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肿穿刺术

合集下载

脑血肿穿刺术的护理

脑血肿穿刺术的护理
维普资讯
2。 02年 第 4期
总 第 7 3
痛 、可待 因 、盐酸 二氢 埃 托 菲、 美施 康 定等 必 要时 遵 医 晚 期恶性肿瘤患 者大多会 出现 剧烈的持续性 疼痛 。 这不仅 使
嘱同时应用针剂止痛 并使 用辅助药物如安定、异丙嗪、氯丙嗪 患 者受到 肉件折 磨,也加重 了病人的心理 压力 面对这种情
脑血肿穿刺术的护理
胡 惠 贤
江 门市中心 医院神经 内科 摘 要
广 东江 门 5 9 " 201 /
通过对 5 8例脑 实质 出血患者采取脑血肿穿刺术治疗 实践,并从护理学角度对术前 、术 中、术后阶段
护理工作 进行 讨论分析 ,认 为护理工作在该项技术 实践 中至关重要 。其 目的为 了使 更多脑 出血 患者得到及时 、准确、
死亡率为3 % 取得较好疗效 , 1, 临床分析此项技术成功实施 , 护 中心为靶点 穿刺,基底 节、 丘脑 、 放射冠等出血灶 定位在颗部 . 用颅锥或 电动钻经皮在颅骨钻- d  ̄ ( ~5 ) - , L 3 咖 ,再插管至
介 绍放疗的 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可能出现 的副反应及一些 原因,强调 良好的心态在 治疗 中的作用 ,从而 改变患者对疾 预 防措施等 ,以取 得患者 的主动配合 。
4 3 理 护 理 .心
病的认识 ,鼓 励他对 己出现 的疼痛 及可 能出现 的新症状 作好
充分的心理准 备 ,并指导患者使 用减轻 疼痛 的技巧, 如深呼
力行走,且疼痛难忍 经检查证实 为骨转移 他时常唉 声叹气 , 的多次反复交谈 ,给予安慰和鼓励 , 向他讲解 治疗 方面 的情 定 ,并主动配合 治疗 ,致疼痛逐渐减轻 ,使用止痛药的间歇时
的症状亦得到 明显 改善 。 4 3 2用心理疗法配合治疗 ,有效缓解病人 的疼痛 症状 .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MPST)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MPST)
≥2小时。 5. 家属不同意手术拒绝签字者。 6. 局部头皮严重感染者。
整理课件
微创颅内穿刺技术常规
二、禁忌证 (二)相对禁忌证 1. 严重糖尿病患者 2. 病变对侧基底节区曾发生过脑卒中者 3. 脑血管淀粉样变者 4. 散在多发血肿
整理课件
微创颅内穿刺技术常规
三、手术时机 最佳手术时机为发病后12-24小时,不足2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MPST)
整理课件
微创颅内穿刺技术
该技术自1997年在全国推广 以来,约治愈患者几十万例,取 得了显著疗效,颇受神经内外科 医师青睐。该方法简便易行,疗 效可靠,让医者方便,使病者受 益,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 济效益。
整理课件
微创颅内穿刺技术常规
一、适应证: 1. 各类颅内血肿,幕上≥30ml,幕下≥10ml。 ① 急性硬膜外血肿(AEDH) ② 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 ③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 ④ 外伤性脑内血肿(IH) ⑤ 血管畸形性脑内血肿 ⑥ 高血压性脑出血
抽吸量不超过总量的2/3,若吸出脑组织及鲜血应停止抽吸,密切注意 引流的量、颜色、变化等。
整理课件
微创颅内穿刺技术常规
七、冲洗与注药 检查侧管证实无活动出血后,可用冲洗
液或生理盐水等量冲洗。注意:入量等于或 小于出量。冲剂量多为2-4ml,不要超过 5ml,酌情决定冲洗次数。然后用2-4ml生 理盐水加尿激酶2-3万单位从侧管注入,闭 管4小时。日后每日2-3次,的、同等剂量 及闭管时间。
整理课件
微创颅内穿刺技术常规
五、术前定位 1. 测定血肿最大层面中心点距头皮的距离为
穿刺针的长度。 2. 确定血肿最大层面的颅表投影线。 3. 测定血肿最大层面中心点在投影线上的前

颅内血肿穿刺术(修改稿)

颅内血肿穿刺术(修改稿)

