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

合集下载

红楼梦之林黛玉与贾宝玉薛宝钗贾探春的比较解析

红楼梦之林黛玉与贾宝玉薛宝钗贾探春的比较解析

红楼梦之林黛玉与贾宝玉薛宝钗贾探春的比较解析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和贾探春是《红楼梦》中四位重要的女性角色,她们在情感、性格、命运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本文将分别对她们进行比较和解析。

一、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才女,她与贾宝玉是表亲关系,但两人有着深厚的感情。

林黛玉具有敏感、忧郁的性格,她对于人生、世态炎凉等问题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

她天性深情,对待感情坦诚而执著,但内心也有着多疑和多愁善感的一面。

她有时候过于悲观,对自己的命运失望,甚至出现了情绪低落的情况。

贾宝玉是林黛玉最重要的亲人和朋友,他们之间的感情复杂而丰富。

在林黛玉眼中,贾宝玉是有着非凡才情、善良且富有情趣的人。

贾宝玉也对林黛玉有着深深的情感,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和他的世俗身份,他们的爱情没有得到最终的满足。

林黛玉因此离世,给贾宝玉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悔恨。

二、薛宝钗薛宝钗是贾宝玉的表妹,是一个温柔贤良的女子。

她与贾宝玉从小一起长大,彼此之间也有着深厚的感情。

薛宝钗具有坚强、聪明的性格,她对待自己的命运有着积极的态度,尽力迎合家族的期望,努力做到完美。

她是一个理性和懂事的女性,能够沉着冷静地应对各种困境。

薛宝钗与贾宝玉的感情并没有发展成爱情,她并没有采取主动的行动来追求贾宝玉。

她虽然喜欢贾宝玉,但出于家族的禁忌和自我约束,她选择了忍耐和妥协。

薛宝钗为了顺应家族的善良形象,最终成为了贾探春的妻子。

三、贾探春贾探春是贾宝玉的表妹,她是一个聪明、独立思考的女性。

贾探春对于社会现实有着自己的感悟和独到见解,她与其他角色相比更加关注社会道德和伦理。

她深明大义,对于家族的命运和人世间的冷暖有着清醒的认识。

贾探春与薛宝钗是好朋友,她并不在乎成为贾宝玉的妻子。

她对感情问题持有一种超然和客观的态度,看淡人生中的痛苦和诱惑。

她最终成为薛宝钗的妻子,展示了她的懂事和妥协。

综上所述,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和贾探春是《红楼梦》中四位重要的女性角色。

她们在性格、命运和对待感情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态度。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塑造了众多深具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其中两个极具代表性的角色,两者在性格、家庭背景、才艺特长以及命运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为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的演变提供了剧烈的冲突和变化。

下面将通过对两位主要人物的分析,来探讨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差异和共性。

首先,林黛玉和薛宝钗在性格上有着显著的对比。

林黛玉性格奔放多情,自由散漫,善于抒发自己的情感。

她情绪起伏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常常陷入忧郁和消沉之中。

相比之下,薛宝钗则是一个沉稳冷静的女孩,性格温和,胸怀宽广。

她善于理性地处理人际关系,能够以周全全面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

两者性格的不同也导致了她们在与他人交往时的不同表现,林黛玉对待珍贵的人际关系敏感多疑,在爱情上非常专注和执着,而薛宝钗则更为理智和圆融,对待友情和爱情都能够持平常心。

其次,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家庭背景也有很大的差异。

林黛玉出生于荣府,是贾母的外孙女,与宝玉是亲兄妹关系。

她在家族里地位特殊,家财万贯,但因为父亲早逝,母亲出家,而她的身世伤感复杂,常常感到孤独和无望。

薛宝钗则出生于贵妃府,娇嫩玲珑,温文尔雅,家庭富裕,地位显赫。

她虽然在家族里与其他女性一样有限制和约束,但是她的出身和家底让她享有一定的权利和地位,她的性格也因此更为沉着淡定。

再次,两位女子在才艺特长上也有所异同。

林黛玉具有超凡的文才和诗艺,擅长写作和表达情感,她的才能给她的人生增添了许多色彩和情趣。

而薛宝钗则以聪明才智、机智敏锐而闻名,她的精明和灵活的头脑帮助她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家族纷争。

