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伤人事件多维思考
北京老虎伤人的事件对工作的启示作文

北京老虎伤人的事件对工作的启示作文2016年7月23日,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东北虎园内发生一起老虎伤人事件。
当时,游客赵女士中途下车后,被老虎拖走,其母周女士救女心切下车去追时遭老虎撕咬。
该事件造成周女士死亡,赵女士受伤。
此后,园方与赵女士便开始长达一年的司法协调,双方各执一词,但无论最后判决结果怎么样,我想给大家以下几点警示:1、对于动物的宣传不应止于爱护,也应该让公众意识到动物的危险性,让公众形成潜意识上的警惕性反应;2、个人应加强自身安全意识;3、加强社会公众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
类似的事件中我们往往倾向于指责管理者,一个原因是理由比较好找,管理上总归存在漏洞的,拿这件事说,园方确实没有做好在一些极端情况下游客打开车门带来的问题。
但是客观地说,老虎的危险性,半大的孩子都应该知道,何况是一个成年人,这是不需要有人来告诉你的;在这样一个地方打开车门可能给车上的人带来的威胁,也是不需要什么专业人士的专业指引的,常识就能告诉你对与错。
一个人如果执意要拉开车门,再多的管理人员也没用。
有一点是明确的,所有的安全措施都是建立在大家遵守的基础上的,没有游客的主动遵守,安全措施再严密也会被钻了空子,三道铁丝网还拦不住一心想抄近路的人,再说铁丝网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那难道要一人一岗,钉死在铁丝网周围才叫安全?一个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这么说虽然有点残酷,似乎不人道,但至少能让大家避免一味地指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如何解决上。
我们不能无限放大管理者的责任,而忽视了问题的另一面。
一言不合就鱼死网破,稍有不满就翻天覆地。
女子自行打开车门并试图打开男子车门的行为不是无知可以解释的,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些人与公交车司机几句口角就抢方向盘的戾气,也看到了无视法律无视规范的无畏。
只要自己活痛快了,一些人可以不管别人的死与活,这种极端的行为远远超出了道德的范畴,成为社会问题产生由来的注脚。
老虎伤人事件作文。
很多社会问题没有办法通过管理解决,它是建立在素质的基础上的。
老虎咬人事件:虎口下的反思

老虎咬人事件:虎口下的反思作者: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2017年第07期2017年1月29日,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发生一起老虎皎人事件,致一人死亡。
事发当日,张某带领妻子和孩子随同朋友一起来动物园参观。
动物园门票为每人130元,他为妻子和小孩购票后,与同样逃票的李某,无视警示标识,钻过铁丝网,爬上3米高的围墙。
随后张某进入老虎散放区,遭到老虎攻击。
特警赶到后,将咬人老虎击毙。
2016年7月23日,北京延庆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也曾发生过类似事件。
一名自驾游女游客擅自在猛兽区下车,被老虎袭击,随后母亲下车救女也被袭击,此事造成两人1死1伤。
两起老虎咬人事件让大众在对伤者怜悯惋惜的同时,关于敬畏规则与尊重生命的讨论也随之在网上发酵。
很多网友因为观点不同而引发激烈的争吵,甚至出现了“挺虎派”和“挺人派”的对立。
押题例文题目:请以“人生没有如果”为题,写一篇文章。
人生没有如果张梓豪天气依旧晴朗,景物依旧美丽,世界依旧喧闹,但那人却不复存在……我和他的家人在手术室外等待结果,内心的恐惧让我徘徊。
尽管已是深冬,我的汗水却止不住地流淌。
听着歇斯底里的哭喊,内疚迫使我转身慢吞吞地走到了楼梯口,用颤巍巍的手拿出了一根香烟,靠在墙上,独自抽了起来。
简直是度秒如年,手术的那几个小时似乎是过了几个世纪,我虽不信宗教,可此时也开始祈祷,希望上帝保佑他,希望他能度过这一劫。
“吱呀”,手术室的门开了,脚步声越来越重,吵闹声断断续续传入耳畔。
忽然,吵闹停止了,变成了撕心裂肺的哭泣,我知道他的路已经走到了尽头。
他的血液不再循环,他的心脏不再跳动,他生命的沙漏已不再流淌……我从墙角走了出来,本想安慰他们,可他们却像发疯的野兽向我扑来,我没有躲闪,任凭他们在我身上留下伤痕。
如果这种方式能减少他们的悲伤,如果这种方式能换回他的生命,那么我心甘情愿,可这世界上从来就不曾有过如果,有的只是后果和结果。
我拖着疲惫的身子从医院出来,天阴沉沉的,“难道要变天了么?”我有气无力地嘟囔道,无奈地摇了摇头,坐在了外面的石头上。
老虎伤人事件的反思

比老虎更可怕的,是一个人对规则的蔑视又看了个血淋淋的新闻,主题笔者管它叫“当母老虎遇到真老虎”:某女在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跟老公发生口角,一言不和就下车去拉老公车门,瞬间就被老虎拖走,她的老母亲救女心切冲出去,当场毙命。
可怜这个老人,可怜女人年幼的孩子,可怜那个从此背负懦夫骂名的老公,甚至可怜那只还不知道自己捅了多大篓子的老虎,独独这个用生命演绎no zuo no die的女人,不值得任何同情。
真想借用郭德纲的话说一句,千万要远离那些不守规则的人,因为雷劈他的时候,可能会连累到你。
