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教案
《走进青春》教案

《走进青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基本特点,包括生理、心理、情感和社交方面的变化。
2. 帮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烦恼的正常性,并学会如何应对和处理这些烦恼。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康成长。
4.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发育特点,如身高、体重、第二性征等,以及青春期的生理卫生常识。
2.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分析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如独立性、依赖性、心理敏感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心理变化。
3. 青春期的情感变化:探讨青春期情感的多样性,如友谊、早恋等,教育学生如何处理情感问题,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
5. 青春期烦恼及应对策略:分析青春期常见的烦恼,如学习压力、家庭关系等,教授学生应对烦恼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青春期的基本知识和心理特点,使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各个方面。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青春期烦恼的实际情况,并学会应对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青春期的各种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提高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案、PPT、案例等教学资源。
2. 准备课堂讨论所需的环境和氛围。
3. 准备角色扮演所需的角色设置和道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青春期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如态度、兴趣等,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
4. 学生实践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环节,评价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应对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青春期的真实案例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初中音乐教案青春

初中音乐教案青春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青春》,感受青春的活力和美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青春意象,激发学生对青春时期的热爱和珍惜。
3. 通过歌曲学唱,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歌曲《青春》的旋律和歌词理解。
2. 学会歌曲中的合唱技巧。
教学难点:1. 歌曲中高音部分的演唱。
2. 合唱部分的协调。
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
2. 乐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唱一首青春活力的歌曲,如《青春舞曲》。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青春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歌教学(1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青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2.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
3. 分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合唱部分的节奏和协调。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合唱,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伴奏。
2. 交换角色,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演唱和伴奏技巧。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歌曲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验。
3.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青春的美好和珍惜。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青春主题的音乐比赛,如青春歌曲演唱、青春舞蹈表演等。
2. 邀请学校的音乐老师或者音乐社团进行青春音乐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青春音乐的魅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歌曲《青春》带来的活力和美好,理解青春的意象。
在学唱过程中,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更加珍惜青春时光,激发了对音乐的热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合唱部分的协调和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走进青春》的教案教学设计

《走进青春》的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学会正确面对青春期的困惑和挑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学会正确面对青春期的困惑和挑战。
2.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提高心理素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话题。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青春期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青春期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青春期?青春期有哪些特点?(二)新课讲授1.生理变化(1)教师讲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如身高、体重、性征等方面的变化。
2.心理变化(1)教师讲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如情绪波动、自卑感、焦虑等。
3.社交变化(1)教师讲解青春期的社交变化,如人际关系的处理、社交圈子等。
(三)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一个青春期困惑的案例,如: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法。
(四)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一个与青春期相关的话题,如: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正确面对青春期的挑战。
五、教学反思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氛围。
3.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难点补充:1.重点补充:在讲解生理变化时,可以加入青春痘、月经等具体现象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2.难点补充:在处理心理变化时,可以引入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如运动、冥想等,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特别的话题——青春。
《青春期》教育主题班会教案8篇

《青春期》教育主题班会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题为《青春期》,我们将结合教材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进行讲解。
主要包括青春期的定义、青春期的生理变化、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以及如何应对青春期的困惑和挑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基本知识,认识到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
2. 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学会自我调适。
3.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青春期的困惑和挑战,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对心理的影响。
2. 应对青春期困惑和挑战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材《青春期教育》2. PPT课件3. 讨论卡片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青春期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青少年在青春期遇到的困惑和挑战,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
6.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青春期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青春期定义2. 生理变化3. 心理变化4. 应对方法七、作业设计2. 请学生思考自己在青春期遇到的困惑和挑战,并尝试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来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青春期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关于青春期的书籍和资料,加深对青春期的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青春期教育活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题为《青春期》,我们将结合教材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进行讲解。
主要包括青春期的定义、青春期的生理变化、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以及如何应对青春期的困惑和挑战。
这些内容是本节课的核心,教师应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其中第一个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基本知识,认识到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
青春正能量主题班会《青春、理想、奋斗》教案

