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三大文艺思潮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1、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波及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尊重王权,崇尚理性。

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

明确主张语言准确、精炼、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人物塑造类型化。

以法国的拉辛、高乃依、莫里哀为代表。

2、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一种文艺思潮。

浪漫主义在政治上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在艺术上强调个人情感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重视丑的美学价值,惯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喜好。

以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歌德、席勒和英国的拜伦、雪莱为代表。

3、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

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把广阔真实的反映时代的风俗史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理想,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应生活。

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与外倾性两种倾向。

以法国的巴尔扎克、司汤达,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果戈里、托尔斯泰为代表。

4、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时间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文学流派。

在西欧文学史上,19世纪后期的象征主义称为前期象征主义,以与20世纪的象征主义相区别。

诗人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的一篇《象征主义宣言》标志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

象征主义注重挖掘人的内心世界,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虚幻而痛苦的,只有隐匿在背后的内在的世界才是真实的,运用暗示、通感和象征的手法来隐喻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前期象征主义以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为代表。

后期象征主义以英国的艾略特为代表。

外国文学复习重点

外国文学复习重点

骑士文学1:它出现在公元7世纪以后,11到12世纪影响最大,是封建制度的产物,是以宣扬骑士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作品。

2:十字军东征后,其实影响不断扩大,出现了骑士阶层,形成了骑士精神。

3:骑士精神的主要内容有除暴安良,行侠仗义,冒险勇敢,忠君护教。

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意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1: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2:是为了对抗中世界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宗教世界观。

教会以神为宇宙的中心,人文主义则提出人是宇宙的中心,对“人”的肯定,成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核心。

3: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一:用人性反对神权。

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四: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4:但是人文主义者所肯定的“人”,实际上只是资产阶级自身,他们宣扬的自由幸福平等,实质上只是对资产阶级而言,而这些又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掠夺之上。

文艺复兴运动1: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产于意大利后波及整个欧洲的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展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2:反封建,反宗教,追求个性解放是运动的核心。

3:人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武器。

古典文学1:产生于17世纪初期的法国,影响遍及欧洲,持续到19世纪初。

2:有三个特征: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注重理性;模仿古典,重视格律。

3: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

另一种答案:古典主义是产生在法国然后影响到欧洲各国的一种文艺思潮,它有以下三大主张:1:要求文学规范化,格律化,提倡文学为政治服务2:崇尚理性,主张用文学抵制和排斥”异端思想“号召克制情欲。

3:创作上提倡模仿古代,学习古希腊古罗马的创作方式,提出“三一律”的创作原则。

\古典主义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是封建复辟势力运用文学的手段来抵制思想的解放和情感解放,来抵制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是封建复辟势力发动的一个复辟的文学思潮批判现实主义1: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大多具有民主主义色彩,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本质有清醒和理智的认识。

西方文艺思潮

西方文艺思潮

现实主义就西欧说,现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

作为文学的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

但是,"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文学流泥和创作方法的名称广则首先出现于法国文坛.法语中的Realisme 一词,来源于拉丁文Realistas(现实,实际)。

现实主义名称的出现和这种文艺思潮的存在完全是两码事。

在法国,现实主义之称始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

最初,由法国小说家商弗洛利(1821--1599)用现实主义当作表现艺术新样式的名词,他于1850年在《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文中,初次用这个术语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标志。

其后,法国画家库尔贝(1819--1877)在绘画上提倡现实主义。

一八五五年,库尔贝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引起一场大辩论,文艺史上称为"现实主义大论战"。

就在这次沦战中,库尔贝创办了一种定期性的刊物,命名为《现实主义》。

一八五七年,库尔贝的热心支持者商弗洛利又把他的文集定名为《现实主义者》,从此在欧洲文坛上正式树立起一面现实主义的旗帜,这一术语也就在法国流行起来了。

众所周知,巴尔扎克 (1799--1850)是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最深刻含义上的作家,他的《人间喜剧》乃是深刻的规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

但是,巴尔扎克正如这一流派的伙伴们司汤达,狄更斯、萨克雷以及果戈理一样,都不曾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来标明他们的新型的文学流派。

在俄国,首先使用这个术语的是文艺理论家皮萨列夫(见他的(现实主义者》),不过,那已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事了。

