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胞嘧啶两性霉素ppt课件
抗真菌药物

唑类抗真菌药
唑类(azoles): 唑类(azoles): 咪唑类(imidazoles) (imidazoles): 咪唑类(imidazoles): 克霉唑clotrimazole clotrimazole、 克霉唑clotrimazole、 咪康唑miconazole miconazole、 咪康唑miconazole、 益康唑econazole econazole、 益康唑econazole、 酮康唑ketoconazole ketoconazole、 酮康唑ketoconazole、 布康唑butoconazole 布康唑butoconazole 硫康唑sulconazole 硫康唑sulconazole 三唑类(triazoles) 三唑类(triazoles) : 氟康唑fluconazole 氟康唑fluconazole 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的临床应用
静脉滴注:真菌性肺炎、心内膜炎、 静脉滴注:真菌性肺炎、心内膜炎、 尿路感染 鞘内注射:真菌性脑膜炎, 鞘内注射:真菌性脑膜炎,本药是目 前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 口服: 口服:肠道真菌感染 局部:指甲、皮肤、 局部:指甲、皮肤、黏膜等浅部真菌 感染
由于静脉用药毒性较大,在临 由于静脉用药毒性较大, 床上也常用作导入疗法(induction 床上也常用作导入疗法(induction therapy),即开始用本药治疗, therapy),即开始用本药治疗,然 后用其他抗真菌药如唑类继续治 疗慢性真菌感染或防止复发。 疗慢性真菌感染或防止复发。
唑类抗真菌药的抗菌机制
为选择性抑制真菌甾醇-14α为选择性抑制真菌甾醇-14α-去甲基 sterol- 14酶(sterol- 14-α-demethylase, 一 种细胞色素P450 ),使细胞膜麦角固 P450酶 种细胞色素P450酶),使细胞膜麦角固 醇合成受阻,细胞膜屏障作用障碍。 醇合成受阻,细胞膜屏障作用障碍。 甾醇-14-去甲基酶受抑,14α甾醇-14-去甲基酶受抑,14α-甲基 甾醇在真菌细胞内浓集而损伤真菌的一 些酶( ATP酶 电子转运有关的酶) 些酶(如ATP酶、电子转运有关的酶) 的功能。 的功能。
注射用两性霉素BPPT课件

1.合理的选择血管 选择较粗、弹性好回流通畅的血管,尽量 避免下肢血管。尽量避免靠近关节部位,避免多次穿刺, 尽量应用留置针,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如有条件,可选 用PICC置管,以避免药物引起的外周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引 起的组织损伤。
2.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两性霉素B的药物浓度与静脉炎的发生 呈正相关关系,所以尽量使用输液泵,达到精确的入速 度一般不低于6小时,,再输入两性霉素B前,一般给予地 塞米松静脉注射,以减轻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
注射用两性霉素B
2
(5) 磺胺类和抗菌增效剂:如磺胺嘧啶,甲氧苄啶 (6) 其他合成抗菌药:硝基呋喃类和喹诺酮类 (7) 抗真菌药:常用的品种有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制霉菌
素、克念菌素等 (8) 抗病毒类:阿昔洛韦,利巴韦林 (9) 抗结核药和抗麻风病药
注射用两性霉素B
3
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两性霉素B 主要成分:两性霉素B
6骨骼肌系统:关节痛、肌痛
7神经系统:激动、焦虑、惊厥、抑郁、幻觉、张力过高、神 经质、神经病、感觉异常、精神病、言语功能障碍、木僵
注射用两性霉素B
12
8呼吸系统:咯血、肺水肿、咽炎、胸腔积液、呼吸道异常、 鼻窦炎
9皮肤及附属器官:痤疮、脱发、瘀点疹、皮肤颜色改变、皮 丘、大疱疹
10特别感官:弱视、耳聋、听力异常、耳鸣
局部给药:气溶吸入时成人每次5~10mg,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成0.2 %~0.3%溶液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时本品浓度为0.01%~0.02%,每 日吸入2~3次,每次吸入5~10ml;持续膀胱冲洗时每日以两性霉素 B5mg加入1000ml灭菌注射用水中,按每小时注入40ml速度进行冲 洗,共用5~10日。
3.使用避光精密输液器可除去药液的微粒,以减少微粒污染, 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注射用两性霉素BPPT课件

3)治疗期间定时定期严密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 钾、心电图等,如血尿素氮或血肌酐明显升高时,则需减 量或暂停治疗,直至肾功能恢复。
