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是这样问世的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优质课件31张

3.王愿坚、峻青的小说
17
三、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长篇小说丰收
从1957年《红旗谱》等的出版到1963年《李 自成》第一卷的问世,在此六七年间,长篇 小说不仅数量空前,而且佳作联袂,琳琅满 目,形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长篇小说创作 的一个丰收期。
18
四、长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作家与作品※
9
二、中短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作家与作品 1.孙犁的小说 2.茹志鹃、刘真的小说 3.王愿坚、峻青的小说
10
1.孙犁的小说
创作题材: 北方农村和农民所经历的时代风云变幻:从 抗日战争到土改到变工互助、到合作社。这 是将他1944年的成名作《芦花荡》、《荷花 淀》到建国初期的《山地回忆》、《吴召儿》 等,再到《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作 品贯穿起来的一条线索。
13
2.茹志鹃、刘真的小说
茹志鹃的文学成就主要在短篇 小说创作方面,题材多来自解放 战争时期和五六十年代的社会生 活,属于前者的有《关大妈》、 《百合花》、《澄河边上》、 《三走严庄》等,属于后者的有 《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 院》、《春暖时节》、《里程》、 《如愿》、《阿舒》等。
代表作品:《百合花》结构的 “细致严密”且“富于节奏感”, 故事发展与人物刻画很好结合, 以及“通篇一气贯穿,首尾灵活” 和“前后呼应的手法”
11
总体风格: 尽管他的作品也不乏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 但在他的创作中,浪漫主义情调却具有鲜明 的个人色彩,即透过那些复杂纷繁的革命斗 争、社会生活的描写,寄寓着作家本人对纯 美的乡土风物、纯朴的人际关系、纯厚的人 伦情感、纯真的童年生活的深切眷恋和向往, 这使得孙犁关于革命历史的叙述成为田园牧 歌、乡村情歌和革命颂歌的交响,表现出个 性化的抒情风格。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

崇祯皇帝画像
小说中的崇祯皇帝
在《李自成》这部小说中,作者还以酣畅淋漓的笔 墨刻画了崇祯和他的兵部尚书杨嗣昌等一批腐朽统 治阶级的代表人物形象。作者在刻画崇祯这一形象 时,没有将这个人物简单化,脸谱化,而是真实地 表现崇祯日夜操劳,亲理朝政,励精图治。从而透 过表面现象,揭露这个封建帝王性格的实质。“我 要努力的是将崇祯写成一个生活着的人,而且是他 这个人,并不是别的人,也不是一般的亡国之君”
人物形象
李自成
作者选择了一系列典型情节,来表现李自成的高 贵品质。如他亲赴谷城推动张献忠再起义,表现 了他远大志向和过人的胆识。 李自成忍痛斩杀族弟李鸿恩,表现他军纪严明, 不徇私枉法。 李自成每次打仗后,都到军宫慰问伤员,替伤员 挤出脓血等,表现他关心和爱护战士的优秀品质。 通过写李自成入河南提出的一系列口号和政策, 表现了他对腐朽的明王朝的憎恨。这些高贵品质 都在李自成身上闪闪发光,给人教育,给人鼓舞。
李自成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
明思宗朱由检(1610-1644),明光宗朱常洛
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弟。于公元1622年被 册封为信王。明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病故 后,由于没有子嗣,他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 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崇祯”。1627- 1644在位。在位17年,李自成造反军攻破北 京后自缢,终年34岁。
主要内容
《李自成》第一、二卷描写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艺术地再 现了明末的历史现实。 李自成所处的时代,正是明朝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时候,在 以崇祯皇帝朱由检为代表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全国“十 之八九的土地都被皇帝、藩王、勋戚、宦官、大臣、乡官所 占”,造成广大农民群众“失去土地,流离失所”而且增加 了名目繁多的税名,如辽饷、剿饷、练饷等,赋税繁重,高 利盘剥,对劳动人民实行敲骨吸髓的榨取,穷苦百姓的血汗 被宫庭权贵、地主豪绅吸干。 当时社会情况:清兵入侵,已兵临城下,崇祯皇帝实行的却 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愚蠢路线,对外不敢“浪战”,只求 妥协,在宫内支持主和派,压制主战派。而对农民起义采取 的是残酷的扑灭手段。
