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统筹

导读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绿色生态空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风景园林工作者如何从专业角度,在城市规划层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本文给出了很好的解答。文章立足时代背景、形势

政策,从专业理论出发提出新时期的新构想,并结合诸多实践案例予以阐释。

背景、形势与理论

生态文明已成为国家政策,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召开,继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这也是城市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快速城镇化仍然是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2017年我国城镇化水平达58.52%,

正处于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显现阶段。以北京为例,1995-2014年十年时间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带来一些城市问题,也影响到我们城市规划工作者的思考:到底城市绿色空间营造该如

何做?

国家层面,城镇化道路的选择充分重视绿色生态空间规划,这在雄安新区规划、北京城市总

体规划、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中都得到了很好体现。最近公布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意见,也把

国土空间、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以及生态保护要素放在重要的地位。

城市绿地生态类规划在多个空间层次上的拓展与探索,包括区域层次(市域、城市规划区)、城市集中建设区域层次及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范围。城市绿地系统在规划中的拓展,在1980年版的大百科全书里写得很清楚,分三个层次,第一是传统园林,第二是城市绿地系统,第三

是大地景观或更广阔的区域景观生态环境。

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相关理论基础包括霍华德的“田园城市”、麦克哈格的“千层饼模式”、福尔

曼的景观生态学和斯坦尼兹的生态安全格局,以及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城市、景观都市主义

和生态都市主义等。这些是我们重要的工作基础,应结合我国国情理论指导实践。

新时期、新构想

首先要明确区域绿地、绿色生态空间、绿色生态网络、市域绿地系统的概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突出强调区域层面绿色生态空间统筹,主要包括三大板块。

市域绿色生态空间要素识别首先应根据自然地理特征、生态本底条件、自然保护地分布、生态格局发展演化的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区域水文、生物多样性、地质灾害与水土流失、自然景观等生态因子及其发生演变过程。根据分析结果识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生态环境敏感的绿色生态空间要素及其空间分布。包括生态保育、风景游憩、保护隔离、生态生成等类型。

绿色生态空间统筹以保护市域重要生态资源、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统筹生态保护和城乡开发格局为目标,识别绿色生态空间要素,明确生态控制线划定方案和管控要求,保护各类绿色生态空间。

通过划定生态控制线实现市域绿色生态空间统筹,根据绿色生态空间要素及空间分布,提出生态控制线划定方案和分级分类管控策略,并根据管控需求在生态控制线内明确严格管控范围。生态控制线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区别是,生态保护红线主要对已有的各类保护地或其他需要保护地进行划定,不包括没有被划定的国家保护地或特殊保护区等。

由此我们就形成了下图“区域绿地-绿色生态空间-绿色生态网络-市域绿地系统-绿色生态空间统筹”的整体构想。

相关规划实践

深圳是最早实行生态控制线规划的城市,之后又有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武汉基本生态

控制线规划等,实践证明生态控制线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1. 把握生态系统规律,引导三生空间协调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丰富多样,各地生态系统特征差异性极大,城市规模、

职能定位和发展路径差异巨大,结合各地实际,深入认识生态系统规律,因地制宜地保护生

态格局及其生态过程,引导生态、生活、生产空间布局,是保障区域和城市生态安全的前提。

以贵安新区(喀斯特地区)为例,这类地区生态条件脆弱敏感,规划以生态为底、安全为限、特色为魂,进行分级分区管控引导。生态安全方面,针对喀斯特地貌水土流失防护、生物多

样性保护、水文生态保护三个最为核心的生态问题,进行安全格局分析,应用最大值法叠加,得到综合生态安全格局。

2. 尊重城绿发展格局,强化生态空间结构

城市是人类活动作最为集中的区域,尊重城市原有的自然生态本底条件,在规划建设中尽可能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和生态条件,统筹预留和布局人工建绿的绿色网络空间,塑造系统、完善的城绿协调发展格局,是推进城市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空间基础。

以辽宁鞍山(工矿业城市)为例,这些年城市发展非常迅速,给城市带来很多问题。城市发展基本布局有三大块:丘陵山区、南岗区和平原,规划基于生态的理论和手法,对其自然环境做了全面分析,方案持续协调到最后阶段,最终的规划很好体现了生态空间的规划理念。

3. 加强生态空间管控,保障生态安全底线

生态空间管控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城市绿色空间划定识别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空间管理手段,管制各类城乡建设行为,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

以北海市生态控制线划定为例,除了对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大的空间分析之外,还针对城市空间的详细规划层面做了生态空间控制分析,提出更加严格的管控和具体措施,并落实到图则层面。再以北京市昌平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阐释如何划定生态控制线和生态保护红线。

绿色生态空间规划是以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统筹生态保护和城乡开发格局为目标,识别绿色生态要素,明确生态控制线划定方案和管控要求,保护各类绿色生态空间。市域绿色生态空

间统筹是根据绿色生态空间要素及空间分布,提出生态控制线划定方案和分级分类管控策略,根据管控需求在生态控制线内明确严格管控范围。这是我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尊重,对人居

生态环境的尊重,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由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