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公式定理汇集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公式定理汇集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公式定理汇集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公式定理汇集十六章: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性质:

(1)(a)2=a(a≥0);(2)=

=a

a2

(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a≥0,b≥0);=b≥0,a>0).

(4)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c

b

a2

2

2=

+,还可得c=,b,a=;

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c

b

a2

2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定理中a,b,c及222

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222

a c b

+=,那么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为斜边)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一.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角: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

边: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面积:①S=底?高=ah;?????????

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⑤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一)矩形

1.矩形的性质

①边:对边平行且相等;②角:四个角都是指直角;③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a(a>0)

a

-(a<

0 (a=0);

A

D

B

C

O

2.矩形的判定:

??

?

??

+边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三个角都是直角(一个直角)平行四边形(321?四边形ABCD 是矩形. (二)菱形

1.菱形的性质:

①边:四条边都相等;②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③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条对角线平分每组对角;

2.菱形的判定方法:

??

?

??+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四个边都相等(一组邻边等

)平行四边形(321?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菱形. (三)正方形 1.正方形的性质:

①边:四条边都相等;②角:四角都是直角;?③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条对角线平分每组对角。 2.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

?

??

++++一组邻边等矩形)(一个直角)菱形(一个直角一组邻边等)平行四边形(32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4)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5)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6)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7)对角线相互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四)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如图:∵DE 是△ABC 的中位线

∴DE ∥BC ,DE=2

1BC

(五)几种特殊四边形的面积问题?

①?设矩形ABCD 的两邻边长分别为a ,b ,则S 矩形=ab .?

②?设菱形ABCD 的一边长为a ,高为h ,则S 菱形=ah ;若菱形的两对角线的长分别为b ,c ,

则S 菱形=bc 21

?

③?设正方形ABCD 的一边长为a ,则a S 2=正方形;若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为b ,则

b S 2

2

1=

正方形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一.正比例函数

A D B

C

C

D

B A O

C

D A

B

E D

C

B

A

1、定义:一般地,形如y=kx(k 为常数,且k ≠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 叫做比例系数。 特征:(1)k 为常数,且k ≠0 (2)自变量的次数是1

(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全体实数。 2、图象:

(1)正比例函数y= kx (k 是常数,k ≠0))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 kx 。必过点:(0,0)、(1,k )

(2)性质:当k>0时,直线y= kx 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 的增大y 也增大;当k<0时,直线y= kx 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 x 的增大y 反而减小。

二.一次函数

1、定义:一般地,形如y=kx+b(k,b 为常数,且k ≠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 =0 时,y=kx+b 即为 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特征: (1) k 不为零 (2)x 指数为1

(3)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全体实数

(4)b 取任意实数

2、图象:

(1)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是经过(0,b )和(-k

b ,0)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 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2)图像的平移: 当b>0时,将直线y=kx 的图象向上平移b 个单位;

当b<0时,将直线y=kx 的图象向下平移b 个单位.

(3)必过点:(0,b )和(-k

b

,0) (4)一次函数y=kx +b 的图象的画法.

根据几何知识:经过两点能画出一条直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先描出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

(三).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

(1)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关系式;

(2)将x、y的几对值或图象上的几个点的坐标代入上述函数关系式中得到以待定系数为未知数的方程;

(3)解方程得出未知系数的值;

(4)将求出的待定系数代回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中得出所求函数的解析式.

(四).当直线y=k1x+b1与y=k2x+b2平行时,k

1=k

2

且b

1

b2;

(五).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为

0.

2.求ax+b=0(a,b是常数,a≠0)的解,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3.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大于0.

4.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

在 x 轴上方的部分(射线)所对应的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1.平均数:

(1)算术平均数:一组数据中,有n 个数据n x x x ,,, 21,则它们的算术平均数为

n

x x x x n

+++=

21.

n 分别是 权的表示方法:比、百分比、频数(人数、个数、次数等)。

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4.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都是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都可用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不同点: 1)、代表不同

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常用来一代表数据的总体 “平均水平”。 中位数:像一条分界线,将数据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因此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众数:反映了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这三个统计量虽反映有所不同,但都可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都可作为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 2)、特点不同

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主要缺点是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这里的极端值是指偏大或偏小数。

中位数: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没有影响;它是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

众数:与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率的考察,其大小只与

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其缺点是具有不惟一性,一组数据中可能会有一个众数,也可能会有多个或没有 。 3)、作用不同

