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废弃地对环境的破坏及其生态恢复_师雄(2)

合集下载

《2024年煤矿废弃地水生态修复策略研究——以北京门头沟区王平煤矿废弃地为例》范文

《2024年煤矿废弃地水生态修复策略研究——以北京门头沟区王平煤矿废弃地为例》范文

《煤矿废弃地水生态修复策略研究——以北京门头沟区王平煤矿废弃地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资源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特别是煤矿废弃地,由于长期开采和环境污染,其水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北京门头沟区王平煤矿废弃地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为了恢复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王平煤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探讨煤矿废弃地水生态修复的策略和方法。

二、研究区域概况王平煤矿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由于长期开采,矿区周边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体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突出。

研究区域主要包括矿区及其周边地区,具有较高的生态修复价值。

三、水生态修复策略1. 水体净化策略针对矿区水体污染问题,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净化。

物理方法包括清除底泥、设置隔离带等;化学方法主要采用氧化还原技术,降低水体中的有害物质;生物方法则是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养殖水生动物等,形成生态净化系统。

2. 土壤修复策略针对矿区土壤退化问题,采取改良土壤、增加植被覆盖等措施。

首先,通过施加有机肥料、矿物质等,改善土壤质量;其次,种植适应性强、固土保水的植被,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3. 湿地恢复策略在矿区周边地区,通过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区域的生态功能。

包括建设人工湿地、恢复自然湿地等,提高湿地的蓄水能力、净化水质和调节气候的功能。

4. 生态廊道建设在矿区及其周边地区,建立生态廊道,将各生态节点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通过种植乡土植物、设置动物栖息地等措施,提高生态廊道的生物多样性。

四、实施措施1. 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煤矿废弃地水生态修复项目。

同时,加大资金投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2. 引入先进技术和人才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态修复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生态修复的效果和效率。

3. 社区参与和公众教育加强与当地社区的合作,让社区居民参与到生态修复项目中来。

同时,开展公众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采矿业中的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采矿业中的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采矿业中的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采矿业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长期以来,由于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矿区环境现状、环境保护措施以及生态环境恢复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深入了解、探讨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矿区环境现状矿区环境现状是进行环境保护与恢复工作的重要依据。

在采矿活动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大量的土地资源破坏、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

一方面,矿区内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土地退化严重,给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另一方面,采矿活动产生的尾矿、废弃物等对水质、土壤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环境保护措施针对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采取合理的开发方案,通过科学矿山规划,选址布局,降低矿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其次,强化矿山管理,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矿区环境变化,防止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此外,加强环境法规和政策的宣传与执行,增强法律意识,形成有效的环境保护合力。

三、生态环境恢复除了环境保护外,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采矿活动结束后,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

这包括植被恢复、土地修复、水域修复等工作。

植被恢复是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关键环节,通过植被的重新绿化,可以有效修复因采矿活动而破坏的生态系统。

土地修复是指对因矿区开采活动所造成的土地破坏进行修复、恢复。

水域修复是指对采矿活动中受到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使其水质回升到规定的标准。

总结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采矿活动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与资源开发紧密结合,通过制定科学的开发方案和严格的监管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的风险。

同时,在采矿活动结束后,加强矿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工作,重建生态系统,修复受损的土地和水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矿区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保障。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研究综述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研究综述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研究现状与展望摘要: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并影响到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矿区废弃地实施生态恢复是目前解决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积极开展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回顾我国矿区采矿的历史,分析了矿区采矿所带来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问题,并归纳出我国矿区废弃地的类型和特点,综述了我国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主要方法。

最后,展望我国未来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研究的前景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修复技术矿区废弃地是指矿区开采过程中,露天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坝、塌陷区以及受重金属污染而失去经济利用价值的土地[1]。

矿区废弃地是一种极端裸地, 植被稀少, 水土流失严重,可造成矿区水体、土壤和大气的严重污染, 引发一系列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特别是露天煤矿矸石山排土场含有煤粉、高硫煤矸、深层岩石, 对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这些污染危害如果不加速治理, 将对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后果。

矿区废弃地治理已经成为制约矿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是促进采矿业与农业的持续协调展的主要手段和保护矿区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同时也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

因此, 在矿区废弃地上进行快速、高效的生态恢复, 已成为当前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我国矿区废弃地的类型与特点矿业废弃地是指为采矿活动所破坏的, 非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