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旗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B)。
A、大象B、蓝鲸C、野马D、鲨鱼2、我国历史上著名故事《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 B )。
A、诸葛亮B、蔺相如C、曹操D、越王勾践3、下列哪个奖项不在诺贝尔奖之列?(B)A、文学奖B、数学奖C、物理学奖D、医学奖4、世界第一位女航天员出自哪个国家?( B )A、美国B、苏联C、加拿大D、法国5、小羊羔吃奶时是(C)。
A、站着B、躺着C、跪着D、趴着6、下列哪种人类疾病与蚊子有关系( D )。
A、昏睡病B、血吸虫病C、痢疾D、疟疾7、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C)。
A、法律条文B、美德善行C、圆规曲尺D、道德准则8、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可存活多少天?( B )A、90天B、120天C、150天D、200天9、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C)。
A、蒙古族B、满族C、壮族D、回族、10、中国古代创造了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名医是(B)A、华佗B、扁鹊C、张仲景D、李时珍11、《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
A、孙武B、孙膑C、孙权D、白起12、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这里的“锦城”、“锦官城”指的都是哪一个城市( B )。
A、西安B、成都C、重庆D、南京13、发表《天体运行论》的科学家是谁?(B)A、伽俐略B、哥白尼C、欧多克斯D、托勒密14、在当今世界,艾滋病、恐怖活动和(A)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
A、毒品B、流氓软件C、马斯河谷事件D、未成年人犯罪15、中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的时间是在哪个年代?(B)A、商朝B、春秋后期C、西周D、唐朝16、“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 A )A 、元好问 B、柳永 C、晏殊 D、李清照17、元太祖铁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他被人们尊称为“成吉思汗”,“汗”的意思是大王,那么“成吉思”的意思是(B)。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章节题库(五六十年代)【圣才出品】

第11章五六十年代一、填空题1.知名革命英雄传奇《林海雪原》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曲波【解析】《林海雪原》是作家曲波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
书里所写的是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的过程。
着重描写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
2.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反映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优秀长篇小说是______。
【答案】《青春之歌》【解析】《青春之歌》是作家杨沫创作的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反映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优秀长篇小说。
作品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学生运动这一动荡时代为背景,以党领导的学生爱国运动为主线,描写了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的觉醒和分化,深刻揭示了那个时代革命知识分子成长的历史道路。
二、名词解释1.革命历史小说答:革命历史小说是20世纪50至60年代出现的小说创作潮流。
它以近代以来的革命历史为线索,用艺术形式再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的必然性与正确性,普及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观念。
特别指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产生的作品。
代表作有“三红一青”,即《红岩》《红日》《红旗谱》和《青春之歌》。