4)为减少本品不良反应,给药前可给解热镇痛药和抗组胺药。
14
5)本品治疗如中断7日以上者,需重新自小剂量 (0.25mg/kg)开始逐渐增加至所需要量。
9
静脉滴注给药时,均先以灭菌注射用水10ml配置本品50mg, 或5ml配置25mg,然后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不可用氯化 钠注射液,因可产生沉淀),滴注液的药物浓度不超过 10mg/100ml,避光缓慢静滴,每次滴注时间需6小时以上, 稀释用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应在4.2以上。
10
不良反应
注 射 用 两 性 霉 素 B
1
抗微生物药分类
(1)β-内酰胺类 : ①青霉素:常用的品种有青霉素钠、青霉素钾、氨苄西 林钠、阿莫西林 ②头孢菌素:常用品种有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 唑啉钠、头孢拉定
(2)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 及万古霉素类 (3)氨基糖甙类 及多粘菌素类:链霉素、庆大霉素 (4)四环素类 及氯霉素类
2
(5) 磺胺类和抗菌增效剂:如磺胺嘧啶,甲氧苄啶 (6) 其他合成抗菌药:硝基呋喃类和喹诺酮类 (7) 抗真菌药:常用的品种有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制霉菌
素、克念菌素等 (8) 抗病毒类:阿昔洛韦,利巴韦林 (9) 抗结核药和抗麻风病药
3
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两性霉素B 主要成分:两性霉素B
结构式:
注意事项
1.本品毒性大,不良反应多见,但它又是治疗危重深度真菌 感染的唯一有效药物,选用本品时必须权衡利弊后作出决 定。
《嘧啶类抗肿瘤药物》课件

目录
• 嘧啶类抗肿瘤药物概述 • 嘧啶类抗肿瘤药物的合成方法 • 嘧啶类抗肿瘤药物的药理作用 • 嘧啶类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 • 嘧啶类抗肿瘤药物的未来发展
01
嘧啶类抗肿瘤药物概述
嘧啶类抗肿瘤药物的种类
嘧啶类抗肿瘤药物主要包括5-氟尿嘧 啶、卡培他滨、替加氟等。这些药物 通过干扰肿瘤细胞DNA的合成,抑 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从而达到抗肿瘤 的效果。
03
这种联合用药方案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抗肿瘤效果,同时减少不 良反应的发生。
04
联合用药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和调 整。
嘧啶类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疗效观察
嘧啶类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疗效需要根据临床试验和临 床观察进行评价。
输标02入题
临床试验是评价嘧啶类抗肿瘤药物疗效的重要手段,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之间的 优劣。
VS
5-氟尿嘧啶是嘧啶类抗肿瘤药物中的 代表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 、乳腺癌、卵巢癌等。卡培他滨和替 加氟则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结直肠 癌、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
嘧啶类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历程
嘧啶类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的药物是 5-氟尿嘧啶。该药物最初是作为抗生素开发的,后来发现其 对某些肿瘤有治疗效果。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肿瘤 细胞DNA的合成和复制,从 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这些药物在结直肠癌、胃癌 、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嘧啶类抗肿瘤药物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
01
为了提高抗肿瘤效果,嘧啶类抗肿瘤药物常常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
02
常见的联合用药方案包括嘧啶类抗肿瘤药物与铂类、紫杉醇类等化疗 药物的联合应用。
两性霉素

