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医学


危重病医学
--------------------------------------------------------------------------------




【课程名称】危重病医学

【课程类型】专业课

【授课对象】麻醉学专业

【课程代码】71103517

【学时学分】理论36学时,36实验学时,3学分



一、课程简介

《危重病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的要求,麻醉学专业应有较宽的覆盖面,除面向医院麻醉科外,还应包括重症监测治疗病室、急诊科以及急救中心等领域。因此,本课程在前二版《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的基础上更名为《危重病医学》,是麻醉学专业的主干课程。

《危重病医学》具有多学科性,涉面较宽、内容丰富,但从麻醉学专业(五年制)的实际需要出发,本教材在内容安 排上有所侧重,全书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与危重病诊治相关的临床共性问题,如创伤后机体反应,水、电解质、酸碱及渗透平衡失常的诊治等,并注意减少与相关学科教材的重复;②临床监测部分;③危重病治疗基本技术;④脏器功能衰竭及常见高危综合征;⑤心肺脑复苏等。在内容上突出危重病的特点,并侧重围术期危重病的监测、判断与治疗。

使用教材:《危重病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教材

危重病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内容涉及面广,与基础各学科及临床麻醉医学和临床各科关系密切,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在危重病医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见习、实习等教学环节,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一) 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1.掌握、熟悉或了解危重病的共通临床基础、熟悉主要危重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2.掌握常用的危重病临床监测技术

3.掌握心肺脑复苏

(二)基本能力

1.在以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生命体征监测等知识和技能,结合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分析综合与逻辑推理的临床思维方法,对危重病作出准确诊断。

2.在实习期间,通过临床实践提高对常见危重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要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实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自学能力:部分章节大课未讲授由学生自学掌握,见习实习时要求学生查阅参考书及文献,理论联系实际学习。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的关系,了解危重病医学、急诊医学的概念、危重监护病房的特点。

2.熟悉《危重病医学》的组成部分及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教学重点 :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的关系



第二章 创伤后机体反应



目的要求

掌握创伤后机体反应的概念、病理生理、代谢和脏器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创伤后机体反应的调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创伤后机体反应的病理生理变化,代谢和脏器功能的改变及意义。难点:创伤后神经内分泌的反应、代谢的改变、循环系统的改变。

教学内容

创伤后病理生理(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反应、凝血系统及微循环改变)。创伤后代谢和脏器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创伤后机体反应的调控(降低和增强机体反应的方法)。

参考资料 :《现代麻醉学》、《创伤外科学》



第三章 围术期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

目的要求

1.了解麻醉手术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2.熟悉体液治疗的监测。

3.掌握麻醉手术后水、电解质失衡的诊治。

教学重点、难点 :水、电解质失衡的诊治。

预习内容 :水、电解质失衡病因、种类及诊治。

参考题

1.麻醉手术对水、电解质的影响?

2.麻醉手术后高钾、低钾血症的诊治?

3.体液治疗的监测有哪些?

参考资料 :《现代麻醉学》 、《外科学》

第四章 围术期体液渗透平衡失常的诊治

目的要求

1.掌握体液渗透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血液低渗及高渗状态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2.熟悉体液渗透的基本概念。

3.了解体液渗透浓度的监测方法及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血液低渗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难点;体液渗透的基本概念和监测方法及原理。

预习要求:预习渗透浓度的基本概念及体液的分布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体液渗透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体液渗透浓度的监测。

第三节 体液渗透平衡失常,低渗及高渗状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思考题

1.什么叫渗透浓度?

2.低渗状态的常见病因及治疗?

参考资料:《现代麻醉学》、《生理学》



第五章 围术期血液酸碱平衡失常的诊治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液酸碱分析的参数及临床意义,酸碱平衡失常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分析方法,酸碱平衡失常的治疗。

2.熟悉酸碱平衡失常的分类及命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酸碱平衡失常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分析方法。难点:血液酸碱分析的参数及计算方法、临床意义。

预习要求

血液酸碱分析的参数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血液酸碱分析的参数及临床意义。

第二节 酸碱平衡失常的诊断。

第三节 酸碱平衡失常的治疗。

参考资料:《现代麻醉学》、《病理生理学》



第六章 血液气体监测

目的要求

1.