根据其来源可划分为4种类型:1)由剥离表土、开采的岩石碎块和低品位矿石堆积而成的废石堆废弃地;2)随着矿物开采而形成的大量采空区和塌陷区,即采矿坑废弃地;3)开采出来的矿石经各种分选方法分选出精矿后的剩余物排放堆积形成的尾矿废弃地;4)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山辅助建筑物和道路交通等先占用后废弃的土地。

由于受采矿活动的剧烈扰动, 矿业废弃地具有众多危害环境的极端理化性质, 其主要特点如下[2]。

我国矿山废弃地受损生态环境的恢复探讨

我国矿山废弃地受损生态环境的恢复探讨

我国矿山废弃地受损生态环境的恢复探讨1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现状矿山废弃地有两种定义:①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来说,矿山废弃地是在采矿活动中破坏和占用、不经整治而无法使用的土地。

②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说,矿山废弃地是一种退化的生态系统,其生态环境特性与裸地相似,对周围环境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矿业大国,据统计,我国社会生产所需原材料的85%、能源的95%和农业生产材料的75%以上来自于矿产资源。

而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资料可以了解到:我国已探明储量并且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种类有140余种,分布在全国2000多个县级地区。

我国现在的国营矿山企业有8000多个,个体矿山企业更是达到了23万多个,这个数字相当惊人。

如此巨大规模的矿山开采活动势必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2矿山生态恢复技术生态恢复是指通过人工措施,遵循自然规律,恢复天然的环境生态系统的方法。

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都是以植被恢复为前提的,鉴于此种实际情况,要进行矿山的生态恢复,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矿山植被的恢复,然而又因为陆生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亦是土壤,所以矿山土壤的恢复便成为矿山生态恢复的关键。

2.1土壤恢复技术2.1.1复坑整平在一些采矿区由于采矿活动,使得矿区的地面起伏巨大、沟深坑大,这些因素极其不利于土壤的覆盖。

通过复坑整平可以将裸地整理成具有极小平缓坡度的平整地面,使矿区的较大的坡度和沟坎减少或消失。

2.1.2回填盖土回填的土壤应该选取适宜本土植物生长的客土,使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得以满足,如果没有合适的客土土质,可以通过改良或添加有机质的方法来增加土壤中营养元素,从而形成适合植物生长的客土土壤。

此外还应注意客土回填的厚度,其厚度不得小于0.3m。

厚度过薄不利于保持水分和养分,将会影响植物根系的吸收和植物本身的生长。

2.2植被恢复技术因为不同的矿山废弃地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导致它们的生态恢复也有不同的恢复任务,这也决定了生态恢复目标的不同,选取的植被也不同。

矿区废弃地对环境的破坏及其生态恢复_师雄(2)

矿区废弃地对环境的破坏及其生态恢复_师雄(2)

Serial No.458Jun.2007 矿 业 快 报EXPRESS INFORMAT ION OF MINING INDUS TRY总第458期2007年6月第6期矿区废弃地对环境的破坏及其生态恢复师 雄 许永丽 李富平(河北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摘 要: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己经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大量未经治理的矿区废弃地是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重大隐患,所带来的后果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环境中图分类号:TD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83(2007)06-0035-03Destruction of Mining Wasteland to Environment and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Shi Xiong Xu Yongli Li Fuping(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Abstract :At present,ec ological restoration of mining wasteland has been already concerned by all over the rge untreated mining wasteland is significant hidden danger resulting i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soil erosion and land desertification.All these consequences cause severe threats to economical development and human survival.Therefore,it is imperative for us to carry out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 of the min -ing wasteland.Keywords :Mining wasteland;Ecological restoration;Environment师 雄(1980-),男,河北唐山人,在读研究生,063000河北省唐山市。

煤矿废弃区复垦与生态环境恢复

煤矿废弃区复垦与生态环境恢复

煤矿废弃区复垦与生态环境恢复近年来,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煤矿废弃区的复垦与生态环境的恢复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煤矿废弃区的复垦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还能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本文将探讨煤矿废弃区复垦的意义、方法以及面临的挑战。

煤矿废弃区复垦的意义在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煤矿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开垦,导致了土地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破碎化。

