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颗粒认识浅析

合集下载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主要特点以及临床效果研究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主要特点以及临床效果研究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主要特点以及临床效果研究【摘要】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是传统中药剂型之一,具有便于携带、服用方便、剂型稳定等特点。

本文对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临床效果研究,发现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均有一定的疗效,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中药配方颗粒在治疗呼吸道感染和消化系统疾病方面表现较好,而中药饮片在改善气血循环和提高免疫力方面效果显著。

在结论部分指出,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应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是传统中药剂型的重要代表,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对于推广中医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主要特点,临床效果研究,应用前景,总结评价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是传统中医药在现代临床应用中的重要形式之一。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传统中医药的认可,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药配方颗粒是将中药材经过加工、粉碎、配比等工序,制成颗粒状,方便患者服用和调剂药量。

而中药饮片则是将中药材干燥制成的整枝、整果或整体,供患者泡水煎服。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在临床上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能够充分发挥中药的药效。

中药配方颗粒易于携带、服用方便,且药效相对稳定;中药饮片保留了中药材的原始特性,药效较为全面。

临床研究表明,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均有显著的疗效,特别是在慢性病治疗和康复阶段的应用效果显著。

本文将从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主要特点以及临床效果研究等方面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和前景。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在现代医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作为传统中药制剂形式的代表,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它们既可以保留中药的药效成分,又能方便患者服用,具有服用方便、药效稳定、剂型规范等优点。

老中医:中药配方颗粒全解

老中医:中药配方颗粒全解

中药配方颗粒全解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制成的、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颗粒。

国内以前称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商品名及民间称呼还有免煎中药饮片、新饮片、精制饮片、饮料型饮片、科学中药等。

是以传统中药饮片为原料,经过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包装等生产工艺,加工制成的一种统一规格、统一剂量、统一质量标准的新型配方用药。

概念从概念上讲,所谓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是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片作为原料,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精制而成的纯中药产品系列。

它保证了原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能够满足医师进行辨证论治,随证加减,药性强、药效高、同时又具有不需要煎煮、直接冲服、服用量少、作用迅速、成份完全、疗效确切、安全卫生、携带保存方便、易于调制和适合工业化生产等许多优点。

中药配方颗粒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发展极快。

韩国、日本、台湾、香港除满足本地区外还大量出口。

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发展严重滞后,中药配方颗粒推广极慢。

其有效成分、性味、归经、主治、功效和传统中药饮片完全一致,保持了传统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既能保证中医传统的君、臣、佐、使和辨证论治、灵活加减的特点,优于中成药,又免去了病人传统煎煮的麻烦,同时还可灵活地单味颗粒冲服,卫生有效。

特点和用法一、方便1、能够替代传统饮片供中医师临床辨证施治;2、不需要煎煮,临用时温开水配成冲剂;3、小剂量精细包装,冲服浓度可自行调解,服用剂量小;4、单位药物重量轻,体积小,储存和运输方便;5、复合铝箔包装,携带、保存方便;6、安全卫生、防潮防蛀、保质期长;7、药品名称印刷清晰,配方清洁卫生,有利于加强中药管理。

二、安全1、原材料是经过严格质量控制的、炮制过的传统中药饮片;2、经现代化制药技术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包装而成;3、规格统一、标准一致,疗效确切、稳定。

三、有效1、与传统饮片具有相同的有效成份、性味归经、主治功效;2、单位质量有效成份比传统饮片高若干倍;3、药性强,药效高,作用迅速。

关于中药配方颗粒的知识(完整版)

关于中药配方颗粒的知识(完整版)

关于中药配方颗粒的知识(完整版)中药配方颗粒是将中药煮煎后浓缩、干燥而成的颗粒状制剂,它是传统中药煎剂的现代化改进形式,通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将中药煎煮浓缩成颗粒,方便携带和使用,同时保留了中药的药效和特点。

下面将从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中药配方颗粒进行详细介绍。

一、制备工艺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一般包括浸泡、煮煎、过滤、浓缩、干燥等环节。