一般说,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叫做现实主义作品。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解释说:"现实主义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

【西方现当代文艺思潮】第四讲 结构主义文论

【西方现当代文艺思潮】第四讲 结构主义文论

米歇尔•福柯
• 米歇尔·福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被称为“20世纪法兰西的尼采”,著有 《疯癫与文明》、《词与物》、《规训与 惩罚》、《性经验史》等著作。
《疯癫与文明》
• 《疯癫与文明》讨论了历史上疯狂 这个概念是如何发展的。
欧洲疯癫史(精神病史)的三个时期
1.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序幕时期 麻风病
第四讲 结构主义文论
概述
• 结构主义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法国风行一时的一种哲学思潮。 主要包括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人类学、结构主义文学批评三 大领域。 在文论领域,结构主义文论是继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 评之后又一重要的形式主义文学批评流派。至八十年代,结构主义 被解构主义所取代。
结构主义所要研究的中心课题,就是从 混乱的现象背后找出秩序来。
伦理上的排斥(“懒散”,违背劳动 伦理)
c. 现代的“疯狂”经验
“疯狂”成为“精神疾病”的对象
“疯狂”的所有根源性的力量都已经失去, 而
成为(医学)知识的“对象”
在“疯人院”中,理性的秩序与道德被 “内化于”疯
• 语言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
语言[ 所指
语言 {
•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言语
能指
普罗普的观点
• “童话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千奇百怪,五彩缤纷,另一方 面,它如出一辙,千篇一律。”

——普洛普
文学的发展只是文学固有因素的不同组合引起的形态变化。例如:
a.沙皇以苍鹰赏赐主角,主角驾苍鹰飞向另一国度。 b.老人以骏马赠送主角,主角骑马至另一国家。c.巫师赠给伊凡一艘 帆船,伊凡乘船渡至另一国家。
• 第四,作者功能因为并不是把话语视为被动的静止 的材料,以从中建构一个真实个体的形象。对于有 作者功能的文本和无作者功能的文本分别生发不同 的意义。

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变时期的欧洲掀起过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变时期的欧洲掀起过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变时期的欧洲掀起过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第一次:(文艺复兴):1.核心内容:主张以人为中心来考察一切,反对以神为中心。

2.特点:主张人文主义,是早期的资本主义思想的延伸。

第二次:(宗教改革)1.核心内容:反对教权,提倡王权。

2.特点:教权被严重削弱,确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政治体制。

第三次(启蒙运动):1.核心内容:从人文上升到理性的角度;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基本理论。

2.特点:规模扩大,从思想领域扩张到法律领域;形成鲜明的制度。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三次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近代资本主义因素逐渐形成,资产阶级兴起,封建制度(包括君主专制制度与封建的宗教制度)阻碍了社会进一步发展。

新兴的资产阶级追求权力,利益14到18世纪的西欧,兴起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它们是怎么样一步一步推动着人文精神欧洲一共出现过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但在14~18世纪,一共出现过两次,一是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另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其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就是反对封建神学、宗教束缚和基督教的禁欲主张,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强调人的价值。

这就形成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反宗教,并提出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体系。

具体来说,它否定了封建特权。

彼得拉克说:“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

”同时,它也否定了君权神授。

人文主义者把国家看作世俗幸福的工具,它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安全与和平。

他们反对专制,提出自由和平等的口号。

总之,在文艺复兴中,个性自由是资产阶级展开活动的首要条件,政治平等和政治自由是针对建设贵族和专制统治的。

启蒙运动是一场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17~18世纪,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人民主权、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提出了一整套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

法国启蒙时期的文学思潮与大思想家

法国启蒙时期的文学思潮与大思想家

法国启蒙时期的文学思潮与大思想家法国启蒙时期(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是欧洲思想解放和文化进步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多大思想家和文学家通过他们的作品,引领了法国社会的变革。

本文将从文学思潮和大思想家两个方面探讨法国启蒙时期的重要性。

一、文学思潮法国启蒙时期的文学思潮是法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反思旧有的专制体制,提倡自由、理性和人权,这种思想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政治和哲学领域,也深刻地影响了文学创作。

