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18 古诗二首 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两首诗。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通过学习这两首诗,让学生领略古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两首古诗,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旅游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引导他们发现大自然的美。
(2)展示两幅古风山水画,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
(2)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教师点评。
3. 理解诗意(1)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
(2)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讲解诗句的意境、修辞手法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句的写作手法,创作一句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
让学生谈谈学习两首古诗的收获,引导他们体会古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7. 课后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登鹳雀楼》诗句2. 黑板右侧:《望庐山瀑布》诗句3. 中间部分:生字词、诗句解释、修辞手法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2)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2. 答案:(1)学生背诵两首古诗,家长签字。
(2)学生完成诗句解释,教师批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8.古诗二首(教案)

1.认识“宿、依” 页码(1-4 )(5)18古诗二首(精读课文)12个生字,会写“危、敢”8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点】朗读和背诵古诗,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 会写3个生字。
2. 背诵并默写《夜宿山寺》。
3.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重点)4.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难点)【教具准备】 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 教师口述:介绍写作背景: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 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 藏经楼,于是便登了上去。
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 纪游写景的短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
(板书: 夜宿山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简介写作背景,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简介作者李白(701年一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教学目标】 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导入新课友。
主要作品:《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 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6-7 )2. 学生初读。
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努力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 检查初读情况 练读生字,识记。
① 注意读准:平舌音“宿 寺”,翘舌音“辰”,后鼻音“恐”。
形近字辨析:“辰一晨” 形声字结构识“巩、京”表音。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18 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 赛课教学设计_0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宿、寺、危”等6个生字,会写“危、惊、敢”3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背诵积累;3.了解诗句意思,感知山寺之“高”;4.大胆想象,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感受,并激发对古诗学习的热爱。
【教学重点】1. 会认“宿、寺、危”等6个生字,会写“危、惊、敢”3个生字;2.了解诗句意思,感知山寺之“高”。
【教学难点】启迪想象,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课本插图贴画、彩色粉笔。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经典巧解诗题(一)回顾经典激发兴趣1.回忆诗人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老朋友,请看!(生简单回忆李白)2.展示积累这位“诗仙”是不是勾起了你吟诗的兴趣呢?快来当当小诗人吧!(出示图片)(1)看着这明亮皎洁的圆月,你或许想到了李白的那句——【预设】小时不识月……(2)看着这雄伟壮观的瀑布,你或许也想到了那句——【预设】飞流直下三千尺……(3)看着这好友离别的场景,你或许又想到了那句——【预设】李白乘舟将欲行……3.激发兴趣小小年纪,就积累了这么多古诗词,真了不起!今天,我们将继续与李白同行,与经典相伴,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设计意图: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在文化修养,而文化修养中的重要因素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此环节通过引领学生回顾经典,既巩固了旧知,又提供了展示积累的平台,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二)揭示题目巧解诗题1.板书诗题谁愿意把题目读给大家听?(相机正音“宿”、“寺”)2.字理识字(1)这是“宿”的甲骨文写法,它像什么?(2)相机总结:外面就像一座房子的形状,里面有一个人,躺在席子上休息。
所以“宿”就是“居住”的意思。
3.回读诗题(1)现在,我们把“宿”放回到诗题中,你就会发现诗人李白不仅告诉了我们写这首诗的地点——【预设:在山寺】还告诉了我们这首诗写的时间——【预设:在夜晚】(2)谁能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3)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次齐读诗题。
新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 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部编本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两首》《雾在哪里》《雪孩子》 3 篇课文。
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 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体验” 。
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
《古诗两首》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环境清幽和草原的苍茫、高远辽阔。
教学中宜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与音像资料展开想象,以诵读为主要方式,进行理解积累。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
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开头两行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最后两行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
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着的一致好评。
《语文课程标准( 2011 版)》指出第一学段古诗教学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温儒敏教师谈到古诗的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18 古诗两首——夜宿山寺[教学目标]1.自学诗中的生字。
2.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
出示课题:夜宿山寺二、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宿、寺、危、辰、恐、惊。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宿”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2)学生试读;(3)指名读;(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2)指名配乐读;(3)教师配乐范读;(4)全班配乐齐读。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18 古诗两首——敕勒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府;会认“似”、“笼”、“庐”“茫”“盖”“苍”6个字。
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
【导语】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
yè sù shān sì夜宿山寺tánglǐ bái[唐]李白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6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三、分步解读,把握诗境
1、解题意。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第18课 古诗二首 教案

课题:18 古诗二首【教学要求】1. 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如云和草原高原辽阔。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宿、寺”等7个生字,会写“危、敢、惊”等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和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夜宿山寺)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注意“宿、寺”都是平舌音。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课件出示2:夜宿山寺插图)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板书: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课件出示3)要求: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2.领读、齐读。
3.识记生字①形近字辨析:“辰一晨”②形声字结构识记:“恐、惊”,都是形声字,“心、忄”表意,“巩、京”表音。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站在楼山就可以用手摘下月亮和星星。我不敢在这儿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十分生动形象。
这里,诗人发挥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五、作业
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1)油然涌起的生机感、喜悦感;(2)尤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3)在这样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
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③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回家后请你把这首古诗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也可以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
六、板书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
诗题的意思是:夜晚投宿在山上的寺院里。
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
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
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
的热爱。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1.描写高楼的诗句:
《拟西北有高楼诗》
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
绮窗出尘冥,飞陛蹑云端。
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
芳气随风结,哀响馥若兰。
玉容谁能顾,倾城在一弹。
伫立望日昃,踯躅再三叹。
不怨伫立久,但愿歌者欢。
思驾归鸿羽,比翼双飞翰。
2.描写大草原的诗句
草原诗三首
(一)
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
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
(二)
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
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
(三)
斜阳无睹看斜阳,山包林荫俱染黄。
莫道老牛归去饱,牧人炉下正生香。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连一连。
kǒn g sì lú chén lǒn g
寺辰恐笼庐二、看拼音,写词语。
tián yěcān g mán g g uān g yīn jīn g xiàbùgǎn
三、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危楼:
百尺:
恐惊:
草低:
四、课文整体梳理。
1.《夜宿山寺》的作者是唐朝(),这首诗用()的手法。
把山寺的()和夜晚的()写得非常逼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敕勒川》哪两句交代的是敕勒川的位置(),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五、重点段落品析。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敕勒歌是一首朝时的民歌。
3.穹庐是指
4.“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
六、写一写。
最高的楼,用诗句表示:
一、略
二、田野苍茫光阴惊吓不敢
三、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恐惊:唯恐惊动。
天苍苍:天蓝蓝的。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四、1.李白夸张高静
2.敕勒川,阴山下敕勒川阴山天野风草牛羊
五、1.笼盖四野天苍苍 2.北 3.蒙古包 4.现
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