首先,将中药材按一定比例混合,并用适量的水浸泡一段时间。

然后将浸泡后的中药材加水一起煎煮,直至水剩下约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接着将煎汁通过过滤装置过滤,去除杂质。

经过过滤后的煎汁,再通过浓缩设备进行浓缩,将水分蒸发掉,达到一定浓度。

最后,将浓缩后的中药液喷雾或喷射到热空气中,使其迅速干燥成颗粒。

在制备过程中,除了上述基本工艺外,还应注意保持温度、时间和压力的控制,以保持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和药效。

二、质量控制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的选用和品质、制备工艺的控制、成品的质量检测等。

1.原材料的选用和品质:中药配方颗粒的药效和品质与原材料的选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选用原材料时,要严格按照处方进行配伍,选择质地完整、不受虫害和病害的中药材。

同时,要对原材料进行质量鉴别,包括外观质量、理化性质、微生物限度等的检验。

2.制备工艺的控制:制备工艺是保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的关键。

在制备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煎煮时间、浓缩温度和时间等参数,确保中药配方颗粒的浓度和药效。

3.成品的质量检测:对制备完成的中药配方颗粒,应对其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质量、颗粒度、含量测定、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指标的检测。

对于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才能放行销售和使用。

三、临床应用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其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1.方便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易于携带、保存和使用,方便患者随时服用。

相比于传统中药煎剂,中药配方颗粒无需现场煎煮,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用药难度。

2.药效稳定:中药配方颗粒通过科学的制备工艺,可以保持中药的药效和特性。

中药配方颗粒优劣势分析

中药配方颗粒优劣势分析

中药配方颗粒优劣势分析中药配方颗粒是一种制剂形式,通过将中药研磨、提取、浓缩、凝固等步骤,最终得到粉末状的中药颗粒。

相对于传统中药煎剂,中药配方颗粒具有诸多优势和劣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并讨论其在现代中药应用中的作用。

一、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1. 方便服用:中药配方颗粒的最大优势之一是方便服用。

与传统中药煎剂相比,中药配方颗粒可以直接口服,免去了煎煮等繁琐的操作,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2. 精确剂量:中药配方颗粒在制备过程中经过严格控制,可以确保每颗颗粒中的药物含量相对稳定。

这意味着患者可以更准确地掌握药物的用量,提高了治疗效果的可控性。

3. 保持活性成分:中药配方颗粒在制备过程中一般采用低温浓缩等技术,能够较好地保持药材中的活性成分。

相比之下,传统的煎剂制备过程中往往伴随着高温、长时间的煎煮,有可能造成部分药物成分的破坏。

4. 便于携带和存储:中药配方颗粒的粉末状特性使其便于携带和存储。

患者可以根据需要将颗粒装入小包装袋中,方便随身携带。

此外,粉末状的中药配方颗粒在存储过程中也相对较为稳定,更容易保存。

二、中药配方颗粒的劣势1. 药效持久性差:中药配方颗粒相对于传统煎剂来说,大部分使用的是浓缩提取液,因此无论输液纳管还是口服,成分在体内吸收的速度较快,效果也会迅速显现,但持久性相对较差。

相比之下,传统煎剂在胃肠道慢慢吸收,药效更持久。

2. 一次性制剂难以调整:中药配方颗粒一般采取一次性包装,无法根据不同患者需要进行个性化调整。

而传统煎剂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和组方的微调,适应个体化治疗的需求。

3. 中药配方颗粒成分相对固定:中药配方颗粒的成分相对固定,很少有变动,无法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而传统的中药药材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搭配,达到更精准的治疗效果。

三、中药配方颗粒在现代中药应用中的作用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一种现代中药制剂形式,为中药的现代化应用提供了便利。