青春正能量主题班会《青春、理想、奋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青春的含义,认识到青春是人生中宝贵的阶段。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3. 培养学生勇于奋斗的精神,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内容1. 青春的定义和价值2. 理想的种类和重要性3. 奋斗的意义和途径4.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5. 青春正能量的传递和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青春的定义、理想的重要性、奋斗的意义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人士的青春奋斗历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实现理想、如何面对困难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经验分享法:邀请有经验的老师或同学分享青春奋斗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正能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青春正能量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青春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青春的定义、理想的重要性、奋斗的意义等理论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成功人士的青春奋斗历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实现理想、如何面对困难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经验分享:邀请有经验的老师或同学分享青春奋斗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正能量。
6. 总结:总结本次班会的要点,鼓励学生勇敢追求理想,积极奋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青春的定义和价值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理想的种类和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3. 学生对奋斗的意义和途径的掌握情况。
4.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情况。
5. 学生对青春正能量的传递和影响的认同程度。
六、教学活动1. 青春故事分享:邀请一位青春期的学生或者曾经的青春期的老师,分享他们的青春故事和奋斗历程,让学生们感受到青春的活力和理想的重要性。
2. 理想立志活动:让学生们写下自己的理想,并粘贴在班级的理想树上,以此来激励学生们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3. 奋斗计划制定:让学生们制定自己的奋斗计划,包括短期和长期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青春、理想、奋斗》班会主题教案设计

《青春、理想、奋斗》班会主题教案设计一、主题班会目地每一个人内心都是有一个最初的梦想,一个宏大的理想。
尤其是年青的一代,更应当激扬青春年少,给自己的理想化锲而不舍拼搏。
可是在实际的中学生活中,许多同学们却茫然了,迷途了自身。
探归根结底,主要是没了前行的总体目标,失去学习培训甚至个人提升层面的驱动力。
根据进行本次主题班会,致力于协助大伙儿撑起理想,给自己的将来制作一幅理想化宏伟蓝图,给自己的理想而勤奋努力,另外提高班集体同学们相互之间的掌握,提高班集体的团队的凝聚力。
二、主题活动实际意义根据本次主题班会的探讨,使学生们了解到理想化针对自身人生道路的必要性,从而寻找到自身的理想化,并为此勤奋努力。
三、主题班会方式综合性(探讨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四、主题活动前提前准备1、班集体同学们探讨,融合学生们的具体难题,基本拟订班会主题。
2、班集体党员干部探讨商谈,明确班会主题,即青春年少、理想化、拼搏。
3、紧紧围绕已定的主题风格,鼓励大伙儿积极开展进去,搜集信息。
制取ppt,免费下载制作小视频等。
4、搞好方案策划,贯彻落实好時间地址等主题活动前准备工作。
五、主题活动全过程(音乐《梦想缤纷》授课前在教室播放视频,渲染气氛)节目主持人开场词甲:每一个人都应当有自身的理想化,拥有理想化,人生道路才会出现拼搏的总体目标,才会出现前行的方位。
乙:中小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将来和期待,理当心里有梦想能够为实现梦想而拼搏努力。
尤其是大家高一的学员,初中毕业后大家将遭遇人生价值观的又一次重特大挑选。
在这里重要的時刻,大家就更必须从今天起搞好充足的提前准备来迎来将来的挑戰。
、甲:为了更好地使学生们更强的过好人生道路的“挑选关”,大家特意举办了此次“青春年少、理想化、拼搏”班会主题,以正确引导学生们建立长远目标,并塑造弘扬实干精神实现梦想的信心。
阶段一:视频剪辑10多家重点大学照片根据投射视频剪辑10多家重点大学照片,造成同学们的共呜,每一个人从步入普通高中的第一天起,也许都是有最初的梦想-----------考入理想化的高校。
《青春》教案设计