2.《红岩》答:《红岩》是由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以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
它以“渣滓洞”“白公馆”两个集中营里的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以昂扬的气势,浓重的色彩,豪迈的感情,塑造了一个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斗争、敢于胜利的战斗集体,一座巨型的共产主义战士的英雄群雕。
江姐、许云峰、余新江、刘思杨等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革命先烈们深入人心,是一部用革命烈士的鲜血写成的共产党人的正气歌和革命传统的教科书,是一部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悲壮史诗。
邓州名人

1 ★魅力邓州★邓州的历史名人-----------张仲景-----------张仲景,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约生于公元150年,卒于219年。
东汉末年,屡起大疫。
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奉"伤寒"、"金匮"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
从魏晋及今,一千六百多年来,一直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
中医"四大经典",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
他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自隋唐以后,张仲景的著作远播海外,在世界医学界享有盛誉。
从晋朝到现在,中外学者整理、注释、研究、发挥《伤寒论》、《金匮要略》而成书的已超过一千七百余家,这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
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道经千载更光辉"。
据史料记载,张仲景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少年时"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
他善于思索,逐步掌握了朴素的辨证方法。
汉灵帝时,仲景被举为孝廉。
继之出任长沙郡太守。
他虽然身居要职,但淡于利禄,鄙视荣势,憎恶官场角逐。
当时,正值灵帝后期的大疫流行,目睹村村举衰,户户号泣的惨痛局面,张仲景深切关注民众的安危,他冲破了封建等级制森的清规戒律,择定每月初一、十五两日在大堂上为民诊治疑难疾病,从而传为千古美谈,后来的药房多冠以"××堂",就是为了纪念张仲景大堂诊病的业绩!在东汉末朝政日非,民不聊生之际,特别是在张仲景的家乡中原疫疬暴行的情况下,他毅然辞去太守之职,跃出宦海,返回故里,呕心沥血,深研医学,获得了卓越的成就。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09级五年制文专班《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试卷(A卷)

黔南师院贵定分院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09级五年制中文专科班《现当代文学》期末试卷(A)卷学号姓名成绩一、选择题。
(80分)1、下列哪位诗人被称为“鼓点诗人”?A、艾青B、臧克家C、殷夫D、田间2、下列哪一部作品是沈从文的代表性散文集?A、《空山灵雨》B、《湘行散记》C、《朝花夕拾》D、《画梦录》3、曹禺剧作中唯一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是哪一部?A、《家》B、《北京人》C、《原野》D、《蜕变》4、陈白露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主人公?A、《日出》B、《桥》C、《正在想》D、《北京人》5、小说《八月的乡村》的作者是谁?A.箫红B.箫军C.叶紫D.丁玲6、小黑牛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A、《山峡中》B、《在其香居茶馆里》C、《少年漂泊者》D、《水》7、短篇小说《华威先生》的作者是下列哪一位?A、沙汀B、张恨水C、张天翼D、吴组湘8、有着“泥土诗人”之称的是下列哪位作者?A、田间B、贺敬之C、郭沫若D、臧克家9、萧涧秋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A、《二月》B、《短裤党》C、《咆哮了的土地》D、《水》10、下列哪一部作品是张恨水的成名作?A、《春明外史》B、《啼笑因缘》C、《金粉世家》D、《八十一梦》11、曹七巧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A、《寒夜》B、《围城》C、《沉沦》D、《金锁记》12、下列哪位作家是“七月”派的重要小说作家?A、丁玲B、周立波C、路翎D、许地山13、赵辛楣