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合集下载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解析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解析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解析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自然界中一对相互联系的气候现象,它们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进行详细解析,并探讨其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一、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东部海温异常上升,往往伴随着气候异常的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在每2-7年间发生,并持续数月至一年左右。

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特征如下:1. 海温异常上升:厄尔尼诺现象使得太平洋赤道东部海温升高,有时可达到2-3摄氏度以上。

2. 降雨分布异常:厄尔尼诺期间,太平洋赤道东部地区的降雨增多,而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的降雨则减少。

3. 气候异常: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如影响气温、风力、湿度等。

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与太平洋海表温度、大气环流以及海洋生物生态等因素相关。

科学家利用各种观测和模拟手段,对厄尔尼诺现象进行研究和预测,以便更好地了解其机制和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

其影响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异常: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如干旱、洪涝、风暴等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2. 生物多样性:由于厄尔尼诺现象会改变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洋生物的繁殖和迁徙产生重要影响,增加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风险。

3. 农业生产: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各地的农业产量产生重要影响,如降雨分布异常导致农作物减产。

为了应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加强气候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预测和准确预警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加强灾害风险管理,提高抗灾能力;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和减缓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二、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是太平洋赤道东部海温异常下降的现象,通常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对立面。

拉尼娜现象的主要特征如下:1. 海温异常下降:拉尼娜现象使得太平洋赤道东部海温明显下降,有时可低于正常水平。

2. 降雨分布异常:拉尼娜期间,太平洋赤道东部地区的降雨减少,而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的降雨增多。

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都是影响全球气候的重要现象。

它们的出现和演变对于气候的预测和应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别介绍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探讨它们的形成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一、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是赤道太平洋东部海表温度异常偏冷的气候现象。

它通常会伴随着太平洋海表面风异常的变化,从而影响全球气候。

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海洋深层冷水上涌异常增强,导致赤道太平洋东部海表温度下降。

拉尼娜现象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拉尼娜年份,太平洋赤道地区通常出现干旱天气,而南美洲西海岸则偏冷多雨。

此外,拉尼娜现象还会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进一步影响全球气候格局。

例如,北半球的冬季风会变得更强,并且副热带地区的降雨量会减少。

为了应对拉尼娜现象带来的气候影响,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加强对拉尼娜现象的监测和预测能力,以便及时预警和对应对措施。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也是有效的措施之一。

二、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太平洋东扩的异常温暖事件,常常伴随着东太平洋上的西风异常减弱。

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引起大气环流和海洋温度的异常变化,其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与海洋深层暖水的向东混合有关。

当这些暖水向赤道太平洋东部的表层水移动时,会导致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升高,从而形成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在厄尔尼诺年份,太平洋赤道地区通常出现异常降雨,并且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较大影响。

同时,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影响全球温度分布,使得某些地区的温度偏暖。

为了应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加强对厄尔尼诺现象的监测和预测,及时提供预警信息。

此外,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是重要的举措。

结语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是两种全球气候变化现象,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现象,主要由太平洋上的海温变化引起。

本文将介绍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定义、成因以及对全球气候的不同影响。

一、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又称“拉尼娜事件”或“拉尼娜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东部海水表面温度异常偏冷的现象。

拉尼娜现象与正常的海温分布相比,表现为赤道东部海域反常下沉冷水的较强异常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在每3至7年发生一次,持续数月至一年半不等。

拉尼娜现象的成因是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

当东太平洋表面风力偏强时,它会引起表面水流的聚散,进而导致深层水由海底上升并替代热波流。

这导致了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异常偏低,形成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广泛而重大的影响。

一方面,它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域降雨量减少,可能引发干旱和水资源短缺。

另一方面,拉尼娜现象通常与全球温度升高的趋势相反,可以缓解全球变暖的影响。

此外,拉尼娜现象还会对渔业、农业等地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二、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东部海水表面温度异常偏暖的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相当于拉尼娜现象的相反,即赤道东太平洋海域表面温度高于正常情况。

