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畸形分类
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AVM)

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AVM)【概述】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为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最常见的一种,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数(70%)40岁之前起病,85%发生于幕上,15%发生于幕下,绝大多数(95%以上)为单发,多发者可见于Rendau-Osier-Weber综合征和Wyburn-Mason综合征。
【病理】AVM是一种由供血动脉、动脉的分支、畸形血管团以及粗大的引流静脉组成的复杂异常血管团,病理上分为脑实质型、硬脑膜型以及混合型,以脑实质型最常见。
AVM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但常见于大脑中动脉分布的脑皮质内,亦可发生于侧脑室、硬脑膜、软脑膜、脑干和小脑。
AVM大小差异较大,小的仅数毫米,大者可以累积整个脑叶、一侧或双侧大脑半球。
【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脑血管造影是诊断AVM最可靠、最准确的方法,典型表现为:在动脉期可见粗细不等、迂曲的血管团,有时可表现为网状或血窦状,供血动脉多增粗,引流静脉早期出现。
AVM阴性者称为隐匿性AVM。
CT表现:平扫AVM常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混杂密度病灶,其中可见点状、条状血管影或高密度钙化或低密度软化灶,周围脑实质常有脑沟增宽等脑萎缩表现。
增强扫描可见点状、条状血管强化影,少数病例平扫无异常,增强扫描才见显示。
MRI表现:AVM的血管成分在T1WI和T2WI均表现为低或无信号区域;AVM的回流静脉由于血流缓慢,T1WI为低信号,T2WI 为高信号;供血动脉表现为低或无信号区。
增强扫描能更清楚的显示血管,病变区内常见到新鲜或陈旧的局灶性出血信号,周围脑组织萎缩,其中可有长T2信号胶质增生,MRA能较好的显示AVM的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SWI对于低流速的静脉血管非常敏感,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及出血呈低信号,供血动脉呈较高信号,而且显示的引流静脉较MRA更多、更清楚,对小AVM及合并血栓的AVM有独特优势。
脑血管畸形分类

脑血管畸形分类
脑血管畸形,指的是脑部血管异常的疾病。
它是一种罕见的疾病,通常是与先天性异常相关的。
脑血管畸形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动静脉畸形
动静脉畸形是脑部血管系统中最常见的类型。
它是由一系列小动脉和小静脉异常连接而成的。
这些异常的血管形成了一个瘤状的集合体,称为动静脉畸形。
它是一种高流量的病变,可能导致出血和神经功能障碍。
2.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脑血管畸形。
它是由一系列血管异常连接而成的,形成了一个类似于海绵的结构。
它通常不会引起出血或其他症状,但它可能会成为其他脑部疾病的原因。
3.静脉畸形
静脉畸形是一种由一些异常的静脉组成的血管网络。
它们通常位于脑表面,但也可能位于深层结构。
静脉畸形通常不会导致出血,但它们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和其他症状。
4.动脉瘤
动脉瘤是一种由血管壁薄弱的动脉组成的疾病。
它通常位于脑部的
血管分叉处。
动脉瘤可能会导致出血和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它需要及时治疗。
5.静脉窦畸形
静脉窦畸形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脑血管畸形。
它通常由一系列异常的静脉组成,形成了一个类似于海绵的结构。
静脉窦畸形可能会导致出血和神经功能障碍。
以上是脑血管畸形的主要分类,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对于患有脑血管畸形的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如果您怀疑自己或您的亲人患有脑血管畸形,请及时咨询医生。
脑动静脉畸形的分级以及出血和死亡的风险

脑动静脉畸形的分级以及出血和死亡的风险脑动静脉畸形(AVMS)是复杂的病变,有可能导致出血性和非出血性事件,随后是毁灭性的神经功能缺损、长期残疾和死亡。
未经治疗的动静脉畸形的年颅内出血率在2%到4%之间。
这些比率可能因AVM特征而异,如位置、静脉引流、病变大小、相关动脉瘤的存在或既往出血史。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假设未破裂和未治疗的高级别动静脉畸形比低级别的病变有更高的出血风险。
脑动静脉畸形的复杂性使其成为一组不同种类的病变,有几个因素可能会影响随后出血性卒中的破裂风险。
由于脑动静脉畸形可能与潜在的严重自然病史有关,确定破裂风险对于建立适当的治疗至关重要。
研究分析提高了预测动静脉畸形出血事件的能力。
已经报道了与出血风险增加相关的动静脉畸形的血管构筑特征的几种描述,都是最初的出血表现以及在动静脉畸形的自然病程中(随后的出血)。
图1脑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等级(源自斯佩兹勒-马丁分类系统)与主要结果。
这张图表说明了动静脉畸形分级(由Spetz1er-Martin量表组成)与主要结果的发生率。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因素有哪些?阿鲁巴研究提供了一项涉及未破裂脑动静脉畸形的随机试验的初步结果。
这些结果引发了对斯佩兹勒-马丁分级与这些事件的出血结果和临床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详细检查。
斯佩兹勒和马丁提出的AVM分类允许评估这些病变的复杂性并估计与外科治疗相关的风险。
这种分类系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因为它易于应用和与预后相关。
Spetz1er-Martin系统将形态学(AVM的大小和静脉引流)和定位(邻近AVM的大脑的神经功能)联系起来,以便对病变进行分级并预测其手术风险。
本分析的结果表明,评估的未破裂和未治疗的动静脉畸形未能显示出SPetZIer-Martin量表的原始等级与随后出血性卒中的发生之间的联系。
脑动静脉畸形治疗史与高级别动静脉畸形(SPetZ1er-Martiniv级和v级)自然史相关的风险和结果具有特殊意义,尤其是考虑到这些病变治疗的高风险。
动静脉畸形

