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件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2.在反应A+3B===2C+3D中,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9。
若2.3 g A与足量B充分反应,生成2.7 g D,则在此反应中,参加反应的B
与生成C的质量比为
( B)
A.3∶2
B.12∶11
C.8∶11
D.35∶33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3.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 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245
96
x
9.6 g
2x45=99.66g
x=24.5 g
故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30 g-24.5 g=5.5 g。
答: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5.5 g。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5.现有含一定杂质的高锰酸钾样品8.78 g,加热使之完全反应(杂 质不反应),制取了0.56 L氧气(对应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 g/L),试 计算: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解:设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x。
CH4=催=高化=温=剂=C+2H2
16
4
32 t
x
146=32x t
x=8 t
答:32吨甲烷裂解,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8吨。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能力题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0.在化合反应2A+B2===2AB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右图 所示,现将6 g A和 8 g B2 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 ( C )
C.②①⑤③④
D.①②⑤③④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4.四名学生计算 30 g 碳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以得到多少克 CO2 时,出现了以下几种算式(x 表示 CO2 的质量),其中正确的是( B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实例: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

如果要制取1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解:①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②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CaCO3 CaO+CO2↑③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00 56和量、未知量 x 1t④列出比例式,求解=x==1.8t⑤简明地写出答案答:需要碳酸钙1.8t。

【要点诠释】〔1〕化学方程式书写要正确,否那么会一错全错;〔2〕化学方程式中表达的是各纯洁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故只有纯洁物的质量才能代入计算;〔3〕质量单位要统一,在解题过程中,量后一定要带单位,未知量求出后也要带单位;〔4〕解题要严格按照格式书写。

知识点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标准格式及考前须知知识点一实例的标准解题格式如下: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 注意:未知数不能带单位CaCO3 CaO+CO2↑----------------------- 化学方程式一定要配平100 56x 1t -------------------------- 量不要忘记带单位=x==1.8t ------------------------- 计算结果要有单位答:需要碳酸钙1.8t。

【要点诠释】利用一种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出另一种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的计算格式是本课题的重点:一解二设最后答,化学方程〔式〕不能差;准确寻找质量比,纯量代入不掺假;所有单位要一致,列式计算解决它。

知识点三:几种常见的计算类型1.常规题: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求生成物〔或反响物〕的质量。

并且伴随着物质的体积、密度与质量间换算的有关计算。

(见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一〕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见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二〕3.巧解型:这类题主要是利用所给数据,找到量和未知量间的数量关系,间接解题〔见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三、四〕【要点诠释】由于化学方程式表达的是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假设给定物质的体积、密度等条件,应把物质的体积转化为物质的质量。

5.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5.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1.小明同学用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向2g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4%的过氧化氢溶液,充分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

请计算:(1)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g。

(2)理论上产生氧气的质量。

2.双氧水因生成物没有污染而被称之为绿色消毒剂,可用于家庭消毒,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小美同学为了测定一瓶医用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有关实验操作和数据如图所示:(1)生成的氧气为______克。

(2)该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3.钛(Ti)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等领域的一种重要金属。

在一定条件下,钛由四氯化钛(TiCl4)和金属镁反应而制得。

现有380 kg四氯化钛,可生产金属钛多少千克?4. 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6.0 g 放入大试管中进行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如下表: (已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 3 =====KCl+3O 2↑)反应时间/min 1.0 1.5 2.0 2.5 3.0 3.5 剩余固体质量/g5.14.54.24.084.084.08(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g 。

(2)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5. 称取12.5g 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 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 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6. 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 2O 3)炼铁的反应原理为Fe 2O 3 + 3CO====2Fe+3CO 2。

