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地球物理简介-曹思远概论
储层预测

5多元统计方法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5.1多元统计方法原理 5.2多元统计方法的应用 6模式识别技术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6.1统计模式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6.2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与应用 7边缘检测技术与应用 7.1边缘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7.2基于小波边缘检测技术与应用 7.3基于分形边缘检测技术与应用
8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理论与应用 8.1波阻抗反演的基本原理 8.2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方法的应用 9多波多分量地震储层描述与应用 9.1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理论基础 9.2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 9.3多波地震资料解释和储层描述 10 四维地震勘探技术与应用 10.1四维地震的可行性与研究前提 10.2四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与原则 10.3四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
岩石类型
速度 (米/秒)
砾岩碎石干砂
200~800
砂质粘土
300 ~ 900
湿砂
600 ~ 800
粘土
1200 ~ 2500
砂岩
1400 ~ 4500
泥灰岩
2000 ~ 3500
石灰岩,白云岩
2500 ~ 6100
泥质页岩
2700 ~ 4100
盐岩
4200 ~ 5500
几种沉积岩的波速
三、地震波速度与岩石密度的关系
k i1
i 1 N
( fi f )2
i 1
K:反映吸收系数的大小
求出自相关函数
N
i 2k
X (n) x(k)e N
i 1
N
S X 2 (n) n1
总能量
X max MAX [x(1), x(2), x(3),..., x(n)]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专题总结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专题总结第一专题地球物理和环渤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了紧扣今年学术年会的主题,本专题定位于“地球物理和环渤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专题共收到论文30篇,年刊录用30篇,其中10人在本专题进行了口头报告。
刘光鼎院士在专题会上就环渤海湾的地球物理问题进行了精彩而生动的讲话。
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可以大致归纳为五个方面:1.综述性论文共3篇,涉及使用地球物理技术和环渤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综合性研究和讨论及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技术的综述等方面,如刘元生、王怀洪、王秀文、闫维彰等详细分析了环渤海湾地区固体矿产、油气资源、海洋资源等的研究现状,综合论述了地球物理技术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能发挥的作用;李学军系统介绍了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技术的最新发展现状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2.涉及基础地质及矿产地球物理问题的论文共4篇,论述了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断裂带、大地构造分区、矿产勘查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如宋春明详细探讨了山东省大地构造分析;宋志勇探讨了鲁西地区铁矿成矿条件及资源远景;而张兆芳介绍了在强干扰地区采用大功率电磁法研究太行山东部断裂带和盆地的接触关系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探索了在中国东部人文干扰严重地区利用物探方法研究中深层地质结构的有益途径。
3.涉及油气勘探开发及新能源研究方面的论文共7篇,重点围绕环渤海湾盆地深层、复杂区、滩浅海等的勘探问题及油田开发中的联合反演和新型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等方面;如葛运华、刘雪军通过研究重磁电技术在环渤海多个大中型油气田发现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结合盆地深层新层系、潜山、火成岩等目标的具体地质问题,分析了盆地内深层勘探潜力和物性条件等,指出采用非地震、地震一体化技术是一种经济、快速、有效的手段,并列出了针对不同问题的技术方案;而刘怀山、王宁健在论文分析了中国近海油气田勘探的现状和前景,并针对渤海湾地区浅海油气资源勘探的潜力和有效的技术方案等进行了探讨;曹丹平等人探讨了以已知地质规律为前提,研究多种不同尺度的物探资料和储层特征的匹配关系,指导油田开发。
地球物理与优质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在复杂岩性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地球物理与优质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在复杂岩性储层评价中的应用地球物理是研究地球内部及其周围的物理现象和性质的学科,而优质储层是指具有较高油气赋存能力和开发潜力的储层。
地球物理与优质储层预测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在复杂岩性储层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地球物理与优质储层预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入手,讨论其在复杂岩性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首先,地球物理与优质储层预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方法主要包括地震、电磁、重力和磁法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能够探测地下储层的性质和分布。
其中,地震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观测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特征,可以获取岩层的构造和岩性信息。
电磁方法利用电磁场的变化来探测地下储层的电性特征,可以识别出含油气的地层。
重力和磁法则利用地球引力和地磁场的变化来推断储层的密度和磁性特征。
这些地球物理方法可以提供储层的地质属性、物理属性和构造属性等信息,从而帮助预测优质储层。
其次,地球物理与优质储层预测技术在复杂岩性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复杂岩性储层通常具有岩性变化大、孔、隙、裂缝等不连续性的特点,传统的岩性预测方法往往无法准确预测复杂储层的分布和性质。
地球物理方法可以通过获取储层的物理属性来间接推断其岩性特征,从而解决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例如,地震方法可以通过分析地震波在不同岩性界面上的反射特征,识别出储层的岩性变化和流体存在情况。
电磁方法可以通过测量电磁场的变化,识别出具有高电导率的储层,从而预测储层的岩性和含油气性质。
重力和磁法可以通过测量地球引力和地磁场的变化,推断储层的密度和磁性特征,进而预测岩性的分布。
地球物理方法通过获取储层的物理属性,为复杂岩性储层的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最后,地球物理与优质储层预测技术在复杂岩性储层评价中的应用还有一些亟待完善的方面。
由于复杂岩性储层具有多样性和多尺度性的特点,地球物理方法在解决其评价难题时还存在一些困难。
例如,岩性变化和流体存在情况对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特征产生复杂影响,如何准确解释地震数据并识别出储层的岩性特征仍然是一个挑战。
基于地震资料的三种岩性流体预测方法对比分析