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A、《金锁记》B、《围城》C、《风萧萧》D、《精神病患者的悲歌》14、下列哪一部作品是带有自传性质的诗篇?A、《我是一条小河》B、《生活是多么广阔》C、《大堰河——我的保姆》D、《给战斗者》15、被誉为暴露国名党反动派的“新官场现形记”的是下列哪一部作品?A、《升官图》B、《雾重庆》C、《风雪夜归人》D、《捉鬼传》16、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大型民族新歌剧是哪一部作品?A、《兄妹开荒》B、《刘胡兰》C、《白毛女》D、《王秀鸾》17、老孙头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A、《太阳照在三桑干河上》B、《种谷记》C、《丰收》D、《暴风骤雨》18、长篇叙事诗《漳河水》的作者是谁?A、李季 B、贺敬之 C、阮章竞 D、张志民19、下列哪部作品是解放区著名的小型秧歌剧?A、《刘胡兰》B、《兄妹开荒》C、《白毛女》D、《八百壮士》20、下列哪位作家享有“农民作家”的称号?A、孙犁B、周立波C、赵树理D、欧阳山21、《哦、香雪》的作者是哪一位?A、宗璞B、铁疑C、张洁D、王安忆22、《棋王》的作者是哪一位?A、顾城B、阿城C、阿成D、冯翼才23、小说《受戒》的作者是哪一位?A、张贤亮B、冯翼才C、汪曾祺 D高晓声24、梁斌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哪一部?A、《红日》B、《红旗谱》C、《林海雪原》D《敌后武工队》25、《铁道游击队》的作者是谁?A、冯志B、杜鹏程C、刘知侠D、冯德英26、杨沫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哪一部?A、《青春之歌》B、《三家巷》C、《苦菜花》D、《野火春风斗古城》27、孙犁在50年代写作的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是什么?A、《荷花淀》B、《创业史》C、《敌后武工队》D、《风云初记》28、《三家巷》的作者是谁?A、欧阳山B、李英儒C、曲波D、吴强29、《保卫延安》的作者是谁?A、吴强B、曲波C、梁斌D、杜鹏程30、赵树理描写农村社会变革的长篇小说是是什么?A、《小二黑结婚》B、《三里湾》C、《登记》D、《锻炼锻炼》31、以下哪部作品是周立波描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A、《暴风骤雨》B、《创业史》C、《山乡巨变》D、《风云初记》32、柳青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力作是什么?A、《三里湾》B、《山乡巨变》C、《创业史》D、《春种秋收》33、《李自成》(第一卷)是当代文学史上古代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是谁?A、郭沫若B、周而复C、姚雪垠D、欧阳山34、茹志鹃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什么?A、《党费》B、《百合花》C、《党员登记表》D、《夜归》35、《有的人》是下面哪位诗人的代表作?A、艾青B、郭小川C、贺敬之D、臧克家36、著名诗歌《甘蔗林——青纱帐》的作者是谁?A、贺敬之B、何其芳C、郭小川D、艾青37、被誉为“写爱情诗的能手”的诗人是谁?A、何其芳B、闻捷C、柯仲平D、艾青38、“十七年”的戏剧创作中,采用“人像展览式”结构形式的优秀话剧是什么?A、《龙须沟》B、《万水千山》C、《胆剑篇》D、《茶馆》39、《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塑造的官僚主义者形象是谁?1A、林震B、赵慧文C、刘世吾D、老田40、《红旗谱》中塑造的老一代自发反抗的农民代表是谁?A、朱老忠B、朱老巩C、江涛D、运涛41、《游园惊梦》的作者是谁?A、白先勇B、王蒙C、宗璞D、阿城42、《陈奂生上城》的作者是谁?A、马烽B、高晓声C、赵树理D、汪曾祺43、《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的作者是谁?A、张贤亮B、王蒙C、高晓声D、冯骥才44、《怀念萧珊》的作者是谁?A、冰心B、杨绛C、巴金D、张洁45、《沉重的翅膀》是张洁的一部什么作品?A、长篇小说B、中篇小说C、诗歌D、散文46、散文《秦腔》的作者是谁?A、丰子恺B、牛汉C、史铁生D、贾平凹47、散文《我与地坛》的作者是谁?A、周涛B、史铁生C、贾平凹D、台静农48、散文《茶花赋》的作者是谁?A、秦牧B、刘白羽C、杨朔D、吴伯萧49、散文集《文化苦旅》的作者是谁?A、巴金B、黄永玉C、唐弢D、余秋雨50、新时期,首先出现的创作潮流是什么?A、改革文学B、反思文学C、伤痕文学D、知青文学51、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是谁?A、舒婷和顾城B、北岛和海子C、马原和格非D、池莉和方方52、新时期以其巨大的震憾力和无情自剖精神震动文坛的巴金的随笔集是哪部?A、《随想录》B、《新声集》C、《巴金近作》D、《创作回忆录》53、新时期作家中,在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中继承鲁迅遗风的是谁?A、方之B、高晓声C、梁晓声D、贾平凹54、以下革命军事题材小说中,富于浪漫主义传奇色彩的是哪一部?A、《红日》B、《百合花》C、《保卫延安》D、《林海雪原》55、王蒙1956年震动了当时文坛的一篇短篇小说是哪一部?A、《青春万岁》B、《春之声》C、《组织新来的青年人》D、《坚硬的稀粥》56、因创作成就突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是是谁?A、老舍B、田汉C、曹禺D、郭沫若57、“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出自顾城哪首诗歌?A、《黑眼睛》B、《一代人》C、《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D、《远和近》58、从文学的角度看,选出与其他三篇不同类的一篇。