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腰丛阻滞

合集下载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胸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能够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则可以有效地减轻术中和术后的疼痛感。

文章详细介绍了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必要性、优势以及具体操作步骤,并通过临床应用案例分析和术后效果评价来展示其良好效果。

展望了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前景,并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

这些内容对于医疗领域的从业人员和患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优势、操作步骤、临床应用、案例分析、术后效果、前景展望、总结1. 引言1.1 胸腔镜手术简介胸腔镜手术是一种通过体腔内镜检查及治疗的微创手术技术,广泛应用于胸外科、胸腔内科、胸心血管外科等领域。

相比传统开放手术,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

通过胸腔镜手术,医生可以在不开放胸腔的情况下,通过微小的切口观察、检查及治疗患者的病变。

1.2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介绍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是一种通过超声波影像来引导针头精确定位于目标神经附近的技术。

在传统的神经阻滞技术中,医生通常依靠解剖学知识和经验来确定针头的位置,存在精准性不足和风险较高的问题。

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可以实时显示神经、周围组织和针头的位置关系,提高了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通过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神经和周围组织的结构,包括神经的分支、血管的位置等信息,从而更精确地确定针头的位置,减少误伤神经和血管的风险。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还可以提供实时的图像反馈,让医生能够在操作过程中及时调整,确保技术的成功实施。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精准安全、实时反馈等优点,可以在胸腔镜手术中为医生提供更可靠的支持,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
01
改善血液循环: 增加局部血流 量,促进组织 修复
03
02
肌肉松弛: 缓解肌肉紧 张,改善肌 肉痉挛
04
辅助诊断:帮 助医生定位病 变部位,提高 诊断准确性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的优点
实时可视化:超声引导 下,可以实时观察神经 的位置和走向,提高阻 滞的准确性。
01
提高成功率:超声引导 下,可以提高阻滞的成 功率,减少重复操作的 次数。
03
0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减少损伤:超声引导下, 可以避免对周围组织的 损伤,降低并发症的发 生率。
实时调整:超声引导下, 可以根据实时情况调整 阻滞方案,提高阻滞效 果。
手术镇痛
手术镇痛: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减 轻手术过程中的疼痛
术后镇痛: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可以减轻术 后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慢性疼痛: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可以用于治 疗慢性疼痛,如腰背痛、关节痛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饮食、睡眠等,以
促进伤口愈合
避免剧烈运动,以 免影响伤口愈合
术后镇痛:如关节 置换术、腹腔镜手
术等
慢性疼痛:如腰背 痛、关节痛等
癌性疼痛:如骨转 移癌、晚期癌症等
操作技巧
超声探头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确保图 像清晰
穿刺点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避免损伤神 经和血管
穿刺角度和深度:控制穿刺角度和深度,确保穿 刺准确
注射药物的剂量和速度:控制注射药物的剂量和 速度,避免药物过量或过快导致不良反应
演讲人
超声引导技术
超声成像原理:利用超声波反 01 射成像,实时显示组织结构
超声引导定位:通过超声图像 02 引导,精确定位目标神经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ppt课件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ppt课件

❖安全有效的超声引导的神经阻滞
适当的靶神经结构的成像和探测 熟练的实时示踪穿刺针前进 判断局麻药在靶神经周围扩散
臂丛相关解剖基础
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 支大部分构成,经椎动脉后方、斜 角肌间隙向外侧穿出,组成三条干: ①C5、C6前支组成上干 ②C7前支单独成为中干 ③C8前支和T1前支大部分合成下干
多普勒效应
❖由于声源和接受体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引起声 波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 1. 两者作相向运动时,接收到的声波频率高 于声源所发出的频率。 2. 两者运动方向相反时,接收频率低于声源 发出的频率。
❖超声多普勒技术用于检测心血管内的血流方 向、流速等。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 CDFI
旁的臂丛神经下干前、后两股间注入局麻药。
❖超声引导下进针到浅表的神经束之间,注入局麻 药5-8ml,神经束(上干的前、后两股)可因药液 的注入而分散开
❖超声引导下进针到浅表的神经束之间,注入 局麻药5-8ml,神经束(上干的前、后两股)可 因药液的注入而分散开。
❖稍倾斜穿刺针,即可进针到下干的前、后两股 之间,注入局麻药5-8ml,使臂丛神经被局麻药 完全浸润。
超声技术的基础知识
• 两个重要的概念
– 穿透性
与波长相关
– 分辨力
与频率相关
– 分辨力(频率)提高时,穿透性(波长)便降 低。
医学诊断超声常用频率
❖(不同电振荡频率形成不同频率超声波)
❖7~10 MHz 用于浅表器官成像,如甲状腺、神经、颈部及四肢血 管,穿透 4~8 cm。
❖2.5~5 MHz 用于心脏、腹部成像。特点穿透力强,穿透深度 15~ 20 cm。