天大的事,也不能在景区下车,特别是猛虎区,这就是规则。
偏偏在集齐一小撮人就能过马路的中国,守规则是一件特别难的事,考试要打小抄,正常复习的是傻瓜;听歌靠下载,买正版的是冤大头;开车要抢道,不会抢的是菜鸟;升职要拍马屁,闷头干活的是蠢货。
在这个提倡“不走寻常路”的年代,规则,好像就是用来打破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守规则的人得到好评,破坏规则的人赢得一切。
有个妈妈问笔者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她说我怕他会问我,为什么我排了半天队,那个人插队只用一秒钟,为什么我复习了这么久,别人一张小抄就比我的成绩好,为什么我要等红绿灯,其他人却可以直接过马路,为什么勤劳致富这么难,腰缠万贯的总是贪污犯……笔者告诉她,因为守规则,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路。
小学那会儿,笔者曾亲眼目睹检察院的车从笔者母亲单位呼啸而过,把一位曾经不可一世的领导带走,罪名是贪污30万。
上中学那会儿我们学校以教风严格著称,校门号称不到放学连个苍蝇都飞不出去,但是很快我们就学会了翻墙,笔者一直是速度最快的那个,毕业好几年还沾沾自喜当年的战绩,直到有一天笔者听说,有个学生因为翻墙,摔成了半身不遂。
大学时,十个考试九个抄,到了期末,大家热衷研究的不是还有哪些重点没看,而是如何把答案更完美地缩印在一张手掌大的纸上,直到有一场考试,有个学生因为作弊被当场抓包,直接开除。
八达岭老虎咬人议论文

八达岭老虎咬人议论文一、引言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是中国著名的野生动物园之一,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是许多游客和动物爱好者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然而,最近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一只老虎在园内袭击游客,导致一名游客丧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八达岭老虎咬人事件,并提出相应的看法和建议。
二、事件经过据报道,事发当天下午2点左右,一名游客在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的老虎馆附近与一只老虎发生互动时,突然被老虎咬伤身亡。
该游客未能按照规定的安全距离与动物保持距离,导致老虎感到威胁并发起攻击,最终引发了悲剧。
三、责任与安全问题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作为一家专业的野生动物保护机构,负有保护动物和游客安全的职责。
然而,在这起事故中,是否存在管理失误或疏忽,仍然值得深思。
首先,园区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游客的安全教育和警示。
虽然老虎馆内的告示牌明确要求游客保持安全距离,但显然这一规定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宣传和实施。
游客对于动物的亲密接触有很大的兴趣,但这种亲密接触也应该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并需要得到相关的指导和监管。
其次,园区应该对野生动物的行为和习性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并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
通过了解动物的行为,可以更好地预测动物的反应和态度,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动物和游客的安全。
四、道德与伦理讨论八达岭老虎咬人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人与野生动物相处的道德与伦理问题的思考。
一方面,像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这样的机构,应该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要尽可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在充分尊重动物权益的前提下,创造条件让游客更好地观察和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活,以培养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和保护。
另一方面,游客也应该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尊重动物的自然习性和空间需求。
与野生动物接触时,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并不干扰动物的正常生活。
五、应对措施与建议为了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确保园区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妥善处理突发情况。
