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意识的觉醒-2019年文档
女性意识的觉醒

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意识的觉醒摘要: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以成功的塑造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而着称。
在《无名的裘德》中,哈代描述了苏——一位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心路历程,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女性要求自由平等的呼声。
苏的意义在于,她不是一个完全获得个性解放的女性,而是一个有着较强女性意识并为其奋斗过的女性。
关键词:女性意识;苏;《无名的裘德》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后半叶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卓越的、思想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他跨越并连接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个文学时代。
哈代的文学盛名是以他的小说为标志的。
他一生创作十五部长篇小说,被誉为“天鹅绝唱”的《无名的裘德》,是所受非议最多、也是评论家研究最多、意义最为深刻的一部作品。
小说围绕两条主线展开:裘德对事业的追求以及他和苏对理想的两性关系的追求。
勿庸置疑,作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代表,《无名的裘德》中女主角苏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苏的性格,尤其是她的游移不定的女性意识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是一个社会动荡、新旧价值观交锋和磨合的时期。
随着社会的变革,妇女开始获得某些权力,开始走出家庭,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男权对女性的规范开始瓦解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作为刚刚迈向新生的女性还是十分脆弱的,她们不能而且永远不能摆脱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的束缚。
哈代捕捉了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社会内部的紧张、不安与骚动,并将它们融入了小说女主人公苏的内心世界,生动地刻画出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在这一时代的思想和情感的律动,特别是她们逐步觉醒的、而又十分迷茫的女性意识。
而关于苏的特殊个性,评论家的认识大相径庭:有人认为苏是现代女性的代表,是女权运动的先驱——通过抑制生理的渴望来反抗男权、夫权,争取精神上的独立:而另一些人则把苏的一些表现归结为病态。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失偏颇。
毕竟作为一个和社会接触不多的苏自己还不能了解所谓的女权运动,又怎么谈得上先驱。
而把作者写这部小说的目的看成是评判一个人或解析一个医学心理学的案例就更加滑稽可笑了。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是指现代女性通过自我反思、理性思考和社会实践,逐渐认识到自身权利被剥夺、遭受歧视和压迫的现实,进而开始对此展开反抗和争取平等权利的过程。
这种意识觉醒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地区出现过,但随着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更多权利和地位,这种意识也愈加普遍。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源于对性别不平等的深刻认识。
在以往的社会中,女性受制于男性主导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明显低于男性。
女性经常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其工作和生活经历被忽视或低估,甚至被视为女性应有的“自然属性”。
而且女性的身体、性行为和容貌也受到严格的规范和限制,这构成了一种非常消极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这种不平等的局面引起了女性强烈的不满和反抗。
在历史上,女性主义运动时常伴随着社会变革和民主化进程的发展而出现。
在中国,女性开始对自己的权利和地位产生强烈的意识,是在近代中国的改革运动中。
当时中国面临着国家和社会的巨变,传统的家庭、婚姻和女性地位等方面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
一些进步女性开始脱离封建思想的束缚,主张男女平等,要求拥有与男性同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
她们通过发表文章、组织活动和参加政治运动等方式来传递女性主义思想。
在当今社会,女性主义意识觉醒更为普遍,这主要得益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其中包括技术、传媒和教育等方面的提升。
新媒体的发展为女性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女性可以主动发声,以此增加社会曝光度,议题影响力也会随之提升。
同时,教育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受益于上学的机会,更深地认识到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
1.妇女意识的覺醒:女性认识到自己身份的不平等地位,开始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议题进行思考和关注。
这种认识的产生通常源于对女性角色刻板印象和消费主义的质疑,以及對性暴力、歧视和压迫的抗议。
2.政治參與:女性开始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争取平等权利和提高女性的地位。
在现今的民主和人权环境下,女性的政治意识似乎更为激发,积极投票和参加各种政治运动,为政治环境注入新鲜血液。
女性意识觉醒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重要而深刻的话题——女性意识觉醒。
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女性意识的觉醒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更关乎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首先,我想谈谈女性意识觉醒的内涵。
女性意识觉醒,是指女性在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对自身地位、权益和价值进行深刻反思和自我认知的过程。