而煤矿废弃区复垦可以通过植被的恢复和土地的修复,使得这些废弃区域重新成为可供人类居住和生产利用的土地。

此外,煤矿废弃区复垦还可以提供新的经济资源。

在复垦过程中,可以引入农业、旅游等产业,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煤矿废弃区复垦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进行植被恢复。

通过引入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可以逐渐恢复废弃区域的植被覆盖,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力。

另一种方法是进行土地修复。

废弃矿区的土壤通常受到污染,需要进行修复才能恢复其肥力。

土地修复可以通过添加有机物质和微生物来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设湿地、河流治理等方式来改善水环境,提高水质。

然而,煤矿废弃区复垦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资金问题。

复垦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购买、植被引入、土壤修复等方面的费用。

而这些费用往往需要由政府或企业承担,对于一些贫困地区来说,资金的来源是一个难题。

其次是技术问题。

煤矿废弃区的复垦需要涉及到土地修复、植被引入等多个方面的技术,需要专业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设备。

然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技术的推广。

为了解决煤矿废弃区复垦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煤矿废弃区复垦的资金投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和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提供复垦工作所需的资金支持。

其次,政府应加强对煤矿废弃区复垦的政策支持和管理。

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复垦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复垦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矿区废弃地的土壤特征与植被恢复研究》范文

《矿区废弃地的土壤特征与植被恢复研究》范文

《矿区废弃地的土壤特征与植被恢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采矿行业对于推动工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矿区开采活动结束后,大量废弃地的存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土壤和植被的恢复工作,是矿区废弃地治理的重要环节,对于恢复生态平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矿区废弃地的土壤特征及植被恢复的途径与方法,以期为矿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矿区废弃地的土壤特征矿区废弃地的土壤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物理性质:矿区废弃地的土壤通常因采矿活动而遭受严重破坏,导致土壤结构疏松、孔隙度大、保水保肥能力差。

2. 土壤化学性质:由于矿物的开采和加工,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往往超标,这对土壤的生物活性和植物的生长都有负面影响。

3. 土壤生物性质: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动物群落因环境变化而减少或消失,导致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三、植被恢复的策略与方法针对矿区废弃地的土壤特征,植被恢复工作应采取综合的、系统的策略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物、施肥、调整土壤pH值等措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提高土壤的质量。

2. 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根据矿区废弃地的具体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

例如,可以选择耐重金属、耐旱、耐寒的植物品种。

3. 建立植被缓冲带:在矿区废弃地周边建立植被缓冲带,以减少风蚀和水蚀,保护土壤和植物。

4. 生态工程措施:如运用工程手段进行坡地整治、排水系统建设等,以改善矿区废弃地的生态环境。

四、植被恢复的实践案例以某矿区废弃地为例,该地区在经过一系列的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工作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具体措施包括:1.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物和施肥,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同时,调整土壤pH值,使其更适合植物生长。

2. 植物种植: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

通过混交种植,形成多层次的植被结构。

江苏省常州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质量检测过关卷

江苏省常州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质量检测过关卷

江苏省常州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质量检测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了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B.“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若水体受到污染,则大鱼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最多2.海洋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海洋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C.过度捕捞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一般情况下,海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3.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B.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全部D.由生物和环境组成4.图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中每条食物链的起点生物都是( )A.草B.鹰C.蛇D.兔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许多矿区废弃地开展了生态恢复工程,生态恢复工程中最重要的是改良土壤,恢复植被。

对该矿区生态系统恢复的分析错误的是( )A.该矿区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只有土壤B.该生态系统中,动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C.生态恢复过程中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D.随着生态恢复,该矿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逐渐增强6.下列谚语或诗文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能体现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风声鹤唳,草木皆兵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7.袁隆平团队培育的海水稻,由于其耐盐碱的特性适宜在湿地滩涂等弱碱地生长,同时有利于加速恢复林、水、苇一体化和物种丰富的湿地自然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rial No.458Jun.2007 矿 业 快 报EXPRESS INFORMAT ION OF MINING INDUS TRY总第458期2007年6月第6期矿区废弃地对环境的破坏及其生态恢复师 雄 许永丽 李富平(河北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摘 要: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己经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大量未经治理的矿区废弃地是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重大隐患,所带来的后果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环境中图分类号:TD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83(2007)06-0035-03Destruction of Mining Wasteland to Environment and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Shi Xiong Xu Yongli Li Fuping(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Abstract :At present,ec ological restoration of mining wasteland has been already concerned by all over the rge untreated mining wasteland is significant hidden danger resulting i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soil erosion and land desertification.All these consequences cause severe threats to economical development and human survival.Therefore,it is imperative for us to carry out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 of the min -ing wasteland.Keywords :Mining wasteland;Ecological restoration;Environment师 雄(1980-),男,河北唐山人,在读研究生,063000河北省唐山市。