宁波雅戈尔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的危机思考

宁波雅戈尔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的危机思考宁波雅戈尔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成为新年中大家议论的一个悲剧性话题,有同情死者死于非命的,有嘲弄死者贪小便宜的,有怪罪园方危机处理不及时的,也有同情老虎被特警枪毙的,当中也有神人提出,为什么动物园没有配备麻醉枪呢,且对麻醉枪的管理进行了综述,特别是上升到了法治层面关于遵守规则的讨论,凡此种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本人东方青衫根据微信中各方的言论,汇而总之,有一点只怕是各方均比较认可的:这是一起危机管理事件。
以国内最负盛名的危机管理专家北大艾学蛟教授的危机管理理论来分析,笔者东方青衫认为,从动物园一方的角度出发,运用危机管理学的理论,进行以下危机干预,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发。
一、危机管理具有三个特性,一是紧急性,二是危险性,三是意外性。
本事件中一一得到验证:正常购票,按序参观的人一般不会有此危险,未购票且翻墙而入,而且入的是猛兽区,意外之极,人与老虎相遇,非常危险,不立即果断救援,情况将非常紧急。
这是一起典型的重大危机事件。
二、如果危机发生前,我们运用“三预法”进行预管,三预法指危机的:预测、预警、预控,那么本危机就可减少损失。
但本个案事件的发生,完全在园方的预案之外,园方即未预测到,所以也就没有预警装置。
预警措施的缺位,预控措施自然无从谈起。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吃,但这并不防碍园方从事后总强中进行预案设置,即使是小概率事件,也要投资加强。
三、危机管理的三个目标是:一避免危机,二减少损失,三转化危机。
无论是动物园一方,还是死者家属一方,避免危机已无可能,人、兽皆死,这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但仍可从减损、转危上面想办法。
毕竟人死不能复生,希望双方都能理智对待,意外的事件,更需要意料中的理智对待,否则主生危机未过去,次生危机更会造成更大的心理伤害。
从目前的舆情去看,如果动物园一方处理不好,会给人一种管理不到位高高在上的印象,从死者家属一方去看,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仅是网上,左邻右舍也会议论纷纷,容易给人造成贪小便宜不买票死了也活该的道德责难。
宁波老虎吃人事件有感范文精选600字

宁波老虎吃人事件有感范文精选600字
宁波老虎吃人事件有感
最近,宁波市一位女子在动物园里观赏老虎时,被老虎扑倒并咬死。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并不是一件安全的事情。
这次事件的发生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在动物园里观赏动物时的情景。
那时候,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接触那些可爱的动物,但现在看来,那种行为是非常危险的。
野生动物并不是人类的宠物,它们具有自己的天性和本能,我们接触它们的时候必须保持距离,不要过于接近或者干扰它们。
因为一旦它们感到威胁或者恐惧,就会采取攻击的方式来自卫。
其次,这起事件也让我对动物园的安全措施产生了怀疑。
我们去动物园是为了观赏动物,但同时也需要保证自己的安全。
动物园应该根据动物的性格和天性,区分出危险的动物和安全的动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例如,可以在动物园内设置围栏或者隔离网,让游客和动物保持一定的距离。
最后,我认为这起事件也是一次教育和警示。
我们应该尊重野生动物,
保护好它们的生存环境,而不是将它们当做玩具或者娱乐。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真对待自己的安全问题,不要轻易挑战野生动物,不要盲目地追求刺激和创新。
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总之,这次宁波老虎吃人事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野生动物不是人类的玩物,我们需要保持距离并尊重它们的生存环境。
同时,动物园应该加强安全措施,确保游客的安全。
我相信,只有我们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和环境。
老虎伤人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
⽼虎伤⼈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
最近,发⽣在北京⼋达岭野⽣动物园的⽼虎伤⼈事件,⼀度引起了社会的⼴泛热议。
有⼈同情,有⼈谴责,有⼈看热闹,有⼈幸灾乐祸,甚⾄还有⼈⼤骂受害者愚蠢、作死、该死,等等……。
认识不同,观点各异,也属正常。
重要的是我们每⼀个⼈在嘲笑、批评、甚⾄漫骂别⼈的时候,是不是也应当从此“事件”中反省⾃⼰:⽣活中有没有挑战规矩、破坏规则、违反天道和⾃然法则的事呢?
