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港口防污染技术(八)
船舶绿色港口建设考核试卷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船舶绿色港口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减少能源消耗和______。()
2.在船舶绿色港口建设中,______是衡量港口环境友好程度的重要指标。()
3.为了提高船舶在港口的能源效率,可以采取优化船舶航线和______等措施。()
船舶绿色港口建设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哪项不是船舶绿色港口建设的核心内容?()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B
3. D
4. D
5. A
6. C
7. C
8. D
9. B
10. A
11. D
12. B
13. D
14. A
15. D
16. C
17. A
18. C
19. D
20. A
二、多选题
1. ABC
2. AD
3. ABCD
4. ABCD
5. ABCD
6. ABCD
7. ABC
B.提高港口绿化率
C.增加港口吞吐能力
D.发展智能港口
7.以下哪个组织不负责制定船舶绿色港口建设的标准?()
A.国际海事组织(IMO)
B.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C.世界贸易组织(WTO)
D.国际海洋组织(ILO)
8.下列哪个环节不属于船舶绿色港口建设中的船舶污染防治?()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8年第8号——关于发布《船舶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公告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8年第8号——关于发布《船舶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8.01.11•【文号】环境保护部公告2018年第8号•【施行日期】2018.01.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环境保护正文环境保护部公告2018年第8号关于发布《船舶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公告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防治船舶污染水环境,保障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指导环境管理与科学治污,促进船舶水污染防治技术进步,我部组织制订了《船舶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见附件),现予发布,文件内容可登录环境保护部网站()查询。
附件:船舶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保护部2018年1月11日附件船舶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一、总则(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防治船舶污染水环境,保障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指导环境管理与科学治污,促进船舶水污染防治技术进步,制订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适用于中国籍船舶和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的外国籍船舶(军事船舶除外)营运中产生的含油污水(船舶机器处所油污水和油船含货油残余物的油污水)、生活污水(包括黑水和灰水)、含有毒液体物质的污水和船舶垃圾的污染防治。
压舱水、锅炉及废气清洁系统的洗涤水、除含货油残余物的油污水和含有毒液体物质的污水之外的其他洗舱水、除船舶垃圾之外的其他固体废物(如核废物)、大气污染物和噪声的污染防治不适用于本技术政策。
(三)本技术政策中含油污水是指船舶营运中产生的含有原油和各种石油产品及其残余物的污水,包括机器处所油污水和含货油残余物的油污水。
船舶与港口防污染技术(十)

代用的喷洒装置 当不具备专用的喷撒装置时,不得已只能使用消防泵和水龙带。但要 注意喷洒烃类分散剂不能使用上述设备,因为这类分散剂经过海水的稀 释,其表面活性剂将失去功效。由于消防水带射出的强烈水流往往只 能覆盖很小的溢油面积,因此要获得理想的喷洒效果是很困难的。尽 管如此,消防带或消防水枪用来处理有限范围内的少量溢油还是有效的 。
船舶喷洒与飞机喷洒效果实验数据统计