与拉尼娜现象类似,厄尔尼诺现象同样每隔3至7年左右发生一次。

厄尔尼诺现象主要由大气环流和海洋表面温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

当赤道东太平洋风力偏弱时,海水聚集,表面温度升高。

这种情况下,厄尔尼诺现象即发生。

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也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导致赤道东太平洋降雨量增加,可能引发洪灾和飓风等自然灾害。

在全球范围内,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导致温度异常升高,对农作物生长、渔业资源等产生不利影响。

三、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的相互关系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是两种相对的现象。

它们通常交替出现,形成所谓的厄尔尼诺-拉尼娜(EN)事件。

在EN事件中,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相互转变,形成一个完整的周期。

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地球气候系统中的两种自然变化现象。

它们对全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定义、形成机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等相关内容。

一、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升高,并伴随着大规模热带海洋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

它一般以2-7年的周期出现,是全球气候系统中最重要的年际变化现象之一。

1. 形成机制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与赤道东太平洋上的温度异常密切相关。

正常情况下,该区域海水较凉,热带东风从东向西刮,推动温暖的海水向西流动,结果导致赤道东太平洋上升温带(常称为厄尔尼诺升温带)的温度相对较高。

但当异常的东风减弱或逆转时,温暖海水不能向西流动,导致东太平洋上升温带异常升温,从而形成了厄尔尼诺现象。

2. 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产生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降水量明显下降,而南美沿海、美国加州等地的降水量增加。

这种异常的降水分布会造成旱灾和洪灾的发生。

(2)风暴活动: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大规模热带海洋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从而对热带风暴的生成和路径产生影响。

东太平洋地区的风暴活动减弱,而西太平洋地区的风暴活动增强。

(3)海洋生态系统:厄尔尼诺现象引起浅层海水的异常升温,导致珊瑚礁白化、渔业资源减少等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

二、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并伴随着大规模热带海洋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

它一般以2-7年的周期出现,是全球气候系统中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对的现象。

1. 形成机制拉尼娜现象的形成与赤道东太平洋上的温度异常降低密切相关。

正常情况下,东风会将冷海水推向西太平洋,导致赤道东太平洋下沉冷却带的温度相对较低。

但当异常的东风增强时,冷海水向东流动,导致赤道东太平洋下沉冷却带温度异常降低,从而形成了拉尼娜现象。

2. 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同样有重要的影响。

拉尼拉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拉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拉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是两大全球气候现象,对全球的气候和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

它们都与海洋温度异常相关,但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本文将深入探讨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定义、影响和机制,并对这两个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

一、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又被称为“厄尔尼诺南方振荡(ENSO)的冷位相”,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海域海温反常低于正常水平的现象。

这种异常低温通常发生在厄尔尼诺事件之后,是ENSO事件的另一阶段。

1. 形成机制拉尼娜现象的形成与风场扰动和海洋深层水交换有关。

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东部为冷水区,而西部为热水区。

在拉尼娜年份内,东部海面温度降低,风场扰动减弱,造成热带太平洋中东部冷水区形成,而西部热水区则减少。

2. 影响拉尼娜现象对全球天气和气候产生广泛影响。

它通常导致热带地区干旱加剧,并引发热带风暴活动减少。

此外,拉尼娜还可能导致全球温度变暖趋势减缓,影响全球农业产量和渔业资源。

二、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海域海温异常升高的现象。

它通常发生在拉尼娜事件之前,是ENSO事件的一部分。

1. 形成机制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与热带太平洋东部海洋环境变化有关。

正常情况下,大量的温暖表层水沿着赤道向东流,而沉积在更深层的冷水则上涌。

在厄尔尼诺年份内,这种海洋环流扰动减弱,导致暖水向东移动,推动更多的温水沉积在东部,致使海温升高。

2. 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和环境产生广泛影响。

它通常导致赤道地区的降水模式改变,引发干季和雨季的时期转变。

此外,厄尔尼诺还可能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引发洪涝、干旱和食品安全问题。

三、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的比较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可以被视为ENSO事件的两个阶段。

它们的形成机制和影响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区别。

1. 相似之处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都与赤道太平洋温度异常有关。

它们的发生都会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包括降水模式、温度分布和风暴活动等方面的变化。

