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前教育史 PPT

合集下载

《中外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 第十二章 当代西方学前教育发展.ppt

《中外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 第十二章  当代西方学前教育发展.ppt

1.一日活动
在安排幼儿的一日或半日活动时,兼 顾自由活动和有组织的活动,个人活动与 小组活动,生活活动与娱乐活动,室内游 戏与室外游戏,以及动态活动与静态活动 等。
3.游览活动
利用家庭和社区独特的教育资源拓展 学前教育空间。经常带领幼儿去各种地方 参观游览。外出活动注意安全,学前教育 机构也注意控制外出活动的规模和师幼比 例。
每天在园中有3小时以上的时间是自由活动的。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由 地选择活动方式。幼儿的知识经验得到了积累,个性及社会性也得到了发展。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是一切活动的基础。
课堂互动
日本的学前教育课程及学前教育教学方式,能带给我们哪些启发?
第五节 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
一、美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 二、英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 三、德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 四、日本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
一、学前教育课程
01 个人、社会和情绪发展课程
04 认识世界课程
02 语言和识字课程
05 身体发展课程
03 算术课程
06 创造力发展课程
二、学前教育的教学途径
2.区域活动
重视幼儿园整体环境的布置和 班级特色环境的创设,从而满足每 个幼儿发展的需要。
常见的活动区域有图书区、科 学区、电脑区、绘画区、家庭区、 建筑区、数学区、玩水区、玩沙区、 体育区和种植区等。
一、美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
(一)学前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
职业中学 是指家政职业中学,招收初中毕业 生,学习2~4门学前教育课程,并要求 学生在幼儿园观察和学习如何教育幼儿, 毕业后即可从事保教工作。
初级学院 在社区接受1~2年的高等教育。 获副学士学位,可担任日托中心、托 儿所教师或幼儿园的教师助理,也可 继续升入四年制大学。

外国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外国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创新教育方法与手段
探索适合当代儿童发展的教育方 法和手段,如项目式学习、游戏 化教学等,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 趣和创造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3
中世纪学前教育
Chapter
中世纪儿童观与教育观
儿童是“小大人”
教育内容以宗教经典为主
中世纪人们普遍认为儿童是成人的缩 影,具有与成人相似的身体和智力特 征,因此教育应尽早开始。
儿童从小就要学习宗教经典和教义, 了解宗教仪式和规范。
教育目的是培养宗教信仰
在中世纪,宗教是人们生活的中心, 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儿童的宗教信 仰和道德观念。
外国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研究对象
外国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是外国古 代至近现代的学前教育思想、制度和 实践。
范围
包括古代东方和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近 代欧美国家的学前教育以及现代世界各 国的学前教育等。
学习外国学前教育史的目的与方法
目的
通过学习外国学前教育史,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学前教 育思想、制度和实践,掌握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 规律,为当今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启 示。
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前教育机构逐渐得到社会的认 可和政府的支持,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学 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也不断更新和完善, 从最初的简单读写和算术教育发展到包括语言、数 学、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教育。
近代学前教育的特点与影响
特点
近代学前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二是注重全面发展,培养儿童 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素质;三是强调游戏和活动的教育价值,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学习和成长。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三章34节PPT课件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三章34节PPT课件
1920年,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首次招收女生,以后南 京师范大学也开始招收女生。 ③学校采用国语和白话文; 规定至1922年,凡旧时所编的文言教科书一律废止 ④大学改制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一 、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
(三)幼稚园制度的确立 1.幼稚园制度的确定 1922年“壬戌学制”中规定 ①幼教育机构的名称,由“蒙养园”变更为“幼稚园”,正 式确立幼稚园制度。 ②招收6岁以下的儿童。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一 、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
(二)蒙养园制度的确立 1.蒙养园的设置
学制规定: “在下面有蒙养园,在上面有大学院,不计年限” “女子师范学校于附属小学校外应设蒙养园,女子高等
师范学校于附属小学校外应设附属女子中学校,并设蒙养园”
1916年颁行的《国民学校令实施细则》是蒙养园制度正式 建立的标志。
新学制首次将幼稚园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改变了以前蒙养院 和蒙养园在学制中没有独立地位的状况,确定了学前 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重要 地位。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前教育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二、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制定
(一)蒙养园课程 游戏、唱歌、谈话、手技。 与清末蒙养院课程相比,只是“唱歌”代替“歌谣” 壬子癸丑穴之中的蒙养园制度与癸卯学制中的蒙养院制度, 主要是受日本学制的影响。
女生要贞淑之德,还要专学家事、缝纫,减少了很多 门学科的教学实践,降低了女子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一 、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5.改革教学的方法和原则 ①强调教学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要求所教授的,