两性霉素n和o p氟胞嘧啶合用对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谢春英&李建国;谢仕斌;蔡少贤&D&广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药剂科广州(&’7((I;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广州(&’76’LW摘要X目的A探讨两性霉素T D5OT L联合(C氟胞嘧啶D(C q#L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时对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0方法A用5OT联合(C q#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6’例%观察用药前后外周血象变化0结果A患者治疗后中轻度贫血发生率为M’)%白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E*)D*N6’L和7E U)D;N6’L0结论A5OT联合(C q#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时对外周血象的影响主要为贫血%外周血象的变化不是需要中断病原治疗的主要因素0W关键词X两性霉素T I(C氟胞嘧啶I骨髓毒性I隐球菌性脑膜炎W中图分类号X<H U M E&r(I<H U M E(I<(&;E6W文献标识码X5W文章编号X&’’U C**’7D;’’&L’&C’’7C’6!"#$%&"’&(")&*+),&*-$.$((/#+0%*&#*(1’(1.+"&/-1),(2&*+’+"3-"/ #$%’42(5+"&+")-2+&"256+2,’*4)2(’(’’%51&"+"0+2+5789:;<=>8=?@A B8C8D=?<E F A789G;8H8=F A:D8G;D E I8D=@J@K L M N O P Q L R P S TU V N O Q N W X A Y V L Z[\P V]S^M[P N_A ‘a N R b c V S a d@e f d d g F K L M N O P Q L R PS T h R T L W P[S a^K[^L N^L A Y V LY V[O i j T T[_[N P L i]S^M[P N_A Z a R k N P l Z L R m R n[L O^[P XS ToL i[W N_Z W[L R W L^A‘a N R b p V S a d@e f q e rs t3u v w t x v y t!z{|EE H}9~!9";98=#$<9=%9E=&9~8&;9~D$H$E E’#8?<~9H>D(&;E"9~8%8=)J*+)r %E(H8=9’,8";#$<%>"E}8=9J d l-:r8=";9"~9D"(9="E#";9&D"89="},8";%~>&"E%E%%<}(9=8=?8"8}. z/v012u{|;8~">&D"89="},8";%~>&"E%E%%<}(9=8=?8"8}"~9D"9’H>*+)%E(H8=9’,8";d l-:,9~9 9!D$<D"9’.|;98~&9~8&;9~D$H$E E’#8?<~9},9~9E H}9~!9’~9?<$D~$>H9#E~9D=’D#"9~"~9D"(9=".w/u34v u{ |;9~9}<$"}};E,9’";D"5e6J F78q e r E#&D"89="}D&&9D~9’(8$’E~(8’’$9D=D9(8D A";98=%8’9=%9~D"9E# =9<"~E&9=8DD=’";~E(H E%>"E&9=8D,9~9@q9q6J78q e r D=’f9:6J F8q e r~9}&9%"8!9$>.x1;x43u!1;{ |;98=#$<9=%9E=&9~8&;9~D$H$E E’#8?<~9#~E(*+)%E(H8=9’,8";d l-:8=";9"~9D"(9="E#";9&D"89="} ,8";%~>&"E%E%%<}(9=8=?8"8}8}D=D9(8D.|;9%;D=?9E#&9~8&;9~D$H$E E’#8?<~98}=E"";9(D8=~9D}E="E }"E&"~9D"8=?.s</=>1w2u y D(&;E"9~8%8=)g#$<%>"E}8=9g"E I8%8">E#(D~~E,g%~>&"E%E%%<}(9=8=?8"8}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J隐脑r是一种严重的和难治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A如未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A其预后凶险?至今国内外学者仍一致推荐两性霉素)J D(&;E"9~8%8=)A*+)r与d l氟胞嘧啶J#$<%>"E}8=9Ad l-:r联合应用是治疗该病首选的病原治疗方案A但多种不良反应是困扰其临床应用的主要因素@@A F A?