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模块四:学科知识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真题(分章节整理)

教师资格证真题(分章节整理)

模块一教育根底学问与根本力气一、单项选择题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问传授而无视力气培育的理论是〔〕A.形式教育论B.实质教育论C.传统教育论D.现代教育论3.明确提出“教学永久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4.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提倡的“三中心”是A.儿童、教材、活动B.教师、活动、阅历C.儿童、活动、阅历D.教师、阅历、教材5.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争论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 世纪 20-30 年月教育正反两方面阅历,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A.《一般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6.世界上最早特地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孟子》7.苏联十月革命成功后,特地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的教育家是A.克鲁普斯卡娅B.加里宁C.马卡连柯D.凯洛夫8.最早在大学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A.梅伊曼B.赫尔巴特C.洛克D.康德9.对童年期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学问和浅显的过程,在教学方法上多承受直观教具,这表达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进展的哪一个特点〔〕A.稳定性B.阶段性 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10.学校体育的根本组织形式是〔)A.体育课B.课外体育熬炼C.体育竞赛D.运动队训练11.在外部条件大致一样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以下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进展的影响( )A.遗传素养B.家庭背景 C.社会环境 D.个体能动性12.在影响人的身心进展的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进展中起〔〕A.打算作用B.动力作用C.主导作用D.根底作用13.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新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艺术常识

新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艺术常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艺术常识模块四文化素养——艺术常识一、美术、建筑1.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村的石器都是比较精致的磨制石器。

2.《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

3.东晋时期顾恺之提出绘画要“以形写神”,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六法”,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

4.法国19世纪画家米勒的代表作品为《拾穗者》和《时装美女》。

5.法国雕塑家罗丹为巴尔扎克创作雕像为《巴尔扎克像》。

6.《照夜白图》是唐代的韩于的作品。

7.《历代名画记》是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的作品。

8.《秋郊饮马图》是元代画家赵孟的作品。

9.《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

10.帕提农神庙是为保护雅典娜建造的,也是平民百姓欢庆节日的庙宇。

11.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中发现的史前壁画上,有20多个旧石器时代动物的形象,其中包括野牛、野猪、母鹿等。

12.我国现存最早的岩画是江苏省连云港市郊锦屏山的将军崖岩画,属于新石器时期,距今有三、四千年历史。

主要内容为人画、兽面、农作物以及各种符号。

13.在距今5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国猿人居住的周口店山洞口,遗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十分粗糙的打造石器。

14.原始民族喜欢红色一类的强烈色调,山顶洞人在他们同伴的尸体旁撒上抗物质的红粉,山顶洞人装饰品都是红色。

15.19世纪以来,在欧洲的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发现了不少史前洞内壁画,如的阿尔塔米拉洞、拉斯科克斯洞等。

16.《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作品,《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的作品。

17.20世纪20年代在欧洲美术界出现了西班牙画家达利的油画《记忆的永恒》。

18.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美术方面则以法国画家摩罗,德国画家勃克林等人为代表。

19.佛教四大名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

2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米开朗基罗的杰出作品是西斯庭教堂的天顶画《创世纪》;西斯庭教堂中另一幅祭坛画《西斯廷圣母》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作品,拉斐尔在梵蒂冈为教皇签字大厅绘制的三幅壁画为《雅典学院》、《巴那斯山》和《圣典辩论》。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

A.计划B.实施C.检查D.总结解析:答案B,班级管理的计划是导向作用,实施是中心环节,检查是后续工作,总结是反思,为今后做准备。

2.我国古代教育家中,提出“仁有四心”,主张教育目的为“明人论”的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解析:答案B,孟子提出了“仁有四心”,教育目的是“明人伦”。

3.学校教育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S小学成立了十几个学生社团,开设了30多门兴趣活动课。

这一做法依据的是:()。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C.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解析:答案C,十几个不同的社团,20多门兴趣活动课,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遵循了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顺序性要求教学要“循序渐进”;阶段性要求教师不能“一刀切”;不平衡性要求抓住“关键期”。

4.学校教育作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个体成长起着()。

A.主导作用B.保障作用C.决定作用D.基础作用解析: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

5.“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陶行知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践锻炼法解析:答案B,处处是楷模,体现了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榜样。

6.在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反应离散趋势的统计量是()。

A.中数B.标准差C.平均数D.加权平均数解析:答案B,在教育统计中,用于反应数据的离散趋势的量数包括标准差和方差。

新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中国科技发展史

新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中国科技发展史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中国科技发展史模块四文化素养——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造纸术】1、发明过程西汉:植物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