2.根据血肿位置,选择适 当的穿刺点沿穿刺方向 进行穿刺(穿刺时电钻 一定要正转及顺时针旋 转),钻透硬脑膜。 3.将钻头与电钻分离,用 无菌剪刀剪开钻盖与三 通针体连接封条最窄部 分,拔出钻盖,三通针 体不动。
4.将钝头针芯插入三通针 体内,并与三通针体 一起平缓地推入至血 肿边缘。
5.将引流管一头与三通针 体侧引流口连接,一 头与注射器连接,拔 出钝头针芯,将密封 环放置在三通针体上 端平面内,将无孔盖 帽与三通针体拧紧。
(1)头表摆放标志物
(2)确定血肿穿刺层面
(3)确定血肿头表穿刺点(G)
(4)确认血肿穿刺平面、头表穿刺点
• A)确定血肿穿刺的深度 • B)按定位原理穿刺血肿 • 分以下四步进行: a. 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巾、 局麻。b将选取好的穿刺针在头表穿刺点G钻透头皮 直达颅骨外板。c调整穿刺针尾上下方向,使穿刺针 体始终保持在头表水平标记线平面上,即是让穿刺 针体保持在血肿最大穿刺平面上。d在上述基础上 再调整穿刺针前后方向,让针尖直指穿刺靶点H, 此时把持好电钻和穿刺针穿刺方向,钻透颅骨内板 和硬脑膜,穿刺血肿。
(二) CT片定位法
• • • • • (1).确定CT扫描基线 (2).确定血肿穿刺平面 (3)确定头表穿刺层面线 (4)在CT中血肿穿刺平面切层 图上确定头表穿刺点(G)
①首先根据CT片提示的病灶侧眼(瞳孔)、耳(孔)
位置,确定扫描层面面种类,在患侧头皮上将基底
层面线标记出来
②常规横断扫描采用的基底层面线有以下几种: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湘雅医院神经内科 杨 杰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
一、微创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一)适应症
1、高血压性脑出血
(1)脑叶出血≥30ml; (2)基底节区出血≥30ml; (3)丘脑出血≥10ml; (4)小脑出血≥10ml; (5)脑室内出血,引起阻塞性脑积水、铸型性脑室积血者; (6)颅内血肿出血量虽然未达到手术指征的容量,但出现严 重神经功能障碍者。

穿刺部位血肿应急预案

穿刺部位血肿应急预案

一、背景穿刺部位血肿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发生在进行血管穿刺、导管插入等操作后。

血肿的形成可能导致局部肿胀、疼痛,严重者可能引起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救治效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并处理穿刺部位血肿,防止病情加重。

2.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减少并发症发生。

3. 提高医护人员对穿刺部位血肿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应急预案流程1. 病情评估(1)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注意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

(2)如发现穿刺部位有血肿,立即报告上级医师。

2. 初步处理(1)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出血。

(2)在穿刺部位上方放置冰袋,以减少出血和肿胀。

(3)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止血药物。

3. 进一步处理(1)上级医师到场后,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2)如需手术处理,立即进行术前准备。

(3)如需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相应药物。

4. 并发症处理(1)如出现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

(2)如出现神经损伤,进行康复治疗。

(3)如出现其他并发症,及时处理。

5. 教育与培训(1)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穿刺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操作水平。

(2)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穿刺部位血肿的预防措施。

四、应急预案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感染。

2. 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3. 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焦虑情绪。

五、应急预案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穿刺部位血肿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患者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预案执行,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救治水平。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预防穿刺部位血肿的发生。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手术时机及方法的选择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手术时机及方法的选择
鲜血说 明脑 出血在 继续 , 停止抽 吸 , 应 向血 肿 腔 内反 复注 入 00 5 肾上 腺素液 ( .0% 也可 加入奥立 宁加强 止血 ) 冲洗 ; 如果 出现空抽 , 可能抽 得 太快 , 组织 还 未来 得及 恢 复原 脑 位。抽吸后复查 C 如抽 吸较干净 ( T, 残余 血肿小 于1 L 0m ) 可不溶血 , 穿刺针 尾 以无 菌敷 料 包扎 , 引流管 接无 菌 引流 袋 持续引流 。次 日复查 C 无 明显再 出血后拔出微创穿刺 T, 针。抽吸后复查 C T针头 处 已无血 肿者 , 血肿 腔 内仍有 但
缩 ; 短 期 内输 入 液 体 过 多 ; 据 2 尿 量 、 内压 情 况 , 忌 根 4h 颅 合
刺点 , 避开 额窦 、矢状 窦 、 翼点 等颅 内重要 结构 , 常用 2 % 利多卡 因做皮 内 、 皮下 、 肉及 骨膜 下浸 润麻醉 , 据血肿 肌 根 中心部位到头皮长度选 择颅 内血肿 粉碎穿 刺针 的长度 , 多 选用5c m长穿刺针 , 将穿刺 针 的尾 部钻轴 夹持 在 电钻夹具 头上 , 通过穿刺点指 向血 肿 中心 , 透颅 骨后 , 钻 取掉 塑料卡 环 , 出钻 芯 , 入塑 料针 芯 , 针体 进 入血肿 后 , 出塑 拔 插 使 拔 料针芯 , 紧针体后端盖 帽经 连接管进行抽 吸。 拧 操作 : 感觉 回抽 时 的力 量 , 观察 抽 吸物 。如果 混 有脑
10m g 。 0 mH ) 值得一提 的是术前 由于颅内压较高 , 因此血 压 也很 高 , 微创术成 功后 , 内压得 到缓解 , 压也将 随之 下 颅 血 降, 接近正常水平 , 考虑这 一 因素 , 因此术前 不宜静 注过 强
组织 则需观察 针头 的 位置 , 可旋 转针体 再 抽 吸 ; 如果 为新

