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原文及翻译.docx
文言文《颜氏家训》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颜氏家训》原文及翻译文言文《颜氏家训》原文及翻译《颜氏家训》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宋代以后,影响更大。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文言文《颜氏家训》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作者简介颜之推(531年~591以后),字介。
颜氏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
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之推任散骑侍郎。
承圣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
他为回江南,乘黄河水涨,从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偷渡,经砥柱之险,先逃奔北齐。
但南方陈朝代替了梁朝,之推南归之愿未遂,即留居北齐,官至黄门侍郎。
577年齐亡入周。
隋代周后,又仕于隋。
颜之推一生,历仕四朝,“三为亡国之人”,饱尝离乱之苦,深怀忐忑之虑。
曾写了一篇《观我生赋》,对于自己身经亡国丧家的变故,以及“予一生而三化”的无可奈何情状,作了痛苦流涕的陈述,且悔恨道:“向使潜于草茅之下,甘为畎亩之民,无读书而学剑,莫抵掌以膏身,委明珠而乐贱,辞白璧以安贫,尧舜不能辞其素朴,桀纣无以污其清尘,此穷何由而至?兹辱安所自臻?”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原文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
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
今不修身而求个名於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於镜也。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祜,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於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虑子贱云:“诚于此者形於彼。
”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平迹,但察之未熟耳。
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
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
近有大贵,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於人矣;而尝於苫块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
《颜氏家训》原文及译文

《颜氏家训》原文及译文
《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家训书籍,由颜之推所著,内容涉及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方式、处世原则等方面,对于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和道德规范有着深远影响。
以下是《颜氏家训》的原文及译文:
《颜氏家训》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颜氏家训》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学习,三十岁时立身立业,四十岁时不再困惑,五十岁时懂得天命,六十岁时耳顺从,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但不越过规矩。
这段家训强调了人生不同阶段应有的心态和行为准则,提倡孝顺、忠诚、诚实、宽容等传统美德,对于家族内部的和睦相处和个
人品德修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个人修养和家庭伦理的重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颜氏家训全文

颜氏家训全文《颜氏家训》全文:家训一则,乃坐风落下,损坏不堪收拾,因取一瓮,盛此汁浆,灌缝其口,慎勿泄漏。
又欲使人省惜字画,必须平整素纸,勿用新绫。
又欲节惜灯油,须揩去前面浮灰,后用湿纸,再用火烘令暖,次将一盏热油灌下,即便灭火,不可便冷,恐凝结不灭。
又欲数计家人衣服,每至端午五月之时,单与布匹,又不得剪裁,只用木头、草茎、蒲根为角黍,以五色丝绳相贯,于节日穿戴,亦得团聚。
又须勤约奴仆,若不小心看顾,打著夹袄、裙衫,恐有烧灼处分,皆是难养。
又使奴客无得戏笑主人家儿女,令其生长,有所损失。
又主人皆是随事打杀,又纵容婢妾,在他家中,或调戏良人,或指示故物,出言大骂,此皆不忠,却人自言清高,见解超俗。
又不思立身扬名,止求苟活,却慕王侯,亦是鄙薄。
又饮酒多者,令人头昏眼花,丧失智慧,所以不饮为上也。