也许有⼈庆幸⾃⼰在破坏了规矩、规则、规定后仍能安然⽆恙,这种庆幸其实是酿成更⼤灾祸的恶因啊!
这些年⽼虎伤⼈“事件”其实已发⽣了多起,但事后许多⼈并没有因此⽽吸取教训,今天,惨剧的再度发⽣,实际是给每⼀个⼈⼜⼀次提了个醒、敲了个警钟:做⼈、做事就要遵天道、讲规矩、守规则,不要⼼存侥幸,更不可以⾝试险,否则,丢掉的不仅是尊严,还有可能是⽣命!
——三⽊先⽣于2016年7⽉28⽇晨。
关于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的安全作文
关于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的安全作文《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后的安全思考》哎呀,你们听说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了吗?那可真是吓死人了。
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就像有只小兔子在乱跳,特别害怕。
我记得我第一次去动物园的时候,看到老虎那威风凛凛的样子,既觉得害怕又觉得特别神奇。
老虎身上的花纹就像一幅神秘的画,它的眼睛就像两颗亮晶晶的宝石。
它在笼子里走来走去,每一步都好像带着王者的气息。
我当时就在想,这老虎虽然被关在笼子里,可还是这么有气势,要是在野外,肯定更不得了。
可就是这么厉害的动物,却发生了咬人的事件。
这到底是为啥呢?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就讨论起来了。
我的小伙伴小明说:“肯定是那个人自己不小心,跑到老虎的地盘去了。
”小刚马上反驳他:“那动物园也有责任啊,怎么能让人这么容易就跑到老虎身边呢?”我在旁边听着,觉得他们俩说得都有点道理。
我就想啊,那些去动物园的游客,就像一群好奇的小探险家。
动物园里的动物就像是一个个神秘的宝藏。
大家都想去看看这些宝藏,可有时候就忘记了宝藏周围也是有危险的。
就像你看到一朵特别漂亮的花,你想凑近去闻闻花香,可你没发现花的旁边有刺,一不小心就会被扎到。
那些靠近老虎的游客,可能就只想着能更近距离看看老虎的威风,却没意识到老虎是猛兽,它可不会像小猫小狗一样温顺。
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呢?他们就像是宝藏的守护者。
他们的工作可重要了。
就好比我们玩游戏,要有规则的守护者一样。
如果守护者没有守好,那游戏就会乱套。
动物园工作人员要是没有把防护措施做好,那游客就可能陷入危险。
我想啊,他们是不是有时候也会偷懒呢?比如说没有检查好笼子的门是不是关紧了,或者没有把防护栏弄得足够结实。
我还想到了我们自己。
我们去动物园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像个听话的小士兵一样遵守规则呢?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好奇就破坏规则。
比如说不能翻越栏杆,不能在禁止喂食的地方给动物喂食。
这些规则就像是我们的保护罩,要是我们自己把保护罩打破了,那危险就会像小怪兽一样跑出来。
【读后感】读《北京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有感
【读后感】读《北京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有感
前几日,无意中听妈妈跟外婆又在说“老虎伤人”的事。
出于好奇,我在百度翻看了
这篇过时的“新闻”,总的感受就是:目中无法规,惩罚在眼前。
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发生了一起老虎受伤事件。
