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

企业可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提示】

(1)发出存货不能采用后进先出法计量。

(2)期初存货+本期购货=本期销货+期末存货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提示】先进先出法下,当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如果存货的市价呈上升趋势则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

/(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某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某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四)个别计价法

【提示】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例】甲公司2×16年3月份A商品有关收、发、存情况如下:

(1)3月1日结存300件,单位成本为2万元。

(2)3月8日购入200件,单位成本为2.2万元。

(3)3月10日发出400件。

(4)3月20日购入300件,单位成本为2.3万元。

(5)3月28日发出200件。

(6)3月31日购入200件,单位成本为2.5万元。

要求:

(1)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A商品2×16年3月份发出存货的成本和3月31日结存存货的成本。

(2)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A商品2×16年3月份发出存货的成本和3月31日结存存货的成本。

(3)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A商品2×16年3月份发出存货的成本和3月31日结存存货的成本。

【答案】

(1)本月可供发出存货成本

=300×2+200×2.2+300×2.3+200×2.5=2 230(万元)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

=(300×2+100×2.2)+(100×2.2+100×2.3)=1 270(万元)本月月末结存存货成本=2 230-1 270=960(万元)

(2)3月8日购货的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300×2+200×2.2)/(300+200)=2.08(万元)

3月10日发出存货的成本=400×2.08=832(万元)

3月20日购货的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100×2.08+300×2.3)/(100+300)=2.245(万元)

3月28日发出存货的成本=200×2.245=449(万元)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832+449=1 281(万元)

本月月末结存存货成本=2 230-1 281=949(万元)

(3)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2230÷(300+200+300+200)=2.23(万元)本月发出存货成本=(400+200)×2.23=1 338(万元)

本月月末结存存货成本=2 230-1 338=892(万元)

常用的几种成本核算方法

常用的几种成本核算方法 1)、移动平均 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单位成本=存货成本/存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2)、全月平均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注:差价计算模块中原来就是按这种方法处理月综合差价率=(期初差价+入库差价)/(期初金额+入库金额)差价=出库金额*月综合差价率 3)、先进先出 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的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同时,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4)、后进先出 与先进先出发正好相反。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 5)、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指进行存货管理时存货以单个价格入帐 6)、计划成本法

存货计价方法

先进先出法(First In First Out、FIFO) 简介 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存货以先入库存货的单价 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先按存货的期初余额的单价 计算发出的存货的成本,领发完毕后,再按第一批入库的存货的单价计算,依此从前 向后类推,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货的成本. 先进先出法是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它是根据先购入的商品先领用或发出的假定 计价的。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额,比较接近市价。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 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的存货成本之 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实例 例一 假设库存为零,1日购入A产品100个单价2元;3日购入A产品50个单价3元; 5日销售发出A产品50个,则发出单价为2元,成本为100元。 先进先出法假设先入库的材料先耗用,期末库存材料就是最近入库的材料,因此 发出材料按先入库的材料的单位成本计算。 例二 对销售而言,先获得的存货先销售出去,使留下存货的日期离现在越近,存货价 值越接近现在的重置价值。在物价上涨时,此法会导致较低的销货成本,较多的盈余。 例如存货情形如下; 1、1月1日进货10个每个5元,小计50元。 2、4月1日进货10个每个6元,小计60元。 3、8月1日进货10个每个7元,小计70元。 4、12月1日进货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 假设在12月31日存货数量为15个,则期末存货价值为12月1日10个每个8 元小计80元,8月1日5个每个7元小计35元,总计存货价值为115元。 对电脑数据结构而言,称为排序的数据进出方式,从一端进,从另一端出,就好 像排队一样。 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区别 1、先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先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2、后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后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上述两种方法均指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而与存货本身实际发出先后顺序无关。

