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信号系统教案
信号与系统教案

信号与系统教案一、引言信号与系统是电子工程及通信工程等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培养其分析和设计信号与系统的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大学本科阶段的信号与系统课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数学表示和分析方法;3. 学习信号与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质和傅里叶变换等重要理论;4. 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信号与系统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教学按照以下章节安排:1. 信号的基本概念1.1 信号的定义与分类1.2 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1.3 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2. 系统的基本概念2.1 系统的定义与分类2.2 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2.3 时变系统和时不变系统3. 时域分析3.1 连续信号的时域描述3.2 离散信号的时域描述3.3 系统的时域描述4. 频域分析4.1 连续信号的频域描述4.2 离散信号的频域描述4.3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频域描述5. 傅里叶变换5.1 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5.2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5.3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和应用6. 课程总结与回顾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系统介绍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实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解析信号与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实验实践:利用仿真软件或实验设备,进行信号与系统方面的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课程设计与报告:学生根据指导要求,完成一份信号与系统相关课题的设计和报告。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信号与系统的整体掌握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1. 主教材:《信号与系统导论》2. 参考资料:2.1 《信号与系统分析》2.2 《信号与系统原理》2.3 信号与系统相关期刊论文七、教学进度安排本教案按照每周4学时的教学进度计划,共计15周。
大学二年级信息工程课教案信号与系统

大学二年级信息工程课教案信号与系统【大学二年级信息工程课教案】信号与系统【引言】信号与系统作为信息工程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二年级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电子与通信知识的重要任务。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安排和内容设计,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原理与应用,为将来在信息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 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系统、线性时不变系统等;2. 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数学表示方法,如离散/连续时间信号的表达和运算;3. 理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包括冲激响应、单位阶跃响应和卷积等;4. 掌握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等;5. 学习应用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滤波器设计等。
【教学内容】1.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1.1 信号的定义与分类1.2 系统的定义与分类1.3 时变与时不变系统2. 信号的数学表示方法2.1 离散时间信号与连续时间信号的表示2.2 时域离散信号与频域连续信号的转换2.3 时域连续信号与频域离散信号的转换3. 信号的时域分析3.1 冲激响应与单位阶跃响应3.2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冲激响应与单位阶跃响应4. 信号的频域分析4.1 傅里叶变换的定义与性质4.2 频域表示与逆变换4.3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与性质4.4 频域表示与逆变换5. 应用信号与系统5.1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5.2 信号的滤波与滤波器设计5.3 信号采样与重构【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授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知识;2.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培养学生应用信号与系统知识的能力;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信号与系统原理的理解;4. 讨论与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与互动,促进思维碰撞与知识共享。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Signals and Systems一、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信号与系统》是通信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通信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求解电子系统的特性,为后续课程(通信理论、网络理论、控制理论、信号处理和信号检测理论等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知识要求:本课程是信息类各专业本科生继“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之后必修的重要主干课程。