为进一步探明*+)联合d l-:治疗对患者的影响A我们对q e例*+)联合d l-:治疗的隐脑患者的外周血象资料进行了分析?B资料与方法B9B病例来源q e例J男@C A女@@r隐脑患者均来自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院传染科的住院患者A年龄@:D f d>J q59C E F f9q r>?其中有@e例合并慢性乙型肝炎A@例合并F!9=G}病?所有患者的红细胞H 白细胞H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入院时均为正常或高于正常?B9I诊断与观察方法所有患者的脑脊液经墨汁染色或经沙氏培养基培养找到新型隐球菌?在使用*+)联合d l-:治疗前和治疗期间每周采集患者清晨空腹时的外周静脉血A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J J F l F K|*r抗凝后送检A使用G>}(9IG-l q e e e血细胞自动检测仪检测静脉血中红细胞J L):r H白细胞J M):r H血小板J N B|r计数和血红蛋白J O H r含量?血液系统损害的诊断依照全国统一标准@q A?B9P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上海先锋药业公司A沪卫药准字J@C C d r第e e q e F F号A每支F d(?A和d l-:@中国药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A苏卫药准字J@C C f r第q d e@e@号A每片e9d?A联合治疗A*+)的使用方法为{从e9d或@(?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至维持剂量为e9d D@(?8J Q?R’r?全部患者*+)的使用总量在e9d D d9:?之间A平均为J q9F F E e9f f r??d l-:的用法为{e9d D@9d?A"8’@@e e D @d e(?8J Q?R’r A@F A?B9S统计学分析F组间率用百分比表示A组间比较采用T F检验?I结果I9B血象的变化q e例患者合用*+)U d l-:治疗后A对血象的影响见表@?表B t z3H V W X x合用后血象的变化v-.B x,-"0&5(#)&*+),&*-$.$((/#+0%*&)(52W2*&-21&"2 6+2,-1),(2&*+’+"3-"/#$%’42(5+"&Y"9(*=D9(8D+8$’+8’’$9M):%E<="}q l7Z@e C8B[q Z@e C8BN$D"9$9"%E<="}[@e e Z@e C8B:D}9J=r@q@@F F FN9~%9="D?9J6r7q9q q f9:f9:f9:f9: F例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者中A@例为慢性乙型R:R中国临床药学杂志:O Y\F G F C]^L\*B]-:B Y\Y:*B N O*L+*:_F e e@年第@e卷第@期肝炎患者!另"例合并#$%&’(病)*+例中只有"例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出现,-./0-.和123三系都低于正常)合并#$%&’(病的患者在联合治疗过程中曾因14计数小于5+6"+782而暂时停药!在14计数恢复正常后继续使用9:-和5;<.)=>=其他因素其他因素与贫血发生的关系见表?)表=其他因素与贫血发生的关系@A B=C D E A F G H IH J H F K D L J A M F H L N A I OA I A D P G A A Q Q D A L G I RS T UV4%W3X4Y Z[X(%X\Y W]^X4%_‘a‘&-b"c d"ce%fWY Z%\%WY Z%9c%b*+g d*+g9&Y%W‘Y S&U*?""57h"h0‘4^X i4Y&Y%W‘Y?j j?**使用9:-总剂量小于或等于"c的患者中!有k+l出现贫血!使用总剂量大于"c的患者中的m+>j l发生贫血!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S n d +>+5U)男性患者中h m>7l发生贫血!女性患者中m">m l发生贫血!两者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S n d +>+5U)年龄b*+g的患者h+l出现贫血!年龄d*+ g的患者m5l发生贫血!两者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S n d+>+5U)o讨论9:-联合5;<.是目前治疗隐脑最主要的病原治疗方法)多数报告认为联合治疗有较多的毒副作用p"!?!j q!包括严重的发热反应/静脉炎/低血钾!对肝/肾和骨髓毒性!后者表现有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从我们观察的结果看!9:-和5;<.联合治疗对骨髓的毒性作用主要是引起贫血!其发生率高达m k>h l!虽然随着9:-和5;<.使用总量的增加!贫血的发生率升高!但剂量与贫血的发生无相关!且无一例发生重度贫血!说明两药对,-.的抑制作用不是进行性的)而9:-和5;<.的联合应用对0-.和123的抑制作用不明显!0-.计数和123计数低于正常的发生率仅为"*>*l和k>h l!