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对失语症诊断和康复临床价值评估

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对失语症诊断和康复临床价值评估
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对失语症诊断和康复临床价值评估

晕厥的鉴别诊断

晕厥的鉴别诊断 晕厥是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突然、短暂的自限性意识丧失。可完全自行恢复,是由 整个大脑短暂的低灌注引起的。10~30岁和70岁以上是晕厥的两个发病高峰期。 一、晕厥的原因及分类 (一)神经介导性晕厥 最为常见,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从而表现为 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整个大脑短暂的低灌注。 1.分类 (1)血管迷走性晕厥,由情绪(如恐惧、疼痛等)和直立体位引起。 (2)情境性晕厥,如咳嗽、打喷嚏,胃肠道刺激,排尿,运动后或餐后均可引起。 (3)颈动脉窦性晕厥,如穿紧领衣物,突然转头等。 2.临床表现 晕厥病史长,无心脏病史,可有颈动脉窦受压的诱因,多发生在长时间站立或拥挤、餐后或运动后,晕厥常伴恶心、呕吐。 (二)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 与交感神经反射通路传出受损有关,多发生在起立动作后,晕厥时血压降低。

1.原发性自主神经功能衰竭,如多系统萎缩、没有自主神经异常的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等。 2.继发性自主神经功能衰竭,如糖尿病、尿毒症和脊髓损伤等。 3.药物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如酒精、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和抗抑郁药物等。 4.血容量不足,如出血、腹泻、呕吐等。 (三)心源性晕厥 1.心律失常性晕厥,包括心动过缓(窦房结功能异常、房室交界区功能异常及植入设备功能障碍)、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伴预激综合征、特发性或继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 2.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性晕厥,病因包括心脏疾病(心脏瓣膜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脏肿物等)和其他方面(如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紫绀性先心病等)。 二、晕厥患者的评价 首先找出病因,进行针对治疗;其次识别患者潜在的疾病风险。 (一)初步评估 1.仔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包括立卧位血压)、ECG。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症检查说明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症检查说明 整体注意事项 1对象:成人失语症患者。 前提条件:标准失语症的打分是由参加过失语症班井熟悉检杏内赛的俭杏者来进行使用前要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不要自行对患者的反应进行解释,而要依据检查的规则进行。 3.患者的状态:尽量使患者在自然状态下接受检查,不要过于死板,要在过程整个注意此点。 4.检查者的说话方式和态度:检六者与患者接触时,说话的要零乱方式不要零乱和死板.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病前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态度要亲切,以求得患者放松安心检查。 5.对患者进行有关检查方面的说明:事先不对患者说明就进行检查会使患者反感,检查者要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求得理解,检杏之后,多数患者关心自己的结果,因此,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适当的说明。 6.检查场所:选择能使患者情绪稳定接受检查的场所,避开噪音及人多的地方; 7.陪同人员;失语症患者通常不愿让人知道白己的语言缺陷i,所以即使妻子或丈夫有时,也要尽量不要赔伴,采取一对一的检查方式。 8.甲患者的疲劳情况:失语症检查中,在超过30分钟以上,患者常出现疲劳不能表现出实标的问题,此时宜中断,采取分数次进

行 9.止检查:有时出现失败或拒绝局面,此时暂时终止,待安静下来再继续检查,出现保持状态时,通常是由于患者疲劳过度引起的,这时可改时间进行。 10.检查顺序:由开始到结束两周时间 11.检查顺序:此检查是通过不用语言模式来观察患者的反应,在一些项目中使用相同的词语,为尽量减少由此造成的对内容的熟悉,在图位置的安排上有一些变化,并设了终止标准。 12.用具 (1)使用说明 (2)记录用表(包括计算用纸) (3)图片,词卡 (4)实物(手帕,牙刷,硬币,钢笔,梳子,钥匙,剪子,镜子,牙膏 ) (5)铅笔〔在文字检杏时提示用) 13.记录:如实记录患者的反映,身体姿势.表情的反应,这些对以后的判断和训练有帮助,另外要考虑到以后别人可能会看,尽量能让别人看明白。 为便于记录最好给提示和自己修正制定一个符号,而且要明确符号的意思,要记录提示前患者的反应,在什么地方给提示以及提

失语症的概述、分类和评定方法

第一节、失语症的概述 一、定义 由于大脑受损导致的语言功能受损或丧失。失语症是一种获得性语言障碍,表现为患者意识清楚,无精神障碍、无严重认知障碍、无感觉缺失、无口、咽喉、舌等发音器官肌肉瘫痪及共济失调,却听不懂别人及自己的讲话,说不出要表达的意思,不理解或写不出病前会读会写的字句。 二、病因 失语症可由多种脑部疾病引起,常见病因有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部肿瘤、感染等,最常见的为脑血管病,我国的研究资料显示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会产生各种言语障碍。 三、失语症语言症状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失语症可表现为自发谈话、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等六种基本障碍。 (一)口语表达障碍是指患者语言陈述过程困难,表现为找词、语音、词汇、句法、语法等方面的障碍。 1找词困难;2.命名障碍;3.说话费力;4.杂乱语;5.刻板语言;6.模仿语言;7.复述障碍;8.持续症;9.语法障碍;10发音障碍;11.错语 (二)听理解障碍是指患者对口语的理解能力降低或丧失,主要表现在对字词、短语、长句和文章等不同程度的理解障碍。 1. 语义辨认障碍不能理解,却能正确辨认,准确复述。 2.语音辨认障碍不能正确辨认听到的语音。 (三)阅读障碍又称失读症,是大脑损伤导致对已经获得的文字的阅读能力丧失或受损,伴或不伴朗读障碍。1.形、音、义失读;2.形、义失读;3.形、音失读,不能正确朗读文字,却能理解文字的意义。 (四)书写障碍书写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除了语言本身外,还涉及视觉、听觉、运动觉、视空间功能和运动的参与。包括失语性书写障碍、非失语性书写障碍两种。常见表现有:1.完全书写不能;2.构字障碍;3.象形书写;4.镜像书写;5.惰性书写;6.书写过多;7.错误语法书写;8.视空间性书写障碍 失语症的分类和评定方法 直到今天,人们对失语症的分类仍然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由于历史上对失语症研究的学派很多,观点不尽一致,因此对于失语症的分类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对失语症分类的不同,反应了各个时期对产生失语障碍的不同看法。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失语症的分类和评定方法。 19世纪下半叶,语言功能定位联系学说占主流,认为不同病变部位是产生不同失语类型的基础;20世纪前半叶,功能整体学说占主流,此时期否定语言功能定位学说,抛弃从语言障碍探寻大脑受损部位的方法,以语言活动过程受损进行分类;20世纪后半叶至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功能定位学说再次受到重视。 现在认为,大脑某一部位的损害,会造成一组完全或不完全的语言临床症状较高频率的出现,如果损伤较局限,多表现为典型的失语症状,如果范围较广,会呈现出非典型的失语