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新编》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模拟试题】(6-15章)【圣才出品】

第6章新的社会矛盾的探索一、填空题王蒙创作的短篇小说________是“百花时期”引起热烈争论的作品之一。
【答案】《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解析】1956年9月,《人民文学》刊登了王蒙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这篇作品,在1956年底和次年年初,引发了在《文汇报》《文艺学习》等报刊上的热烈争论。
二、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答:“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文艺政策,是发展、繁荣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艺术事业的基本方针。
由毛泽东在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
“百花齐放是一种发展艺术的方法,百家争鸣是一种发展科学的方法”。
其主要内容是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流派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讨沦,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自由讨论和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式去解决。
2.百花文学答:百花文学是指在“双百”方针鼓舞下出现的一批具有探索性的文学作品。
百花文学首先打破了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开始大胆干预生活,尖锐地提出现实中的许多问题,塑造了较为复杂的人物形象,例如白危的《被围困的农庄主席》、刘真的《英雄的乐章》、刘绍棠的《田野落霞》、李准的《灰色的帆蓬》、耿简的《爬在旗杆上的人》,而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则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
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触及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消极阴暗的东西,尤其是对官僚主义、教条主义进行了揭露、.批判和讽刺。
其次,勇于冲决一些人为设置的“禁区”,展示爱情生活本身的复杂性,揭示人的道德情操和丰富的内心世界,突破了公式化、概念化、干巴巴的老套路,显得富有人情味,细腻、隽永,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如邓友梅的《在悬崖上》、陆文夫的《小巷深处》、宗璞的《红豆》、丰村的《美丽》《周丽娟的幸福》、李威伦的《幸福》等。
三、论述题略述毛泽东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答:(1)“双百”方针的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一丶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
2.中国当代文学一般分为三个时期,即(十七年文学时期)、(文革文学时期)、(新时期)。
3.第一次文代会于(1949)在北平召开,周恩来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当代文学的开始。
第二次文代会于(1953年9到10月)在北京召开,大会对促进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鼓励文学艺术家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起到了重大作用。
4.建国初期文艺界开展的思想斗争主要有(对电影《武训楼》的批判)(对《红楼梦》研究批判)(对胡风思想批判)。