东汉:蔡伦“蔡侯纸”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魏晋南北朝:成为主要书写材料2、传播历程12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印刷术】1、发明过程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卷是唐代雕版印品中的精美之作。

北宋:彩色套印技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2、传播历程由波斯传到西方,15传入欧洲【火药】1、发明过程唐末:应用于军事宋朝:火药武器广泛运用2、传播历程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传入西欧【指南针】1、发明过程战国:司南(我国战国时代发明的一种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南宋:罗盘针2、传播历程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对欧洲的影响①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书的成本降低);②火药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欧洲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火药成为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③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④印刷术经济、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从此,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奠定了在近代世界史的中心地位。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大纲一、考试目标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职业理念1.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教师职业道德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教师资格证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简答50题

教师资格证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简答50题

教师资格证-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简答50题模块一:教育基础1、简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参考答案】(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起着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参考答案】(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4)原型启发;(5)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3、简述动机冲突的基本类型。

【参考答案】(1)双趋式冲突: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2)双避式冲突: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3)趋避式冲突: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4)多重趋避冲突:既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4、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参考答案】(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5、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参考答案】(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进行教学反思。

6、简述影响学生有意注意的因素。

【参考答案】(1)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2)对兴趣的依从性;(3)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4)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有意注意受到过去知识经验的制约;(5)对人格的依从性。

7、简述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2024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记

2024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记

2024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记
以下是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些重点笔记,仅供参考:
1. 教育观:指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具体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等。

2. 教师观:指人们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职责、素质等方面的看法。

3. 学生观:指人们对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权利、特点等方面的看法。

4. 课程观:指人们对课程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的理解。

5. 教学观:指人们对教学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理解。

6. 评价观:指人们对教育评价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理解。

7. 教师职业道德: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

8. 学科知识:指教师所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包括学科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9. 教育法律法规:指国家颁布的教育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重要依据。

10. 教育教学能力: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具备的各种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

以上只是简要列出了一些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可能涉及的重点内容,建议根据考试大纲和教材进行系统学习和复习。

新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艺术鉴赏基础知识

新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艺术鉴赏基础知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艺术鉴赏基础知识模块四文化素养——艺术鉴赏基础知识一、艺术鉴赏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意境)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

在艺术鉴赏过程中,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情感、联想和想象等心理因素都异常活跃。

基本要领:“入乎其内”:一种难得的情感共鸣。

“出乎其外”:一种难得的感悟能力。

“入内”与“出外”是彼此融合的心灵状态。

二、艺术鉴赏特征:①充满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②充满着情感与想象。

③充满着积极主动的审美再创造。

④充满着审美通感与个人审美的偏爱与差异。

三、艺术鉴赏活动展开的基本条件1、艺术品必须具有审美魅力、审美内涵、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2、鉴赏者必须是具有一定艺术素养、文化知识、生活阅历、审美能力的审美主体;3、鉴赏者必须和审美鉴赏对象之间建构起相应的审美关系四、艺术鉴赏的意义:1、艺术品须通过鉴赏者的再创造才能发挥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2、受众在鉴赏中的审美再创造是积极主动的;3、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一样都是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五、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1、优秀作品鉴赏实践;2、掌握艺术基本知识和规律3、学习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4、积累生活经历与生活阅历5、接受美育和艺术教育六、艺术鉴赏中的心理现象1、鉴赏中的多样性与一样性2、鉴赏中的保守性与变异性七、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1、注意2、感知3、联想4、想象5、情感6、理解八、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1、审美直觉(重要特点是直观性和直接性)2、审美体验(中心环节,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3、审美升华(境界)九、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1、充分揣摩作品内涵2、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参与3、为受教育者提供理性指导4、自主探究,实现教育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新课程目标的描述—三维目标
学习水平 知识 常用行为动词 语文学科举例
1.了解--说出、背诵 2.理解--解释、说明 3.应用--应用、使用
1.技能--模拟、重复 2.操作--完成、表现 3.迁移--联系、转换
会写、认识、读准、学习、学会、 理解、展示、扩展、分析、判断 评价、掌握、运用、懂得
4、写字教学内容与途径



途径: 识字教学过程中的写字练习 老师布置各种书面作业 小学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写字课
5、阅读教学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三个基本阶段: 初步阅读阶段; 分段理解阶段; 巩固、概括、练习阶段




6、作文教学






内容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应 用文写作 原则: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与培养观 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从说到写、从述到作,由易到难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 提倡多看多写 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讲述、表达、阅读、复述、写出、 倾听、观察、推想、讲述、选择
技能
经历、感受、参加、参与、感受、尝试、参加、发表意见、提 过程与方法 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出问题、讨论、积累、体验、交流、 合作、分享、参观、访问 制定计划、收藏、合作、组织
情感、态度 1.反应--遵守、拒绝 与价值观 2.领悟--形成、养成
故事识字法