1 引言矿区废弃地是指矿区开采过程中,露天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坝、塌陷区以及受重金属污染而失去经济利用价值的土地[1]。

矿区废弃地是一种极端裸地,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可造成矿区水体、土壤和大气的严重污染,引发一系列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特别是露天煤矿矸石山排土场含有煤粉、高硫煤矸、深层岩石,对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这些污染危害如果不加速治理,将对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后果。

矿区废弃地治理已经成为制约矿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是促进采矿业与农业的持续协调发展的主要手段和保护矿区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

因此,在矿区废弃地上进行快速、高效的生态恢复,已成为当前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紧迫任务,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 矿区废弃地对环境的破坏2.1 水土流失我国矿区大多地处干旱、半干旱丘陵山区,雨季常引发洪流,大量土壤被冲蚀,水土流失严重。

而矿区开采直接破坏地表植被,露天矿坑和井工矿抽排地下水使矿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土地贫瘠、植被退化,最终导致矿区大面积人工裸地的形成,极易被雨水冲刷;由于挖掘和排土场尾矿占地,形成地面的起伏及沟槽的分布,增加了地表水的流速,使水土更易移动、坡面冲刷强度加大;而新移动的岩土在风雨作用下极易风化成岩屑,为水土流失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因此,矿区开采往往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

2.2 诱发地质灾害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往往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等频繁发生。

而矿区排放的废渣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废石与泥土混合堆放,使废石的摩擦力减小,透水性变小而出现渍水,在暴雨下也极易诱发泥石流。

而开采闭坑后形成的巨大采空区,几亿吨水量的地下水涌入将导致周围边坡岩体内的地应力重新分布。

地下水浸入后会使围岩体内软弱夹层的力学强度降低,从而造成采场边坡的大规模滑坡,并在周围地区诱发一系列地质活动和规模不等的地震[2]。

352.3矿区/三废0污染矿区废渣主要来自采矿、选矿生产过程中的废石、煤矸石和尾矿。

矿渣尾矿等固体废物累计积存80亿t,其中煤矸石30亿t,且每年递增3亿t以上,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85%以上;在矿山范围内,从采掘生产、选矿厂、尾矿坝、排土场以及生活区等地点排出的废水,都造成矿区废水污染。

每年因采矿产生的废水约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0%以上;矿区废气污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¹地下及露天采矿生产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CO、CO2、NO2、SO2、H2O等;º选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和有毒物质,如破碎矿石产生的大量粉尘和选矿化学药剂产生的有毒气体;»矿区运输产生的富含重金属物质的废气,矿山工厂燃煤产生浓烟及有害物质。

煤炭采矿行业工业废气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气排放量的5.7%,矸石堆自燃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大气污染源。

2.4重金属污染矿业废弃地一般都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虽然有些试验表明极微量的重金属对某些植物生根是有利的,但稍多量的铜、铅、锌等就能完全阻止植物生长,如铜含量超过0.25mg P L就抑制鹅观草的生根,延迟其种子的萌发,如果不经过改良,进行植被重建的幼苗死亡率会很高[3]。

另外重金属在土壤系统中的污染过程又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它们在风吹、水蚀作用下能迅速扩散并在土壤中积累,当积累达到一定量后将导致土壤退化,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而且还将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并可能通过直接接触、食物链等途径危及人类的生命和健康[4]。

2.5植被破坏矿区森林植被的破坏主要是由于矿区工业广场的建设、矸石堆放、开山修路、地面塌陷与露天采矿剥离引起的。

土壤作为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肥、气、热的主要源泉,也是营养元素不断循环、不断更新的场所。

矿区的建设和生产改变了土地养分的初始条件,从而使植被生长量下降。

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它的破坏使得矿区土地及其临近地区的生物生存条件破坏,生物量减少,生态系统结构受损、功能及稳定性下降,引起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2.6微生物破坏采矿不可避免剥离表土,完全破坏地面上生长的植被层,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根系-土壤-土壤生物的生态平衡,破坏土壤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