《青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青春的内涵和特点。
掌握描绘青春的文学表达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对青春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珍惜青春时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青春的多面性和重要性。
帮助学生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青春。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领悟青春的意义,并将其转化为积极的行动。
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准确表达对青春的独特感受。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青春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青春的经历和感受。
3、阅读分析法选取经典文学作品中关于青春的片段,引导学生分析其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
4、写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青春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充满活力的青春主题音乐,如《青春纪念册》。
展示一些青春时期的照片,如校园活动、毕业照等,引起学生对青春的回忆和兴趣。
2、知识讲解(10 分钟)讲解青春的定义和特点,如充满活力、充满梦想、充满探索等。
介绍青春在人生中的重要性,是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3、阅读分析(15 分钟)分发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关于青春的片段,如《青春之歌》《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描绘青春的,包括运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
4、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的青春经历和感受。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5、写作指导(10 分钟)讲解写作的要点,如明确主题、选择合适的素材、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等。
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题目,如《我的青春色彩》《青春的梦想》等。
6、写作实践(20 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进行写作。
教师巡视,给予个别指导。
7、作品展示与评价(15 分钟)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改进的建议。
《青春期》教育主题班会教案8篇

《青春期》教育主题班会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青春期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主题为《青春期》,具体内容包括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心理特点、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认识到这是正常的人生阶段。
2. 培养学生积极应对青春期心理变化的能力,增强心理素质。
3. 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沟通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看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克服心理困扰。
重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青春期故事,引发学生对青春期的关注和思考。
2. 知识讲解:(1)讲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让学生认识到这是正常现象。
(2)分析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心理困扰。
(3)分享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青春期遇到的问题,分享经验,共同成长。
六、板书设计1.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2.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3. 应对青春期心理困扰的方法4. 人际交往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影响。
(2)举例说明如何应对青春期心理困扰。
(3)谈谈你在人际交往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改进措施。
2. 答案:(1)青春期生理变化:身高、体重、发育等。
影响:心理压力、自信心等。
(2)应对方法:保持乐观心态、寻求帮助、参加集体活动等。
(3)答案因人而异,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学生是否掌握了应对心理困扰的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一次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解答疑问。
(2)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剧、团体辅导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春》教案
课题:青春
课型:新授
课时:2课时
教法:讲授,讨论,品读,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苏雪林的生平和作品;
2、学习本文在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写作特点,感受作者笔下青春的美;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抒情散文的能力。
重点:指导学生欣赏、感悟作者笔下的青春之美