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

一、言语障碍的概念 (一)有关的名词术语 言语障碍又称为语言障碍、语言残疾或言语、语言障碍,也有的称之为言语或语言异常、言语或语言缺陷等,我国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时采用的是言语残疾。 严格来说,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是两类不同的障碍,因为言语是运用语言的口语过程,而语言则是一种相对于这个口语过程的包含语法规则和发音要求的符号系统,是言语的工具。 因此,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这些现象都称为言语障碍或语言障碍。 本书也就认同习惯,不对这两种现象加以明确区分,并且把上述术语看成是含义相同的术语。1.语言发育障碍 (1)表达性语言障碍:是一种特定语言发育障碍,患儿表达性口语应用能力 (2)感受性语言障碍:是一种特定语言发育障碍,患儿对言语的理解 倍该病病因不明,早年认为与感知功能障碍脑损伤及遗传因素有关 都无明确的理论或证据支持。也有研究认为,可能发生在听力辨别受损的基础上多数儿童对环境中声音的反应好于交谈声音。 (3)伴发癫痫的获得性失语(Landau-Kleffner综合征):主 要表现为理解性失语是指患儿在病前语言功能发育正常病后丧失了感 受性和表达性语言功能,因此本综合征又称为“伴发癫痫的获得性失 语”。在一开始出现言语丧失的前后2年中,出现累及一侧或双侧颞叶的阵发性脑电图异常或癫痫发作而非语言智力和听力正常本病原因不明,但临床特征提示有可能是脑炎所致。 2.言语发育障碍 (1)特定言语构音障碍:是一种特定言语发育障碍,患儿运用语言的 能力低于其智龄的应有水平但言语技能正常特定言语构音障碍在言语 障碍患儿中占很大比重然而病因尚不明了。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 一、概述 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是一组非特殊原因导致的没有明显脑损 害的言语和语言障碍,其非言语智商水平往往在正常范围内,主要表现为说话延迟,言语理解和(或)表达困难,语音不清晰,或者言语流畅性障碍。临床上分为发育性语音障碍、发育性言语流畅性障碍、发育性语言障碍,后者又分为表达性语言障碍、理解和表达混合性语言障碍、实用性语言障碍三种类型。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是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美国报道2~3.5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患病率为13.5%~17.5%;4~7岁儿童语言障碍患病率为7.4%~9.4%。国内报道,语言发育迟缓在24~29个月男童、女童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6.2%和15.2%,30~35个月男童、女童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3%和2.6%;4~6 岁儿童发育性语音障碍患病率为2.14%;4~6岁儿童口吃患病率为0.63%,7~9岁儿童为1.19%。部分重度的语言障碍往往导致儿童学龄期后发生学习障碍,甚至影响终身的语言能力。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一般认为是由生物学因素引起,包括遗传和围生期损害等因素。虽然目前未

发现患者大脑有明显的结构异常,但是一些证据支持患儿存在脑发育障碍,如脑电图异常率高于正常儿童,言语任务的脑诱发电位检查显示与语言有关的中枢存在功能障碍,部分患儿的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存在轻度异常,高频范围听力可能受损。患者存在言语与语言障碍的家族史,围生期高危因素也明显多于一般儿童。因此,该类障碍被认为与遗传因素和导致脑损害的围生期高危因素引起听觉传入、记忆、整合、理解的功能不足有关。后天语言环境不良、现代电子产品占据儿童语言交流的时间也可能对语言障碍的发展起到部分促进作用。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 (一)临床特征 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下列几方面的临床表现。 1.发音障碍 说话时发音错误,包括语音错误、替代、遗漏或不清楚,并且与年龄、语言水平不相符,导致他人难以听懂其说话。 2.言语流畅性障碍 说话时出现持续、频繁的语言节奏异常,包括言语中断,词或音节重复、拖拉延长。 3.语言表达障碍 自幼语言表达落后,包括开口说话延迟,语言表达发展缓慢,词汇量少,语言简短,语言表达逻辑错误,语言叙述能力低下,导致沟通困难。 4.语言理解障碍 自幼语言理解落后,从最开始的对词汇、短语、句子的理解困难,到后期对交流对话、叙述事件和故事的理解出现困难。 5.实用性语言障碍

