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常见的天气系统

专题三、常见的天气系统
专题三、常见的天气系统

专题三、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与天气

1、单一气团控制天气。

2、常见的锋面系统:

【训练】读图回答:

⑴该图是天气图,在图中标出冷气团、暧气团,并标出雨带位置。

⑵该锋过境时加厚,多形成降水该锋过境后,气温;气

压。雨过天晴

⑶暧气团沿锋面上升形式是:( )A徐徐上升B被迫上升

⑷影响我国的主要锋面,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是形

成的;冬季我国爆发的寒潮是南下形成的。

二.低气压(气旋)和高气压(反气旋)系统(以北半球为例)

【训练】

锋面与气旋往往联系在一起,称为 ,读图回答:

⑴a 锋,b 锋;(北半球中纬度)

⑵画出雨带范围

⑶判断:A 温度高于B 温度( ) a 锋过境时往往有大风( ) b 锋向C 移动( )

(2013·杭州检测)下图为“某地气压场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1~2题。

2.关于戊地天气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南半球 ②北半球 ③暖锋 ④冷锋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2.有关图中四地天气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 )

A .丙地风向为东北风

B .乙地气温较高

C .丁地风速最大

D .甲地气压最低

3.(2013·烟台模拟)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问题。(20分)

(1)从气压状况看,甲处为________________;从气流分布状况看,乙处为________。(6分)

(2)图中甲、乙两处之间最大气压差可能为________百帕。(选择字母)(4分)

A.30

C.40

(3)此时,西安吹________风。(4分)

(4)图中有两条虚线,请在其中一条虚线上用锋面符号绘出该地区的天气系统。(6分)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执教老师:蒋卫兴 上课班级:高一 (10)班 上课日期:2009年12月10日 一、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二、教材分析: 本节由三部分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这三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再进一步明确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简易天气图的识读。这是对第一部分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可以由教师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活动展开讨论和对图2.24锋面气旋进行天气状况分析。 三、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能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 1.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 五、教学难点 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1.教材第42页活动 (1)这段话是描写冷锋天气的。 (2)“连日大风……铁甲如冰”,这是冷锋过境前的天气状况。此时,此地在干燥的暖气 团控制下,大气不稳定,多大风天气。 (3)“彤云压阵……云势越重……降下一天大雪”,描述的是冷锋过境时的天气状况,锋 面过境时,天气活动频繁,先是云,后为雪。 (4)“那雪……已没过马膝”,此时降雪过程已经停止,说明冷锋已经过境,天气转好。 (5)根据描写判断,这个冷锋移动速度快,一是天气过程很短,二是强度很大,有“大雪” 为证。 2.教材第44页活动 (1)气旋中心的气流是辐合上升的,而反气旋中心的气流是下沉辐散的。 (2)假如空气中所含水汽量较大,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会因气流上升形成降水。 (3)冬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可能出现寒冷、干燥、晴朗的天气,还可能出现大风降 温天气,甚至出现寒潮。夏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则可能出现高温、晴朗的天气。 [课堂小结] 学业达标 我国的古代诗歌中有不少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有些与天气系统有关。据此回答 1~2题。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此诗中所 描述的天气现象与哪种天气系统有关( ) A.冷锋B.暖锋 C.准静止锋 D.反气旋 解析:依题意,该诗句的大意是:夏日的晴空,忽然乌云翻腾,大雨倾盆,一会儿又风