该课程主要研究确知信号的特性,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信号与系统分析方法在某些重要工程领域的应用。
该课程是学习《现代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后续课程所必备的基础。
3、能力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号分析与线性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能对工程中应用的简单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求解。
为适应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在相关专业领域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习题和实验,学生应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技能方面有所提高。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2、具体要求:第一章信号与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信号、系统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了解信号的函数表示与图形表示。
3.掌握信号的能量和信号的功率的概念。
4.熟练掌握信号的自变量变换和信号的运算。
5.掌握阶跃信号、冲激信号,及其性质、相互关系。
6.了解系统的性质。
[教学内容]1. 信号、信号的自变量变换。
2. 能量和功率信号的判别方法3. 阶跃信号和冲激信号。
4. 一些典型序列。
5. 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
6. 系统的性质[重点难点]1. 信号和系统的概念。
2. 能量和功率信号的判别方法3. 信号的自变量变换4. 阶跃信号和冲激信号。
5. 系统的性质。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作业] 7道[课时] 6第二章线性时不变系统[目的要求]1. 单位冲激响应的概念。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

《信号与系统》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使用教材:《Signals & Systems》(2nd Edtion), Alan V. Oppenhei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教学拓展资源:参考书目有《信号与系统》(第二版)上、下册,郑君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吴大正,高等教育出版社;《信号与系统》,ALANV.OPPENHEIM(刘树棠译),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信号与线性系统》,管致中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号与系统》校级主干课资源库。
二、课程教学目的《信号与系统》是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联系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一个重要桥梁。
授课对象面向电子信息类的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三个本科专业。
该课程研究确定性信号经线性时不变系统传输与处理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分析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教学内容较抽象,数学运用得很多。
同时,这门课程以通信和控制工程为主要应用背景,具有明显的物理意义和工程背景,具有数学分析物理化,物理现象数学化的特征。
该课程与许多专业课,如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路、图象处理等课程有很强的联系,其理论已广泛应用到电子、通信、信号处理和自动控制等各个学科领域,并且直接与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相衔接。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理论,掌握确定性信号经线性时不变系统传输与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包括信号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各种描述方法、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方法、有关系统的稳定性、频响、因果性等工程应用中的一些重要结论等。
通过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学生应能掌握如何建立信号与系统的数学模型,如何经适当的分析方法求解,并将分析结果与物理概念相结合,对所得的结果给出物理解释和赋予物理意义。
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为今后能够独立地分析与解决信息领域内的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信号与系统教案第5章连续系统的s域分析

04
连续系统的s域响应分析
初始状态下的s域响应
01
初始状态下的s域响应是指系统 在输入信号和初始状态共同作 用下的输出信号。
02
在s域中,系统的初始状态可以 表示为s的函数,即系统的初始 值。
03
通过求解线性常微分方程或传 递函数,可以得到系统在初始 状态下的s域响应。
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零输入响应是指系统在没有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自由响应,由系统的内部动 态特性决定。
通过分析极点和零点,可以预测系统在不同输入信号 下的行为,从而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控制。
05
连续系统的s域设计方法
系统函数的合成与分解
线性时不变系统函数的合成
通过组合简单系统函数,构建复杂系统函数。
系统函数的分解
将复杂系统函数分解为简单系统函数的组合, 便于理解和分析。
传递函数表示法
利用传递函数表示系统函数,便于分析系统 的性能和稳定性。
硬件实现
根据系统函数的数学表达式,选择合适的硬件 平台实现系统函数。
软件实现
利用编程语言或仿真软件实现系统函数,并进 行仿真验证。
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测试,验证系统函数的正确性和性能指标的符合程度。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2