中药配方颗粒利弊浅析与建议

中药配方颗粒利弊浅析与建议

中药配方颗粒利弊浅析与建议【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利弊分析;中药现代化中药配方颗粒是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将传统中药饮片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而成的颗粒状剂型,它保留了传统用药的特点,其性味、归经、功效与原中药饮片基本一致,同时具有运用灵活、携带方便、质量可控、不需煎煮等优点。

笔者现根据本院临床使用反馈情况,并参照近年来的一些文献,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利弊分析如下。

1 优势1.1 克服传统汤剂缺点,体现中医特色用中药饮片煎成汤剂费时、服用量大、外出用药不方便。

而中药配方颗粒不需煎煮、携带方便、服用安全卫生,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临床需求,也避免了因煎煮不当而影响疗效的缺点。

中药饮片的煎煮一般较难掌握加水量、火候、煎煮时间等。

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制,以中医药理论为依据,结合现代制药高新技术,把药味按茎、花、全草、果实、种子进行分类研究,根据糖类、生物碱、苷类、挥发油等不同化学成分设计选定最佳浸提工艺,实现工业化生产。

它组方灵活,可随证加减,易于服用,符合中医学“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的特色。

1.2 质量稳定,安全可控目前,中药传统饮片尚缺乏可靠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监控手段,炮制方法各地不统一,大部分仅凭经验鉴别真伪、定等级,主观随意性较强。

药材的品种来源、产地、采收季节、仓储条件均可影响药物质量和疗效。

而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严格按照相关质量管理规范,对原材料中药材的种植、采集、加工、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包装、仓储等整个系统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全程质量控制。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制订了产品质量控制标准和生产工艺技术参数,如对有效成分明确的药物进行专属强的鉴别和含量测定等。

杨氏等[1]报道,薄荷、荆芥、砂仁免煎颗粒中挥发油含量分别为0.90、0.65、2.40 mL/100 g,而其饮片中挥发油含量分别为0.92、0.59、2.45 mL/100 g;另外,薄荷免煎颗粒与其饮片中薄荷脑含量分别为368.11、372.64 mg/g。

浅谈中药配方颗粒

浅谈中药配方颗粒

浅谈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配方颗粒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剂型,是中药制剂的一种重要形式。

中药配方颗粒的出现和应用,不仅方便了患者的用药,同时也提高了中药的临床应用水平。

本文将就中药配方颗粒的定义、特点、应用前景等方面做一详细浅谈。

中药配方颗粒是指将中药制成颗粒状的剂型,每袋中药颗粒的重量一般在3克至10克之间。

中药配方颗粒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进行加工制备,使中药的药效成分不受损失或变化,从而达到提高药效的目的。

中药配方颗粒的主要特点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制剂性能;易于服用和携带,方便患者用药;剂量准确、不易超量或次量用药;患者用药过程简单、安全、易于掌握。

中药配方颗粒在中医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中药配方颗粒可以方便患者使用。

相对于传统的中药煎汤剂,中药配方颗粒不需要患者去准备中药材,只需要将颗粒溶解在温水中即可口服。

这种方便患者用药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同时也减轻了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痛苦。

其次,中药配方颗粒在用药方面更加准确。

中药配方颗粒制作过程中,可以根据中药制剂的特异性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控制,保证每袋颗粒的剂量准确、稳定,使得患者用药的剂量更加科学合理。

这种准确的剂量控制,可以提高疗效的稳定性,避免患者用药剂量过大或过小而引发的不良反应或疗效不佳的情况。

第三,中药配方颗粒可以更好地保护中药药效成分。

中药在煎煮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药性成分的破坏和挥发,而中药配方颗粒则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药效成分尽量完整地保留下来。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中药的药理活性,也有助于中药在临床应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最后,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目前,中药配方颗粒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等方面。

例如,中药配方颗粒在呼吸科、消化科、妇科、儿科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和中药制剂技术的进步,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总之,中药配方颗粒是中医药发展的一种新型形式,具有诸多的优点和潜力。