5.在1956年5月2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实践证明,这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正确方针。
6.1966年2月,江青与林彪勾结在起,经过精心策划,炮制了所谓《纪要》,这是他们企图从文艺问题上打开缺口,进而实现其慕党夺权的罪恶阴谋。
7.1976年清明节前后发生的(天安门诗歌运动),预示着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春天的到来8.《保卫延安》是作家(杜鹏程)的长篇小说,作品以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为背景,着力型造了以(周大勇)为代表的英雄战士的形象,在当代文学中第一次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的形象,具有开创意义9.《红旗语)中的主要人物是(朱老忠)这是当代文学中相当成功的(农名革命英雄)的典型形象。
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反割头税斗争)(保定二师学潮)两大事件。
10.有“三红一创”之称的作品分别是粱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罗广斌和杨益言的《红岩》。
柳青的《创业史》11.写出下列人物形象所属的作品名称:梁三老汉(创业史)余水泽(青春之歌)、严志和(红旗谱)、甫志高(红岩)。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B)1.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写出了短路爱情小说《在悬崖上》的作者是A陆文夫B.邓友梅C.宗璞D.王蒙( C )2.第三次文代会召开的时间,正确的是A.1956年7月B1958年7月C.1960年7月D1962年7月( D)3.江姐是哪部长篇小说里出现过的人物A.《红旗谱》B.《创业史》C.《保卫延安》D.《红岩》( A)4.《红日》的作者是A.吴强B.杜鹏程C.曲波D.冯德英(B)5.最早出现的反映我国农村合作化道路的长篇小说是A.《不能走那条路)B.《三里湾》C.《山乡巨变》D.《创业史》(C)6提出“写中间人物论”的人是A、周扬B.胡风C邵荃麟D.郭沫若(C)7.提出“潜在写作”这一概念的人是A、洪子诚B、易中天C、陈思和D、王晓明(B)8.“样板戏”的提出者是A、张春桥B、江青C、王洪文D、姚文元( A)9.姚雪垠在当代文学史土的最大贡献是写出了长篇历史小说A.《长夜》B、《李自成》C、《星星草》D、《少年天子》(C)10.《山乡巨变》的作者是A丶浩然B、柳青C、周立波D、赵树理一、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是这样问世的
作者:王增玲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6年第07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42-01
“中国的封建文人也曾写过丰富多彩的封建社会的上层和下层的生活;然而,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来解剖这个封建社会,并再现其复杂变幻的矛盾的本相,‘五四’以后也没有人尝试过,作者是填补空白的第一人。
”(茅盾:《关于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
实际上,创作《李自成》不是姚雪垠先生的初衷。
1956年春,中南作家协会武汉分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会议期间,由电影局局长陈荒煤主持开办了一个临时的电影文学讲座,陈局长热情洋溢、满怀豪情地动员大家多写电影剧本,以实际行动支持祖国年轻的电影事业。
根据自己的素材积累、创作专长,经过深思熟虑,46岁的姚雪垠先生提出:写作“太平天国”方面的电影文学剧本。
不料,57年风云突变,姚雪垠因敢于说真话成了“极右派”,被下放劳动,心灰意懒。
幸亏妻子王梅彩耐心鼓励,重新燃起生活希望之灯,偷着继续写作,不过,他初衷大改,酝酿、着手长篇小说《李自成》的创作了。
60年代初,摘掉“右派”帽的姚雪垠,回到武汉,专心写作《李自成》。
为了保证全力以赴、解除其后顾之忧,妻子王梅彩毅然辞去所钟爱的职业教育工作,成了“全职太太”“专业秘书”,她以花甲之年,竟然学会用老式打字机,将姚雪垠凌乱的草稿敲打成清晰、规整的文字。
同时,姚雪垠也得到了官方支持,受邀去北京与文化部主要领导著名文学家茅盾、北京市副市长著名明史专家吴晗就《李自成》创作展开讨论、进行修改。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江晓天更是呕心沥血,不计个人得失,与作者通力合作。
众人拾材火焰高,《李自成》第一卷(上下两册,50万字)于1963年6月公开出版发行,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
其实,农民出身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十分看重李自成。
延安时期,以“精兵简政”而闻名的李鼎铭先生朋友李健侯写了一部描写李自成的小说《永昌起义》,毛主席带在身边,经常翻阅,进城后,还交代周扬印出一些,让大家读一读。
