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ppt说课课件.ppt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五下《草船借箭》ppt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五下《草船借箭》ppt课件

北魏(曹操)
打败
攻打
西蜀(刘备) (诸葛亮)
联合 派诸葛亮
东吴(周瑜) (鲁肃)
诸葛亮:字孔明,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 政治家和军事家。 政治家和军事家。 周瑜:字公瑾,三国时东吴名将, 周瑜:字公瑾,三国时东吴名将, 总督东吴兵马。 总督东吴兵马。 鲁肃:字子敬,三国时东吴名将, 鲁肃:字子敬,三国时东吴名将, 周瑜死后,总督东吴兵马。 周瑜死后,总督东吴兵马。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的政治家、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的政治家、 军事家。汉献帝时为丞相, 军事家。汉献帝时为丞相,后建立三国 时的魏国。 时的魏国。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哭周瑜 假戏真做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草船借箭 满载而归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斩马谡 不念旧情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焚香弹琴 故弄玄虚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穿针 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字孔明,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 琅琊郡阳都人( 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 县)。少年时父母双亡,逐随 )。少年时父母双亡, 少年时父母双亡 叔父避乱荆州, 叔父避乱荆州,隐居于南阳隆 常自比管仲、乐毅, 中,常自比管仲、乐毅,爱唱 梁父吟》 结交庞德公、 《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 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 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 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 崔州平、徐庶等名士。 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 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 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神机: 神机:灵巧的心思达到 神奇的程度; 巧妙; 神奇的程度;妙:巧妙;算: 谋划。惊人的机智, 谋划。惊人的机智,巧妙的 谋划。形容有预见性, 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 判断情势,决策高明。 判断情势,决策高明。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PPT优秀课件说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PPT优秀课件说课

迫不及待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将计就计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试探
“只要三天。”
胸有成竹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严肃威胁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
造不好,甘受惩罚。”
态度坚决
• 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读出来诸葛亮 和周瑜两个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
1、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真正目的 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
神机妙算“识人心”
“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不过不
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
详 雾散了就回去。” 解
体会:诸葛亮知道鲁肃忠厚老实,不会向周瑜透露他的计
划;又知道曹操生性多疑,看到江上雾那么大,不会轻易出兵,
•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 什么是“军令状”?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周瑜为什么高兴?
• 军令状: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 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
• 诸葛亮在做“草船借箭”的准 备工作时,寻求了谁的帮助? 为什么?
借箭的准备工作
1、二十条船,每条船三十名军士。
第三段(6—9自然段):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 箭。
第四段(第10自然段):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 叹不如。
1. 周瑜很( 妒忌 )诸葛亮的才干,用 ( 造十万支箭的任务 )来为难诸葛亮。这是 草船借箭的( 起因 )。
2. 诸葛亮用( 草船借箭 )的妙计来对付周瑜 的暗算,这是草船借箭的( 经过 )。
3. 诸葛亮如期( 交箭 ),周瑜的阴谋 (失败),这是草船借箭的( 结果)。

《草船借箭》优秀ppt课件

《草船借箭》优秀ppt课件

外表英俊
周瑜容貌俊美,被誉为“ 美周郎”。
心胸狭窄
他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多 次设计陷害诸葛亮,表现 出心胸狭窄的特点。
善于指挥
周瑜是东吴的都督,善于 指挥水军,曾取得赤壁之 战的胜利。
曹操:多疑奸诈,善于权谋
多疑猜忌
曹操性格多疑,对周围的人充满猜忌 和防范。
雄才大略
曹操是魏国的奠基人,具有雄才大略 和远见卓识。
奸诈狡猾
他善于运用权谋和诡计,为了达到目 的不择手段。
鲁肃:忠厚老实,为人诚恳
忠厚老实
鲁肃性格忠厚老实,对朋友和君 主都非常忠诚。
为人诚恳
他为人诚恳正直,不善于说谎和欺 骗。
顾全大局
鲁肃在草船借箭中顾全大局,协助 诸葛亮完成了任务。
03
故事情节分析与解读
草船借箭起因及经过
01
02
03
04
周瑜妒忌诸葛亮才能, 设计陷害
战略眼光
诸葛亮在草船借箭之前,就已经 对敌我双方的形势进行了深入的 分析和判断,制定了周密的计划 ,体现了他的战略眼光。
全局观念
诸葛亮在考虑问题时,总是从全 局出发,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利 益,这种全局观念对于培养学生 的综合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培养
团队合作精神
草船借箭的故事中,诸葛亮并不是单枪匹马地战斗,而是与周瑜等将领紧密合 作,共同完成了任务,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05
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生动形象的人物描绘技巧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刻 画人物性格,如诸葛亮的沉稳、
周瑜的嫉妒、曹操的多疑等。
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的 差异和矛盾,增强故事的戏剧性

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独白 ,揭示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使读

3《草船借箭》课件(共65张PPT)

3《草船借箭》课件(共65张PPT)