1. 理性主义启蒙时期的法国文学家倡导理性主义,强调人类通过理性和思考来解决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是文学家维尔贝尔,他的作品《塞辛芬娜》通过对人性的深入探讨,呼吁通过理性来改善自身和社会。

2. 指导性文学启蒙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指导性,致力于启迪读者的思想和道德。

例如,小说家蒙特古在其作品《波尔图加历险记》中揭示了政治权力的腐败和社会不公,呼吁人们要勇于表达对不公正现象的批评和反抗。

3. 风格多样性与之前的文艺复兴时期相比,启蒙时期的文学作品更加多样化。

一方面,许多文学家注重通过散文和小说的形式来传达思想。

另一方面,诗歌也保持着重要的地位,例如,文学家卢梭通过诗歌表达了自然和爱的情感。

二、大思想家启蒙时期的法国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通过自己的著作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和后世的发展。

1. 卢梭卢梭是一个多产而又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他的作品涵盖了政治、教育和哲学等多个领域。

他的《社会契约论》提出了人民主权的观念,对后来的民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蒙田阿方索·蒙田是一位思想深邃的哲学家和文人,他以他的《论怀疑》和《随笔集》而闻名。

他对传统观念的质疑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使他成为法国启蒙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

3. 狄德罗狄德罗是法国启蒙时期的另一位重要思想家,他的观点涉及到政治、文化和哲学等多个领域。

他的作品《百科全书》致力于收集和传播知识,为当时的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迪。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3、古典主义──17世纪产生于法国、流行欧洲达两个世纪之久的一种文艺思潮,因其以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为典范而得名。

作为法国专制王权的产物,古典主义在政治上拥护王权,强调克制个人感情,维护国家统一;在思想上崇尚理性;在艺术上提倡摹仿古典,重视规则,大量从古代文学中选取题材;艺术形式上对各种体裁有严格界定,如禁止混淆悲剧体裁和喜剧体裁,剧本创作须遵守“三一律”等。

古典主义的主要成就是悲剧和喜剧。

代表作家有高乃依和拉辛等。

4、三一律──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者制定的戏剧创作法规,是法国古典主义作家为戏剧创作制定的一条规则时间、地点、情节的统一,即一个剧本的时间只能限制在24小时之内,只能有一个地点、一个中事件。

三一律可以便戏剧的情节高度集中,结构紧凑,矛盾突出;但到了后来则成了束缚戏剧创作的清规戒律,终于被浪漫主义赶下历史舞台。

(“三一律”,即时间、地点、情节的整一律。

“三一律”规定一出戏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三一律”的积极作用在于使戏剧结构严谨、情节集中,冲突能迅速展开,达到高潮;但同时它又容易束缚剧作家的手脚,导致人物形象公式化、概念化,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5、巴罗克文学──又称“矫饰文学”,流行于17•世纪欧洲的表现贵族阶级思想情趣的形式主义文学流派,如意大利的“马里诺诗派”,西班牙的“冈果拉诗派”等。

巴罗克文学追求虚无混乱的思想感情、艰涩的词藻和神秘隐晦的诗风。

(“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语barocco,原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后来被用来形容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学风格,它与严整、匀称、和谐相对立。

巴洛克文学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西班牙,在17世纪的法国达到高峰,同时流行于西欧,因风格与巴洛克式艺术相像而得此名。

它是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主张文学为少数有文化修养的人创作。

这类作品追求形式,内容空虚,语言雕琢浮夸。

意大利的马利诺、西班牙的贡哥拉主义、法国的伏瓦蒂尔等等,都是巴洛克文学的代表。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

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思想特征:第一: 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

古典主义作品大多描写主人公的感情与家族责任或国家义务的冲突,表现感情服从责任,个人服从义务的主题。

不少作品直接歌颂国王贤明,或者由国王充当矛盾的裁决者和调停人。

对于不利于社会稳定的非法活动加以犀利抨击,表现出拥护中央王权的强烈政治倾向性。

第二: 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布瓦洛指出:“首先必须爱理性:愿你的文章永远只凭理性才获得价值和光芒。

