应用中,术后不良反应少,是安全有效的支撑喉镜手术麻醉方式,更适合于需多次手术的患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支撑喉镜手术应用在喉部疾病中,喉乳头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10岁以下儿童中最常见,但该疾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生。
大多数儿童的乳头状瘤为多发性,极易复发,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该病呈现自限趋势。
乳头状瘤的摘除手术,一般均在支撑喉镜下进行,其特点是术野狭小、手术时间短,为麻醉处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特殊性。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在支撑喉镜手术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支撑喉镜手术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喉乳头状瘤患儿24例,其中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10例,年龄为3-13岁,平均年龄为7.2岁。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效果比较

【 要】目的 : 摘 探讨 全凭 静脉 麻 醉与 静 吸复合 麻 醉 的临床 麻醉 效果 , 而为 寻找 更安 全 的麻 醉方法 提 供依 据 。 法 : 从 方 选 取 21 0 0年 1 1 ~ 2月采 用 全凭 静 脉麻 醉 进行 择 期 手术 患者 9 8例 作 为观 察 组 , 取 同期 静 吸 复合 麻 醉 择期 手 术 9 选 8例 患者 作 为对 照组 , 比较 两组 血 流动 力学 变 化 、 毕 呼之 睁 眼 时 间 、 醉 清醒 后 患 者对 术 中疼 痛 的 回忆 、 后 2 术 麻 术 4 h不
Ⅱ级 , 均无 严重心 、 、 、 脑 肺 肝脏等并发 症。 选取 同期静 吸复合 麻 醉择 期 手术 患 者 9 8例作 为 对照 组 , 中 , 5 其 男 7例 , 4 女 0例 ; 平 均年 龄 5 .5岁 ; 功 能 I Ⅱ级 。 52 心 均无 严重 心 、 、 、 脑 肺 肝
・
麻醉与镇痛 ・
21 1 第 卷 3 0年1 8第1 1 月 期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 吸复合麻 醉效果 比较
关 勇 . 玉丽 洪
1 . 江省大庆 油 田总医 院集 团龙南 医院麻醉 科 , 黑龙 黑龙 江大庆
1 3 5 ;. 6 4 3 2黑龙江省 大庆油 田总医院麻醉科 , 黑龙江大庆
135 64 3
脏 等并 发症 。 组患 者性 别 、 龄 、 两 年 心肺 功 能 、 况 比较 ,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具 有 可 差 PO 5, 0
比性 。
12麻 醉 方 法 .
1. . 1麻醉诱 导 所 有 患者 均于术 前 3 i 注鲁 米那 01g 2 0m n肌 . ,
团龙 南 医 院 使用 全 凭 静 脉麻 醉 的患 者 与 静 吸 复合 麻 醉 患 者
静吸复合麻醉与静脉麻醉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DOI:10.19368/ki.2096-1782.2023.18.084静吸复合麻醉与静脉麻醉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研究尚爱萍,尹贵珍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麻醉科,贵州毕节551700[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手术中静吸复合麻醉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进行胃肠手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分组,各40例。
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采用静脉麻醉。
比较两组患者心率(heart rate, 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2、IL-6、苏醒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警觉/镇静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OAA/S)、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手术开始30 min、手术结束时,观察组HR、MAP高于对照组,HR、MAP的波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CRP、IL-2、IL-6指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06,P<0.001)。
观察组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具有良好效果,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性较好,术后CRP、IL-2、IL-6等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较小,且与单纯应用静脉麻醉比较,患者术后VAS评分更低、OAA/S评分更高。
[关键词]胃肠手术;静吸复合麻醉;静脉麻醉;血流动力学;应激指标[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09(b)-0084-04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ravenous Inhalational Anesthesia and Intra⁃venous Anesthesia in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SHANG Aiping, YIN GuizhenDepartment of Anaesthesiology, Bijie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Bijie, Guizhou Province, 5517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intravenous inhalational anesthesia in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in the Bijie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y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anesthesia method,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intravenous inhalation combined an⁃esthesia,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he heart rate (HR),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C-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interleukin (IL) -2, IL-6, recovery time, 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OAA/S)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HR and MAP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fluctuation of HR and MA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0 min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at the end of the opera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CRP, IL-2 and IL-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VAS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8.806, P<0.001). The OAA/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intravenous inhalational anesthesia has a good effect, the hemodynamic indexes of pa⁃[作者简介] 尚爱萍(1985-),女,白族,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临床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中患者效果及不良反应对比分析