未出现致死性的白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均低于国外的报道p j q)单从引起贫血的因素看!9:-的使用剂量/性别和年龄等因素与贫血的发生均无明显关系)贫血的原因除了药物本身的因素外!营养不良可能是引起贫血的因素之一)从观察结果可以看到!出现贫血的程度均为轻度或中度!贫血的发生率与9:-的剂量无明显关系)有h">7l的病例在开始治疗的*r s后发生贫血!9:-和5;<.的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高!用药后常引起患者恶心/呕吐!而隐脑患者本身颅内高压比较严重!也会引起明显的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其结果势必造成营养摄入不足!使患者因营养不良而加重贫血)9:-的总量在+>5t5>h c之间!疗程一般为" t*W X!差距大的原因有两个u v部分患者因经济条件有限不能完成疗程而自动出院w x部分患者因脑脊液中仍找到隐球菌而需要延长疗程以致9:-总剂量增加)我们认为9:-和5;<.联合应用对骨髓的毒性并不严重!主要是引起贫血!因骨髓毒性作用需要停药的机会很低)为了明确营养不良因素对贫血发生的影响!今后对此类患者有必要检测血清铁水平和血清中叶酸含量!并加强营养的摄入!以减少贫血的发生)y参考文献zp"q e Y Y c:e!1X r[%_Z g0{!{Z X i[{9!|}~!".X W]Y_‘(X&X\Y W]^X4%_‘a‘&-r‘4^\Z i a X&Y#X Z%‘&4^%4_%Y4W%&4X\Y a i4%9V$e;Y((X a‘Y4%[a_g]4X a X a a Y ZW%&‘&c‘4‘("%#&c Z&:%[!"77?!*?k S?U u m*p?q王季午主编"传染病学!第三版"上海u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77h!k*7tk j+p*q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二版"北京u科学出版社!"777u"t?!"k*!?h mp j q-_g Y&.e!:a\Y_Z Y&[&9"._g]4X a X a a Y ZW%&‘&c‘4‘(u\Y4Y ZW Y__X r Y]Z Y(‘Y\_X W a X W’‘&%[4^%_Y]g"&9:9!"7h m!?*7u"+k mS?+++;+h;""收稿U,m,中国临床药学杂志.-V%#e#&./,%92.<.2V%V.921-9,:9.0?++"年第"+卷第"期。
抗真菌药进展ppt课件

伏立康唑
❖氟康唑衍生物 ❖治疗
❖侵袭性曲霉病 ❖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病,包括克柔念珠菌 ❖镰刀菌属引起的严重真菌感染 ❖主要用于免疫系统受损的2岁以上患者
伏立康唑的给药方案
❖首次剂量: 静脉注射:6mg/kg,1次/12h 口 服:体重>40kg者400mg;<40kg者200mg,1次 /12h
❖ 两性霉素B胶质分散体(ABCD),商品名为Amphocil 或 Amphotec,由一些片状结构的脂质胆固醇硫酸酯与等量 的两性霉素B混合包裹而成,现已在欧洲及美国使用。
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
Ambisome ® L-AMB 锋克松
Abelcet ® ABLC
Amphotec ® ABCD
两性霉素B脂质体
❖ 多用于治疗浅部真菌感染
(2)抑制细胞色素P450类固醇合成酶
❖ 羊毛类固醇14-去甲基羊毛类固醇
唑 类
❖ 靶酶为羊毛类固醇的C-14去甲基化酶 ❖ 代表性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
细胞色素P450
细胞色素P450是真菌微粒体中的成分,其中 14-去甲基酶活性最高, 此酶是麦角类固
醇生成中不可缺少的中间合成酶。其底物是 羊毛类固醇,产物是14- 去甲基羊毛类固醇 唑类药物能抑制此酶的催化活性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作用机理
三唑环上的第4位氮原子镶接在细胞色素 P450血红蛋白中心的铁离子上,从而阻 碍羊毛类固醇同14-去甲基酶接触。
体外药物实验1
❖Ballard实验发现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对细胞色 素P450的亲合力比酮康唑强
❖亲脂性强的酮康唑和伊曲康唑能较强地抑制4, 14-二甲基羊毛类固醇的产生,而水溶性的氟 康唑此作用甚小,与其体内强效的抗真菌作 用不相符合
呼吸内科常用抗生素 PPT课件

• 1.1.2.4 第四代头孢菌素 包括头孢匹罗、头 孢吡肟、头孢唑喃等。抗菌作用快,抗菌 活力较第三代强,对G + 球菌包括产酸金黄 色葡萄球菌有相当活性。对G - 杆菌包括绿 脓杆菌与第三代相似。对耐药菌株的活性 超过第三代。头孢匹罗对包括绿脓杆菌、 沙雷菌、阴沟杆菌在内的G - 杆菌的作用优 于头孢他定。头孢吡肟对G + 球菌的作用明 显增强,除黄杆菌及厌氧菌外,对本品均 敏感。对β-内酰胺酶更稳定。马斯平,悦康 凯欣.