家训三则,但有称名、连呼、对面、临时、相向、相背、共语、与坐,长幼之礼,皆要依次行之。
若独行,或当大众,辄生不敬。
又宜设几杖,用以供养父母尊长,使起居有常,饮食得节。
凡事从轻,不得备办大排筵席,不得盛设广坐及广行音乐。
家训四则,用药须相其阴阳,尝其滋味,不得以毒药服之,须于病人量其脉息,细细诊之,斟酌其性命,切不得信巫不信医,唯信一人,又须问疾病之事,未可全说休咎,致受祸殃。
家训五则,知足之法,若衣食、衣服、住处、医药、常作一事,已有盈余,便须焚毁,不得使人心劳,有为不成之事,况又亲友眷属,又须酬应,既重费用,仍不得免饥寒。
家训六则,若事非礼要,不得迎师,访友,不得容易入城观看妇女,至如街市饮食之处,酒肆歌唱之场,不得存心习听。
家训七则,要循礼度,便是导引强健,犹当节制,何况恣情纵欲,其弊尤多。
家训八则,在家孝顺父母,出外信义为先,受屈不辩,闻过则喜。
家训九则,见未真者勿轻言,知未的者勿轻动,见人善者,须思齐之,知人恶者,莫道能之。
家训十则,立身扬名,以礼为首,学必实用,勿求虚浮,非唯财货,不得贪冒。
家训十一则,凡天下之事,常患言多,不贵人寡,当令彼此详悉,更无遗失。
颜氏家训全文原文带译文

颜氏家训全文原文带译文《颜氏家训》全文及注释如下:原文: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
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学,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
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
吾家风教,素为整密。
昔在龆龀,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夕温凊,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
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
年始九岁,便丁荼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
慈兄鞠养,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
虽读《礼》、《传》,微爱属文,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
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
二十已后,大过稀焉;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
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
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
释义:古代圣贤们的书籍,主要教导人们要忠诚孝顺,言语要谨慎,行为要检点,建功立业使名播扬等道理,这些已经说得非常的详细全面了。
魏晋以来,阐述古代圣贤思想的书,类似的道理重复,内容非常接近,这就好比屋内再建造一个屋子,床上再放上一张床一样,显得多馀且无用。
我如今再写一部类似的《家训》,并非是敢于给大家在办事为人处世方面作什么规范,只是作为整顿家风,警醒子孙后代罢了。
同样的一句话,因为是亲近的人说出来的就相信;同样的命令,因为是佩服的人发出的就会执行。
禁止小孩的胡闹嬉笑,师友的劝诫不如婢女的命令;阻止兄弟间的打闹争吵,尧舜的教导还不如妻子的劝解。
我希望这《家训》这本书能被你们所遵信,希望它能胜过婢女对幼童、妻子对丈夫所起的作用。
我家的门风家教,向来严谨细密。
在我小的时候,就受到诱导教诲。
每天跟随两位兄弟,早晚孝顺侍奉双亲,言语平和,举止端正,大方得体,恭敬有礼小心翼翼,就像朝见威严的君王一样。
《颜氏家训》文言文翻译

原文:“吾观世人,皆有所得,而无所失。
或得财宝,或得美名,或得佳偶,或得贤嗣。
然而,得之者必失之,失之者必得之。
此乃天理,不可强求。
”译文:我观察世人,都各自有所获得,而无所失去。
有的人得到了财宝,有的人得到了美名,有的人得到了佳偶,有的人得到了贤嗣。
然而,得到了的必定会失去,失去了的必定会得到。
这是天理,不可强求。
原文:“居家之道,首在教子。
教子必以孝悌为先,孝悌者,为人之本也。
父母者,人之根本,敬父母者,敬天下之善也。
不孝者,天下之恶也。
”译文:居家之道,首先要教育子女。
教育子女必须以孝悌为先,孝悌是做人的根本。
父母是人的根本,敬重父母的人,就是敬重天下所有善良的人。
不孝的人,就是天下所有的恶人。
原文:“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学不可以已,仕不可以止。
学以明理,仕以行理。
明理则治国,行理则安民。
”译文:学习优秀的人就可以做官,做官优秀的人就可以继续学习。
学习不能停止,做官也不能停止。
学习是为了明白道理,做官是为了实行道理。
明白道理就可以治理国家,实行道理就可以使民众安宁。
原文:“为人处世,不可轻信他人,不可轻视自己。
信人则易受骗,视己则易自卑。
信人者,智也;视己者,勇也。
智者不欺人,勇者不自欺。
”译文:为人处世,不可轻易相信他人,也不可轻易轻视自己。
轻易相信他人容易被欺骗,轻易轻视自己容易自卑。
轻易相信他人的人是明智的,轻易轻视自己的人是勇敢的。
明智的人不欺骗他人,勇敢的人不欺骗自己。
原文:“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君子的行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不淡泊无以明志,不宁静无以致远。