一名女游客在公园下车,遭到一只
老虎的袭击。
为了救她,她的母亲被另一只老虎咬死了。
有一段时间,有不同的观点,不
同的观点。
有人说公园的管理不完善,也有人说游客不遵守规定。
我认为受伤的女性
更应该为两个原因负责:第一,她应该清楚自己选择的旅游目的地有很大的风险,应该一
次又一次地小心;第二,公园里的规定和小费没有考虑在内,这太粗心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守规矩的人,他们往往会吃亏,或遭受法规的制裁,我也
遇到过这样的人。
当时,我正要穿过一个十字路口。
当我看到对面的绿灯时,我开始走路。
然而,一名
摩托车手全速冲了过来,吓坏了许多人。
甚至马车也停下来给他让路。
我似乎惊呆了。
整个人僵硬,一动不动,摩托车离我越来越近,五米,四米,三米,两米。
我康复后,摩托车擦了我一下。
当交通警察看到它时,他们冲了过来,确认我没事。
他们严厉批评了
那个人并对他处以罚款。
这真的是“眼前没有法律法规,惩罚就在眼前”。
无论是被老虎咬死、咬伤,还是闯红灯……都是因为没有把“规矩”放在心上,那么
造成的后果就得自己承担了。
老虎伤人6篇
老虎伤人6篇惨死虎口,谁的错2023年,1月29日张某因逃票闯入老虎进食区,经饲养员严厉警告后再次折返,最终惨死虎口。
此次事故,引人反思:谁该为此次事故负责?是动物园未配备有效防护措施导致的悲剧吗?不是的,园方已经设有3米高的围墙以及相应的警示语。
可围墙再高,高不过人们的侥幸之心,警示语再醒目也唤不醒人们的安全意识。
我认为,对此次事故负责的首先是抱有侥幸心理的人们。
张某的惨剧并不是今天偶然发生的,近几年类似事故层出不穷。
2023年广州动物园一女子在自驾游过程中,经过幼虎区时因见四周无虎便开车门下车,随即遭到幼虎袭击,母亲为救女而死于虎口,造成了一死一伤的惨痛结局。
这与李某的遭遇何其相似,两名受害者都无视园区规则,都抱着不会遭受老虎袭击的侥幸心理,最终惨死虎口,令人叹惜。
其次,对此事故负责的也应是无视规则的人们。
广西来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曾发生多起无视保护区规则而执意探索未知地带的驴友被困的事件,警方为此出动了大量警员、耗费了大量物力、财力。
如果此类事件频频发生,不论时间上,还是精力上,警方都作文消耗不起,因为警方的重点职责不是每天营救那些无视规则和安全意识的人。
我想,就如同张某无视警告牌和饲养员的警告一样,驴友们都是因为缺乏规则意识,漠视规则法律,我行我素,也许只有直面虎口和死神的那一刻,他们才会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因此,他们应该为事故担负责任。
最后,对此次事故负责的是袖手旁观的人们。
还记得鲁迅笔下看客的典型形象:冷漠、麻木不仁、以他人的悲苦和不幸取乐。
而今,无论是冷眼旁观张某进入虎区的吴某与家人,还是山东某中学发生校园暴力时围观的学生,抑或是当年看到汽车碾压小悦悦却无一上前营救的市民,在面对他人遭遇灾祸时却无动于衷,这与鲁迅笔下的看客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他们当时能在现场伸出救援之手,事件的结果是会改变的。
对此,我认为充当着看客的人们一样受到谴责,一样要担负起事故的责任。
史学家有言:“最伟大的法则不是刻在钢板上,也不是铭刻在石碑上,而是铭刻在人们心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虎伤人事件多维思考老虎伤人事件多维思考2016年6月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尚未平息,2017年1月29日(大年初二)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发生同样惨剧。