尽管两者的才艺特长不同,但都展现了她们卓越的智慧和个人魅力。

最后,在命运的安排和结局上,林黛玉和薛宝钗也有截然不同的走向。

林黛玉是小说中最为伤感和悲剧性的人物,她的一生注定是悲情的,没有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和满足。

而薛宝钗则是最为幸运的人物之一,她以她的美丽和贞短,成功地嫁给了贾家名门正派的人物,过上了幸福而体面的生活。

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对比评价

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对比评价

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对比评价日期:2009年10月—2010年1月指导老师:吴银组长:杜海灯组员:王瑜冯金兰陈丽梅蔡周全陈欢道吴挺技吴坤袖林湫樊<一>课题的确定:对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很多人都很容易混淆。

读了《红楼梦》,也想对里面这两人进行对比、评价。

所以我们组就开展了这次调查研究。

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将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人的性格评价。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资料。

<三>课题的研究步骤:1、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资料。

2、制定相关的问卷调查,并进行调查。

3、将回收的资料进行分析统计。

4、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

5、将多方采集的资料进行最后的整理并制表。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1、到图书馆进行有关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资料收集。

2、通过电脑网络对关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资料进行采集。

3、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有关资料统计。

<五>预期结果:通过这次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特点,使她们的性格特点活在人们眼前。

<七>附录:一、调查问卷1、你觉得林黛玉好还是薛宝钗好?林黛玉好67.3% 薛宝钗好22.7%2、你觉得林黛玉和薛宝钗哪个地位高?林黛玉高31% 薛宝钗高69%3、你觉得林黛玉和薛宝钗哪个的性格更任性?林黛玉77.8% 薛宝钗22.2%4、林黛玉和薛宝钗谁的爱更感性?林黛玉85.5%% 薛宝钗14.5%5、你觉得林黛玉和薛宝钗谁更适合贾宝玉?林黛玉93% 薛宝钗7%6、你觉得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如何?薛宝钗开朗大方有修养,林黛玉太娇气!娇气的女人往往会吓跑男人的!薛宝钗为人事故,懂得生活林黛玉,纯洁,为爱而死,可歌可泣。

我喜欢黛玉.纯洁美丽,聪明可爱. 薛宝钗,无论是在家作女儿,还是出嫁为人妇,她都是榜样。

聪明、大度、善解人意。

喜欢林黛玉,一个小女孩儿,有品位,会打扮,聪明,有资质,多招人喜欢哪。

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完整版

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完整版

林黛玉与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一)林黛玉:林黛玉因为自身得生活经历与教育环境得原因造就了她奇高得天分,极强得自尊心,特别敏感(甚至过度敏感),特别孤傲,如春花般得嫩弱特质,使她有强烈得自我保护意识,表现为某种讽刺性甚至幼稚得攻击性。

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挚友极少、知音难遇、婚姻无人做主、爱情未有保障得处境,又强化了她得以上性格特征与个性表现。

但她得这种性格,就是多向得、动态得、发展变化得。

黛玉得尖刻,既有姐妹之间、姑嫂之间得喜谑,如她与湘云之间得口角之争。

而这类刁钻,令人只觉其伶俐可爱。

同时又有针对脾性不合、品性相左得人,才显现出得真正得孤傲与讥锋。

譬如对于“阴微鄙贱”、搞“魇魔法”害人,向贾政告密挑唆得赵姨娘,“林丫头把我们娘俩儿正眼也不瞧”。

这恰恰包含着她纯正明朗、洁身自好、不歪不斜、不被不阿得为人品格。

而对宝钗、宝玉,则就是大量得、主要得,但属于爱情纠葛。

前34回中黛玉三天两头得跟宝玉呕气吵闹,跟宝钗斗心眼儿,作者描写了黛玉得大小十几次争吵斗嘴:因宝玉在宝钗处“比通灵”,“喝冷酒”而“半含酸”;为夜访怡红院叫门不开而大吵;为不放心湘云得金麒麟而最后一次吵,等等。