中药配方颗粒知识点

中药配方颗粒知识点

中药配方颗粒知识点中药配方颗粒是将传统中药制剂转化为颗粒状的中药制剂,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质量控制标准、应用范围等方面都是中医药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中药配方颗粒的知识点。

1.制备方法: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挥发浓缩法、晶体分离法、药物释放法等。

其中,挥发浓缩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将中药水煎剂或提取液喷雾干燥,使溶剂挥发,得到颗粒状的中药制剂。

晶体分离法则是通过使中药浓缩液中的活性成分结晶,得到颗粒状的中药制剂。

药物释放法则是将中药有效成分与载体结合,通过药物释放的方式得到颗粒状的中药制剂。

2.质量控制标准: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主要包括药材的质量控制、制剂的质量控制等。

对于药材的质量控制,通常包括外观鉴别、理化性质、含量测定、微生物检验等。

对于制剂的质量控制,通常包括颗粒粒径、颗粒形状、含量测定、微生物检验等。

此外,还需要对颗粒的稳定性、溶解度、含量均匀度等指标进行监测。

3.应用范围: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首先,中药配方颗粒可以用于治疗各种中医疾病,如感冒、内分泌失调、消化不良、慢性病等。

其次,中药配方颗粒还可以用于康复治疗,如中风后遗症、关节炎等。

此外,中药配方颗粒还可以用于保健品的制备,如提高免疫力、调节气血等。

4.优点与局限性:中药配方颗粒相比传统中药制剂具有以下优点:首先,颗粒状的中药制剂方便携带和服用,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其次,颗粒状的中药制剂可以减少在煎煮过程中的药材流失,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此外,中药配方颗粒的煎煮过程可以在药学工厂中进行,减少了煎煮的时间和条件要求。

然而,中药配方颗粒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一些特殊草药无法制备成颗粒状的中药制剂,一些颗粒状的中药制剂在湿润环境下容易吸湿、发霉等。

5.药效研究:中药配方颗粒的药效研究是中医药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药效研究主要通过临床试验和实验研究的方法来评估中药配方颗粒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中医药在中华大地上承担治病救人的重任已有数千年历史,它对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对国家的繁荣昌盛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

在过去的数千年历史中,中药多以最原始的“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形式呈现在大众视野中,因中药“汤剂”具有吸收较快、疗效显著的特点,所以一直以来在中药临床应用中以“汤剂”(即将中药饮片加水煎煮)的形式最为广泛。

如今随着社会与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中药饮片因煎煮的时间较长、携带不便等原因,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需求,于是一新型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就应运而生。

1.什么是中药配方颗粒很多人误将中药配方颗粒等同于颗粒剂型中成药,实则不然。

中药配方颗粒是以符合标准要求的单味中药饮片为原料,运用现代化制药技术和质量控制手段经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等精制而成一种单味颗粒剂,又称中药免煎颗粒、中药免煎饮片。

中药配方颗粒是以中医药理论为依据,遵循传统汤剂的配制习惯,符合汤剂的物质基础,其性味、归经、功效与传统中药饮片一致,也遵循中医的“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禁忌原则,医师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配伍、使用,而中成药则是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明确、组方固定不能随证加减药味的成方制剂。

1.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缺点在临床工作中常有患者咨询“中药配方颗粒好还是传统中药饮片好?”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并不是绝对的,中药配方颗粒作为新型的一种饮片剂型它相对于传统中药饮片有优点同时也有缺点,在选择时是选择中药配方颗粒还是传统中药饮片,患者需根据配方颗粒或传统中药饮片的优缺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便是好的。

下面就介绍一下配方颗粒相对于传统中药饮片的优缺点。

配方颗粒优点:(1)无需要煎煮。

中药配方颗粒已在制药阶段完成了有效成分提取,在服药时用开水冲服即可,无需煎煮,省时省力。

而传统中药饮片在煎煮前需用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浸泡完成后用武火煮沸,沸后改用文火继续煎煮约半小时左右后将药液倒出,才算完成一次煎煮,一般中药至少需煎煮两次才能将主要有效成分提取完全,整个熬药过程持续时间达1.5-2小时之久,其中还不包括如“白附片”等需先煎饮片所耗费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配方颗粒认识浅析
发表时间:2013-05-21T11:39:54.5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3期供稿作者:马玉铭[导读] 中药配方颗粒又称中药免煎颗粒,是将单味中药饮片经水煎煮、浓缩、干燥后的所得物。