吹云散,雨过天晴,应是阵雨天气,多与冷锋有关。 答案:A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句中所描述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另一性质 的锋面,该锋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 ) A.降水时间短B.降水强度很大 C.持续阴雨 D.影响范围很小 解析:每年6月中旬,我国锋面雨带移至江淮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时冷暖气团势 均力敌,锋面在此徘徊形成准静止锋,从而导致该地常常阴雨连绵,因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诗句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正 是梅雨季节。 答案:C 当地时间2013年9月24日,受飓风“英格丽德”和热带风暴“曼努埃尔”影响,墨西 哥出现强风暴雨天气,多地受灾严重。据此完成3~4题。 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与该飓风相同的天气系统是( ) 4.此次飓风可能带来的灾害主要有( ) ①海啸②风暴潮③地震④狂风⑤暴雨⑥沙尘暴 B.②⑤⑥ A.①②④ D.①③⑤ C.②④⑤解析:飓风是气旋的一种,中心是低气压,对沿海地区带来狂风、暴雨等天气。 答案:3.C 4.C 下表是北京市2015年11月2—5日的天气预报。据此,完成5~6题。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总结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气团的移动方向 (2)看锋面坡度 (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4)看符号 (5)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二、低(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锋面图示及雨区 冷气 团 运行 暖气团 运行 过境前 天气 过境时 天气 过境后 天气 常见实例 冷 锋 冷气 团主 动向 暖气 团移 动 暖气团 被迫抬 升 受单一暖气 团控制,气 温较高、气 压较低、天 气晴朗 阴天、下雨、 刮风、雨雪、 降温等天气。 气温下降,气 压升高,天气 转晴 我国北方夏季 的暴雨;冬、 春季节的大风 或者沙尘暴; 冬季爆发的寒 潮;一场秋雨 一场寒。 暖 锋 冷气 团后 退 暖气团 主动沿 锋面爬 升 受单一冷气 团控制,气 温较低,气 压较高,天 气晴朗 多形成连续 性降水 气温升高,气 压降低,天气 转晴。 一场春雨一场 暖;华南地区: 春暖多晴,春 寒雨起。 准 静 止 锋 冷暖气团势相 当,使锋面来回 摆动 降水强度小,多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持续 的时间长。 夏初:长江中 下游地区的梅 雨;冬季,贵 阳多阴雨天气

2、低压、高压控制下大气的垂直运动特征与天气的关系 气旋反气旋定义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高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 成因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 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而形成“旋涡”。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 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而形成“旋涡”。 中心气流垂 直 上升下沉 水 平 运 动 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 (右手) 南半球 顺时针辐合 (左手) 北半球 顺时针辐散 (右手) 南半球 逆时针辐散 (左手) 天气特 点 阴雨天气 天气晴朗 成 因 中心气流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容易凝结。中心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能凝结。 对我国影响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 就是在气旋的控制下而形成的。 我国夏季长江流域地区炎热干燥的伏旱 天气;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图示 北半 球为 例 三、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天气特征(以北半球为例)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 1.锋面位置的判断: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AB和CD处。 2.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 中F、G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 3.锋面类型及移动:图中F、G处都在锋面的北侧(纬度较高的地区),为冷气 团,E、H则相反,为暖气团。根据图中E、F、G、H各处的风向及冷暖气团的性 质,可确定AB为冷锋,CD为暖锋。而且锋面应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4.天气特点 由图中可知,气旋的前方CD为暖锋控制,故在锋前G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AB为冷锋控制,故在锋后F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归纳精编版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 归纳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 1、定义: 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暖气团:温度高,湿度大,气压低,单一暖气团控制下以晴暖天气为主。 冷气团:温度低,湿度小,气压高,单一冷气团控制下以晴冷天气为主。 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 锋: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2、锋面的特征 ①锋面是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度地带,锋面上方一定是暖气团,锋面下方一定是冷气团; ②锋两侧是个温度和湿度差异很大的地带,锋两侧气团温度、湿度等性质差别愈大,锋面的倾角愈小; ③锋面附近是个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带 3、锋的分类与天气特征 歌诀法记忆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主要区别: 黑色三角冷冰冰,降温下雨刮大风。(冷锋)

符号半圆暖融融,连续降水锋前成。(暖锋) 三角半圆线居中,阴雨连绵慢移动。(准静止锋) 比较冷、暖锋控制下形成的锋面雨带(雨区)位置的差异:冷锋(降水位置在锋后)、暖锋(降水位置在锋前) 锋前和锋后的判断方法: 主动气团移动的方向是锋前,反之,是锋后 二、低(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2低压(气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 高压(反气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 2、低压、高压控制下大气的垂直运动特征与天气的关系

3、气旋与反气旋控制下的不同地区大气的水平运动特征(左、右手法则) 用手势判断气旋与反气旋 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如上图所示) 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方法与北半球类同。 歌诀记忆气旋,反气旋的主要区别: 中低周高气涡旋,低空辐合高空散。 北逆南顺中间升,气旋过境天难晴。 中高周低反涡旋,高空辐合低空散。

