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象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分析和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分析和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而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对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分析厄尔尼诺现象,指的是出现在赤道太平洋的暖流异常加强的现象。
其成因主要与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有关。
在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的东部海域存在着冷水流和暖流之间的气候对比,形成了表层水温的垂直梯度。
而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热带东太平洋的暖流加强,冷水流减弱或消失,导致了表层水温上升。
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与热带太平洋海洋大气耦合系统的异常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正常情况下,东太平洋的冷水流会导致大气上升运动,并形成热带东太平洋高压区。
而当厄尔尼诺发生时,由于暖流的加强,水汽量增加,大气上升运动增强,形成强降水区,导致全球一些地区的气候异常。
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分析拉尼娜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对立面,指的是赤道东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异常偏冷的现象。
拉尼娜现象的成因与厄尔尼诺类似,也是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所致。
在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暖流减弱或消失,冷水流加强,导致了表层水温下降。
拉尼娜现象的形成主要与热带太平洋海洋大气耦合系统的异常相互作用有关。
在正常情况下,东太平洋的冷水流导致大气下沉运动,形成高气压。
而当拉尼娜发生时,冷水流增强,大气下沉运动增加,导致气压偏高,进而导致降雨减少和地表温度下降。
三、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降水模式产生影响。
厄尔尼诺时期,全球东太平洋地区的降水增多,而南美洲沿岸地区的降水减少。
此外,厄尔尼诺还引起全球气候异常,包括气温升高、风暴活动增加等。
相比之下,拉尼娜现象则对全球降水模式产生相反的影响。
拉尼娜时期,南美洲沿岸地区的降水增加,而东太平洋地区的降水减少。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的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的影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大气环流系统中重要的热带气候异常现象,而这两个现象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气候系统、农业生产、水资源、自然灾害等多个方面,探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的影响。
一、气候系统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由于太平洋赤道东部海温异常变化导致的,这种异常变化会对我国的气候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厄尔尼诺为例,当太平洋赤道东部海温升高时,会引起大气环流异常,导致我国夏季降雨偏少,造成干旱和高温天气。
相反,拉尼娜时期太平洋赤道东部海温下降,会引发我国季风降水增多,导致洪涝灾害。
二、农业生产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厄尔尼诺时期,由于夏季降雨减少,导致干旱,农作物的生长受到阻碍,甚至出现减产现象,严重影响农业收益。
而拉尼娜时期则刚好相反,降雨增多会导致农作物受灾面积增加,产量减少。
农民需根据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变化,调整种植策略,以应对气候带来的挑战。
三、水资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和水量变化也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在厄尔尼诺时期,降雨减少会导致江河湖泊水位下降,水资源供应不足,严重影响我国的水资源利用。
相反,在拉尼娜时期,降雨增多会导致水库溢洪、江河泛滥等情况,对水资源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变化,灵活调整水资源的管理策略。
四、自然灾害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自然灾害频率和强度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厄尔尼诺时期,由于夏季降雨减少,可能导致干旱、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增加。
而拉尼娜时期则会引发洪涝灾害,降雨增多可能导致江河泛滥、山洪暴发等灾害事件。
这些自然灾害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准确预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对于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影响十分显著。
我们需要加强对气候异常的研究,提高预测和监测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和适应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带来的挑战。
关于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研究的综述

关于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研究的综述一、概述ENSO事件,即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是太平洋赤道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
它主要表现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的调整。
这一气候现象不仅影响太平洋地区的气候,而且通过大气环流的调整,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气候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ENSO事件的影响尤为显著。
ENSO事件通过改变中国上空的大气环流,进而影响降水、温度等气候要素,从而对中国的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能源供应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对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气候系统变化规律的认识,而且对于提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内外学者对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研究内容涵盖了ENSO事件的成因、发展机制、预测预报,以及对中国降水、温度等气候要素的影响等方面。
同时,随着观测手段和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对ENSO事件及其影响的监测和评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但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的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