掌握血液气体监测参数及临床意义。

2.掌握PETCO2的临床意义的应用。

3.熟悉血液气体鉴测与呼吸生理。

4.了解血液气体监测的临床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血液气体参数与临床意义。难点:血液气体监测与呼吸生理一节的有关公式推导。

预习要求:《生理学》呼吸系统,了解通气、换气功能障碍的区别。

思考题

1.有哪些指标能反映换气功能障碍?

2.在全麻中,若监测PETCO2为零,可能有哪些原因造成的?

参考资料:《现代麻醉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



第七章 呼吸功能监测

目的要求

1.掌握肺功能监测指标的意义、掌握VT、FRC、VC的正常值。

2.学习本章后,对病人的呼吸功能状态能作出评价,诊断。

3.熟悉呼吸运动监测有关概念及临床意义,熟悉呼吸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同目的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各项监测指标的意义。难点:流量一容积环图形的识别,呼气未二氧化碳图的识别。

预习要求 :生理学呼吸章节。

思考题

阻塞性肺疾病和限制性肺疾病有何区别,哪些指标能鉴别它们?

参考资料 :《现代麻醉学》、《内科学》、《呼吸系统》



第八章 血流动力学监测

目的要求

1.了解无创性动脉测压。

2.掌握有创性测量法,适应症,测压途径,测压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掌握中心静脉压监测、肺动脉监测,掌握循环功能的判断。

3.熟悉心排出量监测。

4.了解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周围循环监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循环功能的判断。难点:有创性动脉测压、中心静脉压监测,肺动脉监测。

预习要求 :小循环解剖。

教学内容

掌握内容。

思考题

1.根据 BP、CVP、PAWP,如何判断低血容量和心泵功能?

2.如何判断心肌的氧供需?

参考资料 :《现代麻醉学》



第九章 心电图监测

目的要求

1.了解心电图监测的应用范围。

2.熟悉心电图监测仪的种类、心电图导联的选择及部位。

3.掌握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意义。难点:心电图监测的各种导联的部位及选择。

预习要求 :预习《诊断学》心电图一章。

教学内容

理论授课内容为围术期心电图监测的方法和临床意义。见习内容为心电图监测仪的种类、心电导联的部位和选择。

思考题

围术期心电图监测的常用导联和临床意义?

参考资料:《临床心电图学》、《诊断学》。



第十章 脑功能监测

目的要求

1.熟悉颅内压的测定方法。

2.掌握颅内压监

测的判断,掌握影响颅内压的因素。

3.熟悉脑电图和诱发电位,熟悉脑血流监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影响颅内压的因素。难点:脑电图和诱发电位。

思考题

从危重病人管理的角度考虑,影响颅内压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资料 :《脑电图》



第十一章 体温监测

目的要求

1.了解体温监测的方法。

2.掌握体温监测的临床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体温监测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体温监测方法,体温监测的临床意义。

思考题

体温降低的原因有哪些?对人体有何不良影响?如何防治及处理?

参考资料 :《现代麻醉学》、《临床麻醉学》



第十二章 出凝血监测

目的要求

1.掌握出凝血功能的术前评估。

2.熟悉常用的凝血系统功能试验及意义、DIC 的诊断标准及监测。

3.了解术中、术后手术野渗血的可能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出凝血功能的术前评估。难点:各种实验室检查的评估。

预习要求:内科学、生理学有关章节。

教学内容:出凝血监测的临床与实验室监测,出凝血监测的围术期的应用。

思考题 :术前如何评估病人的凝血功能状态?

参考资料:《现代麻醉学》、《诊断学》



第十三章 内分泌代谢功能的监测

目的要求

1.熟悉内分泌代谢系统中有关甲状腺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及肾上腺髓质功能、胰腺糖代谢功能监测。

2.了解水代谢功能监测。

3.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急性肾上腺危象的监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监测。难点:内分泌系统代谢系统激素功能及相互关系。

预习要求 :生理学及内科学相关章节。

教学内容 :下丘脑-垂体功能监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监测,肾上腺髓质功能监测,甲状腺功能监测;内分泌代谢功能的监测在围术期的应用。

思考题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时内分泌功能可能会发生什么样改变?

参考资料 :《内科学》、《诊断学》、《生理学》

第十四章 氧疗

目的要求

1.掌握氧疗的适应症、方法、注意事项及并发症。

2.了解高压氧治疗的基本原理与治疗作用。

3.熟悉高血氧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并发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氧疗的适应症、禁忌症、方法与并发症。难点:氧中毒的临床类型与防治。

教学内容

氧疗的适应症、方法(非控制性与控制性氧疗),注意事项与并发症。高压氧治疗(基本原理与治疗作用)适应症与禁忌症。

复习题

1.氧疗的方法及适应症?