”要以理性去处理个人与国家利益、家庭义务和荣誉观念的矛盾,因而爱情或情欲只能放在第二位。

有的作家将吝啬、伪善、淫邪等等看作是不符合理性的情欲横流,力求加以讽刺。

第三: 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

古典主义作家敢于揭露社会上的恶习和弊端,对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罪恶活动的不法分子和团体给予毫不留情的打击。

尤其是喜剧,主张在笑中移风易俗。

第四: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这是宫廷和贵族上层生活的折射。

其中,高乃依的悲剧排除了古代悲剧的灵魂——命运观念。

他笔下的英雄是自己命运的缔造者,不再屈服于超人的力量。

这种人物虽然不由自主地投入意料不到的事件中,但他能从自身吸取必要的力量,战胜巨大的困难。

古典主义喜剧、寓言和散文则接触到第三等级,具有较广的文学视野和较多的民主精神。

较之悲剧,喜剧、寓言和散文反映的生活面要广阔得多,思维也较为活跃。

喜剧描写到资产阶级、平民、学者、医生、戏子、仆人、厨师等等;寓言除了以动物写人外,也接触到同样多的人物;散文除了记录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外,还有人物特写,哲理沉思,善于思索人生的重大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生于法国的三大文艺思潮
(1)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

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如戏剧的三一律)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

基本特征:第一,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带有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第四,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如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

代表人物: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拉封丹、和布瓦洛等。

代表作品:高乃依的《熙德》;
拉辛的《安德洛马克》;
莫里哀的《伪君子》;
拉封丹的《寓言诗》;
布瓦洛的《诗的艺术》等。

总体来说,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古典主义在欧洲流行了两个世纪,直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艺兴起才结束。

它对法国乃至欧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光是在文学上,在音乐、绘画、建筑上也都产生了相应的维亚纳古典乐派、古典主义绘画、古典主义建筑,并闻名世界。

古典主义是在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学习基础上的再创造,丰富了古典文化的内涵。

但古典主义文学发展到后期,暴露出其明显的局限性,太过严格的创作规范束缚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后期的古典主义作品也都显示出创作的程式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学的发展。

(2)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19世纪欧美的主要文学思潮。

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剧变,使人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现实主义作家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性,通过对社会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并倡导社会改良。

基本特征:第一,用文学手法为人们再现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

第二,从人道主义出发,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并对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
题提出了疑问。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第四,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第五,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第六、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代表人物:斯丹达尔、巴尔扎克、莫泊桑、福楼拜、狄更斯等。

代表作品:斯丹达尔的《红与黑》;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莫泊桑的《羊脂球》;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狄更斯的《双城记》等。

现实主义堪称是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
文艺思潮之一。

它的伟大之处在于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
型化再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黑暗,并带有批判精神。

19世纪诞生了许多伟大的闻名世界的现实主义作家,如
斯丹达尔、巴尔扎克、莫泊桑等。

现实主义具有强大的
生命力,这使得它必然不会随着时代的落幕戛然而止,
新的时代会赋予它新的内涵,迸发出它源源不绝的生命
力。

(3)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
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
在文学上的体现。

象征主义流派是对当时的浪漫主义、
自然主义以及现实主义的挑战,它是以反传统、非理性、
自我表现为旗帜的, 表现出对传统文学审美观念的叛逆
精神。

基本特征:第一,否定真实、客观地描写现实、强调表现直觉和幻想,注重主观性与内向性,追求所谓内心的“最高真实”。

第二,常常采用象征、暗示、隐喻等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第三,象征主义文学作品多重视音乐性和韵律感。

第四,在风格上,常常带有朦胧美和神秘色彩,诗意飘忽,半明半暗,留下更多品位余地。

代表人物:波德莱尔、马拉美、艾略特、庞德、叶芝等。

代表作品:波德莱尔的《恶之花》;
艾略特的《荒原》;
叶芝的《奥辛之浪迹》等。

象征主义的成就主要在诗歌和戏剧上。

象征主义诗歌常常带有朦胧美和神秘色彩,诗意飘忽,半明半暗,留下更多余地给读者鉴赏,增添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诗歌更显“诗化”了。

并且象征主义诗歌注重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这也给诗歌带来了更多的美感。

但象征主义诗人作家往往更加注重自己内心的想法,笔下的某些意象、象征晦涩难懂,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它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