难点: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王蒙的《青春万岁》诗朗诵: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们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有那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园的欢舞,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还有热烈的争论,跃动的、温暖的心…… 是转眼过去的日子,也是充满遐想的日子,纷纷的心愿迷离,像春天的雨,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
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奇,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
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在生活中我快乐的向前,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有一天,擦完了枪,擦完了机器,擦完了汗,我想念你们,招呼你们,并且怀着骄傲,注视你们!二、作者简介
•苏雪林(1899-1999)原名苏梅,字雪林,笔名绿漪,一生跨越两个世纪,杏坛执教50载,创作生涯70年,出版著作40部,先后在沪江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后到台湾师大、成功大学任教。
笔耕不辍,被誉为“文坛的常青树”。
与冰心、凌淑华、冯沅君、丁玲并称为上世纪三十年代五大女作家。
作品有:•散文集《绿天》
•自传体小说《棘心》
•文学评论集《青鸟集》
•随笔集《屠龙集》
•短篇小说集《蝉蜕集》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譬喻蓊然矮椽呢喃新吭衔泥运草
•嗫嚅惺忪潋滟葱茏冷峭奋鬣扬蹄
•粲然如玉尘垢洗濯斨残銛利如霜
•嫫母矜庄媸妍胖瘦相斫为高眙愕相顾嗜欲堕落
四、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讴歌青春的抒情散文。
作者从外在形貌和内在精神两方面着笔,指出青年是透明的、清洁的、爱美的、没有年龄之分和美丑之别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旺盛的精力、无穷的创造力和不可限量的未来。
也写到了有些青年不乏坎坷和不幸。
作者满含深情,对青年既有细腻的描摹,又有充满激情的赞美,同时还有谆谆的告诫。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赞美春天之美。
这一部分按照时间顺序,从春的若隐若现到春光烂漫的
新鲜世界,写出了春天的生机、清新、美好。
•第二部分,赞美青春之美。
•第三部分,指出青年若有明智淡泊之心,便会健康发展,前途更远大。
第2课时课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斨残qiāng 袒露lòu 尘垢gòu
B.温煦xù矜持jīn 媸妍chī
C.徘徊huái 踱步dù洗濯zhuó
D.潋滟liàn 蓊然wēng 羡慕x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媸妍浩瀚呢南撒娇
B.嗫孺斨残磅礴马驹
C.洗濯惺松衔泥冷峭
D.譬喻点缀黄莺屋椽
3、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树枝间新叶芽,稀疏琐碎地着,地上黄一块,黑一块,又浅浅的绿一块,看去很不顺眼,但几天后,便成了一片蓊然的绿云,一条缀满星星野花的绣毡了。
压在你眉梢上的那厚厚的灰黯色的云,自然不免教你气闷,可是它转瞬间会化为的轻烟,的小雨。
A.透出点缀如纱如酥
B.点缀透出如酥如纱
C.点缀透出如纱如酥
D.透出点缀如酥如纱
4、对下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几天没有出门,偶然涉足郊野,眼前竟换了一个新鲜的世界。
到处怒绽着红紫,到处隐现着虹光,到处悠扬着悦耳的鸟声,到处飘荡着迷人的香气,蔚蓝天上,桃色的云,徐徐伸着懒腰,似乎春眠未足,还带着惺忪的睡态。
流水却瞧不过这小姐腔,它泛着潋滟的霓彩,唱着响亮的新歌,头也不回地奔赴巨川,奔赴大海……
春是烂漫的,春是永远的向着充实和完成的路上走的。
A.主要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春天的活力。
B.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
C.主要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活泼地写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
D.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春天的活力。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一个十四、五岁或十七、八岁的健美的青年向你走来,先有爽朗新鲜之气迎面而至。
B.至于二十七八岁或三十一二的人---当时文风初开的内地学生年龄是有这样的---在我们这些比较年轻的一群看来,竟是不折不扣的“老太婆”了。
C.生于寒苦之家,半饥半饱地挨着日子,既无好营养,又受不着好教育,这种不幸的青年,又何尝不多!咳,这也是春天,这也是青年?
D.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谁说不是一条真理?
6、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所谓“青年的液汁”,这真是个不舍昼夜滚滚其来的源泉,它于你的血脉,于你的四肢,于你的全身,永远要求向上,永远要求向外发展。
A.充盈泛滥流转
B.泛滥流转充盈
C.流转充盈泛滥
D.流转泛滥充盈
•青年是没有年龄高下之别的,也永远没有丑的,除非是真正的嫫母和戚施。
记得我在中学读书时,眼中所见那群同学,不但大有美丑之分,而且竟有老少之别。
凡那些皮肤略为粗黑,眉目略为庸蠢,身材略为高大,举止略为矜壮些者,总觉得她们生得太“出老”一点,猜测她们年龄时,总会将它提高若干岁。
至于二十七八或三十一二的人──当时文风初开的内地学生是确有这样年龄──在我们这些比较年轻的一群看来,竟是不折不扣的“老太婆”了。
这样的“老太婆”还出来念什么书,活现世!轻薄的同学的口角边,往往会漏出了这样的嘲笑。
•现在我看青年的眼光竟和以前大大不同了,媸妍胖瘦,当然分辨得出,而什么“出老”的感觉,却已消灭于乌有之乡,无论他或她容貌如何,既然是青年,就要还他一份美,所谓“青春的美”。
挺拔的身躯,轻矫的步履,通红的双颊,闪着青春之焰的眼睛,每个青年都差不多。
从飞机下望大地,山陵原野都一样平铺着,没有多少高下隆洼之别,现在我对于青年也许是坐着飞机而下望吧?哈,坐着年龄的飞机!
1、为什么作者说“青年是没有年龄高下之别的”?
2、为什么现在“我”看青年的眼光与从前大不相同?
3、“坐着年龄的飞机”是指什么?
4、为了说明青年没有年龄、美丑之分,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因为青年充满朝气,所以没有细致的年龄的概念。
2、因为“我”从精神状态来看待青年,所以与从前年轻时单纯注意年龄大小不同了。
3、指作者能从精神状态的高度审视青年的内涵。
4、对比。
即以自己年轻时对青年的看法和现在对青年的看法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