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案、教学设计
5.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鼓励学生提前了解和学习新知识,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作业布置时,我会强调以下几点:
1.作业完成的过程是自我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希望学生认真对待,按时完成。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积极思考问题,遇到困难时可以与同学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给予指导和帮助,但不要过度干预,让学生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
1.学生在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当难度的教学任务,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能存在依赖心理,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习惯。
3.学生对于数据分段整理的意义和作用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分段整理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4.引导学生运用分段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据整理和分析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发现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探讨分段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段整理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详细讲解以下内容:
1.等距分段法:介绍等距分段的概念,即把数据按照一定的间隔进行划分。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等距分段法整理数据。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数据的分段整理-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数据的分段整理-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数据的分段整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能够将一组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段整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从数据中发现规律和趋势。

3.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分段整理的概念和方法。

2. 数据分段整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数据分段整理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问题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分段标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数据分段整理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了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详细讲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和步骤,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数据分段整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据分段整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2. 思考如何将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运用到其他数学问题中。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和步骤有了清晰的认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分段标准的选取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在以上提供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问题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分段标准”。

这个难点涉及到学生对数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以下将详细补充和说明这个重点细节。

首先,选择合适的分段标准是数据分段整理中的关键步骤。

分段标准的选取应该基于数据的特性和问题的需求。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分段标准:1. 数据观察:首先,让学生观察数据,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包括数据的范围、极值、波动情况等。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数据的分段整理,学会将数据进行分段整理。

2.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分段整理,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2.教学难点: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问学生在生活中大家遇到过哪些数据?统计学生的回答,引出下一步的教学内容。

2. 学习内容(1)什么是分段整理教师先通过图表、生活实例为学生讲解什么是分段整理,为下一步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做好铺垫。

(2)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以小明一周课外阅读量表为例,教师演示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同时让学生跟着演示,确保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小明一周的课外阅读量表:课外阅读量(分钟)分段人数0-20 520-40 840-60 1260-80 380-100 2(3)练习及小结教师出示与小明一周课外阅读量表类似的数据表,并由学生试着进行分段整理,确保学生掌握了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最后由教师总结,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能多多观察和收集数据,并且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课堂互动授课过程中,教师利用常见问题及典型案例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

4. 作业布置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点。

四、教学反思该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组的分段整理,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掌握知识的积极性。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注意到学生在进行数据的分段整理上遇到了困难,因此我决定增加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点,提高学生分段整理数据的能力。

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的分段整理方法,能够对给定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从分段整理后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分段整理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1. 数据的分段整理方法。

2. 从分段整理后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

教学难点:1. 合理分段的方法和技巧。

2. 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数据分段整理的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据整理方法,如排序、分类等。

2. 提问: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数据整理方法吗?二、探究(10分钟)1. 引入数据分段整理的概念,解释什么是数据的分段整理。

2. 通过示例,演示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3. 引导学生观察示例,总结数据分段整理的规律和技巧。

三、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进行数据分段整理的练习,巩固所学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分段整理后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

四、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数据分段整理结果,互相交流和学习。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根据分段整理后的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

五、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据分段整理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提醒学生注意数据分段整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六、作业(5分钟)1.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数据分段整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示例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数据的分段整理方法,并能够从分段整理后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分段整理的过程和结果。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实践和应用,让学生将所学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2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4.2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4.2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一直以来都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4.2数据的分段整理》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具体来说,我们将学习如何将一组数据进行分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些数据。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了解数据分段的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分段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数据分段的方法和步骤。

而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数据分段的意义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一些数据收集和整理的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以一次学校运动会为例,让学生了解到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分段整理的重要性。

2. 讲解数据分段的方法和步骤: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讲解如何将一组数据进行分段,并解释分段整理的意义和作用。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数据分段的方法和步骤后,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例子,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数据分段的练习。

4. 例题讲解:在学生掌握了数据分段的方法和步骤后,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5. 小组合作: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一些数据分段的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将数据分段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板书,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并解释分段整理的意义和作用。