它是女性摆脱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的重要途径。
自古以来,女性在封建社会和男权社会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她们在家庭、职场和社会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女性意识觉醒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推动着性别平等和女性解放。
以下是我对女性意识觉醒的几点思考:一、提高自我认知,树立自信。
女性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自尊、自爱、自信,不被外界的偏见和歧视所影响。
二、强化法律意识,维护自身权益。
女性要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我们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到性别平等和反歧视的斗争中。
三、关注心理健康,塑造健全人格。
女性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调整心态,面对挫折和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
四、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女性美德。
女性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独特作用。
我们要关爱家庭,教育子女,关心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五、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发挥女性优势。
女性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投身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
在各个领域,我们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总之,女性意识觉醒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要求我们不断追求自我完善,为实现性别平等和女性解放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最后,祝愿每一位女性都能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谢谢大家!。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地位和角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成为当代社会中一个热议的话题。
在过去,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发言权和自主权,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觉醒,开始关注和追求自己的权利和地位。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不仅改变了女性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女性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女性主义是一种关注女性权利和地位的思想运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的西方国家。
当时,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极为低下,她们缺乏教育权、财产权和选举权,几乎所有的社会资源都控制在男性手中。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些先驱者开始呼吁平等权利和地位,提出了女性主义的思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主义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运动。
女性主义者们奋力倡导,争取平等权利和地位,逐渐改变了社会对女性的看法,也激发了越来越多女性的自觉和觉醒。
二、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女性开始自我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和权利。
在传统观念下,女性被束缚在家庭和家务中,她们缺乏独立思考和行动的空间,生活被动和受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注意到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开始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她们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反思自己的生活,寻找和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她们开始为自己的权益发声,争取平等地位和权利。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是女性从被动走向主动的转变,不再任人摆布,而是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四、女性主义意识的发展和不足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虽然在当代社会中,女性已经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女性主义意识的发展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不仅是女性自己的觉醒,也需要男性和整个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在传统观念下,男性和女性往往存在一些隔阂和误解,需要更多的沟通和协调。
女性主义意识的发展也需要女性自身的努力和觉醒。
谈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作文

谈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作文哎呀,我最近听说了一个很厉害的事情呢,就是中国女性意识觉醒啦!嘿嘿。
以前呀,我好像觉得女生就是要做一些很文静的事情,但是现在我发现不是这样的啦!哈哈。
我看到好多阿姨姐姐们都好厉害呀,她们可以做很多男生能做的事情,而且做得还特别棒呢!嘿呀,她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管别人怎
么说。
有些姐姐还去当科学家呢,研究那些很复杂很厉害的东西,哎呀,真的太了不起啦!还有的姐姐在运动场上跑得超级快,赢得了好多比赛,
哈哈。
现在的女性不再只是待在家里啦,她们走向了各个地方,展现着自己的力量。
嘿呀,我觉得这真的太酷啦!