存货成本如何计算结转

存货成本如何计算结转?4种方法3个案例一文讲清! 计算结转存货成本总出错,“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总是分不清,应如何解决?在实务中,各位财务小伙伴是否遇到了这样的难题呢?别急,今天小编就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相关规定来帮您答疑解惑啦!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例1.2019年12月甲公司持有的某商品购销情况如下: 12月1日结存商品100件,单位成本为1万元;12月15日购入商品200件,单位成本为1.1万元;12月18日销售商品100件;12月20日购入商品100件,单位成本为1.2万元;12月28日销售商品250件。不考虑其他因素,按照先进先出法计算的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与月末结存的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本月可供发出的商品成本 =100*1+200*1.1+100*1.2=440万元 本月发出商品成本 =100*1+200*1.1+50*1.2=380万元 月末结存成本=440-380=60万元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例2.2019年12月甲公司持有的某商品购销情况如下: 12月1日结存商品100件,单位成本为1万元;12月15日购入商品200件,单位成本为1.1万元;12月18日销售商品100件;12月20日购入商品100件,单位成本为1.2万元;12月28日销售商品250

存货各种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存货各种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摘要】 存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采用不同的存货成本流转假设在期末结存存货与本期发出存货之间分配存货成本,产生了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如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等。由于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得出的计价成果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应根据经营管理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存货计价方法。本文分析了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同时提出了选择不同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 【关键词】 存货;存货计价方法;影响;建议 一、存货计价方法简介 (一)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以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去这一存货成本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先发出的存货按先入库的存货单位成本计价,后发出的存货按后入库的存货单位成本计价,据以确定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先进先出法进行存货计价,可以随时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从而保证了产品成本和销售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并且期末存货成本是按最近购贷成本确定的,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但采用该方法计价,有时对同一批发出存货要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成本计价,计算繁琐,对存货进出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从该方法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来看,在物价上涨期间,会高估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反之则低估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 (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月初结存存货数

量和本月各批次收入存货数量作为权数,计算本月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据以确定本月发出存货成本和月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平时每入库一批存货,就以原有存货数量和本批入库存货数量为权数,计算一个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据以对其后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相比,移动加权平均法的特点是将存货的计价和明细账的登记分散在平时进行,从而可以随时掌握发出存货的成本和结存存存货的成本,为存货管理及时提供所需信息。但采用这种方法,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工作量较大,不适合收发货比较频繁的企业使用。 (四)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或具体辨认法,是指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完全按照该存货所属购进批次或生产批次入账时的实际成本进行确定的一种方法。由于采用该方法要求各批发出的存货必须可以逐一辨认所属的购进批次或生产批次,因此,需要对每一存货的品种规格、入账时间、单位成本、存放地点等作详细记录。 二、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一)对企业损益的计算的影响 存货计价方法对损益计算有直接影响。如果期末存货计价过低,就会低估当期收益,反之,则会高估当期收益;而如果期初存货计价过低,就会高估当期收益,反之,则会低估当期收益。 (二)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计算的影响 存货计价对于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数额计算有直接影响,包括流动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等项目,都会因存货计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期末存货如果计价过低,

存货成本控制管理规章制度

存货、成本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存货日常管理,规范存货管理流程,合理使用存货,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存货,是指为生产、运行维护所需的,不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物资。 第三条存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工管理、合理调配、节约使用的原则。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与西安鑫垚陶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及子公司西安鑫垚高温科技统一保管,单独核算。 第五条原则上生产经营相关的由供应商给科技公司开票,与研发相关事项由供应商给陶瓷公司开票。 第二节物料分类管理办法 第六条公司根据物料基础特征属性分为专用材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包装物、其他材料、库存商品、在制品、发出商品等。 第七条仓库主要负责公司原材料的收发存管理,产成品的收发存管理。 第八条根据上述分类,公司系统自动设置物料编码。 第三节材料收发管理 第九条物料的取得按照实际成本入账,发出时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进行核算,期末在对存货进行全面盘点的基础上,对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预计其成本不可收回的部分,按单个项目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第十条原材料到货后须按规定抽样检验,合格后须经验收两人以上现场收货,一人收货一人核对,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是否与数量、规格型号、产地等一致,无误后方可入库,并按产地建立收发存统计台账,严格管理,严加记录。 第十一条对主要材料要严格存货发出和领用的审批权限,根据生产计划定额发料,对生产计划定额外的领料单,需主管副总签字特批。月末进行盘点,与统计员核对,无误后报财务部收发存盘点表。如账实有误,须立即查明原因,将结果上报总经理。 第十二条材料库管员对金额重大的主要材料的发放应根据审批手续齐全的材料领用单进行发货料,其他类别的材料占总采购金额比例较小,主要是零配件及其他消耗品,按常规方式管理。 第十三条原材料的发出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减少因库存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损失。 第四节成品发货管理制度