基于地震资料的三种岩性流体预测方法对比分析
刘伟;曹思远
【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进展》
【年(卷),期】2008(23)6
【摘要】利用地震资料识别储层流体是储层预测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储层流体的识别是通过流体识别因子来实现的.首先引入三种流体识别因子并介绍其预测流体的方法原理,在此基础上以湿砂岩和含气砂岩为例,对比分析了不同流体识别因子对流体的敏感度,然后通过一个具体实例进一步验证了不同方法的特点.分析结果表明,第三种方法对流体的敏感度最高,能更准确地表征岩石孔隙中流体的性质.
【总页数】6页(P1918-1923)
【关键词】地震资料;流体识别;纵波波阻抗;横波渡阻抗
【作者】刘伟;曹思远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
【相关文献】
1.利用叠前地震资料的角度道集进行流体预测的方法研究——以塔河地区的应用为例 [J], 王栋;贺振华;黄德济
2.基于叠前地震资料预测碳酸盐岩复合岩性油气藏——以川东飞仙关组气藏储层为例 [J], 冯凯;陈祖庆;查朝阳
3.岩石物理测量应用于预测岩性差异或孔隙流体的地震响应 [J], B.J.Raflson;刘财
4.油层物性测量在预测不同岩性或孔隙流体的地震响应中的应用 [J], Rafi.,BJ;何建鹏
5.岩石物性测量在不同岩性或孔隙流体的地震响应预测中的应用 [J], Rafi.,BJ;何建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球物理与优质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在复杂岩性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测井、地震和地质在复杂储层研究中的综合应用和预测技术)汇报内容一、储层预测研究的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二、研究技术的主要进展和实例分析二三、储层预测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储层预测研究的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开发地质研究的核心问题:储层的预测与研究又是其中的关键,•基于岩石地球物理响应的开发测井和波动在弹性介质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的开发地震勘探,是储层综合研究的两大主要学和动力学特性的开发地震勘探是储层综合研究的两大主要手段。
开发测井特点:多信息、极高的纵向分辨率高精度测井地震勘探特点:纵向分辨率低,制约点!储层预测研究的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地震技术具有空间覆盖面广,数据量大的特点,是油藏描述的主要技术手地震技术具有空间覆盖面广数据量大的特点是油藏描述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
早期的地震技术主要用于确定地下油气藏的构造,随着三维地震和各种提高地震分辨率的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的出现,人们开始把地震引入到解决油田开发问题的油藏描述和动态监测中.出现了开发地震(Development Geophysics)或储层地震(Reservoir Geophysics)新技术.它们在方法原理上与以往的地震勘探并没有本质的差别,所谓开发地震就是在勘探地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针对油藏的观测方法和信息处理技术,结合地质,测井和各种测试和动态资料,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对油藏特征进行横向预测和完整描述。
地震反演、储层特征重构与特征反演、地震属性分析与烃类检测、相干体分析、定量地震相分析、地震综合解释与可视化、井间地震、VSP、时间延迟地震、多波地震及分辨率足够高的地面三维地震等缺点是,纵向分辨率低,这是储层预测和描述中的主要制约点。
储层预测研究的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储层预测研究中具有指导作用,储层预测和表征已经远远不是在储层预测研究中具有指导作用储层预测和表征已经远远不是以单一的地质研究来解决问题,而是由一般的单学科研究向多学科综合表征的方向发展与测井地质解释、地震地层学紧密结合,可更有效地发挥储层沉积学的作用。
时间域质心频移法估算品质因子Q