连续系统的s域分析基础
s域的基本概念
80%
s域
复平面上的一个区域,用于描述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传递函数。
100%
传递函数
描述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关系的 复数函数。
80%
系统函数
描述系统对不同频率输入信号的 响应。
s域分析的优点
方便数学处理
s域中的传递函数可以进行代 数运算和微积分,便于分析和 设计系统。
教案信号与系统

教案:信号与系统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 掌握信号的分类与性质。
3. 理解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4. 学习信号与系统的基本运算和变换。
5. 培养分析和处理信号与系统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号与系统的概述1.1 信号的定义和分类1.2 系统的定义和特征1.3 信号与系统的关系2. 基本信号的性质2.1 常用信号的定义和特点2.2 奇偶信号与周期信号2.3 指数信号和复指数信号3.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3.1 连续时间信号的表示与性质3.2 连续时间系统的表示与性质3.3 连续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和变换4.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4.1 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与性质4.2 离散时间系统的表示与性质4.3 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和变换5. 线性时不变系统5.1 线性系统的定义和特性5.2 时不变系统的定义和特性5.3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和表示6. 信号和系统的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表示关系6.1 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6.2 连续时间信号的采样与重构6.3 采样定理和抽样定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通过讲解教师将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传授给学生。
2.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信号与系统的性质和运算。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四、教学重点:1.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信号和系统的基本运算和变换。
3.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和表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通过学生完成的实验和实验报告,评价其对信号与系统的基本运算和变换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查学生对信号与系统整体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课本:信号与系统教材。
2. 电子实验设备:电脑、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七、教学反思:信号与系统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与通信信号与系统教案第1章

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光信号,指挥交通; 电视机天线接受的电视信息—电信号; 广告牌上的文字、图象信号等等。
1.1 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
2021/12/10
二、系统的概念
信号的产生、传输和处理需要一定的物理装置,这样的 物理装置常称为系统。
一般而言,系统(system)是指若干相互关联的事物组合
1.2 信号的描述和分类
2021/12/10
例1-2-2. 判断正弦序列f(k) = sin(βk)是否为周期信号,若是,确 定其周期。
解: f (k) = sin(βk) = sin(βk + 2mπ) , m = 0,±1,±2,…
sinβk m 2βπ sin[β(k mN)]
式中β称为正弦序列的数字角频率,单位:rad。 由上式可见: 仅当2π/ β为整数时,正弦序列才具有周期N = 2π/ β。 当2π/ β为有理数时,正弦序列仍为具有周期性,但其周期为 N= M(2π/ β),M取使N为整数的最小整数。 当2π/ β为无理数时,正弦序列为非周期序列。
应启珩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 《信号与系统习题及精解》,王保祥、 胡航编,哈尔 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后续课程
2021/12/10
❖ 通信原理 ❖ 数字信号处理 ❖ 自动控制原理 ❖ 数字图象处理
对学好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
2021/12/10
❖ 切实掌握和熟练运用基本概念;着重掌握信号与系统分析的物理含义,将数学概念、物 理概念、及其工程概念结合。
❖ 第六章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从拉氏变换到正逆Z变换、收敛域、 Z变换的基本性质、用Z变换解 差分方程、系统函数、系统的Z域框图、S域与Z域的关系、系统的频 率响应
《信号与系统》中卷积积分教案设计

《信号与系统》中卷积积分教案设计信号与系统中卷积积分教案设计第一节:引言信号与系统是电子工程及通信工程等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卷积积分是信号与系统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是深入理解信号处理与系统分析的基础。
本文基于《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了一份卷积积分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卷积积分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第二节: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 理解卷积积分的基本概念;2. 掌握卷积积分的运算规则与性质;3. 熟悉卷积积分的常见应用领域;4.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节:教学内容与方法3.1 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卷积积分的定义与基本性质;2. 卷积积分的运算规则与性质;3. 卷积积分的时域与频域表达;4. 卷积积分在时域滤波与频域滤波中的应用。