用含60%的赤铁矿石800t ,理论上可炼出纯铁多少吨?MnO 2△高温7. 实验室用100 g某盐酸(溶质为氯化氢)与足量的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充分反应,得到8.8 g二氧化碳,计算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5.3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2、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重难点)
新课引入:
现代火箭一般采用液氢做燃料,液氧做助燃剂,科学家是如何 精确计算出火箭发射所需添加的液氢和液氧的质量的呢?这就需要 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进行计算。
K2MnO4 + O2↑+ MnO2 32
(相关物质) 6.3g
x
(4)列比例式
2158 6.3g 32 x
(微观质量比 = 实际质量比)
(5)求解 (6)答
x 32 6.3g 0.6g 2 158
答:分解6.3g高锰酸钾,可得0.6g氧气。
新知学习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
72%
答:这种锌粒中锌的质量分数为72%。
注意事项 有关不纯物质的计算
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都是纯净物的质量。
如果遇到不纯反应物或生成物,应将不 纯物质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
不纯物质和纯物质质量间的换算: 纯物质的质量 = 不纯物质的质量 ×纯度(质量分 数)
题型二:有关质量和体积间的换算
典例 足量的镁带在标准状况下与11.2升的氧气(密度为1.43 g/L) 充分燃烧,可以生 成多少克氧化镁?
100g x
y
答:需要3550g氯气,生成3650g氯化氢。
解法②:设需要氯气的质量为x 。
H2 + Cl2 =
2
71
2HCl
100g x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氯化氢的质量为: 100g+3550g=3650g 答:需要3550g氯气,生成3650g氯化氢。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粉末共33.2g加热制取氧 气,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5.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5.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间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设置计算竞赛,看哪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更多的计算任务。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例如,在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计算方面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互相学习和提高。例如,让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计算过程和结果,给出建设性的意见。
3.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求解实际问题。
(二)问题导向
1.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讲解化学方程式计算步骤时,教师可以适时提问,让学生思考每一步骤的意义和作用。
2.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例如,从简单到复杂的计算题,让学生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例如,对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批改,指出错误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他们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求解实际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定义、表示意义、计算方法等方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例如,讲解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质量等方面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采用逐步呈现知识点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回顾一下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类型和化学计量数的基础知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支持。然后,我会引入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过程。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技巧,例如:如何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如何进行单位的换算等。最后,我会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不同,以及对单位换算的不熟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对于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程度不同的问题,我将提供更多的示例和练习,以及个别辅导的机会;对于单位换算的问题,我将进行专门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悉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结果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类型,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技巧和板书设计。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我会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这些习题涵盖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实验技能。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4.激励评价: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尝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引导思考: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计算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的责任感。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5.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原理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此外,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和化学计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技巧,特别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系数的确定。
2.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摩尔比例和质量守恒原理的应用。
3.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过程,包括计算方法的选取和计算步骤的掌握。
4.将化学方程式计算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7.反思与拓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组织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探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难点和解决策略,促进共同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将通过一个生活实例来导入新课。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视频,如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释放过程。通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会释放出来?”“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化学反应?”这样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5.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表达,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原理。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5.注重问题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在问题解决中收获知识。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3.鼓励学生积极完成作业,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
5.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对作业情况进行总结,表扬优秀学生,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节课通过生活实际和实验现象,创设了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这种情境创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还使他们认识到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4.反思与评价: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在总结自己学习过程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同伴之间的评价和教师的指导,学生找到了改进的方向,提高了学习效果。
5.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情境创设、问题导向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收获。
2.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实例: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

如果要制取1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解:①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CaCO3 CaO+CO2↑③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00 56和已知量、未知量 x 1t④列出比例式,求解=x==1.8t⑤简明地写出答案答:需要碳酸钙1.8t。

【要点诠释】(1)化学方程式书写要正确,否则会一错全错;(2)化学方程式中体现的是各纯净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故只有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计算;(3)质量单位要统一,在解题过程中,已知量后一定要带单位,未知量求出后也要带单位;(4)解题要严格按照格式书写。

知识点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格式及注意事项知识点一实例的规范解题格式如下: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 注意:未知数不能带单位CaCO3 CaO+CO2↑----------------------- 化学方程式一定要配平100 56x 1t -------------------------- 已知量不要忘记带单位=x==1.8t ------------------------- 计算结果要有单位答:需要碳酸钙1.8t。

【要点诠释】利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出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的计算格式是本课题的重点:一解二设最后答,化学方程(式)不能差;准确寻找质量比,纯量代入不掺假;所有单位要一致,列式计算解决它。

知识点三:几种常见的计算类型1.常规题: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并且伴随着物质的体积、密度与质量间换算的有关计算。

(见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一)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见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二)3.巧解型:这类题主要是利用所给数据,找到已知量和未知量间的数量关系,间接解题(见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三、四)【要点诠释】由于化学方程式体现的是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若给定物质的体积、密度等条件,应把物质的体积转化为物质的质量。

有些题目利用常规化学方程式不易解决的就要想办法看能否用差量法或者极值法等。

实际解题没有固定的模式,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规律方法指导]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就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涉及到的题型有选择、计算等。

1.对于常规题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来计算。

a.计算中可能用到的公式有:(1)质量=密度×体积(2)分解率=已分解物质的质量/未分解物质的质量×100%(3)某物质的质量分数=某物质的质量/含该物质的总质量×100%(4)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度b.计算中易发生的错误:(1)题意理解不清,答非所问。

(2)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使计算失去真正的依据。

(3)单位不统一,有时把体积直接代入计算。

(4)把不纯物质的量当作纯净物的量代入。

(5)粗心大意,求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出现错误。

解题时要注意认真分析题意然后仔细计算;对计算中易发生的错误要尽量避免。

2.有些题不需要写出化学方程式,直接利用质量守恒即可解决。

质量守恒法是利用变化前后物质质量保持不变这一原理进行求解。

运用守恒法的解题关键在于找出等量关系,往往从物质质量守恒或元素质量守恒着手。

[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一:基本计算题1、20g红磷完全燃烧可生成多少克五氧化二磷?(精确到0.1g)同时消耗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O2的密度是1.43g/L)(精确到0.01g/L)解:设可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为x,消耗氧气的质量为y。

