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乳品行业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合集下载

影响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及对策

三、发达国家乳制品质量安全监 管体系的经验
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发达国家在乳制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非常完善,为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法 律保障。我国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提高乳制品质量安全的法律地位, 为监管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支持。
2、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
发达国家设立了专门的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乳制品的生 产和销售。我国应该建立类似的监管机构,加强对乳制品的监管和管理,确保 其质量和安全。
3、严格生产标准
发达国家对乳制品的生产标准非常严格,要求生产厂家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 规和标准要求。我国应该加强对乳制品生产厂家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符合相 关的生产标准和要求。
4、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
发达国家建立了完善的乳制品追溯体系,能够对乳制品的生产、加工、储存、 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追溯。我国应该建立类似的追溯体系,加强对 乳制品的全程监控和管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参考内容
我们深知,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为了向消费 者提供安全、健康、可靠的乳制品,我们郑重承诺如下:
1、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规和标准,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我们将按照要 求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把控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各个 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
谢谢观看
影响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1、饲料因素:饲料是乳制品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乳制品的安全与 品质。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采用劣质饲料或者假冒伪劣饲料,导致 乳制品中营养成分不达标,甚至产生有害物质。
2、养殖因素:养殖环节中,卫生条件、疾病防治、兽药使用等都会对乳制品 质量产生影响。部分养殖户对乳牛的健康状况重视不够,加之用药不当,容易 引发乳牛疾病,进而导致乳制品中出现有害物质。

乳制品批发行业的市场监管问题分析

乳制品批发行业的市场监管问题分析

乳制品批发行业的市场监管问题分析近年来,乳制品批发行业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市场监管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乳制品批发行业的市场监管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质量监管问题乳制品是与人们健康密切相关的产品,其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乳制品批发行业存在着一些质量监管问题。

首先,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会采用低成本原料或添加非法添加剂,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

其次,一些乳制品批发商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可能存在温度控制不当等问题,进一步影响产品质量。

这些问题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乳制品批发商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原料及添加剂的抽检工作,严厉打击不法商家的违法行为。

同时,乳制品批发商也应自觉加强自身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二、价格垄断问题乳制品批发行业存在价格垄断问题,主要体现在少数大型批发商通过控制市场资源和渠道,以及垄断信息,从而操纵市场价格。

这种价格垄断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阻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为了解决价格垄断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乳制品批发市场的监测和调查,及时发现和打击价格垄断行为。

同时,应鼓励竞争,引入更多的乳制品批发商,增加市场竞争程度,降低市场价格。

三、假冒伪劣问题乳制品批发行业也存在假冒伪劣问题。

一些不法商家可能通过冒用知名品牌的方式销售假冒产品,从而欺骗消费者。

这种假冒伪劣行为不仅侵犯了知识产权,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为了解决假冒伪劣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市场的监测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行为。

同时,乳制品批发商应加强对供应商的审核,确保所销售的产品为正品,并提供真实的产品信息给消费者。

四、信息不对称问题乳制品批发行业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些乳制品批发商可能对产品质量、价格等信息进行不实宣传,导致消费者无法准确了解产品的真实情况,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乳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与相应对策

乳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与相应对策

乳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与相应对策近年来,乳制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之一,其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尽管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但乳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当前乳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一、保质期过短问题目前市场上的一些乳制品保质期过短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乳制品的保质期过短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缺乏适当的防腐措施。

为了延长乳制品的保质期,生产者应该加强对原料的挑选和检验,合理使用防腐剂,并确保其符合卫生要求。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强化监管,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二、添加剂使用不规范问题一些不法生产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可能会在乳制品中使用不规范的添加剂。

这些添加剂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威胁,还可能引发过敏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添加剂生产和使用的监管,严格控制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乳制品时应认真查看食品包装上的成分表,避免购买使用有问题的产品。

三、生产环境卫生问题乳制品的生产环境卫生是确保其质量安全的基础。

然而,一些小作坊或者不合规范的生产企业可能存在卫生条件差的问题,这会影响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定期抽检,严格执行相关卫生要求。

同时,相关企业也应加大对生产环境的整治力度,做好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四、信息不透明问题在乳制品市场上,一些企业的产品信息不够透明,消费者难以获得准确的产品信息,无法判断其质量安全程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乳制品市场的信息监管,要求企业在产品包装上准确标注产品成分、添加剂使用情况等信息。