2.氧疗的并发症及防治?

参考资料 :

《内科学》、《现代麻醉学》



第十五章 机械通气

目的要求

1.了解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特殊通气方式。

2.熟悉五种常用机械通气方式的压力曲线,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防治。

3.掌握机械通气对生理的影响,通气参数的调节,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及常规呼吸管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机械通气的生理影响、适应症、并发症。难点:通气方式及意义。

预习要求:生理学有关自主呼吸节律生成内容。

教学内容

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常用通气方式及特殊通气方式,呼吸参数调节及管理,正压通气对生理的影响,并发症的防治。

思考题

一 50 公斤的出血性休克病人如何选择呼吸机参数?

参考资料 :《麻醉设备学》、《现代麻醉学》



第十六章 输血

目的要求

1掌握输血的临床应用(适应症、失血量的判断、输血方法、注意事项)输血反应。

2.熟悉大量输血的适应症、并发症、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3.了解自身输血的方法及优点、适应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输血的适应症、输血反应。难点: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机制及治疗。

教学内容

输血的临床应用(适应症、失血量的判断输血方法及注意事项),输血反应(溶血性、非溶血性、细菌污染反应等)。大量输血(概念、适应症、并发症)。成分输血(优越性、临床应用)。自身输血(方法及优点)。

复习题

1.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何谓大量输血,大量输血有何并发症?

参考资料 :《生理学》、《现代麻醉学》



第十七章 心脏除颤、复律与起搏

目的要求

1.了解心肌舒缩及心脏传导系统的工作原理。

2.熟悉心脏除颤及电复律的原理,以及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发症;熟悉起搏器命名代码及起搏器适用范围。

3.掌握电复律的适应症及起搏器的性能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除颤和电复律的概念、两者的区别及适应症。

教学内容

心脏除颤,电复律原理、使用、注意事项和并发症;心脏起搏器的构造、分类;适应征及注意事项。

参考资料 :《内科学》、《现代麻醉学》



第十八章 危重病人的营养

目的要求

1.熟悉正常人能量代谢及营养评定,熟悉肠内营养的途径、营养配制、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

2.掌握完全胃肠外营养的分类、营养液的成分、配制与输注、注意事项及并发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完全胃肠外营养。难点: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肠内营养及完全胃肠外营养)

教学内容

正常人的营养和能量代谢、营养评

定。肠内营养的成分、配方种类选择,输入途径及方式。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及并发症。完全胃肠外营养的分类、营养液的配制与输注、危重病人肠外营养的注意事项、并发症。

复习题

1.正常人的营养物质代谢的构成及各种物质的生理需要量?

2.危重病人肠内及肠外营养的应用与并发症?

参考资料:《外科学》、《现代麻醉学》



第十九章 急性肺水肿

目的要求

1.熟悉肺水肿的形成机制,病因及病理生理。

2.了解急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3.掌握急性肺水肿的治疗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病因及病理生理及治疗。难点:肺水肿的形成机制及病理生理。

教学内容

发病机制,病因及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思考题

二尖瓣狭窄病人术中突发呼吸急促,口吐泡沫痰,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急救?

参考资料:《内科学》、《病理生理学》、《现代麻醉学》



第二十章 急性呼吸衰竭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诊断、治疗原则。

2.了解急性呼吸衰竭的分型及病因。

3.熟悉急性呼吸衰竭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病理生理与诊断。难点:病理生理中分流与通气血流比值失调。

教学内容

病因和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思考题

车祸致伤 1 小时,左胸部皮肤擦伤,下胸部挤压痛剧,呼吸急促、烦燥不安,口唇青紫,问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应如何进一步诊疗?

参考资料:《内科学》、《病理生理学》、《现代麻醉学》



第二十一章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的要求

1.了解病因、治疗原则。

2.熟悉基本病理改变和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治疗进展。

3.掌握临床表现与分期、诊断标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临床表现与分期,诊断与治疗进展。难点:病因及病理生理及治疗。

教学内容:病因、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分期,诊断治疗。

思考题

氧合指数是什么意义?