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能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 【教学难点】 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2.气旋与反气旋在南北半球不同的旋转方向。 3.天气系统图的分析,特别是理解锋面气旋。 【.教学方法】 1.讲授法:例如,通过对冷暖气团特殊性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什么是冷暖气团和冷暖 锋 2.提问法:例如,通过问学生“前两天的天气和今天有什么不同?”,引起学生的思考, 引起他们对本节课的内容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3.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生动,方便地向学生讲解教学内容,学生也能更 加直观地学习。 4.板书笔记法:通过板书,能让学生更加清晰本内容的学习思路,清楚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 【教具准备】城市天气预报挂图、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ppt、板图、纸箭头。 【课时安排】1课时

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知识结构: 1、气团 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气团类型冷气团暖气团 图示 与移经地区的温度 比较 低高 湿度小大 密度大小 与锋面的位置关系在锋面以下在锋面以上 所以,冷气团温度不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不一定高。 20℃ 25℃ 移动方向 10℃ 17℃ 移动方向 常 见 天 气 系 统 锋面系统 锋面气旋 冷气团 暖气团 暖锋 冷锋准静止锋 天气 反气旋 气旋 低压槽 低压 高压 天气

项目详情 图示 锋面冷暖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相遇形成的交界面,是一个狭窄而又倾斜的面 (自地面向高空冷空气一侧倾斜) 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 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随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雨区分布降水主要分布在冷气团一侧 ※特别提醒: (1)在单一冷气团控制下,多晴朗天气。冷暖气团交界处,天气复杂多变。 (2)锋面经常会带来天气的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锋面附近是否产生降水,不仅取决于是否有上升气流,还与锋面上方暖气团的湿润程度有关。如果暖气团比较干燥,水汽凝结成的水滴很小,空气的浮力能够托起这些水滴,就只会形成一些云。例如,北方春季受冷锋影响出现大风、沙尘暴天气,但很少有降水。

依据: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 动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的锋 图示锋图 天气图 符号 锋面坡 度大小大小较小 降水强 度 大,多为狂风暴雨小,多为连续性降水小,多为连续性降水 雨区位 置 主要在锋后主要在锋前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天气特征过 境 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 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 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 天气晴朗 过 境 时 阴天、下雨、大风和降温连续性降水或雾暖气团爬升,形成降水 过 境 后 气压上升,气温下降,天 气转晴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 转晴 单一气团控制 天气晴朗

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导学案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导学案 第2时气旋与反气旋 使用时间:年月日 【学习目标】 1.了解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等气压场类型。 2.掌握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及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自主预习】 1.低气压与高气压,是指_________状况而言的,气旋与反气旋是指_______状况而言的。2.低压是指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_______(高于或低于)四周的区域。 3.高压是指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______________(高于或低于)四周的区域。 4.气旋是指中心气压_______,四周气压_______的大气水平涡旋。水平气流:北半球气旋为_______时针由_______流向_______,南半球气旋为_______时针由_______流向_______。气旋中心气流:_______(上升或下沉),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一般出现______________天气。代表天气台风(热带气旋)。 5.反气旋是指中心气压_______,四周气压_______的大气水平涡旋。水平气流:北半球反气旋为_______时针由_______流向_______;南半球反气旋为_______时针由_______流向_______。反气旋中心气流:_______(上升或下沉),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一般出现_____________天气。代表天气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副热带高压)。 【合作探究】 1.分别绘制下列四图中各点的风向(用虚线箭头作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实线箭头表示风向)

2.高压与低压、气旋与反气旋分别按何种状态描述的?它们之间有何对应关系? 3.读课本P44图2.22回答下列问题: (1)气旋系统产生于什么样的气压场? (2)北半球气旋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是怎样流动的? (3)气旋形成什么样的天气? 4.读课本P44图2.23回答下列问题: (1)反气旋系统产生于什么样的气压场? (2)北半球反气旋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是怎样流动的? (3)反气旋形成什么样的天气?

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 1课时

示范教案一(常见的天气系统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 2.掌握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能力目标 1.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每天电视台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2.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 德育目标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 2.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 1.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 2.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 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方法 1.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课前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注意主持人对天气形势的分析。 2.本节教学以识图、辨图、启发诱导、精讲多练为主。 ●教具准备 城市天气预报挂图、录像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播放多次天气预报。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里,除城市天气预报外,还有天气形势预报。我们常可以听到主持人说“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未来两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大风等天气”或”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像冷锋、高压系统、热带气旋等都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讲授新课] 2.5 常见的天气系统(板书) 各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移动和消亡的规律,而且与各种不同的大气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而出现不同的天气。我国幅员辽阔,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各不相同。这就是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天气系统不同部位的缘故。影响我国的几种主要天气系统是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等。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锋面系统。 一、锋面系统(板书) 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