“熊”——一只能干的小黑熊,迈着4条小短 腿,高高兴兴向我走来,想跟我玩游戏。 “游”——游泳要到水 ( 氵 ) 里去,游泳池 是方 ( 方 ) 形的,大人 ( 人 ) 带着孩子 ( 子 ) 去游泳。 一个小孩子 ( 子 ) ,戴着游泳帽 ( 人 ) 在方 ( 方 ) 形的水学学科的基本知识与理论
(一)基本知识 数字与计算 图形与测量 统计知识 方位问题 式与方程 生活中的数学 逻辑推理



(二)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理论 1.新理念(材料分析) 课程性质新定位:工具性和人文性 教学目标新认识:三维相互渗透 教学过程新观念:自主性与创生性 教师角色新定位:引导、参与、合作 价值取向新定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例: 以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处理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掌握这些内容,对教学设计和材料分析均 有用
3、识字教学的原则与形式


(1)原则:
低年级语言教学以识字教学为主,并重视培 养阅读能力 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与规律 识字教学要将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 起来 遵循儿童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规律 及时和经常性地复习巩固

事例:儿歌识字法

母:今天在学校学了些甚么? 儿:生物课上学了“食物链” 。 母:甚么是“食物链”? 儿:‘食物链’就是你吃我,我吃你的,比如说:蛇吃青蛙, 青蛙吃虫子,虫子吃水稻叶,„„ 母:呵! 儿:我们人最凶,可以吃蛇,可以吃青蛙,可以吃„„什 么都敢吃。 母:一脸惊愕!
《葡萄沟》教学片断(2)--工具性与人文性
模块四 学科知识




1.了解小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和学科发展的重大事件。 2.了解小学有关学科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 特点。 3.掌握小学有关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领域所 涵盖的核心知识及其关联。 4.能够针对小学生综合学习的要求,适当整 合小学有关学科内容,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课程:学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开设的 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学校老师所教授各门学科和有目的 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特指某一学科
7、小学文老师的职责与要求

(1)职责: 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提高 学生的文化素养 培养学生通过语言与他人良好的要求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感受力与表达力等



(2)要求 能讲标准流利清晰的普通话 讲课激情洋溢,通过语言感染学生 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知识 思维具有发散性 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个“疆”字的左边是什么? 生:“疆”字左边是“弓”字和“土”字。 师:同学们想想看,“疆”字左边为什么是“弓”字和“土”字。 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一时教室里异常热闹,过后不久就有 学生举手。) 生:我想新疆到处是草原,牧民肯定是骑马,古代新疆人出门肯 定骑马佩弓,所以左边有个“弓”字。 师:说得真好,可老师不明白为什么“弓”字里面还有个“土” 字呢? 生:我知道了。新疆是我国的边疆,是祖国的领土,而且加上 “弓”字,表示古人要用弓箭去保卫它。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新疆不仅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而且新疆物产丰富,景色优美。那里有美丽的天池、辽阔的 草原、富饶的盆地。新疆还有一个好地方,那就是“葡萄沟”。 这节课我们就到葡萄沟去走走,去看看。
第一章 小学课程及其发展



第一节 小学有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与理论 一、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与理论 (一)基本知识 汉语拼音 正确使用汉字:纠正错别字、查字典 词汇:常用词、同义词、反义词等 语法:词法(7类)与句法(成分与句式) 标点符号:十一种 修辞:六种 阅读:四种阅读 方法 作文:七种练习方式
“渴”与“喝”—— 渴了要喝水,喝水要张嘴。 “左”和“右”——小朋友,分左右;“左”字下 边是个“工”,“右”字下边是个“口”。 “夜”——一点一横长,左下单人旁;右下有个夕, 再加一捺要拉长。 “高”——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不封口, 小口里面藏。 “蠹”——一中头,宝盖腰,石头底下两虫叫。 “囊”——一中头,宝盖腰,两口井下衣无帽。” ★
喜欢、有……的愿望、体会、乐于、 敢于、抵制、欣赏、养成、领悟



自主性与创生性

“溪”—— 三点水,爪字头,上扭下扭碰石头,溪水都往大河 流。 “卖”和“买”—— “买”的人想买便宜些就少了个“十”,而“卖” 的人想卖贵一些就加了个“十”。 ★



2、教学基本原则(材料分析) 启发式教学原则 多读多讲多练原则 识字、写字、阅读、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见教材P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