晕厥的诊断思路

【体会】晕厥的诊断思路- 丁香园论坛-医学/药学/生命科学论坛 晕厥的诊断思路 晕厥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多年来对晕厥的诊断和治疗比较混乱,临床研究资料不多,欧洲心脏病学会发表的晕厥的处理指南根据近年来临床实践寻找更有利的证据,指导晕厥的诊断和治疗,进一步规范了对晕厥的诊断的步骤,使治疗更为科、合理有效。 一、晕厥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晕厥是多种原因导致的突发、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机制是短暂的大脑灌注低下。晕厥发生前可有先兆,如轻微头晕,恶心、出汗乏力和视觉异常,但多数表现为突然发作,因此经常引起摔伤,在老年人中尤其常见。 美国弗明翰(Framingham)研究表明晕厥的发病率男性3%,女性3.5%,老年人6%。大约20—30%的人在一生中至少有过一次晕厥或晕厥前兆的体验。有些晕厥往往预示着恶劣的预后,如心律失常的晕厥。晕厥中9—34%为心脏原因引起,严重者可导致猝死。一年内的死亡率为30%。导致晕厥的的病因繁多,机制复杂,医生处理具体病人时往往面临一些难题。近年来,国外在晕厥的病因和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较快,在临床中普遍开展了直立倾斜试验,电生理检查,电话心电图、信号平均心电图等检查,这些方法的应用,使某些往往原因不明的晕厥变得有因可查,晕厥的病因诊断与治疗已大为改观。 二、晕厥的病因及分类 心脏性晕厥 心律失常性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包括慢快综合征) 2、房室阻滞 3、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4、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5、长QT综合征 6、Brugada综合征 7、与起搏器及ICD有关 8、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 血流动力学性 1、心脏瓣膜病变:如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狭窄、脉动脉及肺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人工瓣功能障碍; 2、急性心肌梗死和/或缺血 3、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4、心房粘液瘤 5、急性主动脉夹层 6、急性心包填塞 7、肺栓塞和肺动脉高压 非心脏性晕厥 神经介导性晕厥 1、血管迷走性 2、颈动脉窦综合征

(完整版)言语和语言障碍的分类

言语和语言障碍的分类 一、分类 关于言语和语言障碍的分类问题,目前尚有争议。国内学者一般采取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把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合并,统称为言语障碍(或交往障碍),而后再分为构音障碍、声音障碍、口吃和语言障碍四大类;另一种是把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分开,前者再分为构音障碍、声音障碍、口吃三大类,后者分为失语症和语言发展迟缓两大类。在这里,我们采用后一种分类方法。下面简要地介绍各类言语和语言障碍的主要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一)构音障碍 构音障碍,又称为发音障碍,指的是发音器官在发某个或是某些元音音位、辅音音位或是声调音位的语音时发生异常。 构音障碍是最常见的言语障碍之一,其表现形式主要是以下四种: 1、增音即增加不应该有的音素。例如,将“三”san 发成sang;将“害怕”发成“haipia”。 2、遗漏说话时漏掉了某些或某个应该有的音素。例如,将“剪刀”发成jian ao,漏掉了“d”这个音素;将“月亮”发成yue yang,亮的发音中漏掉了”l“这个因素。 3、歪曲把一个音位发成该语音系统中没有的音位

而出现走音现象。 4、替换把一个音位发成该语音系统中的另一个音位,例如,把“电视”发成“tian shi”,“d”被“t”所替换。 构音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解剖、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心理和环境方面的原因。能引起构音障碍的解剖和生理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唇裂、腭裂、舌系带短、上下齿咬合不良、软腭麻痹、发音器官肌肉运动不协调等。心理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语音分辨能力差、发音器官的运动觉障碍、听觉记忆广度过窄、发育迟缓、情绪障碍等。另外,如果在音位习得阶段,儿童处在不利于习得正确发音的语言环境中,也容易引起构音障碍。 (二)声音障碍 声音障碍是指说话的音高、音量或是音质出现异常。 1、音高异常即说话的频率过高或是过低,声音与说话人的年龄、性别等不相符。例如,一个成年男性仍像一年级小学生那样用很尖的声音说话就会被认为不正常。而一个女性用很低的嗓音说话,也会让人感觉不舒服。此外,如果说哈的音调平直而单调,缺少起伏变化,这种情况也属于音高异常。 造成声音过高的原因之一是因职业需要不得不提高嗓音,久而久之便成为一种习惯。另一种原因是有些男孩没有

晕厥的分类及诊断

晕厥的分类及诊断 2014年10月

摘要:晕厥是由于大脑一过性的血流灌注不足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不进行对症治疗常常有猝死的风险。晕厥大体分为神经反射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心律失常性晕厥、器质性心脏病等,病理生理过程简单但难以确诊。常用的方法有询问病史、心电图、直立倾斜试验等。 关键词:晕厥,分类,诊断 晕厥是由于短暂的全脑组织缺血导致的T-LOC,特点为发生迅速的、短暂的、自限性的,并且能够完全恢复意识1。一般性的晕厥基本有先兆症状,而恶性晕厥通常无先兆症状,意识丧失突然发生。晕厥的发生较快,且可在几十秒内恢复,症状基本消失。由于晕厥的复杂性,往往难以诊断,而不加注意,很有可能猝死。所以晕厥的分类及诊断非常值得研究。 1 晕厥的病生理基础 晕厥是由于大脑一过性的血流灌注不足导致的,因此引起晕厥的病理生理因素都与血流灌注有关。脑灌注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动脉压,因此,心输出量减少和周围血管阻力降低均导致周围血压下降和脑灌注压降低。静脉容量是决定心输出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血容量减少和体液过分储留将导致晕厥的发生。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瓣膜病均可使心输出量减少。过度扩张血管可导致动脉血压降低,这经常是反射性晕厥的原因。 2 晕厥的分类 1 神经反射性晕厥综合征 直立倾斜试验 1.1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一般晕厥) 指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及心动过缓,周边血管突然扩张,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减少,使心脏有加快和加强收缩的反射动作,某些人会因过度激发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进而引起心跳忽然减慢、周边血管扩张,结果造成血压降低、脑部缺氧,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这种晕厥非常普遍,通常表现为坐位或立位起立时突然发生晕厥,起病前可有短暂的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听觉下降、恶心、呕吐、大汗、站立不稳等先兆症状,基本用直立倾斜试验可以确诊。 血管迷走性晕厥与美尼尔综合征有相似之处。美尼尔综合征为一突然发作的非炎性迷路病变,具有眩晕、耳聋、耳鸣等症状6。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甚至腹泻、血压多数偏低等一系列症状。 1.2颈动脉窦性晕厥(CSS) 是由颈动脉窦过敏或受压所致。可采用Holter心电图系统进行较长时间的非卧床性监测。晕厥发作时记录到突然发生的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停搏,则高度提示为CSS7。 1.3情境性晕厥、急性出血、咳嗽、打喷嚏、胃肠道刺激(吞咽、排便、腹痛)、排尿(排尿后晕厥)、运动后等。 2 直立性低血压 2.1 自主神经调节失常