答案:略2. 请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场景可以运用数据分段的技巧,并尝试进行实际操作。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也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数据分析的技巧和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2、“练一练”和练习七第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根据实际需要尝试分段整理数据,试用统计表描述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2.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数据意识。

3.使学生体验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增强对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中,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分段,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1.感受数据分段标准的合理性;2.在分段整理的过程中追求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谈话:同学们,瞧,参加集体活动时穿着统一的班服,多亮眼呀!班服是班集体凝聚力的一种象征,也代表着一个班的班级文化,你们想拥有一件属于咱们班自己的班服吗?提问:如果咱们班要购买班服,在购买之前我们需要考虑哪些问题?明确:买对衣服的尺码很重要,一般衣服的尺码和人的身高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购买班服之前我们得先了解同学们的身高信息呢。

二、自主整理,建构方法出示:四(2)班同学身高记录单,这项准备工作在统计中我们把叫作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提问:在这张记录表单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追问:同学们看,咱们班同学个子高矮不一,商家会不会为每个不同的身高各定做一套队服呢?做一个尺码的,大家都穿一样大的,好不好?继续追问:那么怎么样设计衣服的尺码,才能让商家工作起来不麻烦,同学们穿起来又比较合身呢?视频:为了让大部分的人都能穿上合身的衣服,我们国家制定了服装尺码标准(播放视频)明确: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知道,国家的尺码标准分为男子、女子还有儿童的三项独立标准,我们应该选择儿童尺码标准。

提问:现在你知道自己该穿哪种型号的班服了吗?引导:现在参考身高也有了,尺码也有了,接下来做什么工作?明确:还得知道每个型号的人数,这项工作在统计中就叫做整理数据。

统计——分段整理数据(第一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统计——分段整理数据(第一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统计——分段整理数据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统计。

2、使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主动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说明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生的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4、结合统计,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统计。

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产生统计需要:1、引入新课:(1)先请同学们来欣赏几幅照片(周一联合早会、数学节开幕式、合唱比赛、),参加像这些一样的集会或集体活动,有一个什么共同的要求?(穿校服)(2)是呀,校服是每个学校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因此,每年除了一年级的新生,还有像×××、×××这样的转学生也都需要添置校服。

2、出示例题:(1)根据实际情况,校服不可能按照每个人的身高“量身定做”,一般分“小号、中号、大号”三种尺寸制作。

出示“号”:小号中号大号(2每种校服各要添置多少套?预计1:不知道,要知道有多少个转学生。

回应:我从总务处杨老师哪儿得知,今年一共有40个转学生。

预计2:还要知道每个转学生的身高。

回应:是呀,校服是根据每个人的身高来制作的。

这是从杨老师哪儿拿来的转学生身高记录单。

编号 身高(cm )编号 身高(cm )编号 身高(cm )编号 身高(cm )1 139 11 133 21 135 31 1282 144 12 146 22 149 32 1493 135 13 134 23 142 33 134 4 139 14 127 24 129 34 1325 148 15 131 25 125 35 1226 147 16 126 26 135 36 148 7 140 17 142 27 126 37 140 8 124 18 139 28 148 38 128 9 136 19 136 29 132 39 130 10149201333014740148预计3:还要知道多高的人穿小号,多高的人穿中号,多高的人穿大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数据的分段整理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数据的分段整理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数据的分段整理丨苏教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概念、作用及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 1.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其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难点2.1 重点:数据分段整理的概念、作用及方法; 2.2 难点:掌握数据分段整理方法的运用。

3. 教学过程3.1 教学内容:数据的分段整理 3.2 教学步骤: - 步骤一:导入新课 - 教师展示市场上某仪器的销售数据,并引导学生对这组数据进行观察、思考,概括出这一组数据的特征。

然后对学生的观察结论进行点拨,引出课题:数据的分段整理。

- 步骤二:开展学习 - 介绍什么是数据的分段整理; - 讲解为什么需要分段整理数据; - 演示如何进行数据的分段整理。

- 步骤三:联系实际 - 呈现其他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数据的分段整理方法进行解决; - 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列出一个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问题,并进行分段整理数据。

