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溶处理
固溶处理

固溶处理中一般采用快速冷却。快冷的目的是抑制冷却过程中第二相的析出,保证获得溶质原子和空位的最 大过饱和度,以便时效后获得最高的强度和最好的耐蚀性。水是广泛应用的有效的淬火介质,水中淬火所能达到 的冷却速度能够满足大多数铝、镁、铜、镍和铁基合金制品的要求。但是,水中淬火易使制件产生大的残余应力 和变形。为克服这一缺点,可将水温适当升高,或在油、空气和某些特殊的有机介质中淬火。也可采用一些特殊 的淬火方法,如等温淬火、分级淬火等。
适用范围
多种特殊钢,高温合金,特殊性能合金,有色金属。 尤其适用:1.热处理后须要再加工的零件。2.消除成形工序间的冷作硬化。3.焊接后工件。
影响因素
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是固溶处理应当控制的几个主要参数。
加热温度原则上可根据相应的相图来确定。上限温度通常接近于固相线温度或共晶温度。在这样高的温度下 合金具有最大的固溶度且扩散速度快。但温度不能过高,否则将导致低熔点共晶和晶界相熔化,即产生过烧现象, 引起淬火开裂并降低韧性。最低加热温度应高于固溶度曲线(图示中的ab线),否则时效后性能达不到要求。不 同的合金,允许的加热温度范围可能相差很大。某些铜合金和合金钢的加热温度范围较宽,而大部分铝合金的淬 火加热温度范围则很窄,有的甚至只有±5℃。
谢谢观看
图1
固溶处理也适用于某些合金钢。例如含1.2%C和13%Mn的M13高锰钢就需要进行固溶处理。将其加热至1050~ 1100℃,保温足够长时间,使碳化物M3C溶入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水淬),可以在室温下得到单相奥氏体 组织。单相奥氏体组织的高锰钢硬度并不高,但当它受到剧烈冲击或较大压力时,其表层将迅速硬化,从而形成 高耐磨的表层,而心部仍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基于这种特性,M13高锰钢成为广泛应用的耐磨钢。又如18-8型 镍铬不锈钢(1Cr-18Ni9、2Cr18Ni9等),其主要热处理形式就是固溶处理。将其加热到1050~1150℃保温,然 后水淬。室温下得到单相奥氏体组织,使材料具有最好的耐蚀性,并且塑性高、成形性好。
固溶处理原理

固溶处理原理
固溶处理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处理方法,通过在高温下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然后在恰当的条件下逐渐冷却来形成固溶体。
这种处理方法在工程上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材料的性能和特性。
固溶处理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溶质和溶剂之间的互溶性,通过高温使两者混合均匀;二是形成固溶体后,在适当的冷却速率下保持固溶体结构的稳定性。
固溶处理的关键在于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这取决于溶质和溶剂的化学性质以及处理温度和时间等因素。
在固溶处理过程中,溶质原子会进入溶剂的晶格中,取代原有的溶剂原子位置,形成固溶固溶体。
这种原子混合可以改善材料的硬度、强度、耐腐蚀性等性能。
另外,固溶处理还能调节材料的电导率、磁性、热传导性等特性,从而满足不同工程应用的需要。
固溶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溶质充分溶解在溶剂中并形成固溶体。
过高或过低的处理温度都会影响固溶体的形成,导致材料性能不稳定或不能得到有效改善。
此外,冷却速率也是固溶处理的关键参数之一,过快或过慢的冷却速率都可能导致固溶体内部结构的不均匀,影响材料的终极性能。
总的来说,固溶处理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处理方法,通过溶质和溶剂的互溶作用,在适当的温度、时间和冷却速率下形成固溶体,从而改善材料的性能和特性。
在工程实践中,固溶处理广泛应用于金属合金、陶瓷材料等领域,为材料的性能优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1。
什么是固溶化处理

什么是固溶化处理
固溶化处理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也是材料科学领域中常见的一种方法。
固溶化处理主要应用于金属材料中,通过改变金属晶体内的结构和化学成分,使其性能得到改善。
这种处理方法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能够显著提升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耐腐蚀性等性能,从而满足不同工程领域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固溶化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将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晶体结构中的一些元素溶解在固态基体中,形成一个固溶体溶液。
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过程,使得溶质元素均匀溶解在金属基体中,从而实现晶体结构的均匀化。
在恰当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固溶化处理,可以有效消除金属材料中的晶界和位错,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减少内部应力,改善金属材料的整体性能。
固溶化处理的过程通常包括固溶化加热、保温保持和冷却三个步骤。