平均数:是统计中最常用的数据代表值,比较可靠和稳定,因为它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反映出来的信息最充分。平均数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整体平均情况,也可以用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标准。因此,它在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等。

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因为它只利用了部分数据。但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合适。

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因为它也只利用了部分数据。。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且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此时用该数据(即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

5.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极差反映的是数据的变化范围。

6.方差:设有n 个数据n x x x ,,

, 21,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2221)()(x x x x --,,…,,

, 2)(x x n -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 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

第四组组员:谢建元、宋金生、陈天虎、陈红兆、杨秀勇、陈鹏、

郭德凯

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定理

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定理 1.全等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把两个全等的图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5.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6.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7.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8.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9.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10.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经过线段中点而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3.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1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1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2)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高线和该边上的中线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高线和所对的角平分线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16.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17.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而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18.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9.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八年级下册数学公式定理

八年级下册数学公式定理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

初二数学公式定理大集合-(详细)

实 数 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整数 整数 零 有理数 负整数 正实数 实数 分数 实数 零 负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 π +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 等 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平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 2、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a (a ≥0) 0≥a ==a a 2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 -a (a <0) a ≥0 3、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a 的三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33a a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代 数 式 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 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运算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单项式 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b a 2314-,这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b a 2313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 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c b a 235-是6次单项式。 考点二、多项式 1、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注意:(1)求代数式的值,一般是先将代数式化简,然后再将字母的取值代入。 (2)求代数式的值,有时求不出其字母的值,需要利用技巧,“整体”代入。 2、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3、添(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 (2)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变号。 4、整式的运算法则 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整式的乘法:),(都是正整数n m a a a n m n m +=? ),(都是正整数) (n m a a mn n m = )()(都是正整数n b a ab n n n = 22))((b a b a b a -=-+ 2222)(b ab a b a ++=+ 2222)(b ab a b a +-=- 0()1(0)a a =≠ 11 ()(0)a a a -= ≠ 整式的除法:)0,,(≠=÷-a n m a a a n m n m 都是正整数 注意:(1)单项式乘单项式的结果仍然是单项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结果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因式中多项式的项数相 同。 (3)计算时要注意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同时还要注意单 项式的符号。 (4)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展开式中,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5)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 (6)),0(1 );0(10为正整数p a a a a a p p ≠=≠=- (7)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 商相加,单项式除以多项式是不能这么计算的。 考点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

初中三年数学常用公式定理大全

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 第一篇数与代数 第一节数与式 一、实数 1.实数的分类: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等;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 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实数 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3.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数a的绝对值, 记作∣a∣。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如:丨-_丨=;丨3.14-π丨=π- 3.1 4. 4.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 5.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 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6.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 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如:407000=4.07× 105,0.000043=4.3×10-5. 7.大小比较: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 反而小。

8.数的乘方: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 叫幂。 9.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 个数a就叫做x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 负数没有平方根. 10.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1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12.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13.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14.平方根易错点:(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不分,如 64的平方根为士8,易丢掉-8,而求为64的算术平方根;(2)4的平方根是士2,误认为4平方根为士 2,知道4=2. 15.二次根式: (1)定义: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16.二次根式的化简: 17.最简二次根式应满足的条件:(1)被开方数的因式是整式或整数;(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能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 18.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

(完整)八年级上数学定义公式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 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判定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的简易方法:较小两边之和大于第 三边(最大边)。 4、三角形四心:(1)重心:三条中线交点;(2)垂心:三条高的交 点;(3)内心:三个角平分线的交点;(4)外心: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o。 6、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7、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8、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9、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10、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11、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 边形的对角线。多边形一个顶点对角线为:(n-3)条多边形对角线总条数为:n(n-3)÷2 条 12、正多边形定义: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 边形。 13、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o 14、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o。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3、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 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 应角相等。 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SSS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等。 (3)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6、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1)角相等且两垂直;(2)垂线段相等】 7、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 角的平分线上。【(1)两垂直且垂线段相等;(2)角相等】

初中数学重要公式定律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完整版)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和定理大全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定理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0丨a丨=a;a≤0丨a丨=-a.如:丨-丨=;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5. 5、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 b)(a2-ab+b2)=a3+b3.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 6、幂的运算性质: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n=n. ⑥a-n=1 n a ,特别:()-n=()n.⑦a0=1(a≠0).如:a3×a2=a5,a6÷a2=a4,(a3)2=a6,(3a3)3=27a9, (-3)-1=-,5-2==,()-2=()2=,(-3.14)o=1,(-)0=1. 7、二次根式: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如: ①(3)2=45.②=6.③a<0时,=-a.④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8、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 24 b b ac -±- ,其中△=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并且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 ③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 9、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0时,y=kx(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10、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当k<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 11、统计初步:(1)概念:①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