而这些主要就是宝黛爱情正处在磨合期,正所谓“情因相爱及相伤”。

同时也就是出于对金玉之说得戒备。

这种争吵得最根本原因,还就是“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得对立与争斗!而另一方面,这位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得少女,对于意趣相投、情性相合得姐妹、诗友乃至丫头、婆子,又就是那样地谦与、尊重、友好、宽厚。

妙玉嘲笑她“竟就是大俗人,连水都尝不出来”,她也不反唇相讥,反而尊称妙玉为“诗仙”,虚心真诚地请教她改正自己得诗作。

尤其就是紫鹃,她就是黛玉得贴身丫头,却可以批评她跟宝玉吵架“太浮躁了些”,“皆因姑娘小性儿”,“常要歪派宝玉”;也可以直面建议她“趁早坐定了大事要紧”,不要“耽误了时光”。

晴雯这位俏丫头在宝黛之间,实际不自觉得充当了红娘,宝玉得那两条定情手帕,就就是专让晴雯递送得。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之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宝钗宁和黛玉自强不息的形象。

林黛玉是贾府中的贵女,才情出众,而薛宝钗则是贾府中的另一位贵女,深受贾母的宠爱。

两位女主角的性格截然不同,也因此在人物性格、才情和人生观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对比。

首先,从性格上来看,林黛玉是一个感性、敏感而多愁善感的女子。

她天生有一种艺术家般的敏感和眼光,对于美的追求异常执着。

她善于表现自己的情感,对于爱情和友情都有着很深的执着。

然而,她的敏感和多愁善感也让她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和打击。

与此相反,薛宝钗则是一个理性、坚强的女性。

她对待事物和情感都较为淡漠,总能保持冷静的思考和明确的目标。

她的性格使她能够在遭遇困境时坚定地面对和应对,不会被外界的情绪所左右。

其次,从才情上来看,林黛玉是一个文艺才女。

她擅长诗词,且有艺术家般的眼光和创造力。

她的诗作和才华常常给人以启迪和震撼,可见她的才气之高。

而薛宝钗则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女子。

她是书香门第出身,受过良好的教育,懂得琴棋书画,而且还擅长经管家务,深得贾母的喜爱。

她的才情使得她在贾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展示了她的聪明才智。

最后,从人生观上来看,林黛玉和薛宝钗有着截然不同的追求。

林黛玉对于人生有着一种浪漫而矛盾的看法,她深信世间万象皆苦,对于名利权势等传统的价值观持有怀疑和批判的态度。

她渴望自由和真实的爱情,却又被现实的桎梏所束缚。

而薛宝钗则是一个传统和务实的女子,她将家族利益和个人利益视作重要的生活追求。

她谨守礼仪和传统,努力维持家族的声誉和地位。

她的人生观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人要顺应社会和家族的规范。

总结起来,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两位鲜明的女主角。

林黛玉感性、敏感,追求自由和真实的爱情,而薛宝钗理性、坚强,追求家族和个人的荣耀。

两位女主角在性格、才情和人生观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对比,彰显出不同性格女性所扮演的不同社会角色,也展示了世俗和理想的冲突。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

在小说中,她们两个既是表妹,也是亲姐妹。

她们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截然不同,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和人生观。

下面将对林黛玉和薛宝钗进行分析和对比。

首先是林黛玉。

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天生丽质,聪明伶俐,有着非常出众的才情和文艺修养。

她娇弱美丽,自幼聪明伶俐,被称为“林妹妹”。

然而,她却具有明显的忧郁和敏感的性格,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她对于红楼的环境充满了怨念和不满,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患得患失,常常把自己的感情与世俗的利益相混淆。