例如,如何准确预测ENSO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如何全面评估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程度,以及如何有效应对其带来的不利影响等,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未来,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进一步加剧和人们对气候系统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领域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广泛,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
1. ENSO事件简介ENSO,即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与大气环流之间相互作用引发的一系列气候现象。
这一现象的显著特征表现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两种异常状态。
厄尔尼诺期间,赤道东太平洋海域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而拉尼娜期间则相反,该海域的海水温度异常降低。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对中国的影响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对中国的影响气候现象拉尼娜和厄尔尼诺是全球重要的气候现象,它们对中国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本文将深入探讨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在中国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农业生产、水资源情况等方面。
1. 影响气候变化拉尼娜和厄尔尼诺是全球气候系统的两种极端状态,它们互相交替出现,对中国的气候变化产生直接影响。
拉尼娜会导致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燥和高温的天气,同时也会增加风暴、洪灾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
而厄尔尼诺则会引发中国南部和东部地区的暴雨和洪灾,给农业生产和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不利影响。
2. 影响农业生产中国是农业大国,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拉尼娜导致的干旱天气会影响北方的小麦和玉米等作物的种植,降低农作物产量。
另一方面,厄尔尼诺带来的暴雨会导致南方的稻米种植遭受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因此,农民们需要根据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预测情况,采取科学的农业措施以减少损失。
3. 影响水资源情况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对中国的水资源情况也产生影响。
拉尼娜带来的干旱导致水资源的紧张,一些地区会出现水草枯萎、湖泊干涸等现象。
而厄尔尼诺则会带来暴雨和洪灾,可能导致水资源过剩、土壤侵蚀等问题。
因此,对于中国的水资源管理部门来说,及时调整水资源分配和利用策略,对应不同的气候现象,是十分重要的。
结论综上所述,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
它们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气候变化、农业生产和水资源情况。
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预测,及时采取措施来减轻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公众也需要加强气候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一、厄尔尼诺(El Nino)现象:通常指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水温度大围的持续异常升高,引起全球气候异常并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圣婴"。
该现象首先发生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和秘鲁太平洋沿岸附近,多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因此得名。
在一般情况下,热带西太平洋的表层水温较高,而东太平洋的海温较低。
这种东、西太平洋之间海表温度梯度变化和信风一起,构成了海洋――大气耦合系统的准平衡态。
每隔2-8年,这种准平衡态就要被打破一次,西太平洋的暖气流伴随雷暴东移,使得整个太平洋水域的水温变暖,气候出现异常,其持续时间为一年或更长时间。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前的几个月里,太平洋赤道暖水发生大规模的自西向东移动,圣诞节前后,赤道太平洋东部沿岸暖水沿着厄瓜多尔和秘鲁海岸南下,水温异常声高,最大时比常年升高5到6℃。
由于暖水区迅速向西扩展,热带多雨带也随之南下。
原来干旱的赤道太平洋东部降水量剧增,河水泛滥成灾;本为雨季的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
此外,世界各地的气候因此受到严重影响,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拉尼娜(La Nina)现象:厄尔尼诺过后,热带太平洋有时会出现与上述情况相反的状态,称为拉尼娜现象,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小女孩"。
拉尼娜现象表现为中、东太平洋海温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异常。
用以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
以赤道太平洋北纬5度至南纬5度,西经150度至西经90度区域的海表面温度平均值连续6个月以上高于或低于正常0.5℃分别作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二、走近厄尔尼诺――成因研究厄尔尼诺现象怎样形成的,又为什么会影响到大气的状态和变化呢?这一直是国际海洋和气象科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世界气象组织制定过从1985年开始为期十年的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计划(TOGA),其目的之一就是想通过对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寻求提高对厄尔尼诺及异常气候的预测能力。
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降水和温度的影响

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降水和温度的影响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指赤道太平洋一种重要的气候现象,其涉及到赤道太平洋海温和大气变化的相互作用。
这一现象周期性地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季节降水和温度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降水和温度的影响,并具体分析其机制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ENSO事件简介ENSO事件主要由两种相反的现象组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厄尔尼诺是指赤道太平洋海温持续异常升高,并引起大气环流的反应。
而拉尼娜则是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下降的现象。
ENSO事件的发展通常以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的出现为起点,整个事件周期大约为2至7年。
二、ENSO事件的影响机制ENSO事件的发展通常与海温变化密切相关。
当赤道太平洋东部海域海温升高,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反之,当海温下降,拉尼娜现象出现。
这些海温变化会对大气环流产生显著影响,从而改变全球各地的气候模式。
在ENSO事件中,赤道太平洋的的大气环流通常发生逆转。
即在厄尔尼诺事件中,原本由东向西的赤道反气旋被厄尔尼诺信号削弱或取代,同时亚洲地区出现高压系统减弱的情况。
而在拉尼娜事件中,与之相反的情况出现。
三、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降水的影响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降水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整体降水量和地区分布。