参考资料:《内科学》、《病理生理学》、《现代麻醉学》



第二十二章 围术期心律失常

目的要求

1.熟悉围术期心律失常的病因。

2.掌握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判断及治疗。

教学重点:围术期常见的心律失常的识别及治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围术期心律失常的病因。

第二节 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判断。

第三节 围术期心律失常的治疗。

参考资料 :《心电图》、《内科学》、《现代麻醉学》



第二十三章 围术期心肌缺血

目的要求


1.熟悉围术期心肌缺血的病因。

2.掌握围术期心肌缺血的诊断及防治。

教学重点

(1)心肌氧供不足的因素,心肌氧需增加的因素。

(2)心肌缺血的诊断及治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围术期心肌缺血的病因。

第二节 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判断。

第三节 围术期心肌缺血的防治。

第四第 药物治疗。

参考资料 :《心电图》、《内科学》、《现代麻醉学》



第二十四章 急性心力衰竭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心衰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熟悉急性心衰的常见病因、病生及发病机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急性心衰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难点:病生及发病机制。

预习内容:病生及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病因与分类。

第二节 病生及发病机制。

第三节 临床表现及诊断。

第四节 治疗。

参考资料:《病理生理学》、《内科学》、《现代麻醉学》



第二十五章 休克

目的要求

1.掌握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的病因、病生、诊断监测及治疗。

2.熟悉休克的病理生理,过敏性休克的病生、诊断、治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低血容量、感染性休克的病因、病生、诊治。难点:休克的病理生理。

预习内容:休克的病理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第二节 病理生理。

第三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

第四节 感染性休克。

第五节 过敏性休克。

参考资料:《病理生理学》、《内科学》、《现代麻醉学》



第二十六章 术后脑功能障碍

目的要求

1.了解麻醉手术后精神和情感改变及手术后意识恢复障碍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2.熟悉麻醉手术后脑功能障碍的预防和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手术后意识恢复障碍的原因。

教学内容

麻醉手术后脑功能障碍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和处理。

参考资料 :《外科学》、《现代麻醉学》



第二十七章 术后肾功能损害

目的要求

1.了解ARF的分类和原因。

2.熟悉ARF的诊断和鉴别以及治疗和熟悉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ARF的鉴别诊断及治疗和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

教学内容:术后 ARF 的原因、诊断和治疗;肾移植术后的一般处理及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

参考资料:《生理学》、《内科学》、《现代麻醉学》



第二十八章 术后肝功能损害

目的要求

了解AHF的发病机制、并发症、诊断和处理;了解肝移植术后常见问题及治疗原则。熟悉肝功能障

碍的原因及临床特征;熟悉AHF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肝功能障碍和 AHF 的原因。

教学内容

肝功能障碍的原因、临床特征;AHF 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常见问题及治疗原则。

参考资料 :《诊断学》、《内科学》、《现代麻醉学》



第二十九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目的要求

了解 MODS 的概念,病因和病理生理,以及临床诊断与监测。熟悉 MODS 的发病机制,预防、治疗和预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 MODS 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难点是 MODS 的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MODS 的概念、病生、临床诊断与监测。MODS 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

参考资料:《病理生理学》《内科学》《现代麻醉学》



第三十章 心肺脑复苏

目的要求

1.了解急性全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及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2.熟悉心跳骤停的常见原因及心肺复苏的高级及长期生命支持。

3.掌握心跳骤停的类型、诊断及心肺复苏的基础生命支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心跳骤停的类型、诊断及心肺复苏的基础生命支持。

难点:心肺复苏的高级及长期生命支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跳骤停的原因、类型、诊断

第二节 心肺复苏的基础生命支持

第三节 心肺复苏的高级生命支持

第四节 心肺复苏的长期生命支持

第五节 脑复苏

思考题

1.心跳骤停的类型有几种?如何快速诊断心跳骤停

2.心肺复苏的基础生命支持有哪些?如何操作?

3.为什么心肺复苏与脑复苏联系在一起?