厄尔尼诺 拉尼娜效应

厄尔尼诺 拉尼娜效应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效应一、引言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气候现象中最着名的两个现象,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效应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地探讨。

二、厄尔尼诺效应2.1 定义与原因厄尔尼诺是指赤道太平洋上水温异常升高,并伴随着大气环流的异常现象。

这种异常现象通常在每隔几年至几十年发生一次。

厄尔尼诺的原因是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

2.2 厄尔尼诺的主要特征•温度异常升高:厄尔尼诺期间,赤道太平洋的水温明显上升。

•降水异常:厄尔尼诺会改变全球的降水分布,导致干旱和洪涝等极端气候现象的发生。

•大气环流异常:厄尔尼诺会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2.3 厄尔尼诺的全球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产生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下面列举一些厄尔尼诺的主要全球影响:1.全球气温增加:由于厄尔尼诺引起的海洋温度升高,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2.风暴活动增加:厄尔尼诺会导致风暴活动的增加,从而引发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

3.生态系统变化:厄尔尼诺会改变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物种分布和生物多样性。

三、拉尼娜效应3.1 定义与原因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上水温异常降低,并伴随着大气环流的异常现象。

拉尼娜现象通常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向变化。

3.2 拉尼娜的主要特征•温度异常降低:拉尼娜期间,赤道太平洋的水温明显下降。

•降水异常:拉尼娜会改变全球的降水分布,导致干旱和洪涝等极端气候现象的发生。

•大气环流异常:拉尼娜会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3.3 拉尼娜的全球影响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以下是拉尼娜的主要全球影响:1.全球气温降低:拉尼娜引起的海洋温度下降会导致全球气温下降。

2.干旱事件增加:拉尼娜会导致干旱事件的增加,给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带来挑战。

3.海洋生态系统变化:拉尼娜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重要影响,对渔业资源等产生负面影响。

四、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周期性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通常以几年至几十年为周期交替出现。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El Niño)和拉尼娜(La Niña)是地球上气候系统中重要的现象,它们对全球气候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这两个现象的周期性变化,引发了许多对气候变化的研究。

本文将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进行详细探讨,并分析它们对地球气候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是一种短期的气候现象,通常发生在太平洋地区。

它是指东赤道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导致大气环流发生变化。

厄尔尼诺的发展以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温变化:厄尔尼诺期间,东赤道太平洋的海洋表面温度升高,导致全球海洋循环发生变化。

例如,厄尔尼诺引发的海洋温度上升可能导致珊瑚礁白化和破坏,同时也对渔业资源影响较大。

2. 降雨分布:厄尔尼诺会导致降雨模式的改变。

在厄尔尼诺年份,一些通常湿润的地区可能会遭遇干旱,而有些地区则会面临洪涝灾害。

这对于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以及自然灾害防范等方面都会带来重大挑战。

3. 风速变化:厄尔尼诺时期,东赤道太平洋地区的风速也发生明显变化。

这对于海洋生态系统、飓风形成以及航海安全等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拉尼娜现象拉尼娜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向现象,在东赤道太平洋地区引起海温异常下降。

与厄尔尼诺相比,拉尼娜现象产生的影响相反。

以下是拉尼娜现象的主要特征:1. 水温变化:拉尼娜期间,东赤道太平洋的海温下降,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冷。

这一现象会对全球气候引起诸多影响,例如导致洋流系统改变等。

2. 降雨分布:拉尼娜也会对降雨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原本干旱的地区可能会出现大量降水,而原本湿润的地区则可能遭受干旱。

3. 气候极端事件:拉尼娜还会增加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概率,如干旱、洪水、风暴等。

这对于农业、生态系统、水文循环等都会带来很大的挑战。

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人类的影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1. 农业生产:这两个现象对全球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影响。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两种极端气候现象,通常发生在太平
洋地区。

这两种现象对全球气候和环境都有重要影响,了解它们的原
理和特点对于气象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水表面温度普遍高于正常水平
的现象,伴随着与之相关的大气环流变化。

厄尔尼诺通常发生在2-7年一次,其持续时间可长达数月至一年之久。

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通常
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影响,包括影响降水分布、风暴形成、温度变化等。

拉尼娜现象则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向现象,指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水
表面温度普遍低于正常水平的现象。