固溶化加热阶段是将金属材料加热至固溶温度,使溶质元素进入固溶体中;保温保持阶段是让金属材料在固溶温度上保持一定时间,使溶质元素充分溶解均匀分布在基体中;冷却阶段是将金属材料快速冷却至室温,固定溶质元素的位置,形成均匀的固溶体结构。
固溶化处理在金属材料的改性和优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固溶化处理,金属材料的晶粒尺寸变细,界面能量减小,晶界强度增加,从而提高了金属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此外,固溶化处理还能够改善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提高金属材料的抗疲劳性能和耐磨性能,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总的来说,固溶化处理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加工工艺,通过调控金属材料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性能。
在工业生产和科研领域,固溶化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材料的改性和优化过程中,对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1。
固溶处理的定义和分类

固溶处理的定义和分类固溶处理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处理方法,旨在改善材料的性能和结构。
在固溶处理中,通常将固态溶质溶解到固溶体基体中,从而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
固溶处理广泛应用于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金属材料的制备过程中。
根据固溶体中溶质的性质和固溶体的稳定性,固溶处理可分为单相固溶处理和多相固溶处理两类。
1. 单相固溶处理单相固溶处理是指固溶体中只有一种溶质元素的处理方法。
在单相固溶处理中,通常通过升高材料温度将溶质元素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通过适当的冷却速率实现固溶体的均匀固溶。
这种处理方法常用于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2. 多相固溶处理多相固溶处理是指固溶体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溶质元素的处理方法。
在多相固溶处理中,不同溶质元素的溶解和固溶体的形成常常会涉及复杂的相变和析出过程。
通过合理控制固溶温度、保持固溶时间和调控固溶冷却速率,可以实现多相固溶体的形成,并取得理想的性能改善效果。
固溶处理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处理方法,为提高材料的性能和结构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同类型的固溶处理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固溶处理方法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为材料制备领域带来更多可能性。
通过对固溶处理的深入研究和应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内部结构和性能变化规律,为材料设计和制备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固溶处理不仅在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为实现材料的轻量化、高强度化和多功能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固溶处理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金属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不断探索固溶处理的机理和方法,人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处理技术,推动材料科学领域的进步和创新。
1。
固溶处理的工艺有哪些类型

固溶处理的工艺有哪些类型在材料工程领域中,固溶处理是一种常见的工艺,用于改善金属合金的性能。
固溶处理是指将固溶体中的溶质元素溶解在溶剂中,并通过适当的处理使其达到均匀分布的过程。
固溶处理有多种类型,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固溶处理工艺。
热固溶处理热固溶处理是最常见的固溶处理工艺之一,通常用于合金材料。
在热固溶处理中,首先将合金加热至固溶温度,使溶质元素溶解于溶剂中,然后进行保温一段时间,使其达到均匀分布。
最后通过淬火或自然冷却来固定溶质元素的分布状态。
热固溶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和耐蚀性能。
溶液处理溶液处理是将固溶体加热至溶解温度,使溶质元素在固溶体中溶解,然后快速冷却到室温的过程。
溶液处理通常用于改善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在溶液处理中,溶质元素的溶解度通常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需要控制好加热和冷却的速率。
时效固溶处理时效固溶处理是在固溶处理后通过时效处理,使固溶体中的溶质元素形成析出物的过程。
时效固溶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同时还能改善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时效固溶处理的时间和温度都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析出相的尺寸和分布均匀。