杨胜良、常见的天气系统

高中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几种常见天气系统,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 (2)、了解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 (1)、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判读原理示意图的水平。 (2)、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图像系统的判读,使学生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注重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并能够准确解释引起当地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 教学重点: 1、锋面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2、气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 1、锋面过境时,天气的变化过程。 2、天气图的判读,气旋、反气旋的气流状况。 3、“锋面气旋”两侧冷暖锋的成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锋面系统设问:锋面的概念是什么? 活动3:教师在黑板上画下图,让学生片 断准确的锋面图,并在准确的锋面图中说 出字母所代表的冷、暖气团名称。 以问题导 航,明确学 习目标,培 养学生提 取信息的 水平和合 作学习的 意识。 播放课件:动画,冷锋、暖锋的形成锋面 设问:冷锋、暖锋的概念是什么? 播放课件:投影出冷锋、暖锋对比动画图 设问:冷锋、暖锋如何区别? 播放课件:冷锋对天气的影响 (教师边讲边实行动画演示) 设问:冷锋过境前、时、后天气状况如何? 设问:暖锋过境前、时、后天气状况如何? 设问: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是什么? 学生观看动画,主动思考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后,尝试回答 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推出冷 锋的天气情况,然后同理推导出 暖锋的天气情况,总结完成下表: 过境 前 过境 时 过境 后 冷 锋 暖 锋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播放课件:气旋、反气旋动画,立体形成 及天气状况。(并准备画气旋、反气旋示 意图) 合作学习1:两名学生上黑板画气旋、反 气旋示意图,其他学生在座位上画。(教 师先画出气压分布图,节约时间) (以北半球为例) (教师语言点拨,引导学生画图)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件,然后在 座位上画图 培养学生 识图、画图 的水平。 师生共同纠正学生画错的地方,教师讲原理、规律、判别方法,最后总结, 投影出表格: 项目气旋反气旋 气压分布 水平气流 状况 北半球 南半球 垂直气流状况 A B C D

第三章 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三章 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锋与天气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图表,简要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以及学会区分两种锋面系统。 2.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课前思考】 1.怎样描述一个地区的天气? 它包括哪些要素? 2.降水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学习新知识】 (一)气团 1.概念: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按照其相对温度的高低,可以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练习】 (1)请判断下列气团的性质并填写在图中括号内,在方框中写出相应的天气状况。 (2)在表1中写出它们的特点。 (二)锋面系统 1. 【探究活动1】锋的形成(1)观察锋面系统形成模拟实 验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观察冷水与热水相遇时的界面有何特点? ②冷水与热水位 置分布有何特点? ③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分布特点? (2)下列三个示意图能正确表示锋面的是( ) (3)锋面的形成:当冷暖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时,他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叫做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做锋线,习惯上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请概括锋面系统的特点,在右图中括号内填冷暖气团。并概括锋面系统的特点。 ① 在下, 在上; ②锋面附近伴有 等。 图1 图2 表1

③降水出现在 一侧; 【探究活动2】决定锋面移动方向是: (三)冷锋 暖锋 【探究活动3】:暖锋的形成及其影响 【知识巩固与应用】 1.分析广州2019年11月21日至11月26日天气变化属于哪一种天气系统,判断依据是什么? 据苏州某年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3~4题: 2.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 ) A .反气旋造成 B .气旋造成 C .冷锋造成 D .暖锋造成