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

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

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一)定义: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手术是应用立体定向仪定位、钻孔、脑内穿刺置入引流管,吸除脑内血肿的方法。

(二)重要性:脑内血肿对脑组织存在压迫损害,对于丘脑及脑干等部位的血肿,开颅手术创伤大,易残留血肿,通过微创手术可以建立血肿与体外的通道,便于引流并通过通道注入尿激酶、干细胞等药物达到治疗目的。

(三)手术特点:1、创伤小,手术切口5mm,骨孔3mm;2、手术适应症宽,便于急诊进行抢救;3、术前准备快,无需全麻,为抢救赢得黄金时间;4、手术时间短,一般在30-60分钟;5、手术费用低,多在1万元/例;6、不易出现脑积水、颅骨缺损并发症,减轻患者负担。

(四)适应征:1、适用于各部位及除Ⅰ级以外各期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2、尤其适用于深部基底节区及丘脑的血肿;3、也适用于小脑血肿,以至脑干血肿。

(五)开展条件:1、医院拥有常规CT;2、科室拥有立体定向手术设备。

(六)手术注意事项1、在排除活动性出血的前提下,建议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尽可能在超早期进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脑出血后6小时左右,脑血肿周围的脑组织即开始发生不可逆性的变性坏死。

如果在发病6小时以内解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作用,环血肿周围带脑组织的神经功能就有恢复的可能。

根据此理论,有一派观点主张超早期手术治疗,解除血肿压迫。

但是,另一派观点认为在脑出血早期,血肿形成的局部高压力可以促进血管破裂口处形成血凝块,防止血肿进一步扩大或再次破裂出血。

因此不主张在脑出血后的48小时以内进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

经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当幕上血肿量大于20-30ml后,就会产生明显的占位效应,导致颅内压相应升高。

而颅内压的升高相应地导致病人明显的躁动和血压升高。

因此,病人在发病早期往往血压显著升高,即使使用降压药物也难以控制。

而一旦通过开颅手术或穿刺吸除大量血肿后,病人血压很快就会有明显的下降,同时情绪趋于稳定,动物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

颅内血肿穿刺术

颅内血肿穿刺术
染。
康复指导与随访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 划,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等。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术后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定期随访
术后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 调整康复计划和提供必要的指导。
颅内血肿穿刺术的优点与局
05
限性
优点
避开重要结构
在选择穿刺点时,应尽量 避开脑部的重要结构,如 脑膜中动脉、脑神经等。
手术步骤
消毒与麻醉
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 然后进行局部麻醉。
穿刺
使用专用穿刺针,在 CT或X线引导下,对 准血肿中心进行穿刺。
抽吸血肿
穿刺成功后,使用注 射器抽吸血肿,首次 抽吸量不宜过多,一 般不超过血肿总量的 1/3。
联合治疗
研究颅内血肿穿刺术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的生存率。
THANKS
感谢观看
药物治疗
对于某些轻度血肿,药物治疗可能有效,但对于中重度血肿,药物 治疗效果有限。
保守治疗
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血肿,如慢性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可能有效, 但对于急性出血或大量出血,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颅内血肿穿刺术的未来发展
06
与研究方向
新技术应用
3D打印技术
01
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精准的颅内血肿穿刺模型,提高手术的精
颅内出血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颅内出 血的症状,如意识障碍、瞳孔不 等大等,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
颅内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遵医嘱 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观察 患者有无感染症状,如发热、头
痛、呕吐等。
脑脊液漏
对于脑脊液漏的患者,应保持头 高位,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 同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预防感