用飞机喷洒溢油分散剂的效果比用船舶喷洒的效果好。分散剂被 稀释后用船舶喷洒工艺,不如用飞机喷洒浓缩分散剂有效; 溢油分散剂必须喷洒到最厚的溢油层上。当用船舶对整个油膜进 行均匀喷洒时,只有5%-8%的油膜被分散,与之相比,如果把这些 分散剂投放到油膜最厚的地方,则分散率可达到45%-62% 船舶适用于处理靠近码头的小型溢油,而飞机对远离海岸的大型 溢油是更经济的反应 喷洒应从下风处开始,向上风处进行;先向油膜周边喷洒,逐步 向油膜中部进行。
D类油为环境温度下呈不流动状态的油类,比重大于0.93,分散剂 对此类油无效。
(3)溢油层的粘度
一般认为,溢油分散剂适合处理粘度小于2000cSt 的 流动的 油品,随着溢油粘度的增加,其处理效果下降,这是因为溢 油分散剂中的溶剂起着表面活性剂的载体的作用,当油的粘 度大时,溶剂来不及渗透到油里,就从油上流到水里,表面 活性剂不能有效地与油接触。
4、化学分散剂的类型
现在使用的分散剂主要有两种类型: (1)烃,并含有15%-20%表面活性剂。要求纯分散剂用于油面而不 应该用海水预先稀释(稀释将使其失效)。
(2)浓缩或自混合分散剂
以醇类为溶剂,通常含有浓缩度较高的表面活性剂。可以纯分散剂使用或 者用海水预先稀释。
5、分散剂的使用条件
(1)溢油厚度
通常的溢油处理过程中,首先应用机械的方法,例如使用集油 器,尽量将溢油回收起来,然后再使用溢油分散剂处理残留溢 油。溢油分散剂适合于处理大面积的厚度较薄的溢油,一般情 况下,溢油分散剂处理油膜厚度为0.025-1mm时效率最高,油膜 厚度大于1mm时,就不宜使用溢油分散剂了,其原因是此时分 散剂用量特别大(研究表明可能大于18700L/km2),而这个用 量使溢油分散剂本身对环境的危害可能大于溢油危害。
船舶防污染课件

记录与报告
船舶应记录废弃物的产生和处理情况,并 定期向相关机构报告。
船舶防污染的监测技术
监测技术
船舶防污染的监测技术是了解船舶 污染状况和评估防污染效果的重要 手段。
监测设备
船舶配备了各种监测设备,如废气 排放监测仪、水质监测仪等,以实 时监测污染物排放情况。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评 估船舶的污染状况和防污染效果。
反馈与改进
根据监测结果反馈,对船舶防污染 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防污染 效果。
04
船舶防污染的实践与案例
船舶防污染的具体实践
实施船舶油污水、生活污水、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控 制。
对船舶进行定期防污染检查和测试,确保船舶的防污 染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船舶应配备防污染设备,如油水分离器、焚烧炉等。
对船舶进行防污染培训,提高船员对防污染知识的理 解和操作技能。
02
船舶防污染的法律法规与标准
国际船舶防污染法规
概述
国际船舶防污染法规是一套全球性的规定,旨在保护海洋环境免受船舶污染。这些法规由 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和监督执行。
公约和协议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国际公约》(MARPOL)、 《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OPRC)等是国际船舶防污染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
船舶防污染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船舶防污染概述 • 船舶防污染的法律法规与标准 • 船舶防污染技术与方法 • 船舶防污染的实践与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船舶防污染概述
船舶防污染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船舶防污染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预防和 减少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包括油污、 废弃物、生活污水等。
船舶防污染技术课程练习题(二)

A.聚结元件失效;或聚结元件与支座联结不严密,污水短路,不经过聚结元件B.可能是检测器与分离器壳体短路
C.吸水系统或配套泵轴密封漏气,空气在分离器集油室中集聚D.排油气动隔膜出现故障,或气源压力不足,致使排出水管系上背压阀关闭
31. MARPOL公约附则I要求的《船上油污应急计划》报告程序中报告的内容中不包括__
C、防止船舶排气污染海洋环境D、防止船以上的油船和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轮应备有船上油污应急计划;对于1993年4月4日以前建造的船舶,本规定应在该日期的_生效。
A.12个月B.18个月
C.24个月D.30个月
9.油船残油处理技术中_是其结构采用了双边舱和双层底的船体结构。
14. MARPOL公约附则Ⅳ规定,船舶排放生活污水,距最近陆地12 n mile以外,悬浮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______。
A.不大于50 mg/LB.不大于100 mg/L