矿区废弃地对土壤生物定居的限制因子包括:¹剥离表土,造成不良的土壤物理结构;º地面植被层缺乏;»土壤微生物所依赖的植物凋落物和土壤有机物缺乏;¼重金属对土壤生物毒害。

其中不良的土壤物理结构和土壤有机物的缺乏通常是限制土壤生物在矿区废弃地定居的主要因子。

3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由于矿区废弃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迫切需要对矿区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

但是,目前我国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作总体上还处于初期阶段,因此,在我国大力开展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作是当务之急。

生态恢复的关键的是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合理结构的构建,而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是靠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因此,要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必须恢复系统的非生物成分的功能,进行植被的恢复及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的构建。

3.1矿区废弃地土壤整治矿区废弃地造成生态破坏的根源是土壤因子的改变,即废弃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坏、养分的丢失及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增加[5,6]。

因此,土壤整治是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进行矿区废弃地土壤的整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1客土覆盖有些矿区废弃地上根本没有土壤层(如废石堆),必须先在废弃地上覆土,再改良;或者废弃地的毒性很大(如重金属尾矿砂),必须在废弃地上面先铺一层隔离层(可以用压实的粘土或高密聚酯乙烯薄膜),以阻挡有毒物质通过毛细管作用向上迁移,然后再覆土。

客土法的关键是寻找土源和确定覆盖的厚度与方式,土源应尽量在当地解决,也可考虑与生活垃圾、污水厂污泥、粉煤灰配施改良废弃地。

覆土厚度需考虑废弃地类型、特点及复垦目标而定,一般覆土5~10cm即可。

3.1.2化学修复法对于有土壤层的废弃地,可以考虑用化学的方法进行土壤改良。

矿区尾矿及废弃矿中均缺少植物生长必需的有机质,因此对矿区废弃地土壤进行化学修复是必要的。

研究表明,可以用化肥、有机废弃物、绿肥和固氮植物来修复土壤的营养状况,有机肥对多种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固定有明显的作用。

适量施用有机肥可以防止作物的汞污染,降低汞的迁移能力。

但是,有机肥对各种污染物的作用在不同的36总第458期矿业快报2007年6月第6期土壤中表现不一,因此在施加有机肥时应根据不同的土壤谨慎对待。

将城市污泥应用在矿山废弃地复垦中,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但在应用前必须对城市污泥进行检测及处理,重金属含量超标的不能使用,避免加重废弃地的污染[7]。

3.2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关键,因为几乎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总是以植被的恢复为前提的,根据具体环境条件与需要选择适宜的树种是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之一[8]。

植物种类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¹矿区废弃地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高[9],应选择对干旱、贫脊、盐碱等有抵抗能力的、对有毒有害物质耐受范围广的树种;º根据矿区废弃地的条件,选择根系发达、能固土、固氮和有较快生长速度、枝繁叶茂,尽可能长时间覆盖地面,有效地阻止风蚀和水蚀的植物,植物最好落叶丰富,易于分解,较快形成松软的枯枝落叶层,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选择播种容易,种子发芽力强,苗期抗逆性强,易成活的植物;¼尽量选择当地优良的乡土树种作为先锋树种,也可以引进外来速生树种;½选择树种时尽量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选择既能恢复当地生态又能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树种。

那些在矿区废弃地上自然定居的植物,能适应废弃地上的极端条件,应作为优先考虑的先锋树种。

3.3微生物技术的运用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只考虑土壤、植被的恢复是不够的,还需要恢复废弃地的微生物群落,完善生态系统的功能,才能使恢复后的废弃地生态系统得以自然维持。

微生物群落的恢复不仅要恢复该地区原有的群落,还要接种其它微生物,以除去或减少污染物。

微生物的接种可以考虑选择三方面的菌种:一是抗污染的细菌,因此在污染区接种抗污染菌是一种去除污染物的有效方法,这些细菌有的能把污染物质作为自己的营养物质,把污染物质分解成无污染物质,或者是把高毒物质转化为低毒物质,废弃地的植物营养物质非常贫瘠,接种能提供营养的微生物对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无疑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的微生物不仅能去除污染物,而且还能为群落的其它个体提供有利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