与厄尔尼诺现象相比,拉尼娜现
象通常更为罕见,但其影响同样重要。

拉尼娜现象的发生常导致全球
气候异常变化,包括降水不足、干旱气候等。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它们是气
候系统内部的一种自然调节机制。

对这两种现象的深入研究和监测,
有助于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为人类社会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作为重要的气候现象,对全
球气候和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科学家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
现象,以更好地理解气候系统的运行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提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圣婴)全球作乱1.现象:“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一词的音译,是指太平洋赤道带出现呈2——7年周期性的不规律海水升温(水温上升0.5度以上,时间持续半年)现象,它不仅是海洋现象,而且还是一种气象现象,即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信风原来向西吹,现改变为向东吹,使得原本应在太平洋西部的高温洋流向东移动,致使赤道太平洋海域出现两大范围的浪峰)。

“厄尔尼诺”现象在5000前就已发生,1950年以来共发生过13次,最近在1998年前后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来势猛、发展快、危害大。

2.危害:①农业减产,亚太地区干旱严重,澳大利亚损失近13.5亿美元,泰国、印度尼西亚以及印度、越南农业大幅度减产,有的地方如朝鲜连遭水灾,颗粒不收。

1998年我国东部地区多雨,也深受其害。

②严重打乱了全世界的气温和降雨规律,非洲南部气温上升很高,严重干旱;而非洲中部却降水量增多。

③拉丁美洲沿海地区大雨滂沱,严重水灾,鱼群因水温升高(原来是寒流经过)而离开秘鲁沿海,甚至死亡。

巴西、乌拉圭、阿根延也因大规模降雨,农作物损失惨重,人们被迫逃离家园。

总之,每次“厄尔尼诺”现象会带来上百亿元的损失。

“厄尔尼诺”现象正在深入研究,相信在未来,人类会降服这个魔鬼。

————————————————————文章来源:枫叶地理>>气象部门介绍,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主要有三股:一是从极地过来的冷空气,比如贝加尔湖方向。

这股冷空气较强,主要以大风、降温过程为主;二是冷空气团从西伯利亚方向过来,也会带来大风降温的天气,但强度不如前者;还有一种,是从西路过来的冷空气,比如从冰岛起程,经欧洲地中海,自西向东而来,这类冷空气容易带来大范围的降雪过程。

对于近期我国频繁出现的寒潮天气,气象专家表示厄尔尼诺现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通常情况下,冷空气围绕着北极圈,在高空呈西风环流。

然而受海温异常的影响,西风环流受到扰动,出现了蛇形的起伏,分成了西南风和西北风。

这次西风环流出现了三大缺口,西北风便趁机像潮水般一泻千里。

一股从加拿大北部吹向美国东部并一路南下;一股从北欧西部南下影响整个欧洲;另一股从我国新疆一路横扫,直至两广、福建等地,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也受到了影响。

除了受厄尔尼诺影响,这个冬天北半球还出现了多股异常冷空气。

气象专家表示,这是在全球变暖的特殊气候大背景下,各种因素叠加共同导致的。

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及影响原来,太平洋洋面并不是完全水平的。

在南半球的太平洋上,由于强劲的东南信风向西北横扫,将海水也由东南向西推动,结果是位于澳大利亚附近的洋面要比南美地区的洋面高出约50厘米。

与此同时,南美沿岸大洋下部的冷水不停上翻,给这里的鱼类和水鸟等海洋生物输送大量养料。

令人不解的是,每隔数年,这种正常的良性环流便被打破。

一向强劲的东南信风渐渐变弱甚至可能倒转为西风。

而东太平洋沿岸的冷水上翻也会势头减弱或完全消失。

于是太平洋上层的海水温度便迅速上升,并且向东回流。

这股上升的厄尔尼诺洋流导致东太平洋海面比正常海平面升高二三十厘米,温度则升高2-5摄氏度。

这种异常升温转而又给大气加热,引起难以预测的气候反常。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范围如此广大的海洋水温持续升高呢?世界上至今尚无定论。