C.不大于1000 mg/LD.无明显悬浮物固体
15.焚烧炉的炉温应保持在______。
A.750~850℃B.900~1000℃
A.大副B.船长
C.大管轮D.轮机长
41.美国《90油污法》规定,如果由于负责方或其代理人、雇员有重大过失或故意不当行为造成油污染事故,则将承担:
A.油污赔偿B.限额赔偿
C.无限赔偿D.追究刑事责任
42. ____船舶的滤油设备系统应装有报警装置,在不能保持这一标准时发出报警,还应装有在排出物的含油量超过15ppm时能保证自动停止含油混合物排放的装置。
C.600~700℃D.任意温度
16.按“船上油污应急计划”应变部署规定,船员的集合地点为______。
港口工程防污染方案

港口工程防污染方案一、港口工程中的污染源港口工程中的污染源主要包括船舶排放、岸边码头和堆场的废水、固体废弃物等。
1.船舶排放船舶在停泊、驶离和进出港口时,会排放废水和废气。
其中废水中可能含有油污、餐厨废水和污水。
废气中可能含有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
2.码头和堆场废水岸边码头和堆场的日常使用也会产生废水,其中可能含有洗涤剂、防腐剂等化学物质。
3.固体废弃物堆场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也可能对环境产生污染。
二、港口工程防污染方案针对以上的污染源,港口工程需要制定相应的防污染方案,以保障港口的持续运营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这里提出以下几种典型的防污染方案:1.船舶排放的治理针对船舶排放,港口工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设岸边供电设施,以减少船舶在停泊时的发电机排放。
这种供电设施可以提供充足的电力,使船舶停泊时可以关闭发电机,从而减少废气排放。
(2)利用先进的船舶污水处理设备,对船舶的污水进行处理。
这些设备可以对油污、餐厨废水和污水进行有效的去除和处理,确保排放水质符合相应的环保标准。
(3)设置船用尾气净化装置,减少船舶的废气排放。
这些装置可以对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颗粒物进行有效的净化。
2.岸边码头和堆场废水的处理在岸边码头和堆场,需要对废水进行处理,以确保废水的排放符合相关的环保标准。
具体的处理措施包括:(1)建设污水处理厂,对岸边码头和堆场的废水进行集中处理。
这些污水处理厂可以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等方法,将废水去除其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2)设置雨水收集系统,防止大雨天时雨水将废水冲入海洋。
收集起来的雨水也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污染物。
3.固体废弃物的管理针对固体废弃物,港口工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对堆场中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
其中可回收的物质应该进行回收利用,而不能回收的物质则需要进行安全处置。
(2)加强固体废弃物的监管,规范堆场中的固体废弃物管理行为,防止非法倾倒和随意丢弃,确保环境不会受到破坏。
第二章第二节船舶防污染技术和设备

2.ZYF型真空式油水离器
ZYF型真空式油水离器:水泵后置,在该种型式油水分离 器的分离筒内保持一定的真空,油污水在真空状态下进行 重力分离,避免了污水泵造成乳化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特点: 1,水泵后置,水泵处理分离后的清水,寿命高。 2,避免了油污水的乳化。 3,分离装置中的聚合元件能自动反冲洗,不会堵塞,长 时间运行不需更换。 工作原理详解:
(2)设置专用压载舱 (3)设置双层底和双壳体结构 (4)采用原油洗舱
第二章第二节船舶防污染技术和设备
第二节 船用油水分离器
一、船用油水分离器对油水分离的方要方法
油水分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物理分离法、化学分离法、生物 化学法等。
➢ 物理分离是利用油水密度差或过滤吸附等物理方法使油水 分离,主要特点是分离过程不改变油或水的化学性质。 ➢ 化学分离是向含油污水投入絮凝剂,使油凝聚成胶体而沉 淀;或使水电解产生气泡,以粘附油液上浮,以此实现油水 分离。 ➢ 生化分离是利用微生物对油具的分解氧化作用而对油污水 进行处理的方法。 ➢目前船用油水分离器以物理分离法为主。包括:重力分离、 聚结分离、过滤分离、吸附分离等。
第二章第二节船舶防污染技术和设备
1.油分浓度检测原理 油分浓度检测原理应用较多的有浑浊度法,红外线吸收
法紫外线吸收法等多种,主要是其结构相对简单,可直接测 量含油量含油污水中的油分浓度。
(1)混浊度法 混浊度法是利用含油水混浊程度与透光程度的关系来反
映水中含油量的多少。如图15-4所示为其原理图:
第二章第二节船舶防污染技术和设备
图15-4 用混合法检测水中含油浓度的原理图