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

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

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镇痛管理的专家共识/指南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区域麻醉学组近年来,超声在区域阻滞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现有的文献主要集中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锁骨上、锁骨下、腋路臂丛神经、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对超声引导下腰丛、腹腔神经丛及星状神经节阻滞也有报道。

已经证实,使用超声引导可明显降低成人、儿童及临产孕妇神经轴阻滞的难度。

传统的外周神经阻滞技术没有可视化引导,主要依赖体表解剖标志来定位神经,有可能针尖或注药位置不理想而导致阻滞失败;在解剖定位困难的病人,反复穿刺和操作时间的延长导致病人不必要的疼痛,并使操作者产生挫败感。

在区域阻滞中使用超声引导,可清晰看到神经结构及神经周围的血管、肌肉、骨骼及内脏结构;进针过程中可提供穿刺针行进的实时影像,以便在进针同时随时调整进针方向和进针深度,以更好地接近目标结构;注药时可以看到药液扩散,甄别无意识的血管内注射和无意识的神经内注射;此外,有证据表明,与神经刺激器相比,使用超声引导可缩短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提高阻滞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减少神经损伤。

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技术的基础是超声图像的获取和组织结构的辨识。

在日常区域阻滞工作中熟练使用超声,需要熟练掌握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超声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扫描部位的解剖结构,并能选择适宜的扫描技术获得更好的超声影像,且熟练掌握进针技术,使穿刺针能顺利到达目标结构。

一、推荐操作者需掌握的超声知识1.超声仪的基本结构2.各类超声探头成像特点3.超声仪各功能键的使用4.了解医学领域超声波的常用频率及不同超声频率与穿透性和成像质量的关系5.超声波与组织接触后发生的声学反应及生物学效应6.理解高回声、低回声及无回声的含义及人体不同组织、结构表现在超声图上的回声特点7.熟悉脂肪、肌肉、骨骼、血管、神经、肌腱等常见组织的超声影像学特点8.了解超声实时成像、血流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成像的基本原理9.常见伪像的识别10.能够对静态影像及动态视频进行存储及记录,并能将其归档二、推荐操作者需掌握的操作技能(一)超声仪器常用的参数设置1.图像深度的调节选择适宜的深度可更好地显示目标结构。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

• 2 臂丛神经阻滞
2.1 斜角肌间隙
尽可能使用较高频率的( 5~12MHz)探头。 在前或中斜角肌间隙寻找到神经, 沿超声声 束轴线方向进针, 在肌间隙注射局麻药, 使其 包裹神经周围。
Transverse view of the brachial plexus at the lateral border of the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at the level of the posterior interscalene space between the anterior and the median scalene muscles, using an Aplio system with an 8–14-MHz linear probe. The arrows indicate the roots of the brachial
• 一是体表标记技术, • 一是实时引导技术。
• 超声实时引导技术是进行神经阻滞的最佳方式。 • 操作者手持探头, 寻找到靶神经, 然后便可进针并使其进入
超声声束的轴线。
• 当针邻近神经时, 便可注入局麻药。 • 操作者可清晰地观察到局麻药注射过程, 从而判断局麻药
是否完全弥散至神经周围。
• 若局麻药流人其它部位, 可重新轻微调整阻滞针的位置, 使 局麻药包裹神经, 从而达到最佳的阻滞效果。
• 2 当分辨率提高时, 穿透性降低, 要获得良好的超 声图像, 还需神经的解剖位置比较表浅。
• 波长和频率的关系:成反比。频率为超声最常用 参数。
• 声阻抗:决定回声的强弱。
频率越高,超声穿透力越差而分辨率越高!
超声成像主要与三方面因素有关: ①组织器官的解剖形态与内部结构; ②组织器官的回声特性; ③周围脏器的毗邻关系。