学习必须保持安静,才能必须通过学习获得,不学习就无法拓宽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问。
以上是对《颜氏家训》中部分章节的文言文翻译,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颜之推对家庭教育、为人处世、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深刻见解,对今天的人们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颜氏家训文言文课文翻译

夫风化者,自上而下也。
是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各守其道,此之谓“礼”。
礼也者,教之本也。
教者,政之本也。
政者,民之本也。
民者,国之基也。
是以古之圣王,莫不尚德以教民,导之以礼,齐之以刑,则民安其生,各得其所。
译文:风化,是从上到下逐渐形成的。
因此,父亲慈爱子女,兄长友爱弟弟,丈夫忠诚妻子,各守自己的道德准则,这就是所谓的“礼”。
礼,是教育的根本。
教育,是政治的根本。
政治,是民众的根本。
民众,是国家的基石。
所以,古代的圣王,没有一个不崇尚道德来教育民众,用礼来引导他们,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这样民众就能安居乐业,各得其所。
原文:吾观自古帝王,莫不崇儒尚文,以礼治国。
孔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是以礼乐教化,民风淳朴,国家长治久安。
译文:我看自古以来,所有的帝王都没有不崇尚儒学,重视文化的,用礼来治理国家。
孔子说:“用道德来引导他们,用礼来统一他们,使他们有羞耻之心,而且自觉遵守。
”因此,礼乐教化,使得民风淳朴,国家长治久安。
原文:然则,家训者,所以传家之宝也。
吾人处世,必当慎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各守其道,此乃立身之本。
吾人当以此为训,子孙世世传之。
译文:那么,家训,就是传家之宝。
我们在世间行走,必须谨慎自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父亲慈爱子女,兄长友爱弟弟,丈夫忠诚妻子,各守自己的道德准则,这是立身之本。
我们应当以此为训诫,让子孙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原文:世有浮华,俗尚轻薄。
吾人当立志,崇德尚贤,励志勤学,以求闻达。
勿以富贵骄人,勿以贫贱自卑。
唯有如此,方能立足于世,不辱家门。
世间有浮华,世俗崇尚轻薄。
我们应当立志,崇尚道德,尊重贤人,励志勤学,以求得显达。
不要因为富贵而骄傲,不要因为贫贱而自卑。
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世间,不辱家门。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了解到颜氏家训的主要内容,它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倡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氏家训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原文及翻译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颜氏家训》序致篇一、整齐门风提撕子孙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①,慎言检迹②,立身扬名,亦已③备矣。
魏、晋已来,所着诸子④,理重事复,递相模敩⑤,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⑥子孙。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⑦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⑧,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
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⑨耳。
「译文」古代圣贤们的着述,主要是教人行忠孝,至于言语谨慎、行为庄重、立身扬名等道理,也说得很周全。
魏、晋以来,阐述古代圣贤思想的书,道理重复,内容雷同,前后照搬,好比屋里再建屋子,床上再放床一样。
现在我又来写这一类书,不敢以它做世人行为的规范,只不过是作为整顿自家门风、警醒后辈儿孙罢了。
同样一句话,有的人就信服,是因为说话者是他们所亲近的人;同样一个吩咐,有的人就照办,是因为作出吩咐者是他们所敬服的人。
要杜绝孩子的过分淘气,师友的劝诫,还不如婢女的转挥命令;要制止兄弟间的内讧,尧、舜的教导,还不如他们自家妻子的诱导规劝。
我希望这本书能被你们信服,不过是希望它能胜过婢女对孩童、妻子对丈夫所起的作用而已。
「注释」①诚孝:即忠孝。
②检迹:行为自持,不放纵之意。
③已:通“以”。
④诸子:本指先秦诸子。
这里指魏晋以来的人阐述儒家学说的着述。
⑤模(xiāo 效):模拟、仿效。
⑥提撕:扯拉、提引。
⑦傅婢:即侍婢。
⑧斗阋:指家庭内兄弟之间的争执。
⑨寡妻:正妻。
「评语」古往今来,道德伦理、家训格言一类的书连篇累牍,让人目不暇接,何以此书得以流传,至今仍有影响呢恐怕在于作者重在实用。