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教案

凯里学院旅游学院学生试讲教案 试讲人授课 年级 高一课时2课时课型单一课 学科地理教材及 章节 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 课题名称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 指导 教师 教材分析天气现象是人们能直接感受到的自然现象之一,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从教材的编排看,第二章教材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常见的天气系统是其中知识结构上重要的一环,本课是在综合两节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成因,因此所讲内容对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意义。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个性突出,富有好奇心,在心理上它们渴望自主探究和表现,对感兴趣的知识表现出高度热情并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但学生的地理空间分析能力比较差,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与探究欲望,但认识不够深刻、全面需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说出引起天气变化的主要天气系统。 2.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知道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主要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总结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能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知道冷、暖气团性质的基础上分析教材中各天气系统示意图,说出各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增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更关注生活地的天气现象。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内容知识点学习目标具体描述 主要天气系统的概念说出气团,锋,气旋、反气旋的概念冷、暖气团的性质知道冷、暖气团的性质 锋与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天气分析锋与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并总结归纳出锋与气旋、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能结合具体例子分析常见的天气系统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第二单元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教材分析 《常见的天气系统》是高一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3节(2课时)。本单元紧紧扣住大气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系这一主线,第3节在讲述大气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实际,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指导学生学会识读天气预报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天气形势预报。 将“锋面气旋”概念的理解,作为本节课知识点掌握程度的验证途径,使教材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锋面系统、气压系统的概念。 2.掌握锋面系统、气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3.了解锋面气旋的形成特点。 4.通过阅读有关示意图(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和天气图(锋面气旋),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的“问题意识”。 (二)创新与实践 1.通过对44页“锋面气旋”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整合运用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会识读天气预报中常见的简易天气图。 3.利用图文表等材料分析天气系统,或通过天气变化状况来推断天气系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深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快乐,使学生乐学、会学。 2.培养学生勇于发现、敢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规律的自然美。 (四)教研目标

以问题情境的设计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探 究性学习的意识,通过教学系统诸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培养学生迁移 整合能力和创新实践精神的教学目标。 三、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法:采用“问题·探究·导创”教学模式 教师:定向导趣——设问导疑——点拨导思——拓展导创 学生:自学生疑——探究质疑——合作释疑——实践创新 学法指导: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下,引导学生采用观察法、对比法、分析法、探究法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学和合作研讨法达到对 知识的理解掌握。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宏观不可视模拟转变为中观可视,形成具体概念。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锋面系统、气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2.锋面气旋 教学难点 1.锋面系统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过程。 2.气旋、反气旋的气流状况。 3.锋面气旋 解决措施: 1.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宏观不可视模拟转变为中观可视,形成具体概念。 2.演示、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一)营造情境,引入新课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归纳

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 1、定义: 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气团。气团分冷气团和暖气团。 暖气团:温度高,湿度大,气压低,单一暖气团控制下以晴暖天气为主。 冷气团:温度低,湿度小,气压高,单一冷气团控制下以晴冷天气为主。 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 锋: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2、锋面的特征 ①锋面是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度地带,锋面上方一定是暖气团,锋面下方一定是冷气团; ②锋两侧是个温度和湿度差异很大的地带,锋两侧气团温度、湿度等性质差别愈大,锋面的倾角愈小; ③锋面附近是个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带 3、锋的分类与天气特征 歌诀法记忆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主要区别: a)黑色三角冷冰冰,降温下雨刮大风。(冷锋) b)符号半圆暖融融,连续降水锋前成。(暖锋) c)三角半圆线居中,阴雨连绵慢移动。(准静止锋) 比较冷、暖锋控制下形成的锋面雨带(雨区)位置的差异: ●冷锋(降水位置在锋后)、 ●暖锋(降水位置在锋前) 锋前和锋后的判断方法: 主动气团移动的方向是锋前,反之,是锋后 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变化:

过境后温度和气压值的变化 【基础过关】 1.天气变化剧烈通常是因为位于( ) A.暖气团控制下 B.冷暖气团交界地带C.冷气团控制下 D.无气团控制的地区2.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特点是( ) A.过境后天气转晴,温度升高 B.过境时气压升高 C.降水多发生在锋前 D.冷空气在锋面之下 3.下列天气现象中与冷锋影响无关的是( )

A.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 B.我国秋冬季节爆发的寒潮 C.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D.近年来我国北方春季出现的沙尘暴天气 曹操立不起营寨,心中忧惧……子伯曰:“……连日阴云布合,朔风一起,必大冻矣……”……是夜北风大作,操尽驱兵士担土泼水……比及天明,沙土冻紧,土城已筑完。阅读以上材料,完成4~5题。 4.文中所说的最有可能的天气过程是( ) A.快行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慢行冷锋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的是( ) 【能力提升】 6.暖锋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 ) A.产生连续性的降水 B.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C.天气由阴转晴 D.气温上升,气压升高 7.下图中,ABCD纬度位置和下垫面情况大致相同,四个地点中处于冷锋过境后的是( ) 读”某市20XX年5月黄金周期间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完成8~9题。 8.这次降水形成的原因是( ) A.气流下沉 B.气流对流上升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 D.暖气团被迫抬升 9.此系统对我国天气现象的主要影响还表现为( )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