3.2 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巩固基础知识;2. 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论理解能力;3. 开展小组讨论与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4. 设计实际案例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四节:教学流程安排4.1 教学环节:1. 第一次课:介绍卷积积分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第二次课:讲解卷积积分的运算规则与性质;3. 第三次课:引入卷积积分的时域与频域表达;4. 第四次课:探讨卷积积分在滤波领域的应用。
4.2 教学安排:1. 第一次课:引入卷积积分的基本概念和定义,通过具体例子解释卷积积分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作用;2. 第二次课:讲解卷积积分的运算规则与性质,使用数学推导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掌握卷积积分的计算方法;3. 第三次课:引入卷积积分的时域与频域表达,通过数学公式和图表展示,让学生理解卷积积分在不同域的表达方式;4. 第四次课:探讨卷积积分在滤波领域的应用,介绍卷积积分在时域滤波和频域滤波中的应用实例,并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广东省南方高级技工学校理论课教案编号:NGQD-0707-09 版本号:A/1 页码:1编制/时间:审核/时间:批准/时间:课程名称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课题第一章:信号基础设备与通信系统的安全授课班级城轨1201中高技授课日期2014/2/24授课时数2课时教学类型理论授新教学方法讲授、提问教材及参考资料《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人民交通出版社教学目标1、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的作用 2、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的组成3、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的发展教学重难点及其突出方法、化解方法教学重点和突出方法: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对列车的指挥作用,设疑、解答的方法来突出重点。
教学难点和化解方法: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对地铁运营安全和效率的作用,通过对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解答教学准备根据对信号与通信系统的认识,在课外查找有关轨道交通的信号和通信系统方面的先进成果。
教学对象分析城轨1301班1有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更有上课玩手机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强调课堂纪律,同时尽量采用课外有关素材吸引注意力。
教学总结1.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信号与通信系统中的各个不同功能的系统的作用。
3.信号与通信系统中各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布置作业课后习题作业教学反思该节课上得比较成功,体现在课堂气氛较好,同学们能掌握学习的目标内容,通过讲解自动售检票系统架构形式、配置与布局,能够将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应用到实际上。
另外,通过互联网的知识拓宽,较好的解决了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多借助互联网,搜索更多更加丰富的知识点用于教学。
编制/时间:页码:2教学活动教学流内容教学手段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评价方法与评价材料时间分配组织教学1.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2.上课起立,师生互致问候。
3.点名、检查学生出勤并记录,完成教学准备工作。
组织号召清点人数并将出勤情况记录在学生考勤表上,整顿课堂纪律。
学生举手应答考勤表3分钟复习旧课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1、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信号与通信系统中的各个不同功能的系统的作用。
提问教师提问第一个问题,根据花名册上的名单随机点名回答问题。
根据花名册名单点名让学生解释城市的概念,记录平时成绩。
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评价3分钟课程导入信号表示器分为道岔、脱轨、进路、发车、发车线路、调车及车挡表示器。
信号机应设在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或其所属线路的中心线上空,特殊地段因条件限制,需设于右侧时,须经铁路局批准。
讲授教师根据前述内容导入本节的内容知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的概述。
观察同学们对本节课知识的需求程度4分钟理论授新色灯信号机是以其显示灯光的颜色、数目和亮灯的状态来表示信号板书、讲授信号机按类型分为色灯信号机、臂板信号机和机车信号机。
信号机按用途分为进站、出站、通过、进路、预告、接近、遮断、驼峰、驼峰辅助、复示、调车信号机。
阅读有关轨道信号系统的内容5分钟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utomaticATO系统:从ATP系统获得最大允许速度和列车实时速度,并根据ATS系统和定位系统的信息,发出牵引和制动命令,驾驶车辆运行。
板书、讲解、展示、提示①曲线为ATP计算的列车紧急制动曲线,列车一旦触及此曲线,ATP启动紧急制动,直到停车。
②曲线为A TP系统计算的制动曲线,此时的速度只是较ATP给出的最大速度略低,系统给出警告,不启动紧急制动。
此时的减速度与最大常用制动相同。