理不在多,而在其效用。
家教问题古今说者、论者不计其数,恐怕没有谁会以为只几行字、几本书的夸夸其谈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家风。
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教育,关键在于教育者首先应是一个令人敬重的人。
颜氏家训及文言文翻译

一、作者简介颜之推(531年~591年以后),字介,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
其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
在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西魏破江陵等历史事件中,颜之推曾历任散骑侍郎、黄门侍郎等职。
他一生历经四朝,三为亡国之人,饱尝离乱之苦。
在《观我生赋》中,他对于自己身经亡国丧家的变故,以及一生而三化的无可奈何情状,作了痛苦流涕的陈述。
二、内容概述《颜氏家训》共有二十篇,内容涉及家庭教育、道德修养、人际关系、历史典故等多个方面。
其中,序致第一篇主要阐述了作者写此书的宗旨,即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其他各篇则从不同的角度对家庭教育、道德修养、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三、文言文翻译以下为《颜氏家训》部分文言文翻译:1. 原文: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
译文:人民有了,然后才有夫妇;有了夫妇,然后才有父子;有了父子,然后才有兄弟;一家之亲,这三者而已。
2. 原文: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译文:兄弟,是形体分异而气息相连的人。
3. 原文: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译文:我之所以再次写这本书,并不是敢以自己的言行来规范世人,而是为了整齐家门,教育子孙。
4. 原文: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
译文:禁止童子的暴行和恶作剧,老师的告诫不如家仆的指挥。
四、总结《颜氏家训》作为一部古代家训,其内容丰富、观点独到,对我国古代家庭教育、道德修养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学习《颜氏家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家庭教育观念,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同时,对《颜氏家训》中的文言文进行翻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内涵,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圣贤们的着述,主要是教人行忠孝,至于言语谨慎、行为庄重、立身扬名等 道理,也说得很周全。魏、晋以来,阐述古代圣贤思想的书,道理重复,内容雷同, 前后照搬,好比屋里再建屋子,床上再放床一样。现在我又来写这一类书,不敢以它 做世人行为的规范,只不过是作为整顿自家门风、警醒后辈儿孙罢了。同样一句话, 有的人就信服,是因为说话者是他们所亲近的人;同样一个吩咐,有的人就照办,是 因为作出吩咐者是他们所敬服的人。要杜绝孩子的过分淘气,师友的劝诫,还不如婢 女的转挥命令;要制止兄弟间的内讧,尧、舜的教导,还不如他们自家妻子的诱导规 劝。我希望这本书能被你们信服,不过是希望它能胜过婢女对孩童、妻子对丈夫所起 的作用而已。
「译文」
我家的门风家教,一向是严整缜密的。还在小的时候,我就时时得到指导教诲; 学着我两位兄长的样儿,早晚侍奉双亲,一举一动都照规矩办事,神色安详,言语平 和,走路小心恭敬,就同在给父母大人请安时一样。长辈常传授我佳言锦句,关心我 的喜好,勉励我扬长避短,没有一样不是恳切深厚的,我刚满9岁时,父亲便去世了, 家道中衰,人丁冷落。慈爱的兄长来尽抚育之责,其困苦辛劳达到极点;但他仁爱而 无威严,对我的督导就不够严厉。我虽然读了《周礼》、《左传》,也有点喜欢作文, 但与一般平庸之人相交而受其熏染,放纵私欲,信口开河,又不注重着容貌的整洁。 到十八九岁时,渐渐懂得要磨炼品性了,但习惯成自然,最终还是难以彻底改掉不良 习惯。20岁以后,大的过失很少犯了,常常是在信口开河时, 心里就警觉起来而加以 控制,理智与感情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夜晚觉察到白天的错误,今日迫悔昨日的过失, 自己意识到小时候没有得到好的教育,因此才到这种地步。追想平素所立的志向,真 是铭心刻骨,决不仅仅是把古书上的告诫听一遍看一遍,所以,我留下这20篇《家
1I、、
捶挞至死而无威,仇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
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译文」
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育就可成材;智力迟钝的人,虽然教育也没有用处,智力 中等的人,不教育就不会明白事理。古时候,圣王有所谓胎教的方法:王后怀太子到 三个月时,就要住到专门的房间,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音乐、饮食,都照 礼节制。这种胎教的方法,都写在玉版上。藏在金柜里。太子两三岁时,师保就确定 好了,开始对他进行孝、仁、礼、义的教育训练。普通人纵然不能如此,也应当在孩