存货发出的四种计价方法及举例

存货发出的四种计价方法及举例 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存货以先入库存货的单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先按存货的期初余额的单价计算发出的存货的成本,领发完毕后,再按第一批入库的存货的单价计算,依此从前向后类推,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货的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例:某企业3月1日存货结存数量为200件,单价为4元;3月2日发出存货150件;3月5日购进存货200件,单价4.4元;3月7日发出存货100件。在对存货发出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的情况下,3月7日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为()元。 A.648 B.432 C.1 080 D.1 032 [答案] A [解析] 3月5日购进存货后单位成本=(50×4+200×4.4)÷(50+200)=4.32(元);3月7日结存存货的成本=(200-150+200-100)×4.32=648(元)。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例:某企业甲材料10月份的收发数额如下: (1)期初余额100件,单价10元; (2)10日收入50件,单价11元; (3)12日领用60件; (4)20日收入80件,单价8元; (5)26日领用120件。 要求: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该月份发出甲材料的单价及本月领用该材料的成本。(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发出单价为:(100×10+50×11+80×8)÷(100+50+80)=9.52元/件 因此本月领用材料的成本为(60+120)×9.52=1713.6(元)

存货成本计价核算例题

存货成本核算计价例题 【例题2·多选题】(2009年考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20×8年度发生的部分交易或事项如下: (1)10月5日,购入A原材料一批,支付价款702万元(含增值税),另支付运输费、保险费20万元。A原材料专门用于为乙公司制造B产品,无法以其他原材料替代。 (2)12月1日,开始为乙公司专门制造一台B产品,至12月31日,B产品尚未制造完成,共计发生直接人工82万元;领用所购A原材料的60%和其他材料60万元;发生制造费用120万元。在B产品制造过程中,发生其他材料非正常损耗20万元。 甲公司采用品种法计算B产品的实际成本,并于发出B产品时确认产品销售收入。 (3)12月12日,接受丙公司的来料加工业务,来料加工原材料的公允价值为400万元。至12月31日,来料加工业务尚未完成,共计领用来料加工原材料的40%,实际发生加工成本340万元。 假定甲公司在完成来料加工业务时确认加工收入并结转加工成本。 (4)12月15日,采用自行提货的方式向丁公司销售C产品一批,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下同)为200万元,成本为160万元。同日,甲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向丁公司收取货款。至12月31日,丁公司尚未提货。 (5)12月20日,发出D产品一批,委托戊公司以收取手续费方式代销,该批产品的成本为600万元。戊公司按照D产品销售价格的5%收取代销手续费,并在应付甲公司的款项中扣除。 12月31日,收到戊公司的代销清单,代销清单载明戊公司已销售上述委托代销D产品的20%,销售价格为250万元。甲公司尚未收到上述款项。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各项中,作为甲公司2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列示的有()。 A.尚未领用的A原材料 B.尚未制造完成的B在产品 C.尚未提货的已销售C产品 D.尚未领用的来料加工原材料 E.已发出但尚未销售的委托代销D产品 『正确答案』ABE 『答案解析』C选项,尚未提货的已销售C产品,销售成立,与所有权有关的风 险与报酬已转移,C产品不再属于甲公司的资产; D选项,来料加工原材料不是甲公司的资产,甲公司只需备查登记。 (2)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存货确认和计量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A原材料取得时按照实际成本计算 B.领用的A原材料成本按照个别计价法确定 C.发生的其他材料非正常损耗计入B产品的生产成本 D.来料加工业务所领用本公司原材料的成本计入加工成本 E.为制造B产品而发生的制造费用计入B产品的生产成本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库存是供应链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一个组织所储备的所有物品和资源,库存成本就是那些物品和资源所需成本,它还包括订货费、购买费、保管费。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考虑如何为企业开源节流。良好的物流管理可以通过提高库存周转次数、加快资金回转、降低运营成本。这里为您整理了库存成本计算方法,帮助您通过管理库存来改善客户服务水平、节约企业的成本支出,通过节流增加利润。 一、常用的几种成本核算方法 1)、移动平均 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 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 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单位成本=存货成本/存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2)、全月平均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 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 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 入存货数量) 注:差价计算模块中原来就是按这种方法处理 月综合差价率=(期初差价+入库差价)/(期初金额+入库金额)差价=出库金 额*月综合差价率 3)、先进先出 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 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 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的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于存货进出 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同时,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价值;反之, 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4)、后进先出 与先进先出发正好相反。 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 5)、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指进行存货管理时存货以单个价格入帐