教师提示,学生能讲出ATO和ATP的关系25分钟编制/时间:页码:3板书设计课题一: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安全一、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与通信系统的安全二、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作用三、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1课题二:故障——安全原理一、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相关概念1、安全性2、可靠性3、失效4、错误5、故障6、失误7、危害8、风险9、容错10、安全性评估二、故障——安全原理三、系统输入输出信号安全要求和对策1、故障——安全出入接口2、故障——安全输出接口四、安全性评估1、硬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评估指标2、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评估指标课题三、信号安全技术一、故障——安全计算机系统1、概述2、信号设备微型计算器化的主要特点二、硬件安全性技术分类三、软件安全性技术分类四、容错技术五、信号系统安全技术理论课教案编制/时间:页码:4讲义单元一: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一、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常由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utomatic Train Control,简称ATC)组成,ATC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简称ATS)—列车自动防护子系统(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简称ATP)—列车自动运行系统(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简称ATO)三个子系统通过信息交换网络构成闭环系统,实现地面控制与车上控制结合、现地控制与中央控制结合,构成一个以安全设备为基础,集行车指挥、运行调整以及列车驾驶自动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二、系统分类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1、按闭塞布点方式: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
固定闭塞方式中按控制方式,又可分为速度码模式(台阶式)和目标距离码模式(曲线式)。
2、按机车信号传输方式:可分为连续式和点式。
3、按各系统设备所处地域可分为:控制中心子系统、车站及轨旁子系统、车载设备子系统、车场子系统。
固定闭塞ATC系统固定闭塞ATC系统是指基于传统轨道电路的自动闭塞方式,闭塞分区按线路条件经牵引计算来确定,一旦划定将固定不变。
列车以闭塞分区为最小行车间隔,ATC系统根据这一特点实现行车指挥和列车运行的自动控制。
固定闭塞ATC系统又可分为速度码模式和目标距离码模式。
1、速度码模式(台阶式)如北京地铁和上海地铁1号线分别引进的英国西屋公司和美国GRS公司的ATC系统均属此类ATC系统,该系统属70~80年代的产品,技术成熟、造价较低,但因闭塞分区长度的设计受限于最不利线路条件和最低列车性能,不利于提高线路运输效率。
固定闭塞速度码模式ATC是基于普通音频轨道电路,轨道电路传输信息量少,理论课教案编制/时间:页码:5讲义对应每个闭塞分区只能传送一个信息代码,从控制方式可分成入口控制和出口控制两种,从轨道电路类型划分可分为有绝缘和无绝缘轨道电路两种。
以出口防护方式为例,轨道电路传输的信息即该区段所规定的出口速度命令码,当列车运行的出口速度大于本区段的出口命令码所规定的速度时,车载设备便对列车实施惩罚性制动,以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
由于列车监控采用出口检查方式,为保证列车安全追踪运行,需要一个完整的闭塞分区作为列车的安全保护距离,限制了线路通过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发挥。
能提供此类产品的公司有:英国WSL公司、美国GRS公司、法国ALSTOM 公司、德国SIEMENZ公司等。
2、目标距离码模式(曲线式)目标距离码模式一般采用音频数字轨道电路或音频轨道电路加电缆环线或音频轨道电路加应答器,具有较大的信息传输量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通过音频数字轨道电路发送设备或应答器向车载设备提供目标速度、目标距离、线路状态(曲线半径、坡道等数据)等信息,车载设备结合固定的车辆性能数据计算出适合于列车运行的目标距离速度模式曲线(最终形成一段曲线控制方式),保证列车在目标距离速度模式曲线下有序运行。
不仅增强了列车运行的舒适度,而且列车追踪运行的最小安全间隔缩短为安全保护距离,有利于提高线路的通过能力。
如上海地铁2号线引进美国US&S公司、明珠线引进法国ALSTOM公司和广州地铁1、2号线引进德国西门子公司的ATC系统均属此类。
移动闭塞ATC系统移动闭塞方式的ATC系统通常采用无线通信、地面交叉感应环线、波导等媒体,向列控车载设备传递信息。
列车安全间隔距离是根据最大允许车速、当前停车点位置、线路等信息计算得出,信息被循环更新,以保证列车不间断收到即时信息。
移动闭塞ATC系统是利用列车和地面间的双向数据通信设备,使地面信号设备可以得到每一列车连续的位置信息,并距此计算出每一列车的运行权限,动态更新发送给列车,列车根据接收到的运行权限和自身的运行状态,计算出列车运行的速度曲线,实现精确的定点停车,实现完全防护的列车双向运行模式,更有利于线路通过能力的充分发挥。
移动闭塞ATC系统在我国还未有应用实例,国外能提供此类系统的公司有:阿尔卡特公司交叉感应电缆作为传输媒介的ATC系统,在加拿大温哥华“天车线”和香港KCRC西部铁路等应用,技术比较成熟,但交叉感应轨间电缆给线路日常养护带来不便;美国哈蒙公司基于扩频电台通信的移动闭塞应用在旧金山BART线,其系统结构、系统运用尚不成熟;阿尔斯通公司基于波导传输信息的移动闭塞正在新加坡西北线试验段安装调试。
理论课教案编制/时间:页码:6讲义三、信号系统基本功能1、列车自动监控子系统(ATS)ATS系统由控制中心、车站、车场以及车载设备组成。
ATS系统在ATP系统的支持下完成对列车运行的自动监控,实现以下基本功能:(1)通过ATS车站设备,能够采集轨旁及车载ATP提供的轨道占用状态、进路状态、列车运行状态以及信号设备故障等控制和监督列车运行的基础信息。
(2)根据联锁表、计划运行图及列车位置,自动生成输出进路控制命令,传送至车站联锁设备,设置列车进路、控制列车停站时分。
(3)列车识别跟踪、传递和显示功能。
系统能自动完成正线区段内列车识别号(服务号、目的地号、车体号)跟踪,列车识别号可由中央ATS自动生成或调度员人工设定、修改,也可由列车经车—地通信向ATS发送识别号等信息。
(4)列车计划与实迹运行图的比较和计算机辅助调度功能。
能根据列车运行实际的偏离情况,自动生成调整计划供调度员参考或自动调整列车停站时分,控制发车时间。
(5)ATS中央故障情况下的降级处理,由调度员人工介入设置进路,对列车运行进行调整,由ATS车站完成自动进路或根据列车识别号进行自动信号控制,由车站人工进行进路控制。
(6)在计算机辅助下完成对列车基本运行图的编制及管理,并具有较强的人工介入能力。
通过设在车辆段的终端,向车辆段管理及行车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编制车辆运用计划和行车计划。
(7)列车运行显示屏及调度台显示器,能对轨道区段、道岔、信号机和在线运行列车等进行监视,能在行调工作站上给出设备故障报警及故障源提示。
(8)能在中央专用设备上提供模拟和演示功能,用于培训及参观。
能自动进行运行报表统计,并根据要求进行显示打印。
(9)能在车站控制模式下与计算机联锁设备结合,将部分或所有信号机置于自动模式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