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乙肝免疫球蛋白使用的说明
关于乙肝免疫球蛋白使用的说明

关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使用的说明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对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进行了更新。
其中“乙肝疫苗预防”部分明确指出:“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
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 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 h)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 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 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也可在出生后12 h内先注射1针HBIG,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10 μg重组酵母或20μg CHO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
新生儿在出生12 h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24h及时接种率要达到90%以上。
我省对乙肝阳性孕妇免费提供一剂次100IU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由省性病艾滋病防治项目提供,通过市、县(区)性病艾滋病防治机构免费供应产科接种单位),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 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2012年 12月1日,我市新生儿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正式运行,并且实现全省联网。
2013年6月1日起,全省统一使用《河南省新生儿预防接种信息登记表》。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接种情况需录入省级新生儿接种平台。
《河南省新生儿预防接种信息登记表》一式两联,第一联(白色)由产科接种单位留存,第二联(绿色)由新生儿家长留存。
在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内,家长可持第二联到居住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办理接种证。
此后孩子持证接种,家长无需再拿户口簿、暂住证、身份证等其他证件。
乙肝免疫球蛋白管理制度

乙肝免疫球蛋白管理制度
乙肝免疫球蛋白管理制度是指针对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通过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来提供临时的被动免疫保护措施的管理制度。
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从献血者的血液中提取的,其中含有足够的抗体来抵抗乙肝病毒。
通过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迅速提供抗体,帮助预防或控制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免疫球蛋白管理制度通常适用于以下人群:
1. 乙肝病毒暴露后,需要立即提供被动免疫保护的人群,如乙肝病毒暴露后的卫生工作者、医护人员等。
2. 具有高风险乙肝病毒暴露可能性的人群,例如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家人、性伴侣、共享注射器的吸毒者等。
3. 因为某些原因无法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如过敏史、免疫缺陷等。
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注射通常在乙肝病毒暴露后的24小时内进行,并且需要重复注射一定次数以保证足够的抗体水平。
具体的注射方案和剂量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乙肝免疫球蛋白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提供临时的免疫保护,帮助预防或减轻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
然而,乙肝疫苗在长期免疫防护上更为有效,因此,接种乙肝疫苗是最佳的乙肝预防措施。
hbv暴露后的预防