同时,消费者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选择知名企业的产品,关注产品的原产地、产地等信息,降低购买风险。

五、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宣传乳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宣传工作。

乳制品质量现状分析与安全管理

乳制品质量现状分析与安全管理

乳制品质量现状分析与安全管理1. 乳制品质量现状分析乳制品是天然的营养食品,但是由于生产、储藏、运输等环节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一些不良商家往往会为了追求利润而采取不规范、不安全的生产与销售方式。

因此,乳制品行业的质量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目前,乳制品质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添加物乳制品中常会添加一些会使口感、色泽等得到改善的添加物。

然而,一些商家不择手段地往其中添加有害物质,比如三聚氰胺、呋喃等,导致乳制品质量下降,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二)储运储存及运输条件不佳,也是影响乳制品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过长或过短的放置时间等都会导致乳制品质量下降,出现腐败、变质现象。

(三)保质期保质期是乳制品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商家为了节约成本、追求利润,往往会在生产、储存、运输时不严格控制保质期,导致乳制品质量出现大幅度的下降。

2. 乳制品安全管理由于乳制品质量难以直接通过肉眼观测辨别,一些不良商家往往会通过各种手段来欺骗消费者,导致乳制品安全形势严峻。

因此,乳制品安全管理成为防止乳制品质量问题的重要手段。

(一)乳制品生产环节1. 生产设备管理生产设备是保证乳制品质量的基础。

为确保设备无沉淀、无积水、无碎芙丝等现象,应每天对设备进行清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消毒等操作。

2. 原材料采购选择有信誉的乳制品原料供应商,定期测试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原材料中是否有害物质等。

同时,应每批原材料考虑留样,以便对出现问题的原材料进行追溯。

3. 生产操作流程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点(如生产温度、添加量等)进行管控,确保产品的质量。

同时,要确保每个操作流程执行标准化,以避免操作者的不规范导致质量问题的出现。

(二)乳制品销售环节1. 产品质量标准对乳制品的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为更好地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应设置更高、更科学的产品质量标准。

2. 检测和监督管理加强乳制品的质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对质量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以期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乳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与相应对策

乳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与相应对策

三、相应对策
四、建立健全乳品安全标准化体系
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 体系
据了解,全国有400多家食品企业已获 得HACCP认证,9000多家食品企业获 得出口卫生注册证书,近万家食品企业通过了 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认证或产品质量认 证。全面实施乳品卫生规范(GHP)或者良好生
1/8/2022 2022/1/8
2211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四十六分。
三、相应对策
一、以法治奶,齐抓共管,确保乳品 质量安全

确保乳品质量安全是一项系统 质
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果从生 奶
产和管理角度来归纳,主要涉及三 粉 个层面,即政府层面、企业层面、
行业协会层面。这三个层面在确保
1/8/2022 2022/1/8
2233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四十六分。
三、相应对策
三、加强乳品安全法规体系建设
目前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有 《产品质量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食品卫生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条例》等 。
12/082/220/12/28
2244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四十六分。
乳品质量安全上都负有不同的责任
和义务。如果从乳品生产的最终目
的角度讲,还涉及到消费者层面,
对于这个层面,是如何维护好自己
的消费权益和增加科学饮奶知识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题。
12/082/220/12/28
执法人员在检查奶粉 2222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四十六分。
三、相应对策
二、加强乳品安全的宣 传教育
政府部门应积极开展一 些科学、健康的饮乳宣传 活动,改善人们的饮乳方 式和提高人们的辨别真伪 能力

乳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与相应对策

乳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与相应对策

乳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与相应对策乳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对于质量安全问题非常重要。

然而,乳品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质量安全问题,例如添加有害物质、使用过期原料、生产环境不洁净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对于添加有害物质的问题,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乳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执法力度。

加大对生产企业的抽检频率,提高抽检的覆盖面,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对于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要严厉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其次,乳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原料采购与追溯体系。

加强对原料的监控,确保原料的品质符合要求,避免使用过期原料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原料追溯体系,确保生产过程的透明化和可追溯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能够及时找到原因,做出正确的处理和改进措施。

另外,乳品生产企业要加强生产环境的管理。

生产车间应保持干净整洁,划分区域,确保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得以防止。

加强对员工卫生意识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员工遵守操作规程,尽量避免外界污染物进入生产环节。