语你同行:认识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

语你同行:认识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 儿童语言障碍是最常见的发育性障碍,一半以上的学龄前期语言障碍将持续至学龄期,并导致学习障碍和伴发心理和社会行为异常。 那么对于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是否也存在差异呢? 一般来讲,言语障碍是指个体的言语或说话异于常人,使说话内容受损害,既妨碍个体间的交流,又造成自己的不良反应,通常包括构音、发声和语流方面的障碍。语言障碍则是指个体表现出的语言学知识系统与其年龄不相称,落后于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 言语障碍的表现及原因 1)构音障碍 在构音过程中,发音器官的位置、方式、速度、强度或动作协调发生问题,以致发出的语音产生错误,并影响到对方对说话内容的理解,称为构音障碍。构音障碍可分为器质性构音障碍和功能性构音性障碍两类。器质性构音障碍往往存在生理方面的异常,如裂腭、神经功能缺失等。 2)声音障碍

声音障碍又称为发声障碍、声音异常、嗓音障碍,即声音发生异常,通常表现为: ①不恰当的音调(太高、太低、单调、缺乏变化)。 ②音量太高或太低,有些儿童说话太轻,甚至可能完全没声音;有些儿童则是持续地大声 说话。 ③音质问题,如声音沙哑、尖锐、有呼吸声等。 造成声音异常的原因可能有个体咽喉部疾病(声带疾病-急性、慢性咽喉炎、声带结节、声带息肉),也可能是个体的心理因素、性格、精神刺激导致,尤其是不正确的发声习惯造成。 3)语流障碍 语流障碍的典型表现是口吃,指语流或说话节奏中断,言语不流畅,特别是在有些音节、词语、句子上有迟疑、停顿、重复或延长现象。 语言障碍的表现及原因 语言障碍可分为语言发育迟缓和失语症。 1)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发展迟缓的儿童往往表现为表达和理解语言技能方面的障碍,语言技能出现的时间、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显著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造成儿童语言迟缓的原因通常有脑伤、智力落后、听觉障碍、发声器官机能障碍、情绪困扰、环境剥夺等。

晕厥的临床鉴别诊断

晕厥的临床鉴别诊断 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病人因肌张力消 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一般为突然发作,迅速恢复,很少有后遗症。 晕厥的病因及分类: 1.反射性晕厥:多由于血管舒缩障碍导致。 1.1血管迷走性晕厥(单纯性晕厥): 发病机制:由于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血管床扩张及心动过缓,周边血管突然扩张,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减少,使心脏有加快和加强收缩的反射动作,某些人会因过度激发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进而引起心跳忽然减慢、周边血管扩张,结果造成血压降低、脑部缺氧,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病例特点:发作常常有明显的诱因(如疼痛,情绪紧张,恐惧,轻微出血,各种穿刺及小手术等)。起病前可有短暂的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视、听觉下降,恶心、呕吐、大汗、站立不稳等先兆症状,持续数分钟继而突然意识丧失,常伴有血压下降,脉搏微弱,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可自然苏醒,无后遗症。 鉴别要点:询问发病是否有诱因,以及发作前是否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1.2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 病例特点:表现为在体位骤变,主要由卧位或蹲位突然站起时发生的晕厥。 鉴别要点:注意晕厥发作是否与体位改变有关。 1.3颈动脉窦综合征 发病机制:由于颈动脉窦附近病变,致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致脑供血不足。 病例特点:刺激颈动脉窦可出现心脏抑制或单纯的血压降低等引起晕厥。可表现为发作性晕厥或伴有抽搐。常见的诱因有用手压迫颈动脉窦、突然转头、衣领过紧等。 1.4排尿性晕厥 病例特点:多见于青年男性,在排尿中或排尿结束时发作,持续1-2min,自行苏醒,无后遗症。 1.5咳嗽性晕厥 病例特点:见于患慢性肺部疾病者,剧烈咳嗽后发生。

失语症的评价与训练

失语症的评价与训练 一、定义 失语症(a p h a s i a) 是指由于脑部的损伤使原已获得的语言能力受损或丧失的一种语言障碍综合症。表现为丧失了对语言信号意义的理解或表达能力,包括:对口语、文字的理解和表达困难,还有其他高级信号活动的障碍,如计算等。 前提:病人神志清醒,无精神衰退,无感觉缺失和发音肌肉瘫痪. 病因: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脑炎、脑囊虫病、脑脓肿、C O中毒等 二.失语症的言语症状 (一)听觉理解障碍 1.意义理解障碍: 患者能正确辨认语音,但不明词意,是由于音-意联系中断造成。重者完全不能理解,轻者对长句或复杂句不能完全理解。如问:苹果? 2.语音辨识障碍: 听力正常,能听到声音,但对听到的声音不能辨认,给人一种似乎听不见的感觉,严重障碍者为纯词聋。常问:什么? 3.听语记忆广度障碍:听语记忆广度是言语听觉痕迹系列的保持能力,单位容量为7±2,复述单个词时可能无困难,复述较长的句子时困难。 (二)口语表达障碍 1.发音障碍: ◆表现为发音错误,严重时仅可发声,可有韵律失调和四声障碍; ◆与运动性构音障碍不同,随意说话与尤以表达分离、模仿语言发声不如自发语言,发音错误 常不一致 2.说话费力 与发音障碍有关,表现为说话不流畅,常伴有叹气、面部表情和身体费力的表现 3.错语:不符合言语习惯和规则的音节、单词或句子。包括: 语音性错语:指词中音素被别的音素置换, 如“苹(p i n g)果”说成“x i n g果”; 词性错语:想表达的字词与另外的有意义的字词置换, 如“毛巾”说成“咸菜”; 新造语:用无意义词或新创造的词代替说不出的词, 如将“鼻子”说成“祖子”。 4.杂乱语(j a r g o n):指说话时大量错语混有新词,杂乱无章,令人费解。 5.找词困难:指患者在言谈中产生恰当的词困难或不能。 迂回现象: 命名障碍:面对物品或图片不能说出其名称。 表达性命名不能:知道名称,但说不出正确的词,语音提示有效;