目前科学界大致有三种观点:其一认为厄尔尼诺现象是由大气层或是海洋运动周期性变化而成;其二认为,厄尔尼诺现象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有某种对应关系;其三是说,厄尔尼诺现象与太平洋海底地壳的活动如火山、地震等有关。

另外,也有人指出,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于温室效应有一定的关系。

厄尔尼诺已成为当今妇孺皆知的“气象怪物”,不少人对它颇有神秘之感。

而厄尔尼诺一词的原意也确实给人以神秘的想象,它是西班牙语“上帝之子”或“圣婴”之意。

但现在的气象上的含意已完全没有这些意思了。

它表示一系列的海--气反常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东太平洋赤道以南海域冷水区的消失,(2)太平洋赤道地区东南信风的消失,(3)西太平洋赤道地区的热水向东部扩散,(4)由上述三种现象引起的一系列气候反常。

从厄尔尼诺出现伴随的三种现象可知,在非厄尔尼诺时期应出现与上述三种现象相反的现象,即(1)东太平洋赤道以南海域有一片冷水区,(2)太平洋赤道地区吹着东南风,(3)西太平洋赤道地区堆积着大范围的热水,如能搞清这三种现象的原因,对厄尔尼诺的起因也就不难了解了。

厄尔尼诺出现伴随着的海--气异常,只是在近30年来才逐渐清楚的,最早的厄尔尼诺仅仅是与东太平洋冷水区的消失相联系。

在一般年份东太平洋赤道以南海域有一大片冷水区,这些冷水是从海洋深处翻出来的,为什么这里能上翻冷水,我们下面讨论。

这些上翻的冷水带有大量的营养物,引来大量的鱼虾来这里觅食和产卵,无疑,这对当地渔民而言是丰年。

冷水区一旦消失,鱼虾不来了,既使来了因水温偏高,造成鱼虾的大量死亡,这对当地的渔民来讲,无疑是灾年。

冷水区的消失都开始于圣诞节前后,当地人认为,这是上帝让他的儿子给人间制造的不幸,所以把这一现象称“上帝之子”或简称“圣婴”。

现在的人谁也不认为厄尔尼诺现象与上帝有什么联系,仅仅反映气象中的一些现象,或者认为是气象学中的一个具有特定含量新名词。

现在人们关注的已远不是厄尔尼诺出现导致的某些现象,而是它对气候、生态可能造成的影响,更多的人在研究厄尔尼诺的起因问题。

一、厄尔尼诺的起因及形成过程我们先把厄尔尼诺形成的主要原因告诉大家,然后再逐一地加以解释,(1)全球气温的上升,(2)春季西风带的加强,(3)沃克环流回归点的东移,(4)安第斯山对回归的沃克环流的阻挡。

以上四个原因,前两个属于全球性的,后两个属于区域性的。

而造成厄尔尼诺的关键是沃克环流的变化,所以在解释这四个原因之前,应当知道有关大气环流方面的有关知识。

大气环流这个词在气象预报中经常出现,因为大气环流是支配大气活动的主要动力之一,而大气环流的变化也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厄尔尼诺的出现与消失就是一个名为“沃克环流”变化的结果。

大气环流主要在10千米高度以下的对流层内活动,大气环流有许许多多,方向也各异,可以说,世界没有一个地方的气候不是受某一个特定的大气环流的变化所影响。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能够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从根本上讲,这就是全球大气能量的收支变化所决定的。

大气能量包括大气热能和大气动能的总和。

大气能量的99%以上来自太阳辐射,近一百多年来的太阳常数测量结果表明,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引起大气平均温度变化不超过0.0l℃,但实际上大气年际之间的温度变化可达0.2℃左右,可见引起大气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来自大气内部。

大气把吸收到的太阳辐射能的50%左右转化为动能与热能,这就是大气能量的收入部分。

另外的50%左右反射进入字宙空间,这就是大气能量的支出部分?大气能嵌的收入与支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年际间的变化幅度在+0.05以内。

引起这种变化的因素很复杂,有物理因素,有化学因素,也有动力学等因素,目前对这方面了解还不很消楚,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这就是对大气、海洋和陆地的污染是导致大气能量收支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大气能量收支的不稳定,也是造成大气环流变化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