存货成本的控制方法

浅谈企业存货成本的控制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深化成本管理也日益成为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因为,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更加关注成本,因此成本管理也必须更加科学。成本管理只有在对传统成本管理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吸收西方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的基础之上,才能正确把握方向。存货成本的控制在企业整个成本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存货控制的内容主要有存货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再订货的确定适时采购以及存货的库存控制等。本论文主要讨论存货的库存控制方法。当前比较科学的方法有ABC控制方法,JIT控制法。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控制方法,存货的内容控制制度在其方法体系中总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降低存货成本,必须先完善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制度。 关键词: 库存成本控制订单优化 ABC控制适时制 VMI库存控制 一、存货中的库存控制 (一)存货的概念、意义、发展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存的各种物资,如原材料、燃料、在产品、半成品、外购商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等凡是所有权归属企业的物资。按来源,企业的存货可以分为外购的、自制的、委托加工的、投资者投入的、接受捐赠的、盘盈的等各种类型。 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发展至今,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需要。虽然理论界一直在倡导新的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但收效不大,这一方面是由于认识上的不足,但主要还是因为实际操作上的缺陷,尤其是对于存货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我国会计实务界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和缺陷。 首先,在认识上,一部分企业仍然固执地认为存货是企业的资产,是财富的标志。这种观念直接导致了企业存货的大量积压,存货成本过大。其实,这已经是过时了的陈旧观念,戴尔公司总裁迈克·戴尔认为,“库存不是资产而是负债”,这句话道出了存货管理的深刻内涵。从性质上说,

存货成本差异计算公式

存货成本差异 1、存货成本差异额=存货的实际成本-存货的计划成本 2、存货的成本差异率=(期初存货的成本差异额+本期收入存货的成本差异额)/(期初存 货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X100% 3、发岀存货分摊的成本差异额二发岀存货计划成本X存货的成本差异率 4、发岀存货实际成本二发岀存货计划成本+发岀存货分摊的成本差异额 间接费用的分配 1、按定额耗用量的比例分配间接费用 各种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二该种产品的定额耗用量X分配率 各产品的定额耗用量二各种产品的单位耗用定额X该产品的实际产量 分配率=应分配的费用/全部产品的定额耗用量 2、按实际耗用的工时分配间接费用 各种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二该种产品的生产工时数X分配率 分配率=间接工资总额/全部产品生产工时总数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 1、直接分配法 各受益部门(产品)应分配的费用二辅助生产单位成本X该部门(产品)的受益数量 辅助生产单位成本二辅助生产费用总额/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总量 2、一次交互分配法 材料费用分配 1、重量(体积、产量)比例分配法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二该产品的重量(产量或体积)X分配率分配率二应分配的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加工重量(产量或体积) 2、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X材料单价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二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X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某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X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材料消耗量分配率二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