晕厥诊断要点

晕厥诊断要点 晕厥是指大脑短暂低灌注引起的一过性意识丧失(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TLOC),其特征为突发、短暂、一过性,可自行完全恢复。非大脑低灌注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不属于晕厥范畴。关于这个定义,有几点需要详细加以说明。 (一)关于晕厥定义 1. 晕厥一定伴有意识丧失:晕厥时一定伴有意识丧失,如通过病史采取,确定患者意识清楚,或仅为跌倒而不伴有意识丧失,可除外晕厥。 2. 晕厥伴有肌张力丧失:晕厥时伴有肌张力丧失,患者常不能维持站立姿势,而发生跌倒,甚至会发生严重摔伤。反之不然,肌张力丧失时不一定是晕厥,如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3. 晕厥时意识丧失是短暂的:晕厥时意识丧失常发作迅速,可伴有前驱症状,意识丧失的时间是短暂的,常短于 5 分钟。长时间的意识丧失叫做昏迷,而不能称之为晕厥。 4. 晕厥可自行恢复:晕厥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患者可自行恢复,常为完全恢复,如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意识丧失,经人工心肺复苏才能恢复,叫做猝死生还,而不是晕厥。 5. 晕厥的本质是短暂的大脑低灌注:一定由短暂的大脑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才是晕厥,而由其他原因导致的短暂的意识丧失,如癫痫、脑震荡等,不能称之为晕厥。 (二)如何诊断晕厥?

临床中我们常常碰到的情况是患者自述发生「晕厥」,其客观临床事件仅为「跌倒发作」,是否伴有意识丧失,意识丧失长短,有何前驱症状,尚需进一步鉴别。我们该如何一步步从「跌倒发作」诊断为晕厥呢? 1. 首先判断是否有意识丧失:如没有意识丧失,仅为「跌倒发作」,伴有低血钾和周期性发作的特点,结合病史可诊断为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如伴有头晕、共济失调的特点,可能诊断为脑血管病或后循环系统的 TIA。如确定为意识丧失,进入下一步。 2. 确定意识丧失的长短:如为长时间的意识丧失,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为昏迷。如为短暂的意识丧失,进入下一步。 3. 意识丧失是否伴有外伤:如伴有外伤,如头部外伤等,考虑意识丧失由脑震荡等导致,而非晕厥。除外外伤因素,可进入下一步。 4. 意识丧失是否由短暂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经过以上步骤,我们已确定了意识丧失是由非外伤因素导致的短暂的意识丧失,如后面确定了意识丧失的原因是短暂性脑供血不足引起,则为晕厥。如不是由短暂性脑供血不足引起,可能包括脑电活动异常导致的癫痫,后循环缺血导致的 TIA,睡眠障碍导致的发作性睡病,心理因素导致的假性晕厥等。 (三)晕厥如何进行分类? 1. 神经介导性晕厥: (1)血管迷走性晕厥:多见于瘦弱体格的青少年。诱因包括长时间站立、情绪激动、恐慌、疼痛等。尤其易发生在闷热的车厢、浴室等。

失语的分类及康复训练方法

性失语):对某件物品能说 目尚无特效 等单词,也可出示卡片,让病人读出上面的字,会说的词了,再练习简单的利,病人常有词汇贫乏、讲话缓慢、重复语言等对类病人要耐心地教,反复复述阅读的 此类病人语言康复训练困难,必须采取说、视、听三结合的方法反

2.1 手势法手捂前额表示头痛,手在腹部移动表示肚子不舒服,手掌上下翻动表示要翻身,抬高臀部表示大小便。 2.2 实物图片法利用常用物品或自制图片,手指水杯表示口渴,手指头表示头痛。 2.3 文字书写法适合无书写障碍的失语病人。 在教病人说话过程中,对病人要热情、细心、耐心,不能因其领会慢而冷落,要不断鼓励病人,帮助病人克服困难,最大限度的恢复说话功能。 对于完全性运动性失语的病人,应从学发音开始。如让患者发“啊”,或用嘴吹哨来诱导发音。然后让病人学说常用的最熟悉的单字,如吃、喝、好等,再教病人讲双音词、短语、短句,最后说长句。训练时说话与视觉刺激结合起来,看图识字或与实物相结合来练习,这样效果较好。不完全运动性失语的病人讲话费力,或讲不清楚,这种病人常常词汇贫乏,只能讲单词或单句。这种病人训练比较容易,主要是耐心地教病人学会更多的词汇和锻炼语言肌肉的运用技巧。通过多读(报纸或书)来练习舌的灵活性。 对于感觉性失语的病人,可以用视觉逻辑法或手势法来训练。视觉逻辑法是让语言与视觉结合,促使语言功能恢复。比如给病人端上饭,放好勺子,并告诉病人“吃饭”,反复刺激,让病人理解。手势法就是训练者用手势与语言结合起来,比如“洗脸”,同时用毛巾示意抹脸,病人会很快理解而主动接毛巾洗脸。 混合性失语的病人训练较困难,训练时需将说、视、听结合起来。如让病人洗脸,既要说“洗脸”,又要指着毛巾和脸盆,并要做手势抹脸给病人看,如此反复进行。 失语症状严重的病人语言训练需反复刻苦地练习,病人要有信心,训练者要有耐心。鼓励病人主动练习,反复练习,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使语言障碍恢复的很好,甚至完全康复。 语言训练 每个脑瘫患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个体差异的存在,因此,每个孩子的训练计划都是不相同的,这些训练方法只是给予脑瘫患者语言训练师的一点建议,其他要靠训练师与家长的灵活运用。而语言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患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恢复患儿的交流能力,根据语言障碍的原因即评估训练如下: (一)构音器官的训练 语言训练的前提就是只有当舌、唇、额以及软腭的运动范围、运动力量、运动速度、协调性和准确性的训练已完成,才能进行发音训练。 1.张合嘴巴的训练:训练师要准备壓舌板、棒棒糖或其他幼兒喜歡的食物。而嘴巴的运动有做出张口和闭口的动作、会连续张合嘴巴。这些活动的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失语症的鉴别