超声与神经阻滞

超声与神经阻滞

‘270‘!堕压塑重医堂苤查婴!生!旦箜2鲞箜垒塑』堕!塑塑里型垫g!垫丛盟:△坚醒堕至堂:∑丛:2:盟Q:璺超声与神经阻滞傅洪(综述)魏安宁(审校)摘要高频超声可清晰地显示外周神外,用超声引导行外周神经阻滞能更好地减少操作的盲目性并提高成功率。

本文就国内外对外周神经的超声影像学研究、超声引导外周神经阻滞技术的临床应用和评价作一综述。

关键词超声外周神经超声影像神经阻滞UltrasoundandperipheralnervesblockFuHong,WeiArmingDept.Anesthesiology,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MedicalScience,Chongqing400010ChinaABSTRACTPeripheralbedisplayedclearlybyhigh—frequencyultrasound.Ultrasound—guidedPeripheralblockreduceblindnessandraiseachievementratioofoperation.Thisarticleistoreviewtherecentstudyofultrasonicimageofperipheralandclinicalapplicationandevaluationofultrasound—guidedperipheralblocktechnique.KEYWORDSUhrasoundPeripheralSonogramNervesBlock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已应用上百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传统的神经阻滞方法虽具有技术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毕竟是一种盲探式操作,只能利用人体的解剖标志进行穿刺定位,并常以穿刺针触及神经时引发的异感为成功标志,故成功率较低,且损伤神经、血管并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

对解剖标志不清或变异的病人,神经阻滞就更加困难,Thiemey等报道其失败率可高达20%。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的临床应用陈伟国【摘要】Traditional nerve block is closely related to clinical experience,with low success rate and poor safety.In recent years,with nerve block guided by ultrasound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and rapid development,make fundamental change in the way of clinical nerve block,the technology to avoid the damage on the surrounding important organization structure,improves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reduced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block.This paper review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erve block under ultrasound-guided.%传统的神经阻滞与操作者的临床经验密切相关,成功率低、安全性较差.近年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的应用使临床神经阻滞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避免了对周围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了阻滞效率.本文就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0)004【总页数】4页(P260-263)【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应用【作者】陈伟国【作者单位】321083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洋埠医院超声介入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4;R445.1传统的神经阻滞常借助人体的体表标志、动脉搏动、针刺异物感或采用神经刺激器探查定位技术来寻找神经,阻滞成功率低、安全性差[1]。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下肢篇PPT课件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下肢篇PPT课件
股神经10隐神经超声图像隐神经超声图像11超声引导下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股外侧皮神经阻滞12超声引导下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股外侧皮神经阻滞13超声引导下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股外侧皮神经阻滞fi髂筋膜髂筋膜fl阔筋膜阔筋膜sar14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15经臀入路坐骨神经坐骨神经16臀下区入路臀下区入路坐骨神经坐骨神经17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腘窝坐骨神腘窝坐骨神18pa腓总神经腘窝坐骨神经分叉处腘窝坐骨神经分叉处19前路坐骨神经超声图像前路坐骨神经超声图像20短收肌耻骨肌
侧和外生殖器。
通常腰丛位于腰大肌后1/3处,腰椎横突的前方
3
腰丛超声解剖
• 腰丛在MRI和超声上均很难成像 • 超声常用来标记定位解剖标志(横突、关节突、棘突等) • 也可用于引导穿刺,但因位置较深,故追踪针有很大难度 • 优势:最大程度避免损伤重要器官 • 有时仍需联合使用神经刺激器
4
腰丛20
闭孔神经
长收肌 短收肌