尤其是对于贾宝玉的感情,她常常表现出距离感和矛盾心态。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主要体现在她的独立自主,毅然决然,不随波逐流,同时也有一些矛盾的地方。

她崇尚自由和追求真实,不愿屈服于封建礼教的束缚。

她深知自己的价值,并且不愿将自己的人生定位于嫁人生子的角色。

她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着自己明确的想法和追求,她渴望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追求真爱和真正的幸福。

然而,她内心深处依然存在着一种对于世俗声名和地位的渴望,对于红楼的荣华富贵也有一定的向往。

她的人生观与现实社会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冲突,她在这个冲突中表现出了矛盾和痛苦的一面。

而薛宝钗则展现出了与林黛玉完全不同的性格特点。

她是贾宝玉的亲姐妹,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的形象。

她婉约美丽,文静贤淑,通情达理,非常懂得处事处理人际关系。

她为人谦逊,人缘好,深得贾母宠爱。

她对待生活有着平和的态度,不求富贵,只求安宁。

她对于感情和家庭有着执著的追求,对待亲情、友情和爱情都非常珍惜。

她为了家族和她所在的环境付出了很多,但却并不后悔或者抱怨。

她是一个明理和有智慧的女性,她能够把握自己的人生和命运,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

总之,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两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

她们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性格特点,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和人生观。

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对比

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对比

薛宝钗与林黛玉的对比陈睿正林黛玉与薛宝钗是《红楼梦》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角色,也是作者竭力塑造的典型人物的典型形象。

她们各有自己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让读者百读不厌。

在黛玉与宝钗之间,我认为更多的人会喜欢林黛玉,喜欢薛宝钗的应该在少数。

我的主观感情也倾向于黛玉。

很多人都会拿她们来做一个选择题,就是谁更适合做贾宝玉的妻子?我被黛玉与宝玉的真情感动,当然就希望他们能在一起了。

下面我们就从各个方面来比较下林黛玉与薛宝钗。

一、性格。

从性格上看,黛玉是个很复杂的。

她表现出尖酸刻薄、心胸狭隘、自卑多疑但又多愁善感、文弱善良,骨子里又是坦率、纯真、不畏强权、心高志洁的。

从她的言行举止中,把这些个性刻画的入木三分。

从她与宝玉在薛姨妈家吃饭,宝钗不让宝玉喝冷酒,她就借机讽刺宝玉,还有周瑞家的送来宫花,她不要别人挑剩的,以及叫袭人好嫂子等可以看出他的尖酸刻薄、心胸狭隘等。

从宝玉摔玉时,她哭了以及她感怀身世、葬花等看出她多愁善感,文弱善良。

另一方面,她常与别人说笑、讽刺等,虽表现出尖酸刻薄,但也突出她的坦率、纯真,感觉很真实,没有什么城府。

除此之外,她也是关心别人,与善的,比如他对宝玉时时刻刻关心着,她对紫鹃、香菱等的与善友好。

她的这些特点无疑与薛宝钗形成鲜明的对比。

宝钗是个很有心机,很世故、圆滑、无情,同时又是开朗活泼,内心很强势的人,更主要的是她的交际能力极强,可以用一定的手段为了赢得所有人的好感。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宝钗是与王熙凤一样的封建女强人。

她毕竟出生商人家庭,多次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偷听小红、坠儿的私情话后转嫁给黛玉,金钏死后,她安慰王夫人说:“是她自己不小心掉进井里的,即便是自杀也是个糊涂人”或者“也就是多给几两银子的事”等可以看出她的心机、世故、圆滑与对下人生命的漠视。

她赢得了贾府上下人的亲近,也是为了自己以后能顺利当上宝二奶奶。

她在水亭执扇扑蝶却表现出她的开朗活泼人性本真的一面。

但更多时候,她都把自己伪装起来。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形象对比分析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形象对比分析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形象对比分析首先,从性格上来看,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敏感脆弱的女子。