马玉铭(云南省昭通市中医医院 657000)【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3-0372-0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中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中药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产生了许多新剂型,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现就如何认识中药配方颗粒作一个浅析,以供合理选用。

1.中药配方颗粒的特点中药配方颗粒又称中药免煎颗粒,是将单味中药饮片经水煎煮、浓缩、干燥后的所得物。

配方使用中将所需诸药混合后水冲服。

具有服用量小、服用和携带方便的特点,免去传统中药饮片繁琐的煎煮过程。

2.中药配方颗粒存在的几点疑问 2.1 检验表准的缺失
在没有统一检验表准的情况下上市流通使用,质量和安全怎样保证的?至目前为止全国监管部门尚无中药配方颗粒的检验标准。

上市药品中有检验标准的尚不能确保质量,何况无标准的产品应用于人的防病、治病,其疗效和安全不得不引起注意。

2.2 质量难以鉴别
中药历来究竟“地道药材”属性,《内径》“岁物者,天地之专精也,非司岁物则气散,质同而异等也”,《千金翼方》中“用药必依土地”。

如天麻、石斛、阿胶以及“南药”、“北药”、“淮药” 等无一不是在强调药材的产地、质量与疗效的关系,且随采收季节不同其有效成分也有差异。

而医师、药师、患者则无从知晓所用配方颗粒的“道地”属性与采收时节。

2.3 部分药物能否煎出有效成分
中药的应用是以中药的偏性:“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重建人体阴阳平衡,因此服用的是中药的药性而不是中药材本身。

中药配方颗粒中一些质地较硬以及不溶于水的矿物类物质如:苏木、天麻、朱砂、磁石等,水煎后能浓缩到什么固型物质?再如胶类药物阿胶等,本身就是浓缩物,水煎后又浓缩最后得到的是什么呢?
2.4 能否体现药物的相互作用 2.4.1 溶出物结构转化差异:在当归补血汤中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和光谱数据,并结合光谱相关色谱方法对当归补血汤复方及单味药当归和黄芪分归属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单味药中的一些组分在复方中检测不到或消失而复方中又有新物质生成[1] ;虎仗单味煎出液和虎仗分别与甘草、五味子、三楂共煎后其煎出液中各种结合蒽醌的量均发生了变化[2];生脉散合煎后,原单味人参中的人参皂苷Rb1、Rb2、Rc、Rd、Re均消失,而原来的微量成分人参皂苷Rg3、Rh、Rh2的量增加50%以上[3],同时得到一个原各味单煎都没有的化学成分5-羟甲基-2-糠醛[4]。

说明合煎液和单味中药煎液的化学成分不是单味药之间的简单相加,它们存在着差异性。

2.4.2溶解度差异:当归承气汤复方合煎时增加当归的用量能使大黄总蒽醌溶出率随之增加[5];麻黄汤合煎液中甘草酸的量高于分煎液[6];葛根芩连汤合煎液中葛根素的量低于单煎液[7];说明合煎液中有效成分之间普遍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3.结语
中药现代化是21世纪中医药发展的主题,中药配方颗粒是传统中药的补充,但由于存在许多疑问和差异性,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的作为传统中药的替代品。

传统中药饮片的汤剂使用仍有具独特的不可代替的存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2005,10:1457-1460.
[2] 《中国药房》 1999,3:112-115.
[3] 《中国中药杂志》 1998,8:483-485.
[4] 《中国中药杂志》 1998,4:230-231.
[5] 《中成药》1992,5:4-5.
[6] 《中草药》2001,11:981-983.
[7] 《中成药》2004,1: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