1944年11月,毛泽东致函重庆的郭沫若,盛赞《甲申三百年祭》,说:“我们把它当做整风文件看待。
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的确如此,4月12日的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主席就说,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以为戒,不要重犯胜利即骄傲的错误!当年,主席进京时,还告诫同事们,不学李自成,“赶考”要及格。
当然,博古通今的毛主席对姚雪垠的《李自成》很有兴趣,并给予充分肯定——能用阶级分析的观点,从政治角度考虑、评判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
1966年7月,毛泽东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下榻东湖宾馆,曾指示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保护姚雪垠。
尽管如此,姚老还是屡受冲击。
姚老曾经深情地回忆说:“我当时在武汉的日子很不好过,极左分子背着市委领导,天天来干
扰我,使我无法坐下来继续写《李自成》,已经写成的第二卷也不能修改。
有一位朋友建议我给毛泽东写信,这一建议虽好,但有很大风险。
自己是30年代的作家,又是摘帽右派,万一我的信落到别人手里,就惹大祸了。
我给原武汉市委文教书记,时任哲学社会科学部领导成员之一的宋一平写信,问他有没有办法将我的信直接转到毛泽东的手里,他同胡乔木等同志商量后,马上给我回信,说是有办法的,并说毛泽东患了眼病,嘱我用毛笔写信,字要大一点。
1975年10月19日,我将信从武汉寄给宋一平同志,胡乔木很快把信转到了毛泽东的手中。
”毛泽东当时患病很久,又患眼疾,他看了姚老的信后,立即用铅笔在胡乔木转信的报告上批道:
印发政治局各同志。
我同意他写李自成小说二卷、三卷至五卷。
毛泽东十一月二日。
“文革”尽管结束了,但当时姚雪垠仍很困难,只身借住在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宿舍里写作,户口又不在北京,粮票和一切票证都没有。
住处太小,参考书籍和卡片也只好留在武汉,影响了工作,不久,国内出现了拨乱反正的新局面,他给邓小平同志写了一封信,提出了一些要求,邓小平立即批示中宣部和文化部,及时将问题解决了。
因此,才使《李自成》第二卷(上、中、下三册,83万字),第三卷(上、中、下三卷,97万字)分别于1977年1月、1981年8月在中国青年出版社成功出版。
其中第二卷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1999年4月29日,89岁的姚老先生溘然长逝,热心读者痛惜哀悼之余,纷纷关切地询问《李自成》最后两卷的情况。
姚老之子姚海天通过媒体作了答复:老人逝前基本完成,不久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
殊不知,展示《李自成》这部历史大悲剧最终结局、各种悲剧性格塑造完成的第四卷、第五卷,凝聚了令人尊敬的老作家姚雪垠先生17年的心血汗水!早在80年代中期,老人就完成了这两卷的口述录音书稿,有些章节修改后,经由《小说》杂志连载,得到普遍好评,但老人不满意,视作“未定稿”,不肯公开出版。
正如姚老生前助手俞汝捷回忆的那样,老人“太认真”“太苛求自己”。
为了写好、写准确四、五卷有关内容,不顾年老体衰,查阅大量明清史料,实地考察事件发生地山海关、通山等处的山形地貌,将数年结撰的二三十万字的不满意书稿毅然推掉,重写。
伴随日月推移,老人渐入耄耋之年,日复一日的案头劳作使他勉强支撑。
1997年初春,就因劳累过度,突发中风摔倒——病床醒来,还念念不忘:“我要起来写《李自成》,写不完对不起读者。
”
1999年春节之际,中国作协领导陈昌本给病重的老人带来好消息,作协决定,把《李自成》作为十部优秀长篇小说之一向建国五十周年献礼,老人非常欣慰,吃力的表示:功劳是大家的。
遗憾的是,老人没有看到书的出版。
然而,这项工作正加班加点、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许建辉同志作为姚老的后期得力助手,老人病后一直在整理四、五卷书稿;实际编辑过程中,俞汝捷、陈浩增、王维玲、周勃、胡德培等对校样仔细审读;洪光义、李刚等帮助进行终校;青年社的李向晨、吴晓梅担任责任编辑参与协作、统管全局、调度每个环节;终于,群策群力中,《李自成》第四卷(上、下两册,50万字)、第五卷(上、下两册,48万字)在1999年8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高质量、如期、同时出版。
知此,走得并不遥远的雪垠老人可慰九泉!
姚老谢世后,先生的亲属根据其生前夙愿,为鼓励和推动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的繁荣和发展,特捐赠姚雪垠先生的著作稿酬50万元人民币作为“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励基金”,并在此基础上设立“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
2003年,2007年已颁奖二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