她忧郁敏感,在感情上宁愿忍受痛苦也不愿忍受伤害。

她对自己的感触和情绪表达得非常直接,常常用泪水和诗词来宣泄内心的郁闷。

她独立自主,拒绝受制于人,对爱情也有自己的追求和坚持。

与之相比,薛宝钗则是一个温柔善良、乐观豁达的女子。

她对待生活和人际关系都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与周围的人相处融洽。

她性格开朗,圆滑巧妙,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人人喜欢她。

其次,从才华上来看,林黛玉是一个有着出色才华的女子。

她有着极高的艺术天赋,擅长诗词和曲艺,并精通琴棋书画。

她的声音婉转动听,琴棋书画无一不是出类拔萃。

凭借着她的才华,她赢得了众人的赞赏与喜欢。

薛宝钗则是一个才情平平的女子。

她没有林黛玉那种高超的才华,但她却有一种内心深处的坚韧与智慧。

她勤学好问,做事勤勉踏实,对待琐碎的事情也能做得很好,因此,在整个贾府中她的地位也非常高。

最后,从人际关系上来看,林黛玉和薛宝钗也有着不同的表现。

林黛玉与人相处时,常常表现出一种敏感脆弱的一面。

她容易受到伤害,不懂得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与他人陷入矛盾甚至冲突。

她是一个比较孤独的存在,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她,因此她常常流露出对世事的无奈和悲伤。

而薛宝钗则与人相处时,总是保持一种和蔼可亲的态度。

她稳重文雅、性格平和,能够协调各种人际关系,与众人和睦相处。

她的真诚与善良也使得她与众人关系非常融洽。

综上所述,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两个具有鲜明个性和形象特点的女性角色。

她们在性格、才华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分别代表了敏感脆弱和温柔豁达的两种性格特点。

她们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和个性,丰富了整部作品的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人物比较
“红学”之说,离不开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位女主角的争议,在大多数读者眼中,书中的林黛玉虽然生性多疑敏感苛刻,但是能看到她的每一行每一言,都透露出一个“真”字。

相比之下,薛宝钗的温柔敦厚大方,却总让人感觉造作之姿,隐隐笼罩着一个“假”字。

假的东西总不及真的能够打动人心,黛玉的真心可以掩盖她的性格瑕疵,宝钗的假意则遮住她在其它方面的光辉。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话。

“盖贤与不肖之性,皆通人所兼具,非可以判然划分者也。

人以宝钗为奸险,而阴邢岫烟赎棉衣事,则亦仁厚。

以黛玉为天真,而讥笑一村老妪为‘牛’为‘母蝗虫’,则亦刻薄。

且宝钗宽大,黛玉偏狭,宝钗善体谅他人,而黛玉则心存嫉妒,然则宝钗必不肖而黛玉必贤乎谓宝钗之美德全出于造作亦过,要而言之,人之天性不同,所表现者亦异也。


此上一番论述,指出黛玉和宝钗的贤与不肖所兼具,打破了长期以来“褒黛贬钗”的常论,。

这里,我就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出生背景,生活环境,成长历程,命运走向四个方面论述两人的鲜明的艺术形象。

一、出生背景
林黛玉:出生家庭既是钟鼎之家,又是书香之族,这也为她具有满腹才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就是出生在这样的一个世家,到了她这一代却是仅仅剩下她一个人,盛门的背后,展现的却是无比的凄凉和孤苦。

父母相继去世,无依无靠是必然的结果。

生长在这样的世家,从小接受的不是生存之能,而是精神气质上的追求,那么她的傲气自然是油然而生。

但是就是她这样一个经过精神洗礼的女子,却要过着寄人篱下,在贾府鱼龙混杂的地方看着别人的眼色生活,心中的悲戚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黛玉之所以是孤高自诩,目下无尘,根源在于是自己本身的生活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薛宝钗:出生在皇商家庭里,已经处于人心斗争的漩涡之中。