浏览全文,请用一个词来概括诸葛亮。
神机妙算
自读结果部分,请思考: 1、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造成这结果的原 因是什么?
成功原因:天时——大雾天 地利——顺风顺水 知人心——周瑜:妒而聪明 鲁肃:忠厚守信 曹操:谨慎多疑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 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神机:灵巧的心思达到神奇的程度; 妙:巧妙; 算:谋划。
2、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 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不顾个人恩怨, 以国家利益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才答应三天造十 万支箭,并且愿意立下军令状
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 战胜曹操的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另一方面 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 欣然地立下了周瑜想置他于死地的“军令状”,表现 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再受箭 调转船头 受箭
擂鼓呐喊
一字摆开
靠近曹营
谢箭回营 连船
●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
第三段(6—9自然段)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 箭。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诸葛亮如期交箭,周 瑜自叹不如。小结: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默读起因部分,请你思考:
1、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 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 亮,于是以共商军事,作战急需用箭为名, 暗里是设下陷阱,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 承担造箭任务。从周瑜不动声色的话中反映 出他的险恶用心。
◎ “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 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 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 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说课教学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说课教学PPT课件
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 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精读课文
诸 葛 亮
懂 地 利
谁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 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 算。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
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 地放回20多里,追也来不及了。
精读课文

诸葛亮为何让船一字摆开?



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

利 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大。
拓展延伸
蜀 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课后练习
一、同桌之间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互相 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呢,课 下找一找其中的故事读一读吧。
精读课文
诸葛亮为什么擂鼓呐喊?


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

懂 攻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
地 利
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
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精读课文

诸葛亮为何让船开始船头
葛 朝西,后来船头朝东?


这样既能两面射箭,又可保
地 利
持船体平衡,又便于箭满后顺风
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
3 回读课文 类化研究
只要三天。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紧 逼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
沉 着
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应 对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 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 “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 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 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 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 算,回来报告我。”

五下草船借箭ppt课件

五下草船借箭ppt课件

草船借箭在历史上的地位争议
01 总结词
关于草船借箭在历史上的地位 和影响,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和 争议。
02
详细描述
一些人认为,草船借箭是三国 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展示了 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华,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认为 ,这个故事已经成为中国文化 的一部分,被广泛传播和传承 。
03
总结词
04
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草船借 箭在历史上的地位被过度夸大或 误解了。
03
草船借箭的影响
对三国格局的影响
草船借箭是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这一事件,曹操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 的巩固,而孙权和刘备则开始意识到彼此之间的利益和合作 ,从而形成了更为紧密的关系。
草船借箭后,曹操的军队在长江以北的地区得到了更为稳固 的控制,这使得他能够更好地应对来自北方的威胁,同时也 为他进一步南下扩张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的时期之一,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草船借箭的起因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 的赤壁之战前夕。
当时,东吴与蜀汉联手抗曹,但 东吴的弓箭不足,无法应对曹军
的进攻。
为了解决弓箭不足的问题,东吴 的大都督周瑜想到了一个计策, 即利用草船借箭来获取曹军的弓
箭。
诸葛亮的人物介绍
总结词
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草船借箭违背了战争道德 和公平竞争的原则。
详细描述
一些人认为草船借箭是一种巧妙的战术,展示了 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战略眼光。他们认为,在战 争中运用智慧和计谋是合理的,可以达到更好的 战争效果。
详细描述
他们认为,使用欺诈手段获取胜利是不可取的, 这种行为可能会破坏战争的公正性和诚信原则。 此外,他们还指出,草船借箭可能会给士兵带来 不必要的风险和牺牲。

5草船借箭课件(共23张PPT)

5草船借箭课件(共23张PPT)


周瑜 阴谋失败
诸葛亮:胸有成竹
鲁肃 担心、害怕 宽慰、解释
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 帮帮我的忙。
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 忙?
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 多名军士……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 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 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 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突出中心:在选择材料时,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围绕中心思想来组织材料。这
样可以让文章更加有重点和条理,避免偏离主题或文不对题。
公开课教案
学习课文
总结技巧(一)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小学升初中的作文选材技巧如下: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他是怎样想到这个计策的?这
部编版教材 五年级语文下
(第二课时)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想要加害于他。 诸葛亮在鲁肃的帮助下,用妙计向曹操“借箭”。 诸葛亮按期交箭。
思考: 文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诸葛亮的
神机妙算?可以在感触最深的地方写 下你的批注。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 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 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 “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 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 “不用问,去了就知道。”
关注细节:选择具有细节的材料,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可以选择一些自
己亲身经(2历)的教小师引故导事学、生场思景考等:为,什通么过诸细葛节亮描要用写草来船表借现箭主?题这个和故中事心有思什想么。启示?

