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电影行业审查制度

电影行业审查制度

电影行业审查制度电影行业审查制度的重要性近年来,电影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异常迅猛。

电影能够以独特的方式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然而,出于保护公民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考虑,电影行业审查制度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从电影行业审查制度的背景、目的和实施等方面展开探讨,并通过案例分析、问题剖析等方式,全面深入地讨论电影行业审查制度的合理性及其对电影行业的影响。

一、电影行业审查制度的背景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还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文化底蕴丰厚的国家,电影更应当积极传递正能量,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然而,电影行业中也存在一些内容不健康、不合适的现象。

为了维护公共道德和社会稳定,电影行业审查制度应运而生。

二、电影行业审查制度的目的电影行业审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电影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审查制度,可以避免电影中出现低俗、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让电影更好地发挥正面作用。

三、电影行业审查制度的实施电影行业审查制度主要包括前审查和后审查两个环节。

前审查是指电影制作方在正式拍摄前的剧本和拍摄计划的审核,目的是确保电影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要求。

而后审查是指电影制作完成后,将电影送至相关部门进行内容和技术的全面审核。

只有通过审查合格的电影才能在大规模上映或播放。

四、电影行业审查制度的合理性正面引导公众价值观: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介,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通过电影行业审查制度,可以引导电影制作者积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播撒正能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

保护公民权益:电影行业审查制度的存在可以保护公民不受不良内容的侵害。

通过严格的审查,可以避免低俗、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的传播,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对社会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通过电影行业审查制度,可以从源头上杜绝不良内容的产生和传播,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中国电影产业的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产业的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产业的行业分析报告中国电影产业的行业分析报告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电影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报告通过对中国电影产业的详细分析,探讨了目前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况中国电影产业是一项综合性的产业,包括电影制作、发行、放映以及衍生品开发和推广等多个环节。

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年均增长率达到了8.3%。

截至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600亿元人民币。

二、现状分析1. 电影市场规模: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然而,与美国电影市场相比,中国电影市场的增长速度较快,许多国际制片商已经将中国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增长点。

2. 院线发展:近年来,中国影院的数量和规模迅速增长,覆盖了全国各个地区。

然而,中国影院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仍然有待提高,特别是在设备更新和影院管理方面。

3. 电影制作:中国电影制作的数量庞大,但质量参差不齐。

高质量的国产电影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与好莱坞大片相比,中国电影的整体质量还有待提高。

4. 市场调控:中国政府对电影市场进行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包括限制外国电影的引进数量、鼓励本土电影制作和放映、扶持优秀电影人才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三、问题与挑战尽管中国电影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 缺乏优质作品:尽管中国电影制作数量庞大,但优质作品仍然相对不足。

这主要是由于创意不足、审查制度和商业利益的压力等原因。

2. 电影市场的多样性不足:中国电影市场主要由大片和商业影片主导,缺乏多样性和独立性。

这使得艺术电影和小成本电影很难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3. 模式创新与技术革新:中国电影产业在模式创新和技术应用方面还相对滞后。

与好莱坞相比,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平和技术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四、发展趋势1. 市场国际化:中国电影市场将继续向国际化发展,吸引更多的国际制片商和发行商进入中国市场。

审查制度对电影内容的影响

审查制度对电影内容的影响

审查制度对电影内容的影响电影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文化传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电影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社会对电影内容的审查和监管也变得必要。

审查制度作为一种常见的管理手段,对电影内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审查制度对电影内容的影响,并就其利弊进行分析。

1. 审查制度的定义与发展审查制度是指国家或组织在政府层面对电影内容进行审查、管理和监管的制度安排。

该制度旨在保护公众利益,避免不良信息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审查制度发展于上世纪初,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并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2. 审查制度的核心原则审查制度在实践中通常遵循以下几个核心原则:2.1 保护公共道德审查制度旨在维护社会公共道德,防止过度暴力、色情、低俗等内容对公众产生不良影响。

通过限制片中虚构暴力、性行为和违法行为的描绘,审查机构试图塑造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2.2 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审查制度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一些敏感领域,比如涉及政治、宗教和恐怖主义等议题时,审查制度可以限制电影内容以防止煽动暴力、分裂或者损害国家利益。

2.3 保护少年儿童权益作为一个重要媒介形式,电影对青少年儿童有着特殊影响。

审查制度通常关注维护儿童权益,限制对未成年人有不良影响的电影内容。

例如,在某些国家,未成年观众不能获取R级电影或某些有争议题材的电影。

2.4 反腐倡廉和维护社会正义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审查制度包括反腐倡廉和维护社会正义等内容管理方面。