• 10 抗真菌药 包括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 及5-氟胞嘧啶等。两性霉素B是最强的广谱抗真菌 药,尽管其毒副作用大,但仍是深部真菌感染的 首选药物之一,对新型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球 孢子菌、念珠菌及曲霉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氟康唑是广谱抗真菌药,对大部分念珠菌属、隐 球菌屈和孢子菌属等有高效,但对曲霉菌无效。 伊曲康唑口服吸收好,抗菌谱广,对曲霉菌也有 明显活性,毒副作用小。5-氟胞嘧啶抗菌谱窄, 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对 某些曲霉菌也有一定作用,与两性霉素B或氟康 唑合用,可以提高疗效,防止耐药性产生。
•
1.11 其他抗菌药物 如磷霉素,抗菌谱广, 但抗菌作用不强,毒性低。甲硝唑、替硝 唑,对各种专性厌氧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疗效明显优于林可霉素,对需氧菌或兼性 厌氧菌无效,可与其它抗生素联合应用治 疗混合感染。
•
在社会获得性感染中,病原体以肺炎球 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 团菌、厌氧菌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为 主,常选用红霉素类、四环素类、青霉素G、 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类及 第一代头头孢菌素 包括头孢呋新、 头孢克罗、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美 唑、头孢西丁等。对G + 球菌包括产酸金黄 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与第一代相似或略弱, 对G - 杆菌较第一代强,但不如第三代,对 流感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头孢 呋新和头孢孟多,对绿脓杆菌、沙雷菌、 阴沟杆菌、不动杆菌无效。除头孢孟多外, 对β-内酰胺酶稳定。
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有效性探讨PPT演示课件

LOGO 相关研究1
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治疗肺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一、研究对象肺部感染表现
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查
1. 发热,最高39.5℃ 50例
2. 咳嗽、咳痰(痰多 不易咳出 )48例
3. 胸痛、呼吸困难 42例
4. 咯血(均为小量咯 血)8例
5. 双肺可闻及干湿性 啰音 22例
1. NEUT <0.5*10^9/L 8例
LOGO
相关研究2
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雾化吸人治疗老年糖尿病下呼吸 道真菌感染的疗效分析
治疗方法
观察组 氟康唑 0.2g ivgtt qd 或氟康唑 0.1g po bid 联合 AmB 25mg + H2O 20ml 每 次 取 10~12.5ml 雾化吸入,约 15~20min , bid , 疗程10~14d
LOGO
相关研究3
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对侵袭性肺曲霉病预防效果的Meta 分析
三、纳入研究文献(入选临床研究)
发表时 间
2010
表1 入选临床研究的基本信息
AmBD:10
国家
研究时间mg
bid mg
t或id 7.5研究对象
AmBD:10
美国
mg bid 或7.5
1991.4~mg20ti0d9.12
15
LOGO
相关研究3
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对侵袭性肺曲霉病预防效果的Meta 分析
一、检索方法
❖MEDLINE生物医学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ISI、医学 文摘资料库EMBASE
Inhaled、inhalational、nebulized、nebulization、 aerosolized、aerosol、amphotericin、AmBisome、 Fungizon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
作用机制 抑制真菌P450酶,抑制真菌细胞膜 麦角固醇合成,使通透性增加
临床应用 浅部—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 深部—氟康唑 浅部、深部—伊曲康唑
.