5《草船借箭》课件(共29张PPT)

5《草船借箭》课件(共29张PPT)
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大吃一惊,长叹 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起因 周瑜妒忌诸葛亮,布置造箭任务。 经过 诸葛亮准备造箭。 高潮 诸葛亮借箭。 结果 诸葛亮借箭成功。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智,想陷害诸葛 亮,让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 主动立下军令状——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诸葛亮不慌不忙,向鲁肃借了船,用计谋 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诸葛亮借到了箭, 立下奇功,鲁肃、周瑜心服口服。
诸葛亮知道曹操是一个小心、谨慎、多疑的人。
除了曹操,诸葛亮还了解谁?
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 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 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高密吗?
鲁肃——忠厚老实 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心胸开阔 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 曹操——生性多疑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 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除了算准三天后有大雾,诸葛亮 还作了一些巧妙的安排,具有有哪些?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 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 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 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知人心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 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周瑜 鲁肃
诸葛亮 曹操
诸葛亮
帅三军的元帅, 相当于现代的总 司令或国防部长。
鲁肃
东吴的一个将领
因为孙刘联盟,诸 葛亮和周瑜、鲁肃才会 一起做事,对抗曹操。
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说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找准关键词
尝试概括故事的结果
诸葛亮 ——诸葛亮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借到 ——事情的最终结果是诸葛亮借到了箭。 心服口服 ——故事最后写道:“鲁肃见了周瑜,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感悟: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 清。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 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 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品读感悟: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 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 草把子,排在船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 十万支箭。”
2020/5/16
(二)、说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引导学生大胆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并互相解决。(这是能力的培养) 2、理解课文内容,品读课文,总结出诸葛亮草船 借箭成功的原因。(这是过程与方法的培养。) 3、从故事中具体的人和事中得到启示,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以及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 襟。(这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三)、说重难点:
4、202相0/5/16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
在学生潜心探究了诸葛亮妙算的基础上, 抓住诸葛亮的神秘一笑,和周瑜到底哪些地 方不如诸葛亮,这两个关键点进行启发点拨, 以便引导学生感悟文中主要人物性格的深刻 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 人物的形象把握更加准确,并相机进行思想 教育,进一步深化了探究的效果。
2020/5/16
(二)、设境质疑,触发探究。(提出有价值的 问题。)
1、老师设境:让学生猜一猜,困扰老师的是文中的一 个什么问题。
2、学生读文,猜问题。
(设计意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的源泉藏在深处,你 得去挖掘,才能发现它。这一环节,我通过创设猜问题 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初读探究的强烈兴趣,能较好地发 挥学生探究的自主性、主动性。同时这一初读环节的实 施,还有助于学生感知课文的“语表层”,形成初步的 整体印象,为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2020/5/16
三、说学法:
以品读感悟为主,采用猜一猜,画 一画,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演一 演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及听 说读写等基本的语文素养。
2020/5/16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引入新课 2、设境质疑,触发探究。 3、出示专题,重点探究。 4、巧问设疑,深化探究。 5、总结课文,疑难探究。 6、课外扮演,拓展延伸。
2020/5/16
(三)、出示专题,重点探究。(品 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老师公布心中困扰的那个问题,并用 课件显示本节课的重点探究专题: 诸葛亮
“神机妙算”表现在什么地方? 2、布置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课文中的哪些材料与这 个问题有关,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旁边写感悟。 3教师用课件出示回答问题格式
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1、老师设疑:文中描写诸葛亮语言时,只有一 处提示语的中间用了一个修饰限制的词语,那就
是一个笑字,请联系课文,想想诸葛亮在笑谁, 为什么而笑。
2、让学生在读文思考的同时,用课件出示回答 格式:“诸葛亮在笑——(谁),笑他的—— (什么性格),这是一种——的笑。 3、师小结,相机引出第二个问题:周瑜倒底哪 些地方不如诸葛亮?请你把想到的写下来。
1、学习课文,从文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引导学生大胆提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互相 解决。
2020/5/16
二、说教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提倡多角度 的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阅读能 力。再加上课后思考题中有训练学生的提问 能力,我将本文的教学方法设计为自主、合 作、探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 究问题能力。
2020/5/16
汇报形式:
我认为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什 么),我的根据是—————— (读一读文中的 材料),然后再具体说说我是怎么根据这个材料 想到的。
知天文2020/5/16识地理
熟人心
有计谋
品读感悟:
诸葛亮说:“……不过这事不能让都督知 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 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 说诸葛亮用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配三十 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 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品读感悟: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 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 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 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驽手朝他们射箭,不 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多名 弓驽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2、在学生合作探究专题的过程中,老师深入课堂巡视、点拨, 以及要求学生按照定规则来交探究性阅读的效率。
3、在学生汇报过程中,适时适度出示重点语段课件,让学生品 读感悟,进一步深化对诸葛亮人物形象的认识。
2020/5/16
(四)、巧设疑问,深化探究。( 了解文中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 去。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2020/5/16
设计意图:
1、出示专题探究是本节阅读课的关键,我用课件出示困扰心 中的那个问题,(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什么地方?)其实就确 立本节课重点探究专题,因为这个问题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 它涵盖了课文的最大内容;第二,它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需要花 一番精力研究、探索;第三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为它的答案 是多元的,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个性。第四,它是逆向性,因 为它必须根据文中已知内容去推断未知,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能 力。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一)、说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选自《三国演义》,课文主要写了周瑜
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枝箭的任务来为 难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草船借箭的方法向曹 操借到十万多枝箭,最后令周瑜不得不自叹不如。 文中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宜引导学生品读,体会人 物性格,同时,课文的思考练习主要设计了引导学 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的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