我想呀,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像那些厉害的姐姐们一样,勇敢地去做我想做的事情,嘿嘿,不管别人怎么看。
哎呀,中国女性意识觉醒真是
一件很棒的事情呀!哈哈。
女性意识的觉醒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探讨一个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话题——女性意识的觉醒。
这是一个时代的话题,也是一个关乎我们自身发展的话题。
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女性意识的觉醒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女性意识觉醒的历史。
自古以来,女性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一直处于较低的位置。
从“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到“贤妻良母”的传统角色,女性始终被束缚在家庭的牢笼之中。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意识的觉醒逐渐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一、女性意识的觉醒:时代背景1. 社会变革20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这样的背景下,女性意识觉醒的土壤逐渐肥沃。
2. 教育普及教育是提高女性意识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女性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视野逐渐开阔,开始关注自身权益,追求自我价值。
3. 媒体传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媒体传播速度加快,女性意识觉醒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各种女性话题的讨论,如性别平等、女性权益等,激发了广大女性的共鸣。
二、女性意识的觉醒:内涵与意义1. 内涵女性意识觉醒,是指女性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逐渐摆脱传统束缚,追求自我解放,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性别平等观念的树立:认为男女在人格、能力、权益等方面应享有平等地位。
(2)自我价值的追求:关注自身成长,追求事业成功,实现人生价值。
(3)权益意识的提高:关注自身权益,敢于维护自身权益。
2. 意义(1)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女性意识觉醒有助于消除性别歧视,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2)提高女性综合素质:关注自身成长,提高女性综合素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3)丰富家庭生活:女性意识觉醒有助于家庭和谐,提升家庭生活质量。
三、女性意识的觉醒:实践与行动1. 提高自身素质女性要关注自身成长,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金色的耶路撒冷》中的女性意识自我觉醒透视-2019年文档

《⾦⾊的耶路撒冷》中的⼥性意识⾃我觉醒透视-2019年⽂档《⾦⾊的耶路撒冷》中的⼥性意识⾃我觉醒透视1967年出版的《⾦⾊的耶路撒冷》是玛格丽特?德尔拉布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此时正是第⼆次⼥性运动⾼潮阶段。
过了半个世纪以后,⼈们想要对60年代⼥性的情感世界有所了解就必须要阅读这部⼩说,尽管它没有全⾯覆盖整个时期的现实情况,但是它也包含了⼤部分的现实情况和真实内容。
这部⼩说展现出伍尔夫式的特征:尽可能地不⽤常规叙述的⽅法,注重对细节的描述,对细微事物进⾏深刻的感知。
作者⽐较习惯使⽤戏剧性的情节来书写⼩说,经过⼤量的调查分析,我国对于《⾦⾊的耶路撒冷》研究的⽂献⽐较少,因此,以⼩说的题⽬当做切⼊点,将⼩说中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盾进⾏逐⼀了解,进⽽分析主⼈公克拉拉这个⽭盾集合体在追求理想时所表现出来的⼥性特点。
⼀《⾦⾊的耶路撒冷》的寓意――理想与现实相背离耶路撒冷是⽐较著名的宗教朝圣地,在犹太的智慧法典《搭术德》中明确指出:赐予世界⼗分的美丽,九分都落在耶路撒冷,剩余的⼀分给了世界其他地⽅。
这在圣歌《⾦⾊的耶路撒冷》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说的名字和圣歌的名字相同,圣歌的⾳乐和歌词巧妙的融合在⼀起,将主⼈公的欲望和情感激发出来,这正是她所向往的⼈间天堂,这样的地⽅充满了激情,房舍漂亮,⼈们素质⾼,相互之间的交往真诚⽽⼜舒服,另⼀⾯还将她叛逆的反叛思想表现出来。