通过限制有关腐败、贪污或剥削等社会问题的揭示,审查机构试图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

3. 审查制度带来的正面影响审查制度可能给电影产业带来以下积极效应:3.1 消除不良内容通过审查制度,不良信息和低俗景象能够被有效过滤和清除,保证了社会环境更加卫生健康。

这有助于提升电影艺术形式本身的价值,并促进正能量与积极价值观在社会传播。

3.2 引导观众消费审查制度可以帮助树立观众更加理性和成熟的消费观念。

电影行业管理制度的审查制度

电影行业管理制度的审查制度

电影行业管理制度的审查制度电影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娱乐、传媒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

为了保证电影作品的质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电影行业管理制度中的审查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电影行业管理制度的审查制度进行探讨。

一、审查制度的背景与意义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形式,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合理有效的审查制度有助于控制电影作品中的低俗、暴力、淫秽等不良内容,维护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和公共道德秩序。

审查制度的设立不仅保障了电影市场的稳定,也保障了电影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电影文化的繁荣。

二、电影作品的审查内容电影作品的审查内容广泛涵盖了剧本、摄制过程、后期制作以及宣传等方面。

审查机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查:1. 内容审查:审查电影作品的剧本、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等内容,避免低俗、暴力和不良价值观的传播。

2. 技术审查:审查电影作品的拍摄手法、特效应用、音效等技术方面,确保电影的制作水平达到一定的标准。

3. 感官审查:审查电影作品中的裸露、暴力、血腥等过激场景,防止触犯社会伦理和道德底线。

4. 宣传审查:审查电影的宣传海报、预告片以及宣传语等,确保宣传内容不误导观众,不扰乱社会秩序。

三、电影作品的审查机构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由电影局等相关部门设立的电影审查机构负责电影作品的审查工作。

这些机构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对电影作品进行审核,确保电影作品符合法律要求和社会伦理,并且防止低俗、暴力等不良内容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四、电影审查的程序电影审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提交申请:电影制作方需要向电影审查机构提交电影作品的申请材料,包括剧本、拍摄计划、拍摄场地等相关信息。

2. 审查评估:电影审查机构对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评估,对电影作品的内容、技术等进行综合考量和筛选。

3. 审查决策:电影审查机构根据评估结果做出审查决策,包括是否通过审查、是否需要修改等。

4. 反馈意见:电影审查机构会向电影制作方反馈审查意见,提出修改意见或者需要重新拍摄的要求。

电影电视审查制度

电影电视审查制度

电影电视审查制度电影电视审查制度是指对电影和电视节目进行合法性和道德性审核的一种制度。

在很多国家,政府或政府机构都会设立相应的机构来进行电影电视审查,以确保电影和电视节目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标准。

这种制度旨在保护公众免受不良内容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对电影电视行业的监管和管理。

电影电视审查制度的历史可追溯到早期电影的发展。

在20世纪初,电影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对电影内容的监管尚不健全。

然而,随着电影的普及和影响力的增强,相关行业逐渐意识到有必要对电影内容进行约束和监管。

这就促使了电影电视审查制度的建立。

电影电视审查制度的目标主要是确保电影和电视节目健康、和谐、积极的发展。

通过对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审查,可以筛选出有益于社会公众的作品,并避免播放或上映那些可能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的内容。

审查过程通常包括对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剧本、画面、音乐、演员表演等方面的审核,力求对作品的整体呈现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电影电视审查制度的建立也有利于维护国家的文化传承和国家形象。

对于一些国家而言,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国家的形象和价值观。

因此,审查制度可以有效控制低俗、暴力、淫秽等内容的传播,保护国家文化和民族尊严。

然而,电影电视审查制度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

一方面,部分人认为审查制度可能对艺术自由和创作自由形成一定制约。

如果审查机构过于严格或具有主观性,可能会对艺术家的创作权利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的不同,对电影电视节目的审查标准也存在差异,甚至可能引发国际间的文化冲突。

为了回应公众对审查制度的关切和艺术自由的要求,一些国家已开始逐步改革审查制度,采取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他们试图通过加强审查制度的公开透明、明确审查标准、多样化的评审团队等方式,减少审查制度对创作自由的限制,更好地平衡保护公众利益和艺术自由之间的关系。

总而言之,电影电视审查制度是一种旨在保护公众利益、规范电影电视行业的制度。

电影行业加强电影内容审核防止低俗

电影行业加强电影内容审核防止低俗

电影行业加强电影内容审核防止低俗随着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电影内容的选择和审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低俗内容的抵制。