失语症、构音障碍与言语失用的鉴别 在临床上,失语症、构音障碍和言语失用是三种不同性质的言语障碍。它们不仅从发生机制上是不一样的,而且在治疗方法上也完全不一样,所以对它们能够准确地鉴别就变得异常重要。 一、失语症。 我们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失语症,指有声语言的表达和理解障碍。失语症的临床类型很多,这里只简单说明三种。 ㈠运动性失语症,也叫布洛卡(Broca)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 ⒈临床表现:⑴言语表达明显障碍。一般可说出很简单的语词或短语,但咬字不清,发音模糊。严重者仅能发出个别的字音,称单语症。 ⑵听语理解多无障碍。可以明白讲话的内容。 ⑶对文字的理解多有保留。可以通过看文字、语句理解内容,执行指令。 ⒉常见病因:脑血管病、脑外伤、脑肿瘤等。 ⒊脑定位:左侧额叶Broca区及邻近结构损伤。 ⒋神经心理学意义:言语表达在大脑有专门的皮层区域负责。在言语表达出现障碍时,听理解机能可以保持正常。 ㈡感受性失语,也叫威尼克(Wernicke)失语症。 ⒈临床表现:听语理解明显障碍。 口语表达流利。但不能理解自己所说出话的意思。 复述多有困难。 阅读多有障碍。 ⒉常见病因:脑血管病、脑损伤、脑肿瘤等。 ⒊脑定位:左侧颞叶Wernicke区最为多见 ⒋神经心理学意义:言语理解在大脑有专门的皮质区域负责。在言语理解出现障碍时,言语表达机能可以保持正常。 ㈢传导性失语症,也叫中央性失语,或传入性运动性失语。 ⒈临床表现:自发性言语流利。 听理解障碍不明显。 复述障碍突出。 ⒉常见病因:脑血管病、脑损伤、脑肿瘤等。 ⒊脑定位:左脑缘上回,常累及颞叶感受性言语区 ⒋神经心理学意义:从言语感受区到言语表达区可能有一个传导过程。 二、构音障碍 ⒈临床表现:主要特点是发音困难,对一些原来可以发好的音现在却总是发不好,严重时根本发不出来。同时伴喝水发呛等构音肌肉功能障碍。 ⒉脑定位:皮层下部位,如颅神经或脑干损伤等。

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的矫治

第七章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的矫治 第一节言语和语言障碍的概述 一、言语和语言的区别和联系 言语和语言是相互关联又互相区别的两个概念。语言是一种符合系 统,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属于社会现象。言语是人运用语言这种符号系统与他人进行交往或者独立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属于个体现象。言语活动过程包括感受和表达两个方面, 听别人讲话和看书面文 字是言语的感受活动过程,自己说话和写字是言语的表达活动过程。 二、言语和语言障碍的概念 言语障碍是指理解或运用语言的能力有缺陷,不能正常进行语言交往活动。语言障碍是指个体具有的语言学知识系统与其年龄不相称。在日常生活中,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常被统称为言语和语言障碍,或者是语言障碍。 第二节言语和语言障碍的类型 一、言语障碍的类型 言语障碍一般分为发音障碍、声音障碍、言语流畅性障碍三类。 (一)发音障碍 又称构音障碍,是指发音的部位和方法不正确导致声母、韵母、语调的语音发音错误。常见的情况有:

2.音的省略。 3.音的添加。 4.音的歪曲。 5.声调异常。 (二)声音障碍是指说话时在音质、音调、音量、共鸣方面有异常现象。常见的情况有: 1.音质异常。发音中有呼吸声、沙哑、假声带发音、尖声、颤抖声等。 2.音调异常。习惯性音调过低或过高,音调范围太窄等。 3.音量异常。说话声音太小或太大。 4.共鸣异常。如鼻音过重或不足。 (三)言语流畅性障碍 是指说话的节律异常,如口吃现象,将某个音或某些音节不适当 地重复、延长、停顿。 二、语言障碍的类型语言障碍的分类不太一致,有的分为语言发展迟缓、失语症两类,有的只包括语言发展迟缓一种类型。 (一)儿童语言发展迟缓 与同龄儿童比较,儿童语言与发展迟缓包括语言发生的时间晚,发展的速度慢,发展的程度低三种情况。其表现有: 1.语意障碍。 2.语法障碍。 3.语用障碍。