3、标准产量比例分配法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二该种产品的标准产量X标准产品的单位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标准产量=E (某种产品产量x该种产品系数) 标准产品的单位材料费用二材料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的标准产量外购动力费用分配 1、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 某产品动力用电费用二该产品生产工时x电力费用分配率 电力费用分配率二车间动力用电费用总额/该车间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 2、机器工作小时比例法 某产品动力用电费用二该产品机器工时x电力费用分配率 电力费用分配率二车间动力用电费用总额/该车间各种产品机器工时之和制造费用分配 1、生产工时比例法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二该产品的生产工时数x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二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时总数 2、机器工时比例法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二该种产品机器工时数x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二制造费用总额/机器工时总数 3、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二该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数x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二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人工资总数 4、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比例法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二该种产品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x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二制造费用总额/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总额 5、直接费用比例法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二该种产品的直接费用数额x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二制造费用总额/直接费用总额 6、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二该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X计划分配率

存货核算方法

存货核算方法 计划成本法核算 计划成本法1.1--购入原材料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计划成本法1.3--材料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异 贷:材料采购 计划成本法--材料入库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计划成本法--购入原材料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票据 购入原材料2.1--票到货未到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购入原材料2.2--货到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材料成本差异 购入原材料3.1--货到票未到暂估入账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购入原材料3.2--冲销暂估入账 借:原材料(红字)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红字) 购入原材料3.3--票到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购入原材料3.4--票到入库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材料成本差异

实际成本法核算 外购商品--货款已支付,材料已验收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外购商品(一般纳税人)1.1--采购时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外购商品(一般纳税人)1.2--货到时 借:库存商品 贷:在途物资 外购商品(一般纳税人)2.1--货到票未到 借:库存商品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外购商品(一般纳税人)2.2--冲销暂估入账 借:库存商品(红字)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红字) 外购商品(一般纳税人)2.3--收到发票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小规模纳税人(料票同时到达的实际成本法核算) 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 小规模纳税人(料未到票到的实际成本法核算) 借:在途物资 贷:应付账款 小规模纳税人(料到的实际成本法核算)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存货的其他核算 周转材料的核算 购入包装物1.1 借:周转材料 贷:银行存款 生产领用包装物1.2 借:生产成本 贷:周转材料

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对于性质和用途相似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企业在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时,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四种方法。企业 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 的成本。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 (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 成本的一种方法。 (四)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其特征是注重所发出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之间的联系,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即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在实际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会计处理,个别计价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发出存货的计价,并且个别计价法确定的存货成本最为准 确。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归纳1.doc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总结1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总结 由于同一种材料、商品购进的时点不同其单价是不同的,所以在商品发出时要考虑用哪个价格确定其发出成本。根据会计准则,存货在发出的时候可以选择使用某一种计价方法,选用之后不得随意变更。 1、先进先出法:假定先购进的货物先发出,并据此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使用这个方法计价时,注意区分购进和发出两个方向,也要注意同一批次购进但分多次发出的货物在发出时的衔接。 2、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平时不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月末根据各种价格的商品成本之和除以商品的总数量计算出平均单价,并据此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3、移动加权平均法:每购进一次货物计算一次单价,发出时以最近一次的平均单价计算。在一个会计期间内,购进货物有多少次,就需要计算单价多少次。 4、个别计价法:逐一辨认并确定各批发出存货的成本。计算最准确,工作量最大,一般适用于单价较大的货物。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不止上述四种,由于其它计价方法在考试中没有要求,因此大家只需掌握上述四种计价方法,会用这些方法准确计算存货的发出业务。