父亲从小将她当男儿一般来抚养,使她比他的哥哥强个一百倍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才让她从小就生活在家业的重担之下,父亲早逝,唯一的哥哥又不成器,家族的辉煌已是西山落日,光芒渐消。

家族的重担无时无刻的压在她的肩膀上,令她做事不能随心而发,须得左右权衡,小小年纪被迫接受大人的世故圆滑。

并且生活在贾府,人性受到压制,活得很累。

这样残酷、无奈的现实环境造成了她追求现实功利,谙熟世故,城府极深。

二、生活背景
林黛玉:自小的生活的环境及其的简单,是一个纯净空灵的世界,直到父母的接连去世,让她开始知道生命无常和世事变幻莫测。

对这种对无常的无法掌握和对逝去的难以割舍让她有着一颗惶惶之心,不安时时笼罩在她的内心深处。

以致她才会有异于常人的想法,“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冷清既清冷则生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

”(第31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对繁华散尽之后的感叹痛惜,无奈伤感一一洞明。

薛宝钗:从她大哥薛蟠的累累劣迹就可以看出她生长的环境是多么的纷繁复杂。

再加上一个大家族里所谓的一些夺权争产明争暗斗之事,在她年幼的心里已经埋下了现实是残酷的萌芽。

她是一个具有远见和才识的女子,自云守拙本只是明哲保身,然而周围的环境始终不相宜,让自己的才华在对现实的迁就之中渐渐的隐没,这对她本人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独具匠心、十分有趣的位置转换:
林黛玉出生于书香世家,封建礼教自然是自小就学,自小就知,但是她在《红楼梦》中却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而薛宝钗出生于皇商世家,封建教条的管束自然没有那么的重,但是她却是一个封建社会标准的淑女。

在封建社会之中,对子女,特别是女儿的遵守礼教的教导,一般都是来自于母亲。

但是林黛
玉却是幼年丧母,这样,封建礼教的第一导师就没有了。

之后父亲林如海给她聘请的老师贾雨村也是一个漫不经心的人,自然对她的封建教化更不会放在心上。

那么林黛玉可以说自小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什么封建礼教,那么她会目无礼教,敢于反叛,只管真心就不难理解。

在这一方面,薛宝钗正好相反,她是幼年丧父。

也就是在父亲死后,她才停止了诗书方面的用功,为了不让母亲操心而专心于针凿家计等事,此时宝钗母亲对女儿的封建礼教教导现在才刚刚开始。

之后薛家有心想让女儿进宫选秀,要合封建第一帝王的心意,在封建礼教上更是不能放松。

于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导宝钗,想让她慢慢的转变为封建教教条的卫道者。

但是她写的《螃蟹咏》,对当时那些横行无道的官场人物如贾雨村之流,进行了尖锐的讽刺。

所谓诗歌见其志,实际上她骨子里却颇有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她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

就连开始骂她热衷于仕途经济的贾宝玉都赞叹说写得痛快,如果认为薛宝钗真的是一个封建卫道者,那么赞扬她的贾宝玉也难脱干系了。

(第38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薛宝钗对宝玉的劝学让读者论定她是封建卫道者的铁证,但是这又何尝不是出于一份真心的关心,和林黛玉面对贾宝玉差点葬送在父亲的棍棒之下的哭泣“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有着异曲同工之意。

(第34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三、成长历程
林黛玉进了贾府,无疑是一块美玉掉进了一个泥沼之中。

她就是在这样和自己性情格格不入的环境里成长的,唯一可以让她无依的心灵上得到慰藉的只有宝玉对她纯洁的感情。

但是,美好的东西伴随着的往往都是残酷的考验。

面对封建卫道者的坚决抵制,使林黛玉的爱情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就连最疼爱她的老祖母,在这一方面上,也是对她谨严再三,让她不能越雷池一步。