初二数学公式大全

初二数学公式大全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初二公式定理大全 1、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4、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向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5、一般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7、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8、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即把它们的系数相加作为新的系数,而字母部分不变,叫做合并同类项。 9、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然后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10、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同。 1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12、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13、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14、单向式与单向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向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因式。 15、单向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6、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7、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这个公式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 18、两数和(或差)的平方=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积的2倍。这两个公式叫做(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 19、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20、同底数幂相加,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21、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22、单向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3、多项式除以单向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24、吧一个多项式化成了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像这样的式子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5、ma+mb+mc,它的各项都有一个公共的因式m,我们把因式M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由m(a+b+c)=ma+mb+mc,可得ma+mb+mc=m(a+b+c) 这样就把ma+mb+mc分解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其中一个因式是各项的公因式m,另一个因式(a+b+c)是ma+mb+mc除以m所得的商,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几何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

初中数学定理 公式汇编 一、数与代数 1. 数与式 (1) 实数 实数的性质: ①实数a 的相反数是—a ,实数a 的倒数是a 1 (a ≠0); ②实数a 的绝对值: ?? ? ??<-=>=)0()0(0)0(a a a a a a ③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二次根式: ①积与商的方根的运算性质: b a ab ?=(a ≥0,b ≥0) ; b a b a = (a ≥0,b >0); ②二次根式的性质: ? ? ?<-≥==)0() 0(2 a a a a a a (2)整式与分式 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n m n m a a a +=?(m 、n 为正整数); 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n m n m a a a -=÷(a ≠0, m 、n 为正整数,m>n ); ③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n n n b a ab =)((n 为正整数); ④零指数:10 =a (a ≠0); ⑤负整数指数:n n a a 1 = -(a ≠0,n 为正整数); ⑥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即 22))((b a b a b a -=-+; ⑦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2 2 2 2)(b ab a b a +±=±; 分式 ①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

值不变,即 m b m a b a ??=;m b m a b a ÷÷=,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代数式; ②分式的乘法法则:bd ac d c b a =?; ③分式的除法法则:)0(≠= ?=÷c bc ad c d b a d c b a ; ④分式的乘方法则:n n n b a b a =)((n 为正整数); ⑤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c b a c b c a ±=±; ⑥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bc cd ab b d c a ±=±; 2. 方程与不等式 ①一元二次方程 02=++c bx ax (a ≠0)的求根公式: )04(242 2≥--+-=ac b a ac b b x 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ac b 42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2 =++c bx ax (a ≠0)的根的判别式: ?>?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0,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函数kx y =的图象是过原点及点(1,k )的一条直线。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设)0(≠=k kx y ,则: ①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②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函数x k y = (k ≠0)是双曲线;

八年级数学必背几何定理定义公式之轴对称

八年级数学复习必背几何定理定义公式 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直线成轴对称。 2、轴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的性质: ①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④真命题: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几种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数量与位置: 图形对称轴的数量对称轴的位置是否中心对称图形 是 线段 2 线段本身所在的直线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角 1 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否等腰三角形 1 底边的垂直平分线否等边三角形 3 各边的垂直平分线否等腰梯形 1 两底中点所在的直线否矩形 2 对边中点所在的直线是菱形 2 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正方形 4 对边中点所在的直线 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是圆无数条经过圆心的直线是 正n边形n 当n为奇数时,各边的中 垂线;当n为偶数时,各 边的中垂线以及平分正n 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 线。当n为奇数时,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当n为偶数时,是中心对称图形。 普通平行四边 形 0 / 是 5、线段的轴对称性: 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②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6、角的轴对称性: ①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②在角的内部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③角的平分线是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7、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 8、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②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9、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10、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边三角形。 1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总结(附带背诵口诀)

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总结(附带背诵口诀)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b2-4ac(前提必须化成一般形式ax2+bx+c=0)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它的对角线。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并且平行,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菱形: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领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边平行,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矩形与正方形: ①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平分,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 ⑤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多边形: 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②多边形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和 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度