各种失语症的治疗

精心整理 从信息交流角度,言语障碍归纳起来可分为输出障碍(说、写)为主、输入障碍(听、阅)为主以及输出、输入均发生障碍三大类,第一类以Broca失语(BrocaAphasia,BA)为代表;第二类以Wernicke失语(WernickeAphasia,WA)为代表;第三类以完全性失语(GlobalAphasia,GA)为代表;此外,代表常见代表复述障碍的是传导性失语(ConductionAphasia,CA)和代表命名障碍的是命名性失语(AnomicAphasia,AA),本章在此重点介绍。

6)文法缺失的治疗:在这种患者中刺激口头输出的直接方法是口头复述,偶尔用大声读来补充。所选的复述句要适当大于患者目前自发说出的水平,患者应能复述其中的80%以上,可让他复述10次或达到有两个完整的句子出现为止。复述可伴以写出相应的内容。 7)描述图画:图画依所需反应的长度和复杂性来选择,如开始时,可选用运动员跑步等人物加动作(主谓)的句子来描述的画,进一步采用需用人物+动作+名词(主谓宾)的句子来描述的画。以后可用零散放置的印刷好的词,让患者将它们排列成描写图画的句子,让他辨认正确与错误及改正错误。其他还有给患者一幅画和一个印好的动词,然后让患者用此动词做出描述图画的句子。

患者的失语评定资料类比选定,然后在实际中试验,找出合适的难度,以后可按下进行。一般在原作业中反应达到80%准确时,可考虑进入下一作业。但如进入下一级有困难,仍可退回上一级再练。 (6)具体应用: 1)重度Wernicke失语患者的治疗:重度Wernicke失语患者的特点,是可能有的残留功能,如绝大多数患者对单个写出的大字比说出的理解得好;部分患者可用非语言提示,对问题和命令做出合适的反应;在严重的病例中,也有一些服从命令的能力。这些都可予以利用。训练时,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注意:

各种失语症的治疗

(二)主要类型失语症的治疗 从信息交流角度,言语障碍归纳起来可分为输出障碍(说、写)为主、输入障碍(听、阅)为主以及输出、输入均发生障碍三大类,第一类以Broca失语(Broca Aphasia,BA)为代表;第二类以Wernicke失语(Wernicke Aphasia, WA)为代表;第三类以完全性失语(Global Aphasia,GA)为代表;此外,代表常见代表复述障碍的是传导性失语(Conduction Aphasia,CA)和代表命名障碍的是命名性失语(Anomic Aphasia,AA),本章在此重点介绍。 1.Broca失语等以口语表达障碍为主的失语症的治疗对此类失语症的治疗,目标是以任何方式引出患者的口语反应,并逐步使之改善,最后力争能达到独立的表达和交流。 (1)理解的训练:这种患者听理解虽非主要障碍,但也经常出现问题,改善的训练方法:是让患者根据简单的说明指出画中相应的内容;执行简单的指示、特别是含有空间关系的指示;修改描述图画时表达有错误的句子等。 近年来,心理言语学研究证明:在有一些辞汇和韵律的提示时,有利于对复杂句的理解,因而扩展句比压缩句易理解,加入形容词、副词、指示代词、定语短句、迂回说法等和变音、变调都可促进理解,对此类患者可以采用这些方法。 (2)表达的训练: 1)言语表达技能训练:表达障碍的患者因存在言语声音的收集功能低下,应再建言语表达技能。方法是通过逐个地训练音素、字和词汇,最后结合成句子。先训练患者容易发出的音,如元音“a”及辅音“b、p、m”,可以利用压舌板帮助患者使其发音准确,还可以对着镜子进行训练,有利于调整发音。 2)发音灵活度的改善:对于发音缓慢费力的患者,可以让其反复练习发音,如发“pa、pa、pa”,“ta、ta、ta”,“ka、ka、ka”,然后过渡到发“pa、ta、ka”,反复练习。 3)命名训练:命名障碍是非流畅性失语极为常见的表现,这是由于对物品的视觉形象与对物品的知识、语言之间的联系中断所致。具体的训练可以采取命名性失语的提示方法,如采用手势、描述、提示词头音,以及利用上下文的方式进行提示,往往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 4)描述和讲述训练:选用表现活动和动作的以及具有一定内容的图片,让