中外学前教育史.ppt

中外学前教育史.ppt
古代学前教育史(原始氏族公社-清朝中叶) 近代学前教育史(1840年-1919年五四运动) 现代学前教育史(1919年-新中国成立) (按研究对象分为两部分) 教育制度史 教育思想史
(三)基本要求
出勤 课前预习 认真听课 期末考试
第一部分 外国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文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对学前教育史的基本 概念、基本的思想理论和基本的知识要有 准确、系统、完整的认识,理请学科内容 之间的基本脉络,把握学前教育历史发展 的一般规律,并能指导、运用于学前教育 的实际工作。
(二)学习内容
横向:中国学前教育史和外国学前教育史。 纵向: (按历史发展阶段分为三大部分)
第二节 母系氏族时期的学前教育
对偶婚制,男女两性分工加强。在这种社 会中,女子出于主导地位。幼小儿童主要 在妇女身边受教育。男女儿童在8岁之前, 不分性别地生活在一起,统一由妇女负责 照管。8岁以后,男孩由成年男子指导,学 习男子应做的事情,女孩则由妇女教导, 学习女子应尽的职责。
第三节 父系氏族时期的学前教育
➢ 原始社会幼儿教育的内容
(一)生产劳动教育 (二)社会知识及道德规范教育 (三)其他
除上述内容外,宗教教育、美育、军事体 育在儿童教育中亦占有重要地位。
➢原始社会幼儿教育的方法
(一)观察与模仿 (二)尊长的讲授及示范 (三)其他
➢原始人的儿童观
原始人怎样看待儿童,持有一种什么样的儿童观呢? 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意见认为,原始人的儿童观以及对 亲子关系的看法与现代人的有关观念存在巨大差异。 在许多原始部落中,人们不将新生婴儿当作人,而被 视作父母的隶属物品。在这些部落中还流行杀婴、弃 婴(特别是残疾婴儿)或杀婴献祭等 现象。

中外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中外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第二节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生平和幼教实践 • 二、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根本 • (二)幼儿普及化、平民化、大众化 • (三)主张素质教育,提倡动手 • (四)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培养
•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 一、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 •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 (二)蒙养园制度的确立 • (三)幼稚园制度的确立 • 二、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制定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第三节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 一、朱熹的生平及教育实践 • 二、重视儿童教育的思想 • (一)重视蒙养教育 • (二)重视学习“眼前事”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 一、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 • 二、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 • 三、原始社会末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 三、关于儿童教育的方法 • (一)主张先入为主,及早施教 • (二)注重环境影响,主张慎择师友 • (三)注重直观形象,贯彻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 (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 (五)提倡下面教育为主 • (六)首创以“须知”和“学规”的形式对儿童

24G-1985.0101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二版)课件

24G-1985.0101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二版)课件

奴隶社会是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奠基时期,这个时期学前教育的总的 特点是:①由于家庭的出现,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而代 之以家庭承担教育学前期儿童的任务;②由于奴隶主贵族居于统治地位, 垄断着受教育的权力,因而儿童的学前教育也仅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 中实施;③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④对幼儿实 施的学前教育不仅有着鲜明的阶级性,而且已经注意到随着儿童年龄的 增长,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⑤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 尤为重视,不仅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 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要求。
第二节 蒙养院制度的确立和实施
一、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颁布 《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颁布和实施。在《奏定学堂章程》中,为
学前教育专门制定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这是中国 近代学前教育的第一个法规。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的学前教育已 经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蒙养院制度的实施
第一节 中国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学前教育是相对学校教育而言的,在学校未产生之前当然不可能有 学前教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对年幼儿童实施教育。在原始社会中 一直存在着以社会公育形式进行的儿童教育。
一、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在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公有,没有阶级,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
氏族成员之间平等互助,进行集体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儿童的教育由 整个群落承担。所以,对儿童的社会公育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 式。《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这正是对远古时期的社会公育儿童教育形式的追 忆与描述。
子为教养的对象,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在宫廷内实施 的教育。从广义上讲,它包括实施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和实施于各 诸侯王宫内的学前教育。