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构成与心得4 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构成与心得 1香港房地产市场结构 香港房地产市场是以政府提供的公共组屋为主,私营住房为辅的二元化市场结构,其中政府提供的公共组屋占总住宅物业的50%左右,公共组屋政策成功地解决了香港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从下列表2所反映额数据可以看出,香港政府致力于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多年来始终使公共组屋保有量维持在房屋总数的50%左右.从2001年以来,公共组屋占住宅总数的百分比呈下降的趋势,原因之一是香港居民的私有住宅有效需求在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居民有能力购买私人住房,住房的自有率在持续地上升;二是随着近年房价的持续升高,香港房地产市场预期较好,推动了香港地区住房私有化率的提升. 香港的房地产市场以二手房市场为主,每年的落成量(获发占用许可证的楼宇数量)所占比例较少.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2012年香港统计年刊》中反映:至2001年以来,香港私人住宅单位落成量出于持续下降的趋势,由2001年的16579套下降至2011年的9449套,下降幅度达43%.公营租住房屋从2007开始停止开发,完全依靠公共组屋的市场存量满足需求.香港房地产结构对于构建我国合理的房地产市场结构的启示一是加大政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与运用

摘要 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存货成本的计算,对于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及所得税都有较大的影响,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对企业会计核算有着重要的影响。 无论工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存货都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出售或耗用而储存的有形资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等。 现行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实际成本计价法和计划成本计价法两大类,实际成本计价法在实际运用中又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 本文从比较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利弊,并试图最终为企业合理选择适合的存货计价方法提供有效的意见。 关键词:存货;计价方法;比较;分析;运用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与运用 (3) 一、现行存货计价方法的种类 (3) 1.个别计价法 (3) 2.先进先出法 (4) 3.后进先出法 (4) 4.平均成本法 (4) 4.1加权平均法 (4) 4.2移动加权平均法 (5) 二、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及其对企业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 (5) 1.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 (5) 1.1使用目的不同 (5) 1.2对存货资产账面价值的计量不同 (6) 1.3对损益的影响不同 (7) 1.4对当期应纳税额的影响不同 (7) 1.5适用条件不同 (7) 2.对企业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 (7) 2.1对期末存货价值以及本其利润的影响 (7) 2.2对企业财务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 (8) 2.2.1存货计价方法对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性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 (8) 2.2.2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获利能力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 (8) 2.2.3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比率指标的影响 (8) 2.2.4存货计价方法对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分析指标的影响 (8) 三、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运用 (9) 1.存货的自身特征及存货管理要求 (9) 2.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和业绩评价 (9) 3.税收筹划的需要 (10) 四、存货计价方法的性质 (10) 1.客观性 (11) 2.重要性 (11) 3.谨慎性 (11) 4.目标性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新会计准则中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长春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新会计准则中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杨昆昆 指导教师 成绩 2009年6月2日

摘要 摘要: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它的积压或者数量过多都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展开。因此企业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直接影响着企业资产价值、产品成本及经营成果的核算。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直接影响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和销售成本的计算,进而对企业的利润、税收负担、现金流量财务比率等产生影响。 随着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其中新会计准则对存货计价的方法作出新的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这是我国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总体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长久发展,也有利于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活动。 关键字:新会计准则,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应用

Abstract Inventory is a very important business assets, total assets in the enterprise a larger share of it too much of the backlog or the number of enterprises will affec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activities. Therefore choose the inventory valuation method with a direct impact on the value of enterprise assets, product cost and operating results, accounting. Different methods of inventory valuation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value of inventory at the end of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alculation of cost of sales, and profits of enterprises, the tax burden on financial ratios such as cash flow impact. With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accounting and gradually speed up the process, in which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inventory valuation methods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enterprises should adopt FIFO method, the weighted average method or the issue of individual inventory valuatio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actual costs, the abolition of the backward first-out method. Thi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accounting system for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conduciv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but also conducive to China's enterprises to better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ctivities. Key Words: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issued inventory valuation methods, application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商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即购进价格。由于批发商品的进货渠道、进货批量、进货时间和付款条件的不同,同种规格的商品,前后进货的单价也可能不同。除了能分清批次的商品可以按原进价直接确定商品销售成本外,一般情况下,出售的商品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一个适当的进货单价,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确定库存价值,据以核算商品销售损益,以反映经营成果。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顺算法的计算公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X进货单价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数量X进货单价 倒算法的计算公式: 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X进货单价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按照以上计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点,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 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单价=(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月初存货成本)/ (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月初存 货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 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 注:差价计算模块中就是按这种方法处理 月综合差价率=(期初差价+入库差价)/(期初金额+入库金额) 差价=出库金额X月综合差价率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计算结果亦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 于经营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 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加权平均法一个月计算一次单位成本,而移动平均法每收进一次存货,就计算一次单位成本。 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 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本批发出存货成本=本批发出存货数量X存货当前移动平均单价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企业存货的成本核算方式