为了保护观众权益,维护电影行业的良好形象,电影行业加强电影内容审核,以防止低俗内容的传播。

本文将从准确的表达观点、电影内容的分类与评级、加强审核制度三个方面来阐述电影行业加强电影内容审核防止低俗的重要性。

一、准确表达观点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通过影像与音响等媒介手段,传递观众作品所呈现的世界观、价值观等观点。

在电影内容的表现上,电影创作者有责任将正面、积极的价值观传递给观众。

因此,电影行业应该加强电影内容审核,避免低俗内容的出现,使电影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引领观众积极向上的文化追求。

二、电影内容的分类与评级为了更好地规范电影内容,让观众能够有选择地欣赏合适的作品,电影行业可以借鉴国际通行的电影分类与评级制度。

通过对电影的题材、情节、暴力程度、性暗示等方面进行分级,并在电影发布前进行明确标注,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做出选择,避免接触到低俗、不适宜的影片。

三、加强审核制度为了提高电影内容审核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电影行业应该加强审核制度的建设。

首先,建立健全电影审核机构,招募专业的审核人员,对电影内容进行审核。

其次,建立严格的审核流程,明确审核标准和程序,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同时,加大对电影制作单位的监管力度,对违反审核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机制。

不过,对电影内容加强审核也需要考虑到保障创作自由的原则。

应该充分尊重电影创作者的创作自主权,避免压制艺术创作和创新。

审核仅仅是对电影内容的合规性的把关,而不是对观点的指导。

只有在尊重原创基础上,加强审核制度才能更有效地防止低俗内容的传播,提升电影行业的整体素质。

综上所述,电影行业加强电影内容审核防止低俗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准确表达观点,电影内容的分类与评级,以及加强审核制度,电影行业能够更好地保护观众权益,提升社会的文化品质,推动电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比中国与美国的电影审查制度

对比中国与美国的电影审查制度

对比中国与美国的电影审查制度电影对于一个国家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承载着社会观念、价值观以及政治观点的表达。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价值观的传承,不少国家都设立了相应的电影审查制度。

中国与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其电影审查制度在保卫本国文化和价值观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其差异以及背后的原因。

起首,我们来了解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

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始于20世纪30时期,旨在控制电影产业,保卫社会道德和政府权威。

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电影局)负责电影的审查管理工作。

依据中国的相关法规,电影务必获得国家电影局的审查许可后才能在中国上映。

审查机构主要对电影内容进行审查,包括删减涉及敏感政治、宗教和社会问题的镜头,修改对中国社会价值观有影响的剧情,并对进口电影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

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影创作的自由度。

为了通过审查,浩繁电影制片人会参照审查机构的意见进行删减和修改,从而让电影更符合审查标准。

这使得一些敏感和具有争议性的题材很难被触及,限制了电影创作的多样性和艺术性。

此外,审查制度也存在主观性的问题,因为相关规定较为宽泛,审查标准并不明确,导致一些创作无法预知地被审查机构拒绝。

相比之下,美国的电影审查制度相对较为宽松。

美国没有设立中央审查机构,电影的审查事务由电影制片人协会(MPAA)负责。

MPAA设立了电影审查委员会,负责对电影进行分级。

美国的电影评级制度分为G级、PG级、PG-13级、R级和NC-17级,每个级别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观众。

相较于中国的审查制度,美国的电影评级制度更重视对观众的引导和保卫,并让观众自行选择适合自己观看的电影。

美国的电影审查制度更加重视言论自由和艺术创作的自由度。

尽管美国也有一些规定,比如禁止色情、暴力和恶俗内容等,但相较于中国的审查制度,美国对电影内容的限制更少。

这使得美国的电影能够多样化地表达各种不同的社会观点和政治立场,更加符合艺术性和创作自由的原则。

浅论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现状及其改革

浅论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现状及其改革

浅论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现状及其改革浅论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现状及其改革中国电影审查制度作为一个长期存在的机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现状和其所带来的问题出发,探讨其改革的重要性和可能的方向。

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现状中国电影审查制度是指中国政府透过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电影局)对电影进行审查,确保电影内容符合特定的办法、规定和标准。

审查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社会道德、维护国家利益和宣传党的理论和政策。

在电影内容方面,审查制度严格要求电影不能涉及政治敏感话题、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的内容或敏感题材。