冷固溶处理冷固溶处理是将材料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固溶处理的一种工艺。
冷固溶处理通常用于高强度合金材料,通过在低温下固溶处理可以减小晶粒尺寸,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冷固溶处理需要在低温下进行,同时对固溶温度和保温时间也有严格要求。
固溶处理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处理工艺,不同类型的固溶处理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要求。
通过合理选择固溶处理工艺,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性能,满足不同工程的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材料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固溶处理工艺,以达到最佳效果。
固溶处理定义及分类标准

固溶处理定义及分类标准固溶处理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处理方法,通过在合适的温度下将固溶体中的合金元素溶解于基体中,然后在适当条件下进行冷却固化,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固溶处理主要应用于铝合金、镍基合金、钛合金等材料的加工与制备中。
根据处理的对象和目的,固溶处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自然固溶处理自然固溶处理是将金属合金材料在室温下自然存放一定时间,让合金元素在固溶体中均匀分布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合金元素逐渐溶解于基体中,使得组织结构均匀化、性能提升。
这种处理方法简单易行,但时间较长。
2. 人工固溶处理人工固溶处理是在一定温度下,通过加热合金材料使固溶体中的合金元素溶解于基体中,然后在选定的时间内保持在固溶状态。
接着迅速进行冷却固化,达到优化合金材料性能的目的。
这种处理方法适用于有时效硬化特性的合金材料。
3. 多元素固溶处理多元素固溶处理是指含有多种合金元素的金属材料进行固溶处理的过程。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不同合金元素的溶解度、固溶温度和时间,以达到合金材料结构均匀、性能优化的效果。
这种处理方法常应用于特种合金材料的制备中。
4. 难溶元素固溶处理难溶元素固溶处理是指含有难以溶解的合金元素的金属材料进行固溶处理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借助外加剂或特殊处理工艺以促进难溶元素的溶解度,从而实现固溶效果。
这种处理方法常用于含有稀土元素等难溶元素的合金材料中。
固溶处理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处理方法,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科研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不同类型的固溶处理方法能够满足不同金属材料的特定需求,从而实现材料性能的优化和提升。
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固溶处理的定义及分类标准,可以更好地指导金属材料的加工加工过程,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等性能,推动金属材料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什么叫固溶处理

什么叫固溶处理在材料科学领域,固溶处理是一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用于改善金属合金的性能。
固溶处理是指将某种金属固溶在另一种金属中,通过调整合金的组成和结构来达到特定的性能要求。
固溶处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固溶处理的原理在于金属合金中的原子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
通过将两种或多种金属元素混合在一起,使其达到一定比例,然后在适当的温度下加热混合物,使金属元素在另一种金属中形成均匀的固溶体。
在合金冷却过程中,固溶体会保持固态状态,使得不同金属元素的原子能够均匀分布在晶格中,形成固溶态的金属合金。
固溶处理可以显著改变金属合金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首先,固溶处理可以提高金属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使其具有更好的耐磨损和耐腐蚀性能。
其次,固溶处理还可以改善合金的塑性和韧性,使得材料在受力时能够更好地变形和吸收能量。
此外,固溶处理还可以调节合金的热稳定性和热膨胀系数,使其更适合特定工程应用的要求。
在实际工程中,固溶处理通常与其他热处理方法相结合,如时效处理、淬火、退火等,以达到更精确的性能调控要求。
固溶处理的工艺参数如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率等都对最终合金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需要经过精密设计和控制。