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中患者效果及不良反应对比分析作者:余中良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7期摘要:目的:为了更深入的研究全屏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不同的麻醉效果与产生的不良反应,为找寻最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12月在我院手术过程中使用麻醉药物进行手术的病患80例,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麻醉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40例,为麻醉组中的病患提供全屏静脉麻醉,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静吸复合麻醉,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包括:血流的动力学变化,手术完成后病患的睁眼时间,病患清醒时对疼痛的记忆度,以及手术后24小时内病患产生的不良反应。
结果:通过对比得出,麻醉组中的病患在手术过程中心率为每分钟(76±8)次,比诱导前每分钟(82±8)次与对照组中病患每分钟(84±7)次的心率要低,P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分析全凭静脉麻醉以下简称为TIVA,指的是在诱导静脉麻醉后,只选取多种段之间有效的静脉麻醉药物连续或是间断的进行复合静脉注射,保证麻醉的持续性。
长时间以来医院所使用的静脉麻醉,由于控制性能差,重复使用会使药物在体内积聚,难以快速排除,并且很难判断深度麻醉,一直以来都是用全身麻醉。
然而,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短时间起效的麻醉药物的产生,全凭静脉麻醉得到了发展,并且其控制性能好,已经成为手术治疗中一种重要的麻醉方式。
文章对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时使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静脉麻醉病患的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急性总结、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到12月在我院手术过程中使用麻醉药物进行手术的病患80例,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麻醉组与对照组,麻醉组40例病患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在49到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8±2.7)岁;心脏功能为Ⅰ到Ⅱ级;对照组40例病患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52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4±3.2)岁;心脏功能为Ⅰ到Ⅱ级;这些病患经诊断均没有产生心肺、肝肾等严重的并发症。
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

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摘要:目的比较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笔者所在单位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84例作为受试者,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
对照组采取静吸复合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方式。
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
结果观察患者在麻醉见效时间、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呛咳、躁动,观察组总发生率为7.1%(3/42),对照组总发生率为33.3%(14/42)。
明显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麻醉见效快、患者术后睁眼早、利于早期拔管,不良反应更少。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手术;静吸复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腹腔镜等微创手术由于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康复快等优势而广泛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中。
但由于腔镜手术需要做气腹,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可能造成较大程度的机体应激反应[1]。
因此,对于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而言具有更高的麻醉要求。
本文旨在比较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受试对象与方法1.1受试者资料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笔者所在单位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84例作为受试者,患者平均年龄(69.7±4.8岁。
)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例入选标准84例受试者均经临床确诊为良性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在Ⅰ-Ⅱ级[2]。
排除合并肝肾以及呼吸系统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排除术前48h内服用过心血管药物等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患者。
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研究

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应用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的麻醉效果。
方法:在本医院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选择,选取70例入组,采用双盲法分组,两组各35例,分析组实施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应用瑞芬太尼、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分析比对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苏醒时间、完成指令时间。
结果:分析组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苏醒时间、完成指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可缩短患者拔管时间,提高患者苏醒速度。
【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麻醉效果;老年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具备创伤小、可直视、并发症少、恢复速度快的优点,但部分患者由于自身生理特点影响,如腹腔体积小、二氧化碳吸收速度快、耐缺氧等对其呼吸循环造成影响[1]。
因此,针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管理至关重要,为患者实施麻醉后,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如流动力学上下波动情况剧烈,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静吸复合麻醉以及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成功应用。
临床研究发现,药物以及麻醉方式的不同,会对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存在差异。
以往临床研究全凭静脉麻醉以及静息复合麻醉在患者中应用,其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会受到一定影响,具备较大差异。