此外,审查制度也对暴力、色情、宗教和民族等多个方面进行限制。

电影筹备期的前置审查和上映前的最终审查都是审查制度的重要环节。

然而,中国电影审查制度也引发了诸多争议。

一方面,审查制度限制了导演的创作自由和表达权利,导致电影创作变得谨慎和保守。

不少电影人表示,审查制度使得创作者感到不自由,无法真实地表现社会现实以及挑战现有的权威观点。

另一方面,审查制度也影响了电影市场的发展。

由于审查机构对每一部电影的审查都需要时间,导致上映时间的推迟。

此外,一些好莱坞大片因为审查问题无法在中国上映,从而错失了中国庞大的观众市场。

这些问题限制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潜力。

改革电影审查制度的必要性面对中国电影审查制度所带来的问题,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改革电影审查制度可以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

通过减少审查环节和简化审查程序,可以加速电影上映的速度,提高电影市场的效益。

此外,合理的审查标准和更多的审查透明度也能给电影人创作提供更大的空间和保障,激发电影创作的活力。

其次,改革电影审查制度还能提高电影审查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审查制度应更加注重保护少数民族、宗教等多元文化的表达权利,尊重电影作为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同时,审查标准也应更加科学、准确和具体,以避免误判和对电影文化的影响。

改革电影审查制度的具体方向在改革电影审查制度时,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审查机构的权限和审查标准,确保电影审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现状分析论文摘要目前,中国电影的审查制度,是由电影审查委员会依据国务院2001年12月25日颁发的《电影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标准,针对电影的内容进行审查。

电影审查委员会被赋予了删减电影片段,以及有权禁止电影上映的权力。

相对于我国的电影审查制度,目前国际上电影产业发达的国家大多实行“电影分级制度”。

在现行的体质下,对中国电影的内容监督与管理应怎样实行,值得深思。

关键词中国电影;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制度;电影分级制度;电影审查委员会;禁播;删减。

引言2012年12月15日晚8点49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教授谢飞在微博发布《呼吁以电影分级制代替电影审查的公开信》,引起了业内人士及广大网民的热议。

同时,遭到诟病多年的中国电影审查制再次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中国电影是否该实行分级制又一次进入了人们讨论的话题。

正文一、中国电影审查制度中国电影审查制度,是依据国务院2001年12月25日颁发的《电影管理条例》的标准执行,条例严格规定电影所载有内容,并赋予电影审查委员会删减电影片段的权力,而审查内容的主要对象即是电影思想。

思想内容审查包括:不能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不能煽动民族仇恨,不能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不能宣扬迷信和邪教等。

中国电影审核机构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审查流程繁琐,由制片单位先行“自审”后,向电影局递交《审查申请书》,经批准后方可请电影审查委员会进行电审会看片,进入审查流程。

最终,将根据委员会中多数评为的意见做出影片是否获得通过、修改或禁止上映的决定。

制片单位必须在三十天内,针对电影局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正并回复结果,影片经复审后若无问题,即取得电影局颁发的“电影公映许可证”,复审未通过需继续修改,知道通过为止。

电影审查委员会共由36人组成,成员并非都是国家广电总局的官员,而是来自各行各业。

如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电影导演,以及各方面专家等。

目前中国采用的电影审查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影片的质量、艺术性、思想性和避免低级趣味,但是,过多的条框限制,过于人格倾向化的审核标准,缺乏制度化的规范等,造成中国电影面对审核时,往往在艺术性方面大打折扣,这不但严重影响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也限制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空间,给中国电影的创作形成了桎梏。

另外,由于没有实行电影分级制度,许多因为包含一定的政治因素、暴力镜头或其他一些超越《条例》规定的表现手法的优秀影片因为无法通过审核,或因为无法进行修改或删减而最终无法再中国院线上映或甚至直接退出了中国电影市场。

作为一种广受大众喜爱的,具有普世意义和效果的,多年来经久不衰且未来具有广阔前景的艺术形式,电影在中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影行业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展示平台,得到了政府的关注和广大观众的青睐,发展前景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不应成为阻碍中国电影发展的因素。

二、电影分级制度电影分级制度指的是某一组织根据一定的原则把片厂的产品按其内容划分成若干级,给每一级规定好允许面对的群众群。

它没有国家法律支持,但在行业内部具有约束力。

它只对观众起提示的作用,而把选择权交给了观众,由观众实行自我保护。

和中国的电影审核制度相比,分级制度在审核资质上不属于国家某一政府机构,其性质是民间的协会组织。

分级制度的好处在于可以保护判断能力不完全的未成年人遭受影片中对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利的情节和内容。

除此以外,电影分级制度还有重要的一点作用,那就是可以不阻碍电影的艺术创作。

在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电影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分级制度来对该制度进行深入的了解。