1.滤器;2.电磁阀;3.光源;4.检测器;5.光电元件;6.转换电器;7一显 示仪表;8-电磁阀;9-超声波发生装置;lO-恒压阀
船舶污染防治措施规范

船舶污染防治措施规范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船舶运输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船舶在航行和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染物也给海洋和内陆水域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和执行严格的船舶污染防治措施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一、船舶污染物的种类及危害船舶在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污染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油类污染物船舶的燃油泄漏、机舱含油污水排放等是油类污染的主要来源。
油类污染物会在水面形成油膜,阻碍氧气溶入水中,影响水生生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
此外,油类物质还会附着在水生生物体表,导致其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死亡。
2、生活污水船员在船上产生的生活污水,如粪便、尿液、洗涤水等,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促进藻类等水生植物的过度生长,破坏水生态平衡。
3、垃圾船舶上产生的各类固体垃圾,如塑料、纸张、金属等,如果随意丢弃入海,不仅会影响海洋景观,还可能被海洋生物误食,对其生命造成威胁。
4、废气船舶燃烧燃油产生的废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加剧酸雨和温室效应等问题。
5、压载水为了保持船舶的稳定性,船舶在航行过程中会携带和排放压载水。
压载水中可能携带各种有害生物和病原体,如藻类、细菌、病毒等,这些生物一旦进入新的水域,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引发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
二、船舶污染防治的国际法规和国内政策为了应对船舶污染问题,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在国际层面,《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 公约)是最具权威性的国际公约之一。
该公约对船舶油类、有毒液体物质、垃圾、生活污水、大气污染等方面的排放进行了严格限制,并规定了船舶应配备的防污染设备和操作要求。
在国内,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船舶污染的防治。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对船舶污染防治作出了明确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坏臭氧层物质所占比例
替 代 产 品 开 发
第三节 散装液体泄露及其防止技术
船舶运输的三大液体散货是:石油、化学品、液化气。
万向首艘“游神1”号海上化学品运输船启航
装卸、储运过程中的油气和化学品主要产生于:
1)向储油罐、油舱及火车罐内装液体货物时,罐(舱)内等体积的油 气或化学品被置换顶出罐(舱)。 2)因环境温度的变化,使罐(舱)内浓度较高的混和气由于膨胀而被 排出。 3)因密封不严或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跑、冒、滴、漏。
二、船舶NOx排放控制技术
NOx包括NO、NO2、N2O4等,在柴油机的排气中,NO2的浓度仅为5%, 而N2O4的浓度更低,因此主要研究的氮氧化物便是NO。
NO主要是由于空气和燃料中所含氮在高温下氧化而成,其氧化过程如下:
N2+O·
O2+N ·
NO+N·
NO+O·
船舶柴油机NOx排放的控制措施大体可分为
2、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防止船舶大气污染规则: IMO 第 37次环保会(MPEC37 )上,MARPOL73/78 国际公约原有的 5 条附则基础上,又增加了附则Ⅵ- 防止大气污染规则,并于 1997年正式 通过。
控制船舶释放的要求
限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限制船用柴油机氮氧化物(NOx)的排放
2)氢氧化镁法
该方法是用Mg(OH)2代替第一种方法中的石灰作为吸收剂吸收排烟中的SO2。
吸收反应
SO2 +Mg(OH)2+ 2 H2O 氧化反应 MgSO3• 3H2O+1/2O2 MgSO3• 3H2O
MgSO4+ 3H2O
吸收剂Mg(OH)2的价格比CaCO3价格高,但SO2吸收速度快。