11
三、其他类抗真菌药
特比萘芬 (terbinafine) 作用机制 选择性抑制真菌膜的角鲨烯环化酶,
第四十三章
抗真菌药
.
1
真菌所致疾病与常用药物
各种癣菌
新型隐球菌 白色念珠菌
浅部真菌病 头癣 体癣 指甲癣
深部真菌病 脑膜炎 肺炎
心内膜炎 .灰黄霉素 制霉菌素 特比萘芬源自咪康唑两性霉素 咪唑类 三唑类
2
抗真菌药分类
u 抗生素类: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 u 唑类:酮康唑、伊曲康唑 u 丙烯胺类:特比萘芬 u 嘧啶类:氟胞嘧啶
二线药
氨硫脲 卷曲霉素 对氨水杨酸 乙硫异烟胺 环丝氨酸 卡那霉素
.
15
一、异烟肼(isoniazid, INH, 雷米封)
抗菌机制 抑制分枝菌酸合成,减弱结核杆菌的耐酸能力 繁殖期杀菌,静止期抑菌,低抑高杀 易产生耐药性,强调联合用药
.
16
作用特点 ① 高效、价廉 ② 口服、注射均易吸收 ③ 分子量小,分布广,脑膜炎时,脑脊液浓度可与血浆
.
3
一、抗生素类
两性霉素B (amphotericin B)
药理作用 多烯类,对深部真菌有强大抑制作用 首选治疗深部真菌感染
作用机制 选择性与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结合, 使通透性增加而死亡。高浓度杀菌。 对细菌无效,对哺乳动物有毒性。
临床应用 口服用于肠道真菌感染 注射用于全身真菌感染
.
4
ergosterol
耐 药 性 RNA多聚酶 亚单位(靶位)突变
.
20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快、完全,易受食物及对氨基水杨酸影 响 经乙酰化代谢,与INH有协同作用 肝药酶诱导剂,能加速避孕药等代谢 主要从胆汁排泄 分泌物(尿、粪、泪液、痰等)呈桔红色
.
21
临床应用 各种类型结核病 联用 麻风病 耐药金葡菌等敏感菌引起感染,尤胆道感染
2. 肝损害 乙酰化产物—单乙酰异烟肼(肝毒物) 快乙酰化多见,定期复查肝功能
3.其他: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等
.
19
二、利福平(rifampicin)
抗 菌 谱 广谱 ,静止期及繁殖期均有效, 分枝 杆菌、G+、G-、病毒、衣原体,为抑菌和杀菌药
作用机制 抑制依赖DNA的RNA多聚酶,阻碍 mRNA合成。
.
8
灰黄霉素
u 非多烯类抗生素 u 繁杀,静抑 u 沉积于皮肤角质层与角蛋白结合,干扰真菌的
微管蛋白合成微管,抑制有丝分裂。 u 口服吸收少,微粒制剂 u 治疗皮肤癣菌,头癣效果好 u 毒性大,致畸胎,致癌
.