《⾦⾊的窗⼦》是⼩说主⼈公克拉拉最喜欢的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个⼩男孩从⼭坡上看到了⼀座全部是由⾦⼦铸造的房⼦,⼩男孩特别羡慕和向往,但是最后⼩男孩发现这座房⼦正是⾃⼰的家,⽽房⼦上⾦光闪闪的不是⾦⼦⽽是太阳照射的光带给⼈们的错觉。
克拉拉对于这个故事的解读更为深刻⼀些,她认为这个故事主要是告诉世⼈⼀定要珍惜⾃⼰拥有的东西,要学会发现⾝边美好的事物,不要四处寻找,其实美好的事物就在⾃⼰的⾝边,这个故事折射的道理到这也就结束了,但是克拉拉还有她⾃⼰的见解,“故事还展现了窗⼦渐渐失去光彩的可悲和屋⼦主⼈看不到耀眼光芒的真实情感”。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一、女性主义意识觉醒的历史背景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并非一朝一夕之间的事情,它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女性一直被认为是弱势群体,受到男性的压迫和控制。
在家庭中,女性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和照顾子女的责任,而在社会中,女性则往往被限制在家庭和私人领域内,无法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去。
这种社会现象一直成为女性觉醒的动力,让她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渴望改变这种现状。
在20世纪后半叶,女性主义更是展现出了强大的影响力。
在西方国家,女性开始追求职业和教育上的平等,通过参政、争取工资公平和反对家庭暴力等途径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的出现也使女性对性别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性别歧视的根本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已经不再是一种特定时期或地区的现象,而是变成了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
在当代社会,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平等和和谐。
通过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女性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地位,进而争取自己的平等权益。
在家庭和职场中,女性可以得到更加公平的对待和认可,也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也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性别观念和角色定位,促进男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平等参与和合作。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可以促进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在传统社会中,女性常常受到性别歧视和限制,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华。
随着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女性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和职业,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这不仅会丰富社会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还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也有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女性的参与和贡献,社会将会获得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也会更加关注和重视女性和儿童的权益。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还可以促使社会更加关注和重视性别平等和性别公平的问题,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迈向更加公正和和谐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意识的觉醒i=r女性”一词,是相对于“男性”而产生的,但在浩瀚的人类艺术海洋中,却很难发现清晰的女性足印,因为现有的艺术史只是“男性的艺术史”。
女性在艺术史中的集体失语已成为中西艺术史的一个共同“文化特征”。
20 世纪“女权主义”的兴起,使女性重新开始认识自我,开始寻回那曾经在艺术史中迷失的自我。