hbv暴露后的预防hbv就只对人和猩猩有易感性,引发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
那么hbv暴露后的预防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hbv暴露后的预防,希望对您有用。
hbv暴露后的预防乙肝暴露后预防意外暴露后预防当有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意外暴露HBV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可按照以下方法处理:1.血清学检测:应立即检测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c、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并在3个月和6个月内复查。
2.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 阳性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
hbv暴露后的预防用药1、乙肝职业暴露人员如HbsAb(-)HbsAg(-),未接种过乙肝疫苗,24小时内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同时完成乙肝疫苗全套注射,即6个月内完成3次乙肝疫苗注射;如以往接种过乙肝疫苗,无抗体产生,除24小时内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外,强化注射乙肝疫苗一次。
2、乙肝职业暴露人员HbsAb(+),定量<10iu/ml,除24h内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外,需强化注射乙肝疫苗一次。
3、乙肝职业暴露人员如HbsAb(+),定量>10iu/ml;或HbsAg(+),则不需预防用药。
医务人员如确认感染乙肝病毒后,除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外,半年内每个月应进行肝功能、乙肝两对半检查。
hbv的保健方法一要重视出现黄疸加深时的危害性。
肝炎病人一旦出现黄疸,就说明肝脏有明显炎症,甚至有肝细胞坏死。
肝细胞坏死越明显,黄疸就会越深。
因此当肝炎病人出现深度黄疸时,应警惕由于大片肝细胞坏死导致重型肝炎的可能性。
就目前的治疗水平,重型肝炎及早接受治疗效果较好;中期治疗效果较差,治愈好转率仅为50%左右;到了晚期,则失去了抢救治疗的机会,其病死率高达90%左右。
因此,当肝炎病人出现黄疸时应及时卧床休息,尽快到医院救治。
二要忌酒。
因为酒精不但直接损害肝脏,会使病情加重,而且会影响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
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1受体蛋白在慢性乙肝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72·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12月 第30卷 第 12 期 总第173期【第一作者】吴 刚,男,主治医生,主要研究方向:肝病的临床与病理。
E-mail:****************【通讯作者】石 磬,男,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肝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E-mail:**************·论著·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1受体蛋白在慢性乙肝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吴 刚 叶晓玲 张 宇 石 磬*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肝病科 (江西 九江 332000)【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1受体蛋白(SIGIRR)的表达水平改变和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22.01-2022.12本院收治的CHB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内本院健康体检人群5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SIGIRR mRNA表达、SIGIRR+细胞频率及CD3+SIGIRR+T淋巴细胞比率;外周血Th1和Treg细胞频率;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 、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PBMC中Toll样受体4(TLR4)的mRNA水平;NK细胞表面NK细胞受体2A抗体(NKG2A)表达,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并分析SIGIRR和各项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PBMC中SIGIRR mRNA表达、SIGIRR+细胞频率及CD3+SIGIRR+T淋巴细胞比率低于对照组(P <0.05),TLR4的mRNA高于对照组(P <0.05)。
观察组外周血Th1和Treg细胞频率高于对照组(P <0.05)。
观察组血清IFN-γ、IL-10及IL-18浓度低于对照组(P <0.05),IL-6及TNF-α高于对照组(P <0.05)。
乙免概述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药理作用】本品含有高效价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能与相应抗原专一结合而起到被动免疫的作用。
【适应症】主要用于乙型肝炎预防。
适用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及所生的婴儿;意外感染的人群;与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密切接触者。
乙肝免疫球蛋白保存目前,乙肝免疫球蛋白主要以两种形态存在,液体制剂和冻干制剂,不同的形态有不同的保存方式1、液体制剂,一般要放在2-8摄氏度且与空气隔绝的环境中。
2、冻干制剂,一般要放在10摄氏度以下且空气干燥的地方。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未开启的乙肝免疫球蛋白能保存2年。
在常温下保存,效价将随时间延长而降低。
用法用量(1)用法:本品只限肌注,不得用于静滴。
(2)用量:①母婴阻断:HBsAg阳性的孕妇从产前3个月起每月注射1次,每次剂量200~400IU。
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出生24h内注射本品100IU;注射乙型肝炎疫苗的剂量及时间见乙型肝炎疫苗说明书或按其他适宜方案。
②乙型肝炎预防:一次注射量小儿为100IU,成人为200IU,必要时可间隔3~4周再注射1次。
③意外感染者,立即(最迟不超过7日)注射8~10IU/kg,隔月再注射1次。
【不良反应】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有红肿、疼痛感,无须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
【注意事项】(1)对本品过敏或有其他严重过敏史者、有IgA抗体的选择性IgA缺乏者禁用。
(2)本品应为无色或淡黄色可带乳光澄清液体。
久存可能出现微量沉淀,但一经摇动应立即消散,如有摇不散的沉淀或异物不得使用。
(3)安瓿破裂、过期失效者不得使用。
(4)本品开启后,应一次输注完毕,不得分次使用或给第二个人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对丙种球蛋白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可能会与本品产生相互作用。
[药物过量]可能产生变异反应和免疫过度造成的过敏反应,应予以对症和支持治疗。
【剂型规格】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每瓶100、200、400IU;冻干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每瓶100、200、400IU。
注射用免疫球蛋白说明书

注射用免疫球蛋白说明书摘要:1.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的概述2.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的适应症3.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的用法用量4.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的不良反应5.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的注意事项6.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的禁忌7.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的储存和运输正文: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是由免疫球蛋白制备而成的一种生物制品,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调节免疫平衡等作用。
适用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
一、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的概述免疫球蛋白是一种糖蛋白,由B 淋巴细胞分泌,具有抗体活性。
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是从大量混合血浆或单个供体的血浆中提取制备而成,具有一定的免疫学活性。
二、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的适应症注射用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免疫相关疾病。
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的用法用量1.静脉滴注:将药物溶解于适量的生理盐水或5% 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2.肌肉注射:将药物溶解于适量的生理盐水或5% 葡萄糖注射液中,肌肉注射。
具体用法用量应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遵医嘱使用。
四、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的不良反应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的一般不良反应较轻微,主要包括皮疹、发热、寒战、头痛等。
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五、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的注意事项1.本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2.应避免冰冻。
3.如出现混浊、沉淀等现象,不得使用。
4.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六、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的禁忌对免疫球蛋白或本品中其他成分过敏者禁用。
七、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的储存和运输1.应在2-8℃避光保存。
妇幼保健院乙肝免疫球蛋白使用流程