微创颅内血肿粉碎穿刺术的临床应用(附72例分析)

微创颅内血肿粉碎穿刺术的临床应用(附72例分析)
注 :P> O0 均 无 显 著 差 别 .5
后 12 -周复查C ,血肿 均接近 或全部 吸收,较保 守治疗组血 肿提 前34 T  ̄ 周吸收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对 比见表3 。
表3 治疗 组和对 照 组临床疗 效对 比
表2 两组 患者一般 临床 资料比较
注 :P>00 均 无显著 差别 .5
例 。②对 照组 :1- 2 1例 ,79 5 ,  ̄ 分8 ,4 以下5 。 0 1分 4 - 分4例 4 6 例 分 例 见表2 。
表 1 两组 患者一般 ,床 资料 比较 l 占
穿 刺 针保 留时 间最 好不 超 过7 。 其他 脱 水 、止血 、降压 、营 养神 d 经 、降温 、预 防和 处理 并发症 均 同以往治疗 。但 脱水 药可酌 情减 少
本组 全部 患者进 行 C 检查 ,明确 诊 断并定 位 ,按严格 O T M线 扫 描 ,显示血肿部位 的中心病灶层确定穿刺层 面,在血肿侧距头 皮最近
例 ,并与此方法开展 前的内科保守治疗 的脑 出血患者7例 比较 , 效 2 疗
显著 。现总结报道 如下。
处 贴金属物做标记 ,测定并记录血肿 中心距 头皮距离 ,金属标记 物距 穿刺点距离 ,按照C 比例尺或根据血肿与 中线结 构、眼眶等标 记。确 T
5 ・临床研 究 ・ 3 6
药物治疗 ,而狭 窄、痉挛者主 张用扩张 f药物治疗 。因此 ,T D 生 C 对于 血管性头痛 来说 ,是一种 简便 、安全 、易重 复、吴创伤性 的有价值 的
Au u t 0 2 V 1 0 No2 g s 1 , o. , .4 2 1
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联合 出版社 , 9: -7 1 7 57. 9 7
[ 孙现 印, 偏 头痛 经颅 多普勒 超声 诊 断分析 [ . 2 ] 曲华 J 黑龙江 医 药科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当冲洗液变清后即停止,经引流管注入 液化剂。
4)注入液化剂、闭管4小时后开放,但在 闭管4小时内,出现病情恶化,颅内压增高 表现者,应立即开放引流,查明原因,对 症处理。
确定。小脑半球血肿进针方向应与矢状面平行, 蚓部血肿穿刺点应自中线旁2cm向血肿中心穿刺。
CT片定位
CT片定位
CT片定位
Hale Waihona Puke 化剂配方及应用:1.复合液化剂:生理盐水1-3ml+尿激酶1-5 万u+肝素12500u+透明质酸酶1500u (配成3-5ml)。用于脑内血肿液化。
2.单一血肿液化剂:尿激酶1-5万u+生理盐 水3-5ml。用于脑室血肿、与脑室相通的 脑内血肿、急性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三、手术时机 最佳手术时机为发病后12-24小时,
不足2小时者易发生再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四、术前准备 1.一般准备:血常规、生化、胸片、心电图、头颅
CT,备皮,签署手术同意书。 2.控制血压在150/90mmHg 左右。 3.确保呼吸道畅通,及时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 4.烦躁患者需给予镇静治疗。 5.器械准备:颅钻,穿刺针具一套。 6.药品准备。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该技术自1997年在全国推广以来,约治愈 患者几十万例,取得了显著疗效,颇受神 经内外科医师青睐。该方法简便易行,疗 效可靠,让医者方便,使病者受益,能收 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一、适应证: 1.各类颅内血肿,幕上≥30ml,幕下≥10ml。 ①急性硬膜外血肿。 ②急性硬膜下血肿。 ③慢性硬膜下血肿。 ④外伤性脑内血肿。 ⑤血管畸形性脑内血肿。 ⑥高血压性脑出血。
② 血肿半固态部分的处理:用5ml注射器抽吸35ml生理盐水,用适当力度快速推注、缓慢回吸, 重复2-3次,正负压力交替在血肿腔内形成压力 震荡,可使血肿中央部分破碎形成一个空洞。用 25-50u/ml肝素生理盐水液或单纯生理盐水冲洗 液,冲洗时必须严格遵循“等量置换”或出多于 入的原则。 ③液态部分和半固态部分的抽吸,控制在血肿量 的30%左右(较大血肿不超过15ml),血肿余 下部分可通过“等量置换”冲洗液及引流液方法 排出。 ④ 血肿紧密固态部分的处理:用3-5血肿液化剂 注入管内,液化剂注射后再加注1.5ml生理盐水 将保留在管内液化剂全部注入血肿内,关闭引流 管。 ⑤连接引流器,闭管4小时后开放。