发生的原因:微导管注胶后粘管,无法拔出留于 体内;脑血管痉挛拔管困难;供血 动脉过于弯曲;导管质量问题
处理原则:可带管生存,但需长期抗凝
栓塞常见并发症的原因
(四)缺血: 因正常血管被误栓塞; 术中或术后血管痉挛等引起
(五)误栓: 正常动脉及引流静脉被误栓, 造成正常动脉供血区缺血及引 流不畅
射治疗
手术治疗
传统治疗方法:显微外科开颅 ➢ 适应症:适于畸形团较小或栓塞后变小的 ➢ 优点:可一次性彻底切除,同时清除血肿、
软化灶
介入栓塞治疗
➢ 适用于畸形团较大的 ➢ 位于功能区的 ➢ 不适宜手术的 ➢ 减少术后并发症 ➢ 为手术做准备
栓塞治疗目的
❖ 完全栓塞治愈AVM ❖ 部分栓塞使病灶缩小,以利于手术切除
术中观察与护理
(1)心电监护、静脉通路、留置尿管
(2)全身肝素化
(3)严密观察血压
(4)术中出血应立即用等量的鱼精蛋白中 和肝素
术后护理
➢ 术后平卧24小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瞳 孔、意识的变化
➢ 术后控制性降低血压。大的AVM栓塞治疗 后常需控制性降低血压,让血压保持在一 定范围内
术后护理
➢ 穿刺部位加压包扎,沙袋压迫8小时,穿刺 侧下肢制动,以免穿刺点出血形成血肿, 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 情况
➢ 防止血管痉挛,给予尼莫同静脉泵入
术后特殊护理
➢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出现意识障碍、偏瘫、 失语等症状,需警惕颅内有活动性出血的可 能,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 术前如有癫痫,术后应继续抗癫痫治疗
谢谢
常脑血管,其内部动脉与静脉之间无毛细 血管网,形成直接沟通的数量不等的瘘道
流行病学
➢ AVM占脑血管畸形的 50% ➢ 症状性AVM的年出血率 4%
动静脉畸形

脑动静脉畸形的主要目的
• 是防止出血、清除血肿、改善盗血和 控制癫痫,治疗方法包括: • (1)畸形血管切除术 • (2)血管内栓塞治疗 • (3)γ刀放射治疗
疾病危象
AVM属先天性疾病,如果不以临床症 状发病,似乎可终身不引起损害。目 前,对其临床表现中最常见的出血原 因的研究较为深入。 • 1.从部位上看,位于基底节和深部的 AVM易出血。因为常常经深部静脉引 流,而其较易狭窄,故造成静脉高压 后导致出血。
诊断检查
• 1、病史 青年人有自发性蛛网膜下 腔出血或脑内出血史,平时有头痛 、癫痫发作和一侧肢体无力时,更 应怀疑本病,常为突然发病,并有 诱因。 • 2、体检出血者应检查有无脑膜刺 激征,有无颅内杂音和由于盗血引 起的神经功能缺失体征。
• 3、腰椎穿刺 测量颅内压;了解脑 脊液是否血性并作红细胞计数。 • 4、头颅CT 可见局部混合密度区, 增强后可见不规则增强区,并可见 迂曲扩张血管,还可以发现血肿和 脑萎缩局部钙化等继发性改变。
• 4、头颅CT可见局部混合密度区,增 强后可见不规则增强区,并可见迂 曲扩张血管,还可以发现血肿和脑 萎缩局部钙化等继发性改变。 • 5、头颅MRI或MRA可见病变区无信 号迂曲成团血管影,MRA可见供血 动脉、畸形血管团及引流静脉。 • 6、经颅超声检查(TCD)供血区域大动 脉血流速度增快,搏动指数降低。
• 3 脑疝 当血肿发展很大,及血肿侧瞳孔 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 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阳性。 脑疝晚期,有双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等 表现,引起严重脑干损伤,导致生命中枢 衰竭而死亡。 • 4 肺部感染 观察病人痰液颜色、性质、 量及粘稠度,做好气道湿化,遵医嘱用药 。
• 4.引流静脉细小或数目较少的AvM 易出血。由于AVM,中的血流速度 较正常为快,血流量相对较大,若 不能及时经引流静脉凹流,则易造 成畸形团内的灌注压升高,而引起 破裂出血。
davfs 的cognard分型