3)碱性水溶液法
(5)船上焚烧的限制
1)船上焚烧只允许在焚烧炉中进行,装在船上的焚烧炉应由主管机关根 据IMO制定的《焚烧炉标准技术条件》给予认可;
2)禁止下列物质在船上焚烧: A 《73/78防污公约》附则Ⅰ、 Ⅱ和Ⅲ中的货物残余物以及有关的被污染 的包装材料; B 多氯联苯(PCBs) C 《73/78防污公约》附则Ⅴ定义的含有超过微量重金属的垃圾;
船舶与港口防污染技术(八)
第五章 船舶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第一节 船舶大气污染来源与排放控制措施
1、船舶大气污染物来源:
船舶在营运过程中造成空气污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燃料燃烧。排出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碳 (CO2)、一氧化碳(CO)等造成大气污染 。 (2)船舶使用的制冷剂、灭火剂、洗涤剂、发泡剂(隔热材料)等,产 生氯氟烃等,对大气中的臭氧层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3)液货中的烃类气化物或有害气体,扩散到大气中造成大气污染。
目前,减少SO2排放量的主要方法有: 1)使用低硫燃料; 2)石油脱硫;
3)排烟脱硫 方法1)受到了地球资源的限制,人类可以积极采取的对策是2)3)两种 方法。而现今大多数船舶采用的控制措施是使用低硫燃料和脱硫燃料。 船舶排烟脱硫处理将是今后防止船舶SO2污染大气的主要发展方向。
1、石油的脱硫技术
4NO+4NH3+O2 NO+NO2+2NH3
4N2+6H2O 2N2+3H2O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已作为一般技术用于近海平台固定柴油机装置。而在实 际船舶上处于试验应用阶段。
第二节 船舶CFCs对大气的危害与环保冷剂的开发 第二节船舶氯氟烃排放与污染控制技术
(一)对流层
主要天气过程如雨、雪、雹的形成均出现在此 层。对流层和人类的关系最密切。对流圈内的 臭氧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有害物质之一。
燃料预处理 低氮燃油或甲烷(或LNG)等低氮燃料 燃油乳化 废气再循环 工作过程处理 喷油定时延迟 改变喷油参数 燃油-水分层喷射
排气后处理
废气再燃烧处理 催化还原法处理。
1、燃油乳化
燃油掺水乳化能较大幅度的减少NOx(在掺水量较大的情况下,柴油机燃烧 室温度降低,从而使NOx下降)。标准设计的发动机满负荷时可以加入20% 的水,从燃烧的角度来说,这并没有达到极限,曾有过油水比例为1:1的试 验,但此时需要对机器做一些改造。使用乳化后的燃油将对NOx的生成量和 燃油的消耗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影响程度随机器型号的不同而不同,但在 一般情况下,增加一个百分点的水将减少一个百分点的NOx。
利用氢氧化钠(NaOH)、碳酸钠(NaCO3)以及氨水等作为吸收剂来 进行脱硫的方法,处理方法基本相同。由于这些吸收剂的价格与 CaCO3相比较高,一般不用于排烟量较大场合的排烟中SO2的吸收 处理。
4)干式脱硫法 使用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作为SO2的吸收剂来处理排烟中SO2的一种 方法。与湿式法相比较,活性炭价格高是其经济性差以致使用受到 限制的主要原因。
(4)限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
1)驶往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加以控制的港口或装卸站的船 舶,应配备经主管机关根据IMO制定的《关于蒸气排放控制系统 标准》认可的蒸气收集系统。
2)指定为对液货船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x)排放加以 控制的港口、装卸站,应配备经政府根据IMO制定的《关于蒸气 排放控制系统标准》认可的蒸气排放控制系统;
(二)平流层 有厚约20km的—层臭氧层,因臭氧具有吸 收太阳光短波紫外线的能力,因而,能防 止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危害。 (三)中间层 (四)热层
(五)逃逸层
氟利昂是甲烷或乙烷等饱和烃中的氢原子被卤化物 Cl或 F等 置换后形成的卤化碳氢化合物,由于无毒无害和比较稳定, 被广泛用作制冷机的冷却剂等。
目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全部采用了全封闭装卸技术,其中包括全封闭装 传输油臂、装车(罐)输油软管系统等。经密封收集的高浓度石油气或液化 气被集中后送至存储罐,经一定的冷凝装置又变成液体货物而加以回收。
另外,采用浮顶罐可以大大减少储油罐装液体货物时损失;
将储油罐四周涂上不吸光材料,可以有效减少因环境温度的变化损失。
氢化法。利用催化剂(Co-Mo和Ni-W)在高温高压下,使石油中的硫 分与氢反应形成硫化氢来脱硫。早期只用在汽油和煤油等轻质馏分脱硫 ,随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重质馏分、渣油的脱硫越来越受重视。