我们仅讨论影响厄尔尼诺出没的大气环流是怎样构成和怎样变化的,该环流名叫沃克环流,是1969年由英国人沃克最初发现的。

沃克环流属海--气能量交换的环流,它发源于西太平洋赤道地区,陆地部分主要属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

这是一股上升的热气流,从这里升程到达6-7千米高度后向东偏南方向运动,到达东太平洋南回归线附近下降。

它在这里下降的原因有(1)受安第斯山的阻挡。

这里安第斯山高6000米上下,对沃克环流的东进,无疑是一巨大的阻力,(2)受南美大陆上升气流的阻挡,这里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较强的上升气流。

沃克环流在下降的过程受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使气流问西偏移,气流的中心位置降落在东太平洋的复活节岛附近。

因气流在下降的过程带有很大的冲击力、把东太平洋赤道以南大片表面洋水吹向西去。

同时又把这里深部的冷水上翻,于是在这里出现一片冷水区。

沃克环流下降后要回到它的发源地,这就在太平洋赤道地区形成一股东南风,人们称之为“东南信风”。

这股东南信风又把太平洋赤道上的表面洋水吹向西去。

(3)而西太平洋赤道地区是由成千上万个岛屿和半岛组成的弧形构造,西部基本上是封闭的,从东部吹来的洋水在这里堆积,在一般年份这里的海平面比东太平洋冷水区高60厘米左右。

堆积的水可达1万亿立方米。

又因这里的水不能流动,有较强的蓄热作用,所以这里成为太平洋最热的水域。

在一般年份这里比中太平洋高2℃左右,比东太平样冷水区高6℃左右。

这就是非厄尔尼诺时期太平洋出现的三种现象的原因。

(1)东太平洋赤道附近的冷水区,(2)太平洋赤道上的东南信风,(3)西太平洋赤道地区堆积的热水。

上述三种现象的消失就是厄尔尼诺的出现,我们看看厄尔尼诺是怎样形成的。

现在大家都公认的现象是,厄尔尼诺年一定是气温偏高年,这是为什么?气温上升,大气必然向外膨胀,这是热力学基本法则,大气向外膨胀,所有的大气环流的高度也将上升。

大气平均温度升高0.1℃可使大气平均向外膨胀20-30米。

对于赤道附近的大气向外膨胀值要比平均值高数倍。

沃克环流的高度升高后将超过安第斯山,已具备跨越安第斯山继续东进的条件,但在南美大陆上升气流的阻挡下。

又难以东进。

全球大气每年冬春季节西风带强盛,在强盛的西风带的推动下,使得已具备跨越安第斯山的沃克环流得以东进。

但已是强弩之末,很快地在南美大陆上空下降,下降后再返回它的发源地时,立即受到安第斯山的阻挡,这时的沃克环流全部降落在南美大陆。

因沃克环流带有大量的水汽,使得这里经常出现暴雨成灾狂风大作的反常天气。

这是“上帝之子”下凡后给人间带来的第一个灾害。

与此同时,在安第斯山西侧的东太平洋海域的冷水区消失,太平洋赤道地区的东南信风也消失,堆积在西太平洋赤道的热水向东部回流,这就是厄尔尼诺的出现,上面已经讲过,这种现象一定开始于春季。

经过四个月左右,这股热水流到东太平洋,于是整个太平洋赤道地区都热了起来,厄尔尼诺达到高峰期,这时的季节必然是夏季,此时,东西太平洋的海平面也趋于一致。

当厄尔尼诺达到高峰时,堆积在西太平洋赤道地区的多余的热水也所剩无几,沃克环流的源动力也大为减弱,进入南美大陆上空的沃克环流开始西退,厄尔尼诺开始减弱。

如果沃克环流退回的路程与原东进的路程相等,于是在东太平洋赤道海域又恢复了原来同-海域的冷水区,但由于沃克环流源头的热量比原来减少很多,所以沃克环流退回的路程往往是比原东进的路程还远,这样,冷水区将问西扩大,这就是拉尼娜现象。

一次厄尔尼诺消失后必然出现拉尼娜,可以说,拉尼娜是厄尔尼诺的“副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