因此,固溶处理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艺,在材料工程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的来说,固溶处理是一种通过控制金属合金的组成和结构来改善材料性能的重要方法。
通过固溶处理,我们可以调节合金的硬度、强度、塑性等性能,使其更加符合具体工程需求。
因此,在材料制备和加工过程中,固溶处理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对提高材料的功能性和应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固溶处理工艺流程是什么

固溶处理工艺流程是什么
固溶处理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主要应用于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过程中。
固溶处理工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在高温状态下使固溶体达到平衡状态,然后冷却固化,从而调整合金组织结构,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
固溶处理工艺通常适用于合金材料,如不锈钢、铝合金等。
固溶处理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预处理:在进行固溶处理之前,需要对金属材料进行预处理,确保表面干净和杂
质较少。
这通常包括去除表面油污、氧化物以及其他不洁物质,以保证固溶处理的效果。
2.加热固溶:在进行固溶处理之前,需要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固溶体内
部原子能够在晶格内扩散,达到平衡状态。
固溶处理过程中的加热温度通常根据金属材料的种类和合金成分而定,一般在合金的固溶区间内进行。
3.保温:一旦金属材料达到固溶温度,需要保持一定时间以保证固溶体内部的原子
扩散达到平衡状态。
这个保温时间会根据具体金属材料而定,通常会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方案。
4.冷却固化:在固溶处理过程中,保温完成后需要将金属材料迅速冷却至室温,使
固溶体形成新的组织结构。
冷却的速度对固溶体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通常会根据金属材料的需要来调节。
5.后处理:固溶处理完成后,通常还需要进行一些后处理工序,如退火、时效处理
等,以进一步调整金属材料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固溶处理工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在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耐热性和耐腐蚀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合理控制固溶处理的工艺流程,可以使金属材料达到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从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领域。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价化合物(valence compound)是一些金属与电负性较强的Ⅵ、Ⅴ、 Ⅳ族的一些元素按照化学上的原子价规律所形成的化合物。其特点是符 合化合物规律。具有严格的化合比、成分固定不变,成分可用化学式表 示,一般为AB型、AB2型或A2B型。 正常价化合物的晶体结构通常对应于同类分子式的离子化合物结构。例 如:A2B型 Mg2Pb Mg2Sn Mg2Ge Mg2Si AB型 MgS MnS FeS NaCl 型:Mg(Ca,Sr Ba)Se AB2:AuAl2.
相的晶格结构不同, α相和δ相为体心立 方,γ相为面心立 方
固溶处理目的
1.主要是改善钢和合金的塑性和韧性,为沉淀硬化处理作 好准备等。沉淀硬化(析出强化)指金属在过饱和固溶体 中溶质原子偏聚区和(或)由之脱溶出微粒弥散分布于基 体中而导致硬化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如奥氏体沉淀不锈钢 在固溶处理后或经冷加工后,在 400~500℃ 或 700~ 800℃ 进行沉淀硬化处理,可获得很高的强度。 即某些合 金的过饱和固溶体在室温下放置或者将它加热到一定温度, 溶质原子会在固溶点阵的一定区域内聚集或组成第二相, 从而导致合金的硬度升高的现象。 2.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 抗蚀性能, 3.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或成型。
碳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很大影响。奥氏 体不锈钢在经400℃~850℃的温度范围内时,会有高铬碳化 物析出,当铬含量降至耐腐蚀性界限之下,此时存在晶界贫 铬,会产生晶间腐蚀,严重时能变成粉末。所以有晶间腐蚀 倾向的奥氏体不锈钢应进行固溶热处理或稳定化处理。 固溶热处理: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 相全部或基本溶解,碳固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至室 温,使碳达到过饱和状态。这种热处理方法为固溶热处理。
相分类:固溶体和中间相(金属间化合物)
➢中间相是合金组元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新相,它可 以是化合物,也可以是以化合物为基的固溶体(二次固溶体), 一般可以用化学分子式来表示,但不一定符合化合价规律。 ➢中间相中原子的结合方式为金属键与其它结合键相混合的 方式。它们都具有金属特性。 ➢钢中Fe3C、铝铜合金中CuAl、黄铜中CuZn、半导体中 GaAs、形状记忆合金中NiTi和CuZn、核反应堆材料中 Zr3Al、储氢能源材料中LaNi5等都是属于中间相(金属间 化合物)。