参考资料:《内科学》、《病理生理学》、《现代麻醉学》

四、使用教材:《危重病医学实验指导》,由麻醉学教研室自编。



危重病医学见习大纲

实习一 血液气体分析(4学时)

一、教学目的

血气分析是抽取动脉血或静脉血,通过血气分析仪,测得血液的PH值、PaO2、 Pa CO2、BE、HCO3-,脉搏氧饱和度仪是依据光电比色原理,利用不同组织吸收光线的波长差异来测得血液的SPO2值。呼末二氧化碳分析仪是用红外线技术,使用CO2能在窄波长范围内吸收红外线光来测得呼气末二氧化碳值(Pet CO2)。血气分析是临床常用的技术,对诊断呼吸衰竭、指导呼吸机的使用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次实习,加深学生对血气分析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三电极系统、脉搏氧饱和度仪和呼末二氧化碳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2.掌握动脉血液标本的采集、送检,掌握动脉血气体分析的正常值和适应症。

3.掌握脉搏氧饱和度仪和呼末二氧化碳分析仪的使

用方法和正常值。熟悉影响脉搏氧饱和度的因素和Pet CO2与Pa CO2关系。

4.了解常规血气分析操作程序和其他血液气体分析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

1.简介三电极系统、脉搏氧饱和度仪和呼末二氧化碳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2.动脉血气体分析的正常值和适应症。动脉血液标本的采集、送检,掌握

3.介绍脉搏氧饱和度和呼末二氧化碳的正常值以及脉搏氧饱和度仪和呼末二氧化碳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4.介绍影响脉搏氧饱和度的因素和Pet CO2与Pa CO2关系。

5.介绍常规血气分析操作程序。

实习二 渗透浓度监测(4学时)

一、教学目的

渗透浓度监测是通过用冰点渗透浓度计测得血浆渗透浓度即血浆晶体渗透浓度和胶体渗透浓度的总和。通过半透膜式测定法是一种利用半透膜直接测定体液渗透压的方法,主要用于体液胶体渗透压的测定。通过本次实习,加深学生对渗透浓度监测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血浆渗透浓度冰点测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

2.了解半透膜式测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

3.熟悉血浆渗透浓度及渗透间隙的计算方法及临床意义。

三、教学内容

1.简介血浆渗透浓度冰点测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

2.简介半透膜式测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

3.血浆渗透浓度及渗透间隙的计算方法及临床意义。

实习三 呼吸功能监测(4学时)

一、教学目的

呼吸功能监测是对肺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进行监测,包括简易的床旁肺功能监测和呼吸仪监测。呼吸仪可测定肺活量、吸气负压、肺静态顺应性、肺动态顺应性和气道阻力等。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常用呼吸功能监测的正常值和床旁肺功能监测的使用及其临床意义。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几种常用呼吸功能监测的方法、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2.熟悉脉氧仪、经皮氧饱和度监测方法的原理和使用。

3.熟悉呼末二氧化碳浓度监测的使用方法及其参数的临床意义。

4.熟悉床旁肺功能监测的使用及其临床意义。

三、教学内容

1.介绍几种常用呼吸功能监测的方法、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2.脉氧仪、经皮氧饱和度监测方法的原理和使用。

3.呼末二氧化碳浓度监测的使用方法及其参数的临床意义。

4.床旁肺功能监测的使用及其临床意义。

实习四 呼吸治疗技术(4学时)

一、教学目的

呼吸治疗技术包括通过雾化吸入、普通氧疗结合拍打和震动的体位引流等措施,可排出肺部深处的痰,加上深呼吸练习,能改善肺功能,为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手术的预后提供条件。本次实验,使学生对呼

吸治疗技术和纤支镜的了解有一定的帮助。

二、教学要求

1.熟悉胸部物理疗法的基本方法及适应证;

2.了解雾化吸入的方法及适应证;

3.熟悉普通氧疗的方法和适应证;

4.熟悉吸痰技术和方法,了解纤支镜吸痰的禁忌症。

三、教学内容

1.胸部物理疗法的基本方法及适应证;

2.雾化吸入的方法及适应证;

3.普通氧疗的方法和适应证;

4.吸痰技术和方法,了解纤支镜吸痰的禁忌症。

实习五、机械通气(4学时)

一、教学目的

机械通气是临床呼吸支持的重要手段,是利用多功能呼吸机,通过面罩、气管导管或气管造口,为病人提供多种呼吸模式的呼吸支持,改善病人的呼吸状态,为病人的呼吸功能的恢复提供保障。本次实验,使学生对呼吸机的认识有一定的帮助和掌握常用呼吸模式(CMV、AMV、SIMV、PEEP、CPAP)。

二、教学要求

1.熟悉呼吸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以及各种常用呼吸机的功能特点。

2.掌握呼吸机呼吸模式的选用和常用参数调节。

三、教学内容

1.介绍呼吸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呼吸机呼吸模式(CMV、AMV、SIMV、PEEP、CPAP)的特点和选用。