- 步骤四:小结回顾 -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数据分段整理的概念、作用及方法; - 强调数据分段整理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

4. 教学资源准备•1份某仪器销售数据的表格;•1份练习题。

5. 课堂延伸•学生可以自己在生活中寻找需要分段整理数据的问题,进行整理和解决;•学生可以在社会统计或调查领域进一步了解数据分段整理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6. 总结通过本节课,学生理解了数据分段整理的概念、作用及方法。

并在实际应用上进行练习和探究,提高了他们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方案
如皋市安定小学李卫华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第70~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2、在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

会根据实际情况,用画“正”字法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初步学习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4、结合统计,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欣赏《闪闪的红星》
师:请看屏幕。

知道这是哪里的合唱队吗?了不起吧,都上了中央电视台了。

师:今年学校合唱队又在排练新节目了,学校准备重新订购一批演出服装。

如果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你认为订购服装要考虑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到数学上有关统计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统计。

(板书:统计)
师:如果订购一样大小的服装合适吗?
师:根据什么来选择服装的大小呢?
师:那我们就要收集有关合唱队员身高的数据。

(出示:1.收集数据)
师:(出示数据表)
师:经过\测量和记录。

收集到了这些数据。

从这张记录单上你们知道了什么?
师:所有服装做成同样大小不太合适,可是厂家也不可能为每一位同学单独设计一种型号的服装,因为这样太费事了,怎么办呢?
师:如果分成这样三类。

身高120——129cm 小号
身高130——139cm 中号
身高140——149cm 大号
师:接下来应该统计什么?
师:对,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

(课件出示:分段整理)师:按照这个分段标准,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段整理?怎样才能做到整理数据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小组内商量商量)
生汇报各自的方法。

师:组长分工,将本小组成员分成两个小小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整理,比一比谁整理得又快又准。

拿出小组合作活动单开始吧。

活动一:探究整理数据的方法
安定小学合
唱队员身高
记录单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上面的数据,并在下面的表格中进行记录。

2. 将整理好的数据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安定小学合唱队员身高统计表
年月
3. 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1)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
(2)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汇报整理数据过程
点评提升:你们是怎么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
整理好数据后就可以制作统计表了。

师:谁来汇报,根据学生汇报制作统计表。

师:根据统计表你能简单判断一下统计结果是否正确?
师:从这张统计表,你能清楚地知道各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

像这样,
就是分析数据。

(分析数据)
总结
师:回顾刚才我们在解决订购服装的问题时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稍慢)我们首先要收集身高数据;接着分段整理数据,第三步制作成统计表,最后对统计表进行分析获得了所需要的数据,确定了每种型号的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这整个过程就是统计,今天我们学习的重点是分段整理这一环。

过渡:刚才我们用统计知识解决了订购服装的实际问题,统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运用是很普遍的。

出示空气质量统计情况
师:这里要我们统计什么呢?
师:空气质量、污染指数指什么呢?
师: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吧!
师:在分段统计数据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段。

根据我们如皋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将污染指数分为几级来统计?为什么?
师:我们如皋2012年4月份的空气质量的空气质量怎样呢?让我们用数据来说明。

活动二: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
下面是2012年9月如皋市的空气质量日报情况摘要。

1.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

2.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2012年9月如皋市的空气质量日报情况统计表
年月
3.看了上面的两张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在各自的活动单上独立完成。

小组交流整理方法和结果
课件出示:填好的统计表。

小组汇报
1.汇报整理的方法,你们是怎么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

2.怎样验证统计结果是否正确?
3.看了我们如皋空气质量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
4.比较上面两张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又收获到了什么呢?
带着你的收获完成检测反馈吧!
1.下面是四年级二班女同学1分仰卧起坐的成绩记录。

(单位:个)
45 57 39 44 47 49 28
37 37 41 50 49 37 38
40 42 40 53 26 43 38
2.下面是2004年4月30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
量日报情况摘要。

用画“正”的方法整理数据,再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