平均数:对于n 个数x 1,x 2 … x n ,我们把(x 1+x 2+…+x n )/n 叫做这个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记为12n x x x x n ++???+= 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方差公式:2222121()()()n s x x x x x x n ??= -+-+???+-? ?其中x 是n 个数x 1,x 2 … x n 的平均数 二、基本定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初中数学定义、定理(大全)

第一篇数与代数 第一节数与式 一、实数 1.实数的分类: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 3, ,0.231,0.737373…, , 等;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 如: π, ,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3.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数a的绝对值,记作∣a∣。正数的绝对值 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如:丨- _丨= ;丨3.14-π丨=π-3.14. 4.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 是0。 5.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 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6.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 数法. 如:407000=4.07×105,0.000043=4.3×10-5. 7.大小比较: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数的乘方: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 9.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a就叫做x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10.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1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 12.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13.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14.平方根易错点:(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不分,如 64的平方根为士8,易丢掉-8,而求为64的算术平方根;(2)的平方根是士,误认为平方根为士 2,应知道=2. 15.二次根式: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二次根式. 16.二次根式的化简: 17.最简二次根式应满足的条件:(1)被开方数的因式是整式或整数;(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能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 18.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9.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公式 20..二次根式运算注意事项:(1)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防止:①该化简的没化简;②不该合并的合并;③化简不正确;④合并出错.(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常用乘法公式或除法公式来简化计算,运算结果一定写成最简二次根式或整式. 21.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b2-4ac(前提必须化成一般形式ax2+bx+c=0)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它的对角线。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并且平行,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菱形: 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领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边平行,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矩形与正方形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平分,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

⑤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 菱形是正方形。 多边形: 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②多边形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 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 角和 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度 二、基本定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xx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最全的人教版初中数学常用概念、公式和定理教程文件

最全的人教版初中数学常用概念、公式和 定理

2017最全的初中数学公式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 都是有理数. 如:-3,,0.231,0.737373…,,.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0丨a丨=a;a≤0丨a丨=-a. 如:丨-丨=;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 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5. 5.被开方数的小数点每移动2位,算术平方根的小数点就向相同方向移动1 位;被开方数的小数点每移动3位,立方根的小数点就向相同方向移动1位. 如:已知=0.4858,则=48.58;已知=1.558,则=-0.1588. 6.整式的乘除法:①几个单项式相乘除,系数与系数相乘除,同底数的幂结合起来相乘除. ②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个项.③多项式乘以多项 式,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④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将多项式的每一项 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 7.幂的运算性质: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 )n=n.⑥a-n=n,特别:()-n=()n.⑦a0=1(a≠0). 如:a3×a2=a5,a6÷a2=a4,(a3)2=a6,(3a3)3=27a9,(-3)-1=-,5-2==,()-2=(-)2=,(-3.14)0=1,(-)0=1.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 数学公式定理汇集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公式定理汇集 十六章: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性质: (1)(a)2=a(a≥0);(2)= =a a2 (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a≥0,b≥0);=b≥0,a>0). (4)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c b a2 2 2= +,还可得c,b,a=; 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c b a2 2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定理中a,b,c及222 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222 a c b +=,那么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为斜边)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一.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角: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 边: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面积:①S=底?高=ah; 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⑤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一)矩形 a(a>0) a -(a< 0 (a=0);

1.矩形的性质 ①边:对边平行且相等;②角:四个角都是指直角;③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2.矩形的判定: ?????+边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三个角都是直角(一个直角)平行四边形(321?四边形ABCD 是矩形. (二)菱形 1.菱形的性质: ①边:四条边都相等;②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③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条对角线平分每组对角; 2.菱形的判定方法: ?????+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四个边都相等(一组邻边等)平行四边形(321?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菱形. (三)正方形 1.正方形的性质: ①边:四条边都相等;②角:四角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条对角线平分每组对角。 2.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一组邻边等矩形)(一个直角)菱形(一个直角一组邻边等)平行四边形(32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4)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5)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6)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7)对角线相互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四)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如图:∵DE 是△ABC 的中位线 ∴DE ∥BC ,DE=2 1BC (五)几种特殊四边形的面积问题 ① 设矩形ABCD 的两邻边长分别为a ,b ,则S 矩形=ab . ② 设菱形ABCD 的一边长为a ,高为h ,则S 菱形=ah ;若菱形的两对角线的长分别为 b , c ,则S 菱形=bc 2 1 ③ 设正方形ABCD 的一边长为a ,则a S 2=正方形;若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为b ,则 A D B C A D B C O C D B A O C D A B E D C 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