davfs 的cognard分型
Davfs的Cognard分型是一种将直径和分流程程度结合起来对
脑动静脉畸形进行分类的方法。
Cognard分型共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
1. Cognard I型:畸形的入口出现在脑血管壁上,没有明显的
分流。
这种类型的动静脉畸形是最简单和最容易治疗的类型。
2. Cognard II型:畸形具有明显的分流,但主要的动脉分支在
畸形外部完成。
这种类型的动静脉畸形是较为常见的类型,治疗复杂性适中。
3. Cognard III型:畸形具有明显的分流和主要的动脉分支。
这种类型的动静脉畸形治疗相对较为困难,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治疗方法。
4. Cognard IV型:畸形具有明显的分流和主要的动脉分支,且动脉供血与静脉引流之间存在多个其他血管之间的连接。
这种类型的动静脉畸形是非常复杂的,治疗难度很大。
5. Cognard V型:主要静脉完全由畸形供血,没有与该静脉相
连的动脉。
这种类型的动静脉畸形是最复杂和最难治疗的类型。
Cognard分型的分类有助于医生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法和预测患
者的预后情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Cognard分型仅用于脑动静
脉畸形的分类,治疗决策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以及医生的经验和专业意见。
动静脉畸形名词解释

动静脉畸形名词解释动静脉畸形是一种罕见的血管疾病,通常发生在脑部或骨骼肌肉系统中。
以下是关于动静脉畸形的详细解释:1.定义与特性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的血管疾病,其特点是血管异常发育,形成了连接动脉和静脉的异常通道。
这些通道没有正常的毛细血管床,导致血液流动异常,血压升高。
动静脉畸形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最常见于成年人。
2.发病原因动静脉畸形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等有关。
此外,头部创伤、妊娠、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3.分类与类型动静脉畸形根据发病部位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1)脑动静脉畸形:发生在脑部,可能导致头痛、癫痫、出血等症状。
(2)骨骼肌肉动静脉畸形:发生在骨骼和肌肉系统,可能导致疼痛、肿胀、肌肉无力等症状。
(3)内脏动静脉畸形:发生在内脏器官,可能导致器官功能异常等症状。
4.诊断与鉴别诊断动静脉畸形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医学影像学检查,如CT、MRI、DSA等。
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的症状来确定诊断。
同时,需要与其它血管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动脉瘤、血管炎等。
5.治疗方式与效果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放射治疗等。
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部位。
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改善,但有复发的风险。
6.预后与复发风险动静脉畸形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
一般来说,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然而,由于动静脉畸形的复杂性,治疗后可能会留下后遗症或复发。
复发风险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式。
7.患者生活与注意事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以减少出血和脑部损伤的风险。
同时,应定期进行随访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并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的治疗。
对于患有内脏动静脉畸形的患者,需要避免使用避孕药和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总之,动静脉畸形是一种罕见的血管疾病,但通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患者和医生需要密切合作,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和生活注意事项来控制病情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动静脉畸形分级标准

脑动静脉畸形分级标准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 VM)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疾病,它是由于脑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异常连接而导致的。
A VM的严重程度不同,需要进行分级以便进行诊断和治疗。
目前,脑动静脉畸形的分级标准主要有两种,分别是Spetzler-Martin分级和Lund-Johansson分级。
1. Spetzler-Martin分级
Spetzler-Martin分级是目前最常用的A VM分级标准,它将A VM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
等级I:A VM直径小于10mm,且无明显症状。
等级II:A VM直径在10-25mm之间,可能有轻微症状,如头痛、视力模糊等。
等级III:A VM直径在25-50mm之间,可能出现中度症状,如癫痫、失语等。
等级IV:A VM直径大于50mm,可能出现严重症状,如脑出血、昏迷等。
2. Lund-Johansson分级
Lund-Johansson分级是另一种A VM分级标准,它将A VM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
等级I:A VM直径小于2mm,且与周围结构无明显联系。
等级II:A VM直径在2-10mm之间,与周围结构有联系,但无明显症状。
等级III:A VM直径大于10mm,且有明显症状,如头痛、癫痫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分级标准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和情况,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