时间域质心频移法估算品质因子Q余连勇;范廷恩;胡光义;曹思远;王宗俊【摘要】品质因子Q是表征地下介质对地震波吸收衰减强弱的参量,是储层预测和油气检测的重要参量.质心法是估算Q值的常用方法,精度和稳定性均较高,但该方法需要计算地震子波谱的质心和带宽,其精度依赖于波谱的提取质量.为避免地震子波谱的问题,提出时间域质心频移法,实现了在时间域估算品质因子Q,其核心是根据子波波形信息在时间域直接估算质心频率和带宽.对于常相位子波,其频谱的质心频率即包络峰值处的瞬时频率;对于Gauss 谱子波,其带宽可由包络宽度换算得到(两者乘积为一常量).当地震子波近似为常相位及Gauss谱时,可在时间域估算质心和带宽,按质心法公式估算Q值,规避了地震子波谱的提取.VSP下行波模型测试及实际资料应用表明,时间域质心频移法是可行可信的.【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36)004【总页数】8页(P55-62)【关键词】时间域;质心频移法;品质因子;瞬时频率;带宽【作者】余连勇;范廷恩;胡光义;曹思远;王宗俊【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东城100027;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东城100027;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东城100027;中国石油大学(北京)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北京昌平102249;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东城10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余连勇,范廷恩,胡光义,等.时间域质心频移法估算品质因子Q[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4):55–62.Yu Lianyong,Fan Ting´en,Hu Guangyi,et al.Estimating Quality Factor Q with Time-domain Centroid Frequency Shift Method[J].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Technology Edition,2014,36(4):55–62.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能量会发生衰减,造成的因素主要分为两类:非固有衰减和固有衰减。
曹思远:精确勘探之路的挑战与突破

曹思远:精确勘探之路的挑战与突破作者:刘冬王佩佩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2014年第04期提到石油和石油勘探,有人会想起广袤沙漠中的黄金石油城,有人会想起“铁人”王进喜和他握着刹把钻井的样子,还有人会想起《山楂树之恋》中身为石油勘探者的帅气男主角。
殊不知,真正寻找石油的先锋是奋战在石油地质和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们。
我国95%以上的石油地质储量是他们通过物探方法找到的。
在这些勘探者中有这样一个人,他学数学专业出身,却从事着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地球物理方法、信息与计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他把精准的数理计算方法带到石油勘探领域,提出了基于“皮尔森体系”独立分量分析实现信号去噪的方法以及基于HHT的点谱白化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在数学力学与石油勘探之间游刃有余地行走。
他甘于清苦与寂寞,却为中国的石油勘探行业赢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面对自己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他淡然表示:“我所做的,不过是在数学跟石油勘探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他,就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曹思远。
从数学到石油勘探1978年,16岁的曹思远考入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力学系。
大学毕业后,曹思远留母校任教,成了一名年轻的大学老师。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申请的一个针对青年教师的科研项目获得批准。
曹思远从此与石油物探结下了不解之缘,踏上了一条解密苍茫大地、探求自然奥秘之路。
随着工作的展开,深感自己知识不够的曹思远考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牟永光。
在牟永光的悉心指导下,曹思远第一次将属于三个不同学科的内容,即调和分析中的小波理论,非线性学科中的分形理论和地球物理学科中的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完成了题为《小波变换在地震资料处理和分形研究中的应用》的博士论文,得到了业内行家的高度评价。
1996年曹思远在完成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后又回到了自己的第二个母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新站在了教书育人的讲台上。
储层地球物理学2-储层参数预测

6)多尺度边缘检测 地震资料
测井资料
层位标定 构造解释
地震沿层振幅切片
小波变换
边缘检测
识别裂缝、溶洞发育区
多尺度边缘检测流程图
6)多尺度边缘检测
桩西潜山顶面储集体发育预测图(多尺度边缘检测)
岩性预测方法
砂、泥岩含量预测
砂泥岩体积物理模型 层速度计算及平滑 量板法计算砂岩含量 Mahajan公式法
波阻抗反演是指利用地震资料来求取地层波阻抗 (或速度)的地震特殊处理解释技术,由于其具有明确 的物理意义,是储集层岩性预测、油藏特征描述的确定 性方法,因此,地震反演通常特指波阻抗反演。
1)地震反演
2)多属性综合分析方法
对追踪得到的目的层解释结果,沿层或沿某一 时窗可提取振幅、频率、相位等多达几十种地震属 性,并可以经计算得到反射非均质性分布图和地震 吸收系数分布图等分析平面图。多种属性图的叠合 使用,结合其他预测结果,从不同的视角亦可有效 识别岩性圈闭的存在。
4)地震相分析法
SHG3 CBG401
SH10 CB802
CBG4 CBG4A-2
CBG4A-1
SH8 CB803 SH801 CBG403
CB27 CB8
5)相干分析法
相干体分析技术的核心是利用地震信息计算各道之间的 相关性,突出不相关的异常现象,研究储层的分布状况。
水平连续 倾斜连续 倾斜连续
2-1 砂、泥岩含量预测
砂泥岩含量预测是岩性预测中用得最多的 一种方法。
原理:不同岩石的V不同,V = f (H) 基于此,制作出岩性量板 预测出岩性
用途: 预测岩性 地震相向沉积相转换的依据
一、 砂、泥岩体积物理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