有一张姓男子试图逃票,翻越3米多高围墙,误入虎山,被老虎撕咬,咬人的老虎被当场击毙,男子被送往医院后救治无效死亡。
男子被咬的视频、图片被传到了网上,让人为之惊心。
也由此引发舆论狂潮。
也许由于有八达岭动物园伤人事件前车之鉴,大多网民对于遇难者试图逃票而招致杀身之祸,予以更多嘲讽指责,认为不遵守规则咎由自取,死得活该,反而对被击毙的老虎,为其因公殉职而悼念(挺虎派)。
而另有部分网民对遇难者惨遭老虎撕咬表示同情(同情派),并指责挺虎派对人的生命无情冷漠。
一时间,动物园里人虎撕,动物园外两派咬。
随着事件真相进一步披露,人们也从规则意识、生命价值、法制建设、动物园管理、门票价格等不同角度深度反思这一悲剧,各种媒体声音趋于理性,生命堪悯,规则当守力挺规则,但不必如此咬牙切齿老虎咬人,到底什么是规矩?可怕的是一种思维……在思辨和争论中,人们有了更深的警醒与思考。
媒体声音一、事件是非评判维度1.挺虎派人之所以是高等动物是因为有思维会选择,不遵守规则自然要承担责任,人性更是体现在自然界中所有众生平等和谐共存。
——网民老虎撕咬来的人,是一种天性,因为自己天性被射杀,这等于吃个外卖结果丧了命,太冤枉。
是啊,卧轨也是一样,有人卧轨被火车碾死了也怪铁路部门监管不到位。
对于不遵守规则的人再周到的安全措施也没用。
——网民自己作死受到伤害从不审问自己,反而从社会找原因,认为这是社会对他的不公,自己堂而皇之地漠视规则,将自己的利益强加于公共利益上,还在为自己受的伤害向社会寻求怜悯和同情。
动物园虎山的河流和高墙本就是隔离文明与野蛮之间的鸿沟,而这一条鸿沟是我们人类的祖先费尽数十万年所建造的,但无论在哪里不守规则都必将受到惩罚。
——网民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动物园都是一种残忍的存在。
人类剥夺野生动物的自由,并非出于生存或者生活的目的,而是纯粹为了娱乐,把野生动物加以圈禁。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让它们暴露在人之中,限制在狭小的活动区域之内,吃指定的食物,交配指定的对象,然后再夺走它们的子代,重复它们这种奴隶的生活。
如此不人道的做法,本质上是用动物的自由赚取动物园所有者的利润,这就是纯粹的奴役。
它们是自愿前来的吗?是它们邀请人类入侵自己的领地的吗?动物园是毫无意义和毫无必要的残忍。
谨以此悼念一头因为做自己而死的老虎,愿所有的野生动物能逃离动物园,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得以享有它们的自由,可以释放它们的天性。
——和菜头《纪念一头老虎》2.同情派这个下午,一个男人,给家人买了门票,自己爬山逃票命丧虎口。
了解真相,没有了对愚者的嘲笑,也没有对动物园的义愤填膺,这个故事给我满满的心酸。
怪只怪生活不易吧。
我看到的是一个卑微的男人的家庭责任感,一个惨淡生活中想给家人愉快过节的努力,一个物质并不丰富的人对快乐的追求并不该被鄙视。
可惜,最后,以最惨不忍睹的方式结局,无论是已在黄泉的他还是目睹他整个离世过程的家人。
所以,少点嘲笑,少点调侃。
是什么比老虎还恶?——网民我的评价只有两个字:冷血!试想,为什么会有人冒着生命危险,翻过三重高墙逃票?是规则还是票价?既然多次发生翻墙成功的事,动物园是不是应该采取更安全的措施,特别是虎园狮园后面高墙是不是该加安全电网?惨剧不该发生,我们更不该以貌似理性的观点来消费逝者的痛苦。
——网民在这里我要声明一个观点,人类同胞,必须捍卫同类!这就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人类站在这个星球绝对的统治地位,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族在足够安全的保护之下,完全没有被其他野生动物大规模杀伤的可能。