本次研究针对我院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静息复合麻醉以及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20.4-2021.5时间段内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分析,选择70例。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腹腔镜手术指征,年龄60岁以上,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及麻醉禁忌;为患者实现双盲法分组,对照组年龄在60-78岁,平均为67.84±0.06岁,男患者、女患者为14例、为21例;分析组年龄在60-79岁,平均为67.79±0.11岁,男患者、女患者为15例、为20例,针对患者常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实施患者资料分析对比,对于患者实施统计学分析,得到P>0.05,则为分组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效果
发表时间:2015-10-30T10:53:23.28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7期作者:范崇刚
[导读]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157000 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其可控性、麻醉效果均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静吸复合麻醉。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从而为寻找更安全的麻醉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择期手术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静吸复合麻醉择期手术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呼之睁眼时间、麻醉清醒后患者对术中疼痛的回忆、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中心率为(75±9)次/min,低于本组诱导前心率[(83±9)次/min]及对照组术中心率[(80±8)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为烦躁2例(2.04%)、恶心2例(2.04%),低于对照组[7例(7.14%)、9例(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其可控性、麻醉效果均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静吸复合麻醉。
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效应室靶控输注;丙泊酚;芬太尼;哌库溴铵;咪达唑仑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是指在静脉麻醉诱导后,仅使用多种短效静脉麻醉药物间断或连续复合应用静脉注射,维持麻醉[1]。
静脉麻醉长久以来,因其可控性较差、静脉麻醉药物反复使用会在体内蓄积、难以迅速消除及麻醉深度难以判断,一直用于吸入全麻的辅助[2]。
笔者对我院使用全凭静脉麻醉的患者与静吸复合麻醉患者进行了比较,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12月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择期手术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8例,女40例;平均年龄54.83岁;心功能Ⅰ~Ⅱ级,均无严重心、脑、肺、肝脏等并发症。
选取同期静吸复合麻醉择期手术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7例,女40例;平均年龄55.25岁;心功能Ⅰ~Ⅱ级,均无严重心、脑、肺、肝脏等并发症。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肺功能、疾病类型、手术方式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1.2.1 麻醉诱导所有患者均于术前30 min肌注鲁米那0.1 g,阿托品0.5 mg。
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后,均给予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道,持续面罩吸氧3 min。
对照组:静脉缓慢注射丙泊酚1~2 mg/kg,芬太尼0.7~1.0 μg/kg,咪唑安定、哌库溴铵0.014~0.020 mg/kg,肌肉松弛后行气管插管并给予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
观察组:应用效应室靶控输注(TCI)泵,设定诱导效应室靶浓度为3 g/ml[4];待注射泵显示达到效应室靶浓度或患者眼睑反射消失,静脉推注1~2 mg/kg琥珀胆碱,肌肉松弛后行气管插管并给予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
1.2.2 全凭静脉维持麻醉麻醉诱导成功后,给予维库溴铵0.05 mg/(kg/h),丙泊酚6 mg/(kg/h),芬太尼2 μg/(kg/h)维持泵入,关闭手术切口过程中逐渐下调丙泊酚浓度,至术毕停止输注,术后30 min停止输注芬太尼。
待术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清醒后拔除气管内插管。
1.2.3 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5 min,给予1%~2%异氟醚加深吸入至呼气末浓度达到0.8 MAC。
在术中维持呼气末浓度在0.9~1.2 MAC之间,间断注射维库溴铵0.04 mg/(kg?h)、芬太尼1 μg/kg进行静脉麻醉维持。
关闭手术切口时,停止异氟醚吸入,泵注丙泊酚。
待术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清醒后拔除气管内插管。
2 结果
两组患者诱导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中、术后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中心率低于本组诱导前及对照组术中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毕呼之睁眼时间和麻醉清醒后对术中疼痛的回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出现烦躁2例(2.04%)、恶心2例(2.04%),低于对照组[烦躁7例(7.14%)、恶心9例(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TCI与传统给药模式相比,精确度更高,可控性更强,其通过计算机模拟药物在体内效应,计算出药物的初始剂量、维持剂量以及药物注射速度,从而使血浆内达到有效稳定的药物浓度。
而麻醉药物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其在靶器官的药物浓度,为了使药物的麻醉效果更为安全有效,以靶器官浓度为目标进行计算机模拟、计算更具有可行性。
丙泊酚在靶控输注中能更好地发挥麻醉效果,维持更加有效稳定的药物浓度,麻醉诱导过程更平稳。
丙泊酚主要在肝脏代谢,在麻醉过程中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半衰期短、易清除、恢复好且不良反应少[3]。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本组诱导前心率,可能与丙泊酚与芬太尼均兴奋延髓迷走神经核有关。
术后两组患者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应用所产生的迷走神经兴奋作用可于停药后迅速消除。
综上所述,应用丙泊酚进行全凭静脉麻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并不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甚至不良发生发生率低于静吸复合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宇光,罗爱伦.麻醉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0-50.
[2]安刚,薛富善.现代麻醉学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296-1298.
[3]章艳君,刘金柱.全凭静脉麻醉下小儿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17(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