大收肌

or


长收肌
耻骨肌
22
超声引导下 下肢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
• 腰丛 • 股神经 • 隐神经 • 股外侧皮神经 • 坐骨神经(骶丛、臀区、臀下、转子下、腘窝、前路) • 闭孔神经
2
腰丛
• 腰丛由L1-L4前支和T12、L5前支的一部分组成 • 50%的人群腰丛包含T12前支的一部分和/或L5前支的一部分 • 上部三支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及生殖股神经; • 下部三支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及闭孔神经;支配大腿前外内
13
超声引导下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FI = 髂筋膜 FL = 阔筋膜 SAR = 缝匠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定位
• 识别横突浅部(后方)的椎旁肌肉 (PSM, 如 竖脊肌和腰方肌)。 • 同时识别深及横突的腰大肌。 • 向内侧移动探头以鉴别关节面。 • 然后向侧方移动探头以估计横突的长度。 在往外侧方向扫描横突时,骨性阴影会消 失
神经定位
连续的高回声线为关节面(F),下方为低 回声骨性阴影。 PSM = 椎旁肌
进针方法
在椎旁间隙进行阻滞前纵向扫描,以便判断皮肤到横突(TP)的距离 (间距 A ~4.5 cm),及腰大肌的宽度(间距B ~ 3 cm) 。 PSM = 脊旁肌
进针方法
阻滞前,在2个横突之间进行横向扫描显示棘突(SP)的骨性阴影, 椎板 (L) ,腰大肌和腹膜。
进针方法
取12-15 cm 22 G绝缘阻滞针,与探头同一平面内
可见横突(TP)的骨性阴影和横突之间的 腰大肌(PsMM) ESM = 竖脊肌
神经定位
纵向扫描后,在待阻滞水平的横突之间,将探头转至横轴位。 此视图下,横突的骨性阴影并不可见。 L/F = 椎板/关节面 PsMM = 腰大肌 SP = 棘突 VB = 锥体
进针方法
在欲行腰大肌间沟阻滞的腰椎水平(L2-4),放置一 2-5 MHz的凸阵探头。其横轴位视图可显示腰大 肌,而横突不可见。 先进行解剖学观察,以评估进针点到腰大肌后1/3 的深度 识别腰大肌深部的腹膜下的肠管。注意皮肤到腹 膜的距离。这有助于确定避免误入腹膜的最大安 全进针深度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
腰丛神经阻滞
腰丛是由L1,L2,L3神经的前股和大部分的 L4神经组成。而L1神经根常接受T12 的一 条分支。通常腰丛位于腰大肌后三分之一 处,腰椎横突的前方。
腰丛发出若干条分支,包 括: 1、髂腹下神经(IHN,L1) 2、髂腹股沟神经(IIN, L1) 3、生殖股神经(GFN, L1-2) 4、股神经(FN,L2-4) 5、股外侧皮神经(LFCN, L3-4) 6、闭孔神经(ON,L2-4)
通常在超声下可见的 结构包括: 1. 棘突 2. 椎板 &关节面 3. 横突 4. 髂骨 5. 多裂肌&竖脊肌 6. 腰大肌 通常在超声下不可见 的结构包括: 7. 腰丛 (成人) 8. 髂腰韧带
腰椎解剖
超声扫描
• 患者取侧卧位,阻滞侧 在上。 • 在L2-3水平,向头侧及 髂嵴方向对椎旁区域进行 扫描。 • 皮肤和探头准备好后, 将频率范围适当(2-5 MHz)的凸阵探头沿长轴 方向放置在脊柱(中线) 旁,以获取横突的纵向影 像。 • 优化机器的成像能力; 选择合适的景深(通常 > 8 cm),焦距范围和增益。
超声扫描
ESM = 竖脊肌
PsMM = 腰大肌
TP = 横突
超声扫描
将探头转至横轴位以获取腰大肌的横向影像 将2-5 MHz凸阵探头放置在右侧脊柱旁区域,以获取腰大肌间隔的横向影像
超声扫描
L2-3间隙椎旁横向扫描
ESM = 竖脊肌 PsMM = 腰大肌 QLM = 腰方肌 VB = 椎体
神经定位
• 成人的腰丛神经深在腰大肌内,虽然通常在超声下并不可见,
但是其位置多位处肌肉的后1/3处。 • 超声引导下的腰丛神经阻滞的目的在于,在影像下识别横 突和腰大肌以及两者至皮肤表面的距离,这样可以让操作者 在进针前判断腰丛神经的深度。
• 从中央(棘突)向侧方(横突)进行系统的解剖学观察。
• 在椎旁位置进行椎旁纵向扫描,以确定数个(2-3)腰椎横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注意横突的深度。
垂直皮肤进针。
由于进针深度的关系,在实时超声下可观察到阻
滞针和组织的运动情况
目标为将针尖置入腰大肌后1/3处。通常需要神经
刺激仪引发股四头肌收缩来鉴别腰丛
平面内操作方法
进针方法
阻滞针(箭头)由外向内置入至腰大肌。可由神经刺激引发运动反应(股四头肌收缩)。
进针方法
在腰大肌间隔内观察局麻药的扩散(箭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