3.常用呼吸参数的调节。

4.各种常用呼吸机的功能特点。

实习六 电除颤与电复律(4学时)

一、教学目的

电除颤与电复律是以一定的电流冲击心脏使室颤终止,心律失常恢复正

常。本次见习,使学生掌握体表电除颤与电复律的原理和适应症。

二、教学要求

1.熟悉电除颤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电除颤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内容

1.电除颤的原理、分类和方法。

2.电除颤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实习七 高压氧治疗(4学时)

一、教学目的

高压氧治疗是利用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各气体的分压成正比。在高气压下,溶解度和弥散度均增高。若在2个大气压下吸入100%氧,肺泡氧分压增到1500mmHg,血浆中溶解的氧增至4%容积;另外,氧特性是由高分压向低分压一侧弥散,越是缺氧部分受益越大,根据这原理,在临床治疗上,高压氧应用于各种缺血或缺氧状态。通过实验,使学生对高压氧舱的基本结构和高压氧治疗的常见适应症更加理解。

二、教学要求

1.了解高压氧舱的基本结构,掌握其治病的原理。

2.了解高压氧舱的操作规程。

3.熟悉高压氧舱的常见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三、教学内容

1.高压氧治病的原理和高压氧舱的基本结构。

2.高压氧治病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3.高压氧舱的操作规程。

实习八 现场心肺复苏(4学时)

一、教学目的

现场心肺复

苏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是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现场心肺复苏术。

二、教学要求

掌握呼吸心跳骤停的诊断标准和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方法及抢救步骤。

三、教学内容

1.呼吸心跳骤停的诊断标准。

2.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方法及抢救步骤。

实习九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4学时)

一、教学目的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气囊导管由气囊及导管两部分组成,气囊两端均与导管密封,囊内导管上有多个不同部位和方向的侧孔。反搏机主要由压力驱动系统、监测装置、电源和蓄电池、二氧化碳储备筒以及报警系统等部分组成。触发装置可根据心电图R波、动脉压小型触发反搏机工作。已置于主动脉腔内的气囊导管的末端与反搏机安全室内气囊接通,选用合适的触发模式,按一定程序开启反搏机,反搏的压力驱动部分通过反向张、缩安全室内的气囊,完成主动脉内气囊充、排气的反搏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了解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操作方法。

3.熟悉其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监测及撤离。

三、教学内容

1.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操作方法。

3.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监测及撤离。

教学组织与考核方法

一、实施机构:由麻醉学教研室执行。

二、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

三、教学方法:

(一)实验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课堂教学方式,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

(二)教学点:在附院手术室和麻醉学实验室教学,承担教师由麻醉学教研室委派。

(三)辅导形式:课堂答疑、讨论、复习及课后讲座、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室等结合。

四、考核办法:

(一)综合性实验课要求同学课后要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分为实验过程记录单和实验结果记录两种,根据同学在实验过程的分工来安排书写报告。实验报告书写要如实反映实验情况,条理清晰。

(二)实验课考核形式为操作考试;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四、教学时数分配表

(一)理论授课内容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创伤后机体反应
2

第三章
围术期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
2

第四章


围术期体液渗透平衡失常的诊治
2

第五章
围术期血液酸碱平衡失常的诊治
2

第六章
血液气体监测
0

第七章
呼吸功能监测
0

第八章
血流动力学监测
0

第九章
心电图监测
0

第十章
脑功能监测
0

第十一章
体温监测
0

第十二章
出凝血监测
0

第十三章
内分泌代谢功能的监测
0

第十四章
氧疗
1

第十五章
机械通气
2

第十六章
输血
1

第十七章
心脏除颤、复律与起搏
2

第十八章
危重病人的营养
2

第十九章
急性肺水肿
2

第二十章
急性呼吸衰竭
1

第二十一章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

第二十二章
围术期心律失常
2

第二十三章
围术期心肌缺血
2

第二十四章
急性心力衰竭
2

第二十五章
休克
2

第二十六章
术后脑功能障碍
1

第二十七章
术后肾功能损害
1

第二十八章
术后肝功能损害
1

第二十九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1

第三十章
心肺脑复苏
2

合计

36




(二)实验内容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1
血液气体分析
4

2
渗透浓度监测
4

3
呼吸功能监测
4

4
呼吸治疗技术
4

5
机械通气
4

6
电除颤与电复律
4

7
高压氧治疗
4

8
现场心肺复苏
4

9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4

合计

3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