晕厥的现场判断_危险性评估和院前急救原则

?继续教育?晕厥的现场判断、危险性评估和院前急救原则 冯庚 晕厥(syncope or faint)是意识障碍的常见类型之一,它指患者因脑缺血而发生的自限性短暂意识丧失,是院前急救时经常遇到的一组症候群。晕厥是内科临床中的一大难题,首先其病因诊断困难,涉及面广,误诊率高,根据文献报道大约40%~60%的晕厥患者经过各种检查找不到病因。第二其发病率及复发率均较高,在全部人群中有20%~23%的人至少发生过一次晕厥,其发病率占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患者的3%~5%,住院患者的6%。有不少患者发生晕厥后并未就医,因此该病的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第三晕厥导致的并发症多,轻度损伤(如皮肤破损)占晕厥患者的29%,反复晕厥者骨折和软组织损伤占12%。晕厥的发生率多与患者的年龄成正比,根据欧洲2001年晕厥诊疗指南提供的数据,晕厥的发生率在<18岁的人群中为15%,在40~59岁的男性中为16%,在40~49岁的女性中为19%,在>70岁的人群中为23%。 晕厥发生的主要机制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一过性脑供血骤然减少,造成短暂的脑细胞功能紊乱或缺失。当脑血流突然中断超过8s,或每100g脑组织血供突然<30 m l/m in,或脑组织的氧释放量突然减少20%时,患者就会因缺氧造成脑皮质代谢障碍而发生晕厥。表现为突发性短暂而完全的意识丧失和骨骼肌张力消失,从而使患者无法维持正常的姿势而摔倒,有时可伴有抽搐,通常间隔数秒钟(很少超过30s)后,随着脑供血的自行恢复和改善,脑细胞功能恢复正常,患者的意识和肌张力也随之恢复。一些患者发生晕厥前可有前驱症状,如头晕、眼花、黑朦、恶心、心悸、腿软、出汗、面色苍白等,在意识丧失之前出现这种症状称为“先兆晕厥(p re2syncope)”,有时先兆晕厥可因脑供血的改善而终止,患者并不发生意识丧失。 晕厥不应与下述情况产生概念混淆:①眩晕:为一种运动性幻觉,患者有自身及周围景物旋转的感觉而无意识丧失;②昏迷:脑功能严重障碍导致的持续意识丧失;③倾倒综合征(dr op attack syndr ome):其特征是患者下肢肌张力突然丧失,导致患者摔倒但无意识丧失;④癫痫大发作:脑放电异常导致的意识丧失,伴全身强直阵挛性抽搐,持续时间较长,醒后有头痛及乏力等不适感;⑤发作性睡病:反复发作的难以控制的睡眠,但患者随时可以被叫醒,醒后一切正常;⑥休克:以微循环障碍和低血压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危重症,除非病情笃危,多数情况下患者无意识丧失。 一、病因分类 目前晕厥的病因分类尚无公认的统一标准,不同文献的分类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其主要内容包括: 1.心源性晕厥:指由于心脏短暂停搏或虽未停搏但心输出量瞬时急骤减少引起的晕厥,文献报道约占病因明确晕厥患者的815%,临床上最常见的形式是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Ada m s2St okes’s syndr ome),也称为阿2斯综合征。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①急性心律失常:包括突发性的缓慢心律失常(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先心病、药物和电解质紊乱等疾病导致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各种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等)和快速心律失常(如原发或继发的房颤、房扑、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等)。只有突发的严重心律失常才有可能导致晕厥,是否发生晕厥与患者心律失常的性质以及基础心脏情况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不容易导致晕厥,室上速发生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心率>250次/m in、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心率达到220次/m in的时候才有可能发生晕厥。②心脏排血功能急剧障碍:风心病、先天及高龄造成的主动脉和二尖瓣狭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左房黏液瘤或左房巨大血栓,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及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心包压塞等。 2.脑源性晕厥:是指由于脑部本身的血管或主要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突然发生循环障碍,导致一时的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晕厥,文献报道约占全部晕厥的1116%,导致该症的主要病因有:弥漫性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痉挛,高血压脑病,脑干病变,脑干血管病、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肿瘤、炎症或变性,主动脉弓症群,颅脑外伤(脑震荡、脑挫裂伤)等。 3.反射性晕厥:是指由于调节血压、心率的神经反射弧功能障碍导致的晕厥,该类晕厥的发生率最高,占全部晕厥的80%左右。由于该类晕厥常常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常常经过各种检查而未发现异常,因此也称为原因不明性晕厥。反射性晕厥包括如下常见类型:血管抑制性晕厥(也称血管迷走性晕厥、神经介导性晕厥或神经心源性晕厥),动脉窦性晕厥,体位低血压性晕厥(包括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和卧位低血压性晕厥),排尿性晕厥,咳嗽性晕厥,吞咽性晕厥;其他情况如剧烈疼痛、悲伤、惊恐、看见流血、抽血或注射时等情况下患者发生的晕厥都属于反射性晕厥。反射性晕厥的发生机制是患者血管在短时间内不能保证一定的张力,比如人在下蹲体位时由于腹腔脏器和下肢受压,血液多数分布在上肢、胸腔及头部,如果突然起立,血液因重力作用会迅速下流 作者单位:100031北京急救中心院前急救部

失语症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操作规范

失语症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操作规范 一、听理解治疗技术 1、定义采用词汇、短语、语句、语段等语言材料给予听觉输入,提高失语症患者听理解能力的治疗方法。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听理解障碍者。 (2)禁忌证:病情不稳定;全身状态不佳、病情进展期;明显情感、行为和精神异常的患者。 3、设备与用具图片、听理解训练计算机辅助系统。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名词听理解: 1)呈现1张图片(如1张钥匙图),或者一个实物(钥匙),治疗师手指着图片或实物说“钥匙”、“指钥匙”或者“把钥匙递给我”并示意患者指出图片或物体或做出反应; 2)当确信患者理解了,治疗师摆放2张图或2个实物(例如:钥匙和勺子),由治疗师说出其中一个物体名称,患者指出相应的图片或物体; 3)当患者达到80~90%正确,将干扰图逐渐增加到3~6个,干扰图由不同类事物,逐渐增加到同类事物; 4)在反复训练时,目标图的位置要经常变换,避免患者记忆图片的空间位置,而不是事物的特征。 (2)动词听理解:

1)完成动作指令:患者听指令后,执行动作。如:向上看、向下看、站起来、坐下、闭上眼睛、睁开眼睛、转身、伸出舌、笑一笑、摘下眼镜、戴上眼镜等。 2)动词听理解:呈现3~4张动作图片,听动词后,患者指出动作图片。 3)方位词听理解:桌子上摆放3~4个物品,患者听指令后执行。如:“把笔放在本上”。 4)形容词听理解:呈现3~4张图片,患者听形容词指出相应的图片。如:高、胖。 5)语句听理解:听描述功能语句后,患者指图或指实物。如:“哪个是可以喝的东西”,指出图片或实物。 6)回答问题:呈现一张图画,检查者提问,如:“女孩在走吗?”,“鲁迅是作家吗?”,患者回答。 (3)听语记忆广度扩展: 1)指出2~3个物体:呈现5~6张物体图片,治疗师说出2~3个物体的名称,患者指出。如:尺子、椅子、窗户。 2)指出2~3个动词:呈现5~6张动作图片,治疗师说出2~3个物体的名称,患者指出。如:走、读、睡觉。 3)指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呈现3~4张彩色图片,治疗师说出物体的形状和颜色。如:“哪个是绿色的、圆圆的?”。 4)指出句子中描述的图片:呈现3~5张物体图片,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