在局部范围,原子偏离其正常的点阵平衡位置,造成点阵畸变。 在金属材料中, 点阵畸变会使得晶体能量升高,阻碍位错的运动, 产生材料的强化,韧性降低 。
间隙固溶体间隙溶质引起与置换固溶体大小溶质原子引起的点阵畸变与的点阵畸变
固溶强化:融入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造成晶格畸变,晶格畸变增大了
位错运动的阻力,使滑移难以进行,从而使合金固溶体的强度与硬 度增加。这种通过融入某种溶质元素来形成固溶体而使金属强化的 现象称为固溶强化。在溶质原子浓度适当时,可提高材料的强度和 硬度,而其韧性和塑性却有所下降。 固溶强化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间隙固溶体(interstitial solid solution) :溶质原子分布 于溶剂晶格间隙中。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H、B、C、N等形成的固溶体都是间隙式的。如, 在Fe-C系的α固溶体中,碳原子就位于铁原子的BCC点阵的八面体间 隙中。
固溶体的两种类型(置换和间隙)
点阵畸变
晶 能格。畸变能 ':点8阵G畸r变B3 (使rA晶rA体rB能)量2 升高,这种升高的能量即为晶格畸变
固溶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一般高 锰钢、奥氏体不锈钢等,在加热到高温后,都可得到单一的 奥氏体组织,通过急速冷却后,碳化物及第二相组织来不及 析出,就可得到单相奥氏体组织。所以,高温单相区就是指 全部转换为奥氏体的区域
铁碳相图
α相是铁素体相,γ 相为奥氏体相,δ 相为高温相。三种
固溶热处理中的快速冷却似乎象普通钢的淬火,但此时的 ‘淬火’与普通钢的淬火是不同的,前者是软化处理,后者 是淬硬。后者为获得不同的硬度所采取的加热温度也不一样, 但没到1100℃。
电子价化合物(electron compound)是由ⅠB族(Cu、Au、Ag)或过 渡族金属(Fe、Co、Ni)与ⅡB、ⅢB、ⅣB族元素形成的金属化合物。 电浓度相同,相的晶体结构类型相同。
1.4.1 固溶体
固溶体是以某一组元为溶剂,在其晶体点阵中溶入其他 组元原子(溶质原子)所形成的均匀混合的固态溶体,它 保持着溶剂的晶体结构类型。
固溶处理(solution treatment):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 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 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时效处理 :时效处理可分为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两种。 自然时效是将铸件置于露天场地半年以上,便其缓缓地发生 形变,从而使残余应力消除或减少; 人工时效是将铸件加热到550~650℃进行去应力退火,它比 自然时效节省时间,残余应力去除较为彻底。
晶体:质点(分子、原子或离子)在空间有规则
地排列成的,具有整齐的外形,以多面体 出现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晶体的特征
(1)具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 (2)具有固定的熔点 (3)有各向异性
晶体结构
NaCl晶体的 晶格
Cl-
N a+
NaCl晶体的晶胞
晶胞是晶体的代表,是晶 体中的最小单位。晶格就 是多个晶胞并置,晶体就 是由无数的晶胞组成的。
金属晶体
金属晶体的晶格结点上排列着金属原子或金属阳离子,在结
点的间隙中有许多从金属原子上“脱落下来”的自由电子,整个 晶体靠共用一些自由电子结合起来,所以质点间的作用力是很强 的金属键力。
金属键——由许多原子或离子共用一些能够不停地运动的自由电子 而形成的特殊 形式的共价键,叫金属键。
++ + +++ + + ++ +
+++ ++ + + + ++
自由电子
+ 金属离子
金属原子
合金相结构
•合金(alloy)----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 经冶炼、烧结或其他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 质。组元----组成合金的基本单元。组元可以是金属和 非金属,也可以是化合物
❖相(phase)----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化学成分、 同一晶体结构和性质并以界面相互隔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1. 原始原子和添加原子之间的尺寸差别。尺寸差别越大,原始晶体结 构受到的干扰就越大,位错滑移就越困难。
2. 合金元素的量。加入的合金元素越多,强化效果越大。如果加入过 多太大或太小的原子,就会超过溶解度。这就涉及到另一种强化机 制,分散相强化。
效果 1. 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和硬度都要强于纯金属 2. 绝大部分情况下,延展性低于纯金属 3. 导电性比纯金属低很多 4. 抗蠕变,或者在高温下的强度损失,通过固溶强化可以得到改善
一、固溶体分类
(1)按溶质原子在点阵中所占位置分为:
置换固溶体(substitutional solid solution):溶质原子 置换了溶剂点阵中部分溶剂原子。金属和金属形成的固溶体都
是置换式的。如,Cu-Zn系中的α和η固溶体都是置换式固溶体。
在金属氧化物中,主要发生在金属离子位置上的置换,如: MgO-CaO,MgO-CoO,PbZrO3-PbTiO3,Al2O3-Cr2O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