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锋面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理解和掌握冷锋、暖锋形成的原因,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情况。 (二)能力目标 学会阅读和绘制锋面示意图。 (三)德育目标 通过分析天气变化,使学生懂得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性;树立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锋面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内探究式整合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计算机。 2.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通过电脑加以处理制作成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一段反映天气变化的图片。 教师叙述:图中的线条带三角符号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第一课时的内容──锋面系统。 [板书]:2.5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 设疑导学阶段(学生带疑看书): 1.锋面是指什么?它分哪几种? 2.怎样判断冷锋和暖锋? 3.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什么?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板书]:锋面系统 1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亦称锋区 [讲述]:气团是温度、湿度比较均匀的大团空气,根据气团温度的差异,可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为锋面,它的水平范围可由几百米到几千千米。由于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锋面两侧的温度、湿

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锋面一般分为冷锋和暖锋。 [板书]:2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播放课件]:冷锋示意图、冷锋与天气示意图。 [讲述]:冷锋的锋面前面为暖气团,锋后为冷气团。冷气团在移动过程中,它的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雨。所以,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等现象。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锋面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就是冷锋南下时形成的。近年北方春季出现的沙尘暴天气也是由冷锋引起的,冷锋是影响我国的主要锋面。 [板书]:3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播放课件]:暖锋示意图、暖锋与天气示意图。 [讲述]: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暖锋降水多发生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师问]: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状况如何?列表比较 教师点拨,学生归纳,列表比较如上图 [讲述]:如果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就会形成另外一种锋──准静止锋,江淮流域的梅雨就是冷静止锋形成的。 [师问]:试用锋面知识分析谚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地理含义。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 春雨:过去被暖气团控制,春雨过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秋雨:过去被冷气团控制,秋雨过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补充材料]: 冷暖锋判断法: 1.侧视图判断法(图1、图2) (1)锋面坡度。冷锋锋面坡度比暖锋锋面坡度陡。 (2)冷气团移动的方向。冷锋的冷气团移动箭头直指锋面,而暖锋冷气团移动箭头在锋面附近形成一个环流。 2.平面图判断法(图3) (1)根据符号来判断冷暖锋。冷锋用线条加三角形表示,暖锋用线条加半圆表示。

第3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学案

第3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第一课时) 重点与考点: 1.气团的概念及其按冷暖性质分类。 2.锋的形成、类型、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探究学习主干知识: 一.. 锋 1 .概念 : 。 3 .示意图 二.对比不同类型的锋面系统 气团 锋面 锋线 锋 2.相关概念

解 析: 冷锋 和暖锋的区分 冷暖气团相遇时的交界面,就是锋面,在剖面图上一般以倾斜线 表示。因冷气团密度大,故无论何种性质的锋,冷气团总在锋面的下 侧;暖气团总在上侧。锋面总是向冷锋一方倾斜。冷锋与暖锋的区别 主要有: 1.锋前进的方向。 2.锋面符号不同。 3.锋面坡度(即锋面与地面的夹角)不同,暖锋坡度小,冷 锋坡度大。 4.降水位置及范围大小不同。冷锋雨区主要在锋后,范围狭 窄;暖锋雨带在锋前且比较宽阔。 5.冷锋、暖锋过境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情况不同。 典题解析: 读中纬度某地剖面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正受_________天气系统的影响。若P处出现降水,则 其降水形式应为____________。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该天气系统的 剖面示意图(包括天气状况)。

2.P是工业高度集中的城市。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烟尘和酸性气体等,则①工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降水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②降水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示天气系统向A方向移走,则P处空气质量是否会明显改善?为什么? 解析:该图为剖面图,图中等温线其实 是等温面。分析并做出正确判断是解答本 组试题的基础。 首先,从地面水平方向看,A处气温低, 因此气压高;B处气温高,因此为低气压。 这样空气将从A流向B。 其次,从垂直方向看,在空中等温面弯曲明显处,气温上高下低,并且其位置从B向A逐渐升高,说明存在暖空气抬升的现象,因此可以推断这里是一个锋面。 P处的气温在0℃以下,所以其降水形式应该是降雪(降水形式不等于降水类型,故答锋面雨是不对的)。绘制锋面剖面图包括画锋面、云、降雪(符号可同降水,用一组平行的虚线)。图示信息不能确定锋面的性质即不知道是冷锋还是暖锋,故冷暖空气的水平移动可以不画,或画出他们的相对移动方向即可。