2、排烟脱硫技术 排烟脱硫分为湿法和干法两种。
湿法包括:石灰石膏法、氢氧化镁法、碱性水溶液法等; 湿法大约占90%。
2)允许使用由主管机关根据NOx的技术规则规定认可的废气滤 清器或其他等效方法将柴油机NOx排放量将之上述1)规定的 限制以下。
(3)限制硫氧化物(SOx)的排放
1)船舶使用的任何燃料油,其硫含量不得超过4.5%;
2)船舶的SOx排放控制区域内时使用的燃料油,其硫含量不 得超过1.5%,
3)船舶可采用经主管机关认可的废气净化系统或其他技术方 法,将柴油机排气的SOx排放总量减少至6.0g/kw h以下。
干法指的就是活性炭法。
1)石灰石膏法
排烟中的SO2与石灰反应,最终SO2被除去后以石膏的形式固定下 来。脱硫率通常可以达到95%。 吸收反应 SO2 +CaCO3+ 1/2 H2O 氧化反应 CaSO3• 1/2H2O+1/2O2 +3/2H2O CaSO4• 2H2O CaSO3• 1/2H2O+CO2
受酸雨伤害的水稻
石像已经彻底被酸雨毁坏了
NOx排放主要成分是NO,直接危害不大,但在大气中被臭氧氧化成 NO2,造成血液输氧能力下降,还会导致肺气肿死亡。NOx还是形成光 化学烟雾的起因物质。 氮氧化物(NO和NO2)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 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光 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一次污 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毒性 烟雾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这种烟雾使 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头昏 、头痛。远离城市100千米以外的海拔2000 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减 产。仅1950-1951年,美国因大气污染造 成的损失就达15亿美元。1955年,因呼吸 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的老人达400多人 ;1970年,约有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红 眼病。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船舶尾气污染不容忽视!
挪威向国际海事组织提供资料:船舶年排放 NOx 达 602 万吨,占世 界排放总量的7%;SOx达634万吨,占世界排放总量的4%,特别在 港口、海峡和一些航线密集、船舶流量大的区域,船舶排放的废气 甚至成为该地区的主要污染源。
一、控制SO2排放量的措施
D 含有卤素化合物的精炼石油产品。
3)聚氯乙烯(PVCs),只能在持有IMO依据《焚烧炉标准技术条件》颁 发的IMO型式认可证书的焚烧炉中焚烧。
第二节 船舶燃料燃烧废气排放与污染控制技术
船舶排放的废气中NOx与SOx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最大。
SOx排放主要成分SO2 ,其与云中的水雾结合形成酸雨。
限制硫氧化物(SOx)的排放
限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
船上焚烧的限制
(1)限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1)所有船舶在新装或更新设备时,禁止使用含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装置, 但在2020年1月1日以前含有氯氟烃的装置仍可使用;
2)禁止故意排放消耗臭氧层物质(包括在系统维修、检测或处置过程中发 生的排放);
尽管在对流层不分解,但进入平流层以后,受太阳紫外光的 作用就会发生分解反应。
CCl2F2
Cl· +CClF2
船舶泄露CFCs对臭氧层的影响
Cl· +O3 O2 ClO· +O·
ClO· +O2 O· +O· Cl· +O2
一个Cl离子造成数万个臭氧分子的分解!
1987年9月通过《有关破坏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89年7月执行
3、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体中的NOx进行反应,称为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来降 低废气中的NOx是利用废气在通过一层特殊的催化剂之前与氨相结合, 温度为300-400oC,使NOx还原为N2和H2O。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净化 NOx时的化学反应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