企业存货的成本核算方式 高顿网校友情提示,最新承德会计资格考试网上公布相关企业存货的成本核算方式等内容总结如下: 在存货计算的实务中,先进先出的采购发票与暂估不一致,存货核算出库成本如何计算呢?例如:物料A上月采购1000件,发票未到,估计价格6元入库;本月发票入账价格为8元,类似此种情况在存货计算上如何处理? 一般企业存货有两种核算方式——标准成本制和实际成本制。对于标准成本制的结算模式,进出库存的单位成本均以标准成本入账,月中如遇标准成本更改,月底计价时,将追溯至月初的第一笔交易信息,保证标准成本的统一性。 在ERP系统中,与标准成本计算相关的单据主要包括领料单、退料单、入库单、进货单、退货单和调拨单等单据,最终均以同一价格核算。标准成本多用于生产入库模式计算,一般需要给定标准人工费、标准的制造费、标准材料费和标准加工费用等,通过逐级卷算确定存货成本。 实际成本制的计价方法有如下几种:月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和分批认定法等。月加权平均的目的是让本月份耗用的单位成本一致化。如果两次进货的进价不同,为了让同一月份的领料单位成本一致,那月底一般要对进货的材料重新统一计价,ERP系统会依照系统设置自动完成。 下面以一个例子来分析(表一): 月加权平均单价=(2000+3000+1500)/(100+100+100)=21.667 月加权计算后的单价及金额变动如(表二): 先进先出法是按照存货的流转顺序,采取先收入的存货先发出的原则,并根据这种假定的成本流转顺序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经营活动受存货形态或存货变质度的影响较大的企业,一般采用先进先出法来确定其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仓库实务上的先进先出和财务存货核算上的先进先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本文里的先进先出,指的是财务存货核算意义上的先进先出的计价方法。与加权平均法比较,先进先出法对成本、利润和所得税的影响主要体现如下:当存货总体上升时,存货核算结果是最高的期末存货结存、最低的销货成本和最高的毛利;当存货成本下降时,存货核算结果得到最低的期末存货、最高的销货成本和最低的毛利。 下面以一个例子来分析: 9日以10元价格购入50件产品A,10日以9.5元价格购入10件产品A. 11日领出30件A产品,11日的领料细节为: 领出9日入库物料30件,单价10元,金额300元。 12日以11元价格购入20件产品A. 15日领出35件产品A,15日的领料细节为: 领出9日购入物料20件,单价为10元,金额200元。 领出10日购入物料10件,单价为9.5元,金额95元。 领出12日入库物料5件,单价为11元,金额55元。 合计:领出35件,总金额350元,单价即为10元。 分批认定法,又称个别计价法或具体辨认法,指对每次出库的物料进行个别辨认,看属于哪批或哪几批入库,然后分别按照所属各批的入库成本来确定出库成本。通常适用于体积大、成本高、数量较少的物料,或需要进行订单成本核算的业务背景(例如CTO)。在ERP系统中运用分批认定法,一般是结合“批号”来实现。由于同一批号可能存在多笔入库,分批认定法的出库成本就有多种计算方式以供选择:批内先进先出,批内加权平均等。批内先进先出,本质上仍是先进先出核算方法。只是在“品号+批号”两个维度,进行先进先出核算。 回到我们开始的问题,企业在日常采购活动中,暂时未收到结算发票,但已拥有所采购的生产原料或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