最后,要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的宣传与教育。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传递乳品质量安全的信息,引导消费者正确选购和食用乳品。

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学生对于食品安全的认知和意识,增强他们对乳品质量安全的重视。

综上所述,乳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与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要加强监管,企业要严把质量关,消费者要有意识地选择安全的乳品,共同营造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

只有这样,乳品行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并为人们的健康贡献力量。

乳品作为重要的食品品类之一,对人们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乳品行业频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

乳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侵害了人们对食品的信任,也阻碍了乳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挖掘乳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乳品质量安全存在添加有害物质的问题。

一些不法企业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故意添加有害物质来增加乳品的数量和口感。

乳制品安全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乳制品安全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乳制品安全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之一,其营养丰富,口感美味,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由于生产和加工的复杂性,乳制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乳制品安全检验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和乳制品行业的发展。

本文将就乳制品安全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乳制品生产质量和消费者的放心度。

1. 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在乳制品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设备的不合格、原料的不符合标准或加工环节存在问题,导致一些不合格的乳制品流入市场。

这些产品可能存在着微生物污染、添加有害物质、品质不佳等问题,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2. 检验手段不足目前乳制品安全检验手段多以传统的物理化学分析方法为主,对于一些特殊的添加物或微生物污染很难进行有效检测。

由于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不及时,导致检验手段和设备的落后,无法满足乳制品安全的需要。

3. 信息不透明乳制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信息不透明的情况,难以对生产流程进行全面监管。

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采用劣质原材料或添加剂,而这些信息往往难以被监管部门及时获知,消费者也难以了解乳制品的真实情况。

二、应对措施1. 加强监管力度为了解决乳制品安全检验中存在的问题,监管部门需要加大对乳制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

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包括对生产企业的生产管控、原料采购管理、生产流程监督等,确保乳制品的安全和质量。

2. 提升检验手段针对乳制品生产中存在的一些特殊问题,需要提升检验手段和技术设备,引进先进的检验仪器和方法,开发新型的检测技术,对乳制品中的各种成分和污染物进行全面、精准的检测。

3.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乳制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当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对产品的生产流程、原料来源、添加物使用等进行全面公开,接受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的监督。

监管部门也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乳制品相关安全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乳制品市场食品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案分析

乳制品市场食品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案分析

乳制品市场食品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案分析乳制品市场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领域之一。

乳制品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到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

本文将从产品质量和生产卫生角度,分析乳制品市场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产品质量问题1. 劣质原料:一些乳制品企业可能使用劣质原料生产产品,这些原料可能含有添加剂或者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解决方案:加强对乳制品原料市场的监管,加大对劣质原料的处罚力度。

2. 质量标准低下:一些乳制品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质量控制不严格问题,导致产品质量低下。

解决方案: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并公示处罚结果。

3. 假冒伪劣产品:乳制品市场上存在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使消费者难以分辨产品的质量。

解决方案:加强对乳制品市场的监管,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执法力度,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生产卫生问题1. 生产设施不洁净:一些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设施不洁净,可能存在细菌和病毒等污染物。

解决方案:加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检查,规范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整改或者关闭。

2. 储存条件不当:一些乳制品企业储存条件不当,可能导致产品发霉、变质等问题。

解决方案:加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储存条件的监督检查,规范乳制品的储存和运输过程。

3. 加工过程不规范:一些乳制品企业在加工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问题,可能导致产品污染。

解决方案:加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技术培训和指导,规范加工过程中的操作要求,提高生产工艺的标准化水平。

综上所述,乳制品市场存在着食品安全问题,包括产品质量和生产卫生方面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对乳制品企业的监管和检查,严厉打击违规行为,并加强对乳制品市场的监督,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乳制品市场的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乳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营养来源之一,乳制品市场的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乳品行业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的营养和健康,对乳制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婴儿是乳制品最大的消费群体。

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将关乎下一代的发育和成长,甚至关乎生命的安危。

当然,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也关乎牧民的切身利益。

但近几年来,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事故时有发生,给我国乳制品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措施,卢宝川)奶业是节粮、高效、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奶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对于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作用。

近几年来,奶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奶类产量、生产方式、规模结构和存栏数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