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一第2章3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 2.理解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过程、气流运动特点,掌握气旋、反气旋气流运动的规律性3.使学生掌握气旋和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二、过程和方法 1.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 2.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 3.通过研究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初步具备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4.通过对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的对比分析来实现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通过对锋面气旋的分析来建立地理空间思维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 2.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分析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 1.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及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教具准备】城市天气预报挂图、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海平面气压场分布挂图、板图、纸箭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播放多次天气预报。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里,除城市天气预报外,还有天气形势预报。我们常可以听到主持人说“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未来两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大风等天气”或”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像冷锋、高压系统、热带气旋等都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板书】2.3 常见的天气系统 各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移动和消亡的规律,而且与各种不同的大气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而出现不同的天气。我国幅员辽阔,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各不相同。这就是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天气系统不同部位的缘故。影响我国的几种主要天气系统是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等。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锋面系统。 【板书】一、锋面系统

常见天气系统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地理兰琼辉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的设计是回答本单元引言部分提出的两个设问:"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和"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危害";也是在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理论基础上,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全球大气运动框架下对各地区常见天气系统的具体分析,完整了前面所涉及的知识,如高气压、低气压、极锋等;此外,本节内容的掌握更可使学生将地球上的大气有关知识学以致用,分析基础的天气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能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 ●教学难点 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2.气旋与反气旋在南北半球不同的旋转方向。 3.天气系统图的分析,特别是理解锋面气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从当天的天气状况引入。 师:有哪一位同学能够根据昨晚的电视天气预报,说出今天的天气如何? 生:(据现实情况回答) 师:大家回忆一下前两天的天气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生:(据实际情况回答) 师:天气现象是我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不相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会弄清其中的道理。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还可以进行初步的天气预报。下面我们就学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板书)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教师精讲] 师: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和反气旋。我们首先来学习“锋与天气”。 (板书)一、锋与天气 师:什么是气团? 作出解释 (动画演示)锋的形成——冷暖气团相遇 师:冷暖气团相遇,它们的交界面是倾斜的。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两侧,哪个是冷气团,哪个是暖气团,为什么? 生:因为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所以在交界面下方一侧的气团是冷气团,在交界面上方一侧的气团是暖气团。 师:锋面附近是个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带,锋面附近会造成什么样的天气呢? (动画演示)锋面附近天气 生:(合作探究)锋面附近会有一系列的云、雨、大风、降水等天气。 师:你看锋面降水雨区位置主要在冷气团还是在暖气团一侧? 生:锋面降水雨区位置主要在冷气团一侧。 师:要特别注意:云、雨、大风等天气现象只出现在锋面附近。 (动画演示)冷、暖锋动态移动过程 甲冷锋天气乙暖锋天气师: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冷暖锋面是怎么形成的呢?甲、乙两图中冷空气和暖空气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其结果如何? 生:甲图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形成冷锋。乙图冷空气被迫后退,说明暖空气强大,主动向冷空气移动,形成暖锋。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1)

教学思想设计: 本节课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和课标理念,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把研究性学习方法引入课 堂,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身边的生活资源、创设情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自己得出结论为原则。具体方法为: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身边的素材提 供素材,提出学习目标和任务、组织教学、服务学生学习。学生以小组讨论、合作 探究,自己动手等活动为主,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同时借用适时适量的现代化教学 工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丰富课堂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 松愉快的状态下掌握 知识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感到地理中有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激发学生学好地理的兴趣。 一、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 本节教材是第二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中 的第四块内容。前三块内容讲述了有关大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节内容是在 此基础上的一个升华,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与运用,实践操作与应用性更强, 和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关系更直接、更密切。虽然内容贴近生活,但是理论性很强,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而处于高一阶段的学生,涉及的空间概念 较少,空间想象能力薄弱,这给教学增加了难度,但是他们这个年龄的学生,喜欢 自己动手,喜欢与人竞争,在表现的同时,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当得到大家的赞 同的时候,会增强信心及表现欲。据此,在设计的时候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 来自觉完成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了解冷暖气团的性质。 了解锋面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理解和掌握冷锋、暖锋形成的原因,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情况。 学会辨别并绘制冷暖锋系统。 ②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对比,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冷暖气团,冷暖锋,培养学生对比 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绘制锋面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③德育目标 通过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学习、识别锋面系统,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观念。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2、教学重点 锋面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3、教学难点 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4、教学方法 ①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回忆近几天的天气情况,同时发挥气象兴趣小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