不然《釜山行》中你直接把同类扔给僵尸好了,凡是翻过错的无论大错小错,都自首给僵尸好了,反正人类同胞认为你不值得被救赎。
如果世界的法则真的是这样,人类不是毁于异类袭击、世界末日,而是毁于自己的手中!——网民进去动物园违反规定,违反规定就该死?什么时候听说逃票就要犯死罪了?那么逃课游泳明明知道河水危险,所以你违反规定就该被淹死?你有时间斤斤计较应遵守动物园入园法则,却完全不管自然界的生存法则?——网民3.理性派(中间派)真相是结论的依据,就目前看,许多把靶心对准死者的说法失之过激,悲剧不可段子化。
但跳出个案看,有些提醒并非多余:比如对规则意识的信守。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罔顾规则的低成本与好处,却忘了规则被漠视背后的风险。
死者已矣,殷鉴犹在。
宁波这起老虎咬人事件,责任仍待厘清,也必须廓清,但其隐喻仍具警示性——敬畏规则,往往也是种自我保护的方式,规则意识缺失背后连着的,往往是灾祸之始。
——新京报社论《生命堪悯,规则当守》我的看法可以概括为:第一,这是一场悲剧。
第二,逃票者违规,指出其自身的责任批评其过错,完全是正当的。
如果讨论深层原因,死者自身的经济状况和景点门票的价格问题,可以探讨,但不能成为为其违规行为辩护的理由。
第三,死者虽然有过错,但付出的代价太大,人命关天,对死者和家属还是应有同情之心。
因此,我并不赞成诸如咎由自取、自作自受、不作不死,甚至活该这种冷酷刻薄的表述,即便这样的表述是基于对应该遵守规则的强调。
难道对规则的尊重与对死者的同情悲悯是如此的不相容吗?至于有活该论者说,我们说他活该是强调规则意识,避免以后类似悲剧的发生。
因为对于有违规动机的人来说,血淋淋的事实如果还不能教训他们,你那几句活该就能起作用?但反过来说,我也不同意将活该论者一概斥之为对人命的冷漠。
我更愿意将那些冷酷刻薄的语言理解为思维逻辑与表述的问题,而不是将其理解为真正的内心冷酷。
尽管我承认在一些人中这种内心的冷酷确实是存在的,但我不相信那么多持活该论的人或反对同情死者的人都是如此。
——孙立平(清华大学教授)《可怕的是一种思维》别看网络上撕得那么厉害,但如果对人性稍稍有点了解,你会知道很多时候,面对一个生命的猝然逝去,人们心里其实混含着好几股矛盾又复杂的滋味,既有活该的义愤填膺,也多少有一些震惊惋惜,只是比例不同、先后有别罢了。
一旦以挺虎派和挺人派去划分,就彻底稀释了共识,划界站队、互贴标签,你说我冷血鬼,我说你圣母婊——喷薄的口水既模糊了最基本的是非,又制造了用以鞭尸的话语,无序与狰狞的网络暴力,并不比吃人的老虎温婉多少。
——王昱《力挺规则,但不必如此咬牙切齿》二、对立舆论批判维度1.对挺虎派批判同情老虎,掩饰不住的冷血逻辑不同情人而同情老虎有三种理由。
一是,不管被咬死的游客是怎么进入老虎活动区域的,他肯定有错在先,而老虎只是履行了作为动物就要对猎物下手的职责。
另一种是,万物皆平等,人的命是命,老虎的命也是命,这名游客因自身过错丧命不足惜,凭什么赔上老虎的命。
还有一种说法,不仅超越人与动物的区别,而且凌驾于人类之上,完全是站在上帝的视角说话。
例如,和菜头在那篇据说一小时内量达到10万的大作《纪念一头老虎》中,直指动物园都是一种残忍的存在人类真是这个星球上最虚伪的动物,痛陈在遭到攻击之后,野生动物要为别人的愚蠢付出自己的生命作为偿还,就此悼念一头因为做自己而死的老虎。
这些说法的背后,无不体现了一种赤裸裸的冷血逻辑。
第一种说法,名义上是尊重规则,却不懂何谓文明。
闯入禁区的游客,不管他的逃票行为多么恶劣与愚蠢,他都已经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有无规则,是否违反规则,只是判定一个人应当承担多少责任的依据,很明显,这名游客惨遭老虎杀戮,已远远超出他本该为此担负的责任。
这时候再去谴责他,和鞭尸有什么不同?再说了,从指责游客不守规则,到因此同情被击毙的老虎,这也属于脑洞大开的神逻辑。