但是,在我国奶业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风险因素突出:奶牛养殖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下滑,部分散户亏损,退出养殖环节;饲料营养不均衡,奶牛疾病频发;原料奶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消费者对国有品牌的信心;奶农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奶农缺失话语权,只能被动接受原奶收购价格等等。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奶业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发现风险因素和预防风险发生,因此,研究奶业生产风险因素与防范对奶业生产有重要意义。

二.我乳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奶类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实现了稳步增长!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位居世界第三位(我国乳业发展历史,现状,问题及对策,刘永峰,李建科,林森)。

2008年9月11日石家庄三鹿柴团公司发布召回声明,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浮出水面,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爆发。

接着,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全国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抽检结果,河北三鹿、山西雅士利、内蒙古伊利、蒙牛集团、青岛圣源等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

三聚帮胺奶粉事件引起中国奶业地震,国内外舆论哗然,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信心受到重挫,相关责任人受到了严厉的刑事和行政处罚。

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一个月后,消费者对国内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心程度显着高于事件发生前的担心程度;国产奶粉消费水平相比于事件发生前下降了近一半,消费量恢复到事件发生之前的水平大约需8个月的时间,三鹿事件的负面影响之深、之久由此可见一斑[丨]。

2011年12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了当期对全国液体乳产品进行抽检结果公告,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某一批次产品被检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Ml超标140%。

蒙牛集团发布的公告称,发生有关问题产品事件的原因是由于眉山当地个别奶牛养殖场词料发霉和变质,奶牛在食用这些词料后使原奶中的黄曲霉素Ml超标。

受此影响,12月28日港股蒙牛乳业股价重挫23.95%,现代牧业被传是问题奶源来源,股价也暴跌了13.4%。

据报道,毒奶事件致使蒙牛在一线城市的销量大降50-60%。

可见,乳品安全事件给消费者带来伤害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直接损失。

伴随我国乳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包括监管机构体系、管理技术与标准体系、安全监管的产业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在内的乳品规制体系框架。

该体系在乳业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制度保障作用,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中国乳业产业安全研究--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郝晓燕)(1)原材料供应者及收购者社会意识淡薄,缺乏责任心。

部分原材料供应者利欲熏心,在知道某些物质会对乳制品质量造成影响,还是将其加入到原料奶中,忽视了乳品质量的安全。

乳制品企业的社会意识较为淡薄,缺乏责任心。

(2)部分乳制品企业的管理者受利益的驱使,生产制造伪劣产品。

(3)乳品企业的技术设备较为落后。

(4)乳制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

近几年来,我国虽推行了各种政策、标准对乳制品的质量进行监管,但这些政策及标准还处于试行阶段,并没有强制要求要按照这些政策执行,因此不具备相关的法律效力。

同时,我国对于乳制品的质量与安全的监测机构及机制仍不健全,这就使得监管的效力达不到预期的标准。

1.消费者对乳制品的质量与安全认识不到位。

(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措施,卢宝川)原因应该承认,在一个拥有千千万万个食品生产者的国家,在这样一个人人逐利,道德上几乎没有禁忌的时代,包括乳制品在内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是一种必然,从社会层面上分析,食品安全问题长期存在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一部分生产者和销售者利益熏心,会为逐利而“奋不顾身”;其次,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会使企业为了自身生存或打败竞争对手而“不择手段”;再次,还存在着别有用心者,即以损害公众利益和酿成事端报复他人或报复社会为目的。

此外,还有一些意外和自然风险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如欧洲曾经发生过的疯牛病和新近出现的毒黄瓜事件等)。

所以,食品安全问题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各国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长期、一刻都不能放松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即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尽可能避免。

当然,目前我国因生产分散"法制不建全"监管资源不足"检测技术与成本的限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使食品安全的形势更加严峻。

奶业的产业链长,是影响乳品质量与安全的最主要因素。

从饲料的生产"到奶牛的育种和喂养,再到挤奶,收奶运到乳品加工厂,这才完成了原奶的生产过程,后面还有乳制品的加工、仓储、运输、销售各个环节,而原奶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乳制品的质量,原奶的生产过程,其安全隐患与风险要远大于其它食品加工行业原料的生产,影响原奶质量安全的因素很多。

在奶牛饲养过程中,饲料中农药的残留"饲料是否受到污染,奶牛的健康状况(如是否有乳房炎和其它传染病),兽药的使用状况(如是否存在抗菌素残留)"养殖区环境是否存在污染等因素,都决定着挤出的牛奶的质量与安全。