4P + 5O2 2P2O54×31 5×32 2×142 =124 =160 =28420g y x= x==45.8g= y==25.8g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3g/L,所以25.8g氧气的体积为18.04L。

答:20g红磷完全燃烧可生成45.8克五氧化二磷,消耗的氧气的体积是18.04L。

【变式1】下面是某位同学做得一道计算题,请指出他的错误:题目:3.25gZn和足量的盐酸反应制取H2,问可制得H2的质量是多少?解:设可得H2为xg。

Zn+HCl==ZnCl+H2↑65 13.25g x65:1=x:3.25g x==211.25g答:可制得H2211.25g。

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二:利用质量守恒法计算题2、在A+B=C+2D中,已知2.9gA跟4.9gB完全反应,生成6gC,又知道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思路点拨】本题可以利用质量守恒法解,质量守恒法是利用变化前后物质质量保持不变这一原理进行求解。

【解析】由题意得知2.9gA和4.9gB是完全反应的。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产物C和D的质量之和应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因此生成D的质量为:(2.9g+4.9g)-6g=1.8g。

然后再根据AD反应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然后求出A的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解: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由题意得生成D的质量为:(2.9g+4.9g)-6g=1.8gA+B=C+2Dx 2×182.9g 1.8g= x==58答: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

【总结升华】运用守恒法的解题关键在于找出等量关系,往往从物质质量守恒或元素质量守恒着手。

举一反三:【变式3】将含有15gA,10gB,9gC的粉末状混合物充分加热,发生化学反应后,A剩余3g,B增加到25g,C已消耗完,并有气体D放出,反应过程中,各物质质量变化的比值A∶B∶C∶D为()A.5∶4∶3∶2 B.4∶5∶3∶2 C.3∶2∶4∶5 D.2∶3∶5∶4【变式4】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相互化合时,只生成30g新物质D,若再增加10gC,A与C正好完全反应,则A与B参加化学反应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在反应X+2Y====R+2M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A.23∶9B.16∶9C.32∶9D.46∶9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A.(A+B-C)克B.(A-B-C)克C.(A+B+C)克D.(A+C)克3.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

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 g时,B消耗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4.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们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穆朗玛峰活动。

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成功登顶。

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 g。

求:(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 g ·L -1)(2)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3)用这种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5.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的办法如下:取用8 g 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 g 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

请计算:(1)8 g 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下表中m 的数值应该为多少?(4)要得到280 kg CaO ,需要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千克?(化学方程式:CaCO 3 高温 CaO+CO 2↑)6.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泥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环境,其反应方程式为:2CaCO 3(粉末) + 2SO 2+ O 2====2CaSO 4+ 2CO 2。

(1)若100克废气中含6.4克二氧化硫,则处理100克这种废气需含碳酸钙(CaCO 3)80%的石灰石__________克。

(2)处理上述100克废气,可得到含CaSO485%的粗产品_________克。

7、甲醇是一种有毒、有酒精气味的可燃性液体.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反应:8CH3OH+nO2mCO2+2CO+16H2O.若反应生成1.8g水,请计算:(1)m的值是多少?(2)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规范的计算步骤)8、我国目前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和石油,含有硫的煤燃烧时生成的SO2会污染空气.(1)某火力发电厂每天燃烧含硫1.6%的煤100t,若煤中的硫全部转化为SO2,则该厂每天产生SO2_________t.为防止SO2污染,可将SO2通入石灰乳中生成Ca(HSO3)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2)国家标准规定工业废气中SO2含量不得超过0.15mg/m3.工业上测量SO2的含量时,可以根据反应:SO2+2H2O+I2=H2SO4+2HI.现取该厂废气样品1000L,用0.0254%的碘(I2)溶液2g刚好与之完全反应.则该厂排放的废气中SO2的含量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国家标准.(3)继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之后,人们又在开发以植物油、动物脂肪为原料而制得的生物柴油.在普通柴油中添加20%的生物柴油,能减少约70%的二氧化硫排放,可减少_________的形成,但不能缓解日益加剧的_________;开发使用生物柴油还有利于节省_________.9、某校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用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最后所得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要求写出解题过程)10.某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2.5g该样品与0.5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t1时间后(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以上操作,依次称得加热t2、t3、t4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加热时间t1t2t3t4剩余固体质量(g) 2.12 2.08 2.04 2.04(1)加热t3时间后,氯酸钾是否已经反应完全?_________;(填“是”或“否”)(2)求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3)求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11、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A()与B()反应生成C()的反应前后分子及数目的变化情况,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C.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1D.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2:312、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物质甲乙丙丁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B.只有丙物质属于单质C.反应物的分子总数不等于生成物的分子总数D.该反应中含硫元素的化合物有两种类型三:利用差量法计算题3、将若干克锌粒投入到50.6g稀硫酸中,称得反应完成后溶液的质量为63.2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