9
二、唑类抗真菌药
① 咪唑类(imdazole) 克霉唑 (clotrimazole) 咪康唑 (miconazole) 酮康唑 (ketoconazole)
新剂型
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 两性霉素B脂质分散体 两性霉素B脂质体
.
7
制霉菌素(nystatin)
作用机制
多烯类,作用及机制同两性霉素B 对各类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对阴道滴虫有抑制作用
不良反应 毒性较两性霉素B更大,不能注射。
临床用途
口服或局部给药 口服用于胃肠真菌病 局部用于皮肤、口腔、阴道真菌病及 阴道霉菌病
–早期用药; –联合用药; –坚持全疗程规律性用药; –适宜剂量
.
28
难治性肺结核病因分析和防治对策
对初治肺结核病人,只要结核菌对药物 敏感,遵循化疗早期、联用、适量、规 律和全程五原则,90-100%可以治愈。 难治原因:
.
29
导致难治性肺结核的原因是医生、 社会、患者和其他原因。
医源性:
抑制麦角固醇合成 癣菌—杀菌作用 念珠菌—抑菌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浅部真菌病
.
12
氟胞嘧啶 (flucytosine) 作用机制 转变为氟尿嘧啶,抑制胸苷酸合成酶
干扰DNA合成。 临床应用 与两性霉素B 联合用药
首选治疗隐球菌所致脑膜炎
.
13
第四十四章
抗结核病药
.
14
抗结核病药包括: 一线药
异烟肼 利福平 链霉素 吡嗪酰胺 乙胺丁醇
.
22
不良反应
胃肠刺激反应 较常见 肝损害 少数人出现 流感综合征 其他:致畸胎作用 孕期禁用
.
23
三、乙胺丁醇(ethambutal)
抗菌机制
耐药性 不良反应
对繁殖期结核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与二价金属离子络合,干扰菌体RNA
合成
不易产生耐药性
主要与异烟肼、利福平合用
较少
长期—球后视神经炎
定期作眼科检查
.
24
四、链霉素(streptomycin)
特点: 发现最早 穿透力弱 易产生耐药性 耳毒性 强调联合用药,尤其结核病急性期
.
25
五、吡嗪酰胺(pyrazinamide, PZA)
特点: 口服吸收迅速 酸性环境中作用增强,能在细胞内有效杀死 结核杆菌 易产生耐药性 不良反应:肝毒性,痛风
.
26
对氨水杨酸( PAS)特点
u 1、仅抑菌且作用弱,单用价值不大。 u 2、不易产生耐药性,即使产生也很慢。 u 3、抗菌机制与磺胺类相似。 u 4、与链霉素,异烟肼等合用可增强疗效,延缓
抗药性产生,(与利福平不宜同时使用)。 u 5、吸收快,分布广,但不易入脑脊液及细胞内 u 6、毒性小,但不良发生率高。
.
27
抗结核病药的用药原则
浓度相近;穿透力强
④ 大部分经乙酰化代谢,存在快、慢乙酰化代 谢型,影响药物疗效和毒性的发生率和程度
⑤ 为肝药酶抑制剂,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
17
临床应用 各种类型的结核病的首选药 单用 早期、轻症结核病或预防给药 联用 其他类型的结核病 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剂量加大,疗程延长
.
18
不良反应 少、轻 长期应用有 1. 外周神经炎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INH致Vit B6 → GABA↓ → CNS兴奋症状 慢乙酰化多见,用Vit B6 少量预防
+ a polyene
ergosterol with pore
.
5
不良反应 毒性较大 ① 急性毒性反应 ② 肾损害 ③ 血液系统毒性反应 ④ 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
.
6
防治措施 ① 先给解热镇痛药和抗组胺药,同时给皮质激素 ② 补钾 ③ 定期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钾、心电图 ④ 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