而挤奶与收奶过程操作是否得当,同样决定着送入乳品加工企业原奶的质量与安全。

因为牛奶是一种营养全面的食品,包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还有一些非脂乳固体,这些丰富的营养也让牛奶成为一个天然的“培养皿”,如果挤奶的过程不注意卫生"挤出的牛奶放置不当或时间过长"贮存与运输工具清洗不彻底等,都会导致牛奶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使原奶腐败变质,如果在收奶和将奶送至加工企业的过程中,少数奶农或者奶站利益薰心,故意向牛奶中加入一些本不应加入的物质甚至是有害物质(如水"豆浆"芒硝"淀粉"尿素"洗衣粉"食盐"蔗糖"水解蛋白"植脂未"胶体物质"三聚氰胺,还有甲醛"水杨酸"亚硝酸各类防腐剂等,也会降低原奶的质量甚至酿成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合格的原奶进入乳制品加工过程后,乳制品加工企业仍然面临着产品质量与安全的种种风险,例如,车间内输送牛奶的管道"加工器具和设备的清洗与消毒是否到位,产品配方是否科学合理,加工过程中生产设备与工艺的技术水平与操控状况,产品是否被添加了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添加剂,最终产品检验是否严格等都决定着加工出厂的乳制品的质量与安全,在乳品的流通过程中,质量安全风险仍然存在,乳品具有易腐和不耐储藏的特性,除超高温杀菌的乳品和奶粉外,大量的液态奶都需要冷链运输,低温冷藏销售,如巴氏杀菌奶,所以,运输与销售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一般要求在0-4℃保存)与乳品质量有直接关系,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乳品变质。

(我国乳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与对策,耿莉萍)在借鉴国内外己有研究成果和企业实践的基础上,宏观层面上,从乳品产业链组织形式入手分析不同组织形式的乳品产业链质量风险的差异,识别乳品质量风险和乳品产业链上存在的风险诱因,提出质量风险评估的可行方法;微观层面上,提出以质量追溯作为手段,建立养殖、原料乳生产、乳品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的追溯体系,划分最小追溯单元,为开发追溯系统提供了依据。

杨静、熊峻凌(2009)分析了乳品供应链各环节的风险,提出了乳品供应链的风险控制策略[3"]。

高青松、何花等(2010)借鉴国外先进的农业产业链组织经验,从产业链纵向组织结构分析入手,将“公司+农户”组织模式改造为“公司+农业产业工人”、“品牌+农户+市场”、“供销合作社+品牌+农户”三种新模式,并分析了其战略优势、实施障碍和风险[31上述研究均未从整个产业链的高度对牛奶产业链质量控制进行研究,而是将农牧业和食品加工业分割开来研究,仅仅停留在对产业链条上的农牧业、食品加工业质量风险分析的阶段。

以乳品质量风险为研究对象,以产业链为研究视角,以质量追溯作为控制手段和方法,对如何进行乳品产业链质量风险控制提出了系统的观点,即以构建质量追溯体系和实现可追溯为手段,以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记录为基础,以质量风险评估为质量风险管理和预警的依据,及时利用质量追溯系统进行质量安全预警、追溯和召回,并合理判定责任。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食品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有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s,HACCP)、良好加工操作规范(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GMP)、良好卫生规范(GoodHygienePractice,GHP)、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以及IS09000等。

GMP和GHP是HACCP应用的前提条件。

HACCP管理体系最初由美国承担宇航食品幵发生产的PILLSBURY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并使用,目的是为了既保证宇航员在航天飞行中所使用的食品安全,又尽量减少为判断食品的安全性所做的检验,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HACCP系统是一个确认、分析、控制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危害的系统不同于传统的事后最终产品的检验系统,它是对生产过程各环节的全程控制。

这个系统由7个步骤组成,即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确定每个关键控制点的关键限值、确定每个关键控制点的控制系统监控、建立纠偏措施、建立审核程序和确定有效的文件记录的保存程序,前3个步骤是建立在科学的风险评估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HACCP融合了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两个阶段,既是生产企业安全控制的方法,又成为了政府进行监管的有效方法[39]。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是构建追溯系统的关键技术。

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RFID解决方案可确保任何供应链的高质量数据交流,在食品行业实现两个最重要的目标:第一,彻底实施“源头”食品追踪解决方案,保证食品源头的安全;第二在食品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度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