如果有一丝一毫同情心的人,都不会这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因游客自身有错,非但吝于同情,反而选择站在老虎这边,这哪里是什么规则意识使然,只不过是优越感使然罢了。
这就像行人横穿马路被车撞死,结果有人不但认为撞死活该,还心疼起车子被撞坏一样,其背后不是对规则的敬畏,而是对生命的漠视。
第二种说法同样让我感到惊讶:难道在中国,动物保护主义已经成为绝对的政治正确?显然不是如此。
在当下连动物保护法规都不健全、动物福利主义意识仍然普遍缺乏的背景下,同情老虎的生命而不是同情人的生命的言论,不过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伪善。
至于和菜头的大作,更是轻浮可笑。
文章把矛头对准全人类,对动物园这种存在表示谴责,他都把一个人的过错,归咎于全人类的愚蠢、虚伪与伪善了,还有什么话可说?他都把这名游客的行为推至极致,让读者对本拉登与熊猫进行二选一了,还有什么话可说?真正可怕的不是这些言论,而是这背后折射的人心,以及就此反映出来的社会心理机制。
一个社会的混乱,首先是从文明与价值崩溃开始。
暴政的横行无忌,也是基于此。
水晶之夜砸烂犹太人玻璃的,不光是纳粹分子,还有大量的众;大屠杀悲剧之所以产生,更是因其背后有广泛的社会认同,以及大量狂热的追随者。
如果不对这种漠视生命的冷血逻辑保持警惕,那么就要准备迎接一种更坏后果的到来——魏英杰(冰川思想库研究员)《同情老虎,掩饰不住的冷血逻辑》维护别人的体面,恰恰体现的是你的教养我想说,这有可比性吗?死者的罪恶可以与本拉登相提并论?萌萌的熊猫是那头猛虎?在面对异类的问题上,同类必须互相维护,人类内部清理是人类内部自己解决的事情!雅戈尔动物园的悲剧对一个家庭而言太过惨痛,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惨死在眼前而无能为力,这种心理上的创伤是过多久都难以抚平的。
这个家庭的孩子一生都要伴随着你爸爸不买票被老虎咬死了哈哈哈哈的悲惨命运。
中国人有句老话人死为大,将心比心,大家留点口德。
你可以认为老虎不该死,但也一定不要恶言诽谤死者。
维护别人的体面,恰恰体现的是你的教养——网民活该论是一种可怕的逻辑问题还不在过错本身,而是在围绕如何对待过错的思维逻辑上。
活该论者表明的是一种什么思维逻辑呢?是一种因为你有过错在先,那无论受到什么样的惩罚都是不值得同情的逻辑。
这种逻辑我这么抽象地说说,好像无所谓,但仔细想想,却是一种极为可怕的逻辑。
这种逻辑看起来是满满的正义,因为它强调的是对过错的惩罚,但实际上造就的往往是对生命和尊严的漠视,甚至是对真正罪恶的麻木。
可以说,只要这样的逻辑还存在,造就对生命和尊严的漠视的机制就会存在,造就社会暴戾之气的机制就会存在。
——孙立平(清华大学教授)《可怕的是一种思维》2.对同情派(圣母派)批判圣母派是混沌法治的一派,和稀泥的结果必然是忽视法治,悲剧反复重演市场经济本质就是法治经济,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
法律必须具有足够的刚性,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足够的法律刚性,才能彰显法律的威严。
法律威严足够强大,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规则意识。
没有规矩,哪来方圆?圣母派错误的让温暖照耀在违法行为上,对违法违规的纵容,本身就是对社会守法者的伤害——朱巍(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主任)《宁波老虎伤人案:对违法违规的纵容,是对社会守法者的伤害》让刚性彰显规则意识,让社会明白忽视规则的代价,生命才更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