随着改革开放与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活跃于九十年代画坛上的中国现代女性艺术家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命意识,重新阐释了女性”这个主题。
她们用女性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女性的心去感应世界,用女性的方式去表现世界,将女性细腻的感觉,感性的情绪转换成富有生命的语言符号。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激烈反传统主义的兴起和泛滥,她们的创作往来于东西艺术之间, 往来于现实与记忆之间,往来于可视的形式表现与不可视而可感的精神意蕴之间,并试图在这复杂的经纬线上找到属于个人感受但却具有永恒意义的一种理想之美。
使“女性艺术”这一概念的提出成为可能,也使“女性艺术”这一话题具有了全新的内容和后现代”色彩。
、女性艺术内涵的界定女性艺术其实是一种很模糊的概念,说法也很多。
有的是从性别角度,认为出自女艺术家之手的艺术作品均为女性艺术;有的是从题材角度,认为不管艺术家性别,只要是表现女性题材,都可看成是女性艺术。
如果给女性艺术作个确切的学术定义,可以这样认为:“凡出女艺术家之手,以女性的视觉描绘女性生活及展现女性精神情感,并采用女性独特的表现形式的艺术,女性艺术。
”称为二、中国现代女性艺术的现状在中国,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文化传统,禁锢了中国女性的生存。
二十世纪初,女性借“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风开始了寻求自我独立人格的新追求。
但那个时代的女性作品大多虽然具有一定的女性自我意识,总体来说还是含蓄隐晦的。
到新中国成立,虽然女性在新社会中的地位变化可以说是“翻身做主人”,但是特定的历史语境使她们似乎忘记了女性作为“女性”的人类生存身份,以此为代价来实现对“平等”的追求。
因此,在艺术文化领域,女性自身文化符号特色依然存在创作自觉的问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禁锢被打破,随着西方女性主义势力的强大,我国的女性艺术力量也在其影响下逐渐壮大。
女性艺术家逐步开始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进行艺术创作,表现女性独特的生存境和情感抒发。
受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影响,中国女性艺术家作品中呈现出女性自我追问和试图自我确认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心理。
这些矛盾来自传统、家庭、性别等多方面,但最主要的还是中国当代改革开放的大语境。
1990年中国第一个女性绘画专题展——“女画家的世界”,标志着“新生代”的女性画家登上画坛。
这个时期,不管是女艺术家的数量还是作品的质量,都使中国女性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
九十年代中国女性艺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逐渐自觉地从男性话语中分离出来,并把关注的重点转变到对自我价值的探寻上,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感性思维表现出女性艺术的独立价值。
由于更多地吸收了西方女性艺术的观念和样式,这个时代的女性画家逐渐摆脱了传统的艺术习惯和审美标准。
各种艺术形式都被女性艺术家广泛的使用,女性艺术在多个领域都成为独特的风景。
这些女艺术家有在绘画领域里的申玲、喻红、夏俊娜、刘虹、王彦萍、蔡锦、等;有使用装置或雕塑手段的姜杰、陈妍音、张温帙、向京等,她们展示着属于女性的视野和艺术的品格,她们抛开了逻辑性、合理性的传统观念,对艺术进行更主观、更个性的表现,对传统艺术“秩序美”进行了大胆的、彻底的反叛。
例如申玲的《小牛仔衣》(1992 年)、《俊娜像》(1992 年)、《肖像》(1994 年),徐震的《来自身体内部》。
袁耀敏则借用民间艺术图像符号,以波普形态来表现或讽喻男女、婚姻、家庭。
女性艺术家剥离了男性话语模式,展开了寻求自我表达的多种可能性,并不断地在传统与现代、再现与表现、创作与生活关系的探讨和实践中走向成熟。
我们只有对具有生动丰富特点的作品做广泛深入的研究,才能理解她们的艺术作品的深刻内涵和美学价值。
三、中国现代女性艺术的特征(一)情感是她们永远的表现主题情感有很多种,但女性艺术家在同一母题中表达的感受却又各不相同。
例如,母爱是人类最本质的一种情感,关注生命、关注人便成为母亲这个角色的共有品质。
初为人母的王彦萍,以《沙发》为题开始了她的母子系列。
她将母体夸张到硕大,怀抱如沙发一样舒适,一任婴儿玩耍。
强化了女性的母性特征和作为生命的守护者的强大精神力度,而以黄色为主的色调更加强了母爱的温馨情调。
而喻红的《圣嚣》则将视点转到“母”对“子”的观照,她以欣赏的态度表达了一个弱小生命所给予她的嫩强有力的印象。
婴儿不会行动,不会说话,哭喊便是最具有生命感的方式, 这是他们表达需求和不满的唯一方式。
她连续画了四个正使尽全身解数哭喊的婴儿,这个不一般化的表现强化了一种初为人母的新鲜感。
婴儿,这同样是一件“作品”,旁观的不仅是母亲也是艺术家。
迄今为止,在以婴儿为题材的创作中,姜杰的作品要算“登峰造极”了。