在厄尔尼诺事件中,我国主要地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通常减少,尤其是在北方地区。
同时,南方地区的降水常常增加,尤其是在秋冬季节。
拉尼娜事件则会带来相反的影响,北方地区的降水量较多,南方地区的降水量则减少。
四、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温度的影响ENSO事件同样会对我国的季节温度产生显著影响。
在厄尔尼诺事件中,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偏高,特别是在冬季。
拉尼娜事件则会带来相反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偏低,尤其是在夏季。
ENSO 事件对我国季节温度的变化主要通过改变大气环流模式实现,进而影响陆地上的气温分布。
五、ENSO事件的具体影响案例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降水和温度的影响具有周期性和时空上的差异。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的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的影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自然界中两个重要的气候现象,它们对全球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一部分,我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影响。
本文将从农业、天气、环境和经济等方面来探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的影响。
一、农业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的农业产生了直接而显著的影响。
厄尔尼诺通常导致我国南方和东部地区的产量下降,因为气候变暖和降雨减少,导致旱情加重。
而拉尼娜则相反,降水增多,带来水灾的风险。
这两种气候现象给我国的农业产量和稳定性带来了巨大挑战。
农作物的产量下降不仅会影响农民的生计,还可能导致粮食供应紧张,对国家经济和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二、天气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的天气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通常情况下,厄尔尼诺会导致我国北方地区的气温上升,而拉尼娜则会导致我国部分地区的气温下降。
这种气象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一系列困扰。
例如,在厄尔尼诺事件期间,北方地区可能面临持续高温和干旱,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而在拉尼娜事件期间,南方地区可能遭受连绵不断的降雨,导致洪水和水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因此,人们需要根据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的发展趋势,做好天气变化的应对准备。
三、环境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的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厄尔尼诺事件会导致水温升高,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也会给我国的沿海地区带来海洋性灾害,如风暴潮和海岸侵蚀等。
拉尼娜事件则相反,降水增加可能引发洪涝灾害,给水利、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的监测和研究,以更好地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
四、经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农业、渔业、水电等相关行业是最直接受到影响的领域。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可能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给消费者带来经济负担。
同时,持续干旱或大规模洪涝灾害可能破坏基础设施,导致交通运输中断和工业生产停滞,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气候影响

基本内容
厄尔尼诺,这个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在2023年已经形 成并将持续发展。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异常天气气候事件强度更强、时间 更长、影响更为显著,而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无疑将进一步加剧这一趋势。
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出现,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报告,这次事件预 计将在秋冬时节达到中等至强程度。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气候现象,其影响不仅 限于地区,而是对整个地球的气候系统产生深远影响。世界气象组织在5月发 布的评估报告中指出,持续三年的异常顽固的“三重拉尼娜”现象已经结束, 而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将会使全球的气候更加极端。
对于中国来说,厄尔尼诺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东亚地区的季风系统,进而影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厄尔尼诺发生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会被加 强,华南地区因此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出现极端高温。这种极端高温现象,在 某种程度上,就是厄尔尼诺发展的一种响应。
历史上的厄尔尼诺事件为我们提供了参考。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发生的厄 尔尼诺事件给我国带来了明显的高温热浪。2009年6月下旬至7月,高温影响 我国17个省(区、市)。同时,内蒙古东部、吉林西部和辽宁西部等地遭受严 重气象干旱。值得的是,2009年秋季至2010年初,西南地区出现了有气象记 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这些都在提醒我们,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可能比 我们想象的要大。
首先,从自然环境特点来看,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赤道太平洋东部的海洋表 面温度会异常升高,而西部则相应降温。大气压力也会发生变化,中部高压减 弱,西部低压增强。这些自然环境特点为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
其次,从科学解释角度来看,厄尔尼诺事件主要是由于洋流变化和大气环流调 整引起的。太平洋洋流受到风力、地球自转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大规模的流 动。当暖水流向太平洋中部时,会使得中部海水温度升高,从而引发厄尔尼诺 现象。此外,大气环流的调整也会对厄尔尼诺事件产生影响。例如,当太平洋 上空出现高压脊消退时,中纬度西风带减弱,容易导致暖湿气流向太平洋中部 移动,从而加剧厄尔尼诺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
气候的影响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100506
学号:100506120
姓名:马耀茹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呢?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一样,都是一种海水温度大范围季节性异常变化的现象。
由此可导致一些地区的天气异常,从而形成气象灾害。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每隔若干年发生一次大规模海水温度异常增高的现象。
这种现象明显出现在南太平洋东岸,即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国的西部沿海。
那里是世界著名的渔场,渔业产量占世界总量的1/5左右。
可是每隔2至7年,这里的海水温度便会异常升高,结果造成鱼死鸟亡,海洋动物迁移,渔业收成大幅下降的现象。