「注释」
1诚孝:即忠孝。
2检迹:行为自持,不放纵之意。
3已:通“以”。
4诸子:本指先秦诸子。这里指魏晋以来的人阐述儒家学说的着述。
5模(Xie效):模拟、仿效。
6提撕:扯拉、提引。
7傅婢:即侍婢。
8斗阅:指家庭内兄弟之间的争执。
9寡妻:正妻。
「评语」
精心整理
古往今来,道德伦理、家训格言一类的书连篇累牍,让人目不暇接,何以此书得 以流传,至今仍有影响呢?恐怕在于作者重在实用。理不在多,而在其效用。家教问 题古今说者、论者不计其数,恐怕没有谁会以为只几行字、几本书的夸夸其谈就可以 形成良好的家风。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教育,关键在于教育者首先应是一 个令人敬重的人。其身正,则不令自行,其身不正,有令则不行,为人父母者不可不 慎之。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尊长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 默化的作用。
教子篇三、教儿婴孩一以贯之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①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 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 藏诸金匮②。生子咳③,师保④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⑤纵不能尔,当及 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 为⑥,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
二、仁爱威严导示深切
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①,便蒙诱诲;每从两兄②,晓夕温情③,规行 矩步④,安辞定色,锵锵翼翼⑤,若朝严君⑥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 莫不恳笃。年始九岁,便丁荼蓼⑦,家涂⑧离散,百口⑨索然。慈兄鞠养,苦辛备至; 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虽读《礼》、《传》,微爱属文⑩,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 言,不修边幅。年十八九,少(11)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二十已后,大过 稀焉;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竟,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追思 平昔之指(12),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 后车(13)耳。
训》,以此作为你辈的后车(13)之鉴。
「注释」
精心整理
之善二人。
3晓夕温情:依照礼节侍奉父母。④规行矩步:比喻举动合乎法度。
⑤锵锵翼翼:行走时恭敬有礼。⑥严君:父母,多指父亲。
7荼蓼:处境艰苦,这里喻指丧父。
8家涂:家道。
9百口:全家。索然:萧索,冷落。
精心整理
《颜
序致篇
一、整齐门风提撕子孙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①,慎言检迹②,立身扬名,亦已③备矣。魏、晋已来, 所着诸子④,理重事复,递相模敩⑤,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⑥子孙。夫同言而信, 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⑦之指挥; 止凡人之斗阅⑧,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 婢寡妻⑨耳。
精心整理
子知道辨认大人的脸色,明白大人的喜怒时,开始加以教诲,叫他去做他就去做,叫 他不做他就不做。这样,等他长大时,就可不必打竹板处罚了。当父母的平时威严而 且慈爱,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心。我看这人世上,父母不知教育而只是溺 爱子女的,往往不能这样:他们对子女的吃喝玩乐,任意放纵,本应告诫的,反而奖 励,本应呵责,反而面露笑容,等到子女懂事,还以为按道理本当如此。
10属文:写文章。
(11)少:同“稍”。砥励:磨炼。
(12)指:通“旨”,意旨,意向。
(13)后车:后继之车。
「评语」
为人父母者,谁不爱自己的子女,但单纯的爱护自己的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 中国家庭教育的误区在于,父母对子女往往溺爱有加,而严厉不足。俗语说:冰冻三 尺非一日之寒。要使子女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务必从小抓起,严格要求,持之 以恒,方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