2.大量出血或不规则血肿或肾形血肿引选择双针穿 刺,第一靶点选择在靠下的位置,以便快速解除 血肿对脑干的压迫,第二靶点选择在靠上、血肿 量较多的层面,与第一针距离﹥2cm。
3.脑叶、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靶点应选择在靠近颅 骨的血肿最大层面。
4.伴有脑脊液循环障碍者应加作侧脑室穿刺。 5.小脑血肿穿刺应避开横窦、枕窦,穿刺点根据CT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二、、禁忌症 (一)绝对禁忌证: 1.出血时间(发病时间)≤2小时。 2.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大剂量抗凝治疗。 3.全身严重疾病,难以治愈者。 4.脑疝发生单侧瞳孔散大≥6小时,双侧瞳孔散大
≥2小时. 5.家属不同意手术拒绝签字者。 6.局部头皮严重感染者。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二)相对禁忌症: 1.严重糖尿病患者; 2.病变对侧基底节区曾发生过脑卒中者; 3.脑血管淀粉样变者; 4.散在多发血肿。
⑶血肿的处理:
①血肿液态部分的处理:穿刺针到达血肿 边缘后,液态部分可自然从连接管流出, 一般容易吸出液态部分;用5ml注射器抽吸 时,若遇到阻力可原位旋转穿刺针,调整 针尖侧孔的方向;同时可插入针芯缓慢深 入穿刺针,直到血肿中心。逐步深入的目 的是尽量将位于血肿边缘的液态和半固态 部分吸出。抽吸时不宜用力过猛、负压过 大,以免引起再出血或颅内积气。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安全性分析
应用本技术进行治疗,患者在全治疗过程中 仅受一次性损伤,代替了开颅手术,避免了重复 穿刺,减少再出血机会。穿刺针长度是根据血肿 位置而选择的,因而不会损伤正常脑组织。清除 血肿应用生化酶技术代替机械方法,能保留血肿 部位残存的神经组织。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仅需局 麻,不需输血,大大减省了抗 生素及降颅压药物 的使用。由于穿刺针的特殊设计,密闭性好,不 切割神经,也相应地减少了合并症,在穿刺时只 要注意选择穿刺点,避开大血管及主要功能区, 其操作是十分安全的。
4.具体操作步骤
1.根据血肿的部位选择仰卧位或侧卧位。 2.常规消毒。 3.穿刺点局部麻醉:2%利多卡因5ml做皮内、皮下、
肌肉和骨膜浸润麻醉。 4.操作方法: ⑴在所需长度钻头上安装限位器,以免钻颅时由于
旋转的钻头引起脑组织损伤。 ⑵穿刺时应尽量避开额窦:在矢状窦、横窦、枕窦、
乙状窦旁操作相距1.5cm 以上;穿刺点应避开翼 点(颧弓上4cm太阳穴部位)、中央沟、脑膜中 动脉起始部(眼眼外侧)。
穿刺点、靶点定位
根据CT片定位;CT下定位;CT下用标志 物定位。
穿刺点的选择原则
1.避开重要的血管和功能区; 2.表浅血肿穿刺点应尽量选择在靠近血肿的
颅骨部位; 3.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穿刺点选择在血肿最
厚处。
血肿靶点的选择原则
1.在血肿最大层面上的球形或椭圆形血肿,靶点选 择在血肿的中心位置。
术后处理
1.复查CT 通常在术后12小时内复查CT,了 解穿刺的位置和残余血肿的情况,确定下 一步的治疗方案。如术后情况不稳,应立 即复查CT,调整引流管的位置或再次手术。
2.术后血肿冲洗液、液化剂方法 1)血肿冲洗液、液化刘配方与术中的配比相
同。
2)冲洗时应保证出入量相等或出量多于入 量,“等量交换”。
⑷冲洗、液化周期
①微创术后,根据复查CT的情况,进入重 复液化周期。一般第一个24小时内,运用 上述方法作3-4个周期处理。第二个24小 时酌情使用2-3个周期,这样血肿将会在3 天内基本被清除掉。3-5天内根据病情拔管, 原则上保留引流管时间不超过6天。
②冲洗方法:忌用暴力,抽吸负压应维持 在0.5-1ml负压之内,冲洗时以一定力度 推注冲洗液,同时观察注入后,自引流管 流出液体的质和量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