妇幼保健院乙肝免疫球蛋白使用流程
为更好地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进一步规范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使用,特制定我院乙肝免疫球蛋白使用流程:
1.妇幼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根据库存量及时去潍坊妇幼保健院领取全市使用的乙肝免疫球蛋白,领取后及时交给药库工作人员进行入库。
2.药库工作人员做好入、出库登记,并按照乙肝免疫球蛋白的管理和存放要求进行管理、存放。
3.预防接种室由专人去药库领取我院所需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做好领取和发放登记,按照要求进行管理、存放。
4.各产科病房到预防接种室领取本科室所需的乙肝免疫球蛋白。
对接种对象按要求进行详细登记,同时每月1号将上一月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登记表电子版报预防接种室;预防接种室对各产科免疫球蛋白注射登记信息进行核对确认,汇总后将电子版和纸质版签字后于2号前报妇幼项目办。
5.妇幼项目办对我院免疫球蛋白使用及信息上报进行质控。
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使用资料

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使用资料一、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机制1.中和病毒:HBIG中的抗体能够与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HBsAg)结合,从而阻断病毒与肝细胞的结合,起到中和病毒的作用。
2.清除病毒:HBIG中的抗体可以通过与乙肝病毒的非结合复制过程中的病毒颗粒结合,从而加速病毒颗粒的清除。
二、适应症1.乙肝疫苗接种不足者:HBIG可作为乙肝病高风险人群如新生儿、母婴传播乙肝病毒的新生儿等的早期预防措施。
2.高风险暴露者:如医护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等职业暴露乙肝病毒的人群,以及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家庭成员等。
三、HBIG的给药途径和剂量HBIG可以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
具体剂量的选用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1.乙肝疫苗接种不足者:- 一般情况下,针对乙肝病毒传播高风险人群如新生儿等,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或者24小时内注射首次剂量的HBIG,剂量为0.5 mL/kg。
-此后,在第1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分别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2.高风险暴露者:-职业暴露人员可按以下剂量进行给药:- 第1次接触:制定乙肝病毒阳性的血清样本后,尽快、但不超过7天内给予HBIG 0.06 mL/kg(最大不超过5 mL),同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 以后的暴露:继续接触乙肝病毒阳性的血清样本后,尽快、但不超过7天内再次使用HBIG 0.06 mL/kg。
四、HBIG的不良反应HBIG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疼痛、红肿和硬结等局部症状,以及发热、恶心、呕吐和过敏反应等全身症状。
但一般症状较轻,大多可以自行缓解。
五、注意事项1.对HBIG过敏的患者应禁用。
2.HBIG首次给药后,需进行HBsAg抗体(抗-HBs)水平的监测,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剂量。
3.HBIG使用后,还是需要按照医生建议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以提高免疫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使用的说明
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对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进行了更新。
其中“乙肝疫苗预防”部分明确指出:“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
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 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 h)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 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 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也可在出生后12 h内先注射1针HBIG,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10 μg重组酵母或20μg CHO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
新生儿在出生12 h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
”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24h及时接种率要达到90%以上。
我省对乙肝阳性孕妇免费提供一剂次100IU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由省性病艾滋病防治项目提供,通过市、县(区)性病艾滋病防治机构免费供应产
科接种单位),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 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2012年 12月1日,我市新生儿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正式运行,并且实现全省联网。
2013年6月1日起,全省统一使用《河南省新生儿预防接种信息登记表》。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接种情况需录入省级新生儿接种平台。
《河南省新生儿预防接种信息登记表》一式两联,第一联(白色)由产科接种单位留存,第二联(绿色)由新生儿家长留存。
在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内,家长可持第二联到居住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办理接种证。
此后孩子持证接种,家长无需再拿户口簿、暂住证、身份证等其他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