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目前还没有搞清楚。
它的出现一般在圣诞节前后或稍后一两个月,于是讲西班牙语的当地人把它称作了“厄尔尼诺”,即“圣婴”。
拉尼娜现象正好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海水温度异常变冷的现象。
为此,讲西班牙语的当地人就把它称作“拉尼娜”,即“圣女”的意思。
一般认为,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与大气相
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
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是判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重要依据。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都会引起全球气候系统的异常变化而形成气象灾害。
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破坏了大气环流正常的热量、水蒸气等分布的动态平衡。
这种海水和空气温度的异常升高的结果,往往是全球范围的异常天气变化。
使得一些地区到了该冷的时候冷不下来,另一些地区该热的时候热不起来;那些原来是多晴少雨的地区却出现了雨量猛增而形成洪涝灾情,那些原来雨量充沛的地区反而烈日当空久旱缺雨。
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赤道太平洋中部、东部地区降雨量通常都会大大增加,而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不雨;北半球的很多地区都会出现冬天气温偏高而夏季气温较低的暖冬凉夏现象。
拉尼娜现象一般会紧随厄尔尼诺现象出现。
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东太平洋表面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热量向空气扩散,热空气再被太平洋上空的大风吹走,上层海水的温度逐渐下降。
这时海洋深处的冷海水再翻上来,使得
海水表面温度进一步下降。
如果大范围上层海水持续变冷达6个月以上,其温度低于常年0.5℃以上,就形成了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季节并不固定,持续时间短的为半年,长的一两年。
一般每隔2至7年出现一次。
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现象出现越来
越频繁了,不仅周期在变短,而且持续时间在变长,对我国的影响也变得更明显了。
虽然对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探索研究还在进行中,但是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种现象的愈演愈烈与全球变暖有密切联系,也就是与人类活动有一定的关系。
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影响是:
当厄尔尼诺发生时,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的迅速升高首先直接导致了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洪涝灾害频繁;同时使得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一带发生严重干旱,可能引发森林火灾。
产量占世界鱼产量1/5左右的秘鲁渔场海水温度便会异常升高,结果造成鱼死
鸟亡,海洋动物迁移,渔业收成大幅下降的现象。
它还会通过大气环流的作用,影响到中高纬度地区,甚至给全球气候带来异常。
因此,厄尔尼诺还常常引起非洲东南部和巴西东北部的干旱、加拿大西部和美国北部暖冬以及美国南部冬季暖湿多雨,然后引发严重洪水和泥石流;它与日本及我国东北的夏季低温、日本和我国的降水等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此外,厄尔尼诺常常抑制西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热带风暴生成但使得东北太平洋飓风增加。
厄尔尼诺对我国大气环流形势、旱涝分布、台风活动异常等也有显著影响。
从东南海洋上吹向我国的夏季风强度大大减弱,造成了我国夏季降雨带的位置偏南。
结果南方因此暴雨成灾,高温季节温度比往年低了不少;北方却出现持续高温无雨天气,造成了罕见的旱灾。
厄尔尼诺现象使得我国出现南方洪涝成灾,北方干旱成灾。
这次厄尔尼诺现象是促成1998年长江全流域洪灾的罪魁祸首。
拉尼娜现象对气象灾害的催化作用要小得多。
一般来说,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年份,在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印度及非洲南部等地会降雨偏多;在太平洋东部、中部地区、美国南部、赤道非洲等地会出现干旱。
对我国的影响不会十分明显。
一般是冬天变得稍冷些,夏季变得更热些,在西太平洋与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的数量比正常年份略多些。
然而,这一次拉尼娜现象却在我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我国南方地区酿成了百年未遇的特大冰雪灾害。
这完全不是冬天变得稍冷些那样简单,这场冰雪灾害也不能完全归咎于拉尼娜现象惹的祸。
不过,这场冰雪灾害提醒我们,拉尼娜现象不一定会像以往那样对我国只产生不明显的冬冷夏热现象,热带气旋登陆我国的次数也不一定只是略多些。
很可能今年夏季会变得特别热,热带气旋登陆我国特别多。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就是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
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
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
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拉尼娜现象是一种厄尔尼诺年之后的
矫正过渡现象。
这种水文特征将使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与此相反
的是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
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
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
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拉尼娜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我们处在一个拉尼娜的状态下,就是赤道东太
平洋地区的海温要比常年偏低0.5度以下,而这个现象对中国的气候影响是非
常明显的,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造成东亚地区经向环流异常,这样一个环流
形势非常有利于我国北方冷空气的南下。
它使得我们会有一个冷冬,所以我们
可以看到,今年这个冷的冬季就出现了。
进入2008年以来,亚洲高压非常活跃,不断形成冷气团南下影响我国,造成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但是由于南方今年
的暖气团也很活跃,大量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频频光顾南方地区,
当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大冷气团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区,并与暖湿气团相遇后,这一冷、一暖两个正好结合在一起。
受这两个气流共同影响,所以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在长江流域雨雪天气比较多,而且长时间维持着低温天气。
如果只
有强大的冷气团,而没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如果只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没有冷气团光临,则根本没有什么
灾害性天气。
而两者齐备的时候,灾害就降临了。
在中国遭受雪灾的严重打击时,美国中部出现20摄氏度的剧烈降温,暴
风雪不时出没(2008.01);百年未雪的中亚地区突降10mm大雪,刷新了巴格达100年未雪的历史(2007.12);西欧07夏季水患严重,英法损失巨大(2007夏),入冬以来,俄罗斯北部边缘地区温度连创新低,一度达到-50摄氏度……拉尼
娜仍未结束,事态依旧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