她一开始对宝钗心生嫌隙,但是一旦坦诚相交,立刻亲如姐妹,连宝玉都感到讶异。

薛宝钗进贾府之后,已经是少女的时候,她之前在家里所养成的行为处事之法,在贾府可谓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不到几天,就大得人心,连小丫头都喜欢和她玩,因此,自然引起了黛玉的不满,于是,不少读者便将宝黛之争的序幕拉开归结到这个时候,其实,此时是黛玉有心而宝钗无意。

薛宝钗刚进贾府,此时是皇宫中待选的秀女,她在贾府只是为了打发待选的时间,对于“宝二奶奶”的位置,根本就无心去想,也不能去想她会在贾府泰然处之,是因为她根本就用不着争什么,她自己有家,终身归宿又有去处,在贾家只不过是一个过场,她又何必锋芒毕露却做出头鸟呢她会察言观色,投别人的所好,完全是处对于林黛玉看《西厢记》时萌发的对美好爱情追求的意识,其实薛宝钗早已是经历过,不然她怎会一听就听出林黛玉所说的诗词是出自何地呢但是她的意识早已被虚伪的家族所压制,什么“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

”(第42回《薛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可见当时是闹出了不小的风波。

然而薛宝钗在家中被压制的真性情,却在遇见黛玉之后复活了。

她从黛玉身上看到了自己所想追求又不能追求的的人生真实,但是黛玉又何其不是羡慕她亲和力十足,连小丫头都愿意和她玩呢
所以与其说黛玉和宝钗是天生的死对头,不如说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心中各取对方之好,以补自身缺憾,以慰自心失落,实为殊途同归。

?
四、命运走向
黛玉注重感情精神上的追求,却忽略了它的现实存在意义,她不会为了爱情而移转自己的性情,向封建卫道者屈服迎合,这和她追求的完美理想有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所以说,纵使没有宝钗的存在,黛玉也不可能得到和宝玉的婚姻,因为她本身就不具备成为贾家媳妇的条件,不管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她都是被可以主宰婚姻的封建卫道者所排斥的。

薛宝钗早前热衷仕途,经常劝贾宝玉入朝为官,这引得贾宝玉极为不满。

后来两人成婚,又是众人算计的结果。

而贾宝玉本来就叛逆成性,如此更不喜欢薛宝钗了。

再加上贾府没落和
林黛玉的离世,双重折磨下出家当了和尚。

而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婚姻不幸,独守空闺,最后忧愤而死,生生被“误终身”。

在林黛玉的生命之中,和贾宝玉的爱情就是她的生命之源,倘若失去,那就是沙漠中的一棵孤木,只有干涸而死。

对她来说,当爱情破灭的时候,就等于是她生命的终结。

但是对于当时贾府的情况,她爱情的破灭是必然的结果,所以她的死也是必然的结果。

?
许多读者将林黛玉的死归咎于薛宝钗的横刀夺爱,认为是她逼死了林黛玉,认为她两面三刀,先取黛玉真心,令其不防,再步步为营,最后一举成功。

曹公虽然没有留下真正的完整的《红楼梦》,却留下了暗喻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各自命运的诗篇。

其中一首《终生误》,他称赞黛玉是“世外仙殊寂寞林”,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第5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就从他的这些赞美之词就可以看出,宝钗岂是后续四十回中的描写的暗度陈仓的小人若真是他们奸计得逞,凭着贾宝玉的爱憎分明的性格,两夫妻日后的生活又岂来“举案齐眉”之说。

所以不难想出,黛玉的死虽然是必然的,但是绝不是因为宝钗使了什么阴谋诡计,而是她时限已到,泪尽而死。

宝钗在日常的言语之中,都为一些雅俗共赏之词,真正让她说出喜厌的时候不多,但是在和众人听戏的时候,她公然在宝玉面前说出了对一首曲词的喜爱,那就是一首富于孤愤、反叛色彩的《山门?寄生草》,(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这还是一首有关禅语的曲词。

为此还引发了宝玉的第一次悟禅机,也为宝玉后来的出家埋下了伏笔。

最后以开始前的那句话做个总结:盖贤与不肖之性,皆通人所兼具,非可以判然划分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