1、美国的分级制度美国的分级是由MPAA(全称为“The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即“美国电影协会”来制定。

该协会把电影分成四级,即: G级:(GENERAL AUDIENCES All ages admitted):大众级,所有年龄均可观看。

该级别的电影内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

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

PG级:(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普通辅导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有些镜头可能产生不适感,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

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

PG-13级:(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特别辅导级,不适于13岁以下儿童,13岁至17岁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

该级别的电影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会有吸毒镜头和脏话。

R级:(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dult guardian):限制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

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

NC-17级:(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17岁或者以下不可观看,该级别的影片被定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坚决被禁止观看。

影片中有清楚的性爱场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

2、日本的分级制度日本自1976年开始使用电影分级制度,1998年5月1日后共分为4个等级:G:不限年龄。

PG12:未满12岁(小学生以下)建议由成人伴随观赏。

R15+:未满15岁(中学生以下)禁止入场。

R18+:未满18岁禁止入场。

3、香港的分级制度香港的电影分级制度将电影分成4级:I级:适合所有年龄。

II级:儿童不宜(1995年以前)。

IIA级:不适合儿童,建议有家长指导。

IIB级:不适合青少年及儿童,强烈建议家长给予指导。

III级:只准18岁及以上人士观看。

其中IIA、IIB级是劝告性质,儿童和青少年仍可入场观看;III级电影则严格执行年龄限制。

坊间所谓的4级片即是拥有连III级也不能有的镜头的电影,如性器官大特写。

面向中国大陆播出的凤凰卫视电影台也以香港本土的分级制度为依据来给播出的电影分级。

通过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分级制度,我们可以了解,国外的电影可以通过这些分级,来最大限度地保留电影的原创和上映。

三、中国电影审查制度何去何从2012年12月15日晚,北京电影学院导演、教授谢飞在微博发布《呼吁以电影分级制代替电影审查的公开信》引起了强烈反响。

他在心中表示,“中国电影业不继续改革是没有前途的,请有关部门及电影界同仁们积极参加讨论。

”“以电影分级制来取代行政审查,是我国电影事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改革课题。

”信的最后,以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的临终之言“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作为结语,引发了大家对中国电影审核机制的思考。

中国电影审查制度能否向分级制度转变,到现在还存在着巨大争议。

然而从目前的状况看,中国电影审核机制要实行分级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现在还无法成行。

首先,从行业自律性来讲,中国的院线和电影制作方还达不到电影行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素养。

在实行电影分级制度的市场,大部分电影级别的制定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和强制性,但从业者却能够谨守从业底线,自觉地遵循分级标准,不会跨越级别要求范围放映或制作。

而在中国,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许多从业者并不具备职业操守,如果没有强制性的审查和约定,制作方和院线方很可能唯利是图,造成电影放映和创作的乱象。

其次,电影审查制度受制于我国现有法律,电影管理条例是一个行政法规,其必须要遵循与我国的现行法律,因此电影的审查必须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如遇如与法律相抵触的情节,则势必要依照我国现行法律的条文加以处理。

因此一些含有色情、暴利或政治色彩的影片,在有可能触及我国法律的情形下,将不得不面临删减甚至禁播的命运,而不可能采取电影分级来进入电影市场。

下面,让我们看看,在中国电影审查制度下,那些被禁止上映和删减过的较为知名的优秀电影作品:1990年《表姐,你好嘢!》1994年《国产凌凌漆》1997年 -《红色角落》、《西藏七年》2002年《古墓丽影2》2001年《少林足球》2003年《生命的摇篮》2005年 -《艺伎回忆录》2005年《断背山》2006年《王的男人》2007年《色戒》2008年《苹果》2009年《黑暗骑士》2012年《云图》,删剪达40分钟,包括同性恋情节。

2002年《无间道》,结局与原版本不同。

2003年《大块头有大智慧》(香港原名《大只佬》),一些与轮回有关的台词被改掉。

2007年 - 《投名状》。

结论面对目前广大观众越来越高的观影需求和审美标准,以及愈发成熟理性的观影感受,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已经在客观上造成了对电影产业发展的掣肘。

在电影审查制度和分级制度中,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影审核机制,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课题。

参考文献1、百度百科(2013年1月13日)《中国电影审查制度》/view/9946783.htm?fr=aladdin2、凤凰网娱乐(2012年12月16日),《谢飞发公开信呼吁以电影分级制代替电影审查》/movie/news/mainland/detail_2012_12/16/202150 42_0.shtml凤凰网3、郑涵,金冠军(2008年1月1日)《电影审查与分级制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