她用装置的方式展示的雕塑《易碎的制品》不禁让人触目惊心。
这位年轻的艺术家用蜡翻制了三、四个姿态不同的婴儿,将“它们”悬置或堆积在一张撑开的透明塑膜中,脆弱的生命完全没有自卫和防护能力,只能听任命运的摆布,体现了人类的生存危机。
易碎的蜡烛质材的象征意义也恰切的表达了艺术家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担忧和思考。
可见,女性艺术家的母性意识不只单纯体现在“母与子”的关系之中,它在广义上更表现为一种创造生命与关注生命的意识。
女性,作为生命的缔造者,是处在一种“永久性的发生意义上”的。
二)对性和身体意识的重新解读女性艺术展开女性话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便是一向被视为禁区的“性”。
在男性话语中,女往始终是被凝视的“客体”和对象”。
“男人一面把女人在本文中变成可供欣赏的装饰对象,女人一面在现实中把自己修饰成艺术吸引男人”①,乃至为取悦男人而“‘自杀'为艺术的对象”。
西蒙?波伏娃在与诗人布列东讨论女人作为诗人的对象时曾说:可以说,女人本质上就是男人的诗;但并没有人告诉女人,她在她自己的眼中是否也是诗”②。
在今天,中国现代女性艺术家心中的“被赏”心态已转向“自赏”与“自炫”。
申玲是典型的当代表现主义女画家,在她的艺术中有种绘画的纯粹和人性的真诚。
情爱和女性意识是申玲作品的两个主题。
她的绘画对两性关系暖昧地表达,赤裸的欲望,委婉细腻地表述了一个女人的情感。
在她的作品《男人、女人》系列中,轻松自如的表现性笔触、稚拙造型、随意涂抹的后印象派色彩表现率真意趣,形成鲜明风格。
她用饱蘸着生命激情的画笔,借助形式外壳和语言符号寻找其内在的真实情感,书写了自身的生命体验。
刘虹作品中的女性人体常常用布蒙着脸,从而更加突出了女性人体,似乎女性人体的意义超过她的思想一一脸部表现了对女性处境的某种思考。
崔岫闻的作品一向注重表现人的性心理和感觉,《玫瑰与水薄荷》的表现方式是比较激进的,在她的一系列作品中,往往是女性着衣、男性裸露,男性成为了被观看的对象,完全颠覆了“男性观看、女性被看”的传统。
蔡锦的《美人蕉》系列,将一种生物的死亡周期和生理器官的肌理和花联系起来,将传统花的性器官象征与女性的生命现象用一种前所未有的严峻态度相联系,显示了对传统花的观念象征的文化批判。
这些作品可以看作艺术家对自我坦率而彻底的独自。
它渗透着女性的自我迷恋,是生理和心理的综合体,与社会文化、历史以及女性生活的环境有关,这比男性对女性身体的简单和物化的认知显得更深入和具体,也更真切和新颖。
三)对当代语境下现实和文化的理性反思除了对自身的生活感悟和独立意识的表达,女性艺术对现实和文化有了更多的关注,视角更加宽广,关注的问题也更加深入。
如王彦萍的屏风系列包含着对现实和文化的理性思索。
她赋予传统的屏风以理性的意义:生活的多角度和多层次的视角;真实与虚妄;写实与抽象装饰与寓意。
在用来遮挡人们视线、构成空间的隐秘性的屏风上面,画着近乎几何化的室内人物,静物和花卉,它们随着屏风的辗转变化而变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效果,变得实在又虚无,完整又片段。
它们是女画家对生活的理性思索,包含着太多的人生回味。
关注90 年代绘画的人,都不会忘记夏俊娜的画,她的的画感觉象是一道色彩的盛宴,感染力极强,很深刻地表达了现代社会中女性的生活状态,既有优越感,又不乏茫然空虚和挣扎。
画面通常呈现出一种优雅和绚烂的感觉,始终笼罩在朦胧梦幻的神秘气氛下。
其作品《早春》就是很好的体现,画面透露出东西方文化和时空的冲突与交融, 经过画家精心的中和,一切都变得很具独特性,让人过目不忘。
总之,今天的女性艺术已非过去传统的清丽婉约的单一风格,在她们的作品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与传统的审意识的联系,也可以看到无论在造型力度上还是视觉强度上都具有强烈扩张感的个人风格。
以上对女艺术家作品的解读展示了最自然流露的女性世界,有着或辛辣、或苦涩、或甜蜜的滋味。
这些女画家“从个人经验到个人天地的表达到对人类社会问题的关注, 反映了女性艺术无论从美学品格到文化指向均已进入当代状态。
它既是在女性自我探寻的语境中生成,又以自己的特有视角, 进入当代的公共话语之中。
③”她们自由地以艺术表达自我对世界的认识,用艺术与现实的对话,与社会的对话,共建一个新世纪的女性对艺术、生活观点的权利场,具有文化与社会双重意义的显示。
从女性艺术和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的不平凡的这几十年来看,许多女性艺术家为了让更多的女性从意识上觉醒,重新认识自我而举起手中这个“女性主义”的武器,向父权制社会男性中心的陈腐体制宣战。
但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尽管评论家们强调, 今天的女性艺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女性艺术还没有摆脱被边缘化的局面。
虽然女性艺术与妇女运动同样完成了“女权一一女性一一女人”三个阶段的历程,就整个历史而女性的历史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它还处在萌芽阶段,还有无限广阔的空间等着它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