《中外学前教育史》(孙昕)100-7课件 第九章 西方近代学前教育思想

《中外学前教育史》(孙昕)100-7课件 第九章  西方近代学前教育思想
首先,无论冬夏衣着都不可过暖。每天都 用冷水洗脚或洗澡。
其次,他主张绝不能对幼儿娇生惯养,经 受风雨的考验。
幼儿除了坚持每天的户外活动外,还要学 习游泳。
在饮食方面,幼儿每天的饮食要极其清淡 和简单,幼儿在两三岁前最好禁吃油腻的肉食 和各种调味品。
专制主义教育的弊病和危害就在于它违背幼儿的天性,采用不适合幼儿发展的方法,用一堆 无用的知识充塞幼儿的头脑。
将教育和教学工作置于幼儿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实现教育心理化,建立符合幼儿心理规 律的教学机制,是新式学前教育的关键。
教育心理化就是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 教育心理化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首先,要将教育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幼儿本性发展的基 础上;其次,必须使教学内容适合幼儿的学习心理;最后,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也应心理化。
是强调教育要符合幼儿心理的发展规律。在幼儿开始有意识地接受各种事物的感觉印象时, 就需要有符合心理学的训练。
三、论要素教育
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教育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素教育的基本含义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简单的、为幼儿所接受的要素 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从而促使幼儿的各种能力得到全面和谐 的发展。
课堂互动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对当今的学前教育有着怎样的影响?
第三节 裴斯泰洛齐的学前教育理论
一、论爱的教育 二、论教育心理化 三、论要素教育 四、论幼儿早期教育
约翰·亨利赫·裴斯泰洛齐(1746—1827) 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也是 一位享有盛誉的教育改革家。他尊重幼儿、 热爱幼儿,提倡爱的教育理论,将毕生的精 力献给了贫苦幼儿的教育事业。
会尊重他人,从而培育幼儿之间友爱和信赖的感情。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十六章ppt课件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十六章ppt课件
第二节 杜威的幼儿教育理论
1859-1952
2013-09-19
2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一、生平活动与著作
❖ 教育著作: ❖ 1897年《我的教育信条》 ❖ 1899年《学校和社会》 ❖ 1902年《儿童与课程》 ❖ 1915年《明日之学校》 ❖ 1916年《民主主义与教育》 ❖ 1938年《经验与教育》
2013-09-19
16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三节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
2013-09-19
17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2013-09-19
7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儿童能力的主要特征: ❖ 一是“依赖性”,即依赖周围环境而生长; ❖ 二是“可塑性”,即人所具有的各种能力都不
2013-09-19
5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三、儿童观
❖ 儿童是具有独特生理和心理结构的人。儿童的 能力、兴趣和习惯都建立在他的原始本能之上, 儿童心理活动实质上就是他本能发展的过程。 如果没有促使儿童本身发展的潜在可能性,那 么儿童就不可能获得生长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中国原始社会的儿童教 育




一、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公育的实 施 1、原始社会生产生活的概况 2、社会公育是原始社会儿童教 育的基本形式 3、教育内容:社会生产和生活 知识以及道德和宗教教育



4、美育和军事教育 原始歌舞为宗教祭祀活动的部分 部落战争 二、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 的产生 公元前2700年左右:部落联盟和 军事民主制(虞舜时期)


二、古代胎教的经验和局限 1、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2、注重孕妇良好生活习惯的养 成 3、注重胎教和母教的结合 4、有些非科学的理论 三、封建社会学前教育发展的特 点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原始社 会、奴隶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明确原始社 会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儿童公育,奴隶社会的 学前教育主要是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掌 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胎教的国家。 教学内容: 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及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奴隶社会的宫廷学 前教育;奴隶社会胎教的实施。 教学提示: 重点是奴隶社会的宫廷学前教 育;难点是奴隶社会胎教的实施。




6 、周采、杨汉麟主编:《外国学前 教育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7、唐淑、钟昭华主编:《中国学前 教育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 。 8 、杨汉麟、周采著:《外国幼儿教 育史》 广西教育出版社。 9、戴本博主编:《外国教育史》 人 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 会的学前教育



(三)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 制定(西周按儿童年龄大小来制 定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
《礼记 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 计划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 学前教育的记录。




(四)保傅之教与乳保之教 为加强对太子的有效教育,在奴隶社 会时建立了保傅教育制度和乳保教育 制度。 1、保傅教育制度:朝廷内设有专门 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 教谕的制度。 太师、太保、太傅合称“三公”,保, 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 教训。


4、有与年龄相随的教育计划 5、胎教和保傅和乳保教育制度 思考题:1、为什么奴隶社会特 别重视天子的学前教育?采取了 什么措施? 2、我国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发 展状况如何?
第二章中国封建社会学前教育 的发展


一、封建社会的特点 1、皇家与国家的统一,但聘用皇 室以外的人来管理国家(政权) 2、科举成为人们的晋升之阶 3、乡土社会、农业社会(皇权 不下县,靠血缘、家长、族长、 皇帝)“忠孝” 4、强调伦理道德的力量,文科 知识的重要





3、诚信 4、为善 (三)文化知识教育 识字、学书、听解《四书》 “三、百、千” (四)幼儿身体保健教育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第二节 封建社会胎教的发展



一、封建社会胎教学说的发展演 进 1、秦汉时期《黄帝内经》 2、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 中提出了胎教作用的基本理论 “外象内感”。 孕妇所接触的外界物象会直接感 应到体内胎儿。 3、孕妇饮食的调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还有什么?请同学思考
第一节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 育



一、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 (一)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 从统治者的角度 (二)齐家治国的基础 从社会特点和统治者的角度 (三)光耀门楣(光宗耀祖) 从个体和家庭的角度(费孝通: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二、学前家庭教育内容 (一)儿童生活常规(幼仪或童 子礼) 1、儿童身体举止方面 2、儿童与家中长辈的关系方面 3、养成卫生习惯 (谦卑、恭谨、稳重)
课程名称:中外学前教育史
主要参考书目:



1、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编:《中国学前 教育史资料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6 月, 。 2、何晓夏主编:《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 3、陈汉才著:《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史》,广 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 4、王春燕著:《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 变革的历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年9月。 5、唐淑、何晓夏主编:《学前教育史》,辽 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二)初步的道德教育 1、孝悌 孝:主要是要求幼儿从小不违背父母 的意志,服从父母绝对权威的习惯。 为什么要重视“孝”的教育? 怎样进行?(举例说明) 如“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 则致其乐”。




悌:要求儿童自幼兄弟友爱,为 兄的爱护弟弟,为弟者敬爱兄长。 兄弟和睦、家族兴旺 2、崇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 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庠”原始社会养老和儿童教育的 机构 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奴隶社会儿童的学 前教育



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 学校产生、学前教育事业开始出 现(天子和诸侯的宫廷学前教育) 一、奴隶社会的宫廷学前教育 (一)意义和任务 奴隶社会家天下的宗法制和贵族 专政决定了培养天子的重要性


西周除设“三公”外,还置有副 职“三少”即少师、少保、少傅, 他们常相伴太子左右,以影响和 指导太子。 2、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 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 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 的制度。




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 师,教以善道者;慈母,审其欲 恶者;保母,安其寝处者。 二、奴隶社会胎教的特点 1、儿童公育消失,家庭承担责 任 2、阶级性 3、明确的年龄划分


(二)奴隶社会的胎教 胎教:是指通过对孕妇实施外界 影响,或通过孕妇自我调节达到 作用于体内胎儿,使其能良好地 发育、生长的教育过程。我国是 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 家。 最早实施胎教的是西周文王的母 亲太任。

西周还建立了胎教制度,以加强 从外部对孕妇进行的约束。 “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 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 节之”。 《青史氏之记》记载:“古者